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德国职教经验注重“关键能力”培养
中德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比较
中德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比较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方面的差异,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重视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将关键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内容对待。
关键词:中德;关键能力;职业教育;比较;启示德国素以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在世界闻名。
而德国职业教育尤其重视能力培养,以关键能力培养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显著特征,而且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尤为突出。
关键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被称为跨职业能力,是由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在1974年提出来的概念。
其中的能力是超越专业技能、知识和能力的范畴之外,属于综合发展层次上的方法、社会与个人能力。
能够让从业者以后在发展中受益的是这一关键性的能力,其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从业者的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也是奠定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就在于把关键能力培养作为培养人才的着力点来对待。
相对于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上,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界要充分接受德国在职业教育中对“关键能力”的培养方式与理念的启发,以此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能够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特色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把提升关键能力上升到职业行动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在职业培训条例之中也随之列入。
德国职业教育界的“关键能力”的培养理念,已经开始成为教育界尤其是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和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开始走入职业教育的实践之中。
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实践,可以从其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来领略其关键能力培养的特色。
(一)把能力为本作为职教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是德国职业教育质量关的突出核心。
他们把培养学生适应各行业需要的“关键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来抓。
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德国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把“关键能力”培养贯穿到的各个专业和各门学科的之中,与自己的学科专业以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有机结合,并通过灵活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关键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摘要】德国职业教育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体系之一,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旨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之路。
通过分析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经验,提出了在我国推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可行性,同时探讨了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未来,我国应该加强与德国的合作交流,不断完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概述,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现状分析, 研究意义, 目的, 德国职业教育经验, 特点, 探索德国职业教育之路, 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义, 可行性, 推动发展路径,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 重要意义, 未来发展方向, 建议.1. 引言1.1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概述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是世界上著名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其特点是充分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健全的体系和规范的课程设置。
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分为双轨制和学徒制两种模式。
双轨制是指学生可以选择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学习,既可以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教育,也可以在企业进行实践和实习。
学徒制则是指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和培训,同时在学校接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这种结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获得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有助于他们顺利就业。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覆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工业、技术、医疗、服务等多个行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调整,有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与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逐渐备受重视。
与此德国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的典范国家,其成功的经验也吸引了中国的目光。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与促进作用。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德国职业教育以其卓越的质量和灵活性而著称。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学徒制度”,即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结合学校教育的方式,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这一制度使得学生既能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又能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德国的企业对职业教育有着非常高的重视,大部分企业都愿意提供职业教育的实习岗位,同时也参与职业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这种密切的校企合作,使得职业教育更贴近企业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就业需要。
1. 树立实践导向的办学理念。
德国职业教育以实用性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该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立即投入工作并且有所作为。
2.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德国的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紧密,这有助于加强教学的实用性和质量。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该与企业加强合作,了解企业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合职业发展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
3.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能力培养,评价体系也十分完善。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该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促进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健全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的借鉴与创新
成 立 职 业 教 育 委 员 会 《 业 培 训 合 同》 ( 主、雇 员、职业 学校 口试针 对专业具 体 问题 的处 理 ,检测 学 生的 处理 问 职 ; 雇 工 商行会 制定 题 能力及 思维表 达 能力 ;笔 试也 充 分关 注操 作者 的 行 业标 准 教 师) ;认 证 标 准、考试 的劳动 习惯 办法 工具规 范、环保意识等。
笔者 近期参加 了国家教育部组织 的高职 院校领 导海外培训项 目。其 间 ,深入 考察 了德 国教育行 政 部门——联邦职业教 育研 究所 ( I B ,对 德 国六 BB ) 个州的培训机构 、研究 机构、职业院校 和企业进行 实地考察 ,对德 国职业 教育 “ 关键能力 ”培养 的理 念 和方法等进行 了深入的思考 。
工作流程计划及准备 、控制 、评估 ,质量控 制等。
学校的培养应该让 学 生的 法》 ( 学校教 《 育制度 规 范》 ( 6 《 架教 学计 划》 ) 1 框 个 州个性化的规定)
会能力得到发挥 。如 个人 培 养 ( 自我成 长 能力 、对 他人的关心 、社交能力等 ) 。对外文 ,环保 ,废 物处 理 、交流 ,主 持 与 表 达、客 户 咨询 、客 户 满 意度 , 检 测 系统等关键 能力对学校做 出了明确要 求。
会能力 、方法能力 和个 人能力 。随着产 业发展 和 国
( 三) 关键能力培养的教 育规 定 德 国职业 教育 的特 点是 “ 元制 ” 双 ,主要 以培 养职业行动能力为 目标 ,培养学生能解 决多种 问题 的能力 。从联邦层面到州 的政府层 面 ,到行业协会 的管理监督层面 ,再到企业 和学校 的实施层 面,都
成都联业技术学院学 报 2 91 第3 第2 0. 0 2( 卷 期)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世界闻名的,其成功之处在于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和实践能力培养。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实地实习,确保他们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实习岗位,锻炼多样化的技能和工作经验。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得德国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学徒制度的实行。
学徒制度在德国是一种非常成功的职业培训模式,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合作,使得学生在培训期间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岗位。
学徒期间,学生得到的是实际工作经验,并且在工作中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学徒制度的实行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更加适应产业需求,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德国职业教育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分层管理也是其成功之处。
德国将职业教育分为不同层次,既有中等职业教育,也有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层次。
通过分层管理,德国能够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方案,使得学生得到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优化教育模式。
我们可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实习机会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且通过实习获得实际操作的能力。
我们也可以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分层管理,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方案。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类,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位和培养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对于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引入学徒制度和进行分层管理,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断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及对我们的启示
养方式 和理 念 , 对我 国高 等职 业教 育 中实施 的素质 教育具 有重要 的借 鉴意 义。
一
“ 关键 能力” 的提 出
“ 关键能力 ” 的概念是 德 国劳动力 市场专 家梅尔
育 者从 事职 业工 作 、保 障职 业 发展 能力 的共识 , 它 从 一种 理 想 、 个 概 念 , 渐 发 展 成 为一 种教 育 思 一 逐
腾 斯先 生于 17 提 出 的。关键 能力 是那 些 与一 94年
定 的专业 实 际技 能 不 直 接相 关 的知 识 、能 力 和技 能 。 是在各 种不 同场合 和职责 情 况下 作 出判 断选 它 择 的能力 , 胜任 人生 生涯 中不可 预见 各 种变 化 的能 力【 1 】 2 。到 O世纪 8 O年代 。 国形成 了 以关 键能力 为 德 核心 的职业 行 动能力 的概 念 ,并 于 1 8 9 7年 写人 了
分 。如 果从 业者 具 备 了这种 能 力 , 内化 成为 自身 并 的基 本 素质 , 么 , 那 当职 业 发 展变 化 或 劳动 组织 形 式 发生 变 化时 , 就 能够从 容 地在 变化 的环境 中重 他 新 获取 未来 的 职业 技 能和 知识 , 实现 可 持续性 的 自 我 发展【 3 】 因为如 此 ,关 键能 力 ” 。正 “ 在德 国职业教育
元制学 校 为培养 学生 有较 强 的职 业 能力 , 求学 生 要 在学 校 不仅 要 掌握 专 业 知 识 , 同时 要 掌 握方 法 技 能 、 会能力 。这 里 以德 国职 业 学校 一 个专业 的教 社
高一级的能力概念 , 在德 国专家劳尔 ・ 恩斯特看来 , 以关 键 能力 为 核 心 的职 业 行 动 能力 应 包 括 三 项 能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
与传统的理论型本科教育相比,应用型本科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从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中汲取教训,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一、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德国一直被誉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其职业教育模式已经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借鉴。
德国的职业教育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所以从学徒制度到双元制度,都体现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内涵。
在德国,90%的学生会选择参加职业教育。
学徒制度的实施让学生有机会在企业中学习职业技能,同时也能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教育。
这种双轨制度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获得实际操作的机会,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学徒期间,学生还能够获得一定的报酬,这也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除了学徒制度,德国还有双元制度,即由公司和学校共同负责培训学生。
学生在公司中实习一段时间,然后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接受全方位的教育。
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一直受到重视,但与德国的职业教育相比,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不够,大多数学校更注重学术研究,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
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作。
与企业合作,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资源,也能使学生更加了解实际工作内容。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可以借鉴德国的学徒制度和双元制度。
可以在一些专业领域中引入学徒制度或者双元制度,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获得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德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德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在“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下,特别注重素质教育。
这种素质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界被称之为“关键能力”培养。
“关键能力”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的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提出并得以发展,德国在职业教育中对“关键能力”的培养方式和理念,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的素质教育具有借鉴意义,符合职业教育满足现代人持续发展的需要,符合现代人的发展观。
一、德国“关键能力”的内涵和发展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于1974年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其定义为: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各种变化的能力。
一般地,关键能力可以理解为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它们由于普遍适用性而不易因科学技术进步而过时或被淘汰。
梅腾斯从未来劳动领域需求的角度。
强调培养人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一项专门的技术内容上,而应适应多种职业,为劳动者能在现代化社会中生存而进行培训。
他在<>1.基本能力:是各种具体的特殊专业能力所具有的共同特性的高于具体专业能力之上的能力。
同时它们又可以自上而下地向特殊专业能力迁移和转化。
包括逻辑性、计划性和连贯性思维能力等。
2.水平能力:是获得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运用信息扩展知识水平和保证信息在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水平迁移。
3.可迁移知识原理:是在不同职业或知识领域共同具有的能力。
如测量技术、机器维护、劳动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计划安排、合作精神等能力。
4.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能力: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随着劳动者年龄的变化,劳动者在过去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起作用的能力。
如社会和法律知识、经济常识、计算机知识、外语、自然科学、历史知识等。
梅腾斯“关键能力”概念的提出,使得德国职业教育界在培养劳动者职业能力要求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关键能力”培养成为当时德国教育界讨论的热点。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备受关注。
针对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值得我们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
德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双元制”(双轨制)和“三元制”(三级制)两种教育模式,两种模式均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和应用。
对于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探索出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发展模式。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紧密结合,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一定的理论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然后通过实习和实践,进入企业进行实际工作和培训。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实际工作场景,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借鉴德国的“三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三元制”职业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双元制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方面,这种教育模式可以为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灵活的教育培训机会。
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建立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的教育体系,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服务。
加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构应该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际工作经验。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应该更加完善和科学,确保学生接受到的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德国职业教育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借鉴。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即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教育模式,因为缺乏对实践技能的注重,一直在求职压力和社会认可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可以为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探索提供有益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重视工作实践。
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德国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将会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进行实习,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实践经验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入实习制度,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与产业对接。
德国职业教育与各行各业的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教学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与行业相符的实践经验,能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需要与产业对接,积极了解企业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引入企业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
德国职业教育具有灵活性和晋升通道。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路径。
学生在完成初级职业教育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继续接受中级或高级职业教育。
这种灵活性和晋升通道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设置不同层次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不仅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摘要】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与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需求契合度高。
借鉴德国经验,可探讨教育内容设计、实习机制建设等方面,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
未来,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可朝向产学研深度融合、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轴发展。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广阔发展前景,需在政策支持、教育体系完善等方面持续探索,实现教育方式创新与质量提升。
未来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路径应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吸收各国经验,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应用型本科教育、借鉴、探索、可行性、改革、发展、前景、路径1. 引言1.1 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的重要性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的重要性在于其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德国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军者,其以工匠精神闻名于世,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被广泛认可。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这种实用性教育模式使得德国的劳动力市场高度匹配,大量技术人才得以供给,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可以帮助我国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应加强对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的学习和借鉴,以促进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2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现状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传统的学术型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相较于学术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不断发展壮大,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一些学校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情况。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德国作为职业教育模式的代表,其成功的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本文将探讨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
首先,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联系紧密,以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并具有创新能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其次,德国职业教育突出职业导向。
在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设立针对不同职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
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该突出职业导向,抓住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机遇,定向开展专业教学,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最后,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实习和双证书制度。
在德国,通过实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双证书制度也可以增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确认。
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应该强调实习和双证书制度,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进行技能的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对学生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导向、注重合作式学习和实习和双证书制度的推行,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德国职教经验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启示与借鉴
向工 作过 程 的关键 能力 训练和 培养 。
近 年 来 , 德 国 又 出现 了 第 三 种 培 训 形 式 , 跨 在 即
谓 双元 制 职业教 育 , 是指 学 生 在 企 业 接 受 实践 技 能
培训 和 在学 校 接 受 理 论 培 养 相 结 合 的职 业 教育 形
式 , 不 同 于 学 校 制 形 式 。 德 国 不 仅 有 发 达 的 中 职 它
在 学校是 学 生 , 企业 是学徒工 , 在 他有 两个学 习受 训
地 点 i 训企 业 和职业 学校 。他 有两个 教学 计划 , 培 一 个是 学校 制订 的理 论 学 习框 架 计划 , 另一 个 是 工 商 联合 会 、 业 雇 主 联 合 制 订 的 企 业 实 践 培 训 规 程 。 企
“ 双元 制 ” 业 教 育模 式 是 一 种 企 业 主 导 的 以 职 企 业生产 实 践为 主 , 学校 理 论 教育 为 辅 的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业 承 担 7 8 % 的 培 养 费 用 。 强 调 学 生 面 企 O~ 0
1 德 国 职 教 经 验 的 介 绍
德 国的职 业教育 世界 闻名 , “ 元 制 ” 其 双 模式 被 誉 为 德 国在 二 战 之 后 经 济 腾 飞 的秘 密 武 器… 。所
专 门安排 了国家示 范 性 高职 院 校 建 设项 目, 高职 各 院校 和高 职研究 机 构 纷纷 开 展 高 职 教育 研 究 , 极 积
探 索 和实 践提 高人才 培养质 量 的方法 和对 策 。在人
材 培养 模式 、 实践 教 学 和校 企 合 作 等方 面 做 了大 量
业 学校 登记 取得 理论学 习资格 。这样 他 就成为一 个
德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的启示
最终 确 定 两 份评 估 。 () 提 高 学 习成 4对 效 的促 进 措施 进 行 商定 并 予 以确 定 。 下 面 以 戴 姆 勒一 克 莱 斯 勒 公 司对
学 生 进 行 关 键 能 力 培 养 时 做 的 一 个 “ 梁搭建游戏” 例进一步说明。 桥 为 将 学 生 分 成 两 个 小 组 , 每 个 小 组
能 力 的 评 价方 式 , 求 每 个 学 生 都 了解 , 必 须 为 此 付 出 努 力 。 要 并
发 言 人 的 任 务 :与 另 一 小 组 的 发 言 人 在 造 桥 室 之 外 进 行 桥 梁 类 型 和尺 寸 大 小 的 口头信 息 交 流 , 允许 交 换 设 计 草 图 。 不 观 察 员 的 任 务 :观 察 在 制 作 桥 梁 期 间 每 一 个 小 组 成 员 的 行 为 。 了便 于更 好 地 评 价 , 准备 评 价 表 、 录 纸 和笔 , 桥梁 安 为 可 记 在 装 完 毕后 根据 观 察 的 纪 录对 自己 的小 组 进 行 评 价 。 每个 小组 在 桥 梁安 装 完 毕 后 按 照 相 同 的 评 价表 格 对 自己进 行 评 价 , 后 形 成 自我 评 价 与 外 界 评 价 , 进 行 讨 论 , 考 如 何 最 并 思 改 善 。在 游 戏 过程 中 , 生 的合 作 能 力 、 作 方 法 、 流 能 力 、 学 工 交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 任 心 等 都 得 到 了锻 炼 。 责
从 关 键 能 力 培 养 中 得 到 的 启 示
戴 姆 勒 一 克 莱 斯 勒 公 司 培 养 学 生 关 键 能 力 的 方 法 及 过 程 ( 话 式 职 业 培 训 AI : 1 方 法 。 在 教 学 实 验 车 间 和 生 产 岗 位 对 D) ( ) 采 用 团 队工 作 和项 目工 作 的 方 式进 行 培 训 。 ( 过 程 见 下 图 : 2) 实 训 教 师 学生( 徒 ) 学 时 间 点
中德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比较
其 能 够 成 为 ~ 种 重 要 的 从 业 者 的 综 合 职 业 行 为 能力 . 也 是 奠 定 受 教 育 者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基 础 性 内 容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的 最 大 特 色 就 在 于 把 关 键 能 力
邯强礅啦彀南美键镊 能瓷蔫 辕
口 樊 艳 君
德 国 素 以 教 育 尤 其 是 职 业 教 育 在 世 界 闻 名 而德 国职 业 教育 尤其 重 视 能力 培养 . 以 关 键 能 力 培 养作 为 职业 教 育人 才 培养 的显著 特征 . 而且 取 得 的 成 绩 和 经 验 尤 为 突 出 关 键 能 力 在 一 般 情 况 下被 称 为跨 职业 能力 . 是 由德 国社 会教 育 学 家梅 腾斯在 1 9 7 4年 提 出来 的 概 念 。 其 中 的 能 力 是 超 越专业技能 、 知识 和能 力 的范 畴 之 外 . 属 于 综 合 发展 层次 上 的方 法 、 社 会 与 个 人 能 力 。 能 够 让 从
须将 三 种 能 力( 专 业 能力 、 管 理 能 力 和领 导 能力 1 同时 具 备 。不仅 如 此 , 还 对 其 他 方 面 的 能 力 也 进 行 了强调 。把法 律 、 劳 动保 护 、 经济 、 日常 工 作 处 理 能力 、 方 法 的应 用 能力 . 企 业 中 的 合 作 能 力 以 及 自 然 科 学 专 业 基 础 知 识 等 等 跨 专 业 及 方 向 的
己 的创 造 力 最 大 限 度 进 发 出来
、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关 键 能 力 培 养 特 色
德 国在 2 0世 纪 8 O年 代 就 把 提 升 关 键 能 力 上 升 到 职 业 行 动 能 力 的高 度 来 认 识 . 在 职 业 培 训 条 例 之 中也 随 之 列 入 。 德 国职 业 教 育 界 的 “ 关 键 能力 ” 的 培养理念 。 已经 开 始 成 为 教 育 界 尤其 是 职 业 教 育 界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教改革的借鉴意义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教改革的借鉴意义1. 内容概括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全球职业教育的典范,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和成功经验,为我国职教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从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分析其对我国职教改革的借鉴意义。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强调职业教育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紧密结合。
这种理念体现了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为我国职教改革提供了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灵活,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市场需求,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新职业技能。
德国职业教育还强调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双师课堂,教师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德国职业教育还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德国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习方案。
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职教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应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推动职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技术交流愈发频繁,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因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先进的实训设施和高质量的校企合作经验,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
我国职教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符合当前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我国职业教育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上仍有不足,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难以适应职场需求。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拥有一套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晋升通道。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近年来,我国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视日益增强。
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被寄予厚望,成为改革的重点方向。
与此德国作为教育强国,其职业教育体系一直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如何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
我们需要了解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势。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多层次、多途径的特点,包括双元制培训、技工学校和大专学校等。
这些途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大量的实际工作,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德国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确保教育的质量和实用性。
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
我们需要建立多层次、多途径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包括专科学校、应用技术大专学校和专业技术学院等多种类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我们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更多的实际工作和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需要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
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在政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政策上,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师资队伍建设上,应该引进更多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强教师的职业发展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之路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我们要充分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做出应有的努力。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德国作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大国,其职业教育体系一直备受关注。
与中国相比,德国的职业教育具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借鉴的地方,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
本文将重点围绕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展开讨论。
一、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德国的职业教育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
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实际工作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还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创新实践解决问题和提高技能水平。
这种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借鉴意义,我们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三、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路径在德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职业教育路径,包括技工学校、行业学院等。
不同的职业教育路径都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培养,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这种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路径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有启示意义,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不同职业教育路径的发展和建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
四、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在德国,职业教育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并且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工人和技术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这种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观念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有启示意义,我们也应该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倡导和支持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道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和借鉴的地方,包括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路径、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等。
我国应该不断借鉴和吸收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和模式,不断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工匠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研修报告-凌红
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研修报告发布时间: 2010-08-11 来源:《国际教育交流》第十八期浏览次数:570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凌红一、研修概述2009年11月,笔者参加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
本次研修穿越德国六个州,通过实地考察,与专家、教师、干部、学生等面对面座谈,收集有关资料等途径,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模式、发展趋势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结合本学院情况,本人初步完成了我国职业教育中职业综合能力(除专业能力以外的通用能力)培养与德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的比较研究。
二、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的情况(一)关键能力的内涵德国将职业能力也称为职业行动能力。
从能力内容的角度,德国学者把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
它们是几种能力类型,而非几种具体能力。
从能力性质的角度,划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基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专业能力,关键能力主要指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
在德国经济产业由“以技术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逐渐转化的过程中,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
他认为关键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跨专业的能力,即一般所说的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关键能力中的方法能力主要指对整个任务进行划分;界定问题;分析系统和状态;评价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寻找可供选择的方法,并评价;结论或方法传输;创造性技术的应用等能力。
社会能力主要指具有团队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清晰地表达需要和兴趣;包容不同的观点;群体意识;能提供别人帮助;公正地批评;构建有活力的组织;建立信任等能力。
个性能力主要指能承担责任;识别问题并促进问题解决;能承受压力;有责任感地处理事情;准时;守纪律等。
可以看出,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在职业教育中是明确而具体的。
(二)关键能力培养的法律保障完备的法律法规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德国职教经验
注重 关键能力 培养
吕景泉
教研与教学
21世纪的到来,意味着技术的变化愈来愈带全球性,技术与工艺的进步愈来愈快。
技术与工艺的变化必然导致工作组织的变化。
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只进行单一职业岗位的培训,并在此基础上仅仅培养学生一些具体岗位技能,已经远远不够。
而要使学生将来能适应并胜任新的工作、新的任务和环境,就必须让学生获得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与人的素质有关的能力 关键能力。
一、什么是关键能力
培养学生的 关键能力 是德国劳动力市场专家梅尔腾斯先生最早提出的。
他从未来劳动领域需求的角度,强调培养人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一项专门的技术内容上,而应适应多种职业。
关键能力区别于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它既不会过时,又可以应用于各种工作。
德国专家雷斯诺认为:在关键能力之外还包括由简单知识和初等技能构成的 基础能力 ,由专门开发的高层次知识和技能构成的 特殊能力 。
而一个人要想更好地、更有效地运用上述能力,关键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专业能力会系统、综合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2 方法能力掌握并具有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需求。
3 社会能力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等。
概括地讲,关键能力是一种跨职业的、在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综合能力。
在未来社会里,我们
不可忽视劳动者的专业能力。
然
而,劳动者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要比专业能力更有意义。
后两项能
力富有成效地满足了以技术快速
变化为标志的职业需求。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围绕有关关键能力的培养,德
国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教
学方法、课程模式等进行了改革。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
让学生通过承接和完成某个具体项
目(任务)来掌握专业能力、方法能
力和社会能力。
所承接的项目完全
是依据教学计划、大纲的要求,从易
到难,从简到繁。
在这个过程中,学
生基本是独立思考,主动获取和加
工信息,设计工作步骤和方式方法,
分析并优化解决的问题途径,完成
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并通过互
帮互学来完成项目工作。
2 小组教学的组织方式无
论是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学习,还
是实验实践及实训,在德国均一改
原先的排式教学组织形式为现在
的圆桌式教学组织形式,包括实习
工具(台钳)等的连接。
一般是5~
6名学生围在一起,组成一个小
组,在专业理论课中共同切磋和讨
论某项专题;在企业的实习中,共
同加工并完成某个加工工件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合作,
增强了团体工作精神、独立工作以
及解决个人所负责工作中问题的
能力;学会了和他人交流、进行创
新性思考;锻炼了批判性地评价自
己工作成果的能力。
3 教师作用和地位的改变在
以项目教学、小组教学等新颖教学
组织形式中,德国的职业院校教师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传
授者,而是一个顾问、支持者和咨
询专家。
教师一般不再站在教室的
前方宣讲知识,而是站在小组的旁
边,随时解答学生前来求教的问
题。
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这种变化并
非说明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相反
却是提高了。
教师经常要面对一组
学生,解答一个群体所提出的问
题。
因此,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掌
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新形势
不断变换的要求。
4 产教结合的实训基地在
德国,原先的企业培训基地(中心)
大多是脱离生产现场的独立培训
车间,生产和教学是分离的。
近年
来,德国的许多企业改变这种做
法,在生产车间建立了 学习岛 ,
使教学直接融于生产环境中。
有了
学习岛 ,既节省了企业开支,也
能使学生尽早接触生产实际;培训
教师也可经常亲临现场,感受企业
技术革新的不断变化。
三、小结
(1)技术和工艺的进步需要适
应能力强的劳动者。
(2)职业教育有责任采用适当
的方式培养未来工作需要的人
才。
(3)只有把知识、技能同关键
能力结合在一起学习并掌握,学生
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4)为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
力,职校教师要运用现代教学方式
方法来创造出关键能力培养的条
件和环境。
(作者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
院300191)
责任编辑:赵宝鹤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4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