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 对环境的觉察 知识点复习(pdf版)

合集下载

浙教版 科学 七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 对 环 境 的 察 觉 重点内容集锦

浙教版 科学 七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  对 环 境 的 察 觉 重点内容集锦

第二单元 对 环 境 的 察 觉1、人有 听 觉 、 视 觉 、嗅 觉 、味 觉 、触 觉 等感觉,分别感受周围的各种信息。

味觉 舌 (酸味、甜味、咸味、苦味、鲜味)嗅觉鼻视觉 眼 感觉 听觉 耳 触觉痛觉 皮肤 (人体最大的 器 官 ) 冷热2、3、耳分为 外 耳 、中 耳 和 内 耳 。

声波通过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鼓 膜 (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放大) 耳蜗 (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把声音传到听神经) 听 神 经 (把声音传给大脑) 大 脑 ( 形成听觉)。

4、 音 调 、 响 度 、 音 色 是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

5、人说话时的频率范围是65--1100 赫 兹 ,人的听力范围是 20-- 20000赫 兹 。

6、音调跟发声体 振 动 的 频 率 有关,响度与 声 源 的 振 动 幅 度 和人距离声源的 远 近 有关。

7、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 沿 直 线 传播的。

光的反射定律是:(1) 反 射 光 线 、入 射 光 线 和 法 线 在 同一平面上, (2) 反 射 光 线 和入 射 光 线 分 居在法线的两侧; (3) 反 射 角等于入 射 角。

8、声音传播和光传播的比较光速比声速快的例子 :打雷时,先看到 闪 电 在听到 雷 声 。

9、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光的现象称为 光 的 色 散 ,是由英国物理学家 牛 顿 首先发现的。

观察的肥皂泡的颜色、彩虹等现象都是由于 光 的 色 散 。

10、太阳光透过三棱镜之后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的颜色是按照 红、橙、黄、绿、蓝、靛、紫 的顺序排列的。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 单 色 光 ,是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 复 色 光 。

白光属于 复 色 光 。

11、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它们的分 界 面 上会改变光的 传 播 方 向,又返回 到 原 先 的 物 质 中 ,这种现象叫 光 的 反 射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期末复习课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期末复习课件

(均选填“甲”“乙”乙或“丙”)。

类型之三 光和颜色
6.“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科学研究表明,不透明
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
光是( C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7.透过红玻璃看蓝纸反射的色光呈黑色,这是因为( C ) A.红玻璃将蓝纸反射的光染成黑色 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红玻璃与红玻璃发出的红光混合成黑色 C.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掉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D.红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红玻璃 【解析】 红玻璃只让红光透过,蓝纸只反射蓝光,由于红玻璃几乎全部吸收 掉蓝纸反射的色光,几乎没有光透过红玻璃,因而透过红玻璃看蓝纸反射的色 光为黑色。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觉察 期末复习
类型之一 人的感觉 1.某些电梯的楼层按键会有专供盲人使用的盲文,请问盲人获取信息的主要 手段是( A ) A.触觉 B.嗅觉 C.味觉 D.习惯
2.央视一套曾播放过一期明星义演,资助聋哑人装人工耳蜗的节目。下列关 于耳和听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B.听觉的产生路径: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C.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D.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并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至另一位置,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实像。
(4)利用上述器材,小明将蜡烛和光屏分别固定于光具座的两端,把凸透镜从蜡
烛附近一直向右移到光屏附近,并把光屏上有清晰的像时,蜡烛、透镜和光屏
在光具座上的位置画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如图Ⅱ所示(图中光具座的长度为
100cm),其中图_________是画错的,图_________反映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要点

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要点

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要点第1章(巳上传)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1、皮肤的感觉功能(1)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耳,鼻、眼、舌、皮肤等.人的感觉主要有听觉、嗅觉、视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等.(2)皮肤有冷觉,热觉,触觉和痛觉等感觉功能.(3)不同个体及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对某一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2、鼻和嗅觉(1)嗅觉的形成过程:刺激→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嗅细胞)→嗅神经→大脑皮层嗅觉中枢,形成嗅觉.(2)嗅觉的特点:○1差异性;○2适应性;○3选择性.3、舌和味觉(1)舌具有味觉的功能,舌的表面有许多味蕾,其内有味觉感受器具—味觉悟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刺激特别敏感.(2)味觉的形成:刺激→味觉细胞→味神经→大脑皮层味觉中枢,形成味觉.(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5、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3)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声音在固体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声音在空气(150C)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4)声音传播的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6、耳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耳廓:收集声波外耳外耳道: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鼓膜:接收声波,产生振动中耳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鼓室连咽鼓管耳咽鼓管:连通鼓室与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内耳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与保持身体平衡有关前庭:耳蜗: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感受声波振动,产生神经冲动7、听觉的形成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神经中枢,形成听觉.8、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3)音色:是人们对声音的感觉,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等有关.9、超声波和次声波物体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10、噪声(1)狭义上讲,凡是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声音,均属于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环境中不需的声音都可以判定为噪声.(2)预防噪声:○1控制噪声声源;○2减弱或阻断噪声传播;○3防止噪声入耳.1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着的蜡烛,点亮的电灯,荧火虫等.12、光的传播(1)光能在真空中传播.也能在透明物质中传播.(2)光在真空或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线叫做光线.(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约为3*108米/秒(5)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小孔成像,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站队,影子等.(6)光年: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约等于9.46*1012千米.1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变成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14、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其它色光被吸收).(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其它色光被吸收).(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注意: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15、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2)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16、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17、光的反射定律(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击角.注意:○1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击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垂直射入时,入射击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反射角和入射击角都为00.○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4光光路具有可逆性.18、反射的类型(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镜面反射:后视镜,化妆镜;漫反射:电影幕布,植物,墙壁,衣服等.19、平面镜成像(1)成像原理:光的反射.(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物体关于镜面对称.(记忆口诀:等大等距垂直相等)注意: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和距离没有关系.蜡烛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进入眼中,感觉反射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的位置发射出来的.20、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1、光的折射规律(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光从其它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2、凸透镜和凹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23、焦点和焦距(1)光心:透镜的中心;(2)主光轴:通过光心,且与主光轴平行的直线;(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凹透镜的焦点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因而称为虚焦点.(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24、凹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物距(u)像的特点像距(v)应用实或虚倒或正缩小或放大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测焦距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u=f不能成像_u<f正立放大虚像_放大镜25、"三心"同高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及光屏的中心,使三者处于同一高度上,目的是确保像能在光屏的中央.26、眼球的结构27、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的光线→折光系统→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8、视力缺陷与矫正(1)近视:视网膜距晶状体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焦距过小),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需配戴凹透镜矫正.(2)远视: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后,需配戴凸透镜矫正.(3)色盲: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的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的现象,它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根据不能辨别的颜色种类,色盲可以分为红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未完待续)。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pdf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pdf
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3× 108m/s),空气
中次之。光年是 长度 单位。 1 光年 =3× 108 米 /秒× 365× 24× 3600 秒= 9.4608× 1015 米。
3、光的色散 :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的感受器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
可统称为 冷热觉 。 2、人的感觉器官有: 眼、耳朵、鼻、舌、皮肤 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 手背 ,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 指尖 。
,其中 冷觉和热觉 又
4、 嗅觉的形成 :气味 → 嗅觉神经末梢 ( 接收刺激 )→ 嗅觉神经 ( 将信息传递到大脑 )→ 大脑
(形成嗅觉 )
嗅觉的特点 :① 长时间 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 嗅觉中枢适应(疲劳) 而闻不出这 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 年龄 , 动物种类 和 气味种类 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 味蕾 上都有 味觉细胞 和 味觉神经 。
味觉的形成 :食物 → 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 味觉细胞 (接受刺激)→ 味觉神经 (将
b) 不透明的物体颜色 由 它反射的色光颜色 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注意 :白色物体 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黑色物体则 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 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 光会改变 传播方向 ,又返回到 原先的物质 中。
2、 光的反射定律 :
f v 2f
应用 照相机
f u 2f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课件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课件 浙教版

K12课件
11
练习
3.下列哪一种感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
觉( D )
A.甜 B.酸 C.苦 D.辣
4.病人被注射麻药后,手术部位有( C)
A.触觉和痛觉 B.冷热觉和痛觉 C.触觉和冷热觉 D.热觉和痛觉 5.老中医给病人看病时,都会“望、闻、问、
切”,你知道“切”要用到人的什么感觉D( )
A.痛觉 B.热觉 C.嗅觉 D.触觉
37
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就越大。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
音调越低。
K12课件
38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 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 为什么呢?
声带的结构不同,致使发声时,声带的振 动频率不同,振动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
K12课件
69
光有速度吗?
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每秒达3×108米
光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稍慢一点,也可以 认为是3×10 8米/秒
光在水中每秒传播的距离是真空中的3/4,
在玻璃中每秒传播的距离是真空中的的2/3。
一光年表示什么意思?
1光年=9.46×10 12千米
K12课件
70
光传播与声传播的不同
K12课件
49
2、会场里的扩音设备是用来—A—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加快声音的速度
K12课件
50
3、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D—
A、打桩声 B、飞机经过的声音 C、街道上交通繁忙的汽车声 D、郊外的鸟鸣声。

完整word版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感觉世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冷觉和热觉又1、人的感受器有:,其中冷热觉。

可统称为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2、人的感觉器官有:手背指尖。

、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3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4、(:(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长时间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①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年龄动物种类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和,味蕾味觉细胞味觉神经。

5、舌头表面的每个和上都有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将:(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接受刺激)→大脑(形成味觉)。

信息传递到大脑)→6、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光酸正立甜放大苦虚像咸放大镜7、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中不能传播。

中传播。

声音在。

声音可以在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振动需要介质声波。

;声音传播的方式:;声音传播的条件:2、声音发生的条件:15℃340米/秒。

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在第三节耳和听觉耳的结构耳廓、外耳道;、:①外耳包括1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②中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③内耳包括耳的主要功能听觉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和。

2、:在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将声波扩:→(收集声波)→(将声波转化为振动)→3、耳蜗听神经大脑(产生听觉)。

大并传导)→(传导信息)→(接受刺激、产生信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5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频率,单位是赫兹(Hz)。

七下科学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知识点总结(已校正)

七下科学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知识点总结(已校正)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第1节感觉世界一、感觉1.感觉产生的过程:信息经神经传送到大脑的神经中枢刺激-----------→感觉器官-----------------------------------→大脑感受环境中的刺形成各种感觉激,并发出信息⑴所有的感觉都在形成的。

⑵大脑内有各种中枢:视觉中枢、嗅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⑶感觉器官:是指感受器及附属结构,是比系统低的结构层次。

⑷感受器:是感觉器官的一部分,是游离的神经末梢,能产生兴奋的部分,属细胞层次。

①感觉器官(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器官;感受器是器官。

②感觉器官(填“可以”或“不可以”,下同)感受刺激;感受器感受刺激。

2.影响感觉的因素有和。

前者会影响人们的反应时间;后者会影响人们的神经系统,尤其是。

二、皮肤和皮肤感觉1.人体最大的器官是,具有、、和的感觉功能。

除此之外,还具有防止身体、、保护身体等功能。

2.各个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⑴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这是因为。

盲人的触觉比普通人要敏感。

⑵痛觉对人体有作用或作用。

⑶冷热觉是因为皮肤上有冷热觉感受器(能感受外界冷热刺激,由神经细胞构成)。

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

三、鼻和嗅觉1.嗅觉是指由气体物质刺激所引起的感觉。

2.嗅觉的形成过程:刺激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外界气味------→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大脑(形成嗅觉)3.嗅觉的特点:⑴适应性: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⑵差异性: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和动物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①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填“大”或“小”);②不同年龄的人的嗅觉敏感程度不同:随着年龄增长,嗅觉会。

⑶选择性:同一个体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气味种类四、舌和味觉1.舌头表面有许多小凸点,内含有,其上有味觉神经和味觉感受器--- ,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课课件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本章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课课件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本章复习

【考点扫描】 知道人眼球对光的作用与照相机镜头相同;
传播: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能透过的光的颜色
相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
第 2 章 对环境的察觉
反射现象
对 环 境 的 察 觉

反射定律: 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

路可逆

科学
七年级 下册
新课标(ZJ)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本章总结
第 2 章 对环境的察觉
本章总结
知识框架 本章中考
第 2 章 对环境的察觉
知识框架
皮肤的感觉功能:触觉、痛觉、冷热觉
例3 [ 南京中考] 如图2-3 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 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 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第 2 章 对环境的察觉
解析 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当蜡烛从A 处移动到B 处时,物距增大,像和像距都应减小,但此时仍能在光
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换透镜后像成在光屏的后方,因此模拟的是远视眼。
方法透视 近视是由于人的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 像成在视网膜前,可配戴近视眼镜(凹透镜)矫正。远视是由于 人的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像成在视网膜后,可戴 远视眼镜(凸透镜)矫正。
第 2 章 对环境的察觉
四 人眼球的作用
【考点扫描】 知道人眼球对光的作用与照相机镜头相同;应用凸 透镜成像规律(u>2 f)解释人眼球的成像特点;知道近视眼、远 视眼的成因;树立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
第 2 章 对环境的察觉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第1节感觉世界A.感觉的产生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当人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时会发出信息,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作出分析,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等相应的感觉B.皮肤和皮肤的感觉1.皮肤感觉的类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具有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感觉功能2.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如触摸一般用指尖,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3.皮肤的其他功能: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防止身体水分散失、排汗散热、保护身体免受细菌入侵等C.鼻和嗅觉1.嗅觉:嗅觉是由气体物质刺激嗅觉感受器所引起的感觉2.蛋糕香味形成嗅觉的过程D. 舌和味觉1. 味觉:味觉是由溶解性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所引起的感觉2. 形成味觉的过程:舌上有味觉感受器,能感受各种食物的刺激。

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唾液中,味觉细胞接受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这就是形成味觉的过程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A. 声音的产生1.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B. 声音的传播1. 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2.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3. 介质的种类:传声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4. 真空不能传声C. 声波1. 声波:振动面的不断振动,介质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声波。

声波是传播声音的形式 2. 声波的应用a) 医疗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通过内脏反射的超声波分析体内病变(B 超) b) 科学家用声呐探测海水深度蛋糕香味人呼吸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信息嗅觉神经信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嗅觉D. 声音传播的快慢1. 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 影响声速的因素a)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小(V 固>V 液>V 气) b) 声速的大小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

【例 1】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感知所形成的感觉, 如听觉, 视觉, 冷、 热、 酸、 甜…… 都是形成于( A.脊髓 ) B.大脑皮层 C.小脑皮层 D.脑干
解题思路
答案
二、皮肤和皮肤的感觉 1.皮肤的感觉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 能分别感受触觉、 痛觉、 冷热觉等。 痛觉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皮肤的不同部位对刺激的敏感度不同 人的皮肤具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功能,但是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度是 不同的,例如,手指的指尖对触觉最灵敏,触摸物体一般用指尖;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 比较敏感,所以人的手背皮肤对冷热刺激最灵敏,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时,常用手背。
【例 2】 下列一般不属于皮肤的感觉功能范围的是( A.冷 B.热 C.咸 D.触
【例 2】 人体听觉形成过程中,依次经过的是(
)
①外耳道;②听小骨;③鼓膜;④听觉神经;⑤大脑的一定区域;⑥耳蜗。 A.①③②⑥④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③④②⑥⑤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耳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耳的结构包括 外耳、 中耳和内耳。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 引起鼓膜的振动; 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 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答案】 C
解题思路
答案
三、鼻和嗅觉 1.用鼻子闻蛋糕的香味而形成嗅觉的过程 蛋糕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 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产生 蛋糕香味的感觉。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可简记为: 蛋糕香味→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浙教版7年级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解析版)

浙教版7年级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解析版)

浙教版7年级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一、声音和听觉1.某班学探究小组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想:①用两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响度大,可以听得更清楚;①用两只耳朵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1)为了验证其猜想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

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________,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方法。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实验结果如下: 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

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①是________的。

【答案】(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2)正确【解析】【分析】本题为探究实验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

在实验设置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

【解答】(1)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用耳塞塞住)。

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①的正确与否,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朵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

根据以上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猜测①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用两只耳听比一只耳听更清楚;对照法;控制变量法;(2)正确2.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页表。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__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有关。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提纲1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提纲1浙教版

第二章 复习提纲
[第2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例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
[第4节 光和颜色]
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

例1、下列选项中,都属于光源的是 ( ) A .电池和金星
B .电池和烛焰
C .萤火虫和月亮
D .太阳和烛焰
E.开着的电视的屏幕、电影屏幕。

3、 光的色散:(1)如右图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从上倒下的顺序:
4、物体颜色:
a)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其他色光主要被吸收)。

b)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 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例3:在暗室的红灯下,看白纸和白纸上写的红字,看到的是( )
A 纸是白色,字能看清楚
B 纸是红色,字看不清楚
C 纸是白色,字看不清楚
D 纸是红色,字能看清楚
注意: 看到物体是白色由于 ,
看到物体是黑色由于 。

C)光的三原色是 。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1、 光的反射:
图2。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复习教案 浙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复习教案 浙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复习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学预设一、声音和听觉1、人的感官功能皮肤:触觉、冷觉、热觉、痛觉(触觉较灵敏部位为指尖,热觉较灵敏部位为手背)鼻:嗅觉(特点:会疲劳;个体间灵敏度差异大;年龄增长会减弱;对不同物体的敏感度不同)舌:味觉(敏感部位:舌根—苦味;舌尖—甜味;舌两侧中间——酸味;舌两侧前部—咸味)耳:听觉(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结构、功能见“细导精练”P36眼: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声音发生的原因:由物体的振动引起;传播条件:依赖一定的介质(注:真空中不传声)(∴月球上两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2)、回声:人到障碍物的最小距离为:17米;(∵最小时间差为:0。

1秒;V=340米/秒)3)、声音的传播速度:a:同一温度下:V固>V液>V气b:同种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例:晴朗的日子,一天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何时最小______A、日出前后B、午后二时C、中午12时D、半夜十二时4)、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气温升高1℃,每秒距离约增加0。

6米。

5)、乐音(悦耳动听的声音)a:音调-—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频率)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例:女人音调比男人高;儿童的音调比成人高b:响度-—声音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例:老黄牛的声音响度大,蚊子的声音音调高;C:音色--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有关)是辨别人声的依据。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已校正)(K12教育文档)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已校正)(K12教育文档)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已校正)(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已校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已校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七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第1节感觉世界一、感觉1.感觉产生的过程:信息经神经传送到大脑的神经中枢刺激—-—--—--———→感觉器官——-—--————-———-----———-—---—————-—-→大脑感受环境中的刺形成各种感觉激,并发出信息⑴所有的感觉都在形成的。

⑵大脑内有各种中枢:视觉中枢、嗅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⑶感觉器官:是指感受器及附属结构,是比系统低的结构层次。

⑷感受器:是感觉器官的一部分,是游离的神经末梢,能产生兴奋的部分,属细胞层次。

①感觉器官(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器官;感受器是器官.②感觉器官(填“可以”或“不可以”,下同)感受刺激;感受器感受刺激。

⑸五种基本感觉、感觉器官及其感受器:2.影响感觉的因素有和。

前者会影响人们的反应时间;后者会影响人们的神经系统,尤其是.二、皮肤和皮肤感觉1。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具有、、和的感觉功能。

除此之外,还具有防止身体、、保护身体等功能。

2.各个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⑴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这是因为.盲人的触觉比普通人要敏感.⑵痛觉对人体有作用或作用。

⑶冷热觉是因为皮肤上有冷热觉感受器(能感受外界冷热刺激,由神经细胞构成).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光的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 线叫做光线。 (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出的理想模型。 ) (3)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4)小孔成像
第 2 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注: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见;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做介质。 (2)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4.光的色散 (1)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5
(2)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白色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 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实验中红光的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5.物体的颜色 (1)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接收到了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 光,因此感觉是是“白色”的;黑色的物体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没有光进入眼睛,因此感觉 是“黑色”的。 (2)透明物体的颜色与能透过的光的颜色相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物体的反射光的颜色相同。如不 透明的红色物体反射红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而透明的红色物体能透过红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彩色电视机屏幕上 呈现的五彩缤纷的画面,就是由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3.噪声污染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音。 (2)噪声的控制 根据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声源的振动 → 介质的传播 → 鼓膜的振动,控制噪声从以下三个 方面入手。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4
第 4 节 光和颜色 1.光源 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光,本身并不能发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①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②小孔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只与孔的大小有关。 ③实例:阳光下树荫中的圆形光斑。
3.光速 (1)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快慢一般是不同的,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3×108m/s. (2)由于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大得多,因此打雷下雨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 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光年,天文学上常用光年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
2
第 3 节 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1)耳的的结构
①外耳包括耳廓(收集声音) 、外耳道(传到声音) ; ②中耳包括鼓膜(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 、鼓室、听小骨(把声音放大)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 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 ; 、前庭和半规管(能 ③内耳包括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振动刺激,产生信息) 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 。 (2)听觉的形成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 →耳蜗(接 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 (3)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3.声波 (1)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2)声波的应用:利用声波探测海水的深度等。
4.声音传播的快慢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在 15℃的空气中,声速 340 米/秒,应该作为常数记住。平 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的大小。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液 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
1
4.舌和味觉 (1)形成过程: 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 → (刺激)味觉细胞 → 味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产生味 觉 (2)舌的不同部位对味觉的敏感性有区别: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根,甜味 是舌尖,酸味在舌体两侧,咸味则在舌尖两侧。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 合后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4)味觉的敏感性随人的年龄增长而下降。
3
相同。 (2)响度 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 人距离声源的远近也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在声学上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 dB. 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如蚊子和老牛发出的声音。 (3)音色 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本身,不同的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会不同。
2.声音的特性 (1)音调 声音的高低(粗细)叫做音调。音乐中有音阶,当从低音阶唱到高音阶时,感觉到发出的声音越 来越尖锐,其实也就是声音的调子越来越高。 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超声和次声: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20 000 赫。我们把高于 20 000 赫的声 音叫超声,低于 20 赫的声音叫次声。 注: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都
3.鼻和嗅觉 (1)形成过程: 气味→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2)嗅觉的特点: 适应性,嗅觉适应快,数秒至数分钟即可产生。这是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人的嗅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不同动物的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3)嗅觉的重要作用,如:嗅到煤气泄漏出来的气味及时采取措施。
第二章 对环境的觉察 第 1 节 感觉世界 1.人的感觉 (1)感觉的产生:
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 觉。 (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 (3)人们的感觉会受到酒精、药物等的影响。
2.皮肤和皮肤的感觉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能分别感受触觉、痛觉、冷觉和热觉等。 (2)痛觉对人的健康生活是有利的,如果失去痛觉,人就感觉不到这种损伤性刺激,从而也就无法 避免伤害。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