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

合集下载

农业气象学授课教案

农业气象学授课教案

农业气象学授课教案开课专业:应用气象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开课学时:48(其中:讲课学时38 ,实验实习学时10)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农业气象学是应用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应用气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从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入手,主要介绍农业气象要素(光、热、水、气)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气象条件调控技术以及农业气象模式建立的基本方法,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本课程特点及实际情况,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并适当配以实习,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讲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介绍农业与气象的关系、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总体安排。

二、讲授的内容提纲:1、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1.1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1.2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1.3土壤-植物-大气系统2、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2.1农业气象学的定义2.2农业气象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知识3、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3.1我国农业气象工作的建立与发展3.2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和实施的步骤:首先介绍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讲述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研究对象,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然后,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安排,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第2讲第二章第1节光的生物学意义与植物的光学特性一、教学目的:介绍了光的生物学意义、植物叶片的光学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能量平衡与转换。

二、讲授的内容提纲:1、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1.1光在生物体生命中的作用1.2植物单叶的光学特性1.3植物群叶的光学特性1.4植物叶片的能量平衡1.5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植物叶片的光学特性四、教学方法和实施的步骤:本讲首先介绍光在生物体生命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植物叶片的光学特性;最后讨论了植物在光合作用下能量平衡与能量转换等问题。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

教案课程: 农业气象学学时:40学时班级:植物保护2001 园艺2001教师:刘丽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进度计划课程名称:农业气象学专业年级:农学、植保、园艺授课教师:刘丽华说明:此教案以2学时为单位(即一讲)编写。

绪论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绪论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区别,了解农业气象学的任务。

二、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

三、重点: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气象要素与农业气象要素、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气象学研究对象、方法和农业气象学研究对象、方法的区别。

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讲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一、气象学(一)气象简单地说,大气物理现象称气象。

如风云雨雪、虹晕雷电、冷暖干湿。

(二)气象学研究大气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一门科学称气象学。

二、气象学的分支(解释以下定义)。

(一)天气学(二)气候学(三)大气污染学注:近年来环保专业开设了这门课。

农业气象学中不作为重点介绍。

(四)大气物理学注:属气象专业学习范畴。

农业气象学所牵涉到的内容不需讲得太深。

三、气象学的研究对象简单地说,研究对象为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

四、气象学的研究任务(一)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的特征。

(二)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

(三)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进而解释大气现象,寻求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四)应用上述规律,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对比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应用气象学最大部门,研究对象是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

六、农业气象学的任务(对比气象学)(一)对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利用和区划。

(二)确定农业气象指标,根据指标鉴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三)研究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

(四)开展农业气象测报、预报和情报的服务工作。

(五)农业与气候的调节、利用和改造研究。

七、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一)平行观测法(二)地理播种法(三)分期播种法四)地理分期播种法(五)人工气候法(六)气候分析法(七)统计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八)气象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第二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结构一、大气的组成和大气污染(一)大气的组成(学习各组成成分的作用)1、干洁空气2、水汽3、固体杂质(二)大气污染(从概念、种类、形成环节上分析)二、大气的垂直结构(一)根据不同高度气层的特点,可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将大气层分为五层(图示法讲解)外层800 KM85 KM中间层55 KM平流层12KM0 KM(二)根据空气质点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分两层1、摩擦层:在1-2km高度以下的气层2、自由大气:在1-2km高度以上的气层思考题1.农业气象学与气象学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2.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是什么?3.农业气象学常用哪些方法来研究?参考书1.李来胜主编,《农业气象学》,成都科技出版社出版,1994年2.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研究室主编,《中国农业气象学》气象出版社出版,2000年3.陈家豪主编,《农业气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9年第一章辐射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是气象要素的重点章,通过2个学时的课堂讲授和2个学时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以及净辐射的变化规律,太阳辐射对植物(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农业气象教案(54)

农业气象教案(54)

东北农业大学教案课程名称:农业气象学/Agrometeorology授课教师:***东北农业大学教案课程:农业气象学教师:孙彦坤职称:教授一、基本教材:1.《农业气象学》,段若溪、姜会飞主编,2002年气象出版社出版。

二、主要参考书:1.《农业气象》,刁瑛元、马秀玲主编,1993年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黑龙江省农业气候》,白雅梅主编,2002年东北农业大学校内出版。

3.《农业气象试验指导》,孙彦坤、肖同玉主编,2000年东北农业大学校内出版。

I、课程(章、节):绪论、第一章大气II、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大气、大气科学、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概念2.掌握农业气象的内容与任务3.大气的演化过程4.大气的组成及垂直结构5.大气污染III、重点和难点:1.大气科学、农业气象学概念概念3.大气的演化过程(三个阶段)4.大气的组成及垂直结构(三种成分五个层次)5.大气污染(四种污染源七种污染物)IV、基本内容(见讲稿)V、本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气象学(大气科学)2.农业气象学二、填空农业气象习题集p1 1-5题。

三、简答题农业气象习题集p1 1-2题VI、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授课。

VII、学时:3学时。

VIII、授课后存在问题I、课程(章、节):第二章辐射第一节辐射的基本知识II、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辐射概念及度量单位。

2.掌握辐射的基本定律。

III、重点和难点:1.辐射概念。

2.辐射度量单位。

IV、基本内容(见讲稿)VI、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授课。

VII、时间分配2学时。

VIII、授课后存在问题I、课程(章、节):第二章辐射第二节太阳辐射II、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太阳高度角、时间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掌握时间的换算方法。

3.掌握太阳常数、大气透明度的概念。

4.掌握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过程的削弱原因。

III、重点和难点:1.季节的形成。

2.时间的换算。

3.四季的形成。

4.日照时间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教案名称:农业气象学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熟悉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土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1.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农业气象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

3.农业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利用气象信息进行农业生产的气象决策。

5.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6.农业气象学在土壤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案例介绍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性。

2.概念讲解:介绍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3.农业气象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讲解常用的气象仪器和测量方法,如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等的测量。

4.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介绍气象要素对农作物发育的影响,如温度对种子萌发、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等。

5.小结和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1.复习: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复习。

2.利用气象信息进行农业生产的气象决策:介绍如何利用气象信息进行农业生产的决策,如选择适合的播种期、施肥期等。

3.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介绍气象要素对病虫害的影响,如温湿度对病菌和虫害的传播、云量对病虫害的发生等。

4.农业气象学在土壤管理中的应用:介绍气象要素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如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温度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等。

5.小结和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1.复习: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复习。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3.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农业气象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水稻种植、果树栽培等。

4.总结:总结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

5.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农业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论文。

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作业表现:检查和评价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和内容。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农业气象学》课程是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艺、中药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等专业的科类基础课。

通过《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基本气象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天气学、气候学、农业小气候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与生物环境密切相关的气象条件的形成、演变规律和中国的主要天气、气候状况,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灵活应用。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气象学概述气象与气象学的概念,气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支学科、发展概况。

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气象与气象学的概念,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分支学科、发展概况,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一章地球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1. 干洁大气2. 臭氧和二氧化碳3. 水汽和大气杂质习题要点:大气中臭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布,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

第二节大气的铅直结构1. 大气的热力学分层2. 大气的其它分层方法及大气上界习题要点: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分层,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气象要素习题要点:气象要素及天气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本章重点难点: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大气中臭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布,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依据及分层,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征,气象要素及天气现象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大气杂质在气象学上的意义,大气热力学分层各层在温度铅直分布和大气铅直运动上的基本特征。

了解:地球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大气中常见的光、电、声现象。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36 理论:26 实验:10 学分:2适用对象:环境科学、种子、植保等先修课程:数学和物理等基础知识。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刘江、许秀娟主编,《气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主要参考书:钱允祺主编,《农业气象学》,兴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马秀玲等主编,《农业气象》,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陈端生、龚绍先主编,《农业气象灾害》,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气象学》本课程使选择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条件,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它们形成的物理过程,变化规律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农业气象时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目的是为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学习专业课和参加毕业实习时提供必要的农业气象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与自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包括理论课与实习课两部分内容,其目的是便于学生掌握植物生产和环境等类所必须的气象学及农业气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气象观测及农田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以及对观测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技能。

使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实行科学种田,逐步实现农业高产稳产。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绪论 21 辐射 52 温度 33 水分 34 风和气压 25 天气及天气预报 26 气象灾害 47 气候 38 农田小气候 2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教学中,应按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进行。

2.绪论及第一、二、三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基础理论部分,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切实掌握为以后各章奠定基础。

3.重点要深入介绍反复使用,难点要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

4.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注意与实际相联系,其中重点内容必须达到大学基础课的要求,由于学时数少,与专业有关的内容应作适度的联系和启发。

《农业气象》说课

《农业气象》说课

找出知识的精华所在;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沿岸城市构成巨大威胁;造成人畜伤亡;农产品价格波动。
3) 成因 气候及其他原因:
4) 空间分布特点
东部多,西不少;沿海多,内陆少; 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5) 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4、作业题:
简述夏季风实力强弱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自学后,教师引导,补充整理)
4、防御措施
修筑堤坝,疏通河道 修建水库,退耕还湖
工程措施
植树造林,固沙保水 修建分洪、泄洪、蓄洪区等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 防灾减灾意识
非工程措施
加强暴雨预报和监测 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3、内 容 小 结
1 )概念
2) 危害 冲垮河堤;破坏交通等公共设施;淹没农田与村庄;
8、 9月
9月 10月
东南沿海
长江流域以南 撤出中国大陆
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
东南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 东南季风减弱,冬季风增强
我国东部季风区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 季风进退的变化
教师整理:
天气原因:季风气候显著,水资源时
洪涝灾 害频繁 发生的 原因
(影响较大) 空分布极不均匀.
其他原因:流域地貌特征;
实训操作
教师讲授法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合作学习意识,又能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参与各项活动的 积极性,促进学生的 共同发展。。
情景教学法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可自学先解决部 分问题,锻炼自己解 决问题的能力,教师 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讨论,是一种相 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教师的帮助下, 围绕一个任务活动 中心,通过对学习 资源的积极主动应 用,进行自主探索 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农业气象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农学专业适用,2007年修订)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267课程名称:农业气象学英文名称:Agrometeor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 40学分: 1.5适用对象: 农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植物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活动有影响的大气科学知识。

介绍农业环境中的大气环境条件光、热、水、风等主要农业气象要素的形成和变化规律及其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介绍天气学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我国主要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各种灾害性天气的特征、灾害性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及防御措施;介绍气候、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的基本知识,介绍农业气候资源分析的基本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并适当配以实验,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农业气象学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植物生产类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介绍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活动有影响的大气科学知识。

介绍农业环境中的大气环境条件及其变化规律。

从生态整体的观点强调大气环境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所起的作用,从利用并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了解和认识大气环境的作用及其变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得知识和能力:1、理解和掌握光、热、水、风等主要农业气象要素的形成和变化规律及其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2、了解天气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全国主要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掌握各种灾害性天气的特征、时空分布特点及防御措施。

3、熟悉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的形成原理,熟悉中国气候特征和广东气候特征、农田小气候及各种保护地小气候的特点,初步分析当地的农业气候资源。

4、掌握主要农业气象要素的观测记录方法和农业气候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大气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气象学、农业气象学及其发展历史;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2.熟悉大气的组成成分和作用;3.掌握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和大气垂直结构特点。

农业气象教案

农业气象教案

绪论教学目的:了解气象与气象要素的区别和关系,天气和气候的关系,农业气象学的意义,低层大气的各个组成成分及特点,大气垂直方向上的几个层次及特征。

教学重点:气象、气象要素的意义.天气、气候的意义。

农业气象学的意义。

低层大气的成分,大气垂直方向的分布。

教学难点:气象、气象要素的意义.天气、气候的意义。

农业气象学的意义。

低层大气的成分,大气垂直方向的分布及特征。

教学内容:第一节气象与农业(面授)一、气象与农业1、大气—地球表面被一层厚厚的气体包围着,这层气体通常称为地球大气2、气象—大气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就称为气象如:冷、热、干、湿、风、霜、雨、雪、雷、电等3、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学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地球以外的行星和卫星大气。

如“神州六号”的诞生4、气象要素—用来表示大气中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及其大气状态的各种物理量就称为气象要素。

主要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各种气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不同的地方和时间内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就表现为不同的天气和气候5、天气—是指一个地区在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它是短时间的、不稳定的、瞬间多变的6、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统计状态。

它既包括多年来正常的天气情况,也包括极端的天气特征研究气象学的目的就是利用有用的气象条件和防御有害气象条件,最终为人类服务、造福人民(二)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支—了解二、农业气象学(一)农业气象学的概念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广义农学和气象学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2、农业气象要素—就是气象要素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要素如:辐射、温度、降水、湿度和风等这些要素不仅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也是构成生物生育和产量形成的外界条件3、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②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二)农业气象学的任务农业气象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它一方面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研究农业对气象条件的影响,从而不断地揭示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存在的气象问题,以保证农业丰产、稳产、低耗、优质,谋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农业气象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2007年农业气象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一教学周/第三、四节(第 1 次课)
农业气象教案
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业气象学教案
第五教学周/第一、二节(第8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
第六教学周/第三、四节(第9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七教学周/第一、二节(第11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八教学周/第三、四节(第12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九教学周/第三、四节(第13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九教学周/第一、二节(第14 次课)
第九教学周/第一、二节(第14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十教学周/第三、四节(第15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十一教学周/第三、四节(第16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十一教学周/第一、二节(第17 次课)
第十一教学周/第一、二节(第17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十二教学周/第三、四节(第18 次课)
第十二教学周/第三、四节(第18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
第十三教学周/第三、四节(第19 次课)。

农业气象课程设计方案

农业气象课程设计方案

农业气象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农业气象的基本概念,了解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2.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了解应对措施;3. 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潜在影响,提高对未来农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气象数据分析和预测农作物生长状况的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合理的农业气象观测方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农业气象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农业气象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关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3. 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心农村,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具体的学习成果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农业气象基本概念:天气、气候、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农作物生长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干旱、洪涝、台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教材章节:第二章3.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农作物生长、病虫害发生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4. 农业气象观测与数据分析:农业气象观测方法,气象数据整理与分析,预测农作物生长状况。

教材章节:第四章5. 农业气象实践操作:设计气象观测方案,进行实际观测,分析数据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农业气象基本概念,天气、气候、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学习;第二周: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分析防治措施;第三周: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第四周:农业气象观测与数据分析,学习观测方法和数据分析;第五周:农业气象实践操作,设计观测方案,进行实际观测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t=1 四、太阳辐射
太阳表面温度 6000K,中心达 2 万多度,是一个炽热的火球体,同样以电磁波和粒子 的形式把太阳能辐射到地球上,称太阳辐射。 大气上界的辐射光谱:红外线为 43%,紫外线为 7%,可见光为 50%。 太阳辐射的特征用太阳辐射光谱、光强、光照时间来表述。
第二节 太阳辐射时间长短 一、日地关系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用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从地球绕太阳公转,自转的动画中直接掌握四 季形成,昼夜的长短及高度角、方位角的计算。
第四讲
第一节 土壤温度的变化 一、土壤表面的热量平衡 (一)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 白天:Q1=R-M-B-LE 晚上:Q2=-R+M+B+LE 昼夜:Q=±R±M±B±LE
解释各项物理含义。
(二)土壤表面的热量平衡
±R±M±B±LE=0 解释各项物理意义
二、物质热特性 什么叫热特性?主要包括
导热率(λ):概念 热容量(CV):概念
绪论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绪论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区别,了解农业气象学的任务。
二、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 三、重点: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气象要素与农业气象要素、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象学研究对 象、方法和农业气象学研究对象、方法的区别。 四、教学时数:2 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讲
第五讲
二、对流层的逆温现象 晴天白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称逆温。 (一)产生逆温的主要原因有: 1.辐射 2.平流 3.空气下沉,在山区常发生逆温。 (二)逆温在农业上的应用:(详细说明) 1.农副产品加工 2.防治病虫害,喷药方法 3.冬季熏烟防霜 4.在山区进行综合开发 利用,考虑逆温 三、气温的绝热变化 什么叫绝热变化,先举自行车打气的例子,再延伸到空气。空气上升、下降没有与周围发 生热量交换的过程称绝热过程 。 干绝热递减率:1℃/100m,称干绝热递减率。湿绝热递减率:0.5℃/100m。物理含义:同 一气块在不同高度上气温的变化。 四、大气稳定度的概念 气块受到垂直方向扰动后,大气层结使它具有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称 为大气稳定度。 五、绘图解释判断大气稳定度的依据
第六节 地面辐射差额
一、地面辐射差额(又称辐射平衡、辐射收支、净辐射)
表达式: 晴天 R=(Sˊ+D)(1-r)-F0 阴天 R=D(1-r)-F0 晚上 R=-F0
含义:R 为地面辐射差额,Sˊ+D 为总辐射,F0 为地面有效辐射。 二、简单介绍一下地面辐射差额的变化
第二章 温度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讲授,学生应重点掌握"三温"的变化规律,温度在农、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解,挂图辅助。 三、本章重点, 土温、气温的变化规律、积温的计算应用。 四、本章难点 大气稳定度、绝热变化。 五、本章教学时数 4 学时 六、教学内容
一、地面辐射
地球表面化温度 300K,按照自身的温度直接放射出长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 二、大气辐射
1、概念 :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按自身的温度向外放射辐射的现 2、大气逆辐射:朝向地面的这部分辐射。(图示说明) 3、温室效应 :透过太阳短波辐射,阻挡地面长波辐射。 三、地面有效辐射
象。
F0=Eg-σEa F0 为地面有效辐射,Eg 为地面辐射,σ为地面吸收率或称吸收系数,Ea 为大气逆辐射。
2.天气,晴天日较差大,阴雨天日较差小。 3.云量, 多云日较差小,少云日较差大。 4.地形,凸地(脊地)日较差小,凹地(谷地)日较差大。 5.海拔高度,高海拔日较差小,低海拔日较差大。 6.下垫面,海洋日较差小,大陆日较差大。 (二)气温的年变化 最热月大陆 7 月,海洋 8 月,最冷月大陆 1 月,海洋 2 月。 年较差要受到以下四个因子影响: 1.纬度,高纬度年较差大,低纬度年较差小,举例说明。 2.距海远近,近海年较差小,远海年较差大。 3.海拔高度与地形,高海拔比低海拔年较差小,凸地比凹地年较差小。 4.云和降水,雨季年较差小,干季年较差大。 (三)气温的非周期变化 春末夏初,我国由暖到热,这时还有冷空气南下,遇到强冷空气,温度下降对正开花的植 物不利。秋末冬初由凉转冷,如遇到南海气团北上,有几天温暖甚至爆热的天气,群众所 说的“十月小阳春”,这种天气来临,天气好景不长,意味着暴风雪的来临,这种非周期变 化对农业生产不利,要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
8
2 寒潮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霜冻的种类及防御方法
干旱、干热风、洪涝及其防御措施;冰雹及台风的
8
2 结构
9
2 小气候的概念;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温室小气候;塑料大棚小气候;农田保护林小气候;
10
2 农田小气候的改善。
11 4 12 6
实验一和实验二 实验三、四、五
说明:此教案以 2 学时为单位(即一讲)编写。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结构 一、大气的组成和大气污染 (一)大气的组成(学习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1、干洁空气 2、水汽 3、固体杂质 (二)大气污染(从概念、种类、形成环节上分析) 二、大气的垂直结构 (一)根据不同高度气层的特点,可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将大气层分为五层(图示法讲解)
外层 800 KM
暖层
85 KM
中间层
55 KM 12KM
平流层 对流层
0 KM
(二)根据空气质点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分两层 1、 摩擦层:在 1-2km 高度以下的气层 2、 自由大气:在 1-2km 高度以上的气层 思考题 1.农业气象学与气象学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 2.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是什么? 3.农业气象学常用哪些方法来研究? 参考书 1.李来胜主编,《农业气象学》,成都科技出版社出版,1994 年 2.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研究室主编,《中国农业气象学》 气象出版社出版,2000 年 3.陈家豪主编,《农业气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1999 年
日照百分率=实际照射时数/可照时数×100%,大小说明一地的光能与降水充足与否。 二、到达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光谱
红外线和红光随太阳高度角减小而增多(解释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紫外线、
蓝紫光随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增多(解释天空蔚蓝色原因);可见光随高度角增大,阴天变
化比例不大,晴天增加。
第五节 地面有效辐射(长波辐射)
第一章 辐射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是气象要素的重点章,通过 2 个学时的课堂讲授和 2 个学时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要求学生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以及净辐射的变化规律,太阳辐射对植物(作 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二、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授课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三、本章重点
太阳辐射(特征)变化规律,地面有效辐射和净辐射,太阳辐射与农业的生产关系。 四、 本章难点 太阳高度角,方位角。 五、 教学时数(4 学时)2 学时课堂讲授,2 学时多媒体演示。 六、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一、气象学 (一)气象 简单地说,大气物理现象称气象。如风云雨雪、虹晕雷电、冷暖干湿。 (二)气象学 研究大气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一门科学称气象学。 二、气象学的分支(解释以下定义)。 (一) 天气学 (二) 气候学 (三)大气污染学
注:近年来环保专业开设了这门课。农业气象学中不作为重点介绍。 (四) 大气物理学
假设散射辐射一半返回宇宙空间,另一半在不考虑大气吸收作用下到达地面则散射辐射的
强度为:
(三)总辐射(Q=Sˊ+D)
D=S0/2(1-Pm)sinh
(四)总辐射的变化
1.日变化:夜间为零,日出后逐渐增大,午后又开始减少。
2.年变化: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
(五)日照与日照百分率
太阳光在一天中实际的照射时数称日照,以小时为单位。
次课
太阳的一般知识,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及
2
2 减弱方式和影响减弱的因子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有效辐射的概念及其相
2
2 互关系
土壤热特性;地面的热量收支;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3
2 土壤冻结和解冻
空气的绝热变化和非绝热变化;大气稳定度及其对
4
2 空气变化规律的判断;
三基点温度的概念及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积温
第二讲
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 一、辐射的一般知识 (一)概念:绝对零度以上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辐射。
粒子性 (二)根据定义分析辐射的性质:
波动性 (三)表征辐射特性的物理量:(分别解释以下物理量)
1、 辐射通量 2、 辐射通量密度(F)
3、 辐射强度(I) 4、 光照度(光照强度) 二、辐射的基本定律的学习 三、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透射
注:属气象专业学习范畴。农业气象学所牵涉到的内容不需讲得太深。 三、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简单地说,研究对象为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 四、气象学的研究任务 (一) 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的特征。 (二) 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 (三) 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进而解释大气现象,寻求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四) 应用上述规律,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对比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是应用气象学最大部门,研究对象是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
六、 农业气象学的任务(对比气象学) (一)对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利用和区划。 (二)确定农业气象指标,根据指标鉴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三)研究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 (四)开展农业气象测报、预报和情报的服务工作。 (五)农业与气候的调节、利用和改造研究。 七、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 (一)平行观测法(二)地理播种法(三)分期播种法 四)地理分期播种法(五)人工 气候法(六)气候分析法(七)统计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八)气象卫星遥感、地理信息 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