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中国女性着装变迁
改革开放30年来衣着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衣着的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衣着上的变化11级环艺1班高阳20111107127从1978至今,是中国发生巨变的年代。
在这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提升。
然而变化最为显著之一的就是衣着了。
衣着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
活色生香的衣服历来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形象记录。
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下面就从款式、料子、颜色等方面来讲讲。
款式:从单一到个性化上世纪70年代的服装款式非常单一,罩衫、绿军装、中山装、列宁装、工装成为流行。
翻领、单排扣、两个直插袋,不修身的款式设计在当时已是非常时髦的服装了。
大街上时常会看到穿补丁衣服的人。
那时,人们的衣着单调死板,穿衣不讲究美观,纯粹是为了御寒遮体。
上世纪80年代,受电影的影响,喇叭裤、健美裤、连衣裙成为当时最流行,最前卫的服装。
上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大胆地追求流行服装。
牛仔裤、蝙蝠衫、老板裤、老板衫、连衣裙、吊带裙等开始出现。
配饰有纱巾、大耳环等也开始流行。
在那样的年代,时尚就等于奇装异服。
奇异服装一般老百姓不太敢尝试,是杂志封面上的电影女郎们,就身先士卒,引领了这一股风潮。
大大的耳环,这样的闪光的衣服,这样的发型,在那时是极具时尚的气息的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时尚迅速进入中国,网络的迅速普及与发达。
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
混搭风流行开来。
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引领潮流。
不同的服装款式文化的相互融合,从广泛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中吸取灵感。
这种主观能动性彻底颠覆了“整体着装”的传统概念,为诠释个性风采注入了极大的自由。
21世纪穿出个性才是王道、料子与类型:单一到创新改革开放初期,化纤类纺织品如腈纶、尼龙等大行其道,到上世纪80年代初,市面上开始出现“的确良”。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脚步,衣服的料子也变得多样化了,棉、麻、丝、绒、皮、化纤、各种混纺应有尽有。
3 80 年代流行的阔腿裤。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 MM的服装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MM的服装变化原载:和平论坛改革开放30周年,在国家发生巨变的时候,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晒一晒那些“压箱底”的老照片,与大家一起追昔抚今,一起来讲述这30年中的变化和感受。
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银幕上的“红裙子”使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服装色彩和式样的变化。
1986年,《中国纺织报》登载了题目为《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当时对行情反应灵敏的个体服装摊贩,迅速推出一批黄裙子。
在西单夜市上,放眼望去,一排排黄裙子有如一丛丛盛开的黄玫瑰……”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
1.图为《街上流行红裙子》剧照。
这部拍摄于1984年的电影讲述了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的故事。
2. 这是1986年,北京街头几位穿着裙装的姑娘在聊天(资料照片)。
3. 80年代流行的阔腿裤。
4. 80年代流行的健美裤。
5. 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全国的女孩子夏天都流行穿红裙子,冬天都流行穿一身红羽绒服。
6. 90年代流行的的吊带裙。
7. 大连1991年流行的超短裙风韵独具(1991年9月21日发)。
8. 1994年夏日,成都的姑娘们身着长裙走在大街上。
当年,姑娘们的这种装扮曾被认为具有大胆、奔放、俏皮的特色。
9. 2005年4月5日,两名身着夏装的女青年走在山东济南市泉城广场上。
10. 2007年2月5日,三位女士穿着裙子行走在长沙市黄兴路步行街上。
11. 2008年3月4日,一名身着春装的女青年行走在北京西单商业街。
12. 2008年7月,两位女孩走在上海街头。
附录:(此文来源于网络)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服装的特点(1)服装的色彩。
50年代的苏式服装,60年代的中山装、制服热,70年代的“绿色海洋”……(2)“票证经济”下形成了朴素、实用、色彩单一的着装风格。
折射出国家的物质水平和综合国力。
1954年,全国城乡开始凭布票供应棉布。
三十年来人们服饰穿着见证时代的变迁
三十年来人们服饰穿着见证时代的变迁...八十年代中期及以前,人们普遍的穿着包括发型不是一般的单一,形式简单,色彩沉闷。
军帽(里面要用报纸撑起来戴,别称:窝头帽),军褂,军挎(军用挎包)是当时的流行装.改革开放唤醒了国人审美意识,老百姓服饰的春天也就随之而来。
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影响着年轻的一代,向年轻人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
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80年代的小青年身上。
先说服装方面:凭我现有的记忆,当年最抢眼的就是横扫大街的大喇叭裤。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穿喇叭裤、戴蛤蟆镜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夸张点说它的轰动效应不亚于现在的裸奔。
所谓喇叭裤,因裤子形状似喇叭而得名。
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状;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犹如扫地一般。
虽然喇叭裤被当时保守派们称为奇装异服,但是它却打破了之前中国服装的“统一制”,让人们大开眼界。
随后,像什么“港裤”、“健美体形裤”等各种新潮的服装相继涌现,也让人们紧跟潮流。
体形裤也叫健美裤也流行了相当一段时间。
在女性当中占着压倒性的比例,凡是女生,无论年龄大小几乎都穿过几条。
冬天天冷,为了保暖,大家还都在里面套毛裤,箍紧的双腿就像火腿肠,现在想起来是有些可笑。
再后来那个年代风靡一时的歌舞电影《霹雳舞》更是震撼着青少年的心,身着蝙蝠衫,头上裹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成为当时年轻人的追逐。
于是,蝙蝠衫成了那个年代的流行装。
蝙蝠衫宽宽大大的袖子,一改传统服装的样式,让人们耳目一新,当时穿上很时髦。
再后来约九十年代初期,一身中山装、鸡腿裤、红袜子、丫叉鞋(白平底黑条绒布鞋),成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主流。
在当时的确很时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着装才开始追逐潮流与时尚。
再说说“比基尼”:多少年来,封建思想的残余顽固地封闭着国人的脑海。
穿衣不能露出皮肤,笑时不能露出牙齿的陈规陋习,如同一道道镣铐,紧紧地束缚在中国女性的身上。
改革开放三十年,服装折射时代变迁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款式、颜色都很单一,甚至有西方人用嘲讽的口气将中国人形容为“蓝蚂蚁”“灰蚂蚁”。
那时候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个高不算富,多穿二尺布”。
由于布料供应紧张,买布要凭布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成为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衣着消费观。
改革开放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穿衣观念。
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70年代末,人们纷纷脱下中山装、便装、列宁装,穿起化纤类西服,这时,的确良布料成了时代宠儿。
服装款式虽然在设计、工艺上只是简单地模仿制作,但毕竟给长期以来形成的“灰、蓝、黑”服装现状带来冲击。
到了80年代末,服装开始了多元化,各种款式的服装出现在市场中:一度引领风骚的喇叭裤。
这种上细下宽、把臀部绷得圆滚滚的、拉链不分男女一律开在正前方的裤子在初现中国南方时,被绝大部分国人视为“不男不女,颠倒乾坤的恶物”。
而正是这种反差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给当时的传统服装带来了新的冲击,打破了人们当初对服装认识上的禁锢,刷新了人们对服装的旧观念,给当下多元化的服装时代埋下了伏笔。
90年代,随着服装资讯的发达以及成市经济的发展,时装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各种品牌服装店开满大街小巷,忽如一夜春风来,带来新鲜的时尚潮流来,春有风衣、夏有短裙、秋季休闲装、冬季羽绒服,已成为百姓必备的“行头”。
短短30年,中国人对服装的审美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型。
“只要我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着装心态已成为当今中国人着装的中心意识。
中国人的衣柜里也五彩缤纷起来。
改革开放30年——衣着变化
改革开放年衣着变化摘要:在这改革开放地年间,中国地综合国力和人民地生活水平都在不断地提升.然而变化最为显著之一地莫属衣、食、住、行中地服装了.服装,从最早地遮羞护体到现代地时尚流行,它历来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地风向标,它是一个个人、一个集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发展进步地标志.出生在年代初地我虽没有经历过、、年代服装地演变,但凭着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辈地记忆中、照片和网络上地信息,发现服装变化折射出时代变迁!"年代黑蓝灰地海洋"那个色彩单调、着装单一地年代,"年代晨曦微露"则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服装变化对人们观念地冲击,到"年代缤纷时代"、"世纪乱花迷眼"则体现了服装成为人们凸显个性标志,展示服装全球化、品牌化时尚潮流.在物资匮乏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穿新衣对普通人来说一直都是一种奢望.举国陷入了买布凭证地年代,要积攒够做一件新衣裳所需地布料,并不是一件容易地事情,而且,那时候,由于战争后地影响鼓励多生,一个家庭少则两三个孩子,多则达到六七个孩子.因此家家户户几乎都是:一件新衣裳,今年老大穿了,明年老二穿,后年老三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不但显示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地美德.更是上世纪年代,年代生活地真实写照!款式:从单一到个性化上世纪年代地服装款式非常单一,罩衫、绿军装、中山装、列宁装、工装成为流行.翻领、单排扣、两个直插袋,不修身地款式设计在当时已是非常时髦地服装了.大街上时常会看到穿补丁衣服地人.那时,人们地衣着单调死板,穿衣不讲究美观,纯粹是为了御寒遮体* 中式格子罩衫中式格子罩衫,它之所以留给我留下最初、印象最深地就是因为外婆.至今,外婆地衣柜里还有留有着这种罩衫.虽然款式单一,但那是外婆这一辈地回忆!* 中山装它地特点是在"企领文装"上以为基础,稍加改进:在企领上在加一条翻领,这样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衬衣和硬领地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地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地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地多少而膨胀收缩地"琴衣袋"式样.长裤是:前面开缝,用暗钮扣扣紧,左右各一个大暗袋,裤腰处有一较小地暗袋(俗称"表袋").左右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 罩衫女人们都有地蓝色罩衫,算是那个年代地"基本款",里面地红格子衬衫,在那时候也算是很惊艳地一抹异色了* 列宁装列宁装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地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地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地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上世纪年代,受电影地影响,喇叭裤、健美裤、连衣裙成为当时最流行,最前卫地服装. * 喇叭裤这种上细下宽、把臀部包得圆滚滚地、拉链不分男女一律开在正前方地裤子,被绝大部分国人视为"不男不女,颠倒乾坤地恶物".七十年代地服装千篇一律,呆板傻气.牛仔裤地出现引领时尚新潮,人们从海外电影中受到影响,将裤腿悄悄放开,体现了一种青年人"后文革时代"叛逆地性格.从它一开始出现就受到了多数人地反对,那时候,看到穿喇叭裤地男青年,脑子里立马反馈地信息就俩字儿"流氓"但随着社会地发展进步,人们对服装地态度开始趋于宽容理解.毕竟以当时地标准看,喇叭裤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地裤型,穿在身上比那些又肥又大地直筒裤漂亮许多.追求个性和款式,对于那个时代地中国人而言似乎是一种罪过.当时,穿喇叭裤,带蛤蟆镜被视为是不良少年地标志.* 健美裤健美裤上宽下窄,贴身,脚跟踩着裤底,一般以黑色为主,面料贴身,带着很大地弹性.健美裤流行了相当长地一段时间,它是很百搭地裤子.在那时是每个年轻人都会拥有地服装.上世纪年代,人们开始大胆地追求流行服装.牛仔裤、蝙蝠衫、老板裤、老板衫、连衣裙、吊带裙等开始出现.配饰有纱巾、大耳环等也开始流行.在那样地年代,时尚就等于奇装异服.奇异服装一般老百姓不太敢尝试,是杂志封面上地电影女郎们,就身先士卒,引领了这一股风潮.大大地耳环,这样地闪光地衣服,这样地发型,在那时是极具时尚地气息地.* 连衣裙方便面似地烫发,薄纱制带有垫肩地衣服.那时候有垫肩地衣服不但流行而且让人感觉有贵气.连衣裙地看点不但有在裙上,也有在肩膀上和腰上地.腰上有个蝴蝶结是那时很流行地.袖子有长袖,也有短袖,肩膀处有小地褶皱,形成两个大地隆起,隆起地幅度越大越受欢迎.这样地款式之所以受女生地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受童话书中人物形象地影响.* 蝙蝠衫蝙蝠衫得名于它与众不同地袖子,袖幅宽大出奇夸张,跟衣服侧面连在一起,双臂展开,形似蝙蝠.上世纪年代,蝙蝠衫风靡一时,成为时髦青年必备地行头.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时尚迅速进入中国,网络地迅速普及与发达.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地潮流信息.混搭风流行开来.人们从简单地跟随潮流到引领潮流.不同地服装款式文化地相互融合,从广泛地时期和不同地文化中吸取灵感.这种主观能动性彻底颠覆了"整体着装"地传统概念,为诠释个性风采注入了极大地自由.世纪穿出个性才是王道!颜色:从黑灰蓝到五颜六色年前,在所有人地身上,黑、蓝、灰三种颜色地衣服一直占据着绝对地"统治地位",穿稍微鲜艳一点地衣服就会引来"有资产阶级思想"地指责,更何况那时地市场根本没有什么鲜艳地服装.如今,大街上满是"色彩斑斓"地男女.清一色粗布、卡叽,海昌蓝几乎充斥了城里乡下.从乡间到城市一片蓝、灰、黑,人人都穿着工农服、中山装.全中国都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单调枯燥地服饰年代,因此被外国人戏称为"蓝蚂蚁""灰蚂蚁".那时,人们地衣着单调死板,穿衣不讲究美观,纯粹是为了御寒遮体.纺织行业生产地产品也是粗糙单一,色调以灰色、蓝色、军绿色为主调,其它花色很少.那时,国家封闭,经济增长缓慢,人们热衷于开展各项"政治运动",发展生产、抓经济被看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老百姓连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哪有足够地钱用来穿衣打扮.追求色彩和个性,对于那个时代地中国人来说是不可能有地念头,但却一直又是流荡在众多年轻人心中不灭地精灵.所以,当电影《红衣少女》里地安然把大红色送进广大观众地眼中时,带来地视觉冲击不能不令人感叹.眼中所见必然带来心中所思所想,色彩带来了思维和观念地变化.一时间,色彩鲜艳地裙子成为大街小巷地女性追求时尚地标志.面料:从"地确良"到多样化改革开放初期,化纤类纺织品如腈纶、尼龙等大行其道,到上世纪年代初,市面上开始出现"地确良".那时有一件挺阔不皱、结实耐用、滑爽鲜亮地"地确良"衣服是一件很令人羡慕地事情,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时髦地象征.年至年,全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地革命.到了年代初中期,"地确良"军装又变成了"咔叽"军装.从此,"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地穿衣习惯,彻底改变了.告别了"补丁"时代.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地脚步,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取而代之,市场商品极大地丰富起来,款式新颖地各类服装琳琅满目.现在在服装地领域里,服装地面料更是五花八门,日新月异.柔软型、挺括型、光泽型、厚重型、透明型叫人无法确定.原料应用上面,棉、麻、丝、绒、皮、化纤、各种混纺应有尽有.穿着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地特点成为人们对穿着地最起码要求.走进商场、超市、服装店,各种档次齐全,知名品牌,简直是数不胜数.纯棉地、化纤地、皮草地,更是应有尽有.现在地新型面料数不胜数,大豆纤维蛋白面料抗菌、莱卡面料有弹力、....数量: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地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如今,人们大衣柜里五彩缤纷.那时人民穿衣吃饭实行供给制,买布料要凭布票,一个人一年消费多少布料,政府有严格地规定,容不得人们随意购买.故而,穿新衣服只能是过年才会享受到地待遇.过年穿新衣也不是"定律",遇到家庭需要添置铺盖,或者有儿女要结婚地年景,全家人所有地布票都要集中使用,有时还须向亲朋好友讨借.这样,过年也享受不到穿新衣地待遇了.然而当今,对我而言我自己一人地衣服用一个衣柜也总觉得不够.在我地概念里,服装地最高境界既不是御寒也不是遮体而是一种个性魅力地展现.穿出个性、独一无二是我这一代人地追求.以前一件衣服"打天下",现在服装地种类有很多:运动装、职业装、休闲装、时尚装、晚礼服、中装等等.出席不同地场合穿不同地服装这对于当代地人而言是再也正常不过地事情了.结尾: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人们衣着地变化,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地真实写照.是人们地生活从贫困走向富裕地真实写照,是国家由贫困走向繁荣昌盛地真实写照.透过人们衣着地变化,我们看到了人民生活地富庶,社会地发展,国家地强盛.参考文献[] 《半月谈》年第期[]《研讨探究》年第期。
中国女性服装的变迁史
中国女性服装的变迁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援华女专家成了时尚风向标流行裙装:布拉吉流行背景:当时的中国女性服装除了原始的美化功能之外,还兼具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容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意识形态使命。
款式特点:宽松的短袖,褶皱裙,简单的圆领,腰际系一条布带。
但由于布拉吉宽松肥大,布料颜色、花样比较单调(主要是碎花、格子和条纹),质地粗糙,对女性风采的体现有限。
街头效果:是中青年女性的最爱,是文教界女性夏季的必备服装。
在近期热播的各类同时代影视剧中,《金婚》里的小学教员文丽,便以一身布拉吉引领了厂区家属的着衣时尚。
流行插曲:当时,因为大量制作布拉吉连衣裙,小花布或大花布进入中国。
为了完成销售任务,还发生过要求共青团员等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带头穿的事儿。
一时间,甚至街头的三轮车夫也穿起了花布衣服。
流行起因:与先进者保持一致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女子的日常服装,上世纪50年代流传至中国。
此阶段,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中,多是苏联画报、期刊和电影,那里面人物的着装和专门开辟的时装专栏间接地影响着中国大众,身穿“布拉吉”的援华女专家则成了大众直接模仿的对象。
后来,由于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布拉吉的名称不用了,但“连衣裙”即布拉吉的意译名一直沿用下来。
上世纪70年代行政铸造不了流行流行裙装:江青裙流行背景:“文革”时期,中国与国际文化和经济组织不再发生联系,国家或民间的文化交往少之又少。
在服装界,中国重新回到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旧的时代;一个与国际服饰时尚主流相脱离、相平行的自行发展的阶段中。
款式特点:小和尚领,领内有个白衬领,领子和前襟的边缘镶布边,腰间抽褶,并配上一条本色腰带,腰下是半长裙,裙子的下摆在小腿中部。
街头效果:女领导干部带头穿。
无论体形什么样,都必须穿这种只适合瘦人穿的款式。
流行插曲:当各大商场开始出售“江青裙”时,有些单位就以穿不穿江青裙作为评定一个人政治态度的标准。
流行起因:行政命令式的推广,最终没有形成事实上的流行。
改革开放30年服饰变化
2008年奥运运动热:一 场 在家门口办的奥运,让运 动成为时尚界最热门的名 词。不少时尚品牌都推出 以运动为主题的限量纪念 单品。
2009~2018 下一个十年猜想
中国高级定制业崛起:高级成衣、高级 定制不是欧美时装界的专利,我们有优 秀的设计师,优秀品牌,自己的品牌主 导自己的市场,中国设计力量越来越得 到国际认可。
看改革开放30年服装行业发展
30年前我们是什么样子?从1978到2008年, 中国经历了社会的巨变,人们生活发生了 前所未有的改变。如果说服装是穿在身上 的历史,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可以 透过不同时代人们的穿衣变化来寻找到最 为直接、细微的答案,“穿”越了30年的 风风雨雨,人们的服饰也经历了从单调统 一到绚丽多彩的华丽转变。
1983年西装热:在党的十三次 代表大会上,政治局常委集体 穿西服亮相掀起全国的西服热。 男士把纽扣西装解开,裤子上 挂串钥匙。
1987年黄裙子:一篇《北京流行 黄裙子》大热,反应灵敏的个体 摊贩迅速推出一批黄裙子,色彩 鲜艳的裙子成为女性追求时尚的 标志。 1985年蝙蝠衫:印度电影《迪斯 科舞星》的上映引发了一场迪斯 科热潮。蝙蝠衫、腥红的嘴唇,夸 张的塑料耳环成为青年最流行的 打扮。
中国元素渗透时尚圈:国际T台,会有更多 的设计师运用了中国元素来设计衣服,中 国5000年的文化瑰宝创造了季节流行趋势, 09年,是中国时尚界鏖战世界级战场的启 程。
1999年嘻哈热浪:乐坛上RAP风盛行,嘻哈热浪 席卷时尚界。嘻哈流行对品牌没什么要求,青少 年花不多的钱就可以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2000 年唐装热潮: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 集体穿唐装亮相,唐装一时间成为全球流行时尚。
2001年波普风:波普风十分盛 行,秀兰· 邓波儿钟爱的圆点出 现在了长裙、小上装以及宽边 帽上,条纹与棋盘格的运用也 随处可见。
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的历史变迁研究(1912年-2017年)
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的历史变迁研究(1912年-2017年)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的历史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时代的变迁。
从1912年至2017年,中国女性运动员的服饰经历了多次改变,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装饰风格和设计。
1912年至1949年:传统服饰与现代运动装在民国时期,中国女性运动员的服饰主要受到传统服饰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转变阶段,女性在运动领域的角色也逐渐受到重视。
传统服饰以宽松、舒适、透气为特点,符合运动的需求,但由于受到束缚,不利于运动员的活动。
在这一时期,中国女性运动员逐渐引进西方的运动装,例如运动裤、短裙、T恤等,并在传统服饰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良,以满足运动员的需要。
此时的运动装虽然已经发展了出来,但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和资金的限制,多数女运动员仍穿着传统的运动服饰。
1949年至1978年:社会主义精神与实用性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中国女性运动员服饰的变迁受到社会主义精神和实用性的双重影响。
此时期代表性的女子服装是碎花花边无袖麻布运动衫和运动裤。
运动衣服主要是白色为主,上面会印有一些政府赞美和激励人民锻炼运动的标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运动员的服饰从传统服饰和西方运动装中汲取灵感,开始注重服饰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同时也注重政治宣传色彩。
这一时期的女性运动装更注重运动功能,对于服装设计也逐渐有了进步。
1978年至2000年:改革开放与时尚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接触更多的外国文化和时装,由于服装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女性运动员的服饰开始呈现出时尚化的趋势。
销售良莠不齐的“名牌”服装流行起来,女运动员的装束逐渐以运动时尚为主。
除了功能性之外,舒适性和时尚性成为服装设计的重要方向。
时尚与运动相结合的概念开始在女性运动员的装扮上体现出来。
这一时期的女性运动员服饰不再局限于传统运动装,而是开始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
三十年百姓服装的变化
三十年百姓服装的变化改革开放已经3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最直接地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最细微、最形象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30年前,在所有人的身上,绿、蓝、黑、灰颜色的衣服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也许,稍微鲜艳一点的衣服就会引来“资产阶级思想”的指责;如今,大街上满是穿得花哨的男男女女和时尚的“潮人”,踏着轻快的节奏追逐着时尚的脚步。
30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
如今,人们大衣柜里五彩缤纷,很多女性朋友开始不得不为换季时清理衣柜而感到烦恼……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30年前,人们的衣着穿戴以艰苦朴素为荣,其实还是供应紧张。
那时买布得有布票,一个人一年就给三四米布,加上挣得也少,一个月三四十元钱的工资,想置办件新衣裳得在过年时。
现在可不同了,买衣服就是买流行。
衣服一旦压箱底就永无出头之日。
对于很多现代女性来说,最尴尬的事恐怕就是“撞衫”了。
如果哪位女士在公共场合里发现居然有人穿了一件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衣服,那就麻烦了;如果是在重要的特殊场合里遇上“撞衫”的话,恐怕很多人都会跟着一起尴尬。
21世纪,女性对于服装的最高要求就是可以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
也因此,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成为现代女性服装需求中最重要的元素。
绿军装小白鞋一个时代的时尚草绿色布军装在那个年代,这就是最时髦、最时尚的装束。
那时,谁要是穿有颜色的服装,自己都不好意思出门,生怕同学说自己是资产阶级小姐,在同学中抬不起头。
在那清一色的年代,也没有人讲究服饰衣着。
能引起这茬人强烈怀旧情结的还有白帆布运动鞋,当时几乎是人人拥有,人人珍爱的奢侈品。
因为那时学校经常有各种活动,只要有活动就要求一律穿白鞋,所以每个同学都必须有,但每个人平时都舍不得穿,怕弄脏了。
有的同学白鞋穿得太久了不白了,就用白鞋粉涂上,和新的差不多。
所以那时同学们只要有点零花钱就会为自己买一个1角钱的白鞋粉留着。
30年来中国女性着装变迁
…
一
时 间 包彩 鲜 艳 的 裙 子 成 为 大 街 小 巷
,
女 性 追 求 时 尚的 标 志
。
年 代 中 期 超 短 裙 出现 加 上 迷 你 两 字 曾 经 被
,
“
”
,
,
部 分 保 守 媒 介视 为 洪 水 猛 兽 进 入
。
、
2 1
。
世纪 中 国 女 性 对 于 服 装 诉
, ,
求 越 来越 趋 向 凸 显 个 性 标 新 立 异 同 时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唐 装 开
,
和 式样 的 变 化
出 批 黄裙子
。
19 8 6
“
登 北 年 《 国 纺 织 报 》 载 了 题 目为 《 京流行 中
,
的 黄 裙子 》 文 章
一
,
当时 对 行 情 反 应 灵 敏 的 个 体 服 装 摊 贩 迅 速 推
,
一
。
在西单 夜市 上 放 眼望 去
,
”
…
,
排 排 黄 裙子 有 如
一
丛 丛 盛 开 的 黄玫 瑰 上 世纪
,
一
19 9 4
年夏 日 成都的姑 娘们
,
穿红 裙 子 冬 天 流 行 穿
身红
羽 绒服
看长 裙 走 在 大 街 上
们 的这种
胆
、
。
当年 姑
,
装 扮 曾被 认 为 具 有
奔放 俏 皮 的 特 色
、
一
一
] ‘i iii iii iii
2008
年
3
月
一
,
名
身 着春 装 的
女 青年 行 走在 北 京 西 单商 业 街
改革开放30年之服饰变化(组图).
改革开放30年之服饰变化(组图)改革开放30年之服饰变化(组图) 2008年12月16日22:07:53 来源:新华网改革开放前,蓝、黑、灰、绿是中国人穿衣的“主旋律”。
1979年3月19日,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率领的法国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时装表演,让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人大开眼界。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逐渐开放,单调的款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着装的要求。
70年代的绿军装、中山装、工装变成了80年代的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连衣裙。
1993年,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国际服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人们的着装观念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今年的流行款式也许到了来年便已过时。
进入新世纪,着装已逐渐成为人们展示自我的一种方式,“只要我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着装心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1979年3月19日,由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率领的法国时装表演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
台上衣着的多姿多彩与台下的一片“灰、黑、蓝”形成了鲜明对比。
新华社发1984年,青年们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交谊舞会。
此时人们的着装已不再千篇一律。
新华社发1989年,顾客在北京隆福大厦的蒙妮莎时装自选部里选购服装。
北京蒙妮莎时装有限公司当时制作的服装以先进的剪裁、制作工艺、多款式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新华社发1986年,北京街头几位穿着裙装的姑娘在聊天。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街上流行红裙子》让红裙子在80年代初受到年轻女性的青睐。
新华社发1987年4月,北京的春天虽然时有寒意,但爱美的姑娘们还是迫不及待地穿上了健美裤、宽松套裙等流行的春装。
新华社发1992年,宁波申洲织造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生产文化衫。
文化衫在90年代曾流行一阵。
新华社发1993年5月14日至19日,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来自中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服装企业参加了展出。
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眼中衣着服饰的变化1.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广大民众很清楚的感觉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越来越富裕了。
然而我想说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思想上,文化上的进步与创新,而这些都大大的体现在服装的变化上。
服装已由过去的遮体保暖,向新颖美观、时尚靓丽发展。
时尚便捷与环保将是未来服装发展的新趋势。
2.衣着服饰的变化的表现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还是比较困乏的。
那个时代的人说,收入少,供应也很紧张,买东西不仅要有钱还得有票。
衣服的颜色也就仅限于灰黑蓝这几种。
但是渐渐的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生活慢慢的富裕,同时人们的时尚观念也开始进行一次变革。
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至今仍能唤起那一时代人内心渴望和热情的字眼。
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这些字眼中感受改革开放。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啊,三裤一衫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蝙蝠衫。
这里面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牛仔裤和蝙蝠衫了。
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们来说,喇叭裤可以说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被称为中国时尚界最初的冒险。
2008年,有网络兴起的国货回潮热更是让喇叭裤再次回到时尚的前沿。
可想而知,那个时候,喇叭裤火到什么程度。
其实喇叭裤流行的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它有一个很张扬的名字,比张扬还张扬。
喇叭一词,像是大声朗诵给这个时代的青春宣言,像是民众向往个性与自由的旗帜。
同时,与喇叭裤站在同一个角度的还有健美裤。
记得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不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裤。
贴身,高弹力,且透风。
有人曾指出,当下比较受女性欢迎的丝袜正是来自当时的健美裤。
其次蝙蝠衫,说到蝙蝠衫那就不得不提起霹雳舞,《霹雳舞》是20世纪80年代最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身着蝙蝠衫,头绷裹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蝙蝠衫一直持续到今天的,而且愈演愈烈,而且越来越受女性欢迎。
从30年中国人衣裳变化说起
从30年中国人衣裳变化说起楚州区复兴镇南季小学马秀珍 44岁 0517--85345008从30年中国人衣裳变化看“精气神”。
严肃的中山装,整齐的大排扣,重复的蓝、黑、灰……这是30年前人们对衣着的印象。
每当怀旧情绪袭来,我们就能在发黄的影像当中追寻和回味这些曾经的生活记忆。
影像可以定格历史,储藏记忆。
今天,当我们在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翻看这些记载服装变革历史的老照片时,看到的应该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历程,而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的形象记录。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从单调的蓝、黑、灰到今天的斑斓多姿,30年来,服装就是一条流动的河,从冰冻、尘封到静水流深,到微有波澜,再到如今的浪花一朵朵,服装以它的优雅和丰富,完成了一次次蝶变。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服装代表着梦想,隐藏着一个儿童五彩斑斓的期望。
年少时,我们盼望新年尽快到来,因为过年不仅意味着压岁钱,还意味着一套新衣服。
那个年代,物资远没有现在丰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不止是父母和老师们的说教,也是一种生活困窘的实情。
因此,服装30年变迁,首先折射了物质的进步与宽裕,没有经济上的起色,哪有服装上的起色?服装的变化昭示了选择的自由。
今天,只要你经济承担得起,你的穿着就比较自由;没有人强迫你继续在蓝、黑、灰这三种颜色里选择;你甚至可以跨越性别的界限,没人去干涉。
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穿得风光,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然而,必须正视的是,这种进步的背后有着几多苦涩历程。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蝙蝠衫和喇叭裤刚在神州大地流行时,被一些人认为是“奇装异服”。
时代过去了,当年的“奇装异服”如今看来不奇异了,比蝙蝠衫和喇叭裤更奇异的服装,也能为人接受和欣赏了。
服装的变化昭示了一种价值观的变迁。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从这首当年火爆一时的歌曲可以隐约看出,洋装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的符号。
30年穿衣变化见证时代变迁:以前流行啥
30年穿衣变化见证时代变迁:以前流行啥我把喇叭裤买回家却不敢穿出去,只好在家里偷偷地穿了一小会儿,过了过瘾就把衣服退回去了。
——岛城女作家高伟改革开放前,在岛城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中山装、军装等是那个年代的“时尚”,服装式样单一、色彩沉闷。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门打开、观念变更,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爱美之心在服饰上释放,造就“千树万树梨花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装美景。
时尚,这个30年前可能还让人看不懂的新词,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上世纪80年代“的确良”布料风靡一时“改革开放初期,肉蛋油糖等都要凭票供应,穿衣也是按人头供应布票。
”1972年就进入青岛西装厂的薛继亮回忆说,穿的颜色不外乎三种:蓝、灰、黑,全国上下不分男女。
而拥有一套草绿色的军装在当时来说是很“提劲儿”的行头。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某一天,薛继亮发现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新型料子布——“的确良”,不同于传统的粗布和棉布,它是一种化纤织物,挺括、滑爽,尤其是印染出的鲜亮效果,对熟悉了“灰暗国”里的人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巨大的视觉冲击。
喜欢研究穿衣打扮,甚至将穿衣打扮当作自己兴趣的岛城女作家高伟对“的确良”情有独钟。
“那个时候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很喜欢打扮。
”高伟说,在她印象里自己的第一件“的确良”衣服是一件圆领西瓜红的短袖衬衫。
“"的确良"布料是自己买的,花了四五块钱,几元钱对现在的人来说可能毫不在乎,可在当时却是一个一级工人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差不多是半个月的伙食费,其珍贵程度不亚于现在的羊绒大衣了。
”高伟说,她将自己的第一件“的确良”衣服穿出去时,引来了不少人的羡慕。
“当时买布需要布票,买"的确良"都要排队。
”薛继亮说,特别是男女在处对象时,男士给女朋友送块“的确良”布料,对方会欢喜不已。
派人到日本学习做西装在西装厂里,薛继亮跟着师傅学习裁剪、打版、制作、熨烫等工艺,当时服装没什么样式,也谈不上什么手艺。
建国以来女生服装的变化
建国以来女生服装的变化
1.50年代:简单朴素的工装成主流。
新中国刚刚成立,物资匮乏,百废待
兴。
很多人工资一发,首先把全家的柴米油盐买齐,便所剩无几。
那时候的家庭妇女也大多从工帮补家用,于是简单朴素的工装成为主流,"列宁装"就是当时最时髦的女装。
2.70年代中期以前:由"红装裹身"的尚武风尚向中性化过渡。
女装中基本
上是两用衫、军便装的天下。
旗袍的华丽之美仅仅用于外贸出口,除此以外,就是成为爱好收藏人士压箱底的藏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3月4日,一名身着春装的女青年行走在北京西单商业街
2008年7月,两位女孩走在上海街头
90年代流行的的吊带裙
大连1991年流行的超短裙风韵独具(1991年9月21日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94年夏日,成都的姑娘们身着长裙走在大街上。当年, 姑娘们的这种装扮曾被认为具有大胆、奔放、俏皮的特色
2005年4月5日,两名身着夏装的女青年走在山东济南市泉城广场上
2007年2月5日,三位女士穿着裙子行走在长沙市黄兴路步行街上
改革开放30周年,在国家发生巨 变的时候,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也 悄然发生着变化。
图为《街上流行红裙子》剧照。这部拍摄于1984年的电 影讲述了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的故事
这是1986年,北京街头几位穿着裙装的姑娘在聊天
80年代流行的阔腿裤
80年代流行的健美裤
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全国的女孩子夏天都流行穿红 裙子,冬天都流行穿一身红羽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