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本知识
化学知识大全
化学知识大全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能量守恒的科学。
以下是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1. 元素: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是元素,它们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元素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所有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 原子:原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元素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核内包含质子和中子。
3. 分子:分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单位。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它们在结构上紧密相连。
4.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它涉及到原子和分子的重组。
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变化。
化学反应通常涉及到原子和分子的重组,并产生新的物质。
6. 酸碱:酸碱是指化学物质对中性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亲和力。
酸通常是分子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的化学物质,而碱则是分子中含有氢离子的化学物质。
7. 氧化和还原:氧化和还原是指化学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改变电子分布的情况。
氧化是指化学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则是指化学物质获得电子。
8. 电解质: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水中溶解的化学物质。
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改变溶液的酸碱度和电导率。
9. 热化学:热化学是指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
描述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它涉及到反应热和反应熵的测量。
以上是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化学是一门非常广泛的学科,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例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
化学基础知识(入门基础)
化学基础知识一.原子核a.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二微粒的性质1.分子是很小的粒子体积小:如果用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比,就像拿乒乓球跟地球比一样。
质量小:以水分子为例,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 kg。
分子虽然小且轻,却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分子运动的例子很多。
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干;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花香;糖块放到水里,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这些都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温度低,分子运动慢。
3.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混合物纯净物区别宏观:1、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宏观:1、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二、原子原子是化学反应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题解析例1、下列说法有错的是()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C.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解:分子和原子均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分为质子和中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都在做不规则的运动。
三元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又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即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氧分子中的氧原子,其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把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小结】(1)既然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何不说元素是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因为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些原子的核外电子失去或得到(变为离子),核外电子数发生了变化。
100个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100个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1. 水是由氢和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2. 石油是一种混合物,包含许多不同的碳氢化合物。
3. 咖啡因是一种能够刺激神经系统的化合物。
4. 热量是一种能量单位,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放的能量。
5. 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
6.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保护身体免受氧化损伤。
7. 蛋白质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对于构建身体组织非常重要。
8. 气体可以通过压缩或冷却来被压缩。
9.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非常重要。
10. 粉末和液体可以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
11.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12. 蓝色的石灰水可以用来检测二氧化碳的存在。
13. 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用于生产酒精饮料和清洁液。
14. 铜是一种常见的过渡元素,用于制造电线和制造一些合金。
15. 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中。
16. 反衬色是一种化学反应,具有消失-再次出现的特征。
17. 合成两个或更多元素产生新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通常称为化合反应。
18. 化学反应的具体表征包括颜色变化、气体生成、固体沉淀等。
19. 电解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可以将离子解离成原子和分子。
20. 锐酸可以被用作中毒剂和金属清洗剂。
21. 氧化是一种化学反应,涉及物质和氧气的相互作用。
22. 酸碱指数是一种用于描述物质酸碱性质的量。
23. 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可以帮助化学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
24. 常见的催化剂包括铂、镍、钯等金属。
25. 自催化是指一种反应中产物能够促进其他反应发生的现象。
26. 化合价是描述元素结合方式的概念。
27. 铁锈是一种氧化铁的化合物,由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引起。
28. 相变是一种物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
29. 化学能是一种被存储的能量,可以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30.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31. 土壤中的酸度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
学好化学必学的化学基础知识
固体的颜色1. 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 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 淡黄色固体:硫磺;6.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 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 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 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贰液体的颜色11. 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 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 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叁气体的颜色17.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 黄绿色气体:氯气;19. 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1. 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2. 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3. 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4. 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5. 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6. 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7. 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8. 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1)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2)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3)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9. 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10.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11. 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12. 三大化学肥料:N、P、K;13. 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14. 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15. 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16. 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17. 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18. 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19. 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20. 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21. 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22. 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23. 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24. 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25.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26. 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27. 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28. 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29. 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30. 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31. 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32. 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33. 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34. 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35. 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36. 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37. 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38. 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9.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40. 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41. 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42. 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化学最基础的知识
1、 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蒸发、挥发、溶解、潮解等。 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蒸发、挥发、溶解、潮解等。 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燃烧、生锈、腐败、风化等。 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生锈、腐败、风化等。 2、 单 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2、C、S、Fe 等。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0、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0、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1、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 11、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升温、( 加溶剂; :(1 、(2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 降温、 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1)降温、2)加溶质、3)恒温蒸发 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 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 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 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 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2、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2、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3、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3、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 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中的废渣、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4、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14、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 器。 15、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5、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 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6、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6、 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7、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7、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8、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8、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 石油、天然气。 19、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9、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完整版)化学基础知识(入门)
化学基础知识一.原子核a.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二微粒的性质1.分子是很小的粒子体积小:如果用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比,就像拿乒乓球跟地球比一样。
质量小:以水分子为例,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 kg。
分子虽然小且轻,却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分子运动的例子很多。
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干;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花香;糖块放到水里,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这些都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温度低,分子运动慢。
3.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混合物纯净物区别宏观:1、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宏观:1、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二、原子原子是化学反应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题解析例1、下列说法有错的是()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C.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解:分子和原子均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分为质子和中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都在做不规则的运动。
三元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又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即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氧分子中的氧原子,其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把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小结】(1)既然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何不说元素是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因为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有些原子的核外电子失去或得到(变为离子),核外电子数发生了变化。
化学基础知识清单
化学基础知识清单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5、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6、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7、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8、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9、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0、.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11、.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1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4.、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15.、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16.、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价态全为零。
17、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8、电解水时正氧负氢,体积比正一负二,质量比正八负一。
19.、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0、.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醋、盐酸、碘酒、石灰水等。
21.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22.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3.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4.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基本概念1、物质得变化及性质ﻫ(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得变化。
ﻫ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得变化、形状得改变、位置得移动等。
ﻫ例如:水得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得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ﻫ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得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就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就是什么物质。
ﻫ(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得性质.①物理性质也并不就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得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得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ﻫ②由感官感知得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ﻫ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得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ﻫ(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得性质。
ﻫ例如:物质得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ﻫ2、物质得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得原子集团。
ﻫ离子:带电荷得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得一类原子得总称.3、物质得分类ﻫ(1)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得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ﻫ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瞧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瞧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得组成与特有得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ﻫ③纯净物可以就是一种元素组成得(单质),也可以就是多种元素组成得(化合物)。
(2)单质与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得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得元素组成得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与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得,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得化合物。
化学基础知识
(二)物质的量单位
物质的量IS计量单位是摩尔,符号为mol,中文可简称为摩。 国际上 规定,如果某物质所含的基本单元粒子数目达到阿佛加德罗常数 (6.022045×1023)时,该系统中物质的量即为1摩尔(mol)。 例如:1摩尔水就是指有6.02×1023个水分子;1摩尔碳就是指有 6.02×1023个碳原子。
6.各化合物的分子,由显正价的元素与显负价的元素组成,并且正、 负化合价总数的代数和为零。
(四)原子团(根) 有些原子(通常是不同的元素)常组合成不易分 解,并带有电荷的原子团,例如SO42-,在化学反 应中,它们类似于化合物分子中的一个原子,这 种原子团也叫做“根”。 根在化合物中也显示一定的化合价,其价数等于 它所带的电荷数。单独写根时,通常应在它的右 上角标明价数,以表示它是带电荷的离子而不是 分子。
(三)电离过程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的过程叫做 电离(或叫离解)。每种电解质都能电离生成一种带正电荷的正离子 (或叫阳离子)和一种带负电荷的负离子(或叫阴离子)。正、负离子所 带电荷数相等。所以整个溶液仍然保持电中性。如氯化钠溶于水,发 生如下反应:NaCl=Na+ + C1对于化合价可变的元素,离子的名称随着原子得失电子的不同而有所 不同。例如:Fe3+ 称为铁离子;Fe2+ 称为亚铁离子;Cu2+称为铜离 子;Cu+称为亚铜离子。 七、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式
CaCl2 Na2CO3 2NaCl CaCO3
(三)化学反应类型 对于无机化学反应,一般按其形式分为五种类型 (一)置换反应 单质的原子代替化合物分子中另一种原子的化学反应,叫做置换 反应。例如,铁受盐酸腐蚀的反应: Fe + 2HCl=FeCl2 + H2↑
化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化学常识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指由一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特定的化学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其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不固定。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不可再分解为其他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原子数。
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
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三、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与物质的结构和形态有关的性质。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描述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如燃烧、氧化、酸碱性等。
四、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条件。
2. 物质的消耗和生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被消耗,生成物被生成,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3. 离子反应包括酸碱中和、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五、常见的化学实验1. 酸碱中和实验通过观察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探究酸碱反应的定量关系。
2. 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实验通过观察金属与非金属氧化反应情况,探究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性质。
六、化学元素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的周期表,包括周期和族两大分类。
2. 常见元素属性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等。
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1. 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即物质的质量除以其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是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2. 摩尔比和物质的量比摩尔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
物质的量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
综上所述,化学常识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常见的化学实验、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等内容。
化学总结知识点基本框架
化学总结知识点基本框架第一章:化学的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物质的基本性质:质量、体积和密度1.3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1.4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1.5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第二章:原子结构2.1 原子的发现和基本概念2.2 原子结构模型:汤姆孙模型、卢瑟福模型和玻尔模型2.3 原子核的结构: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2.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分类第三章:化学键和分子结构3.1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3.2 共价键和离子键3.3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3.4 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第四章: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4.1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动力学4.2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4.3 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4.4 动态平衡和 Le Chatelier 原理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5.2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5.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实际应用第六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6.1 固体的结构和性质6.2 液体的结构和性质6.3 气体的结构和性质6.4 溶液的结构和性质第七章:化学能量和热力学7.1 化学能量的基本概念7.2 热力学系统和热力学第一定律7.3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7.4 热力学循环和热力学工程应用第八章:化学与环境8.1 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8.2 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原因与防治8.3 土壤污染和环境修复8.4 可持续发展和清洁生产第九章:化学与生活9.1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9.2 化学产品的应用与安全性9.3 家庭中的化学物质使用和处理9.4 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结语通过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能量和热力学、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等方面的系统总结,我们对化学这门科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化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
化学小知识
化学小知识
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现已发现118种元素。
3.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4. 化学反应是指原子间的重组或断裂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如燃烧、腐烂等。
5. 酸碱是指溶液中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pH值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等于7为中性。
6. 化学式是指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式子,如H2O表示水,CO2表示二氧化碳等。
7. 化学键是指原子间的吸引力,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8. 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该物质分子的质量之和,单位为克/摩尔。
9. 摩尔体积是指一个物质的摩尔体积等于该物质分子的体积,单位为升/摩尔。
10.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化学基础知识
16gmol1
第1章 化学基础知识
§1.1 气体 (Gas)
二、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1.实际气体 ( True Gas )
对于沸点很低的气体,如H2 、N2、O2 等,在压力不太高或温度不太低时,大致 都能很好遵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对于大分子质量的气体,如Cl2,或在 很高压力、很低温度下,理想气体状态方 程式的应用会出现偏差。
3 .0L 0
第1章 化学基础知识
§1.1 气体 ( L o m 4l 1 k o K P 1 l 2 a9 3.00L
8
289kPa
p 总 82 .2 68 k 9 3 Pk 7 aP 2a kPa
反应时
O22H2
2H2O
第1章 化学基础知识
§1.1 气体 (Gas)
例:在 25℃下将0.100mol O2和0.350mol H2装入 3.00 L容器中,通电后氧气和氢气反 应生成水,剩下过量的氢气,求反应前后气体
的总压和各组分的分压。
解:反应前
pO2nOV2RT 0 .1m 00 8 o .3lk 1P 4 L K a 1m 1 o2lK 98 82.6kPa
§1.2 液体和溶液
x剂 x质
则: x剂x质x剂
x质
x质 x剂
x质
x质 x剂 x质
2.2.2 饱和蒸汽压
第1章 化学基础知识
§1.2 液体和溶液
1. 纯溶剂的饱和蒸汽压
在一定温度下,溶剂: 当V(蒸发)=V(凝聚),达动态平衡。
此时饱和蒸汽所产生的压强,为饱和蒸
汽压。表示为p*。
p*为液体性质,与温度有关。 同一液 体在不同温度有不同的饱和蒸汽压值。
溶液渗透压示意图
关于化学的知识
关于化学的知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的一支重要学科,也是应用科学中的关键领域之一。
下面将从化学的基本概念、分支学科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来介绍化学的知识。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原子:化学研究的基本粒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不同的元素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2. 元素:由同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常见的有氧、氢、碳、氮等。
3.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例如,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 反应:化学变化的过程,包括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改变。
反应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
5. 酸碱中和:酸和碱反应形成盐和水的过程,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6. 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剂是指接受电子的物质,而还原剂是指提供电子的物质。
二、化学的分支学科1. 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聚合物制备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2. 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不含碳的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无机化学在催化剂、材料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 物理化学: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涉及热力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4. 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
5.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的过程,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
三、化学的应用领域1. 医药领域:化学在药物合成和药物分析方面有重要应用,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基础。
2. 材料科学:化学在材料合成和表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新材料的开发和纳米材料的制备等。
3. 能源领域:化学在能源转化和储存方面有重要应用,例如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
4. 环境保护:化学在污染物的检测和处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5. 食品科学:化学在食品加工和食品安全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等。
化学背诵知识点(超全)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会发生石蜡熔化的现象(物理变化)。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等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 + Cl -HNO3==H+ + NO3-H2SO4==2H+ + SO4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NO3==K+ + NO3-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铮 悍材芨 钇鸱从Γ 裳魏退 难趸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
(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
如:钾K 铜Cu 银Ag 等;b.固态非金属。
如:碳C 硫S 磷P 等c.稀有气体。
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药品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固+液]反应原理2KMnO4 == K2MnO4+MnO2+O2↑或2H2O2==== 2H2O+O2↑ Zn+H2SO4=ZnSO4+H2↑[固(+固)]或[固+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Zn+2HCl=ZnCl2+H2↑[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CaCO3+2HCl=CaCl2+H2O+CO2↑仪器装置P36 图2-17(如14的A)或P111. 图6-10(14的B或C)P111. 图6-10(如14的B或C) P111. 图6-10(如14的B或C)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放置正放倒放正放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