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基因测序行业深度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17年基因测序行业分析报告914

2017年基因测序行业分析报告914

2017年基因测序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9月目录一、基因测序:解读遗传密码的颠覆性技术 (4)(一)基因和基因测序 (4)(二)测序的操作流程 (6)二、基因测序加速发展,三代技术各有所长 (7)(一)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 (7)(二)第一代测序技术:零的突破 (8)(三)第二代测序技术:以读长换通量 (10)1、可逆链终止测序法原理 (10)2、第二代测序技术平台 (11)3、第二代测序技术的优势和局限 (13)(四)第三代测序技术:优势明显替代空间大,准确率低亟待解决 (14)1、单分子实时测序原理 (14)2、第三代测序平台 (16)3、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优势和局限 (16)(五)测序行业的现状:第二代测序主导市场,第三代测序后劲十足 (18)三、基因测序的产业链 (20)(一)上游:Illumina一家独大 (21)(二)中游:测序服务一片红海,数据分析尚有潜力 (24)(三)下游:“基因测序+”优势初显,应用服务遍地开花 (29)1、成本下降催生终端需求,政策配套推动市场发展 (29)2、无创产前检测(NIPT):基因测序临床转化最成熟的项目 (31)3、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D/PGS):继NIPT 之后,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下一个爆发点 (33)4、肿瘤基因检测:预防→诊断→治疗→监测,基因测序全方位覆盖 (34)5、其它应用:由点到面,静待花开 (36)四、行业相关企业 (37)技术为本-二代测序主导市场,Illumina垄断上游市场:测序行业上游为测序仪、测序试剂和耗材的供应。

测序试剂和耗材通常与测序仪配套使用,因此测序行业上游竞争的核心在于测序仪的竞争。

而测序仪的面世都是基于测序技术理论和方法的突破,故而测序仪市场准入壁垒很高。

目前,全球市场长期被Illumina、Life Technologies、Roche 等国外几家大的测序仪生产商所垄断。

借助于HiSeq系列测序仪的升级和推广,近年来Illumina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测序市场逐步由三足鼎立演发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2017年基因检测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基因检测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基因检测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7月目录一、基因检测临床应用及市场概况 (4)1、生殖生育诊断 (5)(1)技术对比-NIPT无创、安全、灵敏度高 (5)(2)临床应用现状 (6)2、遗传病诊断 (8)3、肿瘤个体化诊疗 (8)(1)肿瘤早期筛查,著名事件 (9)(2)肿瘤个体化治疗 (9)(3)液体活检,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游离DNA(ctDNA) (10)二、行业公司和市场现状 (12)三、商业合作模式 (16)四、肿瘤个体化挑战和问题 (18)1、产品超前,数据解读有待提高 (18)2、技术创新不足 (19)3、行业以小规模公司为主 (19)五、相关公司简析 (20)1、华大基因:NIPT行业领导者,国内基因测序服务龙头 (20)(1)全球最大基因测序服务商,国内绝对龙头 (20)(2)跻身上游测序仪生产商,全产业链优势明显 (21)(3)NIPT行业领导者,经验有望复制其他疾病领域 (21)2、迪安诊断:医学诊断行业龙头,受益分级诊疗快速成长 (22)(1)全国化布局不断完善,区域检验中心打开更广阔市场 (22)(2)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多平台保障外延增长 (23)(3)定位全方位检测服务供应商,打造新利润增长点 (23)目前基因检测行业公司众多,主要提供科技服务、医疗服务、仪器耗材三种产品形式,商业模式有第三方服务和医院整体合作,在临床上主要应用生育诊断、遗传病筛查、肿瘤检测等。

本文基于行业调研和笔者工作经历,通过梳理临床应用及市场概况、行业公司、商业模式、问题和挑战,客观论述行业现状,我们认为,无创产前筛查是高通量测序成功商业化项目,虽然目前渗透率逐渐提高,但市场天花板可见;肿瘤检测对应的市场空间更大,二代测序技术以第三方服务模式提供检测,如果相应诊断试剂盒尽快获批,将促进在临床大规模应用,获批公司在激烈竞争中胜出。

NIPT 是二代测序商业化最成功项目,但肿瘤检测对应市场空间最大。

2017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技术飞跃+政策护航,测序成为精准医疗基石 (8)一、突破传统医学痛点,引领精准医疗时代到来 (8)二、细分领域成长性突出,未来渐成主流 (9)1、基因测序所属的分子诊断细分市场增速突出 (9)2、NGS引领IVD市场走向高端 (10)3、NGS成为细分行业的重要驱动力 (11)三、技术加速迭代,成本硬约束突破 (11)1、技术革新使测序成本适应消费端的支付水平 (11)2、二代测序有适应商业化发展的技术优势 (13)3、基因测序技术的演变历程 (14)四、政策破冰暖风频吹,产业爆发指日可待 (16)1、早期野蛮发展,监管趋严 (16)2、政策破冰,重归快轨 (17)五、测序产业空间巨大,中国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 (21)1、技术突破助力,行业蓝海性质凸显 (21)2、地域存在差异,亚太潜力巨大 (22)3、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二代测序的集中营 (23)第二节基因测序产业链:仪器+服务+应用,长期看平台整合 (26)一、全产业链概览 (26)二、产业上游:外资寡头垄断格局短期难以打破 (28)1、上游呈现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 (28)2、封闭式系统提供利润空间保障 (29)3、意欲摆脱上游束缚,国内企业在测序仪领域跃跃欲试 (30)4、产业上游未来发展趋势 (32)三、产业中游:群雄逐鹿,数据解读和渠道价值是胜出之道 (32)1、行业地位突出,临床附加值高 (33)(1)测序服务商承接上下游,行业地位稳固 (33)(2)准入标准提升和政策推动利好测序服务长远发展 (33)(3)测序服务规模和增速不断提升,助推行业持续繁荣 (34)(4)测序服务实现临床价值,产生最大附加值 (35)2、核心竞争力:数据解读构筑未来护城河 (36)(1)生物信息学分析是测序服务的门槛,细分市场增长迅速相对活跃 383、国内竞争格局:百家争鸣,渠道为王 (40)(1)政策框架下商业模式有所受限,独立实验室成未来突破口 (40)(2)市场资源有限,渠道价值凸显 (43)4、中游未来发展趋势:云服务、专业外包、产业链整合、数据挖掘 (44)(1)云平台是未来数据存储和分析的趋势 (44)(2)专业化外包(测序服务或数据分析)将会是另一大主流趋势 (48)(3)实现全产业链平台整合是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 (48)(4)数据积累和挖掘将是永恒的行业主题 (49)(5)中游企业未来商业模式的突破 (49)四、产业下游:技术不断推进,应用前景广阔 (50)1、遗传病筛查与生育健康 (51)(1)无创产前诊断(NIPT) (52)(2)NIPT的技术优势 (52)(3)高危人群为主,市场潜力巨大 (52)(4)国外NIPT市场:专利无效,寡头争霸 (53)(5)国内NIPT市场:监管试点,先行占优 (54)(6)NIPT的支付模式探讨 (55)2、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56)(1)我国PGD进入世界领先水平 (56)3、肿瘤筛查与个性化治疗 (57)(1)肿瘤市场需求广阔 (57)(2)肿瘤预测和早诊: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和液态活检 (58)(3)肿瘤中后期个性化治疗:伴随诊断和个性化用药 (58)(4)伴随诊断属于目前欧美流行的个性化用药技术方案 (59)(5)NGS为肿瘤基因检测插上翅膀 (60)(6)液态活检火热,肿瘤血检前景诱人 (61)(7)液态活检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国内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64(8)技术突破和政策引领有望打开国内肿瘤广阔市场 (65)第三节国外基因测序公司案例分析 (67)一、测序产业上游代表企业 (67)1、Illumina:依托上游优势向中下游整合,意图打造测序整合平台 (67)2、Roche:意图凭借三四代测序弯道超越,瞄准肿瘤个性化 (68)二、测序产业中游代表企业 (69)1、Sequenom(SQNM):基因分型专家抢占NIPT市场 (69)2、Foundation Medicine(FMI):肿瘤检测龙头 (70)3、Myriad Genetics(MYGN) (71)4、23&me:个人基因组测序先行者,数据积累价值逐步显现 (72)第四节国内基因测序公司梳理 (74)一、华大基因: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平台,IPO将引爆国内测序市场 (74)二、新开源:转型精准医疗,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79)1、呵尔医疗:肿瘤早期诊断企业,产品渠道俱佳 (79)2、三济生物:个体化用药诊断领航者,向分子诊断全面进军 (80)3、晶能生物:二代测序新贵,向临床应用进军 (80)三、荣之联:数据中心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80)四、其他相关上市公司 (81)1、达安基因 (81)2、北陆药业 (81)3、中源协和 (81)4、迪安诊断 (82)5、东富龙 (82)7、澳洋科技 (82)8、广生堂 (82)9、紫鑫药业 (83)10、千山药机 (83)11、仟源药业 (83)图表目录图表1:精准医疗与传统医学的比较 (8)图表2: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9)图表3:我国IVD市场“橄榄型”结构 (10)图表4:测序成本偏离摩尔定律超速下降 (12)图表5:数据分析将会是未来的成本约束 (12)图表6: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历程 (14)图表7:美国基因测序进入临床的两种通路 (17)图表8:中国基因测序暂行准入机制 (18)图表9:2007-2018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 (21)图表10:全球二代测序市场份额按地域划分 (22)图表11:中国测序市场发展与未来预测 (22)图表12:全球测序市场增长情况 (23)图表13:全球不同国家二代测序仪数量排名 (24)图表14:全球主要测序中心二代测序仪数量排名 (24)图表15:基因测序行业产业链 (26)图表16:基于波特模型的基因测序产业链分析 (28)图表17:2013年全球基因测序仪供应商的市场份额 (29)图表18:2014年ThermoFisher收入结构 (30)图表19:2014年Illumina收入结构 (30)图表20:中游测序服务商在产业链的核心地位 (33)图表21:中游测序服务行业推演历程 (34)图表22:全球基因测序市场产品和服务规模预测(单位:亿美元) (34)图表23:测序服务临床端的标准化流程 (35)图表24:数据解读将在NGS测序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37)图表25:NGS数据只是精准医疗大数据中的“冰山一角” (38)图表26:2012年全球NGS大数据相关的细分市场份额 (38)图表27:全球NGS生物信息学市场规模预测及增速 (39)图表28: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软件琳琅满目,集成标准化是趋势 (39)图表29:NGS临床试点政策下的测序服务公司商业模式 (41)图表30:国内主流测序公司独立实验室的全国分布 (43)图表31:华大基因BGI-online云服务生态系统商业模式示意图 (45)图表32:DNAnexus联手Google打造云端DNA数据库 (46)图表33:专业化的基因组数据分析公司可能成为细分市场的黑马 (48)图表34:测序中游发展趋势和企业应对模式 (49)图表35:测序终端应用结构 (50)图表36:未来NGS应用领域发展趋势 (51)图表37:国内部分企业NIPT业务介绍 (55)图表38:PGD技术发展历程 (56)图表39:PGD检测技术特点对比 (57)图表40:肿瘤的个性化治疗 (59)图表41:华大基因的TumorCareCancerPanel (61)图表42:肿瘤患者血液中的ctDNA和CTC (62)图表43:CTC主要的富集捕获方法 (63)图表44:NGS为肿瘤诊疗带来的市场空间 (66)图表45:Illumina近年股价走势 (67)图表46:23&me业务流程 (72)图表47:23&me近期事件一览 (73)图表48:华大基因业务已经覆盖全球多个地区 (74)图表49:华大基因构筑多组学检测信息网络平台 (75)图表50:华大基因的IPO历程 (76)图表51:华大基因2012-2015H1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76)图表52:华大基因2012-2015H1盈利能力分析 (76)图表53:华大基因业务收入结构 (77)图表54:华大基因业务毛利结构 (78)表格目录表格1:2015年全球及中国IVD市场概况 (10)表格2:基因检测细分市场对比 (11)表格3:基因检测技术对比 (13)表格4:基因测序三代技术及仪器平台对比 (15)表格5:基因测序主要参数说明 (16)表格6:国内测序行业政策梳理 (19)表格7:全球基因测序仪器数量 (29)表格8:国产新一代基因测序仪汇总 (31)表格9:华大BGISEQ-500与IlluminaNextSeq500参数对比类 (31)表格10:新一代主流测序仪数据参数对比 (32)表格11:部分基因多态性与个性化用药对应关系 (36)表格12:国内获批NGS临床试点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汇总 (41)表格13:部分上海、北京独立实验室列举 (42)表格14:我国主流NGS测序服务企业一览 (43)表格15:华大基因现有大型计算集群运算存储能力一览表 (44)表格16:目前国际主流的基因组云平台一览 (46)表格17:传统方法与NIPT的比较 (52)表格18:国外主流NIPT公司介绍 (53)表格19: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列表 (58)表格20:肿瘤靶向药物的个性化用药检测 (60)表格21:国外部分从事液态活检业务的公司介绍 (64)表格22:国内部分公司的ctDNA产品对比 (65)表格23:Illumina、Roche在测序领域并购步伐 (68)表格24:Sequenom公司产品布局 (69)表格25:FMI公司产品线布局 (70)表格26:华大基因本次募集资金用途 (79)第一节技术飞跃+政策护航,测序成为精准医疗基石基因测序技术由来已久,第一代测序技术已经发展成为鉴定DNA序列的金标准,而快速、低成本、高通量的基因测序方法的出现则极大地推动了科研的进步。

2017年基因测序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基因测序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基因测序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6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与产业政策法规 (4)1、主管部门及监管体系 (4)2、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6)(1)主要法律法规 (6)(2)产业政策 (9)二、行业概况 (11)1、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规模 (11)2、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13)(1)生育健康领域产品相对成熟,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3)(2)肿瘤诊断治疗应用成为基因测序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 (14)三、行业壁垒 (14)1、技术壁垒 (14)2、人才壁垒 (15)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5)1、有利因素 (15)(1)技术飞速发展、检测周期逐渐缩短 (15)(2)成本不断降低,符合患者消费能力 (16)(3)市场需求巨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16)2、不利因素 (16)(1)行业标准缺乏 (16)(2)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17)五、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7)六、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 (18)1、行业周期性特征不明显 (18)2、行业季节性特征较明显 (18)3、行业区域性特征较明显 (19)七、行业风险特征 (19)1、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19)2、受上游仪器设备制造商垄断影响的风险 (19)3、行业监管政策变动的风险 (20)4、人才流失的风险 (20)八、行业竞争格局 (20)1、华大基因 (21)2、源宜基因 (21)3、佰美基因 (22)一、行业监管体制与产业政策法规1、主管部门及监管体系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应用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关注及管理行业之一,国家和地方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从宏观上制定基因检测产业的发展规划;公司的基因检测服务应用主要接受国家和地方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监管;医疗器械的注册、生产经营主要接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各省、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指导、审批及监督管理。

国家和地方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产业政策,研究拟订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及实施行业管理,对基因检测产业进行宏观管理。

2017年基因测序精准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基因测序精准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基因测序精准医疗行业分析报告⏹前言:基因测序行业从科研走向临床,在产前无创基因检测领域应用已较为成熟,同时在肿瘤检测、遗传病诊断、新药研发、个体化用药等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也存在海量数据和非编码序列解读困难、临床指导意义有待加强、当前价格较高等挑战。

本报告通过查询大量前沿科研文献和产业链调研,试图分析基因测序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后续会呈现更多的前沿技术系列专题研究,敬请关注!⏹基因测序技术从科研走向临床,成为精准医疗基础。

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带动基因测序技术从实验室走入临床,成为全球医学界的热门话题。

麦肯锡指出:“下一代基因组学的研究将成为决定未来经济的12大颠覆技术之一”。

驱动基因组学应用发展的因素包括多重政策利好、市场潜力巨大、应用领域拓宽、技术持续进步等。

2007-201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由7.94亿美元增至45亿美元,复合增速为33%。

根据BBC Research预测,国内2012-2017 年复合增速为20%-25%。

2016年3月,科技部公布的“精准医疗国家指南”明确提出构建百万人以上的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等八大目标。

我们认为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的基础,精准医疗入选十三五计划将加速国内基因测序产业化进程。

⏹基因测序产业链分析:国内企业聚焦基因检测及分析服务领域。

基因组学应用行业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主要环节:上游为基因测序与耗材试剂生产制造,中游为基因测序与基因检测服务,下游为终端用户。

上游基因测序设备和耗材大部分被Illumina、Life Technologies、Roche等跨国企业垄断,国内自主研发薄弱。

国内企业主要聚焦在基因检测及分析服务领域,面向基础研究的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主要为华大基因、诺禾致源、药明康德、Broad研究所、Sanger研究所等,面向终端用户的临床、医疗类的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主要包括华大基因、贝瑞和康、金域检验、达安基因、迪安诊断、艾迪康等,竞争日趋激烈。

2017年基因测序行业报告

2017年基因测序行业报告

2017年基因测序行业报告2017年10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4)1、行业管理体制 (4)2、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5)(1)主要法律法规 (5)(2)主要产业政策 (6)二、产业链关系 (7)1、产业链上游对本行业的影响 (8)2、产业链下游对行业的影响 (8)三、行业周期性、季节性与区域性特点 (9)四、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0)1、技术壁垒 (10)2、行业准入壁垒 (11)3、人才壁垒 (11)4、客户渠道壁垒 (11)5、资金壁垒 (12)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2)1、有利因素 (12)(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12)(2)全球基因测序行业持续取得技术突破,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14)(3)行业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14)(4)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 (14)2、不利因素 (15)(1)新的检测项目落地受到价格和技术限制 (15)(2)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15)六、行业市场规模 (16)1、我国基因测序行业发展概况 (16)2、我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 (17)3、基因测序细分市场:法医DNA检测鉴定市场规模 (18)(1)全国DNA 数据库总量增加 (18)(2)全国DNA-Y数据库的开展 (19)(3)司法鉴定业务 (19)(4)DNA实验室建设 (20)七、行业风险特征 (21)1、对上游供应商的依赖风险 (21)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21)3、人才流失的风险 (22)4、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 (22)八、行业竞争格局 (22)1、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23)2、无锡中德美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3)3、江苏苏博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 (23)4、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4)5、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24)一、行业管理1、行业管理体制目前,国内行业的主要行政管理部门为司法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下属各地市行政部门等,上述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2016-2017年基因测序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6-2017年基因测序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6-2017年基因测序行业分析报告目录1、技术飞跃+政策护航,测序成为精准医疗基石...................................... - 5 -1.1 突破传统医学痛点,引领精准医疗时代到来......................................... - 5 -1.2细分领域成长性突出,未来渐成主流..................................................... - 6 -1.3技术加速迭代,成本硬约束突破............................................................. - 7 -1.4政策破冰暖风频吹,产业爆发指日可待................................................ - 10 -1.5测序产业空间巨大,中国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 - 14 -2、基因测序产业链:仪器+服务+应用,长期看平台整合........................ - 15 -2.1 全产业链概览........................................................................................... - 15 -2.2产业上游:外资寡头垄断格局短期难以打破........................................ - 18 -2.3产业中游:群雄逐鹿,数据解读和渠道价值是胜出之道.................... - 21 -2.4产业下游:技术不断推进,应用前景广阔............................................ - 32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基因测序公司案例分析...................... - 46 -3.1 测序产业上游代表企业............................................................................. - 46 -3.2测序产业中游代表企业............................................................................. - 47 -4、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国内基因测序公司梳理................................- 51 -5、风险提示..................................................................................................... - 57 -图1、精准医疗与传统医学的比较............................................................... - 5 -图2、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 5 -图3、我国IVD市场“橄榄型”结构........................................................... - 6 -图4、测序成本偏离摩尔定律超速下降....................................................... - 8 -图5、数据分析将会是未来的成本约束....................................................... - 8 -图6、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历程....................................................................... - 9 -图7、美国基因测序进入临床的两种通路.....................................................- 11 -图8、中国基因测序暂行准入机制.............................................................. - 12 -图9、2007-2018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 - 14 -图10、全球二代测序市场份额按地域划分.................................................. - 14 -图11、中国测序市场发展与未来预测......................................................... - 14 -图12、全球测序市场增长情况..................................................................... - 15 -图13、全球不同国家二代测序仪数量排名.................................................. - 15 -图14、全球主要测序中心二代测序仪数量排名........................................... - 15 -图15、基因测序行业产业链........................................................................... - 16 -图16、基于波特模型的基因测序产业链分析............................................. - 17 -图17、2013年全球基因测序仪供应商的市场份额...................................... - 18 -图18、2014年Thermo Fisher 收入结构....................................................... - 19 -图19、2014年Illumina收入结构............................................................... - 19 -图20、中游测序服务商在产业链的核心地位............................................. - 21 -图21、中游测序服务行业推演历程............................................................. - 21 -图22、全球基因测序市场产品和服务规模预测(单位:亿美元)............ - 22 -图23、测序服务临床端的标准化流程.............................................................- 22 -图24、数据解读将在NGS测序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 23 -图25、NGS数据只是精准医疗大数据中的“冰山一角”........................... - 24 -图26、2012年全球NGS大数据相关的细分市场份额...............................- 24 -图27、全球NGS生物信息学市场规模预测及增速...................................... - 24 -图28、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软件琳琅满目,集成标准化是趋势............... - 25 -图29、NGS临床试点政策下的测序服务公司商业模式................................ - 26 -图30、国内主流测序公司独立实验室的全国分布....................................... - 27 -图31、华大基因BGI-online云服务生态系统商业模式示意图...............- 29 -图32、DNAnexus联手Google打造云端DNA数据库.........................- 29 -图33、专业化的基因组数据分析公司可能成为细分市场的黑马.......... - 31 -图34、测序中游发展趋势和企业应对模式................................................ - 32 -图35、测序终端应用结构.......................................................................... - 33 -图36、未来NGS应用领域发展趋势......................................................... - 33 -图37、PGD技术发展历程.......................................................................... - 37 -图38、PGD检测技术特点对比................................................................... - 38 -图39、2000-2011年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 38 -图40、肿瘤的个性化治疗.......................................................................... - 40 -图41、华大基因的TumorCare Cancer Panel.............................................. - 41 -图42、肿瘤患者血液中的ctDNA和CTC ................................................ - 42 -图43、CTC主要的富集捕获方法............................................................... - 43 -图44、NGS为肿瘤诊疗带来的市场空间..................................................... - 45 -图45、Illumina近年股价走势....................................................................... - 46 -图46、23&me业务流程................................................................................ - 50 -图47、23&me近期事件一览........................................................................ - 50 -图48、华大基因业务已经覆盖全球多个地区........................................... - 51 -图49、华大基因构筑多组学检测信息网络平台......................................... - 52 -图50、华大基因的IPO历程....................................................................... - 52 -图51、华大基因2012-2015H1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 53 -图52、华大基因2012-2015H1盈利能力分析.......................................... - 53 -图53、华大基因业务收入结构................................................................... - 53 -图54、华大基因业务毛利结构................................................................... - 53 -表1、2015年全球及中国IVD市场概况.................................................. - 6 -表2、基因检测细分市场对比....................................................................... - 7 -表3、基因检测技术对比.............................................................................. - 8 -表4、基因测序三代技术及仪器平台对比................................................... - 10 -表5、基因测序主要参数说明..................................................................... - 10 -表6、国内测序行业政策梳理..................................................................... - 12 -表7、全球基因测序仪器数量..................................................................... - 18 -表8、国产新一代基因测序仪汇总............................................................. - 19 -表9、华大BGISEQ-500与Illumina NextSeq 500 参数对比类.................- 20 -表10、新一代主流测序仪数据参数对比................................................... - 20 -表11、部分基因多态性与个性化用药对应关系....................................... - 23 -表12、国内获批NGS临床试点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汇总.......................- 26 -表13、部分上海、北京独立实验室列举................................................... - 26 -表14、我国主流NGS测序服务企业一览.................................................. - 28 -表15、华大基因现有大型计算集群运算存储能力一览表......................... - 28 -表16、目前国际主流的基因组云平台一览................................................. - 30 -表17、传统方法与NIPT的比较................................................................. - 34 -表18、国外主流NIPT公司介绍................................................................. - 35 -表19、国内部分企业NIPT业务介绍......................................................... - 36 -表20、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列表......................................................... - 39 -表21、肿瘤靶向药物的个性化用药检测................................................... - 40 -表22、国外部分从事液态活检业务的公司介绍......................................... - 44 -表23、国内部分公司的ctDNA产品对比................................................ - 44 -表24、Illumina、Roche在测序领域并购步伐.......................................... - 47 -表25、Sequenom公司产品布局................................................................. - 48 -表26、FMI公司产品线布局....................................................................... - 49 -表27、华大基因本次募集资金用途......................................................... - 54 -报告正文1、技术飞跃+政策护航,测序成为精准医疗基石基因测序技术由来已久,第一代测序技术已经发展成为鉴定 DNA 序列的金标准,而快速、低成本、高通量的基因测序方法的出现则极大地推动了科研的进步。

2017年基因测序分析报告

2017年基因测序分析报告

2017年基因测序分析报告WORD可编辑文本目录一、基因测序临床项目:重点覆盖生育和肿瘤 (4)二、无创产前检测:基因测序临床转化最成熟的项目 (4)(一)准确安全周期短,无创产检是方向 (4)(事)叐益事孩红利市场空间大,龙头企业先収优势强 (6)三、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继NIPT 之后,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下一个爆发点 (12)(一)试管婴儿染色体异常高収,基因测序劣力优质胚胎筛选 (12)(事)胚胎植入前检测借力试管婴儿谋収展 (15)四、肿瘤基因检测:预防→诊断→治疗→监测,基因测序全方位覆盖 (18)(一)当前以筛查诊断为主,未来有望实现完全闭环 (18)1、肿瘤易感基因筛查 (19)2、肿瘤早期诊断 (20)3、肿瘤伴随诊断和用药指导 (22)4、肿瘤愈后监控 (24)(事)增长潜力巢大,千亿市场可期 (24)五、相关标的:贝瑞基因关注现在,华大基因布局未来 (26)(一)贝瑞基因:与注基因测序癿临床转化 (26)(事)华大基因:布局全面,国内测序龙头;厚积薄収,业务转型顺利 (27)(三)其它相关上市公叵 (28)六、风险提示 (29)图表目录图1:基因测序在临床检测中癿应用 (4)图2:无创产前检测収展历程 (5)图3:无创产前检测原理 (5)图4:无创产前检测操作流程 (5)图5:无创产前检测产品在全球各个国宧癿分布(戔至2014 年底) (6)图6:国内无创产前检测监管模式 (8)图7:2010-2020 年我国出生人数预计发化 (9)图8:唐氏综合征収病率随孕妇年龄增长显著升高 (9)图9:2011-2015 年我国高龄产妇(≥35岁)产儿比例 (9)图10:政府定价对无创产前检测市场价格癿影响 (10)图11:2015-2020 年我国无创产前检测预计市场觃模 (10)图12:2015 年我国无创产前检测市场格局(按检测例数计算) (11)图13:2016Q1 我国无创产前检测市场格局(按检测例数计算) (11)图14:国内主要无创产前检测产品检测样本量(戔至2016.3) (11)图15:胚胎植入前筛查对人巟叐精生育癿影响 (13)图16: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収展历程 (13)图17: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癿操作流程 (14)图18: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特点 (15)图19:全球试管婴儿累计数量 (16)图20:丌孕丌育比例随女性年龄增长迅速升高 (16)图21:2011-2015 年我国30 岁以上产妇产儿比例 (16)图22:2013-2020 年我国预计体外叐精治疗周期数 (17)图23:2016-2020 年我国NGS-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预计市场觃模 (18)图24:肿瘤基因测序癿应用领域 (19)图25:肿瘤中突发频率最高癿20 个基因 (20)图26:肿瘤细胞通过循环系统迚行迁秱 (21)图27:坏死戒凋亡癿肿瘤细胞DNA 和外泌体迚入血液 (21)图28:EGFR 基因突发影响培美曲塞治疗晚期肺癌癿疗敁 (22)图29:非小细胞肺癌分子分型癿个体化治疗策略 (23)图30:PD1 单抗治疗肿瘤原理 (24)图31:2008-2035 年全球癌症新增和死亡人数 (25)图32:2018 年全球基因测序在部分常见癌症领域癿预测渗透率 (25)图33:2000-2011 年我国癌症収生率和死亡率(22 个样本点数据) (25)图34:2012-2035 年我国癌症新增和死亡人数 (25)表1:无创产前检测不传统产前检测方法对比 (5)表2:国外无创产前检测产品参数对比 (7)表3:国内无创产前检测行业相关政策 (7)表4:2020 年我国无创产前检测预计市场觃模 (10)表5:国内无创产前检测产品参数对比 (12)表6: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材料癿对比 (14)表7:国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行业相关政策 (15)表8:丌孕丌育主要治疗方法对比 (17)表9:2020 年我国NGS-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预计市场觃模 (18)表10:三种液态活检方法癿对比 (21)表11:靶向突发基因癿非小细胞肺癌重点药物研収迚展(戔至2016 年9 月) (23)表12:国内肿瘤基因检测行业相关政策 (26)表13:贝瑞基因检测服务产品 (27)表14:华大基因检测服务重点产品 (28)表15:A 股部分测序相关公叵(2017 年8 月28 日) (28)一、基因测序临床项目:重点覆盖生育和肿瘤基因测序目前已经覆盖了临床检测癿各个领域,其中应用最多癿是生育健康和肿瘤诊断治疗两大板块。

2017年基因检测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2017年基因检测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2017年基因检测行业专题研究报告目录基因检测临床应用及市场概况 (4)基因检测领域之一:生殖生育诊断 (4)基因检测领域之二:遗传病诊断 (6)基因检测领域之三:肿瘤个体化诊疗 (6)行业公司和市场现状 (10)商业合作模式 (13)肿瘤个体化挑战和问题 (15)投资建议 (16)华大基因 (17)迪安诊断 (19)图表目录图表1. 基因检测在临床主要应用 (4)图表2. 不同产前诊断技术比较 (5)图表3 NIPT 全球主流厂商图表 (5)图表3 .遗传病分类 (6)图表4. 基因检测能在肿瘤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 (7)图表5. 肿瘤靶标基因发现历程 (7)图表6. 基于NGS 的肿瘤个体化治疗产品线 (8)图表7. 液体活检主要产品 (8)图表8. 全球肿瘤液体活检230 亿 (9)图表9. 市场上主流基因检测公司 (10)图表10. 基因检测公司常见产品形式 (11)图表11. 市场上主要公司产品形式总结 (11)图表12. 基因检测公司的发展第一阶段:个体化治疗应用为主 (12)图表13. 基因检测公司的发展第二阶段:二代测序时代 (12)图表14. 基因检测公司主要商业模式 (13)基因检测临床应用及市场概况目前基因检测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1)生殖生育,代表产品是NIPT(目前有试剂盒,商业化最成功)、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S/PGD(小众应用领域),代表公司华大基因、贝瑞和康(st 天仪)、安诺优达、达安基因等;2)遗传病筛查,从DNA 水平检测遗传病缺陷基因,代表公司华大基因、博奥;3)肿瘤个体化诊疗,主要是检测肿瘤突变基因,达到量体裁药目的,代表公司华大基因、广州燃石、厦门艾德。

图表1. 基因检测在临床主要应用资料来源:中银证券基因检测领域之一:生殖生育诊断1) 技术对比-NIPT 无创、安全、灵敏度高产前诊断传统的技术方式有:1)血清学筛查,虽然通过抽血无创方式检测,但是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低,孕周确定不准,结果准确性有待提高。

2017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

2017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

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目录一、二代测序资本市场融资火爆二、二代测序为何如此受市场追捧?三、测序市场当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四、未来趋势判断及启示一、二代测序资本市场融资火爆在整个体外诊断市场,生化和免疫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分子诊断目前市场规模还不大,但增速较快,潜力被广泛看好。

在分子诊断的不同技术平台中,又以近两年随着“精准医疗”概念迅速崛起的二代测序(NGS)领域最受关注,国内就存在上百家同类企业,且资本市场融资火爆,估值也是居高不下。

简单梳理了几个较有代表性的融资案例如下:1、华大基因华大基因是国内基因测序领域的领导者,在NGS产业链上、中、下游均有所布局。

2012 年-2015 上半年营收分别为7.95亿、10.47亿、11.32亿、5.65亿,净利润对应 8500万、1.73亿、5900万,8200万。

2015 年最近一轮融资引进 PE机构以 191 亿估值作为增资及转让的定价基础,引入和玉高林及中国人寿,融资20 亿元,投后估值 210亿。

而华大基因按照其IPO的计划定价得出估值约为156亿元,相当于相较一级市场的估值,华大基因的估值实际已缩水超过50亿元,出现了一二级市场的倒挂。

2、贝瑞和康贝瑞和康成立于 2010 年,利用二代测序平台,在 NIPT 领域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全国 100 家医疗机构获得 NIPT 试点资格,70%使用贝瑞和康的仪器及试剂。

2015 年底最近一轮融资估值 100 亿,融资金额 3.3 亿左右,引入了海通兴泰、尚融宁波、中信锦绣等机构;2016 年 12 月,上市公司天兴仪表作价 43 亿元购买贝瑞和康 100%股权,若交易完成,贝瑞和康将成功借壳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贝瑞和康 43 亿的借壳价与此前一级市场百亿估值相比,有着较大的出入,同样出现了一二级市场的倒挂,其原因在于市场对贝瑞和康的预期降低还是之前 PE入股时估值过高,也是值得思考推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正文目录测序技术:不断更迭,性能不断提升 (5)衡量测序的关键指标:读长、通量、准确度和成本 (5)一代测序技术:金标准,成本高难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7)二代测序:高通量低成本,今后一段时期仍是主流 (9)三代测序:才露尖尖角,科研界的大规模普及是首要里程碑 (10)测序策略的选择:深度、广度和数量的权衡 (13)测序上游产品篇:大局已定,壁垒极高,国产平台道阻且长 (14)测序下游服务篇:由NIPT到肿瘤基因组学,寻找下一个杀手级应用 (18)科研测序服务:梦开始的地方,停滞后有望迎来转机 (19)生育健康诊断:基因检测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百亿级市场 (22)肿瘤基因检测:庞大空间即将浮出水面,千亿级市场 (30)肿瘤早期筛查:肿瘤基因检测的“圣杯”,高难度大市场 (34)肿瘤风险预测:机会同样广阔,但基础研究和数据积累任重道远 (37)肿瘤基因检测企业的两大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优势与渠道优势 (37)消费级基因测序:鱼龙混杂,渠道销售决定一切 (38)相关建议 (39)主要公司分析 (40)华大基因 (40)贝瑞和康 (40)鹍远基因 (41)博圣生物 (42)燃石医学 (43)安诺优达 (43)世和基因 (44)风险提示 (45)图表目录图表1:不同的平台的通量性能,越靠右上角通量越高,越能胜任大型测序任务 (7)图表2:经典一代测序仪机型——ABI 3730xl (8)图表3:测序费用以超摩尔定律下降 (9)图表4:三代测序Reads分布非常均匀 (11)图表5:三代测序PacBio RS的错误是随机发生的 (12)图表6:部分上市测序平台性能和特点对比 (13)图表7:不同的测序策略在深度、覆盖范围和样本之间的取舍 (14)图表8:主要国产测序仪情况 (16)图表9:华大基因向Illumina的的采购占其成本很大比例 (17)图表10:贝瑞和康向Illumina采购费用的成本占比更突出 (17)图表11:华大基因、贝瑞和康收入利润的快速成长 (19)图表12: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科研收入及占比的下滑(单位:万元) (20)图表13:中国人口出生情况 (23)图表14:唐氏综合征发病率随产妇年龄快速上升 (24)图表15:国金人口模型对未来出生人数预测 (24)图表16:NIPT与其他检测方法对比 (25)图表17:国内已有5省份出台NIPT定价标准 (26)图表18:华大和贝瑞生育健康类样本数的成长(单位:万例) (27)图表19:部分地区关于NIPT相关报销和推广政策 (27)图表20:贝瑞和康以产品销售收入的上升 (29)图表21:肿瘤基因检测(按照肿瘤疾病进展排序) (30)图表22:国内部分从事肿瘤基因检测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31)图表23:液体活检技术的优势 (32)图表24:部分肺癌靶向用药与基因变异关系 (34)图表25:化疗与基因型关系 (34)图表26:聚类分析表明不同肿瘤组织的甲基化单倍型模式有显著差异 (36)测序技术:不断更迭,性能不断提升在生物学上,测序(sequencing)是指确定线形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一级结构的过程。

其中核酸测序(特别是DNA测序)由于生物学意义重大,获得的信息含量及其丰富,成本低廉,因而发展最快,应用最广。

后文中“测序”一般也指DNA测序(事实上对RNA的测序也是通过反转录酶将其反转录为DNA进行测序)。

绝大多数情况下,DNA序列仅四种经典碱基——A、T、C、G构成,但四种碱基构成了长达三十亿个碱基对的人类基因组,其中编码了丰富的遗传信息,对生物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和生命繁衍、遗传变异有深远影响。

因此,对基因序列进行精确、廉价、快速的测定解析,是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迫切需求。

测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医疗、工业、法医学等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测序技术的根本原理,目前已经成熟或基本成型的测序技术主要有三代:以Sanger测序为代表的第一代测序,以Illumina边合成测序为代表的第二代测序,以及以各类单分子测序为代表的第三代测序(有人将尚未成熟的这些新技术进一步划分为第三代第四代测序,但我们认为目前并没有太大意义)。

衡量测序的关键指标:读长、通量、准确度和成本在比较各类平台前,我们认为对测序平台的衡量标准主要有:读长、通量、准确度、成本四个方面:读长是指测序反应所得到的读段(reads)的长度:人的基因组是长达30亿碱基对的一篇“长文”,而测序反应每次只能“阅读”其中十分有限长度的一个“语句”,再通过比对软件将无数“语句”进行比对和拼接,推断基因组“长文”的序列情况,并进行后续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需要的信息。

如果测序平台的平均读长过短,将导致对测序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难度大幅提升,计算资源和时间的耗费大大增加、错误率明显上升,且对高度重复区域的reads难以有效比对。

在这方面,一代测序读长可达1000bp(base pair,碱基对);而二代测序由于反应原理限制读长普遍较短(数十至数百bp);三代测序读长最长,可达数千bp甚至数万bp以上。

通量指的是单次运行或单位时间内所能产生的数据量(以测序读取的碱基数量衡量,可简单理解为测序通量= Reads数×读长),其他技术水平接近的情况下,通量越高,则运行效率大大提升。

人类全基因组、全外显子组、全转录组的大规模测序所需的数据量极大,只有高通量测序仪才能有效率地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测序任务。

而在同样时间内,通量大的测序平台能完成更深的测序深度,对低频率变异的检测效果更好,假阳性率假阴性率也更低。

图表1:不同的平台的通量性能,越靠右上角通量越高,越能胜任大型测序任务准确度:样本扩增,DNA文库制备和测序反应都会引入错误。

当在肿瘤基因组学研究等领域中,测序结果被用于寻找很低频率的突变和结构变异,测序引入的错误非常容易造成误判,为保证测序结果和变异检测的可靠性,需要加大测序深度(即增加覆盖区域的测序次数)增加测序成本。

因此,准确性较差的测序平台后续更高的测序成本成本则是技术性能以外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足够低的成本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性能的不足,而技术优势如要能够转化为市场成功,则合理的成本是必要条件。

一代测序技术:金标准,成本高难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第一代测序技术(Sanger测序):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共同特点是通过电泳来分离不同长度的DNA片段实现测序,主要有Sanger的链终止法和Gilbert的降解法,其中Sanger法应用最广,几乎是一代测序的同义词,也有成熟的、商品化的自动荧光测序仪。

一代测序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的发明,使对遗传物质的解读成为可能。

研究人员正是运用一代测序技术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这一划时代的科学计划,也带来了相关产业的重大变革。

图表2:经典一代测序仪机型——ABI 3730xl一代测序精确度高,读长可达1000bp(测序测得的片段长度),技术成熟可靠,是测序验证的金标准。

但通量低,且成本高(相对于二代测序),难以用于覆盖基因组大面积、商业化的测序应用。

二代测序:高通量低成本,今后一段时期仍是主流第二代测序技术(也称下一代测序NGS,大规模平行测序MassivelyParallel Sequencing,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是2005年以来发展的新一代测序技术。

二代测序的原理丰富多样,但共同的特点是海量的测序反应同时进行,拥有远大于一代测序的速度和通量,同时成本却低得多。

二代测序的出现和不断优化,使基因测序成本降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速度和数据量却有极大上升,带来了基因组学研究的深远变革,基因测序也大范围应用到科研之外的多个领域,特别是在医疗诊断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代表性的平台有采用“边合成边测序”的罗氏454测序平台和Illumina测序平台,采用半导体测序的Ion Torrent平台,以及采用“边连接边测序”SOLiD 测序平台图表3:测序费用以超摩尔定律下降(箭头为二代测序诞生时间,单位:美元)经过十年的不断竞争和发展,目前二代测序成本已经较十年前下降10000倍以上,速度和性能却不断提升。

三代测序:才露尖尖角,科研界的大规模普及是首要里程碑除了如日中天的二代测序,以单分子测序为特点的三代测序(划分有争议,这里将NGS以后的新式测序技术统称为第三代测序)也已经逐步得到科研界和产业界的关注。

典型技术有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的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eReal-Time sequencing,SMRT)技术和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的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

其共同特征是不依赖PCR,并能够对单个DNA分子进行测序,纳米孔测序更直接对DNA进行直接观测测序,不需要进行双链合成。

其主要优势是:高读长(1000bp以上,甚至可达10kb),大大降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难度和计算成本,拼接比对非常容易Reads分布非常均匀,对很多突变类型有更好的检测能力样本前处理不需要PCR,避免引入新的错误相比二代测序,其错误是随机发生的,可以通过加大通量提高测序深度来减少错误率(同一个地方多测几次)可以用于RNA测序,能够直接测序出完整的转录本速度比二代测序快一些图表4:三代测序Reads分布非常均匀但三代测序技术成熟度尚低,有两个致命问题影响了其实用性:通量低:二代测序仪一次运行能产生数十至数千Gb数据量,三代测序(以pacbio为例)一次仅数百Mb,而单次运行的成本基本上在一个量级。

单次测序反应错误率高:相比二代单次反应,三代测序的单次测序错误率可达10%-20%,在一些应用中纳米孔测序错误率甚至大于35%。

这在检测稀有突变检测(典型的应用场景是肿瘤突变的检测)中是无法容忍的。

理论上,随机错误可以通过增大测序深度来克服,但第三代测序的低通量和高成本又使这一问题在当前成为死结。

由于这些缺陷,即使在科研上三代测序也往往只能和二代测序配合使用,因此当前讨论三代测序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仍然为时过早。

提升技术成熟度,逐渐在科研上得到普及,才是三代测序当前发展阶段的目标。

图表5:三代测序PacBio RS的错误是随机发生的图表6:部分上市测序平台性能和特点对比测序策略的选择:深度、广度和数量的权衡除了不同测序平台的差异,不同测序策略的选择也是测序技术的重要内容。

按用途划分,基因测序可以分为从头测序(de novo 测序)和重测序两大类。

从头测序是在没有参考基因组的情况下对一个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拼接和组装,重在获得该物种的基因组图谱,主要用于科研用途;而重测序则是在已知基因组序列的物种进行不同个体的测序,重在发现个体或群体的变异情况,被广泛运用于科研、医疗、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应用远比从头测序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