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2王丽琴

合集下载

《琵琶行》的详细教案

《琵琶行》的详细教案

《琵琶行》的详细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等基本知识。

2. 能够分析并欣赏《琵琶行》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琵琶行》。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2.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琵琶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并理解诗中对琵琶女生活的同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1.2 诗的结构分析(起承转合)2.1.3 诗的意象和意境分析2.1.4 诗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2.2 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翻译2.2.3 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与体会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白居易会在夜晚听到琵琶声而感到“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3.2 自主学习3.2.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2.2 学生自主探究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3 合作学习3.3.1 分组讨论诗的结构、意象、意境等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3.2 各组汇报学习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3.4 探究学习3.4.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情感和寓意。

3.4.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3.5 课堂小结3.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3.5.2 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翻译并背诵《琵琶行》。

4.2 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读后感,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等。

《琵琶行》教案设计范例

《琵琶行》教案设计范例

《琵琶行》教案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

(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琵琶音乐的韵味。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古代音乐文化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的韵律美,并初步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4. 讲解解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析。

5.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朗读和背诵《琵琶行》,了解古代音乐文化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诗句为例,分析诗人的创作特点。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古代音乐的魅力,增强课堂趣味性。

4.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课堂互动性。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琵琶行》的情况。

2. 学生对诗中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古代音乐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

高中《琵琶行》教案设计

高中《琵琶行》教案设计

高中《琵琶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琵琶行》的背景、作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琵琶行》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品味《琵琶行》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思想内容。

(2)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特点。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体会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同情心和包容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琵琶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白居易及其文学地位。

(2)概述《琵琶行》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琵琶行》,了解故事情节,感受诗歌氛围。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琵琶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解析《琵琶行》的诗意,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

(2)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形象、情感等。

5. 练习巩固:(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代诗歌。

(2)选取《琵琶行》中的经典诗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琵琶行》,掌握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推荐一首古代诗歌,简要介绍其背景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琵琶行(并序)》的作者背景、文学地位和艺术特色。

分析并解读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琵琶行(并序)》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他们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修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琵琶行(并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把握。

2.2 课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解读诗人的情感,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

探讨诗中的哲理,如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奈等。

2.3 文学鉴赏介绍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如关注、作者、背景等。

分析《琵琶行(并序)》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等。

进行比较分析,如与白居易的其他作品《长恨歌》的比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琵琶音乐,引发学生对《琵琶行(并序)》的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中的生僻词汇和典故。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进行课堂笔记的整理和复习。

第四章: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写一篇关于《琵琶行(并序)》的鉴赏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欣赏古典诗词方面的进步,鼓励优秀学生。

针对学生的不足,给予指导和改进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琵琶行》教案设计

《琵琶行》教案设计

《琵琶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诗;(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情感表达等;(4)了解琵琶这一乐器的历史、形制和演奏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诗意;(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人生沧桑、命运无常的感慨;(2)体会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赞美;(3)理解诗歌中传递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2)理解《琵琶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3)掌握琵琶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句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2)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3)琵琶的历史和演奏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阐述《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鉴赏:(1)欣赏古典音乐中的琵琶演奏,感受琵琶的音乐魅力;(2)分析诗歌中琵琶演奏的描绘,探讨音乐与诗歌的相互映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琵琶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琵琶行》;3. 调查了解琵琶在当代音乐领域的应用情况,分享调查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琵琶演奏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唐琵琶女演奏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琵琶行》教案二:传统文化的绝美之音

《琵琶行》教案二:传统文化的绝美之音

《琵琶行》教案二:传统文化的绝美之音。

一、历史渊源《琵琶行》又称《乐府琵琶行》,是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长恨歌》而作的。

据传说,唐朝女皇武则天在位期间,兴修大明宫,展开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期间,有位漂亮的少女名叫杨玉环,被推荐给皇帝作为侍妾。

杨玉环的美貌、优雅和才华,深深地吸引了唐玄宗,并引起了后宫其他嫔妃的妒忌。

最终,杨玉环被陷害于宫廷斗争中,无奈之下只能投海自尽。

白居易在此背景下,创作了长达1200字的《长恨歌》。

《琵琶行》首先出现于唐代,当时由广陵琵琶派名家僧人铁凝创作了这首琵琶曲,讲述了杨玉环的悲惨命运和她不幸的爱情故事。

《琵琶行》曲调悲怆悠扬,引起了当时的极大反响,并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广为流传。

二、音乐风格《琵琶行》的曲子以琵琶为主奏乐器,配以其他乐器合奏。

整首曲子由引子、三句、中时、尾声等结构组成。

同时,它还以十分特殊的方式,将古典诗歌的意境表现在了音乐中。

具体来讲,《琵琶行》在曲中穿插了各种表现杨玉环故事情节的乐器演奏,像是风声、波涛声、宫寺钟声等等。

整个曲子流畅优美,在短短的8分钟内,将悲情与忧伤渲染得淋漓尽致。

它既有着传统古典音乐的特点,同时又充满了相对新颖的元素,展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独有的魅力。

三、歌词内容《琵琶行》的歌词深刻而婉转,表现出杨玉环悲惨的命运和不幸的爱情经历。

其中,“银烛秋光冷画屏”、“珠帘暗卷不须眉”、“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等生动的描述,将幽静寂寞的宫廷氛围充分展现,给倾听的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全曲营造了浓郁的悲伤氛围,让人心潮澎湃。

四、传统文化价值《琵琶行》不仅仅是一首曲子,更是一部代表着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之作。

它传达了中国古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表达了中国古代关于爱情、婚姻、道德、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每一个“长恨歌”的故事,都带有着内在的情感价值,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歌、文学、艺术等紧密相关的一部分。

它弘扬了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后人能够在音乐创作和文化交流中,发现自己文化身份的独特之处。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诗中人物的感情学习重点:体味感情学习过程:一、导入:《琵琶行》这一首长诗的结构有些特殊,它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里还套着一个故事。

板书:哪位同学给大家概括一下全诗内容?明确:全诗讲了一个诗人夜遇琵琶女的故事,故事里的琵琶女对诗人讲了她身世漂零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看一看诗人是怎样表达这两个故事的。

二、关于琵琶女(一)学生活动:速读小序,找出与琵琶女有关的文字。

在诗中找有关琵琶女身世的诗句。

将这两部分文字对照,让学生体会二者之不同。

明确:一略一详。

(二)重点研读第三段,请一位学生背:1、琵琶女的身世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前后对比,同学们说说是什么对比。

从前:“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这些细节都出自实际生活的典型事件,表现的是琵琶女少年时的艺高、貌美、生活豪华,红极-时。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的细节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个青年女乐伎在逢场作戏中得意一时的情状。

作为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者,在她的灵魂还没有战栗和觉醒时,击碎银篦,酒泼罗裙的一系列任性戏谑,正如一出蕴含悲剧意味的闹剧,令人深思。

现在: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两相对比,世态炎凉,昔盛今衰。

琵琶女独守空船,夜深忽梦少年时欢乐事,于是起来弹琵琶,以解忧愁。

教师点拨:这真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梦回过去,醒后倍觉伤心。

她多么想回到过去的锦绣时代呀,年少风流,狂歌醉舞,万人捧场,豪奢张扬。

然而,当真的有人被她的琵琶声吸引,郑重邀请的时候,她怎样表现呢?明确: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重点分析此处琵琶女的心理。

教师:除了这一处动作描写,诗中还有两处动作描写也非常符合琵琶女此时的年龄与心理。

请同学们找一找。

明确:“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高二语文教案-琵琶行(第二课时创新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琵琶行(第二课时创新教案)

琵琶行(第二课时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重点鉴赏课文第二节。

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及听众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重点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对比阅读《听颖师弹琴》中的音乐描写。

教学媒体录音机多媒体图片教学设想《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千古名篇。

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份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

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语言品味音乐美。

最后对比阅读及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分别是:数学,文学,音符。

”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琵琶行》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二、学生聆听琵琶曲(古典名曲之一〈〈十面埋伏〉〉,感受琵琶演奏的抑扬顿挫,转折起伏。

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序曲——急切愉悦——滞涩悲哀——雄壮激越——戛然而止三、重点鉴赏课文第二段“音乐描写”1.学生朗读,体味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过程和情感的变化。

2.分组讨论:本段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明确: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整体感知,品味感情3.对比欣赏: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注]①颖师:西域僧人,“颖”是其名,“师”对僧人的尊称。

《琵琶行》课教案

《琵琶行》课教案

最新《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琵琶行》全文;2.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3. 能够解读并分析诗歌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 运用比较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3. 利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背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2. 培养学生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培养人文精神;3. 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1. 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讲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动机;3. 分析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2.2 诗歌结构分析1.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押韵;2. 讲解诗歌的分段、章节和主题;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起承转合。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播放琵琶音乐,引发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2. 简要介绍诗歌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3.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音乐元素。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 学生通过注释和字典,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3.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3 课堂讲解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动机;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3. 解读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3.4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2. 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探讨诗歌的优缺点;3.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3.5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写心得体会。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的朗读、默写和讨论表现;3.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琵琶行》的优秀教案(通用)

《琵琶行》的优秀教案(通用)

《琵琶行》的优秀教案(通用)教案:《琵琶行》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古诗文选修第二册详细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文通过对琵琶女高超演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诗文的背景、意义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能够熟读并背诵诗文,掌握其中的名句。

3. 能够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文的背诵、理解和鉴赏。

难点:诗文中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诗文背景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古代琵琶女演奏图引入,让学生对琵琶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诗文朗读: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诗文解释:逐句解释诗文,解释生僻字词,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思。

4. 诗文分析:分析诗文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名句解析:挑选诗文中的名句进行解析,让学生掌握名句的意义。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背诵诗文,并对诗文进行鉴赏分析。

六、板书设计板书《琵琶行》板书内容:背景: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主题:赞美琵琶女高超技艺,揭露社会现象,表达诗人情感名句解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诗文《琵琶行》。

2. 分析诗文《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写在笔记本上。

3. 查找资料,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良好,但在对诗文背景的了解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相关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白居易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文学成就和生平事迹。

可以组织一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古诗文选修第二册2. 详细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高中《琵琶行》教案设计

高中《琵琶行》教案设计

高中《琵琶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体裁特点;(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变化;(3)能够鉴赏和评价《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2)通过朗读、表演等实践活动,体验诗歌的音乐性和表演性;(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文学的热爱;(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百态,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文化背景;(2)诗歌的节奏变化和音乐性;(3)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白居易和《琵琶行》的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解决字词问题;(2)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体裁特点,分析诗歌的结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2)鼓励学生进行表演,体验诗歌的表演性。

5. 艺术鉴赏:(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2)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翻译诗歌,巩固字词;2. 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读后感,深入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 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写出鉴赏心得。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是否有效;3. 反思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琵琶行》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一、教学目标1. 熟悉《琵琶行》的文本内容,了解其作者和其文学背景;2. 理解《琵琶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琵琶行》的文本内容,人生哲理的探究;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一篇文学作品中发掘出其中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课堂讲解和讨论;2. 阅读分析和总结;3. 互动教学和思维拓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和讲解本节课的重点是介绍《琵琶行》的作者和文学背景,让学生对这篇文学作品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1. 让学生快速阅读《琵琶行》的全文,根据作者给出的提示,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上查找关于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和唐代诗词的背景知识。

2.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交流,概括介绍《琵琶行》的作者和文学背景。

3. 引导学生分析《琵琶行》的文本结构和表达方式,了解作品的语言特点。

第二课时:阅读分析和讨论1. 翻译生词:让学生先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一些难懂的语句和句子结构等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2. 阅读分析:分段分析《琵琶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呈现出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哲理。

3. 讨论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人生哲理,探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课时:互动教学和思维拓展1. 互动教学:学生互相间提出提问和答题,展示各自的思考和理解程度,帮助彼此学习和进步。

2. 思维拓展:让学生挑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文学特点,达到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目的。

五、课后作业1. 阅读分析:学生自学《琵琶行》的相关文学分析和评注资料,再对作品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和理解;2. 写作一篇文章: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写作一篇关于《琵琶行》的文章,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六、评价标准1. 学生的文学鉴赏和理解能力;2. 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3. 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和总结能力。

《琵琶行》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

(2)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意境和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沧桑、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同情。

(2)认识到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对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

(2)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3)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中部分生僻字词的释义和理解。

(2)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联系历史背景,深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阐述《琵琶行》的历史背景。

(3)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诗下注释,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中难点字词的含义。

(2)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联系历史背景,深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评价其朗读技巧和情感把握。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琵琶行》。

2. 结合历史背景,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语文:2.7《琵琶行》教案2(语文版必修2)

语文:2.7《琵琶行》教案2(语文版必修2)

《琵琶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这首诗所表现的诗人情怀。

2、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音乐描写之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背景1、导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是谁?2、知人论世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他为官有“兼济天下”之志。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

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琵琶行教案设计2

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琵琶行教案设计2

《琵琶行》教案设计2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2 ,鉴赏这首诗歌。

3 ,理清全文脉络,[三次弹奏是贯穿全文的主线]4,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程要求:一导入课文问:大家是否喜欢中国的古音乐?音乐是中国的国粹,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我们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音乐,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一篇与音乐有关的古典诗歌。

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听录音三、自由读课文文题全解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

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象抒自己的感受,表达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

《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名著,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能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曲”篇。

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全文以三次演奏为主线:第一次演奏[暗写]诗人送客闻琴四、赏析序言序言交代了写作动机,请问: 1写作动机是什么?2序言一共七句,与正文彼此相对应的段落是哪几段?五、全体同学速读第一段问:本段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色,渲染了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析:时间、——夜,地点、浔阳江头,“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 [暗示沦落] 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从侧面烘托琴技,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六、全体同学精读第二段第二次演奏[明写] 江心聆听琵琶曲。

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

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

1、请找出表现诗人心情的动词心情矛盾的句子。

2 、全诗描写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地方是?析:“寻”“问”“移”“邀”“添”“回”“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

《琵琶行》教案(2)

《琵琶行》教案(2)

《琵琶行》教案(2)枫叶四弦秋,(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

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3、谁解琵琶声[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

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

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

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

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

琵琶行(第二课时)教案2010.03.19授课教师赵宗敏授课班级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高一(1)班教学目标1学习、鉴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学习多种描写方法,增强在写作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多种描写方法,增强在写作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语言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前播放琵琶曲《琵琶语》)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乐声,变为有形可见的文字,表现在纸上,使人读后获得具体深切的感受,确实是不容易。

《琵琶行》对于音乐“琵琶声”的描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久不衰。

课堂安排设计意图活动方式1.学生齐读《琵琶行》第二段,感受琵琶女演奏的美妙音乐。

让学生熟悉诗歌内容,完成初步体验音乐描写的诗句。

集体参与2.分析鉴赏相关诗句。

(扣住文本,抓重点词语分析)对比材料: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夜筝》李绅《悲善才》元稹《琵琶歌》李白《听蜀僧睿弹琴》(教师补充对比资料) 1.尊重学生的原始体验,在交流与相互启发中归纳总结出艺术手法。

2.通过对比,增加对诗歌的艺术手法的感性认识,增加诗歌积累,拓展视野。

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3.利用具体艺术手法指导修改上次课的写作练习。

(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让学生一起聆听,有意识地感受、体验音乐,为改写习作做准备。

)学以致用,在修改习作练习4的过程中,再次理解欣赏《琵琶行》的艺术手法。

学生修改、点评、交流展示内容板书设计音乐描写的方法: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以听众的感受(感情)表现音乐演奏效果以演奏者的动作表现音乐演奏效果以情写声------教在教学设计中,我预先设计了两个环节。

一、扣住文本分析鉴赏,学反思归纳总结出艺术手法。

二、利用分析总结的音乐描写的方法,指导写作。

目的是,以阅读指导写作。

应该说,第二个环节是成功的,学生在有方法指导的情况下,修改例文,实现了教学目标。

琵琶行(第二课时创新教案)

琵琶行(第二课时创新教案)

琵琶行(第二课时创新教案)一、课前准备1.确认学生已经了解和学习了《琵琶行》这首古代诗歌。

2.打印学生所需要的教案及配套素材。

3.准备音乐播放器和键盘,以及配套琵琶乐器。

4.调查学生在平时是否学习过古代音乐文化相关的课程,以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水平。

如果学生无相关知识,将需要更多时间来讲解相关内容。

二、课程介绍这是一节关于《琵琶行》的音乐课,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并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古代音乐文化。

然后使用键盘和配套的乐器教导学生如何唱一首古代音乐作品,并指导学生如何演奏琵琶。

最后安排学生表演,并要求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三、学习目标1.了解和了解《琵琶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学习和了解古代的音乐文化,了解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3.学习和了解如何唱古代音乐作品,并使用琵琶演奏古代音乐。

4.通过学习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琵琶行》首先,可以让学生阅读《琵琶行》相关的历史和背景资料,并引导他们了解该歌词的内容和起源。

然后,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关于古代音乐文化的音乐作品,并查阅相关知识,向学生介绍和讲解古代音乐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2. 教学唱歌和演奏琵琶根据学生的年级和音乐基础,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古代音乐作品,并向学生讲解如何唱出旋律和正确的节奏。

同时,教导学生如何演奏琵琶,最好由一位专业的琵琶老师来进行指导。

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琵琶技能,也可以自己教学。

3. 组织表演和交流最后,可以让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表演,并让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改进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水平。

同时,教师可以充当评委和指导者,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艺术水平。

五、课后作业1.了解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和背景。

2.学习和掌握一首古代音乐作品,并记录下自己的表演方式和感想。

3.练习演奏琵琶,并记录自己的演奏效果。

4.继续学习和欣赏古代音乐作品,增加艺术修养和音乐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高一语文第15周第01 总编号:55 主备人:王丽琴
琵琶行(二)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诗歌描摹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建议
以读促讲讨论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一)导入新课:名句默写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欣赏诵读表演录像,进一步品味感情,后有感情齐读第二节
(三)分组讨论: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四)师生共同品读、分析
1.比喻(找出比喻句,分析它们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这些比喻描写有何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

(亲切细柔)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正面描摹:默写
诵读
先找出比喻句,抓住句子的特点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如前分析)
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师:当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

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

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意。

琵琶女以情演曲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五)合作探究,
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

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精讲归纳
小结: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五、课堂问题检测
六、教学反思教师精讲以景烘托、对比烘托、反衬等
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