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名称及性质
—/[ *、…氢(H)[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沸点为℃,密度为0. 089 88 g/L(10 ℃)。
无色无臭气体,不溶于水,能在空气中燃烧,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工业上用于制造氨、环已烷、甲醇等。
发现1766年由卡文迪许()在英国判明。
氦(He);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加压),沸点为-℃,密度为 5 g/L(0 ℃)。
无色无臭气体。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于深海潜水、气象气球和低温研究仪器。
发现1895年由拉姆塞(Sir )在英国、克利夫等(和在瑞典各自独立分离出。
锂(Li)。
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沸点为1 347 ℃,密度为g/cm3(20 ℃)。
软的银白色金属,跟氧气和水缓慢反应。
用于合金、润滑油、电池、玻璃、医药和核弹。
发现1817年由阿尔费德森(. Arfvedson)在瑞典发现。
铍(Be)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1 278±5 ℃,沸点为2 970 ℃(加压下),密度为g/cm3(20 ℃)。
较软的银白色金属,在空气和水中稳定,即使在红热时也不反应。
用于与铜和镍制合金,其导电性和导热性极好。
发现1798年由沃克兰()发现硼(B)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2 300 ℃,沸点为3 658 ℃,密度为g/cm3(β-菱形)(20 ℃)。
具有几种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的硼为暗色粉末,跟氧气、水、酸和碱都不起反应,跟大多数金属形成金属硼化物。
用于制硼硅酸盐玻璃、漂白和防火。
发现1808年由戴维(Sir Humphrey Davy)在英国、盖-吕萨克()和泰纳)在法国发现。
碳(C)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约为3 550 ℃(金刚石),沸点约为4 827 ℃(升华),密度为g/cm3(金刚石)、g/cm3(石墨)(20 ℃)。
用于首饰(金刚石)、炼钢(焦炭)、印刷(炭黑)和精制糖(活性炭)等。
;发现在自然界中以石墨(和金刚石)存在。
古代已知有木炭和烟炱。
氮(N)主要性质和用途熔点为℃,沸点为℃,密度为g/L(0 ℃)。
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和性质
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和性质一、周期表的构成1.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表格,目前包含118种元素。
2.周期表分为七个周期,横排,周期数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数。
3.周期表有十六个族,竖排,族数代表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二、周期表的规律1.周期规律: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族规律:同一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增大,金属性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增强,非金属性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减弱。
三、元素的性质1.原子半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金属性: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同一族中,金属性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强。
3.非金属性: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同一族中,非金属性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弱。
4.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O、F元素除外)。
5.最低负化合价:主族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减8(O、F元素除外)。
6.周期表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如氧化剂、还原剂等。
7.周期表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根据元素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元素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
8.周期表在生物体内的应用:了解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作用,研究生物体生理功能与元素的关系。
五、学习周期表的建议1.熟悉周期表的基本构成,了解各个周期、族的元素分布。
2.掌握周期表的规律,能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3.了解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应用,提高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4.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将周期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习题及方法:1.习题: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原子序数为26,请写出元素X的名称。
方法:根据题目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原子序数为26。
查看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Ⅷ族的元素是铁(Fe)。
所以元素X的名称是铁。
化学元素性质大全
化学元素性质大全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下面是化学元素性质的一些详细解释:1.原子量:原子量是一个元素中原子质量的平均值,通常以标准原子质量单位进行表示。
原子量可以用来确定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
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与最外层电子轨道之间的距离。
原子半径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元素的大小,通常来说,越往右上方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小。
3.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是指向一个原子中添加一个电子需要消耗的能量。
电子亲和能越大,原子越倾向于接受外层电子,形成负离子。
4.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电离能越大,原子越难失去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
5.电负性:电负性是用来描述一个元素吸引电子的能力。
电负性越大,元素越倾向于接受电子形成负离子。
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6.离子半径:离子半径是指形成离子后,离子的半径。
正离子的半径比对应的原子半径小,而负离子的半径则比原子半径大。
7.引发点:引发点是指在特定压力下,化合物的燃烧点。
引发点越低,物质越容易被点燃。
8.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不同元素的密度差异很大,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物质比另一些物质更重或更轻的原因。
9.熔点和沸点: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沸点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不同元素的熔点和沸点也差异很大。
10.导电性:导电性是指物质能够传递电流的能力。
金属元素通常是良好的导电体,而非金属元素通常是较差的导电体。
11.化学反应活性:化学反应活性是指一个元素或化合物进行化学反应的易程度。
化学反应活性高的元素更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12.光谱特性:不同元素在光谱上有不同的特征吸收和发射线,这是利用光谱分析元素存在的重要手段。
13.磁性:一些元素具有磁性,即能够对外界磁场产生反应。
根据磁性的不同,元素可以分为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等。
14.化合价:化合价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原子价态。
化学元素的性质与周期律
化学元素的性质与周期律化学元素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物质,其性质和排列规律对于化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世纪末发现的周期律概括了元素的性质规律,使化学研究得以系统化和普及化,本文将围绕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周期律展开论述。
一、化学元素的性质化学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与物理性质相关的有原子大小、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而化学性质主要指元素间发生反应的性质。
其中,化学性质表现最为典型的是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分。
金属元素一般具有高的电子亲和能和低的电离能,相对较小的电负性,可以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同时也能在阳极处析出电子,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
典型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钠、锌、镁等。
非金属元素则通常具有高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相对较大的电负性,可以在反应中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同时在阴极处放电,并能反应成酸或阳离子化合物。
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气、氮气、卤素、硫、碳等。
二、周期律的概述周期律是化学元素系统性的规律性现象,也是基本化学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期律主要用于解释化学元素的性质,实际是就是元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现象。
周期律的基本描述公式如下:排列按照原子量递增,元素的性质周期变化,随原子序数增加,周期表中周期的长度不断增加,认为周期是8个元素为一周期。
周期表中,每个周期的最后一位元素被称为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元素的外层电子数量达到8个,被认为是一个化学元素最稳定的状态。
周期性反应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电子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三、周期律的应用周期律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成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初的应用是基于某些相似元素在很长的时间范围内的相似性。
随着原子结构的研究加深,周期律和分子结构关系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也不断发展。
1. 元素的预测周期律允许研究人员预测尚未发现的化学元素的性质。
通过预测未知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学家可以在实验室中设计用于合成新元素的化合物,这也是现代核化学的基础。
常见化学元素性质 全
H 核内无中子;原子半径最小;在IA族中,但属非金属;唯一能形成裸露阳离子的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总数=电子层数=周期数=主族序数。
H2为最轻的气体。
第ⅠA族中能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其数目改变,质量分数变化不大;与O可生成两种液体(H2O、H2O2)。
He最外层电子数(2个)是电子层数的2倍,是最轻的稀有气体,一般不参加反应。
Li最轻的金属(密度最小的金属)。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的一半(1/2)=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1/2);次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周期数=主族序数的2倍。
唯一不能形成过氧化物的碱金属元素。
密保存于石蜡中。
Be相同质量情况下与酸反应放出H2最多的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次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1/2);周期数=主族序数。
B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1。
硼酸(H3BO3)可用于洗涤不小心溅在皮肤上的碱液的药品;硼砂(Na2B4O7•10H20)为制硼酸盐玻璃的材料。
C 12C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气态氢化物含氢量最高;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金刚石是天然矿物中最硬的物质;石墨是一种有金属光泽且能导电的混合晶体单质。
次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1/2);主族序数=周期数的2倍;最高正价=最低负价的绝对值。
CO2通入石灰水生成沉淀再消失;CO2灭火;CO2充汽水。
氧化物CO、CO2;简单氢化物CH4,正四面体结构,键角109°28′;最高价含氧酸H2CO3;N氮元素是植物所需的三大元素之一;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且溶解度最大;气态氢化物可以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化合反应;液态时可以做致冷剂;其单质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于填充灯泡、储存粮食和焊接金属的保护气;HNO3为实验室中常备的三大强酸之一。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3个;最高正价与负价绝对值之差为2。
氢化物NH3;氧化物形式最多(6种);含氧酸有HNO3,HNO2;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唯一呈碱性;常见离子化合物NH4C1中含配位键;NH4+正四面体结构;HNO3与金属不产生氢气。
元素的性质
1,确定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互异性
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
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相同,只需要比较他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察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逻辑性
集合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5,完备性
符合条件的元素均在集合中。
6,纯粹性
集合中的所有元素均符合条件。
关于元素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元素的知识点总结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结构和构成:元素由原子构成,每种元素的原子有其独特的核外电子排布,这些电子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质子和中子是原子核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子则绕着原子核运动。
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周期数)代表了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而元素的质量数则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决定。
周期表:元素可以根据其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被排列在周期表中,周期表是化学常识的重要基础,它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具有周期性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行为。
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其原子内电子排布和原子核外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因此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其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这种化学反应会导致元素的原子产生新的化合物,如氧化物、硫化物等。
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结晶形态、密度、熔点、沸点等,这些性质通常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不同元素的物理性质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这些物理性质来对元素进行鉴定和分类。
元素的应用:工业生产:元素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作金属、合金、化学品等的原料,如铝、铁、铜等金属元素被广泛用于制造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工业产品。
此外,一些元素还可以用于制造电子产品、光学仪器等高科技产品。
农业和食品加工:一些元素被用于肥料生产和植物生长,如氮、磷、钾等元素在植物养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另外,一些元素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和饮食调味,如钠、钾等元素可以用于调味剂的制备。
医学和生命科学:元素在医学和生命科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一些元素被用于制药、医疗器械的制造,如硅、铁、碘等元素在医药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此外,元素在人体健康和生物生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钙、镁等元素对人体骨骼和神经系统健康有重要影响。
环境保护:一些元素在环境保护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氮、氧、碳等元素参与了大气和水的循环过程,对维持地球环境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化学之元素周期表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性质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叫周期。
第1到第3周期被称为短周期,第4到第6周期被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
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列,叫族。
其中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Ⅷ族,1个0族。
周期序素=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2、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3、主族元素化合价:最高正价=最外层电数,最低负价=-(8-最高正价),金属元素最低正价为0。
4、前20号元素: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1 H He2 Li Be B C N O F Ne3 Na Mg Al Si P S Cl Ar4 K Ca5、第三周期元素化合物性质比较: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元素Na Mg Al Si P S Cl最高价氧化物Na2O MgO Al2O3SiO2P2O5SO3Cl2O7NaOH Mg(OH)2Al(OH)3H2SiO3H3PO4H2SO4HClO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强碱中强碱两性弱酸中弱酸强酸最强酸气态氢化物SiO4PH3H2S HCl不稳定较稳定稳定热稳定性比较很不稳定6、元素性质: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它们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强。
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碱性同一横行减小减小增大减小增大增大同一列增大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减小2011.11.12。
每个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
每个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1. 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单位,它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
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单位,目前已知的元素数量为118种。
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不同,被分为不同的化学群,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等。
每种元素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用途,对于化学研究和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元素的分类和性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中,金属元素的特点是具有典型的金属光泽、导电性和热传导性,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位置;非金属元素的特点是脆硬、不导电和不具有金属光泽,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过渡元素则是位于周期表中间的一组元素,具有特殊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多为具有多价态的元素。
不同元素的性质是由其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决定的。
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外层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不同的元素由于其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因此其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不同。
化学家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可以预测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从而为化学实验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
3. 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由于其构成原子和键合方式的不同,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性质和物理化学特点。
化合物是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对象,例如水、氨、二氧化碳等都是重要的化合物。
元素的化合物是化学结合力作用下的产物。
化学结合力是指不同原子之间由于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方式所形成的相互吸引作用。
不同化学结合方式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共价键化合物通常为分子化合物,具有共价键作用下的原子吸引力;离子化合物通常为离子晶体,具有离子键作用下的离子吸引力;金属键化合物则具有金属中电子的自由活动特点,形成金属晶格结构。
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结合力的本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规律。
化学教案:常见元素的化学性质
化学教案:常见元素的化学性质常见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描述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它是元素的一种重要特征。
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元素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情况来描述,它与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构型密切相关。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氧、氢、氮、碳和铁等。
一、氧的化学性质1. 氧是一种高度活性的元素。
它可以与非金属元素直接反应,例如与碳形成二氧化碳,与氮形成氧化氮等。
2. 氧可以促进许多燃烧反应。
它与许多物质反应生成氧化物并释放能量,例如氧和石油的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的热量。
3. 氧可以与金属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
例如氧和铁反应生成氧化铁,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铁锈现象。
二、氢的化学性质1. 氢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它可以与氧反应生成水,这是许多生物体生存所必需的。
氢气还可以与许多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例如氢氟化物、氢氯化物等。
2. 氢气是一种非常易燃的气体,它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这使得氢气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来源。
3. 氢的化学性质还体现在其与金属的反应中。
它可以与活泼的金属如钠和钾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
三、氮的化学性质1. 氮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约占气体总体积的78%。
氮与其他元素的反应是相对较难进行的。
2. 氮与氢气反应生成氨,这是许多肥料的原料之一。
氮还可以与氧反应形成氮氧化物,并对环境产生影响。
3. 氮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例如蛋白质和DNA都含有氮。
氮在生物体内的循环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四、碳的化学性质1. 碳是生命的基础,它是有机物的主要元素。
碳和氧的化合物称为碳氧化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二氧化碳,它是一种重要的气候变化因素。
2. 碳可以与许多元素形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例如与氢形成甲烷,与氮形成氰化物,与氧形成醇类等。
3. 碳的化学性质还体现在其与金属的反应中。
例如,元素钠与碳反应可以生成碳化钠,这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
五、铁的化学性质1. 铁是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
化学核心素养掌握基本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
化学核心素养掌握基本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化学核心素养:掌握基本元素周期表和元素性质化学是一门探究物质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而核心素养则是指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化学的学习中,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元素周期表是表示所有已知化学元素的一种有序排列,通过它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元素的种类和特征。
元素周期表主要由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组成。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可以分为周期、主族和次族。
周期表示元素外层电子壳的数量,主族表示元素外层电子壳上的电子数,而次族则表示元素外层电子壳倒数第二层上的电子数。
二、主要元素的性质及应用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这些性质对于理解元素的行为和应用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主要元素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 氧气(O):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能维持生命的正常呼吸。
它还具有良好的氧化性,可以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
例如,氧气可以与氢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水。
2. 碳(C):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元素,它的存在使得生物体能够进行有机物质的合成。
碳的特性还使得它在材料工业和能源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石墨、煤炭等。
3. 氢(H):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在地球上通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氢气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氢能源上,它可以作为一种清洁的燃料。
4. 金(Au):金是一种稀有而贵重的金属元素,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
由于它的物理性质和美观外观,金在珠宝和货币制作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元素间的反应和化合物的形成元素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这是由于元素的原子通过重新排列和共享电子而形成新的化学键。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得到无数种不同的化合物。
化合物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元素和化学键的类型。
有些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例如金属;有些化合物则是绝缘体,不导电,例如陶瓷和塑料。
化学元素的性质与用途
化学元素的性质与用途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性质与用途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围绕化学元素的性质与用途展开论述,从周期表中的不同区块入手,逐一介绍各个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1. 金属元素首先我们来谈论金属元素,它们占据了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位置。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这使得它们在电子、能源、建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铁(Fe)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金属元素,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性。
因此,铁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制造业,还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
除此之外,铁还用于制造电磁铁、电线和电池等。
另一个重要的金属元素是铜(Cu),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电力工业和电子技术中被广泛应用。
此外,铝(Al)也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由于其轻质和良好的抗腐蚀性,在飞机制造和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非金属元素接下来我们关注非金属元素,它们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不良的导电性和光泽,它们在化学反应和生物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氧(O)是一种在地球上广泛存在的非金属元素,它是生物体中进行呼吸的必要物质。
另一个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是硫(S),它在制造肥料和一些药物中有重要作用。
氮(N)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化工领域。
此外,还有碳(C)、氢(H)等非金属元素,它们构成了有机物质的基础,对生命活动和化学工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3. 过渡金属元素除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周期表中还有一组位于中间的元素,称为过渡金属元素。
过渡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变化的氧化态,使其在催化剂、合金、电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铁、铬(Cr)、铂(Pt)、钼(Mo)等过渡金属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制备中。
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起促进作用的物质,它们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此外,过渡金属元素还可用于合金制备,例如钢铁、不锈钢等。
过渡金属元素的变化的氧化态也使其成为电池中重要的电极材料。
化学解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与性质归纳
化学解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与性质归纳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对元素分类和性质的重要工具。
它的设计旨在展示元素的特性和归属,并为元素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将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性质进行解析。
一、元素的分类元素周期表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目前,该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升序排列,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该排列形成了一种周期性规律,使得元素彼此之间具有相似的性质。
根据这种排列规律,元素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占据了周期表中的大部分区域。
它们具有良好的热导和电导性能,常呈现出金属光泽。
金属元素通常是固态的,但也有少数液态金属。
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和右侧,它们的性质与金属元素截然不同。
非金属元素通常是气体或者脆性固体,不具有典型的金属光泽,且导电导热性很差。
非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氧气、氮气等。
3. 半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质地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具有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半金属元素的导电导热性能一般较差,但其对热和电的响应却更为灵敏。
4. 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类特殊元素,它们都是单原子气体。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具有相对较低的含量,不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稀有气体在照明、激光技术和阀门制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二、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除了分类,还可以根据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和归纳。
以下是常见的元素性质:1.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原子半径指的是元素中原子的大小,通常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比较。
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逐渐减小,而从上到下逐渐增加。
离子半径指的是离子化后,离子的大小。
2.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电离能可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反应活性和化学惰性。
通常情况下,离子化能随着周期表从左到右的移动而增加,而从上到下的移动而减小。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分类与性质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分类与性质元素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在化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特征,科学家将其分类,并整理成了元素周期表。
本文将就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和元素的性质进行讨论。
一、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核电荷数顺序排列的。
它由水平行(周期)和垂直列(族)组成。
1. 周期:元素周期表的周期由1到7,从上到下数,代表着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
在同一周期中,原子核电荷数相同的元素外层电子的数量也相同,但是内层电子的数量会增加。
2. 族:元素周期表的族由1到18,从左到右数。
不同族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外层电子配置。
1A~2A族为典型元素,3A到8A族为主族元素,3B到2B族为过渡元素,3B以下为稀土元素和锕系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元素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1. 金属:金属元素包括大多数元素,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常为固态。
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往往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形成阳离子的能力称为金属活性。
金属元素还具有明亮的金属光泽和良好的可塑性。
2. 非金属:非金属元素通常为不良导电体或者绝缘体,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包括氢、碳、氧、氮等。
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往往接受电子成为阴离子,形成阴离子的能力称为非金属活性。
非金属元素通常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味道,如氧气具有无色和无味。
3. 半金属:半金属元素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一些性质。
常见的半金属元素包括硅、锑、砷等。
半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以失去电子,也可以接受电子。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分类以及元素的性质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元素的特点和行为。
这对于化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本文就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分类和性质进行了阐述。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包括周期和族,而元素的性质主要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通过深入了解元素的分类和性质,我们能够更好地研究和应用元素,推动化学领域的发展。
各元素化学性质
Fe物理性质铁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561.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高纯铁丝2. 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能;3.有很强的铁磁性;4. 密度为7.86克/立方厘米;5.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熔点为1535 ℃,沸点为2750 ℃;6. 比热容为460J/(kg·℃);7.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率:5120m/s纯铁质地软,不过如果是铁与其他金属的合金或者是掺有杂质的铁,熔点降低,硬度将增大,具体要看杂质或者合金的性质了。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铁是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一种金属。
铁与少量的碳制成合金——钢,磁化之后不易去磁,是优良的硬磁材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材料,并且也作为人造磁的主要原料。
铁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排在氢的前面,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一种良好的还原剂。
铁是一变价元素,0价只有还原性,+3价只有氧化性,+2价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常温时,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与氧、硫、氯等非金属单质起反应,若有杂质,在潮湿的空气中易锈蚀;在有酸气或卤素蒸气存在的湿空气中生锈更快。
在高温时,则剧烈反应,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₃O₄,赤热的铁和水蒸气起反应也生成Fe₃O₄。
加热时均能同卤素、硫、硅、碳、磷等化合。
除生成+2和+3价氧化物外,还有复合氧化物Fe₃O₄(是磁性氧化物)生成。
铁易溶于稀的无机酸和浓盐酸中,生成二价铁盐,并放出氢气。
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或浓硝酸时,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使铁“钝化”,故可用铁制品盛装冷的浓硫酸或冷的浓硝酸。
Cu物理性质铜呈紫红色光泽的金属,密度8.92克/立方厘米。
熔点1083.4±0.2℃,沸点2567℃。
有很好的延展性。
导热和导电性能较好。
[5]铜有29个同位素。
Cu(63)和Cu(65)很稳定, Cu在自然存在的铜中约占69%;它们的自旋量子数都为3/2。
化学性质与氧气及空气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铜是不太活泼的重金属,在常温下不与干燥空气中的氧化合,加热时能产生黑色的氧化铜: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如果继续在很高温度下燃烧,就生成红色的Cu2O:与空气的反应在潮湿的空气中放久后,铜表面会慢慢生成一层铜绿(碱式碳酸铜),铜绿可防止金属进一步腐蚀,其组成是可变的。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而化合物则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新物质。
在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性质和重要性。
一、元素的概念和性质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目前,已经发现了118个元素,其中92个是自然存在的,其他的都是人工合成的。
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原子序数、原子符号和原子量。
元素的性质可以通过其原子结构来描述。
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以及电子的排布方式。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而中子的数量则可以改变元素的同位素。
电子的排布方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如反应性和化合价。
元素可以根据其在化合物中的位置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常见的金属包括铁、铜和铝。
非金属通常是质地脆硬,不具备导电性和热导性,例如碳、氧和氮。
类金属则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如硅和锗。
二、化合物的概念和性质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形成涉及元素之间的原子组合和化学键的形成。
化合物可以以不同的比例和方式组成,因此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合物的性质由其组成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化学键类型决定。
化合物可以是离子性的,其中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如氯化钠(NaCl)。
化合物还可以是共价性的,其中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化学键,如水(H2O)。
化合物可以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这取决于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
化合物的性质还可以通过其溶解性、反应性和化学稳定性来描述。
三、元素和化合物的重要性元素和化合物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础,包括我们身体中的化学物质,如氧、碳和钙。
元素和化合物在科学研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反应和转化过程,科学家们可以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药物开发、材料科学和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配 4 6 6 6 6 位数 M2O3 酸性 酸性 两性 两性 碱性 NH 氨 3 PH 膦3 AsH 胂3 SbH SbH BiH 33 BiH 33 MH3 碱性减弱,稳定性下降
4.2 氮的氢化物
-3 -2 -1 -1/3
NH3 N2H4 NH2OH HN3 氢化物的酸碱性取决于与氢直接相连的原子上
2MnO4+5Na++5Bi3++7H2O
2MO(s) == MO2(s) + M(s)
2GeO(s) == GeO2(s) + Ge(s)
△rG (kJ/mol)
-122.6 -7.2
2SnO(s) == SnO2(s) + Sn(s)
2PbO(s) == PbO2(s) + Pb(s)
Z Ga 7.95 In+ 8.35 Tl+ 10.51
SnS↓
O2
Sn2+
OH
-
Fe3+
HgCl2
Hg2Cl2↓+ Sn4+
Sn2+
Sn4++Fe2+
Sn(OH)2↓
OH-
Hg↓+ Sn4+
[Sn(OH)3]-
Bi3+
Bi↓+[Sn(OH)6] 2 -
3.4.3 Pb2+的难溶性及Pb(Ⅳ)的氧化性
PbCO3↓ (白) PbCrO4↓(黄)
PbCl2 ↓(白)
NH 2[HgI 4 ] 4OH
4
2-
-
Hg [O NH2 ]I(s) 7I 3H 2 O Hg
② 热稳定性差
挥发性非氧化性酸铵盐
NH 4 Cl NH 3 (g) HCl(g) (NH4 ) 2 CO 3 2 NH 3 (g) CO 2 (g) H 2 O(g) NH 4 HCO 3 NH 3 (g) CO 2 (g) H 2 O(g)
Tl3++ H2S == Tl2S + S + H+ Tl + HCl == TlCl + H2 PbO2 + 4HCl(浓) == PbCl2 + Cl2 + 2H2O
PbO2 + 2H2SO4 == 2PbSO4 + O2+ 2H2O
Ag +
5PbO2+ 2Mn2+ + 4H+ == 5Pb2+ +2MnO4- + H2O 5NaBiO3(s)+2Mn2++14H+ ==
+ 2+
从 热 力 学 上
+162.0
Z As(Ⅲ) 9.95 Sb3+ 10.35 Bi3+ 12.51
Z Ge 8.95 Sn2+ 9.35 Pb2+ 11.51
从 结 构 上
3.5.2 共价化合物的水解性 1.影响共价化合物水解因素
① 中心原子价层结构(中心原子所处周期、配位情
况、空轨、半径大小等)。
Pt 4NH3 5O2 (空气 ) 4 NO 6H2 O
C 2NH3 2Na 570 2NaNH2 H 2
催化
4.2.2 联氨(肼)、羟胺
OH-
NH2OH 无色固体
H H
-NH2
11. 2
o
H
N2H4 无色液体
N
N 147 pm H
水溶液为碱性
NH3 + H2 O
② 空间效应(中心原子半径、配体的大小和数量)。 ③ 电负性效应(中心原子与配体电负性的差异)。
2.机理
(sp3d)
(sp3d)
H2SO3+4HF
NF3 不水解
NCl3水解 NCl3+3H2O == NH3+3HClO
NHCl2+HClO
反复
NH3 + HClO
第2题 (6分) 下列各实验中需用浓HCl而不能用稀HCl溶液, 写出反应方程式并阐明理由。 2-1 配制SnCl2溶液时,将SnCl2(s) 溶于浓HCl后再加水冲稀。 SnCl2 + 2HCl = SnCl42- + 2H+ 浓HCl的作用是形成SnCl42-,可防止Sn(OH)Cl的形成, 抑制SnCl2水解。 2-2加热MnO2的浓HCl溶液制取氯气。 MnO2 + 4HCl = MnCl2 + Cl2 + 2H2O 加浓HCl利于升高MnO2的氧化电位,降低Cl-的还原电位, 使反应正向进行。 2-3 需用浓HCl溶液配制王水才能溶解金。 Au + HNO3 + 4HCl = HAuCl4 + NO + 2H2O 加浓HCl利于形成AuCl4-,降低Au的还原电位, 提高硝酸的氧化电位,使反应正向进行。
PbS + HNO3 →Pb2++ S↓+NO↑+H2O PbS + HCl(浓) == H2[PbCl4] + H2S↑
PbS + H2O2 → PbSO4↓+H2O
现出土的古代壁画、常常是黑的,
因为古代人用铅白作白颜料,铅白与H2S作
用成PbS黑色沉淀,因此可用此法使之变白。
PbCrO4 + HNO3 == Pb2+ + Cr2O72-+ NO3-
3.4.2 Sn2+与 Sn(Ⅳ)
H2SnCl6
HCl
Sn+Cl2(过)
SnCl4
S2-
H2 O
H2SnO3+HCl↑ (强烈)
H+
SnS2
Na2S
Na2SnS3
SnS2 +H2S↑
HCl
[SnCl6]2-+H2S↑
SnS32-
S22-
H+
SnS2↓+H2S Sn4+
HCl+Sn(OH)Cl↓
H2O,Cl-
既可以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2NH2OH+2AgBr ==2Ag↓+N2↑(N2O)+2HBr+2H2O 2NH2OH+4AgBr ==4Ag↓+ N2O ↑ +4HBr+H2O N2H4+4CuO == 2Cu2O+N2↑+2H2O N2H4(l) + O2 (g) == N2 (g) + 2H2O
NH 4 NO3 N 2 O 2H2 O
催化剂
4.2.3 氢叠氮酸 HN3
1 2 3
无色液体或气体
∶N-N=N∶
1 sp2 杂化
H
2
2 ,3 sp杂化
π3 4
N2H4+HNO2 == HN3+2H2O
NaOH Zn
撞击 N2↑ +H2↑
NaN3 AgN3
Zn(N3)2+H2↑ Cu(N3) 2 Pb(N3)2
2NO 2I 4H
2 2 2
2NO I2 2H2O
3 NO Fe H2O 2 5NO 2Mn 3H2O 3
2 NO Fe 2H 5NO 2MnO4 6H
•硝酸 (HNO3) 结构:
N:sp2杂化后
Π
Π
物理性质 :
4 3
纯硝酸:无色液体,密度为1.53g· cm-3
第四章 氮族元素 § 14.1 氮族元素
4.1.1 氮族元素概述 4.1.2 氮族元素的单质 4.1.3 氮的化合物 4.1.4 磷的化合物 4.1.5 砷、锑、铋的 化合物
4.1.1 氮族元素概述
氮族(VA):N,P,As,Sb, Bi
价电子构型:ns2np3
氧化值 N +5 | -3 P +5 +3 -3 As +5 +3 -3 Sb +5 +3 (-3) Bi (+5) +3
△rH=
-621.5kJ· mol-1
N2H4(l)+2H2O2(l) == N2 (g)+4H2O(g)
•铵盐
①铵盐一般为无色晶体,绝大多数易溶于水
H3O+ + NH3 水解:NH + H2O 3杂化, N : sp NH4 的结构: 正四面体
4
H
N
H H H NH 的鉴定: 4 石蕊试纸法 (红→蓝) Nessler试剂法 (K2HgI4) 现象:红棕到深褐
>
N2H4 + H2 O
> NH2OH
+ H2 O
K ≈10-5
K≈10-6
K≈10-9
NH4++OH-
N2H5++OH-
K≈10-16
NH3OH++OH-
+H2O
N2H62++OH-
不稳定,易分解
N2H4 == N2↑ +H2(或NH3) 3NH2OH == NH3↑+3H2O + N2↑ (N2O)
的电子云密度, 电子云密度越小,酸性越强。
4.2.1 氨
2NH4 Cl Ca(OH)2 CaCl 2 2H2 O 2NH3 (g)
Fe,Ru
2N2+3H2 == NH3
Ag 2NH3 [Ag(NH3 )2 ]
4NH3 3O2 ( 纯) 2N2 6H2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