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趋势
来源:常海鹏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5日 浏览次数:1606
【摘要】:爆发于2007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如今已走入了第四个年头,自2009年全球经济复苏企稳以来,世界各国逐步进入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本文将从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涵义的理解入手,试图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前景及发展存在的隐患,对未来世界经济走势做出初步的预判。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 世界经济格局 趋势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涵义
自2007年初美国爆发次级贷款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至今,这场席卷全球的梦魇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2009年,经济危机态势得到初步的控制和缓解,世界经济逐步走向复苏,以中国为代表的上升型经济为金融危机的演变画上了拐点。
金融危机出现转折之后世界经济将沿着什么轨迹运行,经济学界莫衷一是,当前关于此问题的结论大体有四种:L形理论、V形理论、U形理论、W形理论,这些结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首先承认了目前世界经济已经达到了低谷。所不同的是,对于低谷之后的“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发展轨迹有不同判断,包括“长久持续”、“高速反弹”、“缓冲式反弹”、“波浪式前进”等等。
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提法,是针对世界经济重新恢复了增长的事实而言的。由于此次金融危机为百年来最为深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其发展趋势和各阶段特点尚待摸索与总结,因此,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不过是经济发展轨迹最低点以后的时期的总称。“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概念体现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愿景和预期。
二、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乐观前景
1.亚洲率先走向崛起
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继起飞成“龙”,被国际社会誉为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80年代至90年代,马来西亚、泰国“准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也都在加速经济发展,以争取早日成为新兴工业国。尤其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未、越南在80年代中、印度在9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变革,促进了各自经济的腾飞,为东亚乃至亚洲的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拉动效应”。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愈益增大。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150年来,西方享受了进步与繁荣,而亚洲却遭受贫困与饥饿。现在,亚洲正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这将使他们重新得到他们以前文明所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2.大国的腾飞和“超高速”发展
美国高盛集团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经济的可能发展,并在2003年发表了《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2050年之路》研究报告,提出了“金砖四国”(BRICs)概念。“金砖四国”都是大国,尽管在这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巴西经济陷入零增长,但由于中印经济的拉动,“金砖四国”经济总和占全球GDP 的比重还是由2007年的13%上升为2009年的15%,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加速了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
继“金砖四国”之后,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推出了所谓“钻石十一国”概念( 菲律宾、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间,十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5.9%,是欧洲国家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
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在2007年则提出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展望五国”(VISTA),系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认为这五个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其经济将会有飞速的发展。根据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的推算,从2005—2050年,西方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以美元计算,与现在相比最多扩大到2.5倍,“金砖四国”将扩大到20倍,而“展望五国”可能扩大到28倍。这虽然只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一种预期,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北经济未来发展的变化趋势。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现已遍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东欧及中东各个角落,形成了“新兴经济群体”。新兴经济体属于发展中国家,因而发展中国家兴起与腾飞己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仍具备持续发展的基础
从各方面的预测考量,2009年世界经济陷入二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尽管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收缩幅度变小,但世界经济和发达经济体衰退的总趋势已成定局,不会出现逆转。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迅速慢延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受到拖累和影响,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大型新兴经济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萎缩,然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表现依然好于发达国家。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发展中国家的GDP约增长2.
1%,与发达国家超过负3%的经济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然而,在世界经济逆境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以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向前发展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其发展前景仍具有持续性,其主要依据:一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市场需求庞大;二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和国内储蓄;三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研发支出显著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正在逐步兴起;四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组建的新兴跨国公司,在世界500强中所占数目及市值日趋增加;五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签署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全球现有209个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协定,区内贸易已占世界贸易额的50%;六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指数,亦即将贸易盈余转变为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正在逐步增强;七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保护力度增强的形势下,相互之间的贸易激增。鉴于上述情况,2010年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将以5.1%的速度增长,其中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约为6%,而发达国家仅约为1.7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值为1.3%),由此可见,新兴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的空间依然十分巨大,在全球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趋势必将有助于世界经济格局及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变革。
三、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的悲观隐患
当前世界经济确实出现复苏的乐观前景。美国2009年第三季度GDP增长了2.8%,为一年来的首次正增长。欧盟和欧元区经济第三季度也正式走出衰退,日本第三季度GDP环比增长1.2%。但客观地说,世界经济仍存在十大悲观隐患。
一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2009年第三季度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主要是靠政府拉动,内生动力不足。
二是银行破产增加。截至2009年11月美国破产银行总数已升至123家,并且还有数百家金融机构身处困境,濒临破产的边缘。另据IMF推算,全球不良资产高达3.4万亿美元,迄今也只核销一半。
三是政府负债过大。截至2009年9月份,全球各国政府的负债总额已经突破35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6.73万亿美元。
四是贸易保护日趋强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高达150项,反倾销案件437起,还有数百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正在讨论形成当中。
五是能源价格震荡。2009年10月以来,国际油价连续四周上涨,原油价格曾突破每桶80美元,迪拜债务危机后,又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
六是粮食问题加重。目前全球缺粮人口总数已超过10亿,其中约有1.5亿人因近期粮价飞涨和全球金融危机而陷入饥饿。
七是失业居高不下。美国去年10
月份失业率升至10.2%,为1983年4月以来最高;欧元区9月份失业率为9.7%,为1999年1月份以来最高。
八是产能过剩突出。截至2009年10月份,美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0.7%;欧元区7月份产能利用率为69.5%,为有记录以来的最低点。
九是提振消费困难。2009年10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曾下降5.7点,跌至47.7。欧盟的商品零售额也连续多月持续下降,日本家庭当月可支配收入同比减少0.4%,也连续4个月出现下降。
十是创新风险尤存。2007年末,全球衍生品名义本金高达630万亿美元,为同年全球GDP总量的11.81倍。其中有些品种风险高、额度大,相当部分仍未消化。
2010年,乐观与隐患并存的世界经济,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动荡中前行。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必然导致国际经济关系、世界格局变化以及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调整的连锁反映。正如法国《青年非洲》所指出的“危机就像一场风暴或者龙卷风,所到之处景象改变。而当危机结束时,我们将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世界格局己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