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0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达到熟读成诵;
2、积累,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语句的翻译;
3、感悟,读出自己对蕴含在文中丰富情感的理解,理解“闲人”一词含义,感受作者人格魅力。
二、学情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八十四字。文中通过对承天寺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苏轼坦荡、旷达、坚守人生的生活信条,让我们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这样一篇小品文,意蕴非常丰富,而文言文教学不但要积累文言词句,还要“披文入情”“披文入境”。对于刚刚进入初二的孩子们来说,字词积累的难度相比内涵的理解要简单一些。字词积累部分已经学过的字词,可以借助迁移法来巩固落实。而优美的意境与主题意蕴的理解对于阅历尚浅的孩子们来说,是需要老师的引导的。
故而,本设计从“闲”字的字形演变猜字谜切入,以品读作者的“闲”为主线,咀嚼字词、链接背景、涵泳比较、朗读体验,还原文本中蕴含的美妙情思,走进作者细腻丰富的心灵,感悟苏轼豁达面对人生的态度。在设计时我注重以朗读文本为基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使文本与学生产生心灵上对话,让学生品悟“景语”即“情语”,产生思想共鸣,接收人格影响的一场洗礼!
三、重点难点
1、感悟,读出自己对蕴含在文中丰富情感的理解;
2、理解文中“闲人”一词的含义,感受作者人格魅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猜闲字
让我们来做个猜字游戏吧,(幻灯出示闲字的字形演变,猜小篆文的“閒”字)这个谁认识呢?(学生自由竞猜) 这个字啊,就藏在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中,你能找出来吗?
揭晓答案:这个字是闲。(幻灯展示说文解字的相关文字内容)。这是一个会意字。小篆文的外面像门,里面是月亮。说文解字里头说这个字:从门,从月。造字本义:由白天的外出奔波,转入夜晚的家居休闲。人们又了空闲的休息时间。这是闲的第一重境界。如果你是个有雅兴的人, 看到温柔的月色,会感到很惬意舒适,这是“闲”的第二重境界——悠闲。今天我们将一起跟随苏轼走进《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去领略“闲”的更高境界。(板书课题)
2、读闲文
1、师范读,要求学生看课文、听朗读。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指名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请生评价其读音。
生字荇xìng
多音字行xíng横héng柏bǎi
4、生齐读,师评点。
师:大家读得比上一遍流畅些了,但老师觉得还没有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大家想不想声情并茂地朗读呢?(生:想)那得想理解文章内容。
5、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6、师巡视后,以过关方式讲授字词。
解释重点字词(注意前后知识联系)。
(1)欣然( )起行
《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咏雪》: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孙权劝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桃花源记》:后遂无问津者。
(3)盖( )竹柏影也
《狼》: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翻译:(标出重点字词)
(1)月色入户
出示:户的小篆,《说文解字》,明确“半门为户”。
(2)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学生可以提出字词问题,若无,请生复述文章内容。
8、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生齐读课文。师点拨语速可以放缓,并提示关键句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提醒学生根据句子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3、赏闲景
1、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那个夜晚,看看苏轼怀民这一对相携而游的友人,到底见到了怎样的美景。你们找到写景的句子了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学生赏析,师顺势引导,明确比喻。穿插学生加上“盖”与去掉“盖”的朗读活动,体会虚实结合。
师小结:
全句没有一字写月,可又是字字得月! “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静谧之景,可知月色之明,“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动态之感,可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想月色之浓。
3、指名生朗读原文,读出作者“沉醉美景”与“发现真相”的惊喜。
4、品闲情
1、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感情呢?请大家仔细阅读全文,将你的发现与前后同学交流讨论。
2、生自由讨论,师巡视。
3、生交流。
预设:
①欣然起行
“欣然”体现了愉悦。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写出了瞬时的沉吟,些许寂寞、孤独。
“遂”写出了迫不及待。
“寻”字写出了焦急、担心。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亦”字写出了心有灵犀的欢喜!
“步于中庭”是并肩漫步的闲适。
教师在学生的分享中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4、师小结:全文只有短短的八十余字,可是作者的款款情思却经历了很多转折。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都蕴于这短短84之中。谢谢大家帮助老师理解了。
5、论闲人
1、好一幅清幽淡雅,宁静悠闲的月夜美景图啊!看来大家真的已经沉入词语中。为什么只有苏轼和怀民发现了这般美景?因为他是——闲人?那苏轼到底是怎样的闲人呢?
苏轼的背景资料。
◆嘉祐元年(1056年) 21岁,中进士
◆36岁(1071年),任杭州通判
◆38岁(1073年),任密州太守
◆40岁(1075年),任徐州太守
◆元丰二年(1079年) 43岁,任湖州太守。
师:先看第一条。同学们,原来当年苏轼也要参加高考呢,就是科举考试,21岁的他第一次参加高考就高中进士,考了全国第二名,然而苏轼应该是第一名的状元,因为他的文章很受主考官欧阳修赏识,被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才判了个第二。虽稍有遗憾,但苏轼的仕途自此开始,一路顺畅。看后三条,36岁,在杭州当副市长,38岁,在密州当市长……接下来,咱们按屏幕上的时间来算算看,照这个速度下去,到写这篇文章的元丰六年,苏轼得当了多大的官了?
很不幸的是,在所有人都觉得他的人生要走向更高的高度的时候,他的人生却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2、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黄州,担任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
请生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