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吉文院士在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5年学术交流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多分量转换波地震勘探技术_王磊
际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 / 七五0期间, 国内就开始了多分量转换波地震
勘探技术的研究工作。石油大学、成都地质学院、长 春地质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 在 实验室的物理模型、岩样、岩心的多分量数据观测和 野外实际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实践中, 不断地修 正、改进, 逐渐完善这一方法技术的研究。到/ 八五0 结束时,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做了多个区块 的单分量转换波提取实验 ¹ 。/ 九五0期间, 大庆、塔 里木、辽河等油区都做了二维三分量地震勘探的野 外采集, 以及室内的资料处理解释试验研究。1997 年, 煤田地质局同美国德士古公司合作, 在已知的煤 层气富存 区开展了二维三( 九) 分 量的地震勘探研 究 º 。1998 ) 2001 年, 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在河北、淮 南及河南的煤矿进行了三维二分量及三维三分量的 地震勘探研究 » ; 胜利油区在泥岩裂缝发育的罗 42 井区, 试验了二维三分量地震 勘探。/ 八五0 和/ 九 五0期间, 南京物探研究所开展了利用纵波震源进行 三分量 PSV 转换波的试验研究 ¼。
美国和西欧国家对横波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近年来, 横波震源及处理解释方法取得 新的突破, 横波地震勘探也有了很大进展。1977 ) 1978 年, 美国 大陆石油 公司综 合利用 纵波和 纵横 波, 研究了碎屑岩 的剥蚀。1977 ) 1979 年, 以大陆 石油公司及赫德森湾石油等 13 家公司, 在北美的七 个地区进行了水平极化横波的地震勘探。
转换波在成像能力上虽然纵向分辨率以及信噪 比都不如纵波, 但转换波的横向分辨率却高于纵波。 另外, 转换波在高速岩体之下的成像能力明显地高 于纵波。
上述这些优势促进了多分量转换波地震勘探技 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本文将就这一技术发展的历
《石油钻探技术》期刊
《石油钻探技术》期刊
佚名
【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
【年(卷),期】2008(36)6
【总页数】2页(PI0001-I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
【相关文献】
1.提高科技期刊稿件编辑质量的强化措施——以《石油钻探技术》的编辑实践为例[J], 令文学;陈会年;刘文臣;滕春鸣
2.欢迎订阅2002年《石油工业技术监督》、《油气田地面工程》、《石油化工设备》、《石油钻探技术》、《测井技术》、《油气井测试》、《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石油仪器》等期刊 [J],
3.加快科技期刊发展提高我国钻井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石油钻探技术》第七届编委会上的讲话 [J], 张耀仓
4.《石油钻探技术》荣获中国石化第四届优秀期刊二等奖 [J],
5.《石油钻探技术》加入“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 [J], 陈会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工院士名单
本文由fengwei7777777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化工院士简介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金涌,化学工程专家,1997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毛炳权,高分子化工专家,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 欧阳平凯,生物化工专家,2001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 汪燮卿,有机化工专家,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 魏可镁,化肥催化剂工程技术专家,1997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4 袁晴棠,石油化工专家,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5 袁渭康,化学工程专家,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 周光耀,无机化工专家,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 倪维斗,动力机械工程专家,1999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 秦裕琨,热能工程、燃烧学专家,2001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 谢克昌,煤化学工程专家,2003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8 徐旭常,热能工程专家,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9 岳光溪,洁净煤技术专家,2009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9 林励吾,物理化学家,199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0 彭少逸,物理化学家,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0 顾夏声,环境工程专家, 199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1 季国标,化学纤维工程技术专家,1994 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1)钱易,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94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6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
沈阳化工大学,铁岭尔凡橡塑 研发有限公司
1. 陈 尔 凡 ,2. 陈 雷 ,3. 陈 永 ,4. 张 娜,5.付耕瑜,6.王金
19
16F091
甜高粱秆连续固体发 酵高效生产乙醇技术 与工业化应用
清华大学,东营市弘力生物科 技有限责任公司
1.李十中 ,2. 仉磊 ,3. 李纪红 ,4.祖旭 ,5.杜 斌,6.张元成
5
16F045
基于物质形态原位调 控的难降解有机废水 低耗处理与资源化技 术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 心,上海伟业环保工程有限公 司,北京中科国益环保工程有 限公司
1.杨敏,2.张昱,3.高迎 新,4.丁然,5.丁伟,6.李 开明
6
16F051
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 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上海交通大学,比亚迪汽车工 业有限公司,上海中聚佳华电 池科技有限公司
2
16F011
深水钻完井双层管柱 动力学行为与井控安 全控制技术研究及应 用
西南石油大学,中海油研究 总院,西华大学,中海石油 (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 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 公司
1. 刘 清 友 ,2. 刘 正 礼 ,3. 付 强 ,4. 何 玉 发 ,5. 王 国 荣 ,6. 杨 秀 夫 ,7. 柳 军 ,8. 毛 良 杰 ,9. 黎 伟,10.朱海燕
刘 虹 ,4. 韩 宇 ,5. 张 德 伟 ,6. 李 绍 明 ,7. 林 广
义,8.边慧光
11 16F094 油气成藏全过程物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 1.赵孟军,2.雷永良,3.
模拟技术及应用
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米敬奎,4.高志勇,5.姜 林,6.何坤,7.鲁雪松,8. 陈竹新
技术发明三等奖
序 评审 号 编号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摘要: 塔里木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盆地的形成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 晚泥 (古亚洲洋阶段或原特提斯洋阶段) , 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 ! 个伸展&聚敛旋回演化阶段。震旦纪到中泥盆世 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发展旋回; 晚泥盆世到三叠纪 (古特提斯洋阶段) , 塔西南边缘经历了 陆内裂谷 -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伸展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发展旋回; 侏罗纪到第四纪 (新特提斯洋阶段) , 盆地经历了陆 内裂谷 (坳陷) (坳陷) &挤压调整作用&晚期前陆型盆地发展旋回。陆内裂谷 &挤压调整作用出现了 ! 个次级旋回。伸展期 原型盆地地层层序较稳定, 聚敛期原型盆地地层侧向变化大。盆地演化与构造体制转换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方式决定了 盆地具有复杂的叠加地质结构, 制约着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 原型盆地; 构造体制; 构造演化; 地球动力学; 叠合盆地; 塔里木盆地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0
。原型盆地分析首先需要合
理划分盆地的演化阶段, 然后对每一阶段盆地的 周缘构造环境、 深部构造背景、 构造沉降、 沉积充 填、 古地理古气候与古生态、 岩浆活动特点及其反 映的构造背景、 构造变形及热体制等进行分析, 合 理恢复该时期盆地的构造与沉积面貌, 即盆地原 型的实体。由于随时间的演变, 原型盆地将被叠 加、 保存或改造, 因此, 需要深入剖析原型盆地的 叠加过程, 逐渐 “剔除” 叠加效应, 对原型盆地予以 “复原” 。通过这一 “反演” 方法的系列应用, 就可 以 “正演” 或再现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 也可以具 体刻画盆地叠加的动力学过程。 本文以 “世” 为单位, 采取原型盆地分析的思 路与方法, 研究塔里木盆地的形成与多旋回叠加 演化过程。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联合学术大会纪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13
构及 大陆 动 力 学 ;( 1 1 )地震 学 与 地 震 构 造
学 ;(2 1 )计 算 地震 学 研 究 进 展 ;( 3 1 )地 球 介质各 向异 性 ;( 4 1 )大 地震 预 报 技 术 与 方
届年会 学术 委员会 主任倪 四道教 授介 绍 了第 2 7届 年 会 工 作 在 改 进 会 场 条 件 、加 强 年 会 学术 活动 的国际化 以及鼓 励学科 交叉 等工作 方面 的基本思 路 。 闭幕式上 , 会学术 委员 会 主任 黄 清华 大 教授 宣 布 了 2 1 0 0年 度 傅 承 义 青 年 科 技 奖 、 第 7 届李 善邦 青年优 秀地震 科技 论文奖 和 中
勘探 技术 的 发展 机 遇 与 挑 战” 报 告 ;王 琪 的 研究 员作 了“ 汶川 地震形 变研究 ” 的报告 。
院士( 中国科学 院地质 与地球 物理研究 所 ) 作 了“ 南 大 陆再 造 ” 华 的报 告 ;詹 仕 凡 ( 中国石
油 东方地球 物理 勘探公 司) 了“ 作 石油 物探装
第 1 1期 ( 第 3 3 ) 总 8 期 21 0 0年 1 1月
国
际
地
震
动
态
N o 1( ra .1 Se ilNo. 83) 3
No m b r ve e ,201 0
Re e tDe l p e s i o l im o o c n veo m nt n W rd Ses l gy
工程 简介 ” 的报 告 ;万卫 星研究 员作 了“ 电离 层 与大气 层耦 合 研 究 ” 的报 告 ;陈永 顺 教 授 作 了“ 藏 高原 地 震 大地 构 造 学 研 究 进 展 : 青 北京 大学 流 动地 震 台阵 观测 ” 报 告 ;陈会 的
谁是中国各石油领域的第一人
谁是中国各石油领域的第一人按照油田勘探开发全生命周期的划分思路并结合各石油高校的专业设置习惯,作出如下的初步划分。
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重要奠基者:孙越崎孙越琦(1893-1995),原名毓麟,浙江绍兴人。
1931年,兼任甘肃玉门油矿局总经理。
油矿总局设于重庆,矿场距重庆2500公里,孙越崎每年夏秋期间在矿场督促油矿生产建设,其产量几乎占后方石油生产的全部,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孙被誉为“煤油大王”,是我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
石油地质黄汲清(1904-1995),四川仁寿人。
大地构造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石油地质学家,大地构造专家阿尔冈教授的研究生。
首次系统划分中国主要构造单元和大地构造旋回,主编第一张《1:300万中国地质图》和14幅《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进一步开拓了中国地质图制图事业。
创建多旋回构造运动说,进而将多旋回说与板块构造相结合,建立板块多旋回开合手风琴式运动模式,开拓大地构造研究新途径。
提出陆相生油论,具体部署、指导中国石油天然气地质普查勘探,为我国油气资源的重大突破,为大庆等一系列大油气田的发现做出了杰出贡献。
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黄冈人。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首创地质力学。
石油勘探翁文波(1912-1994),浙江鄞县人。
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石油地质学家、知名预测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测井和石油地球化学技术的创始人。
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重力勘探队,开创了我国磁法、电法勘探的先河。
在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电阻率测井和自然电位测井,测得了地层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曲线,开创了我国使用测井技术勘探石油天然气的先河。
试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在油田中的应用
2 . 3 在油田水处理剂方面的应用
油 田水处理 剂是油 田开采过程 中的重要 油 田化学 品 , 研制
以及应 用油 田水 处理剂 , 一方 面是为 了避免 因油 田废水排 放而 污染 周 围环境 ; 另一 方面还 能大大提 升油 田废 水的利 用率 。 目
前, 油 田水 处理 剂 中应 用较 为普 遍的 就是高 分子 表面 活性剂 ,
1 高分 子表 面活性剂的种类
其主要 用作油 田循环水 的阻垢分 散剂以 及絮凝剂 。其 中 , 应 用 我 国 自上世纪 七十年 代以来 , 就实现 了对高 分 子表面 活性 于油 田水处理 剂的高 分子表面 活性剂主 要包含聚 马来酸 、 二 甲 剂的研 制 、 开 发以 及应 用 , 并在 实践 中取 得 了很大进 展 。而 经 基二 烯丙基 氯化铵 聚合物 、 聚丙烯 酰胺以及 丙乙烯磺 酸钠聚 合 过 多年 的发展以 及完善 , 专 门用于油 田开采 的高分子表 面活性 物等 。 剂品种在 数量以 及质量上 也有 了很 大突破 , 并 为我 国石 油事业 2 . 4在稠 油 降黏剂 方面 的应 用 的 良性 发展打 下 了坚 实基础 。其 中 , 应用于 油 田的高 分子表面 活性剂 包含水解 聚丙烯腈 盐 、 聚丙烯 酰胺 、 聚丙酸 聚合物 、 丙烯
关键 词 : 高分子表 面活性 剂 ; 油 田开采 ; 应 用策略
乳化 、 增溶 、 悬浮 以及增 稠等 作用 , 使其被 广泛 的运 用于 纺织 、 抗高温 以及清洁 等方面 的要 求 。其 中 , 用于压裂液 配制 的高分 农药 、 食品 、 水处理 以及造纸 等领域 , 并在 其中发挥 着举足轻 重 子表面活性剂 包括 瓜胶以及羧 甲基纤维素等 。 的作用 。 目前 , 将 高分子 表面 活性 剂运 用于油 田开 采过 程 中 , 可以在很大 程度上提 高原 油的采收率 , 而 这也是 高分子表 面活 性 剂贯穿于 整个油 田开采 各环节的主 要原 因。 由此 可见 , 将高
塔林中走出的院士
15 9 3年 。 杨启 业 从 江 苏 南京 第 九 中学毕 业 , 人北 京 石油 学 院炼 制系 , 考
15 9 7年毕 业 后 就 分 配 到 当 时 的石 油 部 北京 设计 院 ,从 此没 有离 开 过他 所 眷 恋 的石油 催 化裂 化事 业 。
剂 时 ,工 作人 员 突然发 现有 关 仪表 指
2 中 石 i em t 0 7 6 国 化sp o l 0 / n c ny 7 o h2
维普资讯
特别报道 _
地度过的 .有时一年外 出时 间长 达 2 0 2 多天 , 往 是人 还没 到北 京 , 往 单位 又 为 他买好了到另一企业 出差 的火车票。 16 9 7年 底 . 利炼 厂 的催 化 裂 化 胜 装置 开工 的 时候 , 由于开 工 不 太顺 利 , 杨 启业 所 在 的设 计 小组 要 在 现场 做 大 唯 书 , 来不 想 当然 地 唯权 威是 从 。 从 有 一 次 。泰 国 国家 石化 工 业公 司 引 进 中 国 的 DC C生 产技 术 。 们虽 然 他 用 了中 了滑 阀 泄漏 ,修 完 以 后再 次开 车 又 出现 了催 化剂 跑损 超 过设 计 值 的 问
说 :装 置设 计 有 问题 。 他要 求 修改 其 “ ”
中一个 喷 嘴的设 计 。 于 泰 国人 而言 , 对 美 国人 做 的设 计 似 乎 是更 可 靠 的 , 岂 能 轻易 修改 。 他们 没 有听 杨启 业 的劝 告 ,还 是 按 照原 来设 计 的 喷 嘴重 新做 了一个 , 次 开工 , 再 又失 败 了 。最 后他 们将 信 将 疑 地 采 纳 了杨 启 业 的建 议 , 修改 了 喷嘴设 计 .结果 开 车后 连 续运 行 四年都 很 正 常。 在 炼 塔 之 林 中摸 爬 滚 打 了 几 十 年, 杨启 业有 着 丰 富 的实践 经验 。 有 但 时为 了弄 准一 个数 据 ,往往 要 跑几 个
开局“十四五”地球物理学的科技创新——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
2021年04月5开局“十四五” 地球物理学的科技创新——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滕吉文院士是我国地球物理学家,长期从事岩石圈物理学研究,曾主持青藏高原、攀西构造带、华北及陆缘、华南地区、西北造山带与沉积盆地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与重点研究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并均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他与同仁们携手合作为我国岩石圈物理与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开辟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网信军民融合》杂志对滕吉文院士进行了专访,请他就地球物理学研究与实践、技术与创新、人才与涌现等问题分享他的深刻见解和系列成果。
问:您是首批对青藏高原进行地球物理系统观测和研究的科学家,首次获得了第一手科研数据,您曾说这是您科研历程中最艰苦与艰难的一段,可以给我们讲讲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故事吗,以及是怎样克服种种困难,使这项探测工程取得成功的?滕吉文:青藏高原是构造最复杂的高原,也是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科考探索园地,但对于地球物理来讲,青藏高原地区是没有任何先前的研究经验的,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1975年,我被任命为地球物理学的首席,其实很担心自己是否能胜任。
在做了大量功课后,我设想了我们需要解决的几个科学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青藏高原为什么◎◎网信军民融合编辑部◎◎王跻霖◎◎孙◎璞这么高?当时美国科学家Holmes 认为青藏高原之所以这么高,是由两个地壳叠加而成。
为了验证这一问题,我们利用人工爆炸的方法进行研究,打算利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封面人物6APRIL 2021用60吨TNT 炸药在青藏高原进行水下爆炸实验。
为了安全运输这些炸药,成都军区给了我们一个汽车连,由指导员和连长进行押车,将60吨TNT 运到青藏高原并安全存放。
由于大批量炸药在湖中进行爆炸是非常危险的,西藏军区作战部还特意安排了一个舟桥连、一个工兵排、一个通讯班,为我们提供支持。
我们的第一次实验是选择在羊卓雍措湖进行3吨TNT 炸药的爆炸,当时现场一共18个部门参与,共有228人。
滕吉文院士:中国的科研仪器设备,基本上都是舶来品
滕吉文院士:中国的科研仪器设备,基本上都是舶来品(一)关于地震预报地震预报不是完全不可能,但难度极大提问:中国在地震预报上主要存在哪些难题?滕吉文:地震预报确实是一个难题,老百姓最关心这样的问题,(因为)地震灾害自古以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地球内部是资源和能源的丰富园地,但同时又是火山和地震的策源地。
地震预报在世界上有两派,美国人以格尔为首的这些人认为,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短期和临近地震的预报)是不可能的。
但另外一派则认为是可能的。
为什么认为是可能的?在美国西海岸圣安德烈斯大断裂附近有一个小村庄,这里只有37户人家,在没有仪器记录以前曾发生过三次地震,都是六级左右,相隔时间20年左右。
后来(随着)科学发展有仪器记录后,又发生了三次,还在这里,同样是六级左右,相隔的时间也是20年左右。
所以美国人就想,再过二十几年,这里是否又要发生地震?所以他们就集中了仪器设备和一些科研人员在这里守株待兔,预期在1983年到1991年前后会有一次地震发生。
可是到1983年没有来,一直到1993年/1994年的时候发生了,从1983年到1994年差不多有十年时间。
当时我们开玩笑说,这还应该算它对了,为什么?太难了,地点报对了,震级也报对了,只是时间没报对,所以地震(预报)确实很难。
我们国家也是两派,以哈尔滨工程力学所为首,他们搞抗震建筑,认为地震预报不太可能,不如搞抗震建筑,就是加固房子。
他们的观点在某种程度讲是对的,因为在没有攻克地震预报(这个难题)以前,我们搞抗震,减少伤亡与损失是对的。
但是不做地震预报了,这是不对的。
地震预报三大难题1、难以凝练规律为什么难呢?地震,比如经常发生大地震,我们就要取得规律,为以后预防地震做准备。
但它又不是经常发生,世界上每年发生地震大概上万次左右,真正大于8级的地震也就是一到两次,大于7级的地震一二十次,从这里面很难找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也很难提炼出可供我们作为一种定则的事情。
滕吉文九次爆炸推翻青藏高原地壳“叠加说”
滕吉文九次爆炸推翻青藏高原地壳“叠加说”作者:来源:《华声文萃》2020年第11期6点10分起床、8点办公、晚上11点睡觉,闲暇时喜欢听古典音乐、看芭蕾舞剧,与人讲电话时夹杂着“OK”“Thanks”等英文单词……86岁的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过着自律又时髦的晚年生活,有着超脱同龄人的硬朗身体与清晰思维。
作为首批对青藏高原进行地球物理系统观测和研究的科学家,滕吉文曾率队在高原湖中进行9次水下爆炸试验,最终得到了第一手精细数据,推翻了此前西方学者建立的“地壳叠加学说”和“地壳重力均衡学说”等理论,创建了陆-陆板块碰撞的新模型。
为“对得起院士这份名誉”,滕吉文仍在坚持每天研读国内外最新学术资料,每年坚持发表两篇论文,并将自主创新,特别是理念创新视为科技强国的根本。
“越过地平线触摸地球动态脉搏”,是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奥义。
9次爆炸次次成功时间回到1975年,41岁的滕吉文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地球物理分队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带队进藏,首次对青藏高原地球物理进行系统观测和深部过程研究。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通过人工爆炸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状态。
在成都军区协助下,滕吉文将60吨TNT炸药运入青藏高原进行湖中水下爆炸试验,第一次爆炸试验选择在羊卓雍措进行。
此次青藏科考,滕吉文带队在水深20至50米的羊卓雍措、普莫雍错、纳木错共进行了9次爆炸试验(3吨、5吨、9吨、10吨、15吨),且次次取得了成功。
通过这些爆炸,滕吉文和团队进行了亚东-当雄近500公里的长剖面观测,成功获得了地下深达100公里之内的壳、幔结构信息,这也是我国科技人员在青藏高原腹地采集的第一批宝贵的地球物理数据,后来这些数据推翻了此前西方學者建立的“地壳叠加学说”和“地壳重力均衡学说”等理论。
满口假牙的年轻教授在首获第一手地球物理数据的背后,是青藏高原严峻的自然环境和科考队员的数次遇险。
重力测量组一次行驶在盘山道时,由于路况差不慎发生车辆侧翻,滚了几道盘山路后幸好被一块大石头拦住。
油气开发技术创新的探索者——记2023年度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计秉玉
2024.0279油气开发技术创新的探索者 —记2023年度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计秉玉1月23日,记者来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石勘院”),走进计秉玉办公室时,他正伏案推演着一堆数学公式。
旁边的书桌上,摆放着厚厚的一摞书籍,其中有石油开发、数学、人工智能等内容,书页都已翻得卷边。
2008年加入中国石化以来,计秉玉带领石勘院团队创新复杂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为我国海外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牵头二氧化碳非完全混相驱油数值模拟技术,在集团公司二氧化碳驱潜力评价和试验中得到重要应用;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出国产化页岩气数值模拟软件,为涪陵气田等非常规气田的增储上产作出重要贡献。
机缘巧合下与石油结缘,凭着一股牛劲儿攻克海外项目难题说起成长,计秉玉拿出一本《石油地质》,书页已经泛黄。
“我最开始的专业是水文地质。
”计秉玉说,“当年,学完这本书给了我干好石油这个新领域的信心。
”从一个籍籍无名、专业不对口的学生,到业内认可、不断突破的石油专家,实现这样的跨越,离不开计秉玉超强的自学能力和一股子“干什么就要干好”的牛劲儿。
1963年,计秉玉出生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农村,位置十分偏僻,“上学都要走5里路”,学校的师资力量更是十分薄弱,“上过高一的人就可以教高一”“和数学老师一起学数学”。
计秉玉说,感谢那段日子,培养出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一股干什么都一门心思干好的牛劲儿,让他一生受益。
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毕业后,计秉玉被分配到了当 本刊记者 闫坪卉 王一冰 程力沛计秉玉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现就职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长期从事油藏工程与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在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二氧化碳驱油和复杂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802024.02时全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同一批入职的同事全都是石油专业出身,他的专业沾边但不对口,给计秉玉带来了很大压力。
“当时我就憋着一股牛劲儿,就想看看我到底能不能干好石油这个专业,”计秉玉说,“我从同事那里借来石油专业的相关书籍,他们在学校学一遍,我就自己学五遍。
河南有色地矿局:院士专家工作站助力深部找矿
河南有色地矿局:院士专家工作站助力深部找矿作者:暂无来源:《资源导刊》 2018年第4期河南有色地矿局:院士专家工作站助力深部找矿文 l 张金萍范宏涛程宝成3 月 30 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陈晓非、翟明国和 8 位专家受聘进站工作,将持续加强河南省在深部成矿预测、深部勘查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研究。
这次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8 年院士专家工作站研讨会,有 48 位国内地球物理知名专家学者及 300 多名业内人士参会。
会上,滕吉文和翟明国院士分别围绕“创新第二深度空间资源、能源—催生地球物理仪器研发”“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与华北克拉通成矿演化”主题作报告,另有 16 位来自全国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就深部探测技术等各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学术交流。
陈晓非院士介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一级学会,目前已经在全国建立了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山东正元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微省勘查技术院、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 6 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河南省是资源大省,优势矿种很多,这次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河南省设立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将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培育科技创新团队,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制约,推动产学研用紧密合作,对促进河南省深部成矿预测、深部勘查技术发展,提高地矿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行业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有色地矿局总工程师郭保健表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指示精神,近年来,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把深部成矿预测、深部勘查技术研究作为地质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展深部成矿预测、深部勘查技术研究,在豫西熊耳山西段探获银资源储量超过6000 吨、铅资源储量超过 100 万吨,渑池县曹窑以西探获铝土矿超过 1 亿吨,舞阳地区新探获铁矿超过 4 亿吨。
新一届“小院士”揭晓
龙源期刊网
新一届“小院士”揭晓
作者:王锡秋
来源:《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12年第03期
2011年11月25日至28日,第二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暨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在江苏省昆山市成功举办。
共有800余名同学参加了课题答辩和科学考察活动,300多名科技辅导员参加了培训及考察交流活动。
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已有十年历史。
2010年5月“小院士”课题研究启动,同年
12月,第一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答辩交流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
在本届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资深地球物理专家滕吉文为与會师生做了《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交换——地球内部物质运移与强烈地震》的学术报告。
本届“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答辩活动分26个考场进行,评委现场问辩,从论文和答辩两大部分共7个方面予以评分,评选出论文一、二、三等奖,授予“小院士”、“预备小院士”和“小研究员”称号。
与會期间,师生还赴上海科技馆和黄浦江边参观游览,感受了上海的科技氛围和创新意识。
《石油物探》与《勘探地球物理进展》编委会会议在南京召开
《石油物探》与《勘探地球物理进展》编委会会议在南京召开佚名
【期刊名称】《石油物探》
【年(卷),期】2008(047)001
【摘要】《石油物探》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勘探地球物理进展》第二届编辑委
员会会议于2007年11月27日在南京紫金山庄联合召开,来自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生产单位等的60多位代表和编委出席了会议。
滕吉文院士致函表示祝贺,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石油物探》和《勘探地球物理进展》编辑部的全体编辑人员列席了会议。
【总页数】1页(P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石油物探》《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9年正式启用办公自动化和期刊发布交
流平台启用启事2.《石油物探》和《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9年正式启用办公自动化和期刊发布交流平台3.《石油物探》与《勘探地球物理进展》编委会会议在
南京召开4.第9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新进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地球物理和活动构造
中日双边会议成功召开5.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商海相油气勘探大计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组织召开第三届学术交流会暨“海相复杂地区石油物探技术发展”专家论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沈平平校友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沈平平校友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0年11月1日上午,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在福州开幕。
开幕式上,2010 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揭晓,能源专家,复旦大学校友沈平平教授获此殊荣。
沈平平教授1941年出生于上海,1964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先后担任胜利油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研究所所长,研究院院长、中油股份公司副总裁等职务,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四届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石油工程学会主任,美国国际石油工程师学会北京分会主席,第六届、第七届国际石油工程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力学学报》、《石油学报》和《石油勘探与开发》等杂志编委,国家攀登(B)计划“复合驱强化采油技术中重大基础性研究” 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973项目“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基础研究” 首席科学家。
长期从事渗流力学、油层物理和提高采收率研究工作,在油藏岩石孔隙结构及油水运动规律的研究方面造诣颇深。
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中石油重大科研项目“中国注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 、“油田三次采油潜力再评价及规划研究” 、“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和“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系列研制与应用”等。
研究成果获2002、2003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项,全国科技大会奖、石油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求是科技基金会”由查济民先生( 1914-2007)及家族于1994 年在香港创立。
基金会宗旨是通过奖助在科技领域上有成就的中国学者,推动国家的科技研究工作。
我校陈中伟院士、谈家桢院士和杨玉良院士先后于1994年、1995年、2008年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诺贝尔奖获得者厄温•内尔先生和求是基金会顾问何大一先生为沈平平(左一)等人颁奖。
基于AVO流体反演的储层孔隙度预测技术
基于AVO流体反演的储层孔隙度预测技术方兴;孙夕平;张明;周超【摘要】AVO流体反演技术是将统计学与AVO理论结合,统计判别实际地震数据与测井数据正演的AVO响应,定量预测目标储层的含油气概率分布。
针对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为求取孔隙度参数,本文将AVO流体反演技术进行了改进,充分利用其统计学分析优势,通过贝叶斯和柯西等概率理论对异常信息进行统计判别,并从中提取出储层的孔隙度信息,实现了X69井区储层的定量预测,减小了预测的多解性。
孔隙度预测结果与实际测井值吻合率最高可达到79%,较好刻画出高产井区有效储层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2(047)003【总页数】4页(P469-472)【关键词】AV0流体反演;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预测;贝叶斯判别;含烃概率【作者】方兴;孙夕平;张明;周超【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物探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物探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物探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如今有关储层孔隙度横向预测方法主要有时间平均方程法、经验公式法、速度拟合法、地震多属性变化法等[1,2],主要做法是将地震资料与钻、测井资料相结合,通过直接建立实际地震数据与孔隙度参数的联系估算孔隙度。
由于流体信息受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的影响较大,应用AVO流体反演预测储层往往不够理想[3,4],因此一些学者将其应用于储层含气性横向预测[5~8]。
为实现储层孔隙度预测,本文将AVO流体反演技术进行改进,利用概率方法统计分析了截距—梯度(I-G)正演模板的岩石物理意义,并从中提取出了储层孔隙度信息。
AVO流体反演技术是将统计学与AVO理论结合,统计判别实际正演地震数据与测井数据的AVO响应,可定量预测目标储层的含油气概率分布。
当今中国地球物理学发展的机遇、空间和挑战
当今中国地球物理学发展的机遇、空间和挑战
滕吉文
【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年(卷),期】2007(000)0S1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腾飞的重要时刻,在这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大潮中,对地球物理学来说确是机遇,并展现出多维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此,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华民族能否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强音!在这一前提下,地球物理学家就必须超越已有的框架,穿过地平线,全方位的去研究、探索、揭示、发现地球内部的奥秘。
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在新的世纪里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导向,即地球物理学的前沿领域和深化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制约;地球物理学必须牢牢地把握住向高层次的综合研究脉络方能有所发现与突破;地球物理学所面临的机遇、发展空间和挑战;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主体内涵和导向。
【总页数】12页(P)
【作者】滕吉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
【相关文献】
1.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 许凤丽
2.挑战与机遇并存——从电影《变形金刚》看当今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J], 王芳;杨东旭
3.众创空间对90后大学生创客创新创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r——基于两广地区创客空间的调查分析 [J], 苏相丁
4.浅析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 焦君安;
5.中国地球物理学研究面临的机遇、发展空间和时代的挑战 [J], 滕吉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光联系的时代,已经不是主要的,或者说已经过去。也就是说,不论是矿产资源、还是
油、气、煤炭能源都深埋在地下,这就必须穿越地面去揭示地球内部的奥秘,而这唯一的途 径就是地球物理学。傅承义先生在世的时候,也是我在地球物理所当家的时候,他和我有一
次很长的谈话,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呢?他说:滕吉文,我告诉你,你在负责地球物理所的科 研工作中,一定要牢记,不要让地质学家把地球物理当作锤子、罗盘、放大镜。这是傅老先 生的原话。最近,我的校友王涛(原石油工业部部长)也曾说过,对石油来讲,成也物探,
味着当今的科学发展,需要学科交叉,需要渗透。因为罗蒙诺索夫的时代已经过去,当时罗
蒙诺索夫既是物理学家,又是化学家,还是地质学家。为此,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与技
术高度发展,新的理论不断涌现,故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必须提上日程。对油、气来讲,我们
也必须向前看一步,即怎样在国家战略需求下去自主创新。因为人们通过肉眼与地质体之间
滕吉文院士在中国石化石油勘探 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 2005年学术交流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参加这次会议,我非常高兴。通过这次会议,我将会认识许多年轻的朋友,而且可以学
到很多东西。我以前在大学时是学地球物理的,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参加 了石油物探的工作,我的大学毕业论文是关于石油构造的,并在孟尔盛先生等人的指导下进 行野外实习。21世纪的今天我觉得地球物理学确实是地球科学发展中的先导。今年6月3
月稗L
2005年11月19日
一8一
个稳定、安全、持续供给的资源战略后备基地;利用现今各有关学科所取得的成就和高新技 术进行高分辨率的勘探,从已有储量中提高产出率等等。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我不作
展开和更深入的讨论了! 这次布什来中国访问,访问亚洲四国,既要稳住韩国,又要鼓励日本和“台湾”向我们
挑衅,其目的是威慑中国。这里还有个大问题,他们议会里面有那么一批人老是要人民币无 限制地升值,甚至议会发出这样一个信号:如果人民币不升值,我们就如何如何。也就是
拿出去卖掉,一分钱不拿回来,也只能换回一个铜矿来。另外铁、铅、钾盐等对外的依存量
日益增大,所以,当今我国的资源紧缺迫在眉睫。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如说老牌
的,像英、法,是靠资源起家,后来发展起来的。再比如说德、美、日,也是靠资源起家
的。现在中国要腾飞,也必然要靠资源起家,没有大量资源支持是谈不上发展的。因为资源 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在当今世界科学和经济大潮中可以明显地看到。现在要快 速起步的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印度,对资源的争夺也就必然地提上日程。可是怎么去解 决这个问题呢?当然,我们要多元化地去利用世界的资源,这是我们必须走的一条路。与此 同时,怎么样去建立一个安全的、稳定的、持续供给的资源战略基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 个严肃任务。对于矿产资源来讲,我们现在必须去琢磨在理念上的转变。比如拿金属矿产来 讲,我现在把它定义为第一深度空间勘探与开发,系指在地表到地下500m深度范围内的介 质里勘探,实际开采的平均深度仅为地表到地下350m,最多到500m。前不久在地矿系统开 会,我提出必须开展第二深度空间的找矿问题,那就是500---2000m深度空间的找矿问题。 因为现在澳大利亚、南非和加拿大等国家,他们的矿产资源已经开采到2000~4000m,最深 已达4800m。因此,我们所讲的资源瓶颈本身就是不够完全正确的。因为你是在第一深度空 间里估算,如果我们在第二深度空间能找到更多的大型、超大型矿床或多金属矿集区,那我 们的资源苣远不是目前这个局面。这是金属矿产。石油也一样,我们原先对石油追求的目标 是侏罗系,那么是不是这就是一个禁钢的边界呢?显然不是。大庆油田徐家围子一钻打下去
—— 7——
对中国是极大的威慑。因为美国人在以前制约俄罗斯的时候,就是压低油价,为什么呢?因 为俄罗斯有油;现在要制约中国,就是抬高油价。因为他是压低赚钱,抬升也赚钱,中东很
多石油公司都是他控股的,反正他一个口袋出,一个口袋进。所以在油气资源这个环节上,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利用、发展高新技术,在共享世界资源的同时,立足于本土,必须在已 有油田外围和深部发现新的油藏。为此,向深部海相、陆相沉积层找油,甚至到火成岩中去 找油,即多方法找油找气已成为我国能源界的一个必然途径。 我们必须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为我国繁荣富强贡献最大的力量。 谢谢大家!
.--——
6—--——
败也物探。在当今科学发展中,无论是地球物理学家,还是地质学家都承认这一点,即必须
向地下深处探索宝藏。这就是说,为了祖国的快速工业化和经济腾飞,在多元化共享世界能
源的同时,必须立足本土,即必须突破侏罗纪,突破1,---3km钻井深度,面向更深部去探查 油气。大庆油田和塔里木油田的深钻井给予人们极为现实的启迪。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快 速工业化和经济腾飞的前夕,而“上帝”对世界资源的分配又不是那么公平,比如说,石油 62%~63%分布在中东,在我们国家分布得比较少。当今除俄罗斯能自给自足,还有多余部 分出口外,很多国家的发展均必须利用世界资源。说实在的,中东五次战争,实质上没有一 次不是为了石油。再比如说铜矿,我们2/3的缺口要靠进口,我们国家每年生产的黄金全部
说,当中国很贫穷、很落后的时候,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看不起我们,称我们是东亚病夫; 当我们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又害怕我们。所以任何的伙伴关 系、战略伙伴关系都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富裕,我们必须靠自己。马六甲海 峡,美国前不久要驻军,遭到很多人乃至很多国家的反对。如果马六甲海峡一驻军,实际上
日在人民大会堂开过一次高层座谈会,即“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的院士代表座谈会,中
央的一些领导也都来了,主要的议题是:国家需求和自主创新。刚才马在田院士对油、气工
作进行了分析,我也很受启迪。我在想,在世Βιβλιοθήκη 科学思想发展的里程中曾出现过两次影响最
为深远的革命:第一次革命是无机科学界的革命,这就是哥白尼在1543年出版了他的代表 作《天体运行论》;第二次革命就是有机科学界的革命,这就是达尔文的革命,在1889年出 版了他的代表作《物种的起源》。前者的出现,在历史上起了很好的作用,即证实了地球不
在太阳系的中心,使得人们从被神权禁锢的一个科学领域解脱出来,而使神学的宇宙观受到
了质疑。从而不断激励人们在宇宙观的研究里去探索“天外有天”的真实的宇宙世界。后者 的影响则更为广泛而深远,它掀起的思想波澜远远超出了生命科学界的范畴,这就使得在神 权禁锢下的宇宙观得到进一步升华。有机界的演化发展观不仅将上帝请出了科学神坛,而且 还最终启迪了宇宙学的觉悟,导致了“宇宙大爆炸”。这样一个动态的宇宙观,把传统的稳 态的宇宙观替代了。这也就是说,人们现有理念的转变和新的思维对科技的发展是至关重要 的。 今年年初,科学出版社出了一本书,书名是《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这也就意
打到了凝灰岩,出了气;西北几个油气田中很多油、气是从寒武系、奥陶系上来的,即是从
深部上来的。有的尚储在古生代地层中,如准噶尔盆地北缘等。那么,突破侏罗系这个边界 到深部找油、找气是现实的,也必须提上日程。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 它的深度空间边界远不是现在认为的这种格局。因为在克拉半岛,一个深钻打下去,打到地 下7km时才见到矿化,这是一个事实。因此,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建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