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论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参考)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但各部分内容之间并没有遵循传统的逻辑结构,若按灌输知识式教学模式讲授,很难取得较好效果。
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增强其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我们必须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衍生和知识的应用、重建,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创设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设声情并茂的语言情境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然而,中学《历史与社会》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往往是抽象概括、提炼浓缩的书面语言。
因此,通过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旺盛的求知欲。
对学生而言,苍白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述,就像是一潭死水,让人昏昏欲睡;空洞的情感,千篇一律的语调,就像是一盘淡而无味的菜,让人兴味索然。
若能丰富语言表达法,或寓事于理,或寓情于景,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声情并茂地再现,就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如讽刺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时,著名历史学家翦伯先生这样说:慈禧太后多年来都是跟着帝国主义的笛子跳舞。
现在,只要听到笛子的声音,她就知道该踏出右脚或左脚了。
初二历史论文优选范文6篇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通过论文写作,引导学生深入研 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加深对历史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历史素
养。
拓展学生学术视野
论文写作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文献 阅读和资料收集,有助于拓展学生 的学术视野,了解历史研究的最新 成果和动态。
发展经济
他实行了许多有利于农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如减轻农民 负担、放宽商业限制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推动文化
他重视教育,推广儒家文化,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 展。同时,他也提倡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自由,使得各 种文化在明朝时期得以共存和发展。
04
范文三:《初二历史文化 遗产探究——以某遗产为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论文写作强调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 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
论文选取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选取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 研究,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秦始皇统 一六国、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等。
选取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进 行探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等。
事件经过
详细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事件原因分析
01
02
03
政治原因
分析当时的政治背景及政 治力量对比。
经济原因
探讨事件背后的经济因素 ,如资源争夺、贸易冲突 等。
文化原因
分析当时的文化背景及文 化冲突对事件的影响。
事件影响及意义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分析事件对当时社会的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影响。
例》
遗产背景及价值
初中历史与社会小论文
初中历史与社会小论文初中历史与社会小论文摘要: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堂建设方面,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就是广大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
将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自主高效课堂的构建加以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自主;高效课堂所谓的高效课堂,简而言之就是效果好、效率高的课堂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高效的课堂环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激励性的课堂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一个高效的课堂环境往往就能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随着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的频繁,学生的合作力、分享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
一、善于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在历史回顾和了解的过程中获得现实的启发和教育,也即所谓的“以史为鉴”。
有鉴于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自主高效课堂的打造中就要据此目标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将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联系。
所以,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甚为重要。
具体而言,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切入点的选择上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结合社会热点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特别是对于社会上的新鲜和热点的事物更是如此。
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加以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辩证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初中教师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地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和学生间的讨论,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总而言之,与社会热点和实际紧密相连的教学切入点能够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可以提升初中社会与历史教学的实际价值,为教学提供一个实际的社会立足点。
2.联系学科知识和现实历史与社会学科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是多维联系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切入之时就要对这些复杂的联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意识地将其巧妙、恰当地加以衔接起来。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搜集史料,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也是历史教学改革和历史高考改革的引擎和成果体现。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的小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但各部分内容之间并没有遵循传统的逻辑结构,若按灌输知识式教学模式讲授,很难取得较好效果。
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增强其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我们必须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衍生和知识的应用、重建,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说,创设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创设声情并茂的语言情境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然而,中学《历史与社会》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往往是抽象概括、提炼浓缩的书面语言。
因此,通过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旺盛的求知欲。
对学生而言,苍白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述,就像是一潭死水,让人昏昏欲睡;空洞的情感,千篇一律的语调,就像是一盘淡而无味的菜,让人兴味索然。
若能丰富语言表达法,或寓事于理,或寓情于景,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声情并茂地再现,就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如讽刺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时,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这样说:"慈禧太后多年来都是跟着帝国主义的笛子跳舞。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初中历史论文篇一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进行有效的备课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反思自身的备课备课就是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对课堂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引导索,只有把初步的教学方案完善,在课堂中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改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的实际教学水平及时地反思自身的备课教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不断地总结自身备课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地加以改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师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有效教学的初中历史课堂关键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再好的教案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因此,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前的备课工作,更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实践。
离开课堂教学实践,空谈备课教案,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切实地落实教案内容。
1.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下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那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创建有意思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从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中体会到历史文化的乐趣,缩小学生所生活的时代和历史课本中的时代的差距。
让学生从被动的位置转变到主动、积极的位置。
教师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用诗词歌赋、歌曲、历史故事、图片和影视资料等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这样导课,能够在课堂开始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历史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历史人物,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地感受历史文化,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变化,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论文[1]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上虞市章镇镇中学叶智勇摘要:《历史与社会》教育在很长的时期内,都十分重视人格的培养和提高。
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与社会》教育逐渐偏离了这个目标,过分的注重知识的学习、运用和创造。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历史与社会》教育的目标定位上则开始注意使《历史与社会》教育回归到其本质,即《历史与社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教育科目。
《历史与社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是人文素质教育。
文章阐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对策1、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1.1备课环节的现状分析1.1.1过于依赖教参几乎所有《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教案都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撰写,如大多数教案的教学目标都分为三个层次来设置,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然而在随后的课堂中,教师似乎就忘记了教案的存在,一味的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忽视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更是鲜有顾及。
更有甚者,教学基本环节都与课前准备的教案出入很大,教师的教学出现很大的随意性和经验性。
1.1.2对教材内容缺乏研究与挖掘从目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备课情况来看,“教教材”的《历史与社会》老师在课前准备时更多重视如何使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而忽视让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
教师备课的内容基本上是对教材内容的机械复述,没有从学生己有的经验和需要出发,很好的挖掘教材,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1.2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当今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仍是“满堂灌”唱主角。
用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来看待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的话,它属于“未发生的教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从“满堂灌”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学生是作为一个服从者、聆听者和配合者的身份出现,偶尔的回答问题或者练习,都是为了完成教师的特定活动而展开,学生没有自主选择活动的权利。
初中历史论文
初中历史论文•相关推荐情的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本文就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应用引言分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发现其并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
为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历史授课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时候受到一定限制,降低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为改善这种教学现状,初中历史教师就得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与设计原则相对传统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该种教学方法可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有效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可根据具体的课堂内容设计情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
同时教师还可利用语言设计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促使学生体验到人物与事件中包含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度。
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历史事件的记忆。
在情境教学中,需要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提出问题。
而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加深其对历史研究的感悟,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该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以人的活动和环境作为基础,以此才可创设出符合历史情境的教学要求。
可见,情境教学就应达到情感丰富与主题明确的要求。
唯有满足这两项要求,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情境在发现问题。
当然,情境教学方法,必须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通过创设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以此才能升华其历史情感。
初中历史教师创设情境展开教学。
在此期间,情境创设需遵循相应的原则。
首先,实用性。
遵循实用性是增强学生历史知识的关键。
唯有在此基础上,才符合情境教学模式的要求。
1撰写道德与法治或历史与社会学科小论文一篇(3000字左右)
1撰写道德与法治或历史与社会学科小论文一篇(3000字左右)历史是一门既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社会科学的学科,它既是它的自身,又是自身的对象,它虽然与哲学似乎完全不同,但它所具有的反思性质即它自身的超越却与哲学无异。
正是这种超越性使它具有超文化性,从而为不同的历史文化之间的比较提供一个共同的研究平台,历史的自身、历史的重写、历史研究、对重写历史与研究历史的观点和方法的反思即是性质上的同一,又是形式的同构,它暗示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之间存在的共同基础,历史在认识论的意义上所达到的深度可以把中西哲学带到了一种互补的境界。
历史与哲学历史总是多重意义的:时间意义上的过去的历史,成为了现在的历史事实——这首先是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的历史,然后是指包括文化遗迹和史料中的历史,再就是由历史学家重写的历史,这就是一般意义的被表达的历史,最后是有关历史理论包括关于历史研究,史学观点和方法、关于历史的哲学思想等等,但这一切最终也是都是历史即人类自身的历史。
时间意义上的过去的历史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过去的存在比现在的存在更令人困惑,在哲学上更加困难,比如XXX对存在与时间的描述就给读者一种梦境中的挣扎般的印象,但是,虽然时间意义的存在问题如此困难,但至少现在的存在在理性的思想中却是确实的,XXX说:“我思故我在。
”现在的存在因理性的思想而被自觉,或者说在理性的思想中因自觉而被证实,这句话是人类理性的自我意识最终从朦胧时代挣脱的句号,也是人类自身存在的理性自觉自身开始的问号,它宣告了人类从历史的觉醒进入到了思想自觉的时代。
对于历史来说,这意味着历史的真正意义不能离开历史的时间性本质,但是过去总是以被表达的重写方式成为有意义的历史,因此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相信有两种历史,基于时间的过去的历史即历史的存在和基于表达的历史即被历史学家重写的历史或称之为现在中的历史,他们留下了过去的存在问题去折磨哲学家们,但是他们并不能逃脱历史哲学,因为基于时间的历史最终包括了现在,人们无法区别存在在历史时间之中的现在与在现在之中的历史存在,它的最高形式就是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在现实思想中的历史反思,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是历史的反思或反思的历史,这种历史存在的超越同时性是历史和历史哲学所透露的世界最重要的秘密之一。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论文[1]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上虞市章镇镇中学叶智勇摘要:《历史与社会》教育在很长的时期内,都十分重视人格的培养和提高。
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与社会》教育逐渐偏离了这个目标,过分的注重知识的学习、运用和创造。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历史与社会》教育的目标定位上则开始注意使《历史与社会》教育回归到其本质,即《历史与社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教育科目。
《历史与社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是人文素质教育。
文章阐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对策1、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1.1备课环节的现状分析1.1.1过于依赖教参几乎所有《历史与社会》教师的教案都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撰写,如大多数教案的教学目标都分为三个层次来设置,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然而在随后的课堂中,教师似乎就忘记了教案的存在,一味的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忽视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更是鲜有顾及。
更有甚者,教学基本环节都与课前准备的教案出入很大,教师的教学出现很大的随意性和经验性。
1.1.2对教材内容缺乏研究与挖掘从目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的备课情况来看,“教教材”的《历史与社会》老师在课前准备时更多重视如何使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而忽视让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
教师备课的内容基本上是对教材内容的机械复述,没有从学生己有的经验和需要出发,很好的挖掘教材,从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1.2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当今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仍是“满堂灌”唱主角。
用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来看待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的话,它属于“未发生的教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从“满堂灌”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学生是作为一个服从者、聆听者和配合者的身份出现,偶尔的回答问题或者练习,都是为了完成教师的特定活动而展开,学生没有自主选择活动的权利。
中国历史论文1000字
中国历史论文1000字篇一:初中历史论文1000字初中历史论文1000字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在基础教育阶段,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青少年应有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同时,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义叉渗透,并逐步趋向融通,注重学科联系的综合认识方式,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这一综合化趋势,促进了学校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化进程。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
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二、基本理念(一)本课程将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7-9SS21.2.1)《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不但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将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而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
它力求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高、整合形式合理,从而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七上历史与社会小论文范文
七上历史与社会小论文范文儒道墨法之对立与融合战国诸子百家,儒道墨法最为声名显著,虽争鸣对立而实源远流长。
儒家鼻祖孔子,曾适周问礼于道家始祖老子;墨家出于儒家;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乃是儒家大师荀子的,且韩非深受道家影响,《解老》《喻老》即是明证。
四家虽渊源深厚,然亦经历了争鸣、结合、重组的对立与融合过程。
一、儒墨、道法四家的对立点与相同点。
儒道墨法四家,就其对待“人”和“社会”而言,可以分为两类:1、儒家和墨家,两家虽表现为对立,然墨家出于儒家,故“天志”之与“天命”,“兼爱”之于“仁”,何其相似!儒墨两家,均重视人与人之情感,表现为“以人为本”,关爱社会,只不过儒家是知识分子为统治者着想,希望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最终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而墨家则是手者为下层劳动着想,建立一个“尚同”“尚贤”的小生产者的乐园。
2、道家与法家,法家与道家渊源密切,申不害、慎到,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深受道家影响。
此两派虽然社会观迥然不同,然出发点却很一致:都是从自然主义出发,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目的是恢复“结绳而治”的“小国寡民”的氏族社会,其本质仍然是代表下层知识分子和劳动者;法家则从道家吸取了自然主义,从自然动物性的“恶”来人本性,制定了法、术、势三结合的一整套统驭之术,专门为上层统治者作服务。
二、儒道墨法在汉代以后的整合。
虽然儒家和墨家,道家与法家各有相同之处,然而,因为各自立足之本位不同,故自汉代始,不断整合。
首先是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法道合流”,用道家来包装法家,汉初黄老之术盛行,其本体曰“道生法”,是为“道法家”。
然而,因为其各自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特别是汉武帝时,综合国力强盛,故这个联盟很快瓦解,因为统治者驭人则可,一切法“自然”则绝对不能。
故此时,董仲舒应运而生,“阳儒阴法”外加阴阳,即以法家为骨骼、以儒家为血肌肤、以阴阳家为外衣装饰。
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实际上是儒家和法家的有机结合,二者一拍即合,影响中国政治历史两千余年。
2009年绍兴市属初中学生历史与社会小论文获奖篇目
丁琴萍
祝敏
油条的“革命”
建功中学
任静
金旻
高珺
永远年轻的“五四精神”
一初龙山校区
沈锦露
沈楠
形式,为什么总是形式
——关于礼仪与形式的历史探源
长城中学
童瑶
骆望强
二等奖(11篇)
小论文题目
学校
作者姓名
指导老师
多元化的孝
长城中学
裘瑜婷
骆萍
悠悠黄藤酒,淼淼鉴湖水
元培中学分部
平洁烂
邵冉
周玉蓉
《愈吹愈淡的“谢师宴”》
王丽琴
请给车儿安好家
元培中学分部
苏泽平
周洪耀
潘君娟
三等奖(19篇)
小论文题目
学 校
作者姓名
指导老师
文物古迹保护要尊重历史
一初龙山校区
吴力平
黄欣叶
小区中的“养鸡场
元培中学
寿君妮
马天乐
祖国,我的骄傲
文理学院附中
杨敏皓
滕锋
酒文化——走进绍兴酒
建功中学
谢天
鲁煜
孙冰清
金藕云
有感于“路见不平一声吼”
一初镜湖校区
附件2:
2009年绍兴市属初中学生历史与社会小论文获奖篇目
一等奖(8篇)
小论文题目
学校
作者姓名
指导老师
风景这边独好
东浦古镇旅游发展前景调查与思考
建功中学
黄昊
余国钟
斑马线上的“走走停停”
元培中学分部
平玉婷
金钟
私家车接送想说爱你口难开
元培中学分部
凌俪娜
金钟
茶乡”如何打造茶叶产业
建功中学
七年级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小论文
七年级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小论文
近十年来,中国经历了瞬息万变的变化,我们的社会也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
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更是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小学毕业升到了中学,尤其是升入到高中,到达了人们的成长的重要
节点,是孩子的的成长迎来了新的里程。
跨入高中阶段,中国的社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加重视个人能力的发挥,尊重他人
的权利,倡导团结合作,尊重个性,增强自身的文化系统。
我们应当
努力地提升自己文化的能力,加强中国的文化的思想。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尤其
是经济发展,社会变得更加多元化。
让我们学会尊重、理解和尊重不
同文化背景的社会。
尽管中,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出现种种个性化的表达,但
要彰显我们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民族文化,我们更应当强调素质教育和
合理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促进社会良性循环,做出新的社会贡献。
当我们跨入高中的新的阶段,应该宽容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修养,学会尊重他人,友好相处。
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
好的迎接新的未来。
让我们用宽容的心去接受改变,用乐观的精神去看待所有的阻力,让我们在这新的阶段里更加充满活力,一起开创一个新的美好未来!。
历史与社会论文
历史与社会论文推荐文章历史与社会小论文热度: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国旗下讲话勿忘历史努力奋斗热度:学习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会5篇热度: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3篇热度:高三历史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题及答案热度: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历史与社会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本学科特性的必备人文品质和关键综合能力,包括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社会实践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与社会论文,供大家参考。
历史与社会论文范文一:浅谈《历史与社会》课中的读图教学[摘要]:新课程实施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了,《历史与社会》是新课程的一门重要课程。
目前,从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整个初中阶段,都已全部使用了新教材。
新教材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重大的改革。
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课本中拥有大量的各类图片。
这些图片鲜艳美观,直观性、形象性强,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
那么,教师如何利用这些图片,在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读图,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情感等综合素质,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现就此问题,以七年级课本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读图教学、能力培养、情感素质一、图片在课本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翻开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课本,大量的各类图片呈现在我们面前。
图片的类型主要有地图、景观图、历史资料图、人物头像语言图和数据图表等几大类。
各类图片承载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思想内容,在课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和亮点。
图片在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占幅面大。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课本,全书分为五个单元,设有编号的图片就对多达两百多幅。
具体分布在各个单元为:第一单元16幅,第二单元32幅,第三单元36幅,第四单元50幅,第五单元70幅。
其他,还有一些没有编号的图片多幅。
如课本封面上,各单元前言的插图,一些人物头像语言图和课本后面附录上的图表等等。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教育源泉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生活是历史与社会的基础、渊源,离开生活,历史与社会课成了空中楼阁,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给我们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与社会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范文一:让历史与社会课堂动起来[摘要]《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代写论文的主体参与,强调“动”,本文从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游戏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历史与社会课堂动起来。
[关键词]历史社会课堂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游戏法《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要保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并在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现代教学过程是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向学生单纯传递知识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师生共同参与,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运用多种知识和教学手段,设置课堂教学情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在情景教学法中,尽量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感悟,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渗透历史与社会知识,从而达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不但能使学生学得轻松,而且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如在教学《多彩的世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时,可创设“中国文化餐——约翰的中国之旅”的教学情景(课件展示):(1)约翰是一个澳大利亚青年,他准备到中国旅行,请你为他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
(2)约翰来到北京,见到了这样一幅图案(2008年奥运会会徽),请你告诉他这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文化要素?它的设计有何妙处?(3)约翰拍下了三张民居照——蒙古包、窑洞、傣“高架桥”。
猜一猜:约翰去了哪三个地方?他在当地吃到什么风味小吃?看到什么特色娱乐?约翰的疑问:人们为什么要建造这样奇特的房子?(4)结束中国之旅时,约翰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当你听到他的赞叹,你心里怎么想?以上情景的创设,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可以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其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
历史与社会教学论文
历史与社会教学论⽂《历史与社会》学科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学。
教学论⽂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些经验或研究进⾏了总结,并综合运⽤综合理论知识进⾏分析和讨论。
⼀般情况下,教学论⽂没有固定的结构格式,这是由于教学及研究的课题不同,研究过程和⽅法的不同,逻辑推理及其研究成果的不同,各种教学论⽂的写作形式也不尽相同。
历史与社会教学论⽂1 随着新⼀轮教育课程改⾰的不断深化,教育观念在不断变⾰,教学模式在不断更新,教学⽅法在不断变化。
学⽣作业是学⽣学习的⼀个重要过程,也是课程改⾰⼀个⽀撑点,我们理应予以⾜够的重视,从根本上克服传统作业的弊端:学⽣为了完成学业⽽写作业,为了家长的满意⽽写作业,为了考个好分数⽽写作业,为了班集体甚⾄⽼师、学校的荣誉⽽写作业。
不难理解,若作业形式单⼀、内容枯燥、⽐例失调,只⽤于教师“教的补充”和“教的强化”,成为学⽣的沉重学业负担,只会让学⽣磨灭学习兴趣,抑制思维发展,沉溺在茫茫的“作业”题海中永远看不见学习的彼岸,使作业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与社会课程必须根据学⽣⾝⼼发展和历史与社会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
”本⽂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优化作业,提⾼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实效性,谈谈笔者的看法与做法。
⼀、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个性差异 ⼀、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个性差异 由于受⽂化环境、家庭背景及⾃⾝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之间的知识能⼒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我们必须有效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学⽣的个性差异,杜绝“⼀⼑切”。
案例1 教学⼋年级“秦朝⼀统”后,教师通常会布置如下作业: 秦始王采取了哪些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造成了哪些影响? 由于上述作业⾯向全体学⽣,基础好的学⽣练习时感到简单、轻松,甚⾄“吃不饱”,但基础差的学⽣则⽆法及时消化、按时完成。
初中社会论文范文
初中社会论文范文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成为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缩影。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平衡。
首先,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灵魂,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史和文化传承。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保护这些遗产至关重要。
例如,北京的故宫、巴黎的卢浮宫等,都是各自城市历史的象征,它们的存在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文化底蕴,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现代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城市需要不断更新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上海的陆家嘴金融区,就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典范,高楼林立,交通便捷,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
然而,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推进现代化建设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导致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被拆除,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另一方面,过度的商业化开发也可能破坏城市的历史文化氛围。
为了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存,城市发展需要采取多元化的策略。
一方面,政府应当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受破坏;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例如,在历史街区中融入现代元素,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
此外,公众教育也非常重要。
通过教育,提高市民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使他们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监督者。
总之,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可以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创造一个既有历史韵味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与社会论文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论文
摘要:传统教学中的初中历史作业形式单调和内容的重复,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也不能真正从作业中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形成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设置原则;批改的方法
一、前言
作业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观念中的历史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些老师和学生的眼里简直就是“鸡肋”。
新课程的实施,把初中历史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远大目标,加强初中历史的作业设置,非常重要。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二、作业设置的原则
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
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评析,可以发
现问题,检查教学效果,并为调节控制教学过程提供信息。
一般说来,初中历史的作业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
作业形式的单调和内容的重复,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也不能真正从作业中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业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作业活动、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
如果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完成作业,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喜欢上作业,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秦朝一统内容时,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作业:一是查找资料排练《荆轲刺秦王》的历史剧;二是搜集资料写一篇有关秦始皇的小论文,同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辩论,从而对秦始皇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2.实用性。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做题、去背诵,重复性强、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1)作业设置并不是“多多益善”。
不少的教师喜欢搞“题海战术”,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结果是许多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求甚解,抄袭他人作业现象严重,收获甚微,效率低下。
例如在学习《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时,我就布置了一项作业:分别为电话、汽车、飞机、发电机、电动机、电车、电报、电灯、内燃机、飞艇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成果编写解说词。
这个作业看起来比较简单,可是学生在回答时却要认真阅读教材、借助网络查找资料,效果比较好。
(2)作业要分层进行设置。
新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然而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不搞“一刀切”,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在教学中,布置作业时一般都要准备几道有一定梯度的题目,作为备用题,视当时的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情况而定。
对于智力处于一般水平的学生来说,力求他们掌握当堂所学习的基本知识;而对于一些智力水平偏高的学生,除当堂教学目标以外,还要布置一些较难的题目,要求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3.探究性。
新课程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探究,感受学习的快乐。
在初中历史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同样也要注重作业设置的探究性,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
例如在学习《美国南北战争》内容时,我就给学生留出一个探究题目:为什么至今林肯还受到美国人民的爱戴?通过合作交流与探讨,学生不但找到了答案,而且有的小组同学还写出了质量比较高的历史小论文。
三、作业批改的方法
如果说教师盲目布置练习会将学生带进“题海”的话,那么教师对作业采用“包办式”的全批全改,不仅会消耗教师本应用来钻研大纲和教材的大量时间,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只重对与错而忽视错误的原因。
为了改变现状,笔者进行了一些改革。
1.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的特点,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能够切实完成了学习目标就算完成了作业。
过去我们长期奉行强制性教学,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现在作业量虽小了,但却练得实了。
2.组长负责制。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将全班分成10个小组,做完作业后,先交给组长,然后由组长组织小组内互相批改,也可以由不同小组交换批改。
学生边批改边讨论,分析典型错题,收集作业中不同的解题方法,并把自己的思路与别人的思路作对比,他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大大地调动了起来,教学效果大为改观。
3.老师有选择地面批作业。
针对学生易出现问题的作业,老师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面批。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直接更正,同时还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总之,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教师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依据,要树立起新的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最终实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玉双.历史课堂应成为学生的发展场[j].山东教育,2004(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