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1《我与社会》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三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请你确定一个学习主题( )A、中华文化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C、统一国家的建立D、民族融合【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何处?( )A、殷B、亳C、镐D、阳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所示是四方秦朝印文,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秦朝( )①创立了皇帝制度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西周农业生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谷”已经齐备B、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C、使用青铜农具D、牛耕逐渐推广【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约公元前21世纪由禹建立B、约公元前20世纪由禹建立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D、夏朝末年,纣王无道,被犬戎杀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以下历史故事中,发生在有文字记载历史时期的是( )A、三皇五帝B、大禹治水C、武王伐纣D、黄帝蚩尤的战争【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右图是商朝带枷的奴隶俑,它反映了( )A、奴隶的悲惨生活B、奴隶不听使唤C、奴隶的怠工D、奴隶逃走被抓回【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左传》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这一史料反映了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以下关于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用来表明贵族的身份地位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技术高超C、商代以后,青铜器中的大型鼎器主要是用来祭祀D、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周代青铜器的代表【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商王______把都城迁到______,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初中历史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说课稿范例我的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我采用的是“五说法”,以下是我的说课内容: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结构: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统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对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也有很大帮助。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西周的分封制”、“贵族、平民与奴隶”、“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三目的不同侧重点和内在联系,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概貌,并能对西周的社会网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西周的分封制”,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大致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西周统治阶级是以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与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法来统治人民的。
通过“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一定的识图能力,并能注意古今地名的对照。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西周分封情景,增强学生合理的历史想像能力;通过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的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增强表达能力;通过识读“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能力和根据图表捕获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分封制”、“礼仪教化”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到它们的实行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
3、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本课的重点是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它是本课的重点呢?这是因为它是本课的主干,牵涉到整课知识的教学,对以后的历史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关联,所以它是本课的重点。
②本课的难点有三个: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认识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学习的基础上设计出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我与社会》优秀教案
《我与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社会关系的不同类型。
2.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难点: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社会生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社会的联系。
2.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参与了哪些社会活动?”
2.新课讲授
1.感受社会生活: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分享,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的
丰富多彩,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
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介绍不同的社会关系,
如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
3.小组讨论
1.讨论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2.分享自己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和感受。
4.课堂总结
1.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
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布置作业:观察自己身边的社会现象,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社会
生活的感受。
《我与社会》教案
一、教案主题:《我与社会的联系》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3.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规定和制约。
4.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5.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的社会案例,准备讨论和分析的材料。
6.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新课导入:讲解个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总结:归纳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二、教案主题:《社会的组成与结构》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组成和结构,理解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社会的家庭、学校、组织等组成部分。
让学生理解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4.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5.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的社会结构案例,准备讨论和分析的材料。
6.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组成和结构。
(2)新课导入:讲解社会的家庭、学校、组织等组成部分。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社会结构的变化。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社会结构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5)总结:归纳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三、教案主题:《社会规范与道德》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的含义,认识到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3.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违反社会规范和道德的危害。
4.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5.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案例,准备讨论和分析的材料。
(1)导入:通过图片或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规范和道德的含义。
我与社会教案(精选15篇)
我与社会教案(精选15篇)我与社会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自己周边大人们学习的情况,感受当今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
2、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学习就会落伍。
3、在观察中找到身边的榜样,并从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中受到鼓舞。
二、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当今社会,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断地学习,接受新鲜事物。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的精神。
教学关键点:通过学习,启发学生珍惜时间,抓紧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和本领。
三、前准备:a)教学课件。
b)要求学生做好调查,家里的人近两年来新学到什么知识和本领,现在又在学什么?四、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检查调查结果。
(学生都说出家里人近两年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教师以一个学生小明家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2、电脑出示课本40~41页的八幅图,每幅图都有旁白说明3、小组讨论:他们都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学习?4、引出课题:大家都在学5、师说:小明爷爷是一位种田能手,很多事情都干,是村里有名的能人。
现在,爷爷遇到了新问题。
电脑出示书中42页的三幅图。
6、教师小结:通过过去是劳动能手,今天却遇到了新问题,说明了社会进步真快呀!天天都有新变化。
大人们在抓紧时间学习。
我们要和他们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我与社会教案第2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a)教学课件(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我与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课题《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责任意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积极参与支援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热爱自然,培养担当精神。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新课导入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小林没有积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但是并没有脱离社会,他通过网络与社会发生联系。
参与社会生活会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更好的融入社会。
由此,引出本课主题--《我与社会》重点问题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阅读材料,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小林是否脱离了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讲授新课第一目感受社会生活探究一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提示: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去书店看书,等等笔记:了解社会的方式(1)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聊聊暑期生活:你的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去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参与了哪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学生分组,分享一下(2)阅读报纸书籍、收看电视新闻、上网查询;(3)参加公益活动、夏令营活动;(4)广交益友等。
探究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结合材料:宋某某,终身禁入思考:我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需要注意什么?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以积极、正确的方式融入社会。
结合材料:一群中学生点亮社区治理“明灯”思考:材料中中学生的做法启示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北师大版7年级政治第五课第一站 我与社会 人教版
Tankertanker Design
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满足 着整个社会的温饱;工人在生产 一线奋力工作,为整个社会提供 生活必需品;教师在讲台上激情 挥洒,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
每个人在追求自身正 常发展的同时,也在为社 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简而言之,社会化指的是什么? 简而言之,社会化就是个体适应、融入社会,服务 和贡献社会的过程。 4.社会化有什么意义? 答:意义: 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 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①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 其他人的交往中,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 ②只有通过社会化,我们才能实现由“生物的我” 向“社会的我”的转变,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生 的社会价值。(p56)
三、自学检测与点拨(15分钟)
社会 是一张无与伦比的“大网” ,我们每个人就是这个 1._______ 一个结点 “网”的 __________,与我们相连的每“一条线”都是 我们与他人交往 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 小网 ,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的 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一个“_______” 无限地延伸 “小网”,在 _____________,才组成了社会这文张漫无边际的 “大 网”。
第5课
积极融入社会
主备人:陈卓 备课时间:10月7日 (第8周)
一、学习目标(1分钟)
1.认识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2.掌握社会化的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二、自学指导(1分钟)(用6分钟阅读课本54—56页,思考以下问题)
1._______是一张无与伦比的“大网” ,我们每个人就是这个 “网”的_________,与我们相连的每“一条线”都 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一个“_____”,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 的“小网”,在__________,才组成了社会这文张漫无边际 的“大网”。 2.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有何关系? 3.简而言之,社会化指的是什么? 4.社会化有什么意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大全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大全5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大全5篇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1)在新的学期里本人将担七年级的生物教学工作,为了出色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必将认真地做好教学工作。
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将继续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
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作为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一般较高,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1)学生都是初一新生,对生物这门学科很陌生。
(2)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
学生学习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争取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冀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末尾又有信息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教案:我与社会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我与社会》的内容,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3.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主题。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
五、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
六、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曾经遇到的问题和感受,并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曾经在与社会接触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对社会有哪些感受?你觉得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阅读与分析(20分钟)3.引导思考(25分钟)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你认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个体在社会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个体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来适应社会?4.展示与分享(20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写在小黑板上进行展示,并进行分享。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相互交流观点和看法。
5.归纳总结(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和归纳在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并进行展示。
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教学反思通过《我与社会》的教学,学生对于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思考了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并认识到了培养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考和互动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案例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第一章:了解社会与个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1.2 教学内容: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个人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与个人的相互关系。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的定义和特点,个人的定义和特点。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社会与个人的相互关系。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与个人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二章:社会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社会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社会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具体案例。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社会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规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三章:社会责任与义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
3.2 教学内容:社会责任的定义和特点。
义务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责任的定义和特点,义务的定义和特点。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关系。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责任和义务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四章:社会参与与公民意识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的意义。
让学生培养公民意识。
4.2 教学内容:社会参与的定义和意义。
公民意识的定义和培养方法。
4.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社会角色,体验社会参与的意义。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公民意识的培养方法。
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参与的意义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五章: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种类和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一、课程目标(1)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3)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
.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用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教学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三、教学准备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对自家周围环境的调查。
四、教学方法情境式、活动式五、教学过程导入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
【板书】从社区看我家【板书】1.社区根据同学们的讲述,感性讲解“什么叫社区”: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境。
请同学们打开你们带来的深圳地图,找找自己的家在哪里。
”进一步引导:“你是如何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的?”请同学们再看书上的图1-1和1-2,看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图1-1和图1-2的不同之处那两幅图是不是一个社区呢?如果是一个地方,老师分别请一个同学扮演杜鹃,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王朋家,再请一个同学扮演王朋,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杜鹃家。
“同学们能听清楚这两位同学说的话吗?为什么听不懂?”“如果我们将这两幅图改成图1-3,再从杜鹃家走到王朋家,是不是就很清楚了?为什么?”引出地图的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板书】2.地图三要素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图,和地图对话。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认识社会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定义、特征和组成,认识到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社会的概念、社会的构成、社会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
1.4.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的定义、特征和组成。
1.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社会的作用。
第二章:我与社会的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个人对社会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4.2 讲解:详细讲解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
2.4.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章:社会责任与担当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内涵,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社会责任的概念、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责任。
3.4.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内涵,阐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3.4.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道德与法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概念,认识到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社会道德的内涵、法律的作用、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意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4 教学步骤:4.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4.4.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道德的内涵、法律的作用。
4.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遵守社会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
七年级道德与法制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制第十一单元《我与社会》,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
本课时主要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学校观和社会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处理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学校观和社会观,增强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三、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学校观和社会观。
四、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学校观和社会观。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向学生展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分别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3.部分学生进行发言,并引导学生发现家庭、学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Step 2 学习(20分钟)1.老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家庭、学校、社会的主要特点。
2.老师提问学生:“你们是如何理解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的?”3.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
4.老师分组让学生展示他们自己理解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关系的海报,并互相交流。
Step 3 实践(15分钟)1.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分析并解决所给的情境问题。
2.教师提问学生:“如果你发现家庭、学校、社会之间有矛盾或冲突,你该如何处理?”3.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Step 4 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家庭、学校、社会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5.2《融入社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5.2《融入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融入社会》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每个人都需要适应和融入社会,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接触社会,对社会的认知还比较片面和肤浅。
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引导和教育来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适应和融入社会。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的重要性2.如何适应和融入社会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适应和融入社会。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社会的适应和融入过程。
六. 教学准备2.案例材料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4.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与社会相关的图片,如街头巷尾、学校、家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是如何与社会相互作用的?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关于社会适应的案例,如一个人从农村来到城市,面临种种不适应,最后如何逐渐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的故事。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人为什么会面临不适应?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案例中的情境,亲身感受社会适应的过程。
如模拟找工作、交朋友等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适应社会。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分享与合作。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的教学计划(五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的教学计划一、教学总目标1、认识生物的主要分类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植物物的生殖大多是通过有性生殖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3、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一)教材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
(二)学生情况三、主要措施和方法(一)措施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倡导探究性学习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二)方法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引导探究->获得结论->测试反馈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3、识图学习法: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可读性强。
它形象、直观、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有关知识讲清楚,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内容,便于记忆。
4、比较、归纳学习法: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归纳,可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知识间的关系更明了。
5、综合学习法: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的教学计划(二)一、指导思想二、自成教育本学期将继续彻底____初一年级的“迈好青春第一步,自信-成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初一年级以自信成功为主体,鼓励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关注学生心灵花园的耕耘,唤醒学生内心的自尊与自信。
新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上册get ready《b your friend》优秀教案3(重点资料).doc
Asks Ss to recall the expressions on asking for and giving directions.
Play the recording for Ss to read after it.
Step8 homework
在自然的语境中,激活学生已知的表达问候和感谢的功能句。
[:Z*xx*k]
通过教师示范,帮助学生明确题目要求。
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熟悉问候与感谢的语言功能.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获取对话基本信息,并复习Here are…句型。
学生在图片的提示下进一步复习并学习生词。
跟读,进一步熟悉语言和培养语感
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较为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恰当表达问候和感谢。
Step6
Explains the instruction by directing a student to do the first one. Then put the sentences in the correct order,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in class.
Helps Ss review the words by showing pictures. science, birthday, balloons
Ss listen to the reco rding, and then read dialogues after it.
Ss role-play the dialogue in pairs, then in class.
1.跟读录音
2.完成学 案上的三个对话
Follow the teacher to think and answer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背景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教授的是社会课程。
社会课程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社会课程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对社会课程抱有抵触情绪。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我开始思考如何设计一份好的社会教案。
设计目标在设计社会教案之前,我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2.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知识,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生活等;3.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设计社会教案时,我要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内容社会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
在设计社会教案时,我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同时,我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让学生能够逐步深入了解社会知识,形成完整的社会认知体系。
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2.实践式教学: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责任感;3.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社会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效果在教学效果上,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社会课程的兴趣程度;2.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3.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通过观察学生的社会行为和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是否得到了提高。
实践在实践中,我根据上述设计,制定了一份社会教案,具体内容如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2.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知识,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生活等;3.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第一站《1》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 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实践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教学过程:
(师):大家都比较喜欢《鲁滨逊漂流记》,那么大家想一想:他真的是到了世外桃源吗?真的是与世隔绝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一站:我与社会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合作释疑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基他人做好补充)
导学卡展示:
自主学习合作释疑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2、什么是社会化?
(学生发言后,学生点评,师归纳总结)
(师):通过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进一步来深入分析、探究:
我参与我快乐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组结合导学卡,完成一个任活动一:看教材第55页的社会关系网状图,问:这个关系网说明了什么?
讨论:①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和社会相关。
②请同学们举例说说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会各行各业有什么样的联系?
③如果离开了社会,人会变成什么样子?
(师):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我们应当承认,社会不仅教会了我们各种生活技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由此可见: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活动二:情景探究: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护林员发现了一个吃狼奶长大的女孩劳拉。
这个8岁女孩用四肢爬行,用狼的语言在狼群里尽情“交谈”。
小劳拉后来被送到美国心理改造中心。
经过18个年头的艰苦训练和学习,劳拉才逐步恢复人性,最终还上了大学。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师):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
活动三:欲辨欲明
让学生进行辨论:
①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②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
(师):设计辨论这一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生讲述略)
课堂检测
导学卡展示(略)
、课堂反馈练习:
(一)贝海识珠(以下1至4题为单选,5至7题为多选)
1、我们走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是()
A、越来越分离
B、与任何人都无关
C、越来越紧密
D、彼此不能分开
2、如果说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
A、网上的一个结点
B、漏网之鱼
C、互不相干的个体
D、一条线
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句谚语告诉我们()
A、每个人都有三个好朋友
B、人总是不能脱离他的人际环境
C、只要你是好人就会有朋友帮你
D、人是无法独立完成任务的
4、“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要实现生命的价值,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就必须只讲奉献,而不能索取
②人的一生若只是索取,人生就没有意义
③真正懂得生命价值的人不但享受现实生活中的给予,而且会积极地为他人、为社会去奉献
④只要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生命就有价值,人生就有意义。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实现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是()
A、学习社会知识
B、帮助老年人
C、经常听广播读报纸
D、社会成员的影响
6、某学校在开展助残的活动中,许多同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冷漠的变热情了,脆弱的变坚强了。
可见()
A、人在社会中能够不断的成长
B、我们应该多了解社会
C、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D、我们的情绪变化太大
(二)、我来决策
1、我是个独特的我,我的行为活动只能代表我自己。
()
2、个人是社会的成员,人们的生活可以离开社会。
()
3、一个人员有把目光放在远大的事业上,才会有宽广和豁达的度量。
()
4、每个人在身心正常发展的时候也在为社会做着贡献。
()
5、社会成员只有在老师或家长的影响下,通过结交朋友才能实现社会化。
()
(三)大显身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研究水稻的高产,不断探索反复实践,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在成就和荣誉面前,他从不满足,永不止步。
2001年2月,他荣获了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而稻米目前是世界大约30亿人的主要食物。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称袁隆平为“世界水稻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专家之一”,“在世界上率先培育成功并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水稻生产革命,使水稻产量在一个世纪中增加了2倍。
杂交水稻这一育种途径由此从亚洲、非洲到美洲广泛传播,养活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口。
”
从这个事例中你能谈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