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能量与功
物理知识点能量与功
物理知识点能量与功能量与功是物理学中基本的概念,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工能力或变化的可能性,而功则是物体所做的功或发生的变化。
一、能量的概念与分类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做工能力或变化的可能性。
它有各种不同形式,常见的有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1. 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重力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动能=1/2×质量×速度的平方。
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重力势能=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2. 热能热能是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的运动能量,是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的能量变化。
热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与温度相关。
3. 电能电能是由于电荷的存在而具有的能量,指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
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电灯来获取光明。
4. 光能光能是光子的能量,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
光能可以被人眼感知,我们主要通过光能来看到周围的事物。
二、功的概念与计算功是物体所做的功或发生的变化,是描述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时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的场合。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其中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必须相同或反向。
对于功的计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 力和位移的方向必须相同或反向,做正功或负功。
2. 力的单位是牛顿(N),位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为焦耳(J)。
3. 当力和位移垂直时,功为0,因为cos90°=0。
三、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会进行转化。
换句话说,能量在一个封闭系统内总量保持不变。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利用能量守恒原理来解决各种物理问题,例如弹簧振子的往复运动以及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等。
能量守恒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如核反应和粒子碰撞中能量的守恒。
高一物理功和能知识点全部
高一物理功和能知识点全部能量是物体所具备的做功能力。
在物理学中,功和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与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物理学习中涉及到的功和能的知识点。
一、功(Work)功是指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或对物体的能量转移。
用数学表示为:W = F · s · cosθ其中,W代表功,F代表作用力,s代表物体位移,θ代表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功的单位是焦耳(J)。
当力和位移的方向相同时,所做的功为正值;当力和位移的方向垂直时,所做的功为零;当力和位移的方向相反时,所做的功为负值。
通过计算功,我们可以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以及功的大小和方向。
二、能量(Energy)能量是物体所具备的做工能力,是物体在任何形式的运动或相互作用中具有的物理性质。
常见的能量形式有机械能、动能、势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1. 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由位置和速度决定的能量。
它可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动能(Kinetic Energy)是由于物体的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EK = 1/2mv²其中,EK代表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势能(Potential Energy)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化学势能等。
重力势能(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是指物体由于被提升到一定高度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P = mgh其中,EP代表重力势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2. 热能(Thermal Energy)热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热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热能越大。
3. 电能(Electric Energy)电能是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能量。
电能与电荷量和电位差有关,计算公式为:EE = QV其中,EE代表电能,Q代表电荷的大小,V代表电位差。
物理学中的功和能量
物理学中的功和能量物理学是探究自然界中各种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在物理学中,功和能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描述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时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物理学中的功和能量展开论述,从它们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功的概念和性质1. 定义在物理学中,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时所做的功率,即力在物体上完成的工作。
功可以使物体具有能量的变化。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工作就是功。
2. 物理量和单位功是一个物理量,用符号W表示,单位是焦耳(J)。
功的大小等于力对物体作用的大小与物体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 = F ×s。
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s表示物体移动的距离。
3. 性质(1)功是标量。
即功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功有正负之分。
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一致时,功为正值;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反时,功为负值。
(3)功与路径无关。
即力的大小和物体移动的路径无关,只与力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有关。
这是因为功的计算公式中只涉及到力的大小和物体移动的距离,与路径无关。
二、能量的概念和性质1. 定义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
它是物体进行各种物理运动和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各种物质变化和转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量。
2. 分类能量可以分为两类:动能和势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用符号K表示,公式为K = 1/2 × m × v^2,其中m 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2)势能:物体由于所处的位置或状态和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化学势能等多种形式。
3. 守恒性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闭合系统内的能量总量是不变的,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能消失也不能创造。
高中物理功与能量的关系解析
高中物理功与能量的关系解析一、定义和概念在物理学中,功(Work)和能量(Energy)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功是物体由于外界施加力而产生的位移,并且与力和位移的乘积成正比。
能量则是物体拥有的做功能力或产生效果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功和能量的关系展开解析。
二、功的计算方法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θ表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三、功的单位和性质功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的其他单位还有千瓦时(kWh)等。
功具有以下性质:1. 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 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功为正;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反时,功为负。
3. 功的大小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和力有关。
四、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速度等状态而具有的做功能力或产生效果的能力。
常见的能量形式包括动能、势能、热能等。
五、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发生转化或转移。
即总能量的量值在任何时刻都是不变的。
六、功和能量的关系1. 对于一个物体,当施加力使其发生位移时,力做功,物体具有了能量的变化。
2. 功引起的能量变化量等于做功的大小,即ΔE = W,其中ΔE表示能量的变化量。
3. 当外力做正功时,物体的能量增加;当外力做负功时,物体的能量减少。
4. 若物体的能量变化量为ΔE,则功对应的大小为W = ΔE。
七、功和能量的实际应用1. 功和能量的关系可以应用于机械设备的设计与优化,使其在能量转化上更加高效。
2. 功和能量的关系可以用于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如弹簧弹性势能、地球引力势能等。
3. 功和能量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并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提升物体时所需的功、拔河比赛中的力和功等。
八、结论功和能量是物理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功的计算和能量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揭示物体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规律,为人们解决问题和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做功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做功在物理学中,做功是指将力对物体的作用产生的效果。
在高一物理学的学习中,做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中关于做功的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什么是做功做功是指力对物体的作用产生的效果,也可以理解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具体公式如下: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力的方向和物体位移的方向夹角为θ。
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夹角为0度,此时做功最大;当力和位移方向垂直时,夹角为90度,此时做功为0。
二、功的单位和量纲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为焦耳(J)。
当力的单位为牛顿(N),位移的单位为米(m)时,功的单位和量纲计算如下:功的单位:1 J = 1 N·m三、做功的性质1. 做功是标量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 做功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当力的方向和物体位移方向一致时,做功为正;当力的方向和物体位移方向相反时,做功为负;当力和位移方向垂直时,做功为零。
3. 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和两者之间的力有关。
四、做功和能量的关系做功和能量是密切相关的。
当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能量发生改变。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做功可以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例如,当我们将物体从地面抬到桌面上时,我们对物体做了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化学能(人体内的能量)转化为重力势能(物体的能量)。
做功可以引起能量转化,而能量转化又可以引起做功。
五、常见的做功问题1. 抛体运动中的做功在抛体运动中,重力对抛体的作用会引起做功。
当抛体上升时,重力和位移方向相反,做功为负;当抛体下降时,重力和位移方向一致,做功为正。
2. 弹簧势能和做功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弹簧势能。
当一个物体被弹簧推动或阻力被弹簧拉回时,我们对该物体做了功。
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弹簧势能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同时也将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弹簧势能。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W=Fscos(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F、s间的夹角}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b}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减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t:通电时间(s)}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减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13.电势能:EA=q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添加):W合=mvt2/2-mvo2/2或W合=EK{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EK:动能变化EK=(mvt2/2-mvo2/2)}15.机械能守恒定律: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EP注:(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2)O090O 做正功;90O180O做负功;=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那么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增加(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途径有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高一物理功和能必会知识点
高一物理功和能必会知识点能量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
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和了解功和能是我们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研究功和能的概念及其必会的知识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功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功是指一个力在作用下,物体沿着力的方向上做功的过程。
功的大小可以通过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来计算。
用数学的方式来表达,功(W)等于力(F)与位移(s)的乘积,即W = F·s。
功的单位是焦耳(J)。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能量的概念。
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能够产生物理变化的性质。
在物理学中一般将能量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1/2mv²来表示,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来进行具体的描述。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功和能之间的关系。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互相转换,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功,这个功会改变物体的动能或势能。
例如,当我们把一个物体从地上抬高时,我们对物体施加的力会做功,将势能转变为重力势能。
又如,在一个斜面上推动一个物体时,我们所施加的力会做功,将动能转变为势能。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功和能的其他重要知识点。
首先是功率的概念。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即功(W)与时间(t)的比值。
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功率(P)等于功(W)除以时间(t),即P = W/t。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是指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在不发生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对于解决一些与能量转化有关的问题非常有用。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与摩擦有关的知识点。
在物体之间存在摩擦力时,功和能的转换将会受到影响。
当一个物体沿水平面移动时受到摩擦力,我们施加的外力将不再完全转化为物体的动能,而是被摩擦力消耗掉一部分。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功与能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功与能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在高一物理课程中,功与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功与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应用进行梳理。
一、功的概念功是对物体施加力产生的效果量度,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如果发生位移,那么这个力所做的功就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在物理学中,功的计算方式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位移的单位是米(m),角度θ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二、能的概念能是物体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物体具有能量,意味着它可以做功或者把能量转移给其他物体。
在高一物理课程中,常见的能包括机械能、势能和动能等。
1. 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因位置或形态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势能和动能两部分。
它常用符号E表示。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重力或弹性力来实现。
势能的计算公式如下:势能 = m × g × h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的高度。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动能公式进行计算:动能 = (1/2) × m × v^2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2. 其他能除了机械能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能,如热能、光能、电能等。
这些能量的计算方式各不相同,根据具体情况需要使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三、功与能的关系功与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发生位移时,力所做的功会改变物体的能量状态。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失,只能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
例如,当一个物体被施加一个沿着水平方向的力F,使其发生水平位移s时,力所做的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功 = F × s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份功会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即:动能 = (1/2) × m × v^2四、功与能的应用功与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一物理必修2 第二节 功和能
高一物理必修2 第二节功和能随着动力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形成了“功”和“能”的概念.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将力与路程的乘积称为“矩”;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数学家)把与重量和高度的乘积等值的运动作为基本量来考察运动的量度—“活力”(1696年指出是“活力”的量度).[精读探究·纵横拓展]1、功的原理:读教材P9第一、二段○理要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进一步可表述为: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思重点:“不省功”是功的原理的核心。
“不省功”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等于(理想机械);其二是大于,既费功(对非理想机械)。
费功是指使用机械,人们所做的功要大于不使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多做的那一部分功,就是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它对完成工作任务没有意义,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无用功或额外功。
○辨疑点:“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这一表述更具有普遍性。
“动力所做的功”和“使用机械,人们所做的功”相当;“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包括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即包括克服有用阻力所做的功(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及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所做的功。
○悟方法:对功的原理的正确理解,使我们认识到使用机械可省力或省距离而不可能省功的道理。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读教材P10第四段○理要点: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转化的过程伴随着力做功;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进行了转化。
○思重点:对功能关系的理解,要掌握两层含义:一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转化的过程就是做功的过程;二是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也就是说可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
高中高一物理功与能知识点
高中高一物理功与能知识点介绍: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负责研究物体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的学习中,物理功与能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它有助于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原理以及对能量转化的理解。
本文将对高中高一物理功与能这一重要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功?功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位移所做的功。
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向量,而位移也是一个向量。
所以当力与位移方向相同时,所做的功最大。
物理学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二、功的公式与计算方法在物理学中,功的计算公式是:功 = 力 ×位移 ×cosθ。
其中,θ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例如,当一个力为50牛顿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了10米的位移时,根据功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物体所做的功为:功 = 50N ×10m × cos0° = 500焦耳。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当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为0°时,所做的功最大。
三、功的正负和能量转化根据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功可以分为正功和负功。
当力和位移的方向相同时,所做的功为正;当力和位移的方向相反时,所做的功为负。
正功表示物体获得了能量,例如我们将重物抬高时,我们对物体所做的功即为正功。
而负功表示物体失去了能量,例如我们将重物从高处放下时,我们对物体所做的功即为负功。
四、功与能量的关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被创建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功与能量的关系可以通过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理解。
当物体所做的功为正时,物体获得了能量,而这些能量可能以动能、势能或其他形式存在。
例如,当我们用力将一个弹簧压缩时,我们对弹簧所做的功为正功,将弹簧中存储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
而当物体所做的功为负时,物体失去了能量,能量以其他形式转化。
例如,当我们用力摩擦一个运动中的物体时,我们对物体所做的功为负功,物体失去了一部分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转化为摩擦热能。
五、功率与效率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高一物理功与能知识点
高一物理功与能知识点目前,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经成为了高中阶段的必修课之一。
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功与能作为其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对学生来说可能稍显抽象和难以理解。
但只要我们正确理解其内涵和运用方法,就能够轻松掌握,巩固物理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功与能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功与能的概念。
在物理中,能是指物体具备的做事能力,是物体由于自身状态或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性质。
而功则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做的功效,是力对物体作用时所产生的作用表现。
简单来说,能是一个物体本身的特性,而功则是能的表现,是一种做功的过程。
二、功与能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功与能之间的关系。
根据物理学原理和理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功是能的转化形式:功和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来改变自身的状态或位置时,它所消耗的能就会转化为力所做的功。
2. 能守恒原理:根据能守恒原理,一个孤立系统的总能量是不变的,只是能量在系统内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
这就意味着,一个物体的总能量等于它所具备的各种能的总和。
3. 机械能:在物理学中,机械能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一种能。
它包括了动能和势能两个方面。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或振动形式有关。
三、功与能的计算方法了解了功与能的概念和关系后,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功与能的计算方法。
在物理学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题目要求,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公式来计算功与能。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常见计算方法:1. 功的计算:功的计算根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位移来决定。
当力的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时,功为正;当力的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反时,功为负。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功: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2. 动能的计算:动能的计算需要考虑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
高一物理功相关知识点
高一物理功相关知识点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而“功”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课程中关于功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功的定义功是物理学中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物理量,是能量转化和传递的量度。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时,我们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等于力的大小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距离。
二、功的计算1. 恒力做功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恒定时,功的计算较为简单。
直接将力的大小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相乘即可得到功的值。
例如,一个10牛顿的力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5米,则所做的功为W=10N×5m=50焦耳。
2. 变力做功当作用力不是恒定时,需要先求出力在每一小段距离上的大小,再分别计算每一小段的功,最后将各段功相加得到总功。
例如,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随位移线性变化的力的作用,需要通过积分的方法来计算总功。
三、功的性质1. 标量与矢量功是一个标量物理量,它的计算只与力的大小和位移的距离有关,与力的方向无关。
即使力和位移的方向不断变化,只要它们的乘积(即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不变,所做的功也不会改变。
2. 正功与负功当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时,所做的功为正功;当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时,所做的功为负功。
负功并不意味着没有做功,而是指力在阻碍物体的运动。
3. 功与能量功与能量是紧密相关的。
当一个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能量会增加;当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的能量会减少。
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四、功的应用1. 机械功在日常生活中,机械功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使用杠杆举起重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等,都是通过机械方式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做功。
高一物理功和功率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功和功率知识点梳理一、功和功率的概念:1. 功(work)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所受到的影响,或者是物体的能量发生转化的过程。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 = 力 ×距离× cosθ,其中θ 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2. 功率(power)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或能量转化的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 = 功 / 时间。
二、功的特点和性质:1. 功是一个标量量,没有方向之分。
因此,功无正负之分,只有大小。
2. 功的单位为焦耳(J),国际单位制中的国际单位是米、千克、秒和安培所构成的焦。
3. 作功的过程中,只有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分量对功有贡献,力在垂直于物体运动方向的分量不做功。
4. 当物体受到施加力的作用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力所做的功为正功;当物体受到施加力的作用力和位移方向相反时,力所做的功为负功。
三、功率的特点和计算:1. 功率是一个标量量,没有方向之分。
因此,功率无正负之分,只有大小。
2. 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1瓦特等于1焦耳/秒。
3. 功率的大小与所作功的大小和所花时间的长短有关。
功率越大,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越多,能量转化的速度越快。
4.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 = 功 / 时间。
若所作功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恒定的,则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
四、功和功率的应用:1. 功和功率在机械工作和能源转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衡量机械设备的效率和能源利用的效率。
2. 在运动学中,功率可以用来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所受到的力量大小和运动的速率。
3. 功和功率的概念在热力学和电学中也有应用,例如描述热能转化和电能转化的过程中所作的功和功率。
4. 功率的概念还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测量电器的功率以估算其能量消耗等。
五、总结:功和功率是物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能量转化和能源利用等方面都起到关键作用。
理解和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以及其计算方法,有助于解决物理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高一物理能量单元的知识点
高一物理能量单元的知识点引言:高一物理能量单元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首次接触到能量概念的重要阶段。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能量的定义、转化以及应用,为日后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本文中,将介绍高一物理能量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一、能量的定义与单位能量是物体或系统所具有的做功能力,它是物理量的一种。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焦耳是指当施加1牛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1米时所做的功。
二、机械能的分类机械能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
它包括动能和势能两部分。
1.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可以用公式E_k = 1/2mv^2来计算。
其中,E_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通过计算动能,我们可以了解到运动物体的能量大小。
2.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状态等因素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
三、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但总能量不会改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1.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在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
例如,当一个物体从较高处下落时,它的势能减小,而动能增加。
当物体再次上升到较高处时,势能增加,动能减小。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一个物体或系统的总能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不变。
即使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总能量仍然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释各种现象。
四、能量与功功是指力在作用下物体所做的功。
它是描述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一种方式。
1. 功的计算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s·cosθ。
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的位移,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2. 功的特点功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具体取决于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
当夹角为0度时,功为正值;当夹角为180度时,功为负值;当夹角为90度时,功为零。
高一物理必修一主要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主要知识点导语:高一物理必修一是中学物理课程的开端,学习物理的初衷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学期里,学生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知识点,下面将逐一介绍其中的几个主要知识点。
一、运动和力学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用数学方法描述和分析运动状态。
此外,力学也是运动的基础理论,学生将学习到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等重要的力学概念。
二、能量和功能量和功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物理必修一的另一个主要知识点。
学生将学习到能量的分类,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够计算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一个表征,学生将学会如何计算功以及功率的概念。
三、光学光学是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学生将学习到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的反射、折射、透射等基本现象。
此外,光学还包括镜子和透镜的成像原理,学生将学会使用光的成像公式进行光学问题的解答。
四、电学电学知识是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到电荷、电流、电阻以及电路的基本原理。
此外,学生还将通过实验学习安全使用电器、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以及应用欧姆定律等解决电路问题。
五、热学热学是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到物体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热现象。
学生将学习到温度的基本概念,以及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此外,学生还将学会计算热量传递和热平衡的方法,并能够分析热力学循环的性质。
结语:高一物理必修一是学习物理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这些主要知识点,学生将能够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知识不仅在学校的物理课堂上有应用,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高一物理功相关知识点
高一物理功相关知识点引言: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学生在高中必修的科目之一。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掌握与功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功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功的应用等方面,来介绍高一物理中与功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功的定义与单位1. 功的定义:物理学中,功被定义为力对物体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在力学中,功可以表示为力和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功的计算公式为: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θ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
3.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为焦耳(J)。
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千焦(kJ)或者牛·米(Nm)作为功的单位。
二、功的特点与分类1. 功的特点:(1)功是标量:功没有方向,只有大小。
因此,功可以根据正负号判断功是否为正向或者负向。
(2)功与位移有关:只有在物体发生位移的情况下,力才对其做功。
如果物体没有发生位移,力对物体做的功为零。
2. 功的分类:(1)正功: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一致时,力对物体做正功。
例如,推车的力沿着推车的位移的方向,力对推车做正功。
(2)负功: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时,力对物体做负功。
例如,摩擦力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
(3)零功:当力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垂直时,力对物体的做功为零。
例如,竖直向上的力对物体做功为零。
三、功与能量的关系1. 功与能量的转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其所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当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获得能量;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失去能量。
2. 功与机械能:在机械能守恒的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当外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可能发生改变。
例如,物体下落时,重力对物体做正功,使其机械能增加。
四、功的应用1. 功和摩擦力:当物体沿着水平方向移动时,摩擦力与位移方向相反,对物体做负功。
通过计算摩擦力所做的功,可以得到物体受到摩擦力所消耗的能量。
高一物理必修三常考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三常考知识点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物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一物理的必修三中,有一些常考的知识点,下面将就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
1. 功和能量- 功的定义:功是力在物体上做的功。
- 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 能量的分类:机械能、势能、动能、内能、能量守恒定律等。
-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动量和碰撞- 动量的定义:物体的动量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用p表示。
- 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和应用:dp = Fdt。
- 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
3. 波动- 波的概念:波的定义和波的特点。
- 机械波和电磁波:定义、特点和常见例子。
- 声波和光波的性质和传播方式。
4. 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 光的像的成因和成像公式:薄透镜成像公式和像的性质。
-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5. 电学- 电荷和电场:电荷的基本性质和电场的概念。
-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欧姆定律和其应用。
- 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 理解电能与电功。
- 理解磁场与磁力。
6. 核能和放射性- 原子核结构和放射现象。
- 放射性的定义和性质: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 核能的利用和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三常考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高一物理的学习非常重要。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加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速运动
S
当力的方向跟位移方向垂直时,物体在力 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力对物体不做 功,即做功为零。 即 W = 0
3、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成某一角度时
F
F
Fα
拉力F做的功W = ?
S
分析:
F2
F
α
F1
根据力的等效性原理,可以 把计算F做功的问题转化为 分别求F1和F2做功的问题
∵ W1= F1S= F COSαS
C.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一定都做负功 D.滑动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
点滑至 B 点,在木板上前进了 l,同 2.质的量滑为块M以的某木一板速放度在沿光木滑若板水滑表平面面块从上与A,木点如板滑图间至所B的点示动,.摩在一擦木个因板质数上量前为为mμ,
进了L,同时木板前进了对x木,若板滑所块做与的木功板各间为的多动少摩?擦因数
2.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总功为负 值.
(有相对位移,有能量的转化)
D
1.关于摩擦力做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一定做负功 B.静摩擦力起着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作用, 一定不做功
③ 90O<α≤180O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 物体克服力做功)。
功是标量,但有正负。功的正负只表示力做 功的效果, 决不表示方向 ,也不表示大小。即:表 示是动力或阻力做功。
正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正功,表明此力 的效果是促进物体的运动,是动力做功。
负功的意义是:力对物体做负功,表明此力 的效果是阻碍了物体运动,是阻力做功。
C.WB>WC FB=FC
D.WB=WC FB=FC
分 析 : 1.物 体 受 力 如图 , 则 F mgsinθ ,
θB θC ,FB FC
2
.
物
体
在
F
方
向
的
位移
L
s
h in
θ
W FL mgh,故 选 B
1、做功的两个不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可缺少的因素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2、功的计算 W = F S cosα a、功一定要指明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
1、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θ的斜面匀
速滑下,在通过位移L的过程中 ( B )
A.重力对物体做功mgL
B.重力对物体做功mgLsin
C.支持力对物体做功mgLcos
D.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数值为mgLsin
2.物体A的质量为2kg,置于粗糙的水
平面上,水平拉力F大小为2N,不计 A
F
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和滑轮的质量,物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物 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正值)
做功正负看夹角:锐(角)正(功)、钝(角) 负(功)、直(角)为零。
例1:某一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在粗糙水平面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阻力做-20J功,
也可以讲物体克服阻力做了20J功。
比较-8J的功与5J的功谁大?
2.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m= 25 kg,在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力F作用 下运动10 s,已知F=10 N,求在这10 s内力F所 做的功。(取g=10 m/s2)
解析:1 .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规律得:
F
c
o
s
θ
m
a
,x
1 2
a
t2
2.W Fxcosθ 50J
三、求总功 总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也等于
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即W W1 W2 W3 ...
求解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 2 . 分 析 物 体 受 力 , 并判 断 何 力 做 功 , 做 什 么功 3.求各力做的功 4 . 求 各 力 做 功 的 代 数和
本题说明了一个力所做的功只由力和力的方向 上发生的位移决定,跟物体是否还受到其它力作用, 以及物体的运动情况均无关
5.一人乘电梯从1楼到20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 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电梯对人的支持力的做功情况是( )
A.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 B.加速时做正功,匀速和减速时做负功 C.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D.始终做正功
3.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受到两个沿水平方向互相
垂直的大小分别为3N和4N的恒力,从静止开始运动
10m,求每个力做的功和合力做的功。
解 析 : 1.1W F1xcosθ 32J W2 F2xcos(900 θ ) 18J
F2=3N θ
F=5N F1=4N
W合 W1 W2 50J
解 法 2.合 力 F F12 F22 5N W合 Fx 50J
4.功是过程量:计算功时必须明确是哪个力在哪个过 程中对哪个物体做功。
5.适用条件: 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即力的大小和 方向恒定且受力物体沿着确定直线运动。(力和位移 的夹角恒定)
变力做功利用微元法、图像法、平均法、动能定 理等方法处理。
6.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是有正负. 若物体做直线运动,由力和位移夹角来判断较方便。 ①当0≤α<90°时cosα>0 ,W>0,力对物体做正功;
W = W1 + W2
W2 = 0
∴ W = F SCOSα
理解:在位移方向的分力与位移的乘积
功的公式:
1、公式: W = F S cosα
其中α为F与s的夹角,F是恒力的大小, s一般是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而不是相对于 和它接触的物体的位移.(力的作用点发生的 位移)
2、单位 国际单位:焦耳(焦)
表示动力对物体做功。 ②当α=90时,cosα=0、W=0,力对物体不做功; ③当90°<α≤180°时, cosα<0 ,W<0,力对物体做 负功或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表示阻力对物体做功。
若物体做曲线运动,利用力和速度的夹角来判断做。
① 0≤α<90O时,力对物体做正功;
② α=90O时,力对物体不做功。
为μ,求摩擦力对滑块、对木板所做的功各为多少?
解 析 : 1 . 摩 擦 力 fμ m g 对滑块在f作用下发生的位移为(x L),f对滑块做负功 Wm -f(x L) -μmg(x L) 2.f对木块正功 WM fx μ mgx
4.等效法 : 若某一变力的功和某一恒力的功相等,则可以通
过计算该恒力的功,求出该变力的功。而恒力做功又可以用 W=FScosa计算,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
3.如图,一根绳子绕过高4m的滑轮(大小、摩擦均不计),
绳的一端拴一质量为10kg的物体,另一侧沿竖直方向的绳被
人拉住.若人拉住绳子前进3m,使物体匀速上升,则人拉绳
一、 功的概念
1.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并且在力的方 向上发生了位移, 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判断:有无做功
纹丝不 动!!
真辛苦!!
劳而无功 (有力无距)
徒劳无功 (有力有距,但力⊥距)
匀速
马拉着车前进
不劳无功(有距无力)
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力与位移方向相同,力做功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体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物体A移
动l=0.4m的过程中,求拉力F做功?
要点:l为F的作用点发生的位移
WF F2Lcosα 2 • 2 • 0.4j 1.6j
方法二:等效法 A受拉力做的功为F做的功
WF 2FLcosα 2 • 2 • 0.4j 1.6j
一、变力做功
【例1】 如图1所示,轻质弹簧的自然 长度为L0,劲度系数为k,现用水平 推力F推弹簧,使弹簧缩短Δx,求推 力做的功.
一、能量、势能、动能、机械能
能量 是一个守恒量,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势能EP: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叫做势能。
2.动能EK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如:高空飞行的飞机 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 同时由于具有高度而 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 械 能 E 、 动 能KE、 势 能 EP的 关 系 E EK EP
所做的功为(
)
A.500 J B.300 J C.100 J D.50 J
解 析 : 人 行 走 3 m 物 体升 高 的 高 度
h L2 L1 L21 x2 L1 1m 人 拉 绳 做 的 功 等 于 绳 拉物 体 匀 速 上 升 做 的 功 W mgh100j
等效法:化变力做功为恒力做功
单位符号:J
1J=1N×1m=1N·m
列车在机车牵 力对物体做了功
引力的作用下 ? 能增加
木头在起重机 的拉力作用下
? 能增加
握力器在手的压力作用下 ? 能增加
3.物理意义:力做功多少只与F、S及二者夹角余弦 有关,而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运动时 间长短等都无关,即与物体的运动性质无关,同时 与有无其它力做功也无关。 功是能量的变化的量度,力对物体做多少功, 则物体的能量就改变多少。
A
F
B
A和B相对静止,一起加 速运动
静摩擦力对A做负功
W=-fS
静摩擦力对B做正功
W=fS
一对静摩擦力作功之和必定为零
二、摩擦力做功的特点与计算
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一对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静摩擦力所做功的总和等 于零.(位移相等,f等大反向)
平均力法:求解对象
若变力大小随位移是线性变化,且方向不变时,可将
变力的平均值求出后用公式 W Fl cos F1 F2 l cos
2
解析:胡克定律F Kx得,F1 0,F2 KΔ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