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上课用
公开课教案(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课题: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执教教师:顺德一中刘华新一、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解读:(1)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要求的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
(2)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是地表形态再变化的结果,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3)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和外力)基于上述的要求,教学时没有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而应举例(即“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重点讲述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明白了世界上高大的山脉,高原,裂谷等的形成原因,即板块相互碰撞,或彼此分离,或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的;学习了“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掌握了褶皱、断层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本节课是要分析由内力作用造成的宏观或微观地表形态进一步变化的原因,即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课文介绍了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
介绍各种外力作用在侵蚀——沉积过程中,都能形成各种各样的侵蚀——堆积地形。
但是各种外力作用分别能形成什么样的侵蚀——堆积地形,课本正文并没有介绍,而是在“活动”里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收集流水、冰川、风力、波浪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照片,比较它们对地形影响的异同。
课文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里举横断山区山高谷深、青藏高原“水拍云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为例来说明,但是课文并不是单纯从外力作用的方面来说明,而是强调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外力所起的作用,是对第一课时所强调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的首尾呼应。
最后教材还强调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学设计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课标解读:①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外力)②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
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圈层结构,知道了地球上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大气和水。
本章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大气和水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主要动力。
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
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即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
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
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
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构。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根据景观...判断地貌类型..图.或者示意图②能根据图文材料..。
..该地表形态的原因....判断形成....,以及地貌特征(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展示景观图、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其特征分析地貌类型。
②依据图文材料、地貌特征,以及描述该地貌形态成因的模式,比较准确的描述某种地表形态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由易到难的学习新知,复习旧知,学会循序渐进。
②.通过学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事物是联系的,发展的。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地表形态及其原因分析三、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我校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是很扎实,而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全面理解内外力作用以及二者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才能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堂PPT)
13
4.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海岸在构造运
动 、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 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14
15
5.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在干旱与半
干旱气候及风沙来源丰富的条件下,经风力 搬运作用后堆积形成的。
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是沙丘。
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 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 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 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 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 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 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 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34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斜,B为
________斜。
(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含沙量
______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4)图示地区欲建一东西向的隧道,A、B两处中,应选建在 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目前勘探油气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____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
8
9
2.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学生理解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概念。
2.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基本概念。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定义。
2. 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本章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基本概念。
3. 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5. 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强调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之间的关系。
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举例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二章:风化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化作用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1. 风化作用的定义。
2. 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风化作用机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风化作用的基本概念。
2. 实验法:观察风化作用的现象。
教学内容:1. 介绍风化作用的定义。
2.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风化作用的定义。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风化作用的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5. 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强调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举例说明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三章:侵蚀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侵蚀作用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侵蚀作用的定义。
2. 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侵蚀作用机理的理解。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探讨河流地貌对农业、交通、城市等方面的影响,提
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地貌的建议。
探讨喀斯特地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02 分析喀斯特地貌地区的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
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研究黄土地貌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03
分析黄土地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探讨黄土高原地区
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地貌保护与环境治理措施
03
两者共同作用于地表,塑造地表形态,但内力作用往往更为剧
烈和深刻。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的类型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形成褶皱山系、断裂带等。
垂直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引起地势高低起伏变化,如抬升形成高原、山地,下降形成盆地、 平原等。
岩浆活动与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的类型
喷出型和侵入型。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侵蚀作用
地表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常形成沟谷、峡谷、 瀑布等地貌。
流水沉积作用
地表水在流动过程中,将所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三角洲 等地貌。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力侵蚀作用
风在吹扬过程中,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常 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等地貌。
喷出型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形成火山、熔岩高原等。
侵入型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形成岩株、岩基、岩墙等侵入体,有时可露出地表形成山体。
变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的定义
指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作用下,发生变质形 成新的岩石的过程。
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通过变质作用,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从而影响 地表形态,如大理岩、板岩等变质岩的形成。
2.2.1地表形态的变化(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课件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1)
课堂小结
内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力
作
用
和
外
力
作
用
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
2.花岗岩变成片麻岩是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A错误;溶 洞中的石钟乳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其由小变大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影响, B正 确;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C错误;岩浆由地壳裂 隙喷出形成火山,是内力作用引起的,D错误。故选B。
地质作用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质构造、地表形态 等不断变化的作用。地质作用可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两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据 此完成1~3小题。
(1)大尺度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小尺度地貌形态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 ①高山上的破碎岩石——风化作用;②山谷中的碎石——流水的搬运、沉 积作用;③坡面的沟壑纵横——流水的侵蚀作用;④峰林和溶洞——流水 的溶蚀作用;⑤沙丘——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⑥海边的嶙峋沿岸—— 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内力作用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表得高低不平。
02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影响
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它们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 态。(外力作用被称为“地表形态的雕刻师”)
风化 侵蚀
风化 侵蚀 产物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2.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概念。
2. 阐述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地表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形态的多样性。
2. 讲解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风化、侵蚀、沉积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第二章:风化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2.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2.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岩石破碎、土壤形成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风化作用实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化作用的现象。
2. 讲解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岩石破碎、土壤形成等。
4. 引导学生思考风化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风化作用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第三章:侵蚀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侵蚀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2. 分析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侵蚀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包括水侵蚀、风侵蚀等。
2. 分析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峡谷形成、丘陵塑造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侵蚀作用实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侵蚀作用的现象。
2. 讲解侵蚀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分析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峡谷形成、丘陵塑造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侵蚀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侵蚀作用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高考复习《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溶
水
氧
解
解
化
作
水
作
用
化
用
易溶矿物溶解流失,难 溶矿物遗留在原地,增 加岩石孔隙度,为物理 风化提供条件
某些矿物与水反应形成 新矿物,比如石膏,体 积膨胀,挤压围岩,引 发机械破碎。
矿物中的元素化合价变 高,许多岩石的风化面 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
生物风化
植物根系的生长和穴居动物的活动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如根劈作用、穴居动 物、微生物腐蚀。
是什么力量使珠穆朗玛峰高度还在增加?又是什么力量使它如此"尖俏"?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 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222 m,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 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简述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
物理(机械)风化 温差风化 冻融风化(冰楔作用) 层裂作用
深埋地下的岩石当地壳抬升之后,上 覆岩石遭到侵蚀,压力减小,因而产 生卸荷裂隙,从而层层脱落
化学风化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等以及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 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是不溶性物质,如粘土,则 常残留在原地。
(3)要有严寒而温差大的多年冻土地气候。这样融冻风化作用才能深入地下,产 生大块的砾石。
石河发育在多年冻土区具有一定坡度的谷地中。山坡上由融冻风化而产生的大量 碎石汇集于谷地后,在重力作用下石块沿着湿润的下垫面或永冻层的顶面,整体 向下缓慢移动。 其中,融冻作用可使石河碎屑物孔隙中的水分反复冻结和融化,促进石块的下移, 导致整体膨胀和收缩,石河运动速度很慢,如瑞士的石河流速为每年0.25-1.55m。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讲课文档
戈 壁:
沙丘:
风力侵蚀
东非大裂谷: 风力沉积
地壳运动
第三十九页,共42页。
总结: ①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
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内力作用形成了海陆分布、
宏观地貌格局
③外力作用基本格局进行深入塑造
第四十一页,共42页。
请根据教材自学完成:
1、人类哪些活动能改造地表形态,达到趋 利避害的目的?
2、人类哪些活动会破坏地表形态,产生 消极的作用?
冲击扇
山麓冲积扇 流水沉积作用
第二十六页,共42页。
流水沉积作用
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较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分布。
第二十七页,共42页。
第二十八页,共42页。
珠江三角洲
第二十九页,共42页。
风蚀柱
第三十页,共42页。
第三十一页,共42页。
第三十二页,共42页。
风蚀城堡
山断岭层、谷向斜地、背斜
第十五页,共42页。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固结成岩
侵蚀、沉积影响最显著
2、利用的物质: 流水 风 海浪 冰川
第十六页,共42页。
流水作用: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显著
侵蚀:机械冲刷(侧蚀、下蚀、溯源侵蚀) 化学溶蚀
形成地貌: 沟谷加宽加深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第一页,共42页。
第二页,共42页。
岩浆岩
沉积岩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 形态变化
第三页,共42页。
引起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称为地 质作用
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两种类型
第四页,共42页。
合作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浆岩 B 沉积岩 变质岩 B D 变质岩 沉积岩
1、在图左图方框内填出岩浆和 三大类岩石的名称。
C
A D 岩浆 D
2、各个箭头表示的含义 A 冷凝作用(上升冷却凝固) C B 外力作用 C 变质作用 D 重熔再生作用(高温重熔)
3、岩石圈物质循环可概括为 从 岩浆 到形成 各类岩石 , 又到新的 岩浆 形成。
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读图完成,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 B )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
【真题4】(2012·上海地理)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
伏的基本形态。回答下列7--8小题。
4.C处有断层,在此处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 c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震等地质灾害;另外断层破碎带还会造成水库漏水。
消亡边界 陆、洋板块相撞——海沟、岛弧链、 海岸山脉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 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世界两大地震带: ①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②环太平洋地震带。
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块相对移 动方向 板块张裂 大陆板 块与大 陆板块 板 相撞 块 碰 大陆板 撞 块与大 洋板块 相撞 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举 例 边界类型
这些高大山脉是如何 形成的呢?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安第斯山
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由六大板块组成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 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的相对移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张裂—— 生长边界 裂谷、海洋
碰撞 挤压
陆、陆板块相撞——褶皱山系
2010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 规模喷发。火山灰在7000~10000米左右的高空形成了火山灰 云团,弥漫到欧洲,给航空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读图回答8~9 题。 8.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 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 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 ( B ) A.7,a B .3,b C.2,c D .1,d 9.冰岛火山灰弥漫到欧洲,致使欧洲航空业蒙受巨大损失。其 主要动力来自 ( A ) A.西风带 C.极地东风带 B.北大西洋暖流 D.东北信风带
◆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对地表的 相互关系 影响
形成高山 或低地, 使地表高 低不平
同时进行, 共同改变地 表;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
在整个地壳 演化过程中, 内力起主导 风化,侵蚀, 把高山削低 作用 搬运,堆积, 盆地填平, 使地表趋于 固结成岩 平坦
断层线 沟谷、河流
地垒: 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
地堑: 谷地低地—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研究地质构造有何意义呢?
良好的储油构造——岩层封闭好:石油、天然气 地 质 构 造 的 实 践 意 义 背 斜 埋藏区
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采石场选址——顶部地带;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 斜
储水构造——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找矿,如煤炭、铁矿。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岩层向下弯曲
向斜
成为谷地或盆地
探究一
判断图片中的山地为哪 种地质构造? “背斜不一定成山,向 斜不一定成谷”的原因。
背斜
向斜
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 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 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褶 皱
弯曲
地 初形成
探究活动3
A
北
C B
1.A、B两处地质构造中有可能发现石油的是哪里? 2.A、B两处地质构造可以发现地下水的是哪一处? B处,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和储气构造。A处向斜是储水构造 3. 欲在此处建一个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处还是B 选择B处开凿,因为岩层向上拱起,结构稳定不易塌 处开凿?(提示:从地下水运动,工程稳定性等方面考 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 虑。)
结论:
石油、天然气 多储存于 背斜 构造中。
向斜构造则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探究二:左图中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① C.③ B.② D.④
C )
结论:
地下水常常出露于
断层 构造,形成泉水。
探究三:读下面地层剖面图,回答: 从安全性考虑,在图A、B、C三处中,最不适合 选作水库坝址的是 A 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 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 C 地。(提示:从工程的安 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 隧道、水库建 设,应尽量避 开 断层 。修 建地下隧道, 应选择在 背斜部位。
7.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 C )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 A )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8.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B. 海岭和海沟 D. 岛弧和裂谷
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
含义: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变形、
形 久经侵蚀后
判断依据
背
岩层向 斜 上拱起
向 岩层向
斜
背斜成山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岩层中心 老两侧新 岩层中心 新两侧老
下弯曲 向斜成谷
地形倒置原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容易被侵蚀 ﹍﹍成谷地,而 向斜槽部受到 ﹍﹍,岩性坚硬不易被 ﹍﹍,反而 挤压 侵蚀 成为山岭.
断层形成示意
山地.swf
谷地. s w f
(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向斜 甲 乙 断层 丙 背斜 (2)图中甲、丙两处的地貌分别是什么,其形成 的原因呢?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遭 甲 山岭
受侵蚀成为山岭
丙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容易 遭受侵蚀成为谷地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 丙 处开采 最合适;其中 乙 处最不合适建设大型工程。
东非大裂谷、 形成裂谷或海洋(海岭) 红海、大西洋 生长边界 中脊(海岭) 形成高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 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 太平洋西部岛 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弧、安第斯山、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升 台湾山脉等 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真题3】(2010·海南)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
铁路、公路、桥、水库应避开——岩层不稳定,
断 层
易诱发地震;水库易漏水。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着 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 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பைடு நூலகம்
图中水、油、 气的分布特点如 何?
背斜 向斜
石油、地下水
分别位于哪种地 质构造中?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探究一:下图为某地地层示意。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 头位于①、②、③ “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是( ) D A.天然气 水 石油 B.水 石油 天然气 C.石油 天然气 水 D.天然气 石油 水
变位。
类型:
内力作用的“足迹”
地质构造常常被保留在地壳岩层中被称 为地壳运动的“足迹”
断层
这些高大的山脉怎 么形成呢?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安第斯山
如果水平的岩层受到挤 压力作用时,将会出现什 么样的后果?
岩层
褶皱 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
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背斜 向斜
褶皱隆起常形成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
断层及其基本形态
断 层 面
断层面
地 垒
地垒
地
地堑
堑
图示 地形 断层面—陡崖 块状山地 华山、庐山、 泰山
谷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华山北坡形成的陡 举例 崖。
东 非 大 裂 谷
思考
1.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 工程?为什么?
2.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 露的泉水吗?
⑵断层: 地貌 举例 断层: 裂谷---------东非大裂谷陡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