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参考资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资料汇编新华社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记者吴晶、黄小希新华社29日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规划纲要》由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和实施组成,共22章、70条,约27000字。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教育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一一进行阐述。
具体目标有: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到2 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摘录
f 二) 面 提 高 普 通 高 中 学 生综 合 素质 。 入 推 进 育 基 础 能 力 。建 立 健 全 技 能 型 人 才 到 职 业 学 校 从 教 的 十 全 深
课 程 改革 , 面 落 实 课 程 方 案 , 证 学 生 全 面完 成 国 家 制 度 。完 善 符 合 职 业 教 育 特 点 的 教 师 资 格 标 准 和 专 业 全 保
把 提 高 质 量 作 为 重 点 。以 服务 为宗 旨 , 就 业 为 导 以
根 据 经 济 社 会 发 展需 要 ,合 理 确 定 普 通 高 中 和 中 向 , 推进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行 工 学 结 合 、 企 合 作 、 岗 实 校 顶 等职 业 学 校 招 生 比 例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总 体 保 持 普 通 高 实 习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坚 持学 校 教 育 与 职 业 培 训 并 举 , 中 和 中等 职业 学 校 招 生 规模 大 体 相 当 。加 大 对 中西 部 全 1 与 非 全 日制并 重 。制定 职业 学 校 基 本 办 学 标 准 。 3制 贫 困地 区 高 中 阶 段 教 育 的扶 持 力 度 。 加 强 “ 师 型 ” 师 队伍 和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升 职 业 教 双 教 提
系 , 面 实施 高 中学 业 水 平 考 试 和 综 合 素 质评 价 。 立 导 、 业 指 导 、 业 参 与 的 办 学 机 制 , 定 促 进 校 企 合 全 建 行 企 制 学 生 发 展 指 导 制 度 . 强 对 学 生 的理 想 、 理 、 业 等 作 办 学 法 规 , 加 心 学 推进 校 企 合 作 制 度 化 。鼓 励 行 业 组 织 、 企
师 和 家长 查 阅
育 的需 求 ,满 足 经 济 社 会 对 高 素 质 劳 动 者 和技 能 型 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8-2020年)2018-07-29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第二十一章重大工程和改革试点(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工程(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实施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
不难看出指导思想具有三大要点: 第一,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第一,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教 育规划纲要》指出:“ 育规划纲要》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闰理论和“三个代表” 以邓小闰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 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 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 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两个跨越” 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两个跨越”、“一个突破”、“一个 一个突破” 重大步伐” 重大步伐”和“一个确立”。“两个跨越”是一个实现了全 一个确立” 两个跨越” 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另一个是 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一个突破”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构 一个突破” 建了更加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 “一个确立”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框 一个确立” 架,成功地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三、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表现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表现; (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表现; 1、教学“超标”(或超纲):即超过课程标 、教学“超标” 准的基本要求,学生接受困难。 2、“超时”:即延长学生学习的时间(加课、 超时” 补课、不按时下课、放学、双休日上课、补 课、上校外补习班、衔接班) 3、超量:即超过教育部门对基础教育的有关 限量,课程多、资料多、作业多、考试多。
解读五:高中阶段教育
一、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纲要》指明了高中教育的重要性:高中阶段是学生 纲要》 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 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2、指明高中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自主学习, 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 3、《纲要》指明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普 纲要》指明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普 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需 求。 4、《纲要》指出了合理确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 纲要》 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规模大体相当。 5、《纲要》指出了要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 纲要》 育的扶持力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
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
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
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和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
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
完整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完整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XXX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记者XXX、XXX报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发布。
该规划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研究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该规划共22章、70条,约字,由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和实施组成。
它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该规划详细阐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
具体目标包括: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该规划,中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该规划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该规划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该规划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该规划要求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内容与真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常考法条第一章(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二)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实施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完整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资料汇编新华社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记者吴晶、黄小希新华社29日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规划纲要》由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和实施组成,共22章、70条,约27000字。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教育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一一进行阐述。
具体目标有: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到2 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
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第十八章保障经费投入(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第二十章推进依法治教(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第二十一章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第二十二章加强组织领导(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实施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二)工作方针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主题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三章学前教育(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六)明确政府职责(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四章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职业教育(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第七章高等教育(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第八章继续教育(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九章民族教育(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第十章特殊教育(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第十三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关于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32条建议
关于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32条建议关于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32条建议中国教育学会调研组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改革1.全面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教育在提高人的生存能力和国家综合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各国都是把教育当作国力的基础来看待的。
我们要充分认识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战略意义。
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时把发展教育放在优先的地位,促进教育公平,扩大国民受教育的年限,到2020年15岁以上的公民受教育年限从现在的年提高到12年,较大地提高国民素质。
2.在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时把基础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明显的基础性、长期性、先导性、全局性的特点。
发展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改善民生、增强国力的基础。
义务教育虽已全面普及,但仍面临提高普及程度和提高质量与效益的双重任务。
在规划整个教育发展中,我们仍要把基础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原则。
我们进一步强化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和人文性。
实现人有所学、学有所教、教有所成的目标:人有所学强调公民的责任、义务,凸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学有所教强调社会、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要保障人民受教育权,完善公共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教有所成强调办学者、教师和家长的责任,要因材施教,适时施教,实施成功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不同的成功;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效率,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3.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立意很高,具体到学校来讲,就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教育要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参考资料第130期国内教育改革经验(47)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规划纲要》数据组2009年5月 22日北京、湖南、江西、湖北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北京市:采取积极措施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2004年开始,专门针对京效农村教师启动实施“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开展远郊区县乡镇以下学校骨干教师专项培训。
2008年,首次在城区优质资源学校设立40个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聘请238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将农村教师大规模请到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校,提升远郊区县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2008年秋季开学,近500告农村中小学教师已进城进修。
同时,已投入l.5亿元专项资金启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重点建设l0个左右专业性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重点支持50个左右专业创新团队,有计划地组织和资助2500名教师接受专业培训,选派500名教师到国外接受专业培训,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发动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2005年以来,已有四批共计4000多名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全职支教。
同时,发挥城区优质资源辐射引领作用,组织特级教师讲学团,赴远郊区县农村中小学讲学并结成师徒关系,教育教学专家定期“送教下乡”,建立城乡“手拉手”学校开展对口支持,组织一所高校对口支援一个远郊区县教育发展。
三、实施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
该计划实施4年来,投入专项资金近5亿元,选拔拔尖创新人才100名,学术团队100个,中青年骨干教师1000名,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或国外高校访学。
通过实施该计划,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津贴补贴标准,增强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对优秀骨干教师的吸引力,2008年北京市在清理津补贴的基础上核增中小学校绩效工资,农村中小学教师每月人均增加300元。
其中,山区教师在核增300元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300元。
五、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条件。
针对农村教师办公、住宿、伙食、医疗等方面问题突出的情况,北京市计划将农村教师办公条件的改善纳入农村初中建设工程和小学规范化工程实施,与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同步达标。
设立专项经费改造农村中小学教师宿舍,妥善解决洗澡难、如厕难问题,改造教师食堂并给予一定的伙食补贴。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采取措施解决农村教师医疗卫生问题。
湖南省: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湖南省政府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高质量、高水平“普九”和建设教育强省的根本措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创新教师教育,为农村着力培养优秀教师一是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2008年8月,湖南省出台了《关于加强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体系构架及政策措施。
加大省市统筹力度,实行分级管理,坚持以本专科师范教育为主体,以农村教师需求为重点,整合优化现有师范教育资源,每个层次以一所省属师范院校为主体,科学配置和充分利用其他高校的师范教育资源,为农村补充高素质教师提供保障。
二是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中小学各学段教师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英语、艺术类和综合类等农村教育急需的学科教师。
根据新时期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实践环节,并采取顶岗实习等措施,强化师范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师范教育质量。
2008年,湖南省进行了师范生顶岗实习的试点工作,首批152名学生在农村小学的顶岗实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免费定向培培养农村教师。
2006年,启动了“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安排2个亿专项经费,为全省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乡镇以下小学免费定向培养五年制大专层次小学教师l万人。
三年来,已招收5436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入学培养。
2008年,启动了本科小学教育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试点工作,通过高考选拔了180名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深造,免费为县城及以下农村小学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并逐年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扩大师范本科生免费定向培养规模,力争2015年前后全面实行农村中小学师资经本科师范院校为主要免费定向培养。
二、强化教师培训,着力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一是强化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全员培训。
将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校本培训为基础、。
远程教育为依托,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重点内容,扎实开展了5年一轮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部完成了新课程培训任务,40.8万名专任教师接受了240学时以上的继续教育,15万和25.5万人分别参加了信息技术初级、高级培训,4.8万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州三级骨干教师培训,3.5万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教育管理干部参加了岗位培训。
二是实施农村薄弱学科教师专项培训。
从2 004年开始,专门开展了农村义务教育短缺学科教师专项培训。
由省本级筹集专项资金,组织45所普通高等学校为全省农村乡镇中小学免费培训了l万名英语、计算机骨干教师和1500名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生命与健康等学科省级骨干教师。
全省14个市州普遍开展了短缺学科教师专项培训。
三是建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平台。
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要求,切实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全省建好30个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
目前,全省108个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并有5个县级教师培训机构通过了省里的评估验收,其中2个受教育部通报表彰。
建立了两个用于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的远程教育平台,并在90个县市区设立教学点,为边远地区农村教师享受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提供了可靠的远程学习平台。
2008年又投资600万元,建成湖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专用平台,以适应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
四是保障农村教师培训经费投入。
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机制。
省政府明文规定,市县两级必须落实教职工工资总额l.5%和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纳入教育事业费预算予以保障。
2003-2007年,各级政府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财政专项经费累计达到2.92亿元。
三、完善体制机制,着力保障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一是依法理顺教师管理体制。
2004年,省政府发文重申,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统一归口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并将教师管理体制落实情况列入对县级政府及其党政主要负责人教育实绩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
二是完善落实农村教师扶持政策措施。
针对湖南广大农村湖区、库区和山区人员分散、学校点多面广的实际,在执行国家编制标准的基础上,专门为农村学校安排了3%的附加编制,同时规定在校学生不足2 3人的教学点单独核定l名教师编制。
从1995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按中小学教师总数增加2.5%的中级职务岗位职数,专项用于评聘乡镇以下中小学教师。
2005年以来,凡在农村工作满20年、符合规定条件的乡镇以下教师可在3年内获得一次参评中小学中级职务的机会,凡没有中学高级教师的农村中学可至少允许1名符合条件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
三是建立健全对口帮扶的支教制度。
多年来,组织经济较发达的长沙等6个市和8所高等院校对口扶持湘西自治州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136所欠发达地区学校与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开展了结对支教,7400余名受援学校教师接受了支援学校的培训,累计选派340多名民族地区中小学校长到较发达地区学校挂职锻炼。
还通过巡教、走教、特级教师讲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支教活动。
四是建立完善农村教师激励机制。
设立乡村优秀教师专项奖,从2003年开始,对在县城以下农村学校从教15年以上的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已累计奖励1300余人;在特级教师评选中,明确规定80%的申报指标用于教学一线教师,重点保证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
2008年,评选出特级教师343人,其中,农村一线教师260人,占75.8%;依法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完善农村教师的住房、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为他们扎根农村、安心执教创造良好的环境。
江西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江西省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养机制,调整教职工编制,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创新农村教师培养机制。
2007年,江西省教育厅、发改委、人事厅、财政厅、编办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江西省关于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十一五”期间实施“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定向招生、定向就业,为农村培养专科层次中小学教师,由省教育厅根据定向培养协议书一次性将毕业生派遣到指定乡镇学校,毕业生回协议县(市、区)学校服务不少于5年。
2007、2008两年全省共录取定向生4429人,生源质量明显提升。
——调整农村教师编制,实行编制动态管理。
2007年4月,江西省教育厅、编委办、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通知》,科学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
按照调整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江西省农村中小学实行教职工与学生比和教职工与教学点班额比相结合的编制配置方式。
对中心小学以下的教学点,实行按班额配备编制,确保每个班有1.5名教师编制。
按此政策核编,2007年底,全省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l 0000余名。
——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2007年,江西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教师培训经费管理,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落实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
2008年,省教育厅设立“省级中小学师资培训奖励专项经费”300万元,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工作成效显著的予以奖励。
二是免费培训农村教师。
启动实施“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计划”、“农村初中校长省级培训计划”、“农村教学点教师省级培训计划”。
三年来,已培训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6000名,培训农村初中正职校长l200余名,培训农村教学点教师l000名。
三是组织专家“送教下乡”。
2006年,组建由大学专家、省市优秀教研员、特级教师、一线优秀教师等组成农村中小学教育讲师团,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开展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等方面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