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田套养泥鳅试验小结

合集下载

大别山区茭白田套养泥鳅效益研究

大别山区茭白田套养泥鳅效益研究
12 试 验 材 料 .
1 7 . 85 51 9元/m 。 除 种鳅 种 苗 、 h 扣 饲料 等 97 64 9 .4元,m2纯 h ,
增 收 87 87 7 . 5元/m2 h 。 3 结 论 与 讨 论 31 茭 白 田 套 养 泥 鳅 是 大 别 山 区 发 展 农 村 经 济 的 有 效 途 径 .
验 结 果总 结如 下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 地 概 况 .
21 0 0年 9月 5 目至 1 0月 1 日进 行 茭 白 试 验 的 田 4
块 13 m 共 收 获 泥鳅 8 3 g 产 值 2 0 .3h 2 2.k , 5 47 5元 , 均 产 值 平
试 验地位 于石 关 乡马 畈村某 农 户的 7块 田中 , 面积 分别 为 01 、.8 01 、.7 01 、.102 m , . 01 、.801 、. 02 、. h 总面积 1 3h 2 7 9 3 . m 。 3
防逃设施 , 严防泥鳅外逃或带入敌害生物f ③ 田块消毒 : 。
鳅 苗放 养 前 1 0d左右 , 生石 灰 2 5 3 0k /m 或漂 白粉 用 2 ~ 0 gh z
1 . 3 . k/m , 5 ~ 7 g :对水搅拌后均匀泼洒 。 0 5 h ④苗种投放 :00 2 1
年 4月 2 9日从 青 阳泥 鳅 良种 场 调入 泥 鳅种 苗 2 0k . 格 5 g 规 为 4 0尾/g 按 175k /m2 0 k , 8. g h 的用 量进 行投放 , 投放 前用 3 %
食盐水浸洗鱼体 1 i, 0 n 以消灭病原 菌p ⑤饲养管理 : m 。 泥
鳅 人 田后 , 每天 投 喂 菜籽 饼 、 糠 等 混合 料 22 gh , 米 .5k /m27d 后 停止 投 喂 。 日常 管 理 中注 意 清 污 防逃 , 坚持 每 天 巡 田 , 仔 细检 查 田埂 是否 有 漏 洞 , 鳅 栅 是否 堵 塞 、 动 , 现 问 题 拦 松 发

茭白田泥鳅无公害套养技术

茭白田泥鳅无公害套养技术

不能 选 用 , 以免 造成 不 必要 的损 失 。 积 以 5 0 1 0 I为 面 0 ~ 0I 0 T
封 好 , 止泥 鳅逃逸 和 敌 害生物 进入 养殖 田 。 防
22 泥 鳅 养 殖 .
1 茭鳅 套养 的可行 性
茭 白为多 年生 草本 水 生蔬 菜 , 整个 生长 期 间 不断 水 , 在
根 据 不 同的生 长发 育 阶段 , 水位 一般控 制在 2 2 之 间 , ~ 0c m 非常 适宜 泥鳅 的 生长 ; 自行 间 距在 1 左右 , 茭 m 是天 然 的鱼 沟 ; 季 高温 季 节 , 白成 为 泥鳅 的天 然 遮 阳棚 , 免 了水 夏 茭 避 体 温度 过 高对 泥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 的 不 良影 响 ; 同时 , 白的病 虫 害数 茭 量 少 。 害程 度 轻 , 以通 过 紫 外灯 诱 杀 、 危 可 生态 调 控 等 措施 控 制 , 必使 用 高毒 农 药 , 障 了泥 鳅 的 安全 。 鳅 有钻 泥 不 保 泥
2 . 放苗 前茭 白田准 备 。 白 田改 造完 成 后 , 泥鳅 正式 .2 2 茭 在
放 养 前 1 右 用生 石灰 对 水全 田均 匀泼 洒 , 少 田间 的 0d左 减
病 原 菌 , 量 为 10gm 右 团 没 有进 行 鱼 类 套 养 的 田块 用 0 / 左 ,
杂食 性鱼 类 . 捕食 田 间害 虫 , 轻 部 分茭 白病 虫 害 , 鳅 可 减 成
值 的有效 手段 。
高一低 , 便于茭白田水位管理 ; 设置 2 个溢水 口, 防止夏季
暴 雨水 位抬 高 造成 泥鳅 逃逸 。 水 口和 溢 水 口用 4 排 0目渔 网
套 牢 , 止泥 鳅 逃逸 , 在 排 水 口前 设 置防 鱼 栏 , 防 并 防止 杂 物

稻田养殖台湾泥鳅的试验报告

稻田养殖台湾泥鳅的试验报告

稻田养殖台湾泥鳅的试验报告“水稻-泥鳅”共作模式示范的泥鳅为台湾泥鳅,是20年开始在我省养殖的名特优鱼类品种,具有易养殖、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肉质鲜嫩的特点,且售价高、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继201年4稻田养殖地产野生泥鳅试验成功后,又于201年5在省内首次开展了稻田养殖台湾泥鳅试验,试验取得了成功。

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稻田的基本情况试验地点:勃利县九龙鱼种场(长兴乡中鲜村)。

试验田面积:10亩0。

水源:系上游桃山水库水,由倭肯河灌渠流经试验稻田边,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能保证随时灌溉。

电力交通:长兴乡中鲜村位于勃利县与七台河市中心地带,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九龙鱼种场电力设施齐全,三相电贯通全场,且架设到试验田边。

1.2田间工程所选择的试验稻田,部分由鱼池改建而成,部分由沼泽地建设而成,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鱼沟鱼坑式养殖模式。

多数田块,或在中央或在田角,无需建设,自然形成鱼坑,只需开挖鱼沟,确保台湾泥鳅由鱼坑自由通往田块各处即可。

鱼沟的开挖,可根据鱼坑所处位置的不同,挖成不同形状。

挖成口字形或十字形,有的以鱼坑为中心,挖成辐射状。

鱼沟宽〜,沟深一般〜。

鱼沟距田埂应在以上。

田埂加高加宽加固。

内埂高、埂顶宽、m底宽外埂比内埂加高加宽左右。

开挖鱼沟时间在泡田整地后。

1.3设置防逃墙台湾泥鳅顶水或顺水逃跑能力很强,加之所投放台鳅规格较小,因此要设置密眼防逃墙。

在田埂内侧埋置聚乙烯网布,高左右,下方埋入土中深度左右,并用木桩加以固定,木桩间距左右为宜。

1.4水稻种植水稻种植品种为北稻号。

插秧时间:月日〜日。

插秧方式:用小型水稻插秧机插秧。

行距9寸、株距4寸。

稻秧插完后,再清理修整鱼沟损坏部位。

1.5鳅苗放养放养时间:月日。

投放规格:平均体长为左右大夏花。

投放密度:每亩尾。

总计投放万尾。

放苗时,注意调节水温,待运输鳅苗器具内水温与稻田水温一致时,缓慢倒入鱼坑中。

茭白田养泥鳅与鸭生态种养模式

茭白田养泥鳅与鸭生态种养模式

茭白田养泥鳅与鸭生态种养模式作者:李才根来源:《科学种养》2012年第01期在茭白田套养泥鳅,茭白田附近再搭建鸭舍养鸭,进行茭白、泥鳅、鸭综合经营,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良性循环结构生态种养模式,经济效益较佳。

一、茭白、鱼、禽有机结合茭白田套养泥鳅,指在水田里既种茭白,又养泥鳅,因茭白田水较浅,适宜于泥鳅生活。

茭白行、株距能给泥鳅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茭白叶还能遮阴,有利于泥鳅在盛夏季节避暑度夏。

泥鳅喜食水中细菌、浮游动物、小型寄生虫等动物性饵料,可降低茭白病虫害的发生。

在茭白田附近养鸭,鸭舍肥水源源不断流入茭白田,不仅为茭白提供了优质有机肥——鸭粪,而且有利于泥鳅活饵的繁殖。

茭白、泥鳅与鸭子三者“共生”可互利互惠。

二、茭白、鱼、禽生态种养要求1. 茭白田要求。

水是茭白与泥鳅生存必需的条件,因此,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的田块。

要根据田块大小合理设计鳅沟与鳅窝。

鳅沟挖成“田”字或“目”字形,沟宽0.40米,深0.4~0.5米。

鳅窝设在田块的四角或对角,窝宽1.5~2米,深0.5~0.6米。

鳅沟和鳅窝要相通,鳅沟和鳅窝的面积占田块总面积的3.5%~6%。

要利用开挖鳅沟、鳅窝挖出的泥填高田埂,使田埂高出田畈0.6米,田埂顶宽达0.3米,茭白田蓄水深达0.3米,鳅沟水深达0.7~0.8米。

如田埂土质松软,必须在田埂内坡覆盖地膜以防田埂渗漏、滑坡。

茭白田蓄水量大,需要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进排水口要对角设置,以利于田水的充分交换。

水要悬空注入,且须过滤后入田,为此可在水管出水处绑1只长0.5米的60目筛绢网袋,以阻止野杂鱼、蝌蚪、水蜈蚣、水蛇等敌害生物随水入田。

排水口要安装防逃栅,用铁丝网制成高0.5米、宽0.6米的长方形栅框。

栅框上端高出田埂10厘米,其余各边嵌入田埂20~30厘米深。

为防止暴雨时因排水口不畅而发生田水漫埂逃鱼,可在排水口一边的田埂上开设溢水口,溢水口必须安装牢固的防逃网。

为防止泥鳅逃离和敌害生物进入茭白田,在田埂上必须建防逃墙。

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丰产养殖技术探究

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丰产养殖技术探究

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丰产养殖技术探究【摘要】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技术,通过在茭白田中养殖大鳞副泥鳅可以有效利用农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从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的优势、适宜环境条件、饵料及投喂管理、疾病防控以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展开探究。

研究发现,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在提高茭白田土壤肥力、减少农药使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需加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进一步推动产业化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为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养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养殖技术,优势,环境条件,饵料,投喂管理,疾病防控,产业化发展,潜力,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模式,其具有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茭白田的环境改善和增产增收。

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在充分利用茭白田水域资源的还能有效控制水质污染、提高水质环境,实现水产与农作物协同养殖的目的。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的生产和销售市场逐渐扩大,成为水产养殖业中的一大亮点。

由于目前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技术进行探究,旨在为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促进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养殖技术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究该种养殖模式在茭白田中的优势和可行性,为农民提供一种新的增收途径。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为养殖户提供更加科学的养殖技术指导,降低养殖风险,提高产出效益。

通过该研究可以推广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技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稻田套养泥鳅养殖技术试验

稻田套养泥鳅养殖技术试验

稻田套养泥鳅养殖技术试验摘要:生态养殖近年来逐渐被我国养殖业所重视,其在保证泥鳅套养质量和产量的同时又能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是符合经济学和实用学的养殖方式。

本文通过条理清晰的方法对稻田间泥鳅的套养进行了可行性试验,希望能够通过塑造一个动植物共生的模拟生态关系来达到稻田、泥鳅的双丰收,为广大养殖户推广更加绿色高产的养殖方式。

关键词:稻田除草;套养;泥鳅中图分类号:s966.4 文献标识码:a引言我国自古代起就有着稻田套养的优秀传统和经验。

古语中常说的“鱼米之乡”其实就是我国很早进行稻田套养技术的最佳证明。

拟建一个水稻提供食物链、泥鳅提供肥料等的共生生态关系可以更好地为养殖户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需要我们从试验中找到科学的有力数据来论证实际推广的可行性,从而可以达到生态绿色养殖的目的,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 稻田除草技术稻田要实现生态套养泥鳅养殖达到高产,其第1个环节就是进行稻田间的除草处理。

科学的除草处理可以减少稻田生物养殖由于高密度而造成的生物间缺氧的问题,同时优化生物的生存空间。

进行田间除草的方式很灵活,种植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选择。

除草方式有混合除草和纯剂性除草2种。

由于水稻间要进行泥鳅的养殖,所以在施剂时还应考虑药剂的安全性。

市面较为广泛的除草剂中适合水稻套养的除草使用的有3种:1.1吡嘧磺隆(磺酰脲类)除草剂它属于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该除草剂的药效稳定且安全性高,药剂可被水稻分解,不会影响其生长。

1.2排草丹除草剂排草丹属于选择性强的除草剂,因其易被土中微生物分解不可接触土壤,所以对环境和生物的安全性较高。

1.3苯噻酰·苄是混合型除草剂其施用药剂的时间相对弹性。

2 泥鳅在水稻田间的套养2.1 稻田泥鳅共生养殖的意义现代化养殖既要提升养殖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又要考虑到可持续养殖的科学性。

因此利用生物学中的动物与植物共生互助的关系来实现自然化生态化养殖,既可以减少化学肥料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又能减少种稻和养殖分项占地带来的资源浪费。

茭白田养泥鳅--无公害套养技术

茭白田养泥鳅--无公害套养技术

茭白田养泥鳅--无公害套养技术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

利用茭白田套养泥鳅,不但可充分利用茭白田中的水体空间生产出优质无公害泥鳅,而且泥鳅的套养还可减少茭白田中的病虫草害,是提高单位农业产值的有效手段。

一、茭鳅套养的可行性茭白为多年生草本水生蔬菜,在整个生长期间不断水,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位一般控制在2-20cm之间,非常适宜泥鳅的生长;茭白行间距在1m左右,是天然的鱼沟;夏季高温季节,茭白成为泥鳅的天然遮阳棚,避免了水体温度过高对泥鳅生长的不良影响;同时,茭白的病虫害数量少,危害程度轻,可以通过紫外灯诱杀、生态调控等措施控制,不必使用高毒农药,保障了泥鳅的安全。

泥鳅有钻泥习性,使田泥疏松,既有利于肥料分解,又可促进茭白根系发育,鳅粪又是茭白良好的肥源,据测定,泥鳅养殖的田块有机质、有效磷、镁和钙等的含量均高于未养田块。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可捕食田间害虫,减轻部分茭白病虫害,成鳅阶段,泥鳅的食性偏向于植物性,幼嫩的根芽都是泥鳅的食物,高密度养殖泥鳅对茭白田中的杂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因此,茭鳅套养不仅对茭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还可收获生态泥鳅,提高经济效益。

泥鳅养殖:泥鳅养殖的七大瓶颈二、茭白田套养泥鳅技术1、田块选择与整理1)田块选择。

套养泥鳅的茭白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易于排灌、管理方便、保水性好的田块,山区的“冷水田”,靠天收的“无水田”,以及暴雨季节来水量暴涨的田块不能选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面积以500-1000㎡为宜,太大或太小均不便管理。

2)、开挖鱼溜和鱼沟。

选好田块后开挖鱼溜和鱼沟。

在茭白田中根据田块形状开挖“田”或“目”字型鱼沟,沟宽40cm、深50cm,在田块的四角开挖鱼溜,长、宽1-2m,深0.5-0.6m,鱼溜与鱼沟相通,确保在茭白田水位降低、使用农药时,泥鳅能到鱼溜和鱼沟中躲避。

3)、水道改造与防逃设置。

养鳅田的进排水口对角线设置,有利于田间水体的流动性。

茭白杂交泥鳅综合种养技术

茭白杂交泥鳅综合种养技术

茭白杂交泥鳅综合种养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第12期卞光明陈美萍朱成忠陈小飞蔡荣倪华茭白俗称“高瓜”、“茭笋”,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叶宽而高挺,能够为杂交泥鳅提供遮荫场所,田间杂草、昆虫等均能够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杂交泥鳅是通过对野生泥鳅和台湾泥鳅两个品种进行优化组合繁育出的品种,兼具肉质好、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饵料转化率高等优良特性。

泥鳅具有钻泥特性,能够有效疏松田间土质,加速有机物分解,代谢产物为茭白提供优良肥料。

因此,在茭白田中套养泥鳅能够产生良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

一、田间建设茭白田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便利、避风向阳、面积1333.4 m2的田地。

在田块开挖“田”字形或“井”字形鱼沟,沟宽0.5-1米、深0.5-0.8米、淤泥0.1-0.2米,土方加固田埂,在田块四角处开挖同深度鱼溜,长、宽1-2米。

进排水口对角错落设置,进排水PVC管上安装40目筛绢过滤袋,在田块四周设置防逃网,嵌入土中0.3米,水泥桩固定,间距3米,预防泥鳅逃逸,阻止杂鱼、水蛇等敌害生物入侵。

二、茭白移种茭白栽植于每年春季进行,行距×株距为0.5×0.5 m,栽植密度900株/667m2,茭白轮作周期一般为3年左右,于每年春季进行移植,移植时略带老根,水位保持在0.1米附近,栽、移方式均为浅栽。

三、泥鳅放养放养泥鳅选用西厦特种水产养殖公司繁育的6厘米以上、体质健壮、性状优良的杂交鳅,放养密度40-100 kg/667m2,在放养前一周,用生石灰30 kg/667m2或用漂白粉3 kg/667m2兑水全池泼洒,2天后施加有机肥进行肥田。

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放养,下塘前将杂交鳅置于3%左右的氯化钠溶液中7-9分钟,并选择20尾进行试水。

四、种养管理茭白的栽种前期水位保持在0.1-0.15米,随着茭白生长高度的提升逐步增至0.2米左右,并根据气温及时调整水位,始终保持水位不淹没茭白、杂交鳅能够畅游索饵。

稻田养殖台湾泥鳅的试验报告

稻田养殖台湾泥鳅的试验报告

44治药物;四是留意防风雨、兽害和农药化肥中毒。

(四)鱼鸭混养和鱼鹅混养注意事项1.鱼用杀虫药尽量不用敌百虫。

因为鸭舍最常用的消毒药是生石灰。

敌百虫生石灰发生脱氯化氢反应生成敌敌畏毒性很大,造成有机磷中毒。

如果必须用生石灰,生石灰和敌百虫分开使用,间隔两天。

有机磷中毒症状会出现瘫痪,肌肉震颤扭头。

解刨可发现口腔有粘液,消化道黏膜脱落,心肺肝脾肾充血肿胀,胃容物散发大蒜气味。

治疗方法为注射解磷定,让鹅鸭饮用维生素C 水。

2.喂鱼时,把鸭鹅赶出鱼池,一是防止与鱼争食,二是可以避免鹅鸭戏水扰乱鱼正常采食。

稻田养殖台湾泥鳅的试验报告刘凤志1张慧忠2(1.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黑龙江勃利154500)(2.勃利县九龙鱼种场黑龙江勃利154500)2015年,勃利县承担了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资金支持的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示范面积600亩,其中“水稻-鲤鱼”共作模式示范面积500亩,“水稻-泥鳅”共作模式示范面积100亩。

经过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项目任务及目标,鱼稻喜获双丰收,并辐射带动周边面积6000亩。

“水稻-泥鳅”共作模式示范的泥鳅为台湾泥鳅,是2014年开始在我省养殖的名特优鱼类品种,具有易养殖、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肉质鲜嫩的特点,且售价高、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勃利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继2014年稻田养殖地产野生泥鳅试验成功后,又于2015年在省内首次开展了稻田养殖台湾泥鳅试验,试验取得了成功。

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稻田的基本情况试验地点:勃利县九龙鱼种场(长兴乡中鲜村)。

试验田面积:100亩。

水源:系上游桃山水库水,由倭肯河灌渠流经试验稻田边,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能保证随时灌溉。

电力交通:长兴乡中鲜村位于勃利县与七台河市中心地带,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九龙鱼种场电力设施齐全,三相电贯通全场,且架设到试验田边。

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技术

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技术

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技术摘要茭白田养殖大鳞副泥鳅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生产模式。

从茭白田选择与田间工程建设、田间管理、大鳞副泥鳅饲养管理、病敌害防除捕捞等方面,阐述了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技术,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技术参考,从而优化水产养殖产品结构,改善养殖产品区域布局。

关键词大鳞副泥鳅;茭白田;套养技术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属泥鳅中的一种,是一种杂食性小型经济鱼类,但在众多的泥鳅品种中属于较大体型,生长速度快,是出口韩国的主要泥鳅品种,其肉清淡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食品。

此外,大鳞副泥鳅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调中益气、滋阴壮阳、解毒消痔等[1],所以畅销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大鳞副泥鳅的市场价格不断上涨,人工养殖大鳞副泥鳅的超高效益已经引起广大养殖者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在高价的刺激下,各地农户过度捕捞野生泥鳅,导致自然水域的出产量急剧下降。

由于泥鳅的味道鲜美且具有较好的保健价值,国内外市场需求数量巨大,适时开展泥鳅的人工养殖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2]。

茭白田养殖大鳞副泥鳅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生产模式。

它是利用大鳞副泥鳅与茭白一生均只需浅水位这一共性。

大鳞副泥鳅喜食水中细菌、小型寄生虫等动物性饵料,从而大大减少茭白病虫害的发生;大鳞副泥鳅的粪便又是茭白的优质肥料,从而可获得茭白、大鳞副泥鳅的双增产。

因此,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既提高了国土资源的利用率,又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是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

1茭白田选择与田间工程建设养殖大鳞副泥鳅的茭白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弱碱性、黏性土质、保水性好;水深能保持30 cm以上,雨天不会洪涝溢水;田埂完整、牢固不塌;位置向阳、光照充足。

一般以0.33~0.67 hm2为宜。

作为养大鳞副泥鳅的茭白田,除了筑牢堤埂外,还必须在四周插上入泥至少20cm网片建设起1m高的防逃墙。

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丰产养殖技术探究

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丰产养殖技术探究

农业技术N652019年10月·下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丰产养殖技术探究王坤龙(会理县小黑箐茭白现代农业园区,四川 会理 615100)摘 要 套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最常见的就是在稻田里养鱼,两者的生产效都益会大大提高。

基于大鳞副泥鳅与茭白一生均只需浅水位这一共性,现代农业生产中开始在茭白田中套养大鳞副泥鳅,大鳞副泥鳅能够以水中的细菌、小型寄生虫为食,减少茭白病虫害的发生,而茭白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鳞副泥鳅的粪便,实现高产,不仅可以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益,还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就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丰产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茭白田套养;大鳞副泥鳅;丰产养殖技术1 引言大鳞副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经济鱼类,是泥鳅中的一种特殊品种,其体型较大,生长速度很快,肉质清淡鲜美,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并且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同时,大鳞副泥鳅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滋阴壮阳、解毒消痔,因此其市场广阔,通过人工养殖大鳞副泥鳅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市场需求,而且茭白田套养的生态养殖模式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其品质。

2 茭白田选择茭白田与大鳞副泥鳅虽然都喜欢浅水位,但是也需要水源充足并干净,水深能保持 30 cm 以上即可;茭白对水质也有要求,其在弱碱性、碱性土质种生长较好,并且保证其位置能够光照充足;茭白田中因为要套养大鳞副泥鳅,因此需要田埂完整、 牢固不塌,并且需要在农田的四周插上入泥至少 20cm 网片,建起 1m 高的防逃墙;在田内挖鱼坑及鱼沟,便于后期的捕捞[1]。

3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工作关系到茭白的生长以及鳅苗的发育,一般需要在鳅苗放养前十天左右向茭白田中投放生石灰 30-40 kg/亩或漂白粉 1-2.5kg/亩,主要目的就是消灭蛙卵、蝌蚪、水蜈蚣等敌害生物以及致病菌,然后对茭白进行施肥,施肥原则是“以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其中需要注意严禁使用碳酸氢铵、 氯化铵等化肥。

高海拔山区茭白田 套养泥鳅技术探讨

高海拔山区茭白田 套养泥鳅技术探讨

高海拔山区茭白田套养泥鳅技术探讨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第17期周华书1 材料与方法1.1 田块的选择与设施建设1.1.1 田块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容易,管理方便的田块,土质以保水性能较好的粘壤土,面积以1~2 亩为宜。

1.1.2 田间的建设修整鳅沟、鳅窝和田埂。

鳅沟可开挖成“ 井”“ 田”字形,或“口”字围绕型,沟宽80~100cm,深60~80cm;鳅窝与鳅沟相通,设在田块的四角或对角,鳅窝宽2m × 2m,深50~60cm。

开挖鳅沟、鳅窝的土方用于加高、加宽田埂,使田埂高出田畈80cm,宽40~50cm 以上,,保证茭白田在蓄水时水深达到30~40cm,鳅沟水深达到80~90cm 左右,符合泥鳅的生长条件。

1.1.3 进、排水口的设置在田块对角位置,用硬质PVC 管设置进、排水口,以有利于田间水体流动,在PVC 管道上端用40目渔网套牢,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茭白田。

田块设置一高一低两个排水口和两个溢水口,便于水位管理和防止暴雨抬高水位造成泥鳅逃逸;同时,排水口和溢水口均用40 目渔网套牢,并在排水口前增设栅栏,以防堵塞和泥鳅逃逸。

1.1.4 防护设施的建设泥鳅养殖的敌害生物地面的主要是蛇、水蜈蚣等;空中的主要是鸟类(以白鹭为主)。

所以防护设施的建设是养殖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面的防护可用石棉瓦或彩钢板等在种养区域四周设置围栏,一方面防泥鳅逃逸,另一方面是防治蛇等敌害生物的入侵。

方法是每隔2m 左右用一直立的木桩或水泥桩绑扎固定,下端深埋40~50cm 左右,尽量抵达田块的硬土深度位置,用泥块压实,高出地面的部分约为60cm 左右,田角用水泥柱加固,形成安全保障。

空中防天敌主要对象为白鹭,可在种养区域中央位置间隔地支起数根的水泥杆,以此为支起防鸟网的支点,固定水泥杆之后,在上面撑起一张巨大的防护网,防止白鹭和其他鸟类偷食。

1.1.5 安装杀虫灯为增强杀虫灯诱杀力度,减少新农药使用量,茭田以每5 亩安装1 台太阳能杀虫灯,并将灯安装于鳅窝上端,既有效诱杀害虫,又为放养的泥鳅提供饵料,较大幅度减少虫害的发生。

茭白田生态套养泥鳅技术

茭白田生态套养泥鳅技术

茭白田生态套养泥鳅技术摘要介绍了茭白田套养泥鳅技术,包括田块选择与整理、放苗前准备、鳅苗放养、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与上市等内容,以期指导茭白田中养殖泥鳅。

关键词泥鳅;生态套养;茭白田茭白田套养泥鳅是利用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互利共生原理,采用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茭白、泥鳅双丰收的生产方式,已成为一些地方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种植模式,现将其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田块选择与整理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容易、管理方便的田块。

面积以666.67~1 333.33m2为宜,底质以保水性能良好的砂壤土为佳。

田块修整,包括鳅沟、鳅窝和田埂的建设。

鳅沟是泥鳅配套栖息的主要场所,可开挖成“田”字或“井”字形,沟宽40cm,深50cm;鳅窝设在田块的四角或对角,鳅窝宽1~2m,深50~60cm,鳅窝与鳅沟相通。

鳅沟、鳅窝的面积占田块总面积的6%~8%。

在开挖鳅沟、鳅窝的同时,利用土方加高田埂,使田埂高出田板60cm,以保证茭白田蓄水时田板水深达20~30cm,鳅沟水深0.7~0.8cm。

田埂顶宽30cm,田埂内坡覆盖地膜,以防田埂龟裂、渗漏、滑坡。

套养泥鳅的茭白田要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进排水口要对角设置,在加注新水时,有利于田水的充分交换。

进水时,将注水管悬空,并在水管出水处绑1个长50cm的40目筛绢过滤袋,以防止野杂鱼、蝌蚪、水蜈蚣、水蛇等敌害生物随水入田。

排水口安装由密网眼铁丝网制成的高50cm、宽60cm的长方形拦鳅栅。

拦鳅栅顶端高出田埂10cm,为防止暴雨引起排水口不畅而发生田水漫埂逃鱼,可在靠排水口一边的田埂上开设1~2个溢水口,溢水口同样安装牢固的栏鳅栅。

安装围栏的目的:一是预防泥鳅翻埂逃逸;二是防止蛇、蛙等敌害生物入侵。

具体方法:在田埂顶部每隔1.5~2.0m钉一直立的木桩,沿木桩围1道直立的塑料薄膜,薄膜上端固定在木桩上,下端用泥块压实盖牢,薄膜墙高度为60~80cm。

示范点稻田养殖泥鳅技术总结

示范点稻田养殖泥鳅技术总结

示范点稻田养殖泥鳅技术总结作者:汤二红来源:《科学种养》2020年第09期安徽省蚌埠地区池塘泥鳅养殖起步较早,繁殖苗种总量省内领先,将泥鳅引入稻田养殖可以拓宽稻渔种养内涵,实现稻渔种养模式多样化,规避稻渔发展以虾为主模式单一市场风险。

现就示范点稻田泥鳅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稻田选择和田间建设1. 稻田选择选择面积15亩,长方形,长宽比为5∶3,周边无污染,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的稻田。

2. 田间工程在稻田田埂内侧1米处沿四周开挖环型沟,沟深1.2米、宽3.5米,坡比1∶1,环沟长度取决于沟的面积,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

没开挖环沟的地方留在田埂靠近路边位置作为机耕道,便于机械收割播种。

田块横向每隔20米开30厘米深的浅沟,沟宽50厘米,与周边环沟连接,以便泥鳅能从不同方位进入稻田活动和觅食,需要烤田时泥鳅能洄游到沟内,环沟与浅沟呈“月”字形。

3. 防护设施防护材料选择聚乙烯网片,网片规格10目,高70厘米以上,沿田埂四周填埋,网片埋土的深度为15厘米,网片每隔3米用细的毛竹加固。

防护设施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雨天泥鳅外逃和敌害进入稻田。

在田块上方架防鸟网,防鸟网离稻田高度3米以上,防鸟网材料也选择聚乙烯网片,网目直径10厘米。

4. 进排水设施进水用PVC管连接,直径30厘米,管子一端连接水渠进水口,进水口前部安装过滤栅,过滤栅用直径0.6厘米的钢筋焊接,栅的缝隙0.5厘米,起着阻挡杂草、野杂鱼等功能;管子进入田地另一端用网片固定,网片做成直径40厘米的筒型,筒长4米以上,网目规格40目。

排水口设在环沟最低处,底部预埋直径30厘米PVC管子连接到排水沟,稻田一侧管口连接直角弯头,弯头上连接垂直的管子,管的高度1.2米,管的上端装上过滤网罩,当水位超过设定的高度,水自动溢出,需要排干池水,将管子拔掉,在管口放上防逃设备即可。

二、泥鳅放养与管理1. 苗种投放投放时间6月25日,插秧后15天,秧苗返青,放养品种选择台湾泥鳅,放养规格5克,每亩放养量1.5万尾,共计75千克,沿环沟分散投放。

茭白田套养泥鳅

茭白田套养泥鳅

一花一叶
泰顺县科技计划项目
申请书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茭白套养泥鳅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申请单位(盖章):泰顺家隆农业有限公司
申请日期: 2012年5月10日
泰顺县科学技术局
二00九年制
填写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向县科技局申报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二、填表前,应仔细阅读《泰顺县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

三、申请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须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式两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使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整齐。

并提供
0一叶一世界
一花一叶
word格式的电子文档。

四、申请表各项内容要认真填写,实事求是,文字表述要准确,字迹要清楚。

五、为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项目申请表有关栏目填写,要求用汉字,以便计算机输入和校核。

六、申请单位名称要全称填写,并与公章一致。

七、本表经乡镇或单位主管部门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县科技局相关科室,一式两份。

同时附上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八、本表中名词术语,由县科技局负责解释。

一、项目情况
二、承担单位
2一叶一世界
三、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
3一叶一世界
4一叶一世界
四、立项目的意义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五、主要研究内容和要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一叶一世界
6一叶一世界
7一叶一世界
六、计划进度目标
8一叶一世界
七、推荐意见
9一叶一世界。

大别山区茭白田套养泥鳅效益研究

大别山区茭白田套养泥鳅效益研究

大别山区茭白田套养泥鳅效益研究摘要为了探究茭田套养泥鳅的经济效益,在大别山区茭白田中套养规格为400尾/kg的泥鳅苗种187.5 kg/hm2,经2010年4月29日至10月14日养殖,共捕获泥鳅823.5 kg,产值24 705元,平均产值18 575.19元/hm2,纯收入8 778.75元/hm2。

关键词泥鳅;茭白;套养;效益;大别山区泥鳅肉嫩,味美,蛋白质含量高,含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分布广,适应性强,耐低氧,繁殖快,食性杂,属于易于饲养又可高产的温水性底层小型经济鱼类,适宜在茭白田中养殖。

茭白田套养泥鳅就是利用茭白与泥鳅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在水田中既种茭白又养泥鳅,茭白行、株距较宽,可为泥鳅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盛夏高温季节,茭白叶高挺且宽,丛生繁茂,成为泥鳅避暑度夏的天然遮荫棚,同时泥鳅对茭白田土壤的扰动效应,利于茭白生长。

泥鳅喜食水中细菌、底栖生物、寄生虫等生物性饵料,可减少茭白病虫害的发生,泥鳅的粪便又是茭白的优质肥料。

茭白田套养泥鳅技术是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以此来获得茭白和泥鳅的双增收。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区,茭白种植面积3 333.33 hm2,且面积仍在扩大,其中可养殖泥鳅面积约2 666.67 hm2。

为探讨大别山茭白田套养泥鳅的养殖效果,笔者于2010年在岳西县石关乡进行了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石关乡马畈村某农户的7块田中,面积分别为0.17、0.18、0.18、0.17、0.19、0.21、0.23 hm2,总面积1.33 hm2。

1.2 试验材料供试茭白品种为浙茭二号(从浙江农科院引进);泥鳅从青阳泥鳅良种场购买。

1.3 试验方法1.3.1 茭白栽植与管理。

3月中旬前栽植,宽行1.0 m,窄行0.6 m,株距0.4 m,栽培密度3万株/hm2。

茭白栽植前施腐熟猪粪7.5 t/hm2或鸡粪15.0 t/hm2,栽植后保持浅水层3~4 cm,4月下旬视分蘖情况烤田1次后灌10~15 cm深水控制分蘖,孕茭期活水灌溉加深水位到20 cm,但不超过茭白眼,茭白收获后保持浅水层3~4 cm。

茭白示范田实验报告

茭白示范田实验报告

茭白示范田实验报告篇一:茭白种植技术综述茭白种植技术综述品种来源:89-70是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在中介茭中通过单株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系,目前已在武汉、宜昌等地区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特征特性:该品系株高250-260cm,叶片宽3.6-4.0cm,叶鞘长65cm左右,叶鞘绿色,分蘖力中,肉质茎长18-20cm,粗3.5-4.0cm,单茭重90-l00g。

秋茭极早熟,武汉地区9月10日左右上市,成熟期一致,9月25日左右可基本采收完毕;夏茭5月下旬上市,6月下旬采收完毕。

该品系肉质茎呈竹笋形,表皮光滑,洁白如玉,商品性好。

夏、秋茭亩产量均可达1250kg。

该品系显著特点是,在4月上旬定植,若田间基肥较充足,可在6月上中旬收获茭白400-500kg,9月又可收获茭白1000kg,不影响翌年夏茭生长。

栽培要点:1.秋茭田管理a.选择土壤肥沃,含有机质5%以上,排灌方便的田块。

一亩施农家肥3000-3500kg作基肥。

b.定植。

在4月上旬取出育好的茭苗,用快刀分成小茭墩,每小墩带茭苗5-6株,随分随栽,株距45cm,行距90-100cm。

c.田间管理。

5月初,追施分蘖肥一次,用人粪尿1000kg/亩,8月上旬追施孕茭肥一次,施人粪尿2500-3000kg/亩。

分蘖前灌水3-5cm深,7月中旬后,水位加深至10-15cm,冬季田间不能干水。

在茭白返青后,随茭苗生长,会出现老黄叶,应结合除草,打掉老黄叶。

7月中旬后,在打老黄叶的同时,除去无效分蘖。

d.病虫防治。

用25%杀虫双500倍液喷雾或浇泼,防治二化螟和大螟;用50%叶蝉散喷粉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防治长绿飞虱。

e.选种。

在茭白采收的中前期,应及时选种,做好标记。

选种标准:一是具有本品种特征;二是茭墩内无灰、雄茭;三是茭白成熟期一致;四是薹管较低。

6月初茭白成熟应及时采收。

2.夏茭田管理a.冬季田间不能干水,对老茭苗齐泥而割,将老茭墩纵切一半,一半留田间,2月上旬茭白萌芽时施人粪尿3000-3500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茭白田套养泥鳅试验小结嘉兴市南湖区水产站谈灵珍茭白田套养泥鳅是利用泥鳅与茭白生长都需要浅水位这一共性,在茭白田中既种茭白又养泥鳅,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因泥鳅对水体中的含氧量要求没有其他鱼类高,茭白行、株距较宽,可为泥鳅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

泥鳅在水温超过35C°的情况下食量减少,生长缓慢,而盛夏高温季节,茭白叶片高挺且宽阔、丛生繁茂,成为泥鳅天然的遮荫场所,有利于泥鳅的避暑度夏。

茭白田水体ph值又是呈中性偏微碱性,是泥鳅养殖的较为理想地方。

泥鳅喜食水中细菌、小型寄生虫等动物性饵料,从而能够大大减少茭白病虫害的发生,泥鳅的粪便又是茭白的优质肥料,因此茭白田套养泥鳅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好方法。

南湖区凤桥镇是嘉兴市主要的茭白原产地之一,全镇茭白种植面积1万余亩,为充分利用资源,2012至2013年嘉兴市南湖区凤桥荣发水八仙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茭白田套养泥鳅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基础设施建设1.田块修整改造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容易、管理方便、保水性能好的田块,面积以1~2亩为宜,开挖鳅沟和鳅窝。

鳅沟是泥鳅活动的主要场所,可开挖成“井”字形,或“口”字围绕型,以沟宽100cm、沟深80cm为宜。

空间宽裕,有利于泥鳅活动,也可增加泥鳅养殖数量。

鳅窝设在田块对边中央,鳅窝2x2m,深50~60cm,鳅窝与鳅沟相通。

开挖鳅沟、鳅窝的土方用于加高田埂,使田埂高出田畈80cm以上,保证茭白田在蓄水时水深达到40~50cm,鳅沟水深达到90cm左右,符合泥鳅的生长条件。

2.修建围栏和防盗防天敌措施围拦的目的是预防泥鳅翻埂逃逸,防止蛇、蛙等敌害生物入侵。

可用石棉瓦或彩钢板等在种养区域四周设置围栏,每隔1.5~2m用一直立的木桩或水泥桩绑扎固定,下端深埋40cm左右,用泥块压实盖牢无松动,上端高出地面约50~60cm。

并在种养区域四周用铁丝网围好,田角用水泥柱加固,编织起结实的“农田防盗网”,铁丝网上再绑一层刺毛铅丝,让人无法翻越,形成安全保障。

防天敌主要对象为白鹭,需要先在种养区域正中央支起一根够高的水泥杆,以此为支起天网的支点,固定水泥杆之后,在上面撑起一张巨大的防护网,防止白鹭和其他鸟类偷食。

3.进、排水口的设置进、排水口最好呈对角设置,有利于在加新水时使茭白田的水能够充分交换。

注水要采用悬空注水的方法,在注水的地方提高进水管子高度,并在注水管口绑上过滤网袋,以细目为好,防止野杂鱼、蝌蚪及其他有害生物随水进入养殖的茭白田中。

排水采用窨井式排水口,建有排水闸门,闸门高度以保持需要的最高水位为标准,水位高过养殖需要水位就能溢出,闸门下方在出水处再做一道栅栏,在栅栏前覆上不锈钢细网。

栅栏的高度和牢固度要考虑当地的洪灾影响程度。

二、茭白种植在2月份,在茭白田灌水前,每亩施经发酵过的有机肥500kg左右,将其中200kg均匀地施于鳅沟内,其余的施在田块上并深翻人土。

翻土时警惕不破坏鳅沟、鳅窝。

有机肥施完后,静待一星期左右,使土壤更好吸收有机肥中的营养成分。

4月初可开始处理茭白种苗,双季茭白种植最大的优势在于上半年种植时,无需育苗种植,只要在原有的发芽的老墩上处理芽苗即可。

先用田里的淤泥覆盖老墩的中央,使留下的芽苗环绕老墩,再去掉环绕芽苗中的病苗、弱势苗,上图:2012年试验参照基本每墩留苗15~18株。

2012年株距0.55m、行距0.9m,2013年株距0.6m、行距1m。

2013年由于鳅沟的加宽,种植密度较纯种植双季茭白降低40%,茭白每亩种植株数由原来800株改为600株。

三、泥鳅放养鳅苗放养前10天左右,每亩田用生石灰15kg,兑水搅拌后均匀泼洒,杀灭田中的致病菌和敌害生物。

青鳅与黄鳅按7:3比例饲养为宜。

第一次放鳅苗一般在6月上中旬,视天气情况,鳅苗放养时间可适当提前或推迟。

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鳅体10~20分钟,每亩放养鳅苗100kg左右,体长5至7公分约3.5万尾, 10公分左右的鳅苗约2万尾。

为降低养殖风险考虑,以多数7cm以上鳅苗为最好。

四、科学管理1.茭白种植管理茭白作为水生蔬菜,主要管理方面为水、肥、病虫害。

时时保持茭白种植应有的水位,确保茭白的正常生长。

泥鳅的粪便是茭白的优质肥料,肥料的施用量大大减少,一般只需在3月中旬施基底复合肥50kg,至4月下旬追肥30kg即可。

茭白的病害主要是纹枯病、叶纹病等,虫害主要是大螟、二化螟。

由于茭白泥鳅共育,泥鳅喜食水中细菌、小型寄生虫等动物性饵料,从而大大减少茭白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减少了茭白的农药防治2次,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下旬。

严格选用高效低毒杀菌剂,在4月下旬防范大螟虫害暴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防范二化螟虫害暴发。

2.泥鳅养殖管理(1)调水质: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常以有机碎屑、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为饵料。

在养殖过程中应在鳅沟、鳅窝中定期追施经发酵的畜、禽粪等,也可施用氮、磷、钾等化肥。

田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

在泥鳅苗放入茭白田之后,在鳅沟、鳅窝中要隔10~15天用生石灰兑水泼洒进行消毒一次。

茭白移植和苗种放养初期,鱼幼苗矮,可以浅灌,水位保持在10~15cm,随着茭白长高,鱼种长大,要逐步加高水位至20cm左右,使泥鳅始终能在茭白丛中畅游索饵。

茭白田排水时,不宜过急过快。

夏季高温季节,要适当提高水位或换水降温。

(2)饵料管理:泥鳅苗放入茭白田之后,购买泥鳅专用配合饲料投放。

4月下旬为泥鳅过冬后适应期暂不投放饲料;5月份起每隔两日投喂一次,投喂粗蛋白40%的小鱼料,使泥鳅开始慢慢进食,大约一星期后,每日投喂一次;6~9月随着水温升高逐渐降低饲料的粗蛋白含量,10月以后投喂的饲料以增加鱼体的脂肪为主;饲料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8%,具体要视水温、天气、泥鳅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

(3)清野除害:要坚持每天巡田,仔细检查田埂有否漏洞,拦鳅栅有否堵塞、松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发现蛙卵、水蜈蚣、水蛇等应及时清除;发现水鼠,可用毒鼠药诱杀。

(4)慎用农药:防治茭白病虫害时应尽量采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控制安全用量。

施药前田块水位要加高10cm,施药时喷雾器的喷嘴应横向朝上,尽量把药剂喷在茭叶上。

粉剂应在早晨有露水时喷施,液剂应在露水干后喷施,切忌雨前喷药。

3.泥鳅的越冬及注意事项泥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泥鳅便钻入淤泥以下15cm左右的土层中,呈不摄食不活动的休眠状态。

因此越冬前要做好泥鳅的育肥工作,一般从9月开始多投喂一些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

越冬期间要做好防冻、防寒和保温等工作,水位要比养殖期间深些,并在池表面覆盖3~5 cm厚的牛、猪、家禽类等有机粪肥,利于发酵释放热量、保温越冬;气候寒冷时严防池水结冰,遇到冰冻天气要及时破冰增氧。

五、试验结果1.收获情况2012年实施面积15亩,放养泥鳅苗1125公斤,总产泥鳅4650公斤、茭白51750公斤,亩产泥鳅310公斤、茭白3450公斤。

2013年扩大至40亩,放养泥鳅苗1765公斤,10月初受强台风“菲特”影响,外部水位持续上涨,形成倒灌无法排涝,项目实施区域连同合作社冷库、仓库在内全部被水淹没。

泥鳅外逃严重,总收获泥鳅4288公斤、茭白110400kg,亩产泥鳅107.2kg、茭白2760kg。

二年共收获泥鳅8938 kg、茭白162150 kg。

2.效益情况2012年平均亩收获泥鳅310kg,平均销售价格56元/公斤,亩产值17360元;亩产茭白3450kg,平均销售价格2.95元/公斤,亩产值10177元,两者相加亩产值达到27537元。

亩成本:泥鳅苗种4200元、饲料450元,基础设施为50元(每亩投入200元/亩,折合四年使用),人工100元,其它150元,泥鳅亩成本计4950元。

茭白少打农药3次,少施肥2次,节约采茭白人工1工,相比传统种植亩节约成本305元,成本为1195元。

茭白泥鳅两者合计亩成本6145元,亩利润为21392元。

比纯双季茭白种植亩增加产值13525元,亩增加利润8880元。

2013年亩收获泥鳅107.2kg,市场平均销售价格60元/ kg,亩产值6432元;亩产茭白2760kg,茭白销售价格较往年有所下滑,平均销售价格2.8元/kg,亩产值7728元,两者相加亩产值14160元。

亩成本:泥鳅苗2033元,饲料330元,基础设施50元,人工100元,其它80元,泥鳅亩成本计2593元。

茭白少打农药2次,少施肥2次,茭白面积减少,节约采茭白人工2工,相比传统种植亩节约成本395元,茭白成本为1105元。

两者合计亩成本3698元,因为泥鳅自繁自育的特殊性,2013年养殖成本较2012年年减少千余元,即使2013年合作社受到自然灾害的重创,亩利润仍为10462元。

六、小结和讨论1. 水质净化不够影响泥鳅生长。

由于养殖泥鳅的水是通过机泵站抽上来的河水,没有经过净化过滤,水质不够清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泥鳅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所以最好是建蓄水池,河水抽到蓄水池后通过生石灰消毒和明矾净化之后再进入到养殖区域中。

2.采用尼龙编织网所形成的天网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硬伤。

如尼龙绳吸水增重下坠等问题,所以2014年打算直接在套养区域搭建大棚,并提高外部天网高度,网中有棚,大棚支撑天网,形成双重保护,同时进一步防范天敌。

3.对水位过高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由于受强台风“菲特”影响,出现养殖区域被水淹没已超出正常想象,外逃泥鳅数量估计有1072公斤,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保守估计81000多元,因此需进一步加高田埂,做好防护措施。

4.泥鳅和茭白套养可大大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产品质量。

泥鳅与水生作物的立体共生,利用茭白和泥鳅的互利共生关系,一般可少打农药2次,少施肥2次,相比传统种植亩节约成本350元,亩净收益正常年份一般能达到15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实践证明,泥鳅和茭白套养的成功开拓了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模式的,不仅带来了较好经济效益,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而且降低环境污染,很好地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更重要的是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蔬菜和水产品,具有较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2014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