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
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1
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J34.2)。
行鼻中隔矫正术(ICD-9-CM-3:21.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鼻塞/鼻出血/头痛。
2.体征:鼻中隔偏曲。
3.辅助检查:内镜或CT检查。
有明显症状和鼻中隔偏曲体征者可予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有明显症状并有典型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矫正术。
(四)标准住院日≤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4.2鼻中隔偏曲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四项、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4)胸透、心电图;(5)鼻腔鼻窦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鼻功能测试。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可考虑使用克林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克林0.6g,一日2次静脉注射(不皮试):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前须进行皮试,对本药头孢菌素类药过敏或有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2)可加用甲硝唑静脉滴注。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鼻中隔变异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
鼻中隔变异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介绍鼻中隔是分隔鼻腔两侧的组织,变异是指它的形状、大小等方面与正常情况有所不同。
鼻中隔变异可以引起诸多鼻腔问题,如鼻塞、呼吸困难等。
为了帮助医生准确评估鼻中隔变异的病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我们提供了这份鼻中隔变异临床路径表单。
表单内容1.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2. 主诉:患者的症状及不适感3. 病史:患者的过往疾病及手术史等4. 体格检查:鼻中隔变异的可见表现、鼻腔通气状态等5. 影像学检查:CT扫描等相关影像资料6. 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的初步诊断7.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的治疗计划和建议8. 随访计划:对患者的复诊安排和监测要求等9. 医生签名和日期:医生对表单的审核和签字确认使用说明1. 填写前请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 在主诉栏中准确描述患者症状及不适感,以便医生作出正确判断。
3. 在病史栏中详细记录患者的过往疾病史和手术史等相关信息。
4. 在体格检查栏中详细记录鼻中隔变异的可见表现,如偏移、凸起等情况,并注明鼻腔通气状态。
5. 在影像学检查栏中上传或记录CT扫描等相关影像资料,以便医生评估鼻中隔变异的程度。
6. 在诊断栏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填写初步诊断,如鼻中隔偏曲、鼻中隔骨骺增生等。
7. 在治疗方案栏中制定适合患者情况的治疗计划和建议,如手术矫正、药物治疗等。
8. 在随访计划栏中安排患者的复诊时间和监测要求,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详细沟通。
9. 医生在完成审核后,请在医生签名和日期栏中签字确认,并填写日期。
以上是鼻中隔变异临床路径表单的基本内容和使用说明。
请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填写,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安排。
鼻中隔偏曲手术
鼻中隔偏曲手术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鼻中隔偏曲(手术)临床路径(县级医疗机构版)一、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J34.2)。
行鼻中隔矫正术(ICD-9-CM-3:21.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鼻塞/鼻出血/头痛。
2.体征:鼻中隔偏曲。
3.辅助检查:内镜或CT检查。
有明显症状和鼻中隔偏曲体征者可予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
有明显症状并有典型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矫正术。
(四)标准住院日≤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4.2鼻中隔偏曲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4)胸片、心电图;(5)鼻腔鼻窦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鼻功能测试。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可考虑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目录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 - 1 - 二》声带息肉临床路径(2009年版) ................................................... - 3 - 三》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 5 - 四》喉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 ........................................................... - 7 - 五》鼻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 - 9 - 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 11 - 七》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2011年版)........................................... - 13 - 八》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 15 - 九》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 - 16 - 十》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 19 -十一》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2011年版)- 21 十二》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1年版)........................................ - 23 -十三》下咽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 ................................................. - 26 -十四》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2011年版)....................................... - 28 -十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临床路径(2011年版) ..... - 30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
鼻中隔偏曲临床诊疗指南
鼻中隔偏曲临床诊疗指南
鼻中隔偏曲系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两侧凸起,影响鼻腔生理功能。
发病以成年入为多,男性多于女性,左侧较右侧多。
【临床表现】
1.鼻塞最常见,多呈持续性鼻塞。
C形偏曲或嵴突引起同侧鼻塞,久之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
S形偏曲引起双侧鼻塞。
2.头痛偏曲部位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3.鼻出血多见于偏曲的凸面或嵴、棘处,因黏膜张力较大,鼻中隔软组织供血丰富,易出血。
4.鼻窦炎高位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时可出现。
5.耳鸣影响咽鼓管通气时可出现。
【诊断要点】
1.症状:鼻塞、头痛、鼻出血、鼻腔分泌物增多、嗅觉减退。
2.体征:
(1)鼻中隔偏曲根据形态学表现,可呈C形、S形、棘或嵴;根据偏曲部位,有髙低位偏曲;根据构成,有软骨部、骨部或混合性偏曲。
(2)外伤所致中隔偏曲多不规则,常伴有外鼻畸形。
与发育障碍有关的中隔偏曲,外鼻多无畸形,但可见腭弓增高。
(3)鼻中隔偏曲凹面侧鼻腔增宽、干燥,下鼻甲肥大或鼻腔黏膜增厚。
【治疗方案及原则】
1.鼻中隔轻度偏曲不引起症状者,不必治疗。
2.外伤引起的偏曲在伤后早期可试行手法复位。
3.手术可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或鼻中隔成形。
2020年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表单
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J34.2)行鼻中隔矫正术(ICD-9-CM-3:21.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1~2天(术前日)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安排相关检查□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上级医师查房□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汇总检查结果,进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相关科室会诊,可能会超出路径要求的时间,主管医师在表单记录□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等□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围术期注意事项□完成术前讨论、手术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重点医嘱长期医嘱:□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二级或三级护理□普通饮食□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X线胸片、心电图□鼻窦CT□耳鼻咽喉科专科检查□酌情行鼻功能测试长期医嘱:□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二级或三级护理□普通饮食□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术前医嘱:明日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前禁食、禁水□术前抗菌药物□术前准备(如剪鼻毛)□其他特殊医嘱主要护理工作□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入院护理评估□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提醒患者明晨禁水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时间住院第2~3天(手术日)住院第3~6天(术后第1~4天)住院第5~7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手术□术者完成手术记录□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上级医师查房□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上级医师查房□住院医师完成常规病历书写□注意病情变化□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并发症如鼻中隔血肿、脓肿、穿孔等□术后1~2天取出鼻塞填塞物□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并拆线□确定患者可以出院□开具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出院证明书□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及复查日期□通知出院处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后常规护理□鼻中隔矫正术后护理常规□一级护理□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抗菌药物□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患者既往基础用药临时医嘱:□酌情心电监护□酌情吸氧□其他特殊医嘱长期医嘱:□软质饮食或普通饮食□一级或二级护理□根据情况停用抗菌药物□根据情况停卧床临时医嘱:□换药□其他特殊医嘱出院医嘱:□通知出院□出院带药□拆线换药主要护理工作□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观察患者情况□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
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一、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鼻塞、头痛、鼻出血、鼻窦炎、耳鸣。
2. 体格检查:鼻中隔偏曲形态学改变,呈“S”、“C”、骨棘或嵴。
凹面侧鼻腔增宽,干燥,下鼻甲代偿性增生肥大或鼻腔粘膜增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1. 诊断明确;2. 查体:鼻中隔偏曲明显,且有伴随症状出现(如鼻塞、头痛、鼻出血、鼻腔分泌物增多,嗅觉减退);3.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鼻中隔偏曲;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常规鼻内镜鼻腔、鼻咽部检查;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3.血常规、尿常规、尿液分析、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4.肝胆胰脾肾彩超检查、心电图、胸部X光片、鼻腔、副鼻窦冠状位CT扫描;5.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术前用药:根据鼻腔情况,选择局部用药。
用药2日。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3日。
1. 麻醉方式:鼻腔粘膜表面麻醉+鼻腔局部浸润麻醉;2. 手术方式: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3. 术中用耗品:鼻腔止血海绵或凡士林止血纱条;4. 手术用设备:鼻内镜手术成像显示系统;5. 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5日,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术后第2-3日抽取鼻腔填塞物后每日换药一次;2.术后第5日拆除鼻腔缝线;3.鼻内镜手术后鼻腔检查、处理。
4.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止血药物+镇痛药物,鼻腔局部消炎、减充血剂滴鼻液用药(麻黄碱滴鼻液、抗生素滴鼻液);5.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类或第一、二代头孢类,术后第4日停止使用。
临床护理路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PN)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均30例。
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CPN护理。
观察两组术后疼痛与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72h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PN的实施有助于缓解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术后疼痛,提升其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对促进疾病康复作用显著。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疼痛;生活质量鼻中隔偏曲为临床上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病症,临床上多伴有头晕、鼻出血、鼻塞等症状,并可导致鼻腔、鼻窦功能异常,威胁患者身心健康。
目前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为该类患者常见的治疗手段,利于快速消除病症不适症状,加快疾病恢复。
临床研究发现,在积极治疗干预的同时辅以必要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利于患者获得更佳的身心照顾。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pathway of nursing,CPN)为根据各病种标准护理方案,采取以时间为横轴,入院指导、疾病诊断、治疗干预直至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为纵轴,从而为患者制定的全面护理图式。
鉴于此,本研究将观察CPN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鼻窦CT扫描、鼻内窥镜检测确诊,并择期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伴有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心、肾、肝器官功能异常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
临床路径护理对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路径护理对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效果。
首先介绍了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现状,然后重点讨论了临床路径护理在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分析。
通过对相关因素和并发症的影响分析,发现临床路径护理在提高治疗效果的也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分析表明,临床路径护理在鼻内镜微创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并完善相关路径指导,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护理、临床效果分析、相关因素影响、并发症分析、效果分析总结、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鼻中隔偏曲是指鼻腔中间隔内部弯曲或弯曲,可能导致鼻腔的通畅性受损,影响空气通路和鼻部功能。
鼻中隔偏曲患者常出现鼻塞、鼻炎、鼻窦炎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矫正,而鼻内镜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研究旨在对临床路径护理在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评估和分析临床路径护理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临床路径护理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临床路径护理在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2.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3.分析相关因素对临床路径护理效果的影响;4.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鼻内镜微创治疗中的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临床路径护理在鼻内镜微创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临床路径护理对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路径护理对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鼻中隔偏曲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严重者会导致呼吸困难、鼻塞等症状。
鼻内镜微创手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常见方法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引言临床路径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和规范化的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目前对于临床路径护理在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的作用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二、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鼻中隔偏曲手术适应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
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实验组在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3 数据采集采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手术前后的鼻腔通气情况、手术效果评价、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等相关数据。
2.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以评价临床路径护理在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三、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手术前的鼻腔通气情况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3.2 手术效果评价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后的鼻腔通气情况较好,通气通畅,术后鼻塞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3.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4 住院时间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四、讨论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且研究设计为单中心研究,实验结果需要在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应用临床路径对鼻中隔偏曲病人的健康教育
应用临床路径对鼻中隔偏曲病人的健康教育近几年来鼻中隔偏曲的病人逐渐增多,是临床常见的上是一种常见病、多疾病以鼻中隔发育不良或其他因素致其形态上发生畸形使病人出现头痛、鼻阻、鼻出血等症状为特点,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手术是消除鼻中隔偏曲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的目的为消除鼻功能障碍、恢复正常鼻呼吸功能,我科开展舒心病房以来,进行以临床路径为核心的标准化护理流程,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阶段都以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
同时,由于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使护士由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
鉴于此,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鼻中隔偏曲的病人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共112人,其中男85例,女37例;年龄4~17岁,平均8岁;病程1月余~7年。
患儿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部分患儿睡眠期憋气、夜间频繁憋醒及呼吸暂停、听力下降等。
患儿均于全麻下行手术治疗,72例患儿行腺样体摘除术,40例行扁桃体、腺样体联合摘除术。
1.2临床护理路径:对首次入院鼻中隔偏曲的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主要实施步骤分别从教育参考时间、教育内容(患者或家属)、教育方式三方面循序渐进进行。
2 护理实施2.1入院一天内:①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环境、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的名字、作息、陪护制度等。
②介绍疾病有关信息,要注意防止感冒,以免影响手术的如期进行。
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要漱口,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③入院评估:详细评估病人营养状况、水电解质平衡、重要脏器功能及有无感染等,了解用药情况,以排除手术及麻醉禁忌证。
准确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因为术前用药量、术中失血量及失液量的计算和补充都以病人体重作为参考依据。
以及各项检查的项目、目的、注意事项以及配合要点。
④多数患者对手术有焦虑、恐惧心理。
耳鼻喉科临床路径汇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
1—H66.3/H71)行手术治疗(ICD—9-CM-3:19。
3—19。
5/20。
2/2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1。
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有脓性分泌物,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内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手术:1。
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2。
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4。
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66.1-H66.3/H7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6)颞骨CT。
2。
视情况而定: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面神经功能测定等。
临床路径护理对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路径护理对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而临床路径护理则是在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临床路径护理对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鼻中隔偏曲是指鼻腔中隔的弯曲和偏移,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鼻塞、流涕、鼻出血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和开放手术,但这些手术存在术后疼痛大、恢复周期长、创面大等缺点,且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进行鼻内镜微创治疗。
鼻内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创面美观等优点,且能够更精准地修复鼻中隔的弯曲和偏移,因此备受患者青睐。
二、临床路径护理在鼻内镜微创治疗中的作用临床路径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以整个治疗过程为线索、以优化资源利用为目标的医疗模式。
在鼻内镜微创治疗中,临床路径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术前评估和准备:在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具备必要的条件;护士还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过程、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疑虑。
2. 术中协助: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完成手术过程,如递送手术器械、维护手术区域的清洁、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临床路径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包括饮食、休息、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指导,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1. 术前评估的准确性: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护士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依据。
2. 术中配合的协调性:术中,护士能够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过程,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的风险。
鼻中隔偏曲护理临床路径(病友篇及护理篇)
□术前抗菌药物皮试
□备皮,带腕带
□介绍术前用药,完善术前准备.
□护理评估
□耳鼻喉一级护理
□建立经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心电监护
□吸氧
□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护理措施及宣教
□准备床单位,备齐患者所需物品。
□通知医生,监测生命体征。
□介绍病区环境、制度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办理相关手续(医保新农合)
□正确执行医嘱
□加强心理疏导,介绍解决不适的方法
□教会患者正确滴药方法
□整理床单位,做好基础护理
□测量生命体征,随时观察病情,做好记录
□正确执行医嘱
□填塞纱条约在24—48小时后拔出,禁止擤鼻,挖鼻孔。
□测量生命体征,随时观察病情,做好记录
□出院宣教
□终末消毒处理
饮食
半流质或普食,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普食,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普食,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病情变异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单(病友篇)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天
天数
项目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告知患者各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使其更好配合检查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安全教育:防跌倒、坠床、烫伤等
□整理床单位,做好基础护理
□测量生命体征
□了解病人有无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有无手术禁忌症,保证手术安全
临床路径护理对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探讨
临床路径护理对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探讨发布时间:2021-11-30T07:49:52.59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6期作者:杨姗姗[导读] 探究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使用临床路径护理的实际效果。
杨姗姗安龙县人民医院552400摘要:目的:探究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使用临床路径护理的实际效果。
方法:在我院耳鼻咽喉科所有患者中,筛选出进行鼻内镜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患者120例,将其分为参照组(n=60)和研究组(n=60)。
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长、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长相较于参照组更短,且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临床路径护理运用于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护理中,能够为患者带来更佳的护理体验,患者住院时长缩短,且术后不良事件发生较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护理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现阶段微创手术已被广泛的运用于各个科室[1]。
鼻内镜微创是当前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方式之一,该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术后痛苦,该方式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良好的治疗方式需要配合更全面、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患者带来更舒适的治疗体验[2]。
而临床路径护理则是当下的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此次为探究路径护理模式对鼻中隔偏曲患者的实际效果,选择我院120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耳鼻咽喉科所有患者中,经确诊为鼻中隔偏曲的患者120例,将其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平均60例,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长以及术后不良事件进行比较。
120例患者中,男73例,均龄(38.61±6.69)岁,占总人数60.83%,女47例,均龄(36.97±8.12)岁,占总人数39.17%。
(眼耳鼻喉科)鼻中隔偏曲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
住院第 1 天住院第2~术前1天手术日术后第1天~出院 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1.□建立住院病历 1.围手术期护理: 1.围手术期护理: 1.围手术期护理:2.完成入院评估:1.1级别护理:1.1级别护理:1.1级别护理:□基本情况□压疮□跌倒□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管道□疼痛□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生活自理能力 1.2基础护理:1.2基础护理:1.2基础护理:3.身份识别:□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戴腕带□床头卡 1.3 皮试:1.3术前护理: 1.3 饮食:4.入院宣教:□阴性□阳性□无手术禁忌□普通饮食□治疗饮食□人员□环境□安全 1.4.饮食:□女性患者未在月经期□试验饮食□其他:□管理制度□普通饮食□治疗饮食□生命体征监测 1.4术后护理:5.级别护理:□试验饮食□其他:□术前用药□生命体征监测□特级护理□一级护理1.5辅助检查:□必要时置管(胃管.导尿□静脉输液□氧疗□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前鼻镜检查□后鼻镜检查□核对腕带;检查手术野皮肤及手术标识;禁饮、禁食情况;患者去除首饰、义齿、内衣等。
嘱患者勿化妆,排空膀胱□心电监护□防褥疮护理6.□基础护理□鼻内窥镜检查□鼻功能检查□患者交接(遵照手术患者交接单进行)□切口敷料□管道护理7.饮食:□X线片□CT□胸片□心电□准备麻醉床□疼痛护理□微量泵护理□普通饮食□治疗饮食□B超□其他: 1.4术后护理:□协助生活护理□试验饮食□其他: 1.6术前护理:□卧位、活动指导□心理护理8.标本采集:□标本采集□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 2.专科观察与护理:□血标本□大小便标本□活动、卧位指导□静脉输液氧疗 2.1观察:9.辅助检查:□营养状况评估□心电监护□微量泵护理□生命体征□神志、意识□疼痛□前鼻镜检查□后鼻镜检查□手术耐受性评估□切口敷料□管道护理□填塞物有无松脱□鼻内窥镜检查□鼻功能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疼痛护理□术后评估□鼻腔渗出物颜色、性质、量□X线片□CT□胸片□心电□呼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2.专科观察与护理: 2.2护理:□B超□其他:□鼻腔准备□配血准备□其他:2.1观察:□患者取半卧位□鼻部冰敷10.专科观察与护理: 2.专科观察与护理:□生命体征□神志,意识□疼□泵入止痛药□口腔护理10.1外鼻观察: 2.1术前适应性训练:□填塞物有无松脱□协助生活护理□形态□颜色□活动□压痛□训练张口呼吸□鼻腔渗出物颜色,性质、 3.出院指导:□肿胀□移位□出血 2.2鼻腔及并发症观察: 2.2护理:□用药指导10.2鼻腔观察:□疼痛□肿胀□出血□患者取半卧位□鼻部冰敷□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宣□新生物□分泌物□偏曲□穿孔3.□健康教育指导□泵入止痛药□腔护理□嘱患者按时换药、拆线□出血□血管曲张□溃疡糜 4.有无变异:□有□无□协助生活护理□嘱患者定期复查11.□健康教育指导 5.□其他: 3. □健康教育指导□告知电话回访12.有无变异:□有□无 4.有无变异:□有□无□协助办理出院13□其他;5. □其他:4.□其他:评价: □完成评价: □完成评价:□完成评价:□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眼耳鼻喉科)鼻中隔偏曲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
一、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J34.200)。
行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ICD-9-CM-3:21.5 003/21.5 0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鼻塞/鼻出血/头痛。
2.体征:鼻中隔偏曲。
3.辅助检查:内镜或CT检查。
有明显症状和鼻中隔偏曲体征者可予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有明显症状并有典型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矫正术。
(四)标准住院日≤8个工作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4.200鼻中隔偏曲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
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个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鼻腔鼻窦CT。
当患者在同等级别或更高级别的医院于住院前10日内已完善相关检查,可勾选门诊已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鼻功能测试。
当病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时,建议行心脏彩超及肺功能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3个工作日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现鼻内镜已广泛应用,不但减少病人损伤,同时可大大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目前已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流。
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
5.必要时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3个工作日。
1.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及抗过敏药。
2.检查和清理术腔。
(十)出院标准。
1.切口愈合较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十一)参考费用标准:7000元。
二、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J34.200)
行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ICD-9-CM-3:21.5 003/21.5 00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8个工作日
时间住院第1-2天住院第2-3天(术前日)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8小时完成首程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根据检查结果等,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协议书等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二级或三级护理
□普食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
□胸片、心电图
□鼻声反射、鼻阻力
□鼻窦冠状位CT平扫或鼻窦CT三维成
像
长期医嘱:
□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二级或三级护理
□普食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术前医嘱:明日全麻或局麻下行鼻内镜下鼻中
隔矫正术*
□术前禁食水(全麻)
□术前抗菌药物
□术前准备
□其他特殊医嘱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
备
□入院护理评估
□告知相关检验项目及注意事项,指
导并协助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
□告知特殊检查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剪鼻毛
□术前心理疏导及手术相关知识等指导
□告知患者禁食水时间
□疼痛相关知识宣教
病情变异记□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住院第3-4天
(手术日)
住院第4-7天
(术后第1-3天)
住院第7-8天
(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手术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
注意事项
□上级医生查房
□住院医生完成常规病历书
写
□注意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鼻腔渗血情况、有无
眶周青紫、视力情况、溢泪、
疼痛
□根据病情,酌情拔除鼻腔
填塞物
□上级医生查房,进行手术及
伤口评估
□完成出院记录、出院证明书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
项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全麻或局麻术后常规护理
□鼻内镜术*术后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全麻)或二级护理(局
麻)
□术后6小时半流质饮食(全麻)
□酌情使用止血、止痛药物
临时医嘱:
□酌情心电监护
□抗菌药物
□其他特殊医嘱
长期医嘱:
□半流质饮食或普食
□二级护理
□可停用止血、止痛药物
临时医嘱:
□抗菌药物使用至术后第一
天
□酌情拔除鼻腔填塞物(鼻
部特殊治疗)
□其他特殊医嘱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完成手术前后交接
□按麻醉方式实施护理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饮食、
卧位、口腔卫生)
□用药护理及观察
□疼痛及术后相关知识宣教
□观察患者病情及并发症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出院指导
□用药及健康知识宣教
□指导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