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二化学必修一3课时家学教案

合集下载

2023最新-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精选6篇】

2023最新-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精选6篇】

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情感目标:篇一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教学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探究式物质的量篇二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板书]一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物质的量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单位米千克秒安培摩尔开尔文坎德拉符号mkgsAmolKcd[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

高中化学必修课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课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课教案
主题:化学基本概念
教材:《化学》必修1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并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难点: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饮用水的净化、动植物的生长等,引导学生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给学生介绍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引导学生探讨化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区别。

3. 给学生展示一项简单的化学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及方法。

第二课时:
1. 继续进行化学实验,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解决方法。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

作业安排:
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本节课学习内容。

2. 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对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在实验设计和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三课时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三课时优秀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三课时优秀教案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知识、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识。

2、用化合价变化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加深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通过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巩固初中化学反应分类的知识和主要反应类型的知识,并加深认识。

教学方法:设疑、比较、讨论、讲解、练习教学过程:一、化学反应类型1.基本反应类型[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高温点燃[思考]Fe2O3+3CO=== 2Fe+3CO2、CH4+2O2====CO2+2H2O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根据上面二个反应可以知道.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不能包括所有反应,且不能反映化学反应本质。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也没有反映反应的本质。

练习: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1.两种单质化合;两种化合物化合;单质与化合物化合。

2.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

3.非金属单质置换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4.复分解反应: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碱、酸与碱、酸与盐、盐与盐反应。

[讲述:]化学反应还有其他分类方法。

例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类,我们还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1、实验分析:实例:CuO + H2=Cu + H2O↓↓从得失氧分析:失氧得氧↓↓从升降价分析:降价升价↓↓电子转移分析:得e -失e--↓↓反应结论: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同时发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教师提示学生全面理解: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偏移和电子的得失2、概念迁移:用价态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没有得失氧的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1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强化
教学目标:
1. 回顾和强化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学生对化学基础概念的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难点:对一些较难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备课、复习相关知识点;
2. 学生准备:复习之前的学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者复习一些基础知识点来引导学生进入化学学习状态。

二、复习和讲解(30分钟)
教师对化学基础知识做一个系统性的复习,重点讲解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基础概念,如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化学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与作业(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参与互动,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多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基本概念与方法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建立对化学的兴趣和认识
2.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常用的基本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操作的技巧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化学试剂、教学PPT、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化学实验视频或化学现象提出问题引入化学基本概念与方法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化学反应等
2. 讲解实验常用的基本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如量筒、试管等
3. 展示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操作实验仪器,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操作试管、玻璃棒等仪器,进行反应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10分钟)
1. 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和方法,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优秀教案化学(人教必修1)3.3学案设计

优秀教案化学(人教必修1)3.3学案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学习目标1.通过列举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说出金属材料对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认识合金材料的组成、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了解金属材料在冶炼及使用方面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学习过程【思考·交流1】初中曾学过有关合金的一些知识,你还记得什么是合金吗?合金有哪些优良的性能?一、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1.铜合金:2.铁合金:根据含碳量分为生铁和钢。

(1)钢的种类【思考·交流2】碳素钢中的含碳量与其韧性有怎样的关系?(2)生铁与钢的比较(3)【思考·交流3】元宝的成分是Au,有些不法之徒却用Cu Zn合金制成假元宝、假首饰来骗人。

运用你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揭穿他们呢?【思考·交流4】某家庭准备装修窗户(计划使用10年),可供选用的材料有木材、钢铁、铝合金、塑钢。

请调查分析选用哪种材料比较好?说明理由。

二、正确选用金属材料【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制饮料罐假如你是以下人员之一,对这一问题有什么看法?请查阅资料并做准备,然后选择角色,进行活动。

可能扮演的角色:A.饮料公司老板的心思B.开采铝矿工人的声音C.生产铝制饮料罐工人诉求D.售货员的话E.消费者有话要说F.环保官员的呼吁G.回收公司人员的说法……考虑时可能涉及的部分因素:●铝的性质适宜制造饮料罐●铝矿的储量较丰富●铝废弃后会污染环境●使用铝制饮料罐很方便●开采铝矿对环境造成破坏●可以用玻璃瓶代替铝制饮料罐●我需要工作●可以循环使用铝制饮料罐……(说明:这个环节亦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进行)随堂检测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硬铝B.黄铜C.钢铁D.水银2.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氧化镁B.金刚石C.水D.黄铜3.碳素钢的分类依据是()A.硬度B.含碳量C.用途D.机械性能4.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物质的量 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物质的量 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物质的量(第3课时)大单元-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单元1.能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及其应用。

2.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认识容量瓶,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对实验细节的分析,发展定量研究的意识。

在化学研究以及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溶液。

那么如何表示溶液的浓度呢?在初中我们学习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这种表示方法有时并不是很方便,这是为什么呢?还有没有更实用的方法呢?【任务四】看懂体检报告单——认识“物质的量浓度”【任务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任务四】看懂体检报告单——认识“物质的量浓度”1.读体检告单【活动设计】无论在化学研究还是生产生活中,溶液都是非常常见的一类物质。

虽然溶液的浓度可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但实际操作时更多的是量取溶液的体积,而不是称量其质量。

例如,医院的体检报告单中的不少检验项目就是如此。

下面是某位市民的一次体检报告单,你能看懂各个项目检验结果的含义吗?说明:1mol=103mmol 检验结果的含义:学习目标情境导入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发散思维:溶液浓度的表示方式除了“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你还能想到哪些方式来表示溶液的浓度?【设计意图】此环节用于引入本部分的学习活动。

虽然学生尚未学习物质的量浓度这一物理量,但是他们能够根据之前活动所学知识意识到mmol/L表示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与物质的量有关的化学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2.推导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以及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活动设计】推导过程与结果:在溶液中,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有的溶质的物质的量,称为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c表示,常用的单位有mol·L-1。

例如,如果1L稀硫酸中含有0.5mol H2SO4该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

你能推导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以及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吗?深度思考: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建立物质的量浓度这个物理量对于化学研究有何意义?【设计意图】通过之前的活动,学生已经了解到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内涵。

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第一课:化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掌握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3.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1.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元素的概念;3.化合物的概念;4.混合物的概念;5.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教学过程:1.引入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2.介绍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例子,加深理解;3.让学生练习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组探讨;4.总结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练习;2.自行查找更多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例子。

※※※※※※※第二课: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与组成;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构造与周期规律;3.运用元素周期律推测元素的性质。

教学内容:1.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2.元素周期表的构造与规律;3.元素性质的推测与实验验证;教学过程:1.解释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2.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和规律,带领学生探讨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3.分组讨论元素周期律对元素性质的影响,展示相关实验数据;4.总结本课学习内容,进行互动讨论和思考。

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练习;2.查找更多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三课:化学键与物质的组成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键的概念与作用;2.掌握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与区别;3.了解物质按化学键组成的分类。

教学内容:1.化学键的概念与作用;2.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与区别;3.物质的分类及其化学键组成;教学过程:1.介绍化学键的概念与作用,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重要性;2.详细讲解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特点与区别,并进行案例分析;3.分组讨论不同物质的化学键组成,总结物质分类及其化学键组成。

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练习;2.查找更多关于不同化学键的实际应用案例,了解化学键在生活中的作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1.1第三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1.1第三课时教案
4.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
注意:分液漏斗的振荡方法及拿法。
实验纪录最后萃取出来的产品,观看教材第9页图18、图19。
讲述:实验的第四步又叫分液。分液是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一般分液都是与萃取配合使用的。萃取后要分液,但分液不一定要萃取。例如:分离油和水的混合物,直接分液即可。
预习内容布置
复习本节内容
PPT演示:制取蒸馏水的操作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检验自来水和蒸馏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填表:教材第8页实验纪录表,学生组内交流。
思考与交流:
1.在蒸馏实验中用到了哪些实验仪器?
2.在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时,应怎样通入冷凝水?(下进上出)
3.在蒸馏实验中,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
强调并板书:蒸馏操作注意:自来水不超过蒸馏烧瓶的1/3、沸石防止液体暴沸、冷却水从下进从上出,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支管口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提炼的课题
蒸馏、萃取与分液
教学重难点
蒸馏、萃取与分液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练习册、PPT、实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提问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 检验方法。
二、进行新课
思考与交流:
(1)你知道自来水和蒸馏水的区别吗?
科目: 化学 教师: 授课时间:第2周 星期四2017年9月7日
单元(章节)课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本节课题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初步掌握其操作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精品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精品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精品教案
课题: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计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2. 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计算质量、摩尔数、体积等。

重点难点: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温习化学基本概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30分钟)
1. 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2. 给出实例,帮助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特点。

三、实验教学(20分钟)
1. 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反应物质量,计算产物质量。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四、讲解化学计算(15分钟)
1. 讲解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计算质量、摩尔数、体积等。

2. 给出例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五、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提醒学生课后需要复习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理论讲解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为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3)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3)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物质的组成、性质和转化规律; - 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 培养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化学实验与常见物质性质的认识》。

2.1 理论知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2.2 实验内容•实验一:常见物质的性质观察实验•实验二:物质的化学变化实验3. 教学步骤3.1 导入活动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导入问题•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什么相同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3.2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介绍和白板笔记的方式,讲解物质的分类、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点。

知识点讲解•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金属、非金属、盐类、酸、碱等3.3 实验操作实验一:常见物质的性质观察实验•实验材料:水、盐、铜、铁、纸张等•实验步骤:1.将水、盐、铜、铁等物质置于不同的容器中。

2.观察这些物质的外观、颜色、质地等性质。

3.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这些性质的差异及原因。

实验二:物质的化学变化实验•实验材料:铜片、盐酸、锌片等•实验步骤:1.将铜片放入盐酸中,观察铜片的变化。

2.将锌片放入盐酸中,观察锌片的变化。

3.比较两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差异,并分析反应的原理。

3.4 讨论和总结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实验原理的讲解,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以下问题: - 什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 -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和其化学组成有何关系?3.5 拓展活动让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等途径,自主查找一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并进行展示。

4. 总结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观察、分析和总结物质的性质和转化规律。

他们理解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2. 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元素与化合物、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有机化学基础等。

三、教学方法:1. 探究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2. 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不同物质之间有什么样的结构?2. 学生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进行总结。

3. 教师进行讲解,介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和宏观结构。

4. 设计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常见物质的微观结构,比如盐、糖等。

5.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6. 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第二课时:元素与化合物1. 讲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

2. 运用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3. 设计小组活动:给出一些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推测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4. 各小组发言,进行讨论和总结。

5.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6. 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第三课时: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引出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进行总结。

3. 讲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教案目标:1. 熟悉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 提高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化学与化学变化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3. 化学键与化合物4. 离子反应与电解5.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化学与化学变化1.引入化学与化学变化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介绍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各种变化类型。

3.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和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原理。

4.让学生探索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第二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复习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分类。

2.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基本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用途和意义。

3.通过展示一些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和相关实验,激发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

4.对一些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多样性和广泛应用。

第三课时:化学键与化合物1.介绍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帮助学生理解化合物形成的机制。

2.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结构和特点。

3.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模型演示,使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4.让学生探索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思维和科学记忆能力。

第四课时:离子反应与电解1.复习离子的概念和离子反应的基本特点。

2.介绍电解的原理和用途,引导学生理解电解过程中离子的重新排列。

3.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金属等物质。

4.让学生讨论电解对社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

第五课时:溶液的配制与稀释1.介绍溶液的概念和组成,引导学生理解溶解、溶质和溶剂的关系。

2.进行一些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浓度和溶解度的概念。

高二化学必修一3课时家学教案.doc

高二化学必修一3课时家学教案.doc

高二化学必修一3课时家学教案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

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3、掌握水的电离平衡/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水的电离:水是电解质,发生电离,电离过程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思考:实验测得,在室温下1L H2O(即mol)中只有1×10-7 mol H2O电离,则室温下C(H+)和C( OH-)分别为多少? 纯水中水的电离度α(H2O)= 。

2.水的离子积水的离子积:KW= 。

注:(1)一定温度时,KW是个常数,KW只与有关,越高KW 越。

25℃时,KW= ,100℃时,KW=10-12。

(2)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任何水溶液中,由水所电离而生成的C(H+) C(OH-)。

二、自主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和pH1.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水的电离平衡向方向移动,C(H+)和C(OH-) ,KW 。

(2)溶液的酸、碱度:改变溶液的酸、碱度均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三:合作探究讨论:改变下列条件水的电离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否改变?是增大还是减小?①升高温度②加入NaCl ③加入NaOH ④加入HCl练习:①在0.01mol/LHCl溶液中, C(OH-)= ,C(H+)= ,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 ,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 。

,②在0.01mol/LNaOH溶液中,C(OH-)= ,C(H+)= ,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 ,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 。

③在0.01mol/LNaCl溶液中,C(OH-)= ,C(H+)= ,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 ,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 。

小结:(1)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2)酸、碱抑制水的电离2.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常温(25℃)中性溶液:C(H+) C (OH-) C(H+) 1×10- 7mol/L酸性溶液:C(H+) C(OH-) C(H+) 1×10-7mol/L碱性溶液:C(H+) C(OH-) C(H+) 1×10- 7mol/L3.溶液的pH:pH=-lgc(H+)轻松做答:(1)C(H+)=1×10-6mol/L pH=______;C(H+)=1×10-3mol/L pH=__ ___C(H+)=1×10-mmol/L pH=______ ;C(OH-)=1×10-6mol/L pH=______C(OH-)=1×10-10mol/L pH=______ ;C(OH-)=1×10- nmol/L pH=___ ___(2)pH=2 C(H+)=________ ;pH=8 c(H+)=________(3)c(H+)=1mol/L pH= ______ ;c(H+)=10mol/L pH= _____ 归纳: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5℃时)pH 溶液的酸碱性pH pH=7 溶液呈性pH>7 溶液呈性,pH越大,溶液的碱性四:学习评价1.pH=2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若溶液体积扩大10倍,则C(H+)或C(OH-)的变化()A、C(H+)和C(OH-)都减少B、C(H+)增大C、C(OH-)增大D、C(H+)减小2.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的KHSO4固体(温度不变),则溶液的()A、pH值升高B、C(H+)和C(OH-)的乘积增大C、酸性增强D、OH-离子浓度减小3.100℃时,KW=1×10-12,对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pH=6显弱酸性B、C(H+ )=10-6mol/L,溶液为中性C、KW是常温时的10-2倍D、温度不变冲稀10倍pH=7 五:总结与反思。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教案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科学。

通过学习化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我们身边发生的化学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教案将介绍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的重点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有效地传授化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标志;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化学反应的计算方法;3.了解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判别方法;5.培养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标志;2.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化学反应的计算方法;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判别方法;4.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标志:(1)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反应。

(2)通过实验演示或视频展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的标志,如气体生成、颜色变化、沉淀生成等。

2.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化学反应的计算方法:(1)教师详细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化学符号和状态符号的使用。

(2)通过实例讲解化学反应的计算方法,包括质量守恒和物质的计算。

3.常见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1)教师讲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酸碱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2)通过实例演示和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反应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4.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判别方法:(1)教师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氧化态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意义。

(2)通过实验演示或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如通过电子转移、氧化态变化和电子数变化等。

5.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的能力培养:(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设计1:3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设计1:3

高中化学必修1教学设计1:3本教学设计将介绍铅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包括铅的硬度、密度、熔点等基本物理性质以及其常见化合物,如氧化铅、醋酸铅等。

此外,还将介绍铅的多样性,包括其广泛应用于制造、建筑和化学工业等领域,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教学设计旨在:1. 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铅及其相关性质,增强学生对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铅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对实验安全的意识。

该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课前预1. 学生阅读有关铅的基本知识。

2. 学生收集铅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相关新闻。

课堂教学第一节:铅的物理和化学特性1. 教师讲解铅的基本物理性质,如硬度、密度、熔点等。

2. 教师介绍铅的常见化合物及其特性,并展示相关实验。

3. 学生讨论铅的应用和环境影响。

第二节:铅在制造和建筑中的应用1. 教师介绍铅在制造和建筑领域中的主要应用,如铅酸蓄电池、屋顶覆盖材料等。

2. 学生探究不同制造和建筑领域中的铅应用,并设计相关实验。

第三节:铅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1. 教师介绍铅在化学工业中的主要应用,如醋酸铅的生产等。

2. 学生讨论铅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和环境影响,并探究相关实验。

第四节: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1. 教师讲解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2. 学生分析铅与环境和人体健康相关的新闻,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课后作业1. 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写出铅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应用、环境影响及预防措施。

2. 学生设计相关实验,探究铅的应用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必修一3课时家学教案
以下是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化学必修一3课时家学教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

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3、掌握水的电离平衡/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水的电离:水是电解质,发生电离,电离过程
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思考:实验测得,在室温下1L H2O(即 mol)中只有1×10-7 mol H2O电离,则室温下C(H+)和C( OH-)分别为多少? 纯水
中水的电离度α(H2O)= 。

2.水的离子积
水的离子积:KW= 。

注:(1)一定温度时,KW是个常数,KW只与有关,越高KW 越。

25℃时,KW= ,100℃时,KW=10-12。

(2)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何水溶液中,由水所电离而生成的C(H+) C(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