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医疗机构投资与发展分析
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的现状
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前景中药学院2013级中药学三年制梁紫璐2013123023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与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医疗服务也逐步走上标准化、正规化道路.中国政府始终重视发展广阔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事业,并取得了让人民满意、举世瞩目的一系列显著成就,但也面临一些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
关键词:医疗卫生现状、医疗问题、医疗发展一、医疗卫生现状〔一〕、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在农村有病乱求医,乱用药现象普遍[1]。
很多农村病人知识层次低,思想封闭保守,传统观念比较落后,不能用科学的观点看病、治病。
有些病人生病以后往往凭经验自行诊断、自行用药。
对抗生素的非理性应用造成了细菌的耐药性,乱用抗生素不但给病人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延误了治疗,以至后期出现全身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继发感染甚至引起并发症[2]。
国家明文规定未列入《非处方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医师处方才能销售,可在农村或乡镇的某些药店却可以随便买到。
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已经有1433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50.1%,有4.06亿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5.8%,全国有1.4亿农民从新农合中受益。
但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较低,农民自费就医的比例仍然很高。
农村地区缺医少药,有的地方老百姓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农村卫生所及乡镇卫生院条件差,医生业务素质低,一次性医疗用品未能普及,消毒设施简陋,造成交叉感染的隐患很大[3]。
农村医疗卫生监督方面基本处于不监督或不作为状态,隐患很大。
〔二〕、我国城市医疗卫生现状80%的卫生资源投入在城市,其中约80%投入到了大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分级医疗被打破,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政府、社会及群众难以承受。
城市卫生机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结构不合理,浪费与短缺并存,运行成本高。
医疗行业背景分析
行业背景分析医疗行业是一个与居民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产业。
目前,我国城市医疗体系已基本健全,农村以及社区医疗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医疗行业平稳发展。
一、医疗机构行业供需现状分析(一)经济发展与医疗体制改革促使需求不断释放近几年来,我国医疗行业保持稳速增长。
行业的平稳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随着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被释放出来。
我国GDP 已连续五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并且呈现出逐年加快。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
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居民得到较多实惠。
2007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纯收入4140元,同比分别增长12.2%和9.5%。
收入的增加直接使得居民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增加,疾病及时就诊率升高,进而带动了医疗行业的发展。
同时,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医疗保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它极大促进医疗需求的释放。
(二)需求结构变化过去五年,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医疗行业需求不断增加,卫生服务利用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效率提高。
1、需求现状: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大幅增加,门诊和住院人数持续增加,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近年高峰;费用方面,人均医疗费用继续增加,但涨幅呈下降趋势;门诊及住院病人药费比重下降,检查治疗费比重上升,“以药养医”比重下降。
2、居民需求结构变化:病谱变化,肠胃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居民医疗消费习惯逐步改变,主动医疗、保健医疗、美容医疗等需求增加。
3、.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成为一个近4万亿的市场,这个市场在过去五年中保持了超过20%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未来五年规模还将翻一番,达到8万亿,接近届时中国GDP的10%。
(三)供给平稳增长1、总量:我国卫生基建投入、事业费支出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相对稳定增长,总量供给有所保障。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状和政策建议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状和政策建议日期:2007—12-24 来源: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内容,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面临着深刻变革,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一些争议。
国外医疗卫生体制的比较和启示当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国情市情,审慎推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一、国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及利弊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言,按照提供主体和提供模式的不同,主要有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型、以日本为代表的社会参与型、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三种模式。
(一)英国的福利国家模式英国长期以来推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政策,其医疗体系的核心有两点,一是以社区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二是医疗作为社会福利由政府提供给国民,实行以公平为基础的全民免费医疗.整个体系以英国卫生部为主导,医疗设施绝大多数为公立,由英国各级公立医院、各类诊所、社区医疗中心和养老院等医疗机构组成,为国民提供日常的医疗服务。
在医疗保健领域,英国设立了三级管理体系,分别是:①社区医疗系统,主要职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广覆盖的医疗保健;②根据城市内的行政区属设立全科诊所,其主要职能是接受行政区内市民的就诊及向辖区内居民提供家庭私人保健医生;③政府在城市中兴办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全科医院,为市民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医疗服务。
英国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政府所有,统一受卫生部全权管理,经费亦来源于政府的公共财政拨款,其比重占整个城市医疗经费的85%。
这种大包大揽式的制度,曾让财力雄厚的英国政府难堪重负,对福利国家模式的质疑声浪渐高.20世纪80年代,医疗领域逐步导入市场机制,推行“管”“办”分离的政策。
政府通过招标方式,逐步将各类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权移交给专门的医院管理公司和基金组织,然后由政府出钱购买服务,通过各医院间的竞争,达到降低医疗费用和压缩管理成本的目的.经过近十多年的运作,改革后的体制效应正在逐渐地发挥出来.英国模式在中国香港地区运用得比较好。
我国医院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医院发展现状及趋势一、我国医院发展历程根据我国医院的发展状况,也大致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建国前医院的发生期,建国后至1980年经济体制改革之前的成型期,改革后至目前的成长期。
1.发生期近代医院在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文化侵略,西方宗教的进人而建立的教会医院出现与发展的。
1835年,美国派遣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医士派克于广州成立眼科医局。
之后,国外教会诊所和医院逐渐增多。
据调査,1905年达到教会医院166所、诊所241所,教会医师301人。
这些医院和诊所分布在全国20余省,一般规模很小。
进人20世纪以后,传教士更加注重发展医疗事业。
从1835年一1949年的100多年间,教会医院在我国共设有25000张病床,投资约5000万美元,平均每年约有400名医护人员在这些医院工作。
由中国自办而较有规模的西医医院为在南京设立的中央医院,抗战时内迁重庆,并在贵阳设分院。
1932年,当时国民政府决定筹设县立医院。
1934年改称为县卫生院。
据医院设立最多的1947年统计,全国约有大小医院2000多所、病床约为90000张左右。
在开设地方医院的同时,整个民国时期军队医院的建设亦由少而多,由散在而渐统一布置,由简陋渐充实,由单一型而渐多种类型。
如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医院的类型,已有野战医院、兵站医院、后方医院和教学医院等等。
新中国成立前,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里,虽然缺医少药,但也在极其危险、艰苦的环境下创办了许多医院。
如工农红军长征时就设有18所医院、2个疗养院;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办地下医院达50所;在解放战争时期,不仅军队中有各级各类医院,而且解放区的许多县城里也都建有医院。
这些医院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为新中国的卫生事业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2.成型期新中国成立后,医院建设有了巨大的发展,全国医院数量由1949年的2600所发展到1982年的近60000所。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分析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分析一、引言医疗卫生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概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指对医疗卫生体制的各个方面进行改善和完善,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医疗卫生事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需要涉及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服务价格、医保制度等多个方面,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支持。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程1.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处于一片荒芜的状态,医生和医疗机构都极为匮乏,而给予社会主义医疗保险制度清晰的政策方向,也是同样重要的改革方向之一。
1951年,我国成立了卫生部,大力推进了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改革,建立了城乡医疗卫生网络。
通过实施各种医疗卫生政策,提高医疗工作者的待遇,使得医疗卫生事业得以初步发展。
2.改革开放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都对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198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和加强卫生事业的决定》,提出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公费医疗制度,提高医生的职称制度等。
而且,国家也开始大力鼓励医疗机构的发展。
3.21世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因此,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基本医保制度的建设和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全面推进药品分开,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第七章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发展、改革与管理,是党和人民政府、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因而也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迅猛发展,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体系总体规模、宏观与微观管理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医疗卫生机构从1978年的169732家增加到2007年的298480家,其中县及县级以上医院为19852家。
卫生人员从1978年的310.56万人增加到2007年590.4万人。
卫生机构床位数从1978年204.17万张增加到2007年370.11万张,卫生总费用从1978年的110.2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0966亿元(图7-1/图7-2/图7-3和图7-4)。
图7-1图7-2图7-3图7-4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民营医疗机构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队伍当中的组成部分,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第一节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和发展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是30年来多项有效改革政策与科学管理举措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成果,在卫生部的指导下,各地认真规划,妥善布局,积极投入,科学建设,逐步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
为保证医疗服务体系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完善相关政策的同时,加强对医疗服务体系的科学管理,基本上建立了法制化的医疗机构管理体系。
一、以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的管理体制,卫生部以各种方式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行规划和指导。
1982年,卫生部颁布了《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和《医院工作人员职责》,这是我国建国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和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87年11月,在宁波召开“全国文明医院建设研讨会”,卫生部提出按照医院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常规化、规范化的原则和要求,将文明医院评比引向医院分级管理和评审的轨道上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政策制度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政策制度的变化一、背景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中国政府在医疗政策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人民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政策制度的变化。
二、新中国医疗政策的初步探索(1949-1952)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经济落后、人民群众医疗水平低下的严峻挑战。
为了改善全民的医疗状况,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1.建立公立医疗机构:新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大批公立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等,以提供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
2.建立社会卫生保健制度:新中国政府实行社会主义公共卫生制度,以提供基本的预防保健服务,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3.发展基层卫生服务:新中国政府注重发展基层卫生服务,建立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推动乡村卫生事业的普遍发展。
三、社会主义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健全(1953-1978)1953年,中国政府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医疗制度,逐步健全了医疗政策制度体系。
1.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了实现全民医疗保健目标,中国政府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为广大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2.建立合理医疗资源分配机制:为了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建立了合理的医疗资源分配机制,确保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
3.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力量的建设,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水平。
四、改革开放与医疗制度变革(1979-2000)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对医疗政策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深化改革。
1.引入市场机制:中国政府逐步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医疗机构投资兴办,并建立了一系列医疗市场化的制度,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2007 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概要
200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概要一、中国卫生总费用总体水平200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来源法)11289.48亿元,相对于GDP比重为4.52%,人均卫生总费用854.43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卫生总费用比上年增长9.03%,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11.93%)。
按当年汇率计算,中国卫生总费用1484.68亿美元,人均卫生总费用112.37美元。
2000年以来,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长速度为9.87%,GDP年平均增长10.21%,卫生服务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0.97)。
特别是2004年以来,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连续下降。
上海、天津、浙江、甘肃等8省市卫生费用核算结果反映出同样的变化趋势。
二、中国卫生总费用来源结构按国内筹资构成口径,2007年政府卫生支出2297.10亿元,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06年的18.07%增加到20.35%,提高了2.3个百分点。
社会卫生支出3893.72亿元,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上年的32.62%增加到34.49%,比上年度提高了近1.9个百分点。
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5098.66亿元,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06年的49.31%降为45.16%,比上年下降了4.2个百分点。
1、政府卫生支出根据财政部最新调整的政府卫生支出分类科目,2007年政府预算中“医疗卫生支出”为1153.30亿元,占政府卫生支出的50.21%。
其中居前三项的分别是医疗服务、农村卫生、疾病预防控制费用,分别为396.13亿元、196.81亿元、176.47亿元,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政府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水平有所提高(财政补助占医疗机构总支出的比重从2006年的9.3%增加到2007年的10.5%,增加了1.2个百分点)。
农村卫生比上年度也有较大增长。
政府卫生支出中“医疗保障支出”为957.02亿元,占政府卫生支出的41.66%。
其中,居前两项的分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单位医疗,分别为321.19亿元和228.16亿元。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历史进程
从供给角度分析,因为付费方问题的解决,供给方(医院,医疗诊所)的问题也能解决。首先解除了价格管制,价格由医疗市场决定,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这种价格至少能够保证医院的正常利润。医院如果能够实现正常的利润,那么其提高医疗费用的动机就会消失。医院必须考虑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因而有动力维护自己的声誉,也会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约束。
具体措施
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正式施行,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医疗保障形式,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从此有法可依。
全球医疗器械制造前三十强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情况
全球医疗器械制造前三十强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情况全球医疗器械制造前三十强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情况全球医疗器械制造前三十强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情况:1、美国强生公司1985年,强生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此后,强生公司又于1988年、1992年、1994年及1995年分别在中国建立了多家子公司。
1、美国强生公司1985年,强生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此后,强生公司又于1988年、1992年、1994年及1995年分别在中国建立了多家子公司,包括上海强生有限公司、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等。
2006年,强生又分别在中国成立了强生视力健(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和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2008年,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成为强生在华大家庭的一员。
目前,强生在华企业共拥有约1万名员工,产品系列及服务领域覆盖消费品、药品、医疗器材及诊断产品等。
同时销往国内和国际市场。
2、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医疗集团从1979年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于1986年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办事处。
1991年,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成为GE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
目前,GE医疗集团在中国建立了包括独资和合资企业在内的多个经营实体,拥有员工6,000多名。
GE医疗集团在中国共拥有七个全球生产基地:在北京建有CT扫描系统、磁共振成像系统和X光成像系统工厂,在上海有生命科学基地,在无锡建有超声和患者监护仪设备工厂,在桐庐建有滤纸生产基地,在深圳建有医用面罩生产基地。
其中,在北京的GE(中国)医疗工业园区,占地6万平方米,是GE医疗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和研发基地之一。
GE医疗集团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营销和服务等各个领域,涵盖了集团在全球范围提供的所有技术与服务。
基于GE 中国研发中心和GE全球其他研发中心的基础性研究,由在中国的1,000名工程师组成的GE医疗技术研发团队,正为中国和全世界开发领先的医疗产品与技术。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陈利权【摘要】文章就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展开分析研究,为从事医疗服务行业的决策者提供更多的行业发展趋势信息,把握行业发展特点,及时调整经营方式和方法,使本单位在医疗行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巨变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2页(P193-194)【关键词】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作者】陈利权【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湛江,52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19近几年,由于国家卫生政策及医疗服务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变化较大,不仅原来的行业、厂矿、军队所属医院纷纷驻足原政府医疗服务市场,而且民营医院、外资医院挺进的脚步逐渐加速并形成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
在新一轮竞争中,有些地区性的中等规模的医院已经出现严重的经营压力,尤其是在2005年~2009年,民营以及上游厂商等业外企业涉足医疗行业的案例明显增多,医院逐渐成为投资热点。
可以说,目前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已经开始对国有政府医院呈现出咄咄逼人之势,而这种竞争将在未来进一步加剧。
此外,未来几年,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将进一步加大对外资的开放力度,在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上,外资医院将有可能成为国有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主要竞争对手。
目前在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医疗机构仍将主要依靠各级政府来举办。
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业中的主导地位和控制作用不容弱化。
对于医疗服务业,政府虽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但并不是要将其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其目的主要是多供应筹集资金来促进整个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政府对医疗服务业的主导和控制将会是长期的、全面的。
所以,社会投资者的市场空间将更多的集中于非基本医疗服务、特色专科性医疗服务、某些特色需要的或个性化的服务领域。
一、医疗服务行业未来将呈现六大趋势(一)外部资本加快进入,医院之间竞争将日益加剧由于人口因素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服务业在理论上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医疗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渠道建设与拓展
医疗保险业务的渠道建设与拓展对于竞争对手来说至关重要。在此方面,传统保险公司拥 有完善的线下代理渠道和销售网络,可与医疗机构、雇主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供专业 的售后服务。而互联网保险科技公司则通过线上渠道实现产品销售,利用社交媒体、直播 等推广方式吸引年轻用户,并通过与其他平台合作实现跨行业渠道拓展。综上所述,渠道 建设与拓展是保险公司取得市场份额的重要策略之一。
医疗保险法律法规的变化与影响
医疗保险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与修改,对市场和参与主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以 下是一些重要的变化与其影响: 医保政策调整:医保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医疗保险市场的格局和运营模式,保险 公司需要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和运营策略。 风险管理要求加强:法律法规对医疗保险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保险公司需要加 强合规管理、风险评估和控制,确保保险业务的稳健经营。 隐私与数据安全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法律法规对医疗保险数据的隐私保护 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保险公司需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防止用户信息泄露。 健康险发展:随着人们对健康保障需求的提高,法律法规对健康险的监管也在加强 ,保险公司需要依法设计产品,确保保险责任明确、风险可控。 电子化理赔推进:法律法规对医疗保险理赔的电子化要求越来越高,保险公司需要 加快推进理赔流程的电子化改革,提高理赔效率和用户体验。 互联网保险监管:针对互联网医疗保险的发展,法律法规对互联网保险监管进行了 加强,保险公司需要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合规运营。 保险合同条款规范:法律法规对医疗保险合同条款进行规范,保险公司需要依法制 定合同条款,保护消费者权益,增强合同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对医疗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保险公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我国卫生筹资评价与分析
1990 39.89 25.91 13.98 0.89 1.41 35.60 7.97 2.84 11.40
1995 44.91 30.66 14.25 0.64 1.92 33.47 7.67 1.46 9.92
1998 42.98 29.23 13.76 0.45 1.99 32.59 10.18 1.40 10.40
1577.74
2161.98
2366.40
2622.24
3254.93
3.8
卫生服务可及性受到影响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地区未治疗患者 因经济困难未治疗比例(%)
50
1998
2003
40
30
36
20
32
10
39 32
0
城市
农村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地区居民 应住院未住院原因构成(%)
原因分类
自认没必要 没时间住院 经济原因 其他原因
年份
部分省份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情况
将家庭现金卫生支出超过家庭经济支付 能力的40%定义为灾难性卫生支出
2003年,浙江、陕西和甘肃三省发生灾 难性卫生支出家庭占全部家庭的比重分别 达到22.64%、3.42%和5.37%。
居民经济负担沉重
因病致贫
2003年贫困户致贫原因
其它 23%
人为因素 8%
1998年
20.2 5.3 62.7 11.9
2003年
19.5 4.1 70.0 6.4
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地区住院患者出院原因构成(%)
类别 病愈医生要求 未愈医生要求 自己要求 其中:因经济困难 其他
城乡 合计 46.1 7.4 43.3 63.9 3.2
城市 合计 52.2 9.6 34.5 53.0 3.8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08:1-2-1 2007年医疗机构数
168 1086
11
6446 5460
171 58 6
738 13
126 14450
1219 13231
1090 28
1062 3303 42723 8623 34099
1 29 95 31 64 95 25 70 22
3574 2058
292 89 14
1112 9 1
2969 148
2821 300 18 282
3325 136562 129122
7364 76 1 4 2 2 16 3 13 7
229 24577
2479 22098 40516
788 39728
3052 46545
8940 37603
2 171 3006 1638 1365 1250 191 1059
17
4019 2269
314 106
16 1302
12 3
1465 49
1416 81 12 69
4018 142262 133204
8983 75 2 2 1 1 11 4 7 17
74 41
2 2 0 29 0 5 1027 632 395 82 3 79 54 1152 704 448 0 29 43 8 35 104 1 103 6
9832 5854 2257
98 180 1432
11 110 9650 1793 7857 39289 757 38532 496 10674 5103 5571
医疗机构分类 总计
1-2-1 2007年医疗机构数
按分类管理分
按主办单位分
合计 非营利性 营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中国医疗机构投资与发展分析》第一部分行业特征介绍 (1)第一章医疗行业的概述 (2)第一节医疗行业定义和细分 (2)第二节医疗行业产业链介绍 (2)第三节医疗行业的行业特征 (3)第四节行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5)第五节重要术语和行业相关统计数据 (6)第二章国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 (7)第二部分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9)第三章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10)第一节医疗行业的市场开放程度分析 (10)第二节医疗行业的监管体制和主要法规 (13)第三节医疗行业重点发展领域和结构调整方向 (14)第四节医疗行业外商投资指导政策 (16)第五节医疗行业区域政策 (19)第六节医疗行业税收政策 (20)第四章我国医疗行业投融资体制分析 (22)第一节我国医疗行业投融资体制及变化 (22)第二节我国医疗行业企业所有制状况 (23)第三节我国医疗行业外资进入状况 (28)第四节我国医疗行业兼并重组分析 (32)第五节我国医疗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 (33)第六节我国医疗行业民间资本投资状况及机会分析 (37)第三部分行业规模和结构分析 (38)第五章我国医疗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39)第一节医疗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39)第二节医疗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46)第三节医疗服务的国内外市场分析 (50)第四节医疗服务价格波动及其原因 (52)第六章医疗行业竞争绩效分析 (56)第一节医疗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 (56)第二节医疗行业集中度及竞争程度 (57)第三节医疗行业不同规模机构绩效比较 (58)第四节医疗行业不同所有制机构绩效比较 (59)第五节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医疗行业的影响 (64)第七章医疗行业区域分析 (66)第一节我国医疗行业区域分布状况 (66)第二节我国医疗行业的区域发展特点 (69)第三节我国医疗行业的区域消费能力 (70)第四节我国医疗机构的区域竞争 (72)第八章我国医疗行业结构变化分析 (74)第一节医疗行业的专科结构 (74)第二节医疗行业的中西医结构 (79)第三节医疗行业综合医院 (84)第九章我国医疗行业机构抽样分析 (90)第一节医疗行业领先机构分析 (90)第二节医疗行业营利性机构分析 (95)第三节医疗行业外资机构分析 (95)第四部分我国医疗行业3-5年发展预测 (100)第十章我国医疗行业市场总量预测 (101)第一节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01)第二节预测思路及模型构建 (101)第三节模型参数确定 (103)第四节未来3-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消费总量预测 (103)第十一章医疗行业供给总量预测 (106)第一节国家产业政策预期变化及其影响 (106)第二节未来3-5年供给能力预测 (108)第三节医疗行业供需平衡预期变化及对行业效益的影响 (108)第五部分医疗航运然投资机会及风险 (109)第十二章医疗行业成长能力及稳定性分析 (110)第一节医疗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10)第二节医疗行业的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 (110)第三节医疗行业成熟度分析 (111)第四节医疗行业的垄断程度分析 (112)第十三章医疗行业的市场和竞争风险分析 (113)第一节医疗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113)第二节医疗行业的依赖性 (114)第三节医疗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115)第四节医疗行业替代分析 (117)第十四章营利性医疗机构抽样财务风险因素 (118)第一节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118)第二节成本结构分析 (122)第三节偿债能力分析 (122)第四节营运能力分析 (123)第五节盈利能力分析 (123)结论:医疗行业投资风险防范建议 (124)附表表5.1 居民两周患病率 (39)表 5.2 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 (40)表 5.3 2005年各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 (42)表5.4 综合医院分科门诊人次构成(%) (43)表5.5 2005年综合医院分科门诊人次数 (44)表 5.6 卫生机构数 (46)表5.7 2005年医疗机构数 (47)表 5.8 2005年三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供给情况 (48)表5.9 2005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 (49)表5.10 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 (52)表5.11 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出院者人均医疗费用 (54)表6.1 2005年政府办医院收入和支出 (56)表6.2 2005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1) (58)表 6.3 2005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2) (58)表7.1 2005年全国三大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床位数 (67)表7.2 2005年各地区医疗机构床位数 (67)表7.3 2005年各地区医院诊疗人次及住院人数 (70)表7.4 2005年前十名地区医疗人次情况 (70)表7.5 2005年出院人数前十名地区住院人数情况 (71)表8.1 1950-2005年专科医院的机构数 (74)表8.2 2005年专业医疗结构的分布情况 (74)表8.3 2005年专业医疗结构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情况 (76)表8.4 2005年专业医疗结构病床使用情况 (77)表8.5 2005年政府办专科医院收入和支出 (78)表8.6 1950-2005年中医医院的机构数 (79)表8.7 2005年中医医疗结构的分布情况 (79)表8.8 2005年中医医疗结构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情况 (80)表8.9 2005年中医医疗结构病床使用情况 (82)表8.10 2005年政府办中医医院收入和支出 (83)表8.11 1950-2005年综合医院的机构数 (84)表8.12 2005年综合医疗结构的分布情况 (84)表8.13 2005年综合医疗结构诊疗人次及入院人数情况 (85)表8.14 2005年综合医疗结构病床使用情况 (87)表8.15 2005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 (88)表10.1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综合统计 (103)表11.1 1950-2005年医疗机构总量情况 (108)表11.2 2007-2010的医疗结构总量预测结果 (108)表14.1 2005年各营利性医疗机构病床使用情况 (123)表14.2 2005年我国医疗机构的收益情况 (123)附图图1.1 2001-2005年GDP累计同比增长率变化趋势 (5)图5.1 1980-2005年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变化情况 (41)图5.2 1998-2005年医疗机构入院人数变化情况 (41)图5.3 2005年各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分布情况 (42)图5.4 综合医院分科门诊人次构成的变化趋势图 (43)图5.5 1980-2005年卫生机构数量变化情况 (47)图5.6 2005年企业办和政府办医疗机构的分布情况 (48)图5.7 2005年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分布情况 (48)图5.8 2005年三大部分医疗机构分布情况 (49)图5.9 1995-2005年门诊人均医疗费用变化情况 (53)图5.10 2005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门诊人均医疗费用情况 (53)图 5.11 1995-2005年出院人均医疗费用变化情况 (55)图 5.12 2005年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出院人均医疗费用情况 (55)图6.1 2005年不同类型医院的收益对比 (56)图6.2 2005年不同级别医院的收益对比 (59)图7.1 我国卫生资源的城乡分布 (66)图7.2 2005年全国三大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床位总数的分布情况 (67)图7.3 2005年前十名地区医疗人次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情况 (71)图7.4 2005年前十名地区住院人数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情况 (72)图8.1 1950-2005年专科医院的机构数的变化趋势 (74)图8.2 2005年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专科医院分布情况 (75)图8.3 2005年企业和政府办专科医院分布情况 (75)图8.4 2005年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专业机构的诊疗人次分布情况 (76)图8.5 2005年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专业机构的入院人数分布情况 (76)图8.6 2005年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专业机构的病床使用率对比 (77)图8.7 2005年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专业机构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情况 (78)图8.8 1950-2005年中医医院的机构数的变化趋势 (79)图8.9 2005年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分布情况 (80)图8.10 2005年企业和政府办中医医院分布情况 (80)图8.11 2005年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分布情况 (81)图8.12 2005年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的入院人数分布情况 (81)图8.13 2005年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的病床使用率对比 (82)图8.14 2005年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情况83图8.15 1950-2005年综合医院的机构数的变化趋势 (84)图8.16 2005年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分布情况 (85)图8.17 2005年企业和政府办综合医院分布情况 (85)图8.18 2005年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分布情况 (86)图8.19 2005年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的入院人数分布情况 (86)图8.20 2005年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的病床使用率对比 (87)图8.21 2005年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情况88图10.1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分布(按生产产品分) (104)图10.2 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变化 (104)图10.3 1990-2007年我国医疗器械销售额 (105)图14.1 我国各医疗机构成本结构示意图 (122)图14.2 2005年医疗机构盈利能力情况 (124)第一部分行业特征介绍第一章医疗行业的概述第一节医疗行业定义和细分医疗行业是提供医疗服务的行业,医疗机构为该行业主体,行业产品为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的范围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
在我国,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行业我们统称为医疗行业。
医疗是针对健康保健提供的一种服务。
医疗机构是指提供各类医疗服务的各种类型的法人机构。
它是医疗行业的主体,整个行业的平台,由其提供整个医疗行业的产品,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的种类,质量与医疗机构的大小和优劣息息相关。
我国医疗服务的范围仍然是传统的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
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专科防治所/站等多种形式。
根据不同的特异服务的提供又可将医疗机构分为综合医疗、专科医疗;依据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卫生改革的目标模式分为盈利医疗和非盈利医疗机构;依据医疗机构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核心,分为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等;依据投资者的不同,还有国有医疗,合资医疗和独资医疗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