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提出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
利比亚问题与现状
利比亚局势与现状——以霸权主义为视角利比亚现在的局势不是由某一单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它是一个综合的结果。
但从本质上来说的话,即霸权主义和中西斗争特别是中美斗争的一个产物。
要说利比亚局势还得先说说利比亚问题的的由来。
利比亚在二战前十英法的殖民地,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
但是宣布独立后的利比亚仍然没有获得完全的独立和自主权。
国王只是西方殖民者的一个傀儡。
进入五十年代后,利比亚大量地发掘和出口石油,因此获得了大量的金钱。
但是这些金钱并没有直接分放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手中去,所以利比亚贫富差距大和贪污腐败以及官商勾结现象严重。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卡扎菲的带领下起义军推翻了国王统治,建立了卡扎菲政权。
虽然英法殖民者此时早已经离开了利比亚但是他们仍然还有很多产业在利比亚。
但是利比亚卡扎菲政府一直仇视西方,而这一点让西方对他们在利比亚的产业或利益感到极大的不安。
特别是利比亚的石油出口,利比亚的石油是低硫的高质石油比中东的高硫石头质量更高,而欧洲各国的炼油厂大多只能提炼低硫石油,因此对利比亚的石油依赖性强。
再者如果让卡扎菲政府打败了反对派的话,那么容易引起欧洲各国的连锁反应,各仇视西方的派别或者国家都会纷纷效仿,倒是欧洲不仅仅只是在利比亚的利益受到影响,而是在整个非洲甚至是世界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
而正好利比亚在地中海沿岸,是最靠近欧洲的国之一,英法不需要飞跃其他国家的领空就可以对利比亚直接进行打击。
炮打出头鸟,所以对于利比亚英法是必须打的。
否则非洲的局势一旦以为内利比亚的而失控的话,英法乃至美国都将无法控制。
而英法甚至美国打击利比亚不仅仅只有以上原因,更重要的还有以下一些原因:首先是师出有名,卡扎菲是一个独裁者,是所谓西方民主社会和世界观中的眼中钉。
同时卡扎菲还支持恐怖主义,多记名声极差。
而且他在曾经雇用过雇佣军屠杀了上万名利比亚反对则,构成了极大地反人类、反社会罪。
对这样的国家或者政权用兵,容易博得国内民众和议会的支持。
关注时事关心政治-利比亚军事行动
导火索
• 时间:3月19日 • · 地点:利比亚北部班加西城 • · 事件:利比亚政府一方面表示愿意停火, 另一方面却向该国北部班加西城发动连续 炮击;英法美等8国在巴黎峰会后决定空袭 利比亚。
事件背景
• 安理会决议: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决议,决定 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 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 袭击的威胁。 • · 利比亚局势:据利比亚电视台当日报道,班加西 市的居民已经把反政府武装人员从该市三分之二 的区域赶跑。 • · 中东北非局势: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 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 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 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进入三十多年来罕见的 政治动荡期
•
•
• • •
•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绿色,没有任何图案。利比亚是 穆斯林国家,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绿色是伊斯兰教信徒所喜爱的颜色。 利比亚人还把绿色看成革命的象征,绿色代表吉祥、幸福和胜利的颜色。 利比亚国徽国徽: 为一只胸前有绿盾的鹰。相传这种鹰是先知穆罕默德统治地区 古莱希部落的象征。鹰爪下的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共和国联邦”。利 比亚曾数次更改国名,但国徽上的文字一直未变。 国歌:真主至高无上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货币:利比亚第纳尔(英文Libyan Dinar,简写LD,单位LYD)
各方态度
• · 利比亚:卡扎菲称要武装民众对抗西方 命令打开 军火库 • · 美国:美国向利比亚军队提四点要求:必须立即 停火 • · 中国:希望利比亚局势尽快恢复稳定 不赞成使用 武力 • · 俄罗斯:俄罗斯对有关国家空袭利比亚表示遗憾 • · 巴西:巴西警告对利比亚动武将造成更严重暴力 活动 • · 委内瑞拉:查韦斯指责西方国家为石油攻击利比 亚
联合国1973号决议质疑
1973号决议质疑这个世界好像没有打够,伊拉克战场、阿富汗战场至今还硝烟弥漫,利比亚战争又开打了。
若说前两场战争是美国单边主义的结果,这回可不一样啦,是联合国授权,有1973号决议为证。
于是有人说利比亚战争有理有据。
鄙人着实愚钝,左思右想实在觉得“理”不直,“据”不足。
联合国决议的信誉度有多高?联合国确有这么神圣吗?只要贴上联合国的标签就是有理有据了?其实,对美英来说,联合国不过是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一个工具而已。
用不着时,把它像绊脚石似地踢在一边,否则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及其它许多战争打得起来么?用的着时,便请出这方神圣。
本来深陷那两场战争泥淖难以自拔,再“单边”开辟第三战场国内外舆论恐难过关,于是乎联合国又成了一个宝。
联合国通过的就一定公正么?为利比亚战争开道的决议并非开天辟地第一回。
遥想六十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不也是联合国决议开道的么?可见联合国批准的未必都是公正的。
而公正的未必都通得过。
远的不说,2011年1月19日,联合国讨论巴勒斯坦提交的一份谴责以色列移殖民政策的决议,120个国家都赞成,人家美国一票就给否决了!回溯 2007年10月、2004年10月… 被否决的这类联合国决议知多少?公正的决议即使通过了,也可能被废除。
联大1975年11月10日曾通过3379号决议,谴责犹太复国主义是一种形式的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但1991年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国与以色列做了一笔交易,用以色列不参战为交换条件,废除了这项决议。
这是联合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决议呀决议,在这些为强权左右的取舍中,联合国决议的信誉能不打折扣么?决议通过了,是否严格遵守也大有文章。
1973号决议草案是英法等国提交的,但从执行的第一刻起,他们就以猛烈的空袭远离了决议,而且离得越来越离谱,对协议没有半点尊重。
更为严重的是,美英法玩起了移花接木,在徉装替联合国行道11天后,竟然把“任务”交给了北约。
联合国是和平组织,在有战乱的情况下最多也就是派遣维和部队。
从联合国制裁到军事打击利比亚—强
从联合国制裁到军事打击利比亚—强博文收藏2011-03-20 2230大众民主狼和羊在同一条河流里喝水,狼就对羊说,我要吃掉你,因为你弄脏了我的饮用水,污染了环境。
狼和羊之间本来是纯粹的弱肉强食的关系,狼吃羊是出于本性,狼和羊之间的关系是兽性法则在起决定作用,但是让我极其鄙视的是,狼在发挥着兽性的同时还秀起了虚伪。
对于狼,我可以理解它的凶残,但是我无法忍受本性凶残的狼展示的那份虚伪。
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凶残的就是那些好话说尽却坏事做绝的人。
现在世界上就活跃着这样一群生物,他们是所谓的民主国家和所谓的民主斗士,如果说金庸刻画的“满嘴的仁义道德”和“一肚子卑鄙凶残”的岳不群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那么现在的所谓西方民主国家和所谓的中国民主斗士,无耻和虚伪程度早就让岳不群相形见绌了。
这种无耻和虚伪在最近的利比亚问题上又一次表现的淋漓尽致。
从利比亚本次危机开始,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民主逗士就急不可耐且毫不掩饰的站在利比亚的反政府武装派别这边,又一次祭其其惯用手法,众口一词的配合西方媒体把卡扎菲塑造成一个独裁和暴君。
其中,法国的表现更为抢眼,早早的就宣布承认利比亚反对派为利比亚的合法政府。
可惜,利比亚的反对派后来表现不佳,很快就在政府军和支持卡扎菲的力量打击下节节败退,眼看最后一个大本营班加西就要失守。
就在反对派就要树倒猢狲散的危急时刻,英法此刻出手,高举人道关怀的人权大旗,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制裁利比亚和建立禁飞区的议案,并于本月17日获得通过。
19日,英国和法国就迫不及待的对利比亚的首都进行了空中打击,把决议中的空中禁飞变成西方国家的“只有我可以飞”,于是乎,又一幕群狼围猎羊的故事开演了。
随着联合国干涉利比亚的决议的通过和西方国家摩拳擦掌的积极介入,利比亚的形势会如何发展呢?在此表达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西方国家打着人道主义关怀的旗号制造又一场人道主义灾难。
关于利比亚的联合国决议表面上体现的是对利比亚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怀,授权外国力量以一切手段来制止针对平民的武力威胁,西方由此拿到了军事干预利比亚的“尚方宝剑”。
干涉的义务:与利比亚危机
28欧洲研究 2011年第3期活性。
对于违背或挑战西方价值观的国家,西方国家会依据不同情况采取施压或 接触 (engage m ent)的手段促使其改变立场。
即使是对卡扎菲政权,西方国家近十年来也一直采取合作的态度。
9 11 事件发生后,利比亚对美国表示同情并加入反恐行动,严厉打击境内的基地组织。
2003年8月,利比亚政府宣布对洛克比空难负责,对死难者家属予以赔偿,随后宣布放弃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
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6月,美国和利比亚重建外交关系。
2006年5月,美国将利比亚从 支持恐怖主义国家 的名单上删除。
此后,利比亚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不断升温,两国甚至签署了关于发展军队关系的意向书。
2009年3月,美国军方决定向利比亚出售包括运输机和边境监控系统在内的军用设备。
显然,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中存在着马克斯 韦伯所说的 价值理性 与 工具理性 的分裂。
这种特性确保了后冷战时代西方外交的 灵活性 ,但也难免使人怀疑其 价值观外交 的机会主义色彩。
在这方面,此次利比亚战争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西方国家消灭卡扎菲政权的坚定立场似乎可以说明,意识形态对于西方国家外交决策仍然具有决定作用。
在意识形态面前,战略利益的考量和牵制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度的。
从理论上说,这是西方文化中的二分法世界观所决定的,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永远可以划分为 天使 与 魔鬼 两个阵营,它们之间只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了解这种文化传统,无疑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后冷战时代西方集团的行为方式和未来的战略选择。
干涉的义务 与利比亚危机赵 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法英两个欧洲国家在干涉利比亚问题上表现得比美国更激进,颠覆了我们过去对欧美国际行为特征的认识。
推敲其原因,有 势力范围说 ,即北非是英法的前殖民地,是它们的 后院 和传统势力范围,结束殖民统治后,英法同该地区仍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 商业利益或者石油利益说 ,英法在北非地区存在大量的商业利益,英法在能源上要比美国更依靠北非的供给,同时法英两国,特别是法国,一直主张欧盟应该把视线投向南方,即地中海南岸的北非,而不是东方,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法英要比德国积极。
法国为什么挑头击打利比亚?
法国为什么挑头击打利比亚?在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淫意下,强迫地通过了联合国安理会17日的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而挑起这起事件的风头就是法国。
可以说法国这个国家的军队,是世界最孬种的军队,它们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然而,法国为什么会在利比亚事件上出风头呢?而世界上的老大却没有首当其冲呢?老牌的资本主义英国也回避呢?按理说,美国不出面行动,一般的国家是不敢挑头军事打击利比亚的,有时英国可以替代美国,做一把临时老大,可它并没有这样去做,却偏偏出现这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法国来当担如此大任。
实际上,这是西方国家早以阴谋好的行动计划。
因为时下的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已经陷入了战争的泥潭,自身难保,无力再开辟新的战场。
加之美国国内反战思维不断深入,奥巴马也不想野火烧身。
而英国明年将召开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此时出面将对其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这样怕引起一些国家的不满,从而抵制英国伦敦奥运会,得不偿失。
而德国又不支持这次行动。
所以,法国出面是在合适不过的一个孬种国家了。
在利比亚的政治动荡中,法国是第一个与利比亚反对派建立关系的国家。
它本已为卡扎菲会下台的,反对派将夺取国家的政权。
但事件的本身却非法国所愿。
在利比亚政府军的反击下,反对派的武装不堪一击,几天的时间,就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眼看着反对派夺取卡扎菲的政权,化为泡影,法国的面子也将丢尽。
所以,法国只好公开出面,践踏国际准则,出兵干涉利比亚。
为什么说法国是世界上最孬种的国家呢?大家看一看,近代的法国战史,法国只能算一流的国家经济,三流的国家军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多次被德国打的只有招架却无还手之力。
然而,德国是第一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唯一就是打得法国军队最顺手,若没有英国等国的支持和反击,法国不知现在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著名的马奇诺防线,号称“固若金汤”的钢铁防线,却成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笑柄。
在中法战争史上,清朝政府的军队,在对外的军事行动中,可算上了常败的军队,可就是这样的军队去偏偏战胜了法国的军队。
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第一,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战争。
第二,全力扶植反政府力量。
第三,利用各种手段配合军事打击。
第四,直接插手利比亚“后卡扎菲时代”的政治安排。
第五,英法同盟发挥了实质性的主力作用。
美国退居二线的原因是:利比亚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并不占据核心地位;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已使美国深陷困境,难以自拔;国内经济困难重重,舆论压力有增无减。
这就使得美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特别是动武问题上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开战之初美国空军参与了轰炸,随后便停止了直接行动,仅担任一些后勤工作,并且把指挥权交给了北约。
战争后期,美国才决定派遣无人机参加行动。
此外,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仅限于空中和海上打击而未派地面部队直接参战。
大规模的持续轰炸不仅给利政府军造成巨大损失,改变了地面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而且直接影响了政府军指挥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判断能力,这对于反对派取胜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主张(材料题标准答案):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其侵犯和破坏。
这既是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精神,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根本保障。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一直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借口维护其所谓的民主、人权任意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疑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其在西亚北非动荡中的种种行径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一步增强,对世界的影响力仍在继续,弱小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更加难以保障。
(来源于大纲解析)西方国家已经将叙利亚列为继利比亚之后的又一个目标,将推翻巴沙尔政权作为其“终极目标”。
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西方国家试图将“利比亚模式”复制于叙利亚。
(这个才是2013考研政治材料题第五题材料题,言利比亚考叙利亚)作为与2013形势与政策重要热点之一——叙利亚问题,到此就有了一个定论:干涉主义,以此应对西方对中国的指责,也是对今年中国屡次罕见投所有叙利亚有关叙利亚反对票的一个理论上的合理解释。
利比亚局势展望
三、利比亚局势展望分析人士认为,国际调停难获成效、北约加强军事打击、俄罗斯态度发生转变,利政府高官出走,所有这些都使卡扎菲的处境愈发艰难。
1、国际斡旋难以破局代表非盟进行调停的祖马30日与半个多月来首次露面的卡扎菲会谈数小时后匆匆离开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并未前往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
在利冲突双方互不相让的情况下,外界将祖马此行看作是和平解决利比亚问题的重要努力,但调停依然没有实质进展。
由于北约、欧盟大力支持反对派,阿拉伯国家联盟内部对卡扎菲态度不一,而非盟一直强调政治解决利比亚危机,并谴责北约对利比亚的持续空袭,因此卡扎菲政权视非盟为最可信赖的调停者。
祖马曾于4月率非盟代表团前往利比亚就停火事宜进行斡旋,但其“路线图”遭到反对派拒绝。
本次祖马所提出的倡议,仍然回避了卡扎菲是否需要下台这一关键问题,而这正是反对派的核心要求,因此必然再次受到班加西的抵制。
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重申了对卡扎菲政权的强硬立场。
他说:“任何和平谈判和国际斡旋都要以卡扎菲及其核心圈离开利比亚为出发点。
”显然,过渡政府已经关闭了同卡扎菲谈判的大门,给他留下的出路只有主动下台或者被迫出走。
专家认为,在非盟进行两次调停之后,尚无其他有分量的国际或地区组织愿意接手斡旋,卡扎菲政权的处境愈加孤立。
2、北约威胁加强打击就在祖马访问利比亚当天,利政府军在其控制的布雷加附近对反对派武装进行了攻击,但并未造成大的威胁。
利比亚反对派认为,卡扎菲政权只是在释放一个信号,表明其军队仍在控制一些石油重镇,但除此之外,政府军的攻击没有任何改变战场局势的实质意义。
目前,反对派军事实力仍远逊于政府军,但人员规模增加,水平也有所提高。
记者在班加西反对派新兵训练营看到,参训人员绝大部分无参战经验,且武器装备非常落后,但随着前线战事不再像最初那样吃紧,新兵培训时间已延长到6周甚至更长。
北约近期对的黎波里的空袭力度不断升级。
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
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政权对于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说,一直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卡扎菲政权的独裁统治和对人权的严重侵犯。
然而,卡扎菲统治下的利比亚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卡扎菲政权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独裁统治。
作为长期利比亚领导者,卡扎菲将自己视为利比亚的革命领袖和先知。
他通过多个掌握政治和军事力量的机构,例如人民委员会、人民大会和革命卫队等,牢牢控制着利比亚国家政权。
卡扎菲对各个政治和军事机构的任命和解散权力,使得他个人统治利比亚的决策能够迅速得到执行,但也导致了政府组织的不稳定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在卡扎菲统治下,反对派和政治异己往往会受到严厉的镇压和迫害,人权状况堪忧。
其次,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经济上,利比亚是一个富油国家,主要的经济支柱是石油产业。
卡扎菲政权在石油领域实行了国家垄断,将利比亚的石油资源掌控在自己手中,从而使其政府拥有庞大的财政收入。
这一举措使利比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然而,卡扎菲政权对石油收入的控制也导致了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和不可持续性。
当石油价格下跌时,利比亚的经济将面临重大挑战。
此外,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社会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卡扎菲政权一直强调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的价值观。
他提倡一种非正统的伊斯兰教政治理念,称之为“第三国际主义”,旨在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体系抗衡。
卡扎菲政权对于伊斯兰教教义的解读和推行,对于传统伊斯兰学者和原教旨主义者来说是极具争议的。
此外,卡扎菲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策,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
这包括普及教育和医疗服务,以及提供住房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的支持。
然而,尽管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独裁统治和对人权的侵犯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长期以来,卡扎菲政权对待反对派和政治异议者的手段残酷无情,以至于在2011年利比亚爆发了反政府起义。
关于利比亚乱局原因和警示的几点思考
2011年8月刊改革与开放关于利比亚乱局原因和警示的几点思考邢凯(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利比亚乱局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和重心。
本文从自己的角度对利比亚乱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几点乱局背后我们应该警醒的观点。
Abstract:The Libyan Chaotic Bureau has become the world attention the focal point and the center of gravity.The author the reason which will produce to the Libyan Chaotic Bureau will carry on the analysis from own angle,simultaneously proposed behind several spot chaotic bureaus we should sleep lightly viewpoint.关键词:利比亚乱局原因警示keyword:Libya Chaotic bureau Reason Caution【中图分类号】D51【文献识别码】E【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8-0026-012011年2月16日,非洲国家利比亚爆发了民众骚乱,当权领导人卡扎菲采用铁血手腕进行镇压,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暴乱在北约等西方强国的干涉下愈发混乱和扑朔迷离。
同时,利比亚反政府组织和卡扎菲政府互相之间毫不妥协的强硬态度也使得国际社会对于利比亚未来的局势走向难以抱乐观态度。
笔者将通过利比亚近期的乱局背后的原因和警示提出自己的一点点思考和想法。
第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利比亚国内的社会矛盾尤其是部族矛盾十分的突出和尖锐。
利比亚作为一个由众多部族组成的国家,其中有十个大型的部族,甚至有两个大的部族在邻国还有想当大的比例。
利比亚现任领导人卡扎菲所在的部族并不属于原有的十大部族之一,但是由于卡扎菲的当政,导致本身所处部族的势力日益膨胀。
国家关系论文(利比亚战争)
利比亚战争小谈20101031233 张良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
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
利比亚战争,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第四场西方国家为首的北约对于主权国家的大规模军事打击。
利比亚,北非的重要国家之一。
位于地中海南岸,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跟突尼西亚相邻。
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利国大部分均为沙漠。
利比亚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并为重要产油国之一,曾使它成为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利比亚现任领导人,卡扎菲!执政四十余年来,致力于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兴办社会福利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1973年5月,卡扎菲提出了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
2008年,利当局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变化,对内继续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对外奉行灵活务实政策,积极改善与西方大国关系。
四十余年的发展,使利比亚成为非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利比亚2009年统计数据2008年人均GDP为16114美元,为非洲最高。
对于这次所谓的利比亚战争,我有着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次事件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69年9月1日卡扎菲所领导的推翻国王的蹩脚的军事政变!这次所谓的军事政变,是由卡扎菲这个27岁的通讯排排长率领12名军校同学和600多名士兵进行的!一共只有1050发子弹,竟然成功的赶跑了国王!而卡扎菲传奇的一生也从此开始!卡扎菲几十年来并没有像西方各国家一样,实行总统制!而是以革命领导人的身份统治者这个国家!自卡扎菲执政之初,就与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
卡扎菲上台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美国的身上!刚刚上台的卡扎菲就直接关闭了美国设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同时还将美国的石油公司国有化!1980年,美国宣布利比亚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关闭了驻利比亚大使馆。
【模联基础讲座】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模联基础讲座】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模联从各种角度而言,都是需要解决问题的。
在很多委员会都是需要解决各种类型的国际争端,而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很多代表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那这篇文章就即将告诉你国际争端怎么解决。
一般来说,国际争端有很多种,大体上来说可以分在四个Category里:首先是法律争端,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争端类型,指那些有明确的法律认证和保护的权利和利益,比如领土领海领空不被侵犯,比如国内法管辖权的问题;其次是政治争端,这一类争端也叫做“不可裁判的争端”(non-justifiable dispute),是指那些当事国不能或者不愿意坐下来谈清楚而产生的争端,比如巴以问题,比如西撒哈拉的归属问题;第三类是混合型争端,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前两类争端的综合,既有政治争端,有牵涉法律问题;第四类是事实争端,对的,对于一个事实也有可能有不同性质的理解,事实争端就是指那些因为对事实情况掌握不清楚或者不了解而导致的争端,比如东北侵略东三省时候的事情,比如现在的钓鱼岛问题,虽然国内的声音大多是统一清晰的,但是国际社会上不一定是这样,特别有些比如马拉维之类的国家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钓鱼岛在哪里,是不是和它有半毛钱的关系。
大体上,任何一个国际争端问题都可以归为以上四类中的一类,当这个问题得到归类的时候,可以说这个问题的“根”就容易找到了,问题也就能够比较容易的解决了。
解决国际争端有两种方式:和平解决和强迫解决。
强迫解决现在用的不多了,只是最近很多国家在对利比亚用着,之前对萨达姆他老人家也用过,包括了冻结资产、关税壁垒、进出口限制、禁运、武力威胁和实际动用武力,都很好理解。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强迫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是不合法的,为什么呢?联合国宪章说,我们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这是其一;很多会议的决议和宣言,万隆会议什么的,都说,我们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很多区域性国际组织,比如美洲自贸区、ASEAN 什么的也说,我们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利比亚问题
5人往往利比亚问题最近利比亚陷入混乱,内战爆发,使无数难民流离失所,究其原因,似乎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由于国内各部落利益分配不均。
其次则是由于卡扎菲个人的独裁统治,压制人民,使本国国民生活上过的比较艰苦,但是卡扎菲及其家人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甚至有传言说他们的资产超过了比尔盖茨。
1942年出生在苏尔特一个游牧部落家庭。
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
1965年在利比亚陆军服役。
1966年赴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
1969年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在成为利比亚最高领导人后卡扎菲乱用手中的权利,为其自己何家人赚取了巨额财富,本来利比亚请分清一个问题,国家富裕不等于人民富裕,利比亚石油资源丰富,人口也不多,按说,利比亚的老百姓应该过上不错的日子。
但是利比亚普通老百姓收入却很低。
一般工薪阶层的月收入只有4、5百元利第。
利比亚的女人大部分都不工作,男人失业率也很高。
按照每对夫妇生养2个孩子计算,人均年收入只有大约1千美金。
人均收入不到人均GPD十分之一,如此巨大的差距说明卖石油的钱被极少数人占有了,人民反对这“少数人” 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样的情况放在哪个国家似乎都得引起一场动乱吧,卡扎菲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用尽了各种手段,他通过设立彼此交叉、相互牵制的政治组织,使国家缺乏正式的组织机制,政府部门责权不明确,从而使任何异己力量无法利用现有权力架构形成有效组织。
卡扎菲把各个系统的最终控制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利用正式组织机制的混乱无序,强化忠于自己的非正式组织机制。
1971年6月,利比亚宣布成立“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社盟),其他一切政党都被宣布为非法。
社盟事实上具有政党和议会的双重性质,年满18岁的工农劳动者都可以参加。
利比亚地方政府由省市两级政务委员会构成,委员多为社盟成员。
卡扎菲创立社盟的目的,是通过社盟建立革指会统治国家的有效机制。
十八世纪英法两强的三次较量:英国脱颖而出,欧洲格局重组
十八世纪英法两强的三次较量:英国脱颖而出,欧洲格局重组欧洲十八世纪的政治主题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英法两大强国之间的较量(战争),他们之间的斗争几乎贯穿于整个十八世纪,在此期间欧洲的斗争都绕不开这一主题。
而在英法两强斗争的表面,却蕴含着欧洲政治格局的一次重要转变和重组。
这场力量格局的变化是对上一个世纪三十年战争后确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一次重要调整,深刻揭示了欧洲国际体系的扩展和变化。
三十年战争后的欧洲1648英法这两个“老冤家”之间的那点事儿已经堪称是欧洲历史上的“老毛病”了。
自从十一世纪初(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入侵英国、并且进入伦敦后,他们之间就开始了持久而漫长的冲突。
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十四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了。
然而从十八世纪开始的两国之间的较量在性质上和之前的冲突不大一样。
这是两强之间关于各自民族国家命运以及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的持久较量。
其中,在较量的过程中不单单是英法两国之间力量和实力的此消彼长,还伴随着欧洲格局的重组。
这段时间里,英法两强的较量集中体现在三场冲突之中,即: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帝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而在此期间欧洲格局的重组则主要体现为:侧翼海洋大国英国跻身为欧洲列强,并且具备了“领导世界的发展”的潜力;侧翼陆地大国俄国跻身欧洲列强,成为欧陆上的一大力量;中欧小国普鲁士变身为“暴发户”,成为欧洲“列强俱乐部”成员,极大影响着欧洲的地缘政治走向。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具体阐述分析这些问题。
14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一、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法第一回合较量,英国抢“人头”跻身欧洲列强这场战争可以说是“遗产战争”的再继续,也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发动的第四场争霸战争(详情可以参考小编上一篇文章)。
但这场战争实际上远远超出了“王位继承”这一范畴。
它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场“没有宗教因素的欧洲大战”(区别于三十年战争中所带有的浓厚宗教色彩),各参战国都是抱着“实现国家利益”而来的。
利比亚历史中的利比亚内战
利比亚历史中的利比亚内战在利比亚历史中,利比亚内战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利比亚内战发生于2011年,标志着民众对穆阿迈尔·卡扎菲独裁统治的抗议升级为一场全面的武装冲突。
这场内战导致利比亚政权崩溃,并对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一、内战的背景利比亚历史中的内战可以追溯到卡扎菲上台之前的时期。
卡扎菲在1969年通过军事政变夺取政权,成为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
在他的统治下,利比亚政权实行了独裁主义,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并且对反对派采取了镇压措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卡扎菲的统治感到不满,并开始发起抗议活动,要求政治改革和民主化。
二、起因与发展利比亚内战的直接起因可以追溯到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运动。
在埃及和突尼斯的抗议示威成功后,利比亚的反对派力量也开始组织示威活动,并要求卡扎菲下台。
然而,卡扎菲拒绝妥协,并派军队对抗示威者,这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利比亚内战的发展非常迅速,抗议活动迅速演变成一场全面的武装冲突。
反对派组织成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试图推翻卡扎菲政权。
同时,国际社会也对利比亚内战表达了关切,并采取了干预行动。
北约成员国在2011年3月开始对利比亚进行空袭,以保护平民免受政权军队的袭击。
三、内战的后果利比亚内战导致了许多深远的后果。
首先,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卡扎菲本人被发现并处决,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此后,利比亚陷入了政治的混乱和分裂状态。
各地的武装势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治安的恶化。
其次,利比亚的经济遭受了重大破坏。
内战期间,许多城市和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油田和石油设施也遭到损坏。
利比亚是一个富饶的石油生产国,其经济的崩溃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利比亚内战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员流离失所和难民涌入邻国和欧洲。
此外,利比亚内战也给整个地区的稳定带来了挑战。
邻国突尼斯和埃及都曾经历过自己的政治动荡,利比亚的内战可能给这些国家带来影响。
此外,内战还催生了恐怖主义组织的滋生,如ISIS等,对整个地区的安全产生了威胁。
利比亚战争的本质和认识
利比亚战争的本质和认识[摘要]利比亚局势紧张,连日来冲突不断。
联合国安理会对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美英法等多国联军发射导弹并空袭,针对利比亚政府军掀开"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
利比亚政府军奋起反击,与反政府军战事胶着。
内部的枪林弹雨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扔在利比亚的炸弹,加剧了利比亚的矛盾,对利比亚造成新的“人道主义”灾难。
本文从利比亚内部、英法、美、北约、角度阐释了利比亚战争的本质,并讲述了利比亚问题的危害。
[关键词]利比亚战争本质认识自2月起,利比亚局势紧张,冲突连连。
3月19日法国战机向利比亚军事目标开火,标志多国军事干预正式拉开。
北约成员国代表经过近一周的激烈辩论,接下利比亚禁飞区的军事指挥权。
利比亚政府军奋起反击,与反政府军战事胶着。
4月10日,正在利比亚参与调停的南非总统祖马说,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已经接受了非盟提出的停火计划。
内部的枪林弹雨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扔在利比亚的炸弹,加剧了利比亚的矛盾,对利比亚造成新的“人道主义”灾难。
1利比亚战争本质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和不同派别之间的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介入发展为西方国家与中东北非的国际战争。
那么,利比亚战争的本质是什么?2.1内忧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於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
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
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
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后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
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
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
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
利比亚柏林协议书
利比亚柏林协议书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丙方(以下简称“丙方”):鉴于甲方、乙方和丙方(以下简称“各方”)在利比亚的和平与稳定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且愿意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决相关事宜,特此签订本协议书。
第一条目的和原则1. 本协议书旨在促进利比亚的和平进程,确保利比亚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 各方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利比亚问题。
第二条政治对话1. 各方同意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推动利比亚各方进行包容性政治对话。
2. 政治对话应以实现利比亚全面和平为目标,确保所有利比亚人民的利益得到尊重和保障。
第三条停火与安全保障1. 各方同意立即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包括武装冲突和暴力行为。
2. 各方应采取措施确保利比亚境内的安全与稳定,防止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蔓延。
第四条人道主义援助1. 各方承诺向利比亚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以缓解因冲突造成的民众苦难。
2. 人道主义援助应通过国际组织和相关机构进行,确保援助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第五条经济重建与合作1. 各方同意支持利比亚的经济重建工作,促进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各方应鼓励和支持利比亚与国际社会在经济、贸易和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第六条国际监督与合作1. 各方同意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确保本协议的执行。
2. 各方应与联合国、欧盟、非洲联盟等相关国际组织合作,共同推动利比亚的和平进程。
第七条争议解决1. 各方在执行本协议过程中产生的任何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2. 如果协商未能解决争议,各方同意提交至国际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第八条协议的修改和终止1. 本协议的任何修改和补充,应由各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2. 本协议在各方书面同意终止或利比亚和平进程完成时自动终止。
第九条协议的生效本协议自各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十条其他本协议的解释、适用和争议解决,应遵循国际法和国际惯例。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丙方代表签字: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签订地点:柏林(本协议书以英文和阿拉伯文两种文本形式签订,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出大事 中国驻利比亚使馆突然宣布紧急撤侨
记者28日从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获悉,使馆当天发布安全提醒,提醒中国公民不要前往利比亚,并提醒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及早撤出。
使馆安全提醒说,利比亚战乱持续,多地有武装冲突,并向油田、港口等重要设施蔓延。
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不要前往利比亚,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也应及早撤出。
自今年7月13日利比亚冲突升级以来,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多次发布安全提醒,要求在利中国公民尽快撤离。
1000多名在利中国公民在使馆积极协助下顺利撤离。
中国在利比亚的撤侨行动标志着一个深远的转变。
它让中国达到美国、英国以及其它发达国家的水平,可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保护本国公民。
但它同样是一个证据,证明随着中国更深地卷入遥远(而且有时是不稳定)国度的事务,中国置身事外的能力正逐渐下降。
长期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专家一直对于不断增多的海外中国公民的脆弱感到担忧。
2007年,16名中国石油工人在尼日利亚遭到绑架,9名被埃塞俄比亚叛军杀害。
此前,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之后,中国政府曾紧张地关注局势发展,当时瑞典等国家的政府因营救行动而受到批评。
在那场危机中,中国派出了一艘货船,而美国出动了第七舰队。
利比亚的事件确实证明了中国的远程行动能力。
但同样,它们似乎也表明中国正受到各种事件的冲击。
除了军事因素的问题,还有另一个重要新闻恐怕也是中国这次突然撤侨的原因之一。
利比亚:H5N1禽流感疫情利比亚卫生部长礼达12月27日发表声明说,该国发生H5N1禽流感疫情,已导致4人死亡,其中3人死于首都的黎波里,另外一人死于东部靠近埃及边界的托布鲁克市。
在托布鲁克医疗中心,目前还有一名疑似H5N1禽流感患者接受观察治疗。
解放军援利比亚医疗队收治首例埃博拉确诊患者当地时间12月23日,笔者在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诊疗中心获悉,在我军援利医疗队收治的留观者中,出现1例埃博拉病毒检测阳性患者。
这是自12月5日该诊疗中心开诊接收病人以来,出现的首例埃博拉确诊患者。
据医疗队队长王云贵介绍,该患者为1名年轻女性,22日下午被接收进入诊疗中心留观病区。
国际法院的判决执行问题
国际法院的判决执行问题一﹑国际法院简介海牙国际法庭又称海牙国际法院,其正式名称为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位于荷兰海牙。
是联合国六大机构之一,1945年的《国际法院规约》是以1920年《国际常设法院规约》为基础起草的,是《联合国宪章》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国际法院于1946年04月03日宣布正式成立。
同年制定的《国际法院规则》经过了1972年和1978年两次修改。
国际法院是唯一具有一般管辖权的普遍性国际法院。
法院的管辖权有两个方面:首先,法院须就各国行使主权自愿向其提交的争端做出裁决。
其次,大会或安全理事会可就任何法律问题咨询法院意见,经大会授权的联合国其他机关和专门机构也可就其活动范围内出现的法律问题咨询法院意见。
海牙国际法庭由15名法官组成。
法官候选人需要在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分别获得绝对多数赞成票才能当选,每届任期9年,每三年改选1/3,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全体法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举院长,院长每届任期三年。
法官是国际法院的灵魂,他们人数虽少,但还得考虑到地区均衡,尤其是照顾到世界各大文化和主要法系。
据此原则,亚洲三名,非洲三名,拉美两名,西欧、北美、大洋洲五名,东欧两名。
二﹑关于国际法院判决执行问题的案例“执行”一词在布莱克法律词典中被解释为“强制服从法律”。
根据《国际法院规约》规定,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主要在三种情况下发挥作用:一是两国或者多国同意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二是某一国家根据强制管辖,将他国置于国际法院管辖之下,以解决其争端;三是就正式认可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
因此,国际法院审理的案件包括诉讼争议案件和咨询案件。
从国际实践来看,尽管在大多数案件中,当事国并未明确声明不执行国际法院判决,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实践表明当事国并未“合理”、“善意”的完全遵守国际法院判决,而仅是部分履行。
由于国际法院并无关于遵守执行其判决的标准或定义,使得国家可以通过执行部分判决或者声称会遵守判决来规避最终判决的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齐3月28日就即将在伦敦举行的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发表联合声明,称利比亚问题只能由利比亚人民通过政治途径加以解决。
显然,与之前高调动武相比,英法在利比亚问题上的表态已有所软化。
有分析指出,英法公开提出政治解决利比亚国内问题,与其“武力倒卡”的计划进展迟滞不无关系。
语气变软出于形势所迫,英法在声明中强调,将尊重利比亚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不会对利比亚实施军事占领。
声明称,伦敦会议标志着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进程的开始,国际社会将共同支持利比亚的政权转移,为利比亚人民选择自己的未来创造条件。
英法两国认为,利比亚应该成立全国临时过渡委员会,开展政治对话,进行宪政改革,筹备大选。
舆论认为,法国和英国作为“武力倒卡”的倡导者和急先锋,如今“改口”倡导政治对话,很可能是出于形势所迫。
英法等国借口执行禁飞区任务,对利比亚大打出手,在国际社会招致了诸多质疑。
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迪尔克·尼贝尔就批评联军对卡扎菲发动的战争存在伪善行为,“大肆轰炸利比亚的恰恰是那些从利比亚购进石油的国家”。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也表示,多国部队的做法等同于干涉利比亚“内战”,超出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范围。
此外,英国国内已爆发了反战游行活动;法国的地方选举结果和民调也显示对执政党不利。
在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下,英法也只能将“政治解决”作为选项,避免深陷泥潭。
军力不济或为关键因素,目前,法国和英国的空军仍在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要想凭借空中打击支援反对派推翻卡扎菲政权,英法心里恐怕都没有底。
特别是英军,眼下正面临近10年来最难熬的日子,海军航母全部被淘汰,战机数量锐减,到2015年前,还要再削减海陆空三军的1.7万个职位。
在此次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竟然无法派出航母参战,反而一边作战,一边将“皇家方舟”号航母在网上拍卖,令人不禁大跌眼镜。
与英国相比,法国派出的兵力还算像样,法国空军还因“打响了第一枪”大出风头。
不过,法国派出的“戴高乐”号航母、“幻影”-2000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已经是其最强阵容,很难再增派更多的装备和人员了。
更糟糕的是,尽管法国下了血本,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仍无法对政府军取得明显优势,战争越拖越久的风险日益加大。
就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很难向利比亚大规模增兵。
正是因为军力不济,英法才不得不放低调门为自己留下一条政治解决的后路,以防在“武力倒卡”的问题上骑虎难下。
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齐3月28日就即将在伦敦举行的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发表联合声明,称利比亚问题只能由利比亚人民通过政治途径加以解决。
显然,与之前高调动武相比,英法在利比亚问题上的表态已有所软化。
有分析指出,英法公开提出政治解决利比亚国内问题,与其“武力倒卡”的计划进展迟滞不无关系。
语气变软出于形势所迫,英法在声明中强调,将尊重利比亚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不会对利比亚实施军事占领。
声明称,伦敦会议标志着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进程的开始,国际社会将共同支持利比亚的政权转移,为利比亚人民选择自己的未来创造条件。
英法两国认为,利比亚应该成立全国临时过渡委员会,开展政治对话,进行宪政改革,筹备大选。
舆论认为,法国和英国作为“武力倒卡”的倡导者和急先锋,如今“改口”倡导政治对话,很可能是出于形势所迫。
英法等国借口执行禁飞区任务,对利比亚大打出手,在国际社会招致了诸多质疑。
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迪尔克·尼贝尔就批评联军对卡扎菲发动的战争存在伪善行为,“大肆轰炸利比亚的恰恰是那些从利比亚购进石油的国家”。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也表示,多国部队的做法等同于干涉利比亚“内战”,超出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范围。
此外,英国国内已爆发了反战游行活动;法国的地方选举结果和民调也显示对执政党不利。
在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下,英法也只能将“政治解决”作为选项,避免深陷泥潭。
军力不济或为关键因素,目前,法国和英国的空军仍在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要想凭借空中打击支援反对派推翻卡扎菲政权,英法心里恐怕都没有底。
特别是英军,眼下正面临近10年来最难熬的日子,海军航母全部被淘汰,战机数量锐减,到2015年前,还要再削减海陆空三军的1.7万个职位。
在此次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竟然无法派出航母参战,反而一边作战,一边将“皇家方舟”号航母在网上拍卖,令人不禁大跌眼镜。
与英国相比,法国派出的兵力还算像样,法国空军还因“打响了第一枪”大出风头。
不过,法国派出的“戴高乐”号航母、“幻影”-2000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已经是其最强阵容,很难再增派更多的装备和人员了。
更糟糕的是,尽管法国下了血本,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仍无法对政府军取得明显优势,战争越拖越久的风险日益加大。
就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很难向利比亚大规模增兵。
正是因为军力不济,英法才不得不放低调门为自己留下一条政治解决的后路,以防在“武力倒卡”的问题上骑虎难下。
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齐3月28日就即将在伦敦举行的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发表联合声明,称利比亚问题只能由利比亚人民通过政治途径加以解决。
显然,与之前高调动武相比,英法在利比亚问题上的表态已有所软化。
有分析指出,英法公开提出政治解决利比亚国内问题,与其“武力倒卡”的计划进展迟滞不无关系。
语气变软出于形势所迫,英法在声明中强调,将尊重利比亚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不会对利比亚实施军事占领。
声明称,伦敦会议标志着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进程的开始,国际社会将共同支持利比亚的政权转移,为利比亚人民选择自己的未来创造条件。
英法两国认为,利比亚应该成立全国临时过渡委员会,开展政治对话,进行宪政改革,筹备大选。
舆论认为,法国和英国作为“武力倒卡”的倡导者和急先锋,如今“改口”倡导政治对话,很可能是出于形势所迫。
英法等国借口执行禁飞区任务,对利比亚大打出手,在国际社会招致了诸多质疑。
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迪尔克·尼贝尔就批评联军对卡扎菲发动的战争存在伪善行为,“大肆轰炸利比亚的恰恰是那些从利比亚购进石油的国家”。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也表示,多国部队的做法等同于干涉利比亚“内战”,超出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范围。
此外,英国国内已爆发了反战游行活动;法国的地方选举结果和民调也显示对执政党不利。
在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下,英法也只能将“政治解决”作为选项,避免深陷泥潭。
军力不济或为关键因素,目前,法国和英国的空军仍在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要想凭借空中打击支援反对派推翻卡扎菲政权,英法心里恐怕都没有底。
特别是英军,眼下正面临近10年来最难熬的日子,海军航母全部被淘汰,战机数量锐减,到2015年前,还要再削减海陆空三军的1.7万个职位。
在此次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竟然无法派出航母参战,反而一边作战,一边将“皇家方舟”号航母在网上拍卖,令人不禁大跌眼镜。
与英国相比,法国派出的兵力还算像样,法国空军还因“打响了第一枪”大出风头。
不过,法国派出的“戴高乐”号航母、“幻影”-2000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已经是其最强阵容,很难再增派更多的装备和人员了。
更糟糕的是,尽管法国下了血本,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仍无法对政府军取得明显优势,战争越拖越久的风险日益加大。
就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很难向利比亚大规模增兵。
正是因为军力不济,英法才不得不放低调门为自己留下一条政治解决的后路,以防在“武力倒卡”的问题上骑虎难下。
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齐3月28日就即将在伦敦举行的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发表联合声明,称利比亚问题只能由利比亚人民通过政治途径加以解决。
显然,与之前高调动武相比,英法在利比亚问题上的表态已有所软化。
有分析指出,英法公开提出政治解决利比亚国内问题,与其“武力倒卡”的计划进展迟滞不无关系。
语气变软出于形势所迫,英法在声明中强调,将尊重利比亚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不会对利比亚实施军事占领。
声明称,伦敦会议标志着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进程的开始,国际社会将共同支持利比亚的政权转移,为利比亚人民选择自己的未来创造条件。
英法两国认为,利比亚应该成立全国临时过渡委员会,开展政治对话,进行宪政改革,筹备大选。
舆论认为,法国和英国作为“武力倒卡”的倡导者和急先锋,如今“改口”倡导政治对话,很可能是出于形势所迫。
英法等国借口执行禁飞区任务,对利比亚大打出手,在国际社会招致了诸多质疑。
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迪尔克·尼贝尔就批评联军对卡扎菲发动的战争存在伪善行为,“大肆轰炸利比亚的恰恰是那些从利比亚购进石油的国家”。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也表示,多国部队的做法等同于干涉利比亚“内战”,超出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范围。
此外,英国国内已爆发了反战游行活动;法国的地方选举结果和民调也显示对执政党不利。
在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下,英法也只能将“政治解决”作为选项,避免深陷泥潭。
军力不济或为关键因素,目前,法国和英国的空军仍在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要想凭借空中打击支援反对派推翻卡扎菲政权,英法心里恐怕都没有底。
特别是英军,眼下正面临近10年来最难熬的日子,海军航母全部被淘汰,战机数量锐减,到2015年前,还要再削减海陆空三军的1.7万个职位。
在此次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竟然无法派出航母参战,反而一边作战,一边将“皇家方舟”号航母在网上拍卖,令人不禁大跌眼镜。
与英国相比,法国派出的兵力还算像样,法国空军还因“打响了第一枪”大出风头。
不过,法国派出的“戴高乐”号航母、“幻影”-2000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已经是其最强阵容,很难再增派更多的装备和人员了。
更糟糕的是,尽管法国下了血本,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仍无法对政府军取得明显优势,战争越拖越久的风险日益加大。
就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很难向利比亚大规模增兵。
正是因为军力不济,英法才不得不放低调门为自己留下一条政治解决的后路,以防在“武力倒卡”的问题上骑虎难下。
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齐3月28日就即将在伦敦举行的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发表联合声明,称利比亚问题只能由利比亚人民通过政治途径加以解决。
显然,与之前高调动武相比,英法在利比亚问题上的表态已有所软化。
有分析指出,英法公开提出政治解决利比亚国内问题,与其“武力倒卡”的计划进展迟滞不无关系。
语气变软出于形势所迫,英法在声明中强调,将尊重利比亚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不会对利比亚实施军事占领。
声明称,伦敦会议标志着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进程的开始,国际社会将共同支持利比亚的政权转移,为利比亚人民选择自己的未来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