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

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

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作者: llrdwh(站内联系TA)发布: 2008-07-03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早期中药的生产大部分为水煮、水煎汤药,摆脱不了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

解放后中药制剂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形成中药生产工艺与工程的问题。

五十年代后期,中药的提取工艺就有水提醇沉法的记载。

当时曾有不少中医药学者认为这种规模化的水提醇沉工艺必然影响中药药效,但当时的科学水平很难提出严格的科学依据。

时至今日,已有相当比例的中药制剂之制备采用了水提醇沉工艺,有的单位甚至把水提醇沉视为中药提取工艺的“既定通则”。

几十年来,对中药精制制剂以及保健营养品如口服液、冲剂、片剂等的制备,基本上采用经典的水提醇沉法。

中国药典现行版所载玉屏口服液、抗感颗粒等都用本法进行精制。

但随着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也发现了此工艺存在许多缺点,为此新工艺不断开发并应用,其中絮凝精制技术是应用面较广的一项技术。

1中药的化学成分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通常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有机酸、油脂、蜡、树脂、色素、生物碱、苷类、挥发油、鞣质、无机盐等。

这些成分中能够产生特定药理作用的为有效成分。

糖类主要包括单糖、低聚糖、多糖。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化合物。

易溶于水,可溶于含水乙醇,难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低聚糖是由2~9个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直糖链或支糖链的聚糖。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

多糖通常是由10个以上乃至几千个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

中药中的多糖主要有淀粉、菊糖、果胶、树胶、粘液质及纤维素等。

多可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

氨基酸是指分子中同时含有氨基和羧基的物质。

可溶于水和稀醇,难溶于有机溶剂。

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大多能溶于水而成胶体溶液,少数溶于稀醇,不溶于浓醇和其他有机溶剂。

有机酸是植物体内的一类含有羧基的化合物。

小分子有机酸易溶于水、乙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大分子有机酸则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混合絮凝剂纯化淫羊藿醇提液工艺的研究

混合絮凝剂纯化淫羊藿醇提液工艺的研究

2007年6月第24卷第3期Jun.2007,Vol.24No.3天津中医药Tianji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淫羊藿(Herbaepimedii)为传统的补益中药,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淫羊藿苷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骨质疏松、抗衰老、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1-3],在多种中药复方和制剂中均有应用。

当前大部分企业对淫羊藿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仍然采用醇提水沉的工艺进行,这种工艺存在着有效成分提取率低,鞣质和叶绿素等难以除净等缺点[4]。

本研究优选了明胶和壳聚糖混合絮凝剂分离纯化淫羊藿醇提液的工艺,并与传统的醇提水沉工艺和添加单一絮凝剂工艺进行比较,为这一新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依据。

1仪器与试剂Waters600E高效液相色谱仪(717自动进样器,2487紫外检测器,美国Waters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Beckman公司),磁力搅拌器(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

95%乙醇为分析纯,高效液相色谱(HPLC)用试剂为色谱纯。

没食子酸、淫羊藿苷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37-200312),淫羊藿药材购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保康医院,经崔元璐教授鉴定。

2实验方法2.1絮凝剂的配制壳聚糖溶液的配制:称取1g壳聚糖,加入100mL1%的乙酸水溶液,搅拌4h,备用。

明胶溶液的配制:称取2g明胶,加入100mL蒸馏水,在60℃水浴中搅拌溶解,备用。

2.2醇提液的制备称取一定量的淫羊藿叶,粉碎,加入20倍药材量的70%乙醇溶液,先冷浸2h,再加热回流0.5h,过滤。

滤液经减压浓缩至药材∶药液为1∶6,备用。

2.3水沉工艺考察取浓缩液(相当于10g原药材),加入20倍药材量的蒸馏水,静置8h后过滤。

2.4絮凝工艺考察2.4.1单个絮凝剂考察取浓缩液(相当于10g原药材),在60℃下,分别加入不同量的壳聚糖溶液、明胶溶液,搅拌0.5h后室温放置8h,过滤。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一、引言 二、用于中药絮凝的絮凝剂 三、影响中药絮凝过程的主要因素 四、絮凝技术在中药领域应用的优点 五、结语
引言
絮凝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固液两相体系分离方法, 既可作为独立的操作单元,也可和其他固液分离方法 组合使用。它具有设备投资少、处理效果好、易于操 作、管理简单等优点,用途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水和 废水处理、矿物分离、废漆处理、糖蜜和蛋白质的回 收以及制药等,涉及到造纸、酿酒、纺织、印染、矿 冶、电镀、石油、化工、食品、制药等多个部门。
壳聚糖不但能够提高药液的澄清度,而且能够很好地保留其中的 绿原酸、阿魏酸、栀子甙、黄酮、黄芩甙、芍药甙、麻黄碱、伪 麻黄碱、淫羊藿苷、黄芪多糖、小檗碱、茶皂素等有效成分,此 外,还能明显提高锌、锰、钙等元素的转移率,同时对重金属元 素铅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不过,壳聚糖会对药液中的靛玉红造成 较大损失,且不适合处理含淀粉药材较多的中成药。
ZTC1+1系列天然澄清剂
ZTC1+1系列天然澄清剂是以天然多糖等为原料的食品添加剂。 它安全无毒,无异味,对某些营养液、口服液甚至还有一定的娇 味作用,可除去中草药提取液中的蛋白质、蜡质、鞣质等,而对 黄酮、生物碱、甙类、皂甙类、萜类、多糖、氨基酸、多肽、维 生素、矿物质等小分子物质没有影响。
ZTC1+1系列天然澄清剂的澄清速度比传统澄清剂快2~5倍, 澄清效果好,且无需调整待处理溶液的pH值。
其它絮凝剂
除上述絮凝剂外,应用于中药领域的絮凝 剂还有CE-1澄清剂、CZ-1澄清剂、JH澄清剂、 果胶酶、蛋清等,它们分别在澄清精制小儿健 胃灵和强力抗老液、复方头痛口服液、升血灵 颗粒、枸杞汁、药酒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比较 满意的效果。

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与实例

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与实例

液澄清透明,保抽期内不沉淀。
2.2 渗漉法和超滤法结果比较:见表 2。蜂乳精口服液的有效成分为 10—HAD 和人参皂
苷,采用薄层层析法分析。采用超滤技术的新工艺比老工艺样品中的 10—HAD 含量高一倍,
样品 2 比样品 3 高 10%,样品 3 比样品 4 高近 10%,样品 2 是样品 1 含量的 2.24%倍。原工艺
硅胶是一种酸性吸附剂,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层析。同时硅胶又是一种弱酸性阳离 子交换剂,其表面上的硅醇基能释放弱酸性的氢离子,当遇到较强的碱注化台物,则可因离 子交换反应而吸附碱性化合物。
(2)氧化铝:氧化铝可能带有碱性(因其中可混有碳酸钠等成分),对于分离一些碱性 中草药成分,如生物碱类的分离颇为理想。但是碱性氧化铝不宜用于醛、酮、醋、内酯等类 型的化合物分离。因为有时碱性氧化铝可与上述成分发生次级反应,如异构化、氧化、消除 反应等。除去氧化铝中绚碱性杂质可用水洗至中性,称为中性氧化铝。中性氧化铝仍属于碱 性吸附剂的范畴,本适用于酸性成分的分离。用稀硝酸或稀盐酸处理氧化铝,不仅可中和氧 化铝中含有的碱性杂质,并可使氧化铝颗粒表面带有 NO3 一或 CI 一的阴离子,从而具有离于 交换剂的性质,适合于酸性成分的层析,这种氧化铝称为酸性氧化铝。供层析用的氧化铝, 用于拄层析的,其粒度要求在 100~160 目之间。粒度大子 100 目,分离效果差:小于 160 目, 溶浓流速大慢,易使谱带扩散。样品与氧化铝的用量比,一般在 1:20~50 之间层析柱的内 径与柱长比例在 1:10-20 之向。
本文还尝试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HPLC-MS)对中药液中的药效成分进 行分析,作为工艺比较的又一参考。色—质联用的特点是:1)色谱仪是质谱仪的理想的“进 样器”,试样经色谱分离后以纯物质形工进人质谱仪。2)质谱仪是色谱仪的理想的“检测器”, 质谱仪能检出进样中几乎全部化合物,灵敏度高。此技术适用于多组分混合物中未知组分的 定性鉴别,可以判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准确测定未知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中药液成分 十分复杂,其种类、组成很难确知,因此应用此方法有可能分析出药液的全成分,不仅对工 艺控制有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中药的配伍研究。已有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中经中某 种已知成分或同系物的单组分分析,尚无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中药液组分分析的报道。

壳聚糖絮凝中药水提液的温度效应

壳聚糖絮凝中药水提液的温度效应

壳聚糖絮凝中药水提液的温度效应冯颖;张天阳;张建伟【摘要】利用壳聚糖为絮凝剂对薄荷水提液进行净化除杂处理,主要考察不同温度下的絮凝效果.以絮凝去除率和黄酮损失率为评价指标,明确温度对絮凝过程的影响,并用动力学方法对絮凝速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30℃范围内利用壳聚糖处理薄荷中药水提液就可得到很好的絮凝效果,絮凝去除率可达90%以上,而黄酮损失率低于15%;随着温度的升高,絮凝效果下降,且有效成分损失增加.30~40℃是絮凝反应比较稳定的范围,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此范围外,随着温度的升高初始絮凝速度和最大絮凝速度都显著增加,温度变化对絮团形成阶段的影响大于对絮团成长阶段的影响.%Peppermint water-extraction solution was treated by flocculating agent chitosan,and flocculation effects wer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Taking flocculation rate and flavanones loss rate as evaluation indexes,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flocculation process was definite,and flocculation velocity was analyzed using kinetics method.It was indicated by the results that treating peppermint water-extraction solution using chitosan under 20~30 ℃ could gain good results,flocculation rate was greater than 90 % and flavanones loss rate was less than15 %.Flocculation effects decreased and loss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emperature.30~40 ℃ is a stable range for flocculation action and temperature had less effect,otherwise,initial flocculation velocity and maximum flocculation velocity were increased evide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emperature,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change on floc formation phase was greater than that on floc growing phase.【期刊名称】《沈阳化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26)003【总页数】4页(P206-209)【关键词】壳聚糖;中药水提液;温度效应;絮凝动力学【作者】冯颖;张天阳;张建伟【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42;沈阳化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42;沈阳化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絮凝作为一种古老的固液分离方法多年来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领域.近年来,利用絮凝法对中药水提液进行净化除杂处理成为一项新兴的生产技术,已引起我国中药制药行业的广泛关注[1].研究表明[2-5],采用絮凝法处理中药水提液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澄清效果好,而且具有成本低、操作工艺简单、有效成分损失小等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絮凝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影响因素繁多,包括原液和絮凝剂的种类及性质、温度、pH值、搅拌强度和时间等.其中温度是影响絮凝效果的重要条件,它既影响化学反应,也影响液体黏度,从而影响颗粒的运动速度以及絮团的形成和凝聚等[6].本文主要研究不同反应温度对中药水提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并从动力学角度对影响机理进行分析,为合理确定絮凝条件,提高絮凝效率提供依据.1 实验材料与方法1.1 中药水提液以薄荷饮片为实验原料制备中药水提液.称取薄荷 200 g,加足量水浸泡 30 min,放入YFY13B型电煎密闭煎药机中加入2 20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煎煮60 min,倒出药液,冷却备用,药液质量浓度约为0.1 g/mL.1.2 絮凝剂选用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为实验药剂,其来源广,价格低,可满足中药制备安全卫生要求,并已被证明有良好的絮凝效果[7].准确称取1 g壳聚糖放入100 mL容量瓶中,用体积分数为1%的乙酸溶液定容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的壳聚糖溶液,充分溶胀24 h后备用.1.3 实验仪器和方法研究采用间歇实验方法,反应容器为50 mL烧杯,使用1-DF-101S型磁力搅拌器使烧杯内液体充分混合,搅拌速度为1 300 r/min,搅拌时间为30 s.该搅拌器带有恒温水浴,可将烧杯内液体加热至所需温度并保持恒定,考察的温度范围为20~60℃.实验中絮凝剂用量为1.2 g/L,在不同温度下完成反应后静置,观察现象并测量实验数据.1.4 主要测试指标1.4.1 絮凝去除率取沉降稳定后的上清液10 mL,以蒸馏水为参比,使用722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在550 nm波长下测量上清液透光值,作为混浊度的指标,计算药液的絮凝澄清率.絮凝(澄清)率=(絮凝前的混浊度-絮凝后的混浊度)/絮凝前的混浊度×100%.1.4.2 黄酮损失率参考《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中的总黄酮质量分数的方法来测定.按要求配制芦丁标准液,用分光光度计在510 nm波长下测吸光度,绘制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曲线.取沉降稳定后的上清液10 mL,用分光光度计测出吸光度,然后根据标准曲线换算成总黄酮质量分数.总黄酮损失率=(絮凝前总黄酮质量分数-絮凝后总黄酮质量分数)/絮凝前总黄酮质量分数×100%.1.4.3 絮凝沉降曲线从搅拌停止开始计时,每隔一定时间测量容器中药液的澄清层高度,直至溶液沉降稳定,即澄清层高度不再随时间变化为止,根据数据可绘制出以沉降时间和澄清层高度为坐标的絮凝沉降曲线.在该曲线上利用作图软件origin 8.0对时间求导数,即可得到沉降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2 结果与讨论2.1 温度对絮凝去除率的影响絮凝去除率是表征壳聚糖对薄荷水提液净化除杂效果的重要指标,分别在20℃、30℃、40℃、50℃和60℃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测试上清液透光值并计算絮凝去除率,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在考察温度范围内,30℃时可得到最佳的絮凝澄清效果,絮凝去除率高达93 %,药液中大部分大分子、胶体粒子及固体悬浮颗粒可有效去除,溶液透明澄清,色度也大大降低.在20℃下反应时,絮凝效果也较好,絮凝去除率达到90%,说明壳聚糖对薄荷水提液的净化处理在室温下就可以有效进行,但此时和30℃时相比,由于温度下降导致药液黏度增加,溶液中胶体粒子和悬浮颗粒的热运动受到抑制,颗粒与絮凝剂碰撞几率降低,因此导致絮凝去除率略有下降.但当反应温度大于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絮凝效果反而逐渐下降,到60℃时,絮凝去除率仅为68.2%.尽管此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颗粒碰撞的频率增加,但温度较高时溶液中的絮凝剂高分子链易收缩,老化断裂,降低架桥功能,另外由实验现象观察可知,高温时絮团形成和沉降速度很快,在沉降过程中来不及捕获悬浮颗粒就沉落到底层,使其对体系中剩余的胶体颗粒絮凝得不够充分、彻底,导致絮凝去除率低,絮凝效果差.图1 温度对絮凝去除率的影响Fig.1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flocculation rate 2.2 温度对黄酮损失率的影响利用絮凝法处理中药水提液,其目的在于去除药液中的杂质和无益成分,但同时必须尽可能多的保留有效成分.薄荷水提液中除含有淀粉、蛋白质、鞣质、树胶等无效成分外,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即黄酮和黄酮苷,因此考察黄酮损失率是反映絮凝效果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同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测得各条件下的黄酮损失率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在室温下,即20~30℃范围内,黄酮损失率较低,仅为10%~15%,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效成分的损失率逐渐增加,60℃时,损失率超过30%.与图1对比可知,黄酮损失率和絮凝去除率随温度的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说明黄酮的保留与絮凝效果无直接关联,而黄酮类物质与絮凝剂之间的结合是以化学吸附为主要机理,且这种化学吸附很可能是吸热反应.图2 温度对黄酮损失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flavanones loss rate2.3 絮凝动力学分析絮凝动力学讨论絮凝的速度问题,只有具有一定速度的絮凝过程才能满足对出液量的要求,因此才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对絮凝动力学的讨论是絮凝学的重要方面.图3和图4分别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絮凝沉降曲线和沉降速度曲线.图3 不同温度时澄清层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Fig.3 Change of settling section height with tim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图4 不同温度时沉降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Fig.4 Change of settling velocitywith tim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絮凝沉降曲线分别以沉降时间和澄清层高度为横纵坐标,由图3可以看出:澄清层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分为4个阶段,即诱导期、快速沉降期、慢速沉降期和絮体压缩期.在诱导期,胶体与壳聚糖分子发生架桥凝聚现象,形成絮团且絮体长大、沉降,在这一阶段絮凝起主导作用,沉降速度虽小却有变大的趋势.伴随着絮团逐渐长大,所受重力增加,沉降速度也不断增大,体系进入快速沉降期,但根据stokes定律,胶粒沉降的阻力系数与粒子半径成正比,故絮团长大时沉降阻力亦增加,从而阻碍沉降速度的继续增长,当这2种相反的作用相互平衡时,絮体的沉降速度达到最大值,曲线上的拐点反映了絮凝沉降的这一特征.此后,絮凝沉降进入慢速沉降期,在此阶段絮体继续长大,但沉降阻力的增加大于重力,絮体的沉降速度持续下降,此时沉降起主导作用.随絮体不断沉入底部,分散体系中遗留下来的絮体颗粒不仅数量减少而且沉降速度也越来越慢,进入絮体压缩期,直至最后澄清层高度基本不再随时间变化.由图3可以明显看出: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诱导期缩短,尤其在50℃和60℃时,整个絮凝沉降过程几乎在瞬时完成.另外,温度的提高,使代表速度最大值的曲线拐点位置提前,且体系稳定后的澄清层高度增大. 利用作图软件origin 8.0在图3中曲线各点对时间进行求导,可得到图4所示的沉降速度曲线.从图4可以看出沉降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逐渐降低直至最终趋近于零的一种趋势,这与对图3中曲线4个阶段的分析一致.由图4可以得到各反应条件下的初始絮凝速度和最大絮凝速度,结果见表1.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在30~40℃范围内曲线非常接近,2种速度差别都不大,20℃时絮凝速度明显减小,而当温度升高到50℃以上时,絮凝速度值显著增加.这是由于温度升高,溶液黏度减小,颗粒运动阻力减小,同时分子热运动加剧,增加了颗粒间及颗粒与絮凝剂高分子间的碰撞结合几率,另一方面,高温也可增强絮凝剂分子链基团的活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30~40℃是絮凝反应比较稳定的范围,温度升高或降低对结果影响不大;温度变化对初始絮凝速度影响较大,即在絮凝起主导作用的诱导期内,絮团的形成受到明显影响;而在以沉降为主导的絮团聚结长大阶段,温度的影响有所减弱.表1 不同温度下的絮凝沉降速度Table 1 Flocculation velocity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反应温度/℃初始絮凝速度/(mm·min-1)最大絮凝速度/(mm·min-1) 20 0.1 0.4 30 0.7 1.2 40 0.8 1.4 50 7 19 60 800 8003 结论在室温条件下,即20~30℃范围内利用壳聚糖处理薄荷中药水提液就可得到很好的絮凝效果,絮凝去除率可达90%以上,而黄酮损失率低于15%.随着温度的升高,不但絮凝效果下降,且不利于药液中有效成分的保留,同时增加能耗和成本.通过絮凝动力学分析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初始絮凝速度和最大絮凝速度都显著增加;30~40℃是絮凝反应比较稳定的范围,温度升高或降低对结果影响不大;温度变化对絮团形成阶段的影响大于对絮团成长阶段的影响.综上所述,可确定30℃为最适宜的反应温度.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罗国安,王义明,饶毅.中药中成药现代化进程[J].中成药,2000,22(1):71-79.[2]张建伟,王中原,范红伟.中药水提液的絮凝和选择性絮凝[J].中草药,2006,37(8):1271-1275.[3]蒋敏,夏新华.壳聚糖用于湘A-2号颗粒的絮凝工艺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6): 33-36.[4]和万芬,杨敏,林诗云,等.膨润土对金银花的吸附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4):343-346.[5]李真,贾亮,贾绍义.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及其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22(6):450-455.[6]常青.水处理絮凝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1-49.[7]花蓉蓉,周恭明,曹大伟.壳聚糖的絮凝性能研究[J].化工进展,2008,27(3):335-339.。

药厂中药提取技术简介

药厂中药提取技术简介

药厂中药提取技术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中药提取技术,提取所用的机械设备,公用工程系统用量计算,提取工艺所需的洁净环境及其洁净管道系统,以及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分析等内容。

关键词提取设备公用工程随着新版GMP的颁布使用,我国对药厂方面的监管及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药厂厂房改造和新建量加大,为赢得市场,我们必须懂得一些药厂相关知识,本文以中药提取技术说明其在药厂上的应用。

1 提取工艺流程汇总1.1简介提取也称为分离,是指从中药材原料开始,通过溶剂(如乙醇)处理、蒸馏、脱水、经受压力或离心力作用或通过其他化学或机械工艺过程,从物质环境中制取有效成分,最终得到所需要的药物或其半成品的全过程。

根据生产规模、溶剂种类、药材性质及所制的剂型可采用不同的浸出方法。

按药材在设备内加入方式可分为间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

按药材在设备内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提取、浸渍(对静态浸出)、煎煮(水提热回流)等1.2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方框简图,见图1。

图1 中药提取流程图提取:水提、醇提;动态、静态提取;多能提取、索氏提取等。

分离:筛网分离;离心分离;膜分离等。

浓缩:三效浓缩;球形真空浓缩;蒸发浓缩;膜浓缩等。

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干燥;烘干;冻干等。

1.3提取方法1.3.1煎煮法煎煮法以水作为浸出溶剂的水煎煮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

此法简单易行,能煎出大部分有效成分,除作为汤剂外,也作为进一步加工制成各种剂型的半成品。

缺点:煎出液中杂质较多,容易变霉、腐败,一些不耐热及挥发性成分在煎煮过程中易被破坏或挥发而损失。

药渣依法煎出2~3次。

以酒精为浸出溶剂时,应采用回流提取法进行。

1.3.2浸渍法浸渍法是指处理的药材于提取器中加适量溶剂,在一定温度下用一定时间进行浸提,使有效成分浸出并使固、液分离的方法。

按提取温度不同可分为常温浸渍法和温浸法。

②温浸渍法传统上多用于药酒和酊剂的提取,其澄清度具有持久的稳定性。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表 1 3 种工 艺过程分析 Table 1 Analysis of three kind of processes
工艺 加澄清剂 过滤 滤液 周期/ h 收率/ % 单服量/ 粒
I

难 浑浊 45
33. 3
7
II 酒精( 量大) 易 澄明 58
14. 3
4
III 几丁质( 量小) 易 澄明 30
17. 8
采用天然絮凝剂甲壳胺对生脉饮提取液进行精制通过对絮凝过程中体系的电导率电位和吸光度的变化进行动态定量监测以及对不同絮凝条件如絮凝剂加入量絮凝温度ph值和搅拌速度与体系电学性质和澄明度变化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经甲壳胺精制后体系的电导率电位和吸光度均低于醇沉工艺尤其在絮凝剂加入量为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100效果更佳
表明, 絮凝法沉淀 颗粒大, 呈絮状, 易过滤, 而 醇沉法 沉淀呈 泥沙状, 不易过滤, 并且 絮凝法所得 到的主要 活性成 分之一 甜菜碱 的含量 比醇沉法 至少多 25% , 且由 于絮凝 法只 除去 溶液中的粗 粒子, 所以随着絮 凝剂含量 的增大, 甜菜 碱含量 变 化 不 大, 如 絮 凝 净 含 量 增 长 1 倍, 甜 菜 碱 含 量 仅 降 低 10% , 但絮 凝剂用量不 宜太多, 在加入量 为 0. 2% ~0. 3% 为 宜。将壳聚糖应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澄清, 并与药典的酵 沉制备方法 比较, 结果表明, 壳聚糖 絮凝法与 醇沉法 同样能 使药液 澄清, 并 且前者 能使 更有效 地保 留药 液中 的有 效成 分, 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性, 缩短生产周期, 降低成本 。 1. 4 在 药液的除 杂效果方面: 絮凝 技术在某 些生产 工艺中 也基本可以替代传统提纯工艺。采用壳聚糖絮凝法除去肺炎

几种中药絮凝剂及其影响絮凝过程主要因素的探讨

几种中药絮凝剂及其影响絮凝过程主要因素的探讨

239CPCI中国石油和化工石油工程技术几种中药絮凝剂及其影响絮凝过程主要因素的探讨孙双凤1 余 林2(1.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 重庆 404100;2.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 重庆 404100)摘 要:本文将对ZTC1+1、101果汁澄清剂、YC-I型、壳聚糖的概况进行介绍,并对影响絮凝澄清过程的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ZTC1+1澄清剂 101澄清剂 YC-I型 壳聚糖 澄清技术1 概述中药絮凝澄清技术该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其目的是除去杂质精制和澄清药液,具体是将一种或多种高分子澄清剂添加于中药提取液,进而使中药水提液中的溶胶与悬浮物聚集,将较大的颗粒形成,采用的是电荷中和和吸附架桥原理,促进沉降的同时去除杂质。

植物、矿物和动物是中药来源,所涉及的种类繁杂,如单糖、二糖、多肽、氨基酸、有机酸等,同时可分为无效和有效成分,将有效成分尽可能保留,将无效成分去除是使用中药澄清剂的目的。

中药絮凝澄清技术是对中药醇沉工艺与中药提取液无醇澄清工艺的补充,对中药制剂质量的提高、中药固体制剂与液体制剂的生产意义重大,并且该技术优势较多,具体如下:(1)周期短、生产安全、成本低;(2)可溶性有效成分损失少、产率高、药味浓、很好的保留了多糖类和无机成分;(3)除重金属效果好、澄清与脱色较好。

然而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如下:(1)基于毒性问题,絮凝剂品种不多,主要为糊精、YC 牌澄清剂系列、壳聚糖、淀粉衍生物、淀粉、明胶、鞣酸、101果汁澄清剂等;(2)需精确控制絮凝剂用量;(3) 部分中药水提取液采用该技术澄清效果较差。

2 常用于中药提纯的澄清剂2.1 壳聚糖他提取于节肢动物的甲壳质,经脱酰基后所得,半透明状固体,淡黄色或白色,可生物降解,无毒无味,可直接购买,是天然阳离子澄清剂,与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相似,具体如下:通常壳聚糖也被称为脱乙酰甲壳素和壳多糖,基于游离氨基存在于壳聚糖中,能与酸分子结合,因此是唯一碱性多糖,在生理功能和物理化学性质尚特殊,最常用的是0%的柠檬酸、盐酸、乙酸等。

略论絮凝法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略论絮凝法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最 明显 的絮凝剂参数是壳 聚糖 的加 入量 ,其次 是温度 , 影 响最小是壳聚糖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 2 在 稳定性与经 济指标方面
絮凝法工艺与传统水提醇沉 法相 比同样有 明显 的
水 的块状 物 。有 益于 过滤 和离心 除 去。另外 中药 提取 物的稀 溶液中加入 甲壳素和明胶 (二者 比例为 2:I),其 沉淀速度 更快 ,初滤 时即可把 沉淀 除去 ,在浓缩后 可进 行二次澄 清 ,结果 良好 ,对麻黄 碱也无影 响 ,此外 ,甲壳
的重要 内容 ,当今 絮凝过 程 的研究 趋势 已由过 去侧重 剂加入量 为 10—100 mg/L,PH4—5,以 100 r/min的速
工艺 的优化逐渐发展 为现在侧 重药剂 的开 发.絮凝技 度搅拌 2h。
术是一项简单而 有效 的 固液 两相体 系分 离 的方法 ,系 ‘ 絮凝剂 的加 入量 有个 最佳 值 ,高于 或低 于 絮凝 效 利用 自身 的长联 将 固体颗粒 、胶 体 物质 以及 可溶 性大 果均不好 ,相对分子量越大 絮凝 效果越好 ,这是 因为 絮
维普资讯
32
江 西 化 工
2007年第 4期
略 论 絮 凝 法在 中药 提 纯 中的 应 用
万 华根
(江西省 医药学校 )
研制高效 、无毒 的 絮凝剂 是 目前 医药工 程 领域 中 沉法对 比水 溶性 总酚量升高了 25% ,其最佳 条件 :絮凝
分子物质“桥联 ”起来形 成 的颗粒 聚集 体的过 程 ,对于 凝剂架桥作用需要高分子 絮凝 剂的浓 度保持在 较窄 的
絮凝过程的机理一般用 DLVO理 论解释 ,例 如 :河水 中 范 围内才能发生 ,如果浓度过高 ,胶 体颗粒表面 吸附 了

中药分离中的絮凝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中药分离中的絮凝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Ke r sTC ;e aaina d p rf ainfo c ln;lc uainp o e s y wo d : M sp r t u i c t ; c u a tf c lt rc s o n i o l o o
中药 是我 们 国家 的宝 贵财 富 , 着 悠久 的 历史 。 Z t电荷 ( 子 切 面 与 溶 液 之 间 的 电势 差) 使胶 体 有 e a 粒 , 借 助 现代 技术 对 中药 进行 有 效成 分 的 开发在 国 内外 粒 子之 间产 生静 电排 斥 。并且 能够 和 周 围环境 中的 掀 起 了一 波 又一 波 的热潮 。 中药成 分 复杂 , 了提 高 水分 子 产生 水化 作用 , 胶体粒 子 表面 形 成水化 壳 , 为 在 其疗 效 、 有效 减 少副 反应 并建 立 中药 的质量 标准 , 要 借 以 阻碍 不 同胶 粒之 间 的聚集 。通过 这种 方 式体 系 求对 中 药 的各 成 分进 行分 离 。传 统 的 分离 方法 有 溶 的稳定 性得 以维 持 。 凝 过程就 是通 过物 理 、 学途 絮 化 剂分 离法 、 相 溶剂萃 取 法 、 淀 法 、 析法 等 , 些 径破 坏 体系 的稳 定性 ,使 提取 液 中 的杂质粒 子沉 降 两 沉 盐 这
应 用 , 述 了影响絮 凝过 程 的因素 并对 絮凝 技术在 中药 分离 纯化 的应 用前景 进行 了展望 。 综 关键 词 : 中药 ; 离纯化 ; 分 絮凝剂 ; 絮凝 工艺
Re e r h P o e s o l c u a t a t p i a o n h p r t n o s a c r w s f F o c l n nd Is Ap l f n i t e Se a a o fTCM ci i

絮凝剂在中药纯化中的运用

絮凝剂在中药纯化中的运用

絮凝剂 的合理选择是 中药提纯 能否取得成功 的关
在对 目标药液进行纯化 的过程 中, 首先应 并建立 中药质量标准 ,就需要对 中药 的各种成分进行 键 因素之一 。 分离 。传统 的分 离方法 有溶剂分离法、 盐析法等 , 但由 当保证加入絮凝剂 的安全卫生 。 其次 , 所选絮凝剂不能
动而 使 得 粒 子 间产 生 碰 撞 , 当粒 子 逐渐 接 近 时 , 氢 键 及
张 建伟等 [ z 在 膨润 土纯 化黄 苓水提 液 的研 究 中,
以药 液 ( 稀释 l 0 倍) 在7 0 0 n l n 的吸光度 ( 以水 为参 照 比 )
作为其混 浊程度 的指标 , 观察 了不 同p H 值 对黄苓水 提
结果发现p H 值在7 . 2 左右时 的澄清度 范德华力促 使粒子结成更 大的颗粒 。 碰撞 一旦开始 , 粒 液澄清度 的影 响。 子便 由于不 同的物理 、 化学 作用而 开始凝集 , 较大颗粒 的粒子从水 中分离而沉降[ 。 比较好 , 而当p H 值偏离该值 时, 体系的澄清度大幅降低 。
到 了提 高, 同时极 大地 降低 了生产 成本 。
关键词 : 絮 凝技术 ; 中药纯 化 : 运用 ; 絮 凝剂
0 引 言
于中药纯化领域 的絮凝剂 主要有 甲壳素 、壳聚糖 、 1 0 1 澄清剂 、 丹宁 、 明胶 、 果胶酶、 蛋清等 。
中药成分 复杂, 为 了提高其疗效 、 有 效减少副作用
于其存在分 离效 率低 、 生产成本高 、 残 留溶剂对 药效影 破坏 药液中的有效成分 ,并保证制成 的药物 在稳定性
响大等缺 点, 已经无法满足工业 生产 的需要。近年来 , 新 兴的絮 凝技术 以其成本低 、 生产周期 短、 稳定性强 以

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絮凝除杂技术与研究进展

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絮凝除杂技术与研究进展

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絮凝除杂技术与研究进展作者:张建伟王新文冯颖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3期摘要:中药现代化是中药产业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其中药物提取液的净化除杂是中药生产技术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对常用的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絮凝法用于中药液净化除杂的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对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絮凝技术;净化除杂一、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研究现状随着人们对中医药认同的加深与关注,以及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战略的实施,研究人员对中药制剂的工艺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多种分离纯化技术,包括絮凝法、水提醇沉法、陶瓷微滤膜微滤法、高速离心分离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目前这些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均有应用。

现将各种方法应用及优缺点介绍如下[1-6]:水提醇沉法:通过添加一定量的乙醇将中药提取液中的杂质去除,缺点是有效成分保留率不高高速离心分离法:通过高速离心机的高速运转,使中药药液中的杂质同时被加速,随之沉淀并去除。

缺点是胶体粒子难以去除,处理成本高陶瓷膜微滤法:中药液中的物料选择性地透过陶瓷膜,以达到分离纯化。

缺点是容易二次污染大孔树脂吸附法:吸附容量大,对于分离纯化黄酮类成分效果明显。

缺点价格较贵,吸附效果易受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通过改变操作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使得被萃取物质析出,从而达到纯化。

缺点是操作条件严格,成本较高絮凝分离技术:利用絮凝法处理中药液具有有效成分保留率高、澄清度高、药液品质稳定可控、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时间较短,设备简单易维护,投资低。

缺点是机理不明确二、絮凝法在中药提纯中的研究现状(一)絮凝法与传统处理方法的比较在传统操作中,中药絮凝技术在各方面都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孙泽沾、康勇等[7]采用壳聚糖季铵盐用于止嗽定喘口服液原药水提液的分离纯化,通过考察多种因素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得出了絮凝中药复方水提液技术比水提醇沉法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2-11-18作者简介:张忠国(1974-),男,辽宁盖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固液分离与水处理方面的研究。

专题综述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张忠国,康 勇,冯 颖,张育新(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摘要:本文概述了絮凝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介绍了应用于中药领域的絮凝剂种类以及絮凝过程的影响因素,并主要从澄清效果药液的稳定性、有效成分的收率、生产成本、生产周期和药效等方面阐述了与水提醇沉法相比,絮凝技术是一种更加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絮凝;中药;水提醇沉法;提纯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533(2003)06-0377-10ApplicationofFlocculationTechnologyinthePurificationof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ZHANGZhong-guo,KANGYong,FENGYing,ZHANGYu-xin(SchoolofChemicalEngineering,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Abstract :Inthispaper,theapplicationandstudyofflocculationtechnologyusedinthefieldof Chineseherbalmedicinearesummarized.TheflocculantsusedinthefieldofChinesetradition 2almedicineandfactorsaffectingflocculationprocessarepresented.Itiselucidatedthatfloccu 2lationtechnologyismoreeffectiveandpracticablethanwater-extractionandalcohol-precipi 2tationmethodintheaspectsofpurifyingeffect,stabilizationofliquidmedicine,percentrecovery ofusefulmatter,productioncost,productioncycle,curativeeffect,andsoon.Keywords :flocculation;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water-extractionandalcohol-precipi 2tationmethod;purification 絮凝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固液两相体系分离方法。

搅拌强度在中药水提液絮凝效果中的影响

搅拌强度在中药水提液絮凝效果中的影响

工程建设表5 竖向U形、条带式及水平 U 形布筋方式对比试验布筋方式布筋间距用筋面筋条宽竖向承载水平承载M值积/cm2度/cm能力/kg能力/kg竖向U形7层6根631.60.4509.565.84条带式7层6根631.60.4501474.84水平U形7层6根631.60.4508.563.84由表4可知,这说明基于本砂箱模型的加筋土挡墙条带式布筋方式优于水平U形及竖向U形布筋方式。

试验中,两种布筋方式发生了相同的现象:随着加载量的增加,加筋土挡墙内部出现筋条断裂的声音。

尽管 U 形的布筋方式改变了筋条的破坏形式,但是 U 形布筋方式筋条之间形成抗滑区域,使得在面板产生不均匀位移时,一些筋条提前被拉坏,所有筋条无法形成一个整体。

条带式布筋使得筋条能够共同承担因砂土而产生的附加荷载产生的侧向土压力。

4 结论本文主要介绍了加筋土挡墙砂箱模型试验的开展过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砂箱模型试验的筋条宽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筋条宽度偏窄,筋条发挥的作用越大,效果更好。

2)优先采用上端布筋短下端布筋长的方式为优选。

3)水平 U 形和竖向 U 形布筋方式虽然充分发挥了筋条的抗拉强度,挡墙纸板发生不均匀位移,使得最终承载能力低于条带式布筋。

4)通过本模型研究,对于松花江干流治理工程砂土地基稳定性治理的加紧挡土墙设计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参考文献:[1]王充.多级加筋土挡墙的变形和受力特性研究及优化设计[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杨果林.现代加筋土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J].力学与实践,2002,24(1):9-16.[3]陈国兴,刘雪珠,庄海洋.南京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土及粉细砂的抗液化性能试验研究[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3, 23(2): 28-34.[4]刘颖, 谢君斐. 砂土振动液化[M]. 北京: 地震出版社,1984.[5]PRADHAN T B S. Liquefaction behavior of sandy soil sandwiched by clay layers[C]//Proceedings of the 7th (1997) International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 Honolulu, HI, USA: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ffshore and Polar Engineers (ISOPE), 1997: 676-682.[6]YOSHIMI Y, TOKIMATSU K, HOSAKA Y. Evaluation of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clean sands based on high-quality undisturbed samples[J]. Soils and Foundations, 1989, 29(1): 93-104.[7]AMINI F, QI G Z. Liquefaction testing of stratified silty sands[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CE, 2000, 126(3): 208-217.搅拌强度在中药水提液絮凝效果中的影响张天阳(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摘 要:本文利用絮凝技术,从搅拌速度与搅拌时间等因素对中药薄荷水提液提纯效果进行了研究,并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不同搅拌强度对絮凝效果影响的机理,确定了薄荷水提液最佳的提纯工艺,对相关的生产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壳聚糖絮凝法精制红花水提液工艺的研究

壳聚糖絮凝法精制红花水提液工艺的研究

壳聚糖絮凝法精制红花水提液工艺的研究【摘要】目的优选壳聚糖精制红花水提液的工艺。

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得率为指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对壳聚糖精制红花工艺进行优化。

结果最佳工艺为A3B2C1,即将药液浓缩至生药∶药液=1∶6,壳聚糖加入量为0.4 ml/g生药,放置时间6 h。

结论壳聚糖絮凝法澄清效果好,经济实用,可用于红花水提液的精制。

【关键词】壳聚糖;红花;高效液相色谱法;正交实验Abstract:ObjectiveTo optimize refinement of Carthamus tinctorius L. by chitosan flocculation.MethodsApplying the L9(34)of orthogonal design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with the yield rate of hydroxy safflower yellow A. as the index. ResultsThe optimized condition was A3B2C1, which was that medicinal herb: physic liquor=1:6, the addition of chitosan was 0.4 ml/g medicinal herb, setting 6 hours.ConclusionChitosan flocculation method was effective and economic for the clarification and can be used in the refinement of Carthamus tinctorius L.Key words:Chitosan; Carthamus tinctorius L.; HPLC; Orthogonal design脑得生由三七、红花、葛根、川芎、山楂5 味中药材组成,其中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对心血管系统有广泛而显著的作用,其中查耳酮苷类化合物――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其活血化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

中药絮凝分离技术

中药絮凝分离技术

中药絮凝分离技术是将絮凝剂加到中药的水提液中通过絮凝剂的吸附、架桥、絮凝作用以及无机盐电解质微粒和表面电荷产生凝聚作用,使许多不稳定的微粒如蛋白质、粘液质、树胶、鞣质等连接成絮团沉降,经滤过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使用絮凝剂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有效成分,安全无毒,操作简便。

絮凝剂有鞣酸、明胶、蛋清、101果汁澄清剂、ZTC澄清剂、壳聚糖等,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壳聚糖澄清剂。

中药提取普遍采用水提醇沉法作为去除杂质的分离手段。

水提醇沉是中药制剂的传统工艺,但醇沉工艺存在一些不足:如有效成分损失严重、成本高、成品稳定性差、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高等。

醇沉过程对某些药效成分的严重损失,难以保证制剂的有效性。

絮凝分离技术与之相比则具成本低、操作安全简单、分离效果好的特点。

如壳聚糖作为絮凝剂,以电中和及吸附方式沉降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粘液质,鞣质等胶体粒子,达到澄清药液、去除杂质的目的。

但澄清剂的使用需要慎重,沉淀物为何物,对有效成分有无影响都是需要研究的向题。

在絮凝沉淀过程中可以加人交流电场或直流电场强化,即电场絮凝。

电场絮凝可以大大降低絮凝剂的用量,增加絮凝体的大小和强度,缩短絮凝时间。

电场絮凝不但可以用于混悬液的液固分离,亦可以代替部分乙醇沉淀等过程。

文献报道,如:吕定刚比较了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澄清剂对玉屏风口服液的澄清效果,结果两种澄清工艺的澄清效果、制剂稳定性相似;壳聚糖澄清剂对黄芪甲苷和多糖含量基本无影响;乙醇沉淀法在使制剂总固体物含量明显减少的同时,也使多糖含量显著降低。

除了少数中药品种外,壳聚糖适用于大部分单味中药浸提液,起到一定澄清作用,保留其中大部分有效成分,并能明显提高多糖和有机酸的转移率;不残留于提取液中;安全无毒,操作简便,无需增加设备投资;其提取液不吸潮,便于制剂。

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絮凝技术比传统的醇沉工艺有明显的优点,是现代中药制药工艺改革的一个方向。

絮凝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絮凝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絮凝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李锋涛;潘金火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06(17)4
【摘要】目的对近年来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ZTC1+1天然澄清剂、明胶-丹宁、聚凝净、蛋清等絮凝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方法检索文献。

结果絮凝剂能有效地纯化中药制剂,具有简便、有效、成本低、增强制剂稳定性的优点,在中药制剂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结论目前该技术大多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应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总结不同絮凝剂对中药提取液中不同有效成分的影响,并确定使用时的絮凝条件;制定絮凝剂的药用质量标准;解决实验室到大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絮凝剂在中药制剂中的推广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页数】3页(P647-649)
【关键词】絮凝剂;中药制剂
【作者】李锋涛;潘金火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2
【相关文献】
1.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 [J], 何清清
2.试论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 [J], 张健
3.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研究 [J], 孙奥琪; 蒋炜
4.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 [J], 初香芝
5.试论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 [J], 酉素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

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

水提醇沉和絮凝技术早期中药的生产大部分为水煮、水煎汤药,摆脱不了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

解放后中药制剂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形成中药生产工艺与工程的问题。

五十年代后期,中药的提取工艺就有水提醇沉法的记载。

当时曾有不少中医药学者认为这种规模化的水提醇沉工艺必然影响中药药效,但当时的科学水平很难提出严格的科学依据。

时至今日,已有相当比例的中药制剂之制备采用了水提醇沉工艺,有的单位甚至把水提醇沉视为中药提取工艺的“既定通则”。

几十年来,对中药精制制剂以及保健营养品如口服液、冲剂、片剂等的制备,基本上采用经典的水提醇沉法。

中国药典现行版所载玉屏口服液、抗感颗粒等都用本法进行精制。

但随着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也发现了此工艺存在许多缺点,为此新工艺不断开发并应用,其中絮凝精制技术是应用面较广的一项技术。

1中药的化学成分中药的化学成分复杂,通常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有机酸、油脂、蜡、树脂、色素、生物碱、苷类、挥发油、鞣质、无机盐等。

这些成分中能够产生特定药理作用的为有效成分。

糖类主要包括单糖、低聚糖、多糖。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化合物。

易溶于水,可溶于含水乙醇,难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低聚糖是由2~9个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直糖链或支糖链的聚糖。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

多糖通常是由10个以上乃至几千个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

中药中的多糖主要有淀粉、菊糖、果胶、树胶、粘液质及纤维素等。

多可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

氨基酸是指分子中同时含有氨基和羧基的物质。

可溶于水和稀醇,难溶于有机溶剂。

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大多能溶于水而成胶体溶液,少数溶于稀醇,不溶于浓醇和其他有机溶剂。

有机酸是植物体内的一类含有羧基的化合物。

小分子有机酸易溶于水、乙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大分子有机酸则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生物碱是中药中的一类含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含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可把沉淀除去, 在浓缩后可进行二次澄清, 结果良好, 对麻
黄碱的含量亦无影响。此外, 甲壳素对无机盐( 硫酸钙) 的影
响较乙醇要小的多, 加用乙醇沉淀后硫酸钙的含量仅有 未沉
淀的 21. 8% , 而用絮凝方法硫酸钙则 保留了 98. 38% 。 采用
天然絮凝剂甲壳胺精制四逆汤的研究表 明, 絮凝技术能 在较
表 1 3 种工 艺过程分析 Table 1 Analysis of three kind of processes
工艺 加澄清剂 过滤 滤液 周期/ h 收率/ % 单服量/ 粒
I

难 浑浊 45
33. 3
7
II 酒精( 量大) 易 澄明 58
14. 3
4
III 几丁质( 量小) 易 澄明 30
17. 8
在中 药生产过程 中, 为 了除去中 药材煎 煮液中 的淀粉、 鞣质、胶质、蛋白质、多糖 等杂质, 常用 水提醇 沉法提纯 。不 过, 该法存在着乙醇耗量大、有效成分提取率 低、鞣质和 树脂 等难于除净、操作复杂、乙醇回收麻烦等缺点。与水提醇沉法 相比, 絮凝技 术在中药 提纯过程中 的很多方 面占有 优势, 如 生 产成本、除 杂效果、中 药有 效成 分的 回收 率、澄清 剂的 用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马 骏
(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天津 300072)
絮凝是利用 有机高分 子在一定条 件下通过自 身的长 链 将固液两相体系中的固体颗粒、胶体物质以及可溶性大 分子
物质“桥联”起来形成大的颗粒聚集体的过程。絮凝技术是一 种简单有效的固液两相体系分离方法, 既可作为独立的 操作 单元, 也可和其他固液分离方法组合使用, 作 为预处理、中间 处理或深度处理的手段。絮疑技术具有设备 投资少、处 理效 果好、易于操作、管理简单等优点, 广泛地应用于水和废 水处 理、矿物分离、废漆 处理、糖 蜜和蛋白 质的回 收以及 制药等。 在中医药领域, 絮凝技术主要应用于中药的提纯过程 中。与 传 统的提纯方 法( 如 水提醇沉法、水提 静置法等) 相 比较, 在 除杂 效果、有 效成分的 回收率、生产成本 等方面均 存在明 显 的优势。
大程度地保留中药有效成分的基础上, 通过电中和吸附 架桥
及网 捕和卷扫, 将体系 中的悬浮物 质和胶体 粒子进 行去除,
使体 系的澄明度 得以提高, 中草药 得以精制, 在一 定程度 上
能够 替代传统的 醇沉工艺, 降低成 本, 而 且使用的 天然絮 凝
剂甲壳胺完全无毒、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同 时发现, 当 甲壳
关 系的研 究, 结果 发现, 经 甲壳 胺精 制后, 体 系的 电导 率、
电 位 和 吸光 度 均 低 于醇 沉 工 艺, 尤其 在 絮 凝 剂 加 入 量 为
0. 85 g / L , 温度 为 60 ℃, pH 为 4. 0, 搅拌 速度 为 100 r / min
时, 效果更佳。采用絮凝工艺处理肉苁蓉水提液的研究 结果
研究中发现, 单用 甲壳素就可 使提取液澄 清, 但沉淀物的 颗
收稿日期: 2002-10-12 作者简介: 马 骏( 1973- ) , 男, 天津人, 工程师,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 附20 ·
中草药 Chinese T r aditio nal and Her bal D rug s 第 34 卷第 8 期 2003 年 8 月
量、操作工艺的难易程度以及生产周期等。 1 絮凝法与其他提取方法的比较 1. 1 在澄清效果方面: 部分单味药材的絮凝 液与醇沉液、水 煎液作了比较研究[ 1] 。结 果表明, 壳 聚糖絮凝剂用于大 多数 单味中药浸提液均起到一定的澄清作用 , 并能有效保留 其中 大部分有效成分, 但对水溶性较小的靛玉红有所影响。此外, 与水醇法相比, 壳聚糖澄清工艺能明显提高锌、锰、钙等 元素 的转移率, 同时对重金属元素铅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以 壳聚 糖为 絮凝剂, 采用絮凝 法除去中药 药液中的 杂质, 从鞣酸 浓 度、体系温度、pH 值、絮凝剂用 量及粘均相 对分子 质量等 方 面探讨鞣酸絮凝规律, 并用正交试验优化其絮凝条件。 试验 表明, 随着絮凝温度的升高, 絮凝效果有所改 善, 但温度 过高 则会 出现絮 凝恶化 现象, 絮凝温 度应选 择在 50 ℃~70 ℃; 在酸性环 境, 随着 pH 值 的升高, 絮凝 效果变好, 但酸度不 是 越大 越好, 从 理论上讲 处理液应选 择酸性到 中性的 范围内;
不同浓度的鞣酸原液在同一絮凝剂加入量的条件下, 其去除 率也不相同 , 在稀 溶液中, 需要较多 的絮凝剂 静电架 桥吸附 胶粒, 因此 很稀 的药液 应浓 缩处 理; 最佳 絮凝 条件 为, 温度 50 ℃, pH= 6. 80, 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35 mL ( 其中有 25 m L 醋酸和醋酸 钠缓冲液) 鞣酸水溶液中 1% 絮凝剂 加入量 为 4. 0 mL , 其中影响最明显的絮凝参数是壳聚糖加入 量, 其 次是温度, 影响最小的是壳聚糖的粘均相对 分子质量。 1. 2 在指标成分、稳定性和经济指标方面: 絮 凝法工艺与水 提醇沉法等传统工艺相比同样有明显的优势。以壳聚糖为絮
III
0. 22
2. 99 1. 53 2. 60
33. 3 14. 3 17. 8
粒较 小, 且较 松散, 过滤仍存在 一定困难 , 再 加入明 胶后, 沉
淀加 速, 若加 热至 80, 中药提取液的稀溶液中 加入
甲壳 素和明胶( 二 者之比为 2∶1) , 其 沉淀速度更 快, 初滤 时
[ 16] Zhou Q H, M a X M , Li X X . Research on int egrat ed ut iliza-
t ion of D ioscorea z ing ibe rensis [ J] . Chin T rad it H erb D r ugs ( 中草药) , 1991, 22( 6) : 254-255.
才能发生, 如果浓 度过高, 胶体颗粒 表面吸附 了大量 的高分 子, 就会在表面 形成空间保护层( stericlay er ) , 阻止了架桥结 构的形成, 使得絮凝不易发生。而高分子絮凝 剂对絮凝效果 的影响一般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架桥能力越强, 絮凝效果 也越好。但是相对分子质量太大的高分子絮凝剂不仅溶解困 难, 运动迟缓, 而且吸附的胶体颗粒的空间距离太远, 不容易 聚集, 达不到有效的絮凝。 1. 3 在 有效成分 的保留及生 产成本和周 期方面: 絮 凝澄清 技术也明显优于醇沉工艺。利用水提静置法( 工艺 I, 不加澄 清 剂 ) 、水 提醇 沉 法( 工 艺 II , 加酒 精) 和 水 提絮 凝 法 ( 工 艺 I II, 加几 丁质) 3 种工艺 处理宫 瘀净处 方的研 究充分 说明了 这点[3] 。并且对工 艺 III 和工艺 II 相比较, 絮凝剂用 于澄清 中药水提液, 对保留多糖、苷类等水溶性成分效果较好( 见表 见 1, 2) 。 在对甲壳素、明胶和丹宁对麻杏平喘液 提取液的影响的
胺用量为 1. 0 g/ L , 温度为 60 ℃, pH 为 6. 0, 絮凝效果最好。
采用天然絮凝剂甲壳胺对生脉饮提 取液进行精制, 通过
对絮凝过 程中体系的电导率、 电位 和吸光度 的变化进行 动
态定 量监测以及 对不同絮 凝条件, 如絮凝剂 加入量、絮凝 温
度、pH 值和搅拌 速度与体系 电学性质和 澄明度变 化的相 互
中草药 Chinese T r aditio nal and Her bal D rug s 第 34 卷第 8 期 2003 年 8 月
· 附1 9·
z ingi ber ensi s and t he vary discipline of dios genin production [ J] . Chin T rad it H erb D r ugs ( 中 草药) , 1994, 25( 2 ) : 9394. [ 14] R en J W , Bai Y , Gu o Q Y, et al . Prelimi nary r esearch on
喘嗽液中的 杂质, 并与原生产 工艺水煮 醇沉法进 行的定 性、 定量、稳定性等实 验对照结果 表明, 壳聚糖絮 凝法能 够达到 质量标准, 可以代 替醇沉法, 但不适 用于含淀 粉药材 较多的 中成药。此外, 絮凝法也应用于感冒退热冲 剂、仙茸壮 阳精、 银杏[4] 等的提取制备工艺中, 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2 结语 由于絮 凝技术的 应用, 很 多中药的 生产工艺 得到优 化, 药剂的质量得到提高, 同时降低了成本。因此, 更加广泛地将 该技术应用 于中药领 域, 开发 更加完全 有效的絮 凝剂、优化 絮凝工艺、设计高效的絮凝设备以及实现絮 凝过程的自动控 制等, 对于 促进 我国中 医药 学的发 展以 及中 药现 代化 的过 程,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R eferences : [ 1] Zhang T, Xu L Y , Tao J S , e t al. St udy on cl arif icat ion
4. 5
表 2 不同工艺干浸膏有效成分含量
Table 2 Contents of active components of dried
extracts with dif ferent processes
工艺
黄芪甲苷 / (m g·g- 1)
多糖 / ( mg·g- 1)
收率/ %
I
0. 29
II
0. 11
ef fect of chit osan used in sigl e Chinese her bal m edicine [ J ] . Chi n T rad it H erb D r ugs ( 中草药) , 1999, 30( 10) : 744-747. [ 2] G uo D Q , J iang J W, Jin X R , et al . St ud y on th e Clocculat ion of f hit osan in pharmacy [ J] . J F unct P oly m ( 功能高分 子学报) , 1996, 9( 3) : 409-414. [ 3] Q in X Q , X i X Y . St udy on cl eaning tech nology of w ater ext ract s of t randit ional Chinese m edicine by f locculatin g agent s [ J] . Chi n J H osp it P harm ( 中国 医院药学杂志) , 1999, 19 ( 12) : 721-723. [ 4] W an g C Z, Y u Q . Preparat ion of dry ext ract r ich in gin kgolides f rom Gi nkgo bil oba leaves [ J ] . Chin J P harm ( 中 国医药工业杂志) , 1998, 29( 1) : 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