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

合集下载

德彪西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探析

德彪西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探析

德彪西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探析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法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风格代表了早期印象主义音乐,以富有笔触感和色彩感的音乐语言为特色。

他被誉为“音乐印象派之父”,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

一、德彪西创作手法:1. 和声上的运用:德彪西的作品中,虽然旋律常常简单而纯净,但是和声处理却是非常繁琐而巧妙的。

他的和声有时会让人觉得有些模糊而不清晰,但却带来了朦胧而有趣的音乐效果。

2. “色彩感”表达手法:德彪西在作曲中运用了各种色彩感,例如:强调不同乐器音色的清晰明度,模糊的和声,旋律上运用变化的音色,从而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

3. 对于形式的追求:德彪西的作品中常常不用明显的调式和和弦,他的音乐形式也常常不按传统的套路出牌,创造出了非常新颖而富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4. 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德彪西在创作中不断地探索新的表达方式,运用民族乐器和以各种自然声音为素材进行创作,这些都是传统音乐所不具备的。

二、德彪西音乐风格特征:1. 富有笔触感:德彪西的音乐之所以能够让人感受到笔触感,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始终能够深入表达出和声和旋律之间的动态关系,使得音乐变化如同在画布上展示出渐进式的颜色变化一般。

2. 以色彩感为主导的音乐:德彪西的音乐,经常以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为创作主线,使人感到如有“色彩虹膜”般,将丰富的光影效果赋予与音符符号中。

3. 以前卫思想为载体:德彪西的音乐主题常常偏向于前卫思想,如他由“帕格尼尼”的旋律母题而创作的Chaconne、Exquisite corpse、Danses Sacrée et Profane及Jeux等作品,就凸显出了他在音乐上的创新力。

4. 追求自由与独立:德彪西遵循着自己的感受、经验、想法与志愿,并且意识到自己要走出板条箱,并用独特的方式去创造一些不同寻常的音乐。

德彪西的音乐让人感受到一种充满幽静、柔和且含蓄的氛围,他不仅创造了新的音乐风格,而且打破了传统音乐的形式,对于音乐创新与开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

德彪西

克劳德·德彪西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

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中文名: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外文名:Achille-Claude Debussy国籍:法国出生地:法国圣日耳曼昂莱出生日期:1862年8月22日逝世日期:1918年3月25日职业: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主要成就: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代表作品:钢琴曲《前奏曲》、《练习曲》,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简介德彪西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并设法远离这一称谓。

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Gray)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

《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

不管怎样,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

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

其音乐对自他已降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平德彪西一家原是农民世家,在约1800年他们由勃艮第迁至巴黎。

其祖父是贩酒商,后则成为一名木匠。

而德彪西的父亲曼纽-阿希尔(Manuel Achille)则曾在海军当步兵七年,后来与妻子维多林定居圣日耳曼昂莱并经营一家瓷器店。

德彪西于1862年8月22日出生于圣日耳曼昂莱,他也是曼纽夫妇的头一胎。

牧神午后德彪西名词解释

牧神午后德彪西名词解释

牧神午后德彪西名词解释
《牧神午后》是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创作的交响诗,取材于马拉美的同名诗篇。

这首作品是德彪西的第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印象主义作品,也是德彪西创作的顶峰,它使德彪西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马拉美的诗篇《牧神午后》描述的是一位半人半神的牧神在午后的情景,他躺在树荫下沉思,梦见自己在追求水中的仙女,却又仿佛听见树丛中传来其他仙女们的嘲笑声。

这首诗篇充满了梦幻和象征的色彩,对时间和空间有着独特的表达。

德彪西采用了象征主义音乐的写作手法,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和音色变化,以及自由的节奏和结构,来表现马拉美诗篇中的梦幻和象征的色彩。

他通过音乐来描绘出诗篇中的情景和情感,同时也通过音乐来表达出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受。

总之,《牧神午后》是一首充满梦幻和象征色彩的印象主义音乐作品,通过德彪西的音乐表达,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情感体验。

德彪西

德彪西

那是一位有着亚麻色头发的姑
娘,
她的樱桃般的嘴唇美妙无双。
在夏日明媚的阳光下, 云雀的歌声在回荡, 爱情在她的心中发芽滋长。
想一想: 谈谈你对印象主义音乐的理解,并
用词语描述出来。
浪漫 个性 缥缈 古典
象征 音画 意象 直觉
音乐特点
内容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
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
钢琴曲《月光》是印象派音乐创始人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作



之一。作品以清淡的笔调和丰富的色彩性和声,栩栩如生地描绘 了一幅月色茫茫、明净如画的景象。下面对这部作品的风格特点 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作品通过对月光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神秘的、若隐若现的气氛 B 作品对月光的描写带有一种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 C 作品通过音乐描绘了月色的奇幻景象给人产生的强烈印象 D 作品含有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形式严禁等古典音乐特征
莫奈
《睡莲》系列 莫奈在晚年的一件最重要的作品是 系列画《睡莲》。1893年,把吉维尼村 附近的埃普特河水引进他院子里的一个 人工修建的池塘,又在池塘中架设一座 日本式小桥,池塘的周围种植垂柳和多 种花卉,塘中则种满了睡莲。莫奈把整 个身心都投在这个池塘和他的睡莲上面 了,睡莲成了他晚年描绘的主题。
遵循暗示和隐喻的原则,以避免过于率
直的表达。
采用模糊的旋律线条、飘渺的音色,运
Hale Waihona Puke 用和声的堆积记录自己瞬间的感觉。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
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 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 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 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 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 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德彪西(法)

德彪西梦幻曲作品简介

德彪西梦幻曲作品简介

德彪西梦幻曲作品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被誉为“印象派音乐之父”。

他的音乐风格独特,融合了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点,对20世纪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创作的梦幻曲(Préludes)是其代表作之一,被誉为钢琴史上的经典之一。

德彪西梦幻曲分为两册,每册包含12首小品,共24首曲目。

每首曲目都以独特而富有想象力的名称命名,如《月光》、《瀑布》、《雨神》等,展现了作曲家对自然景观和情感的诗意表现力。

梦幻曲的风格多变,旋律优美,和声丰富,色彩丰富。

德彪西巧妙地运用了和声的模糊性和颠覆传统的结构形式,使得整个曲集呈现出一种模糊、梦幻般的感觉,给人以独特而深远的情感体验。

梦幻曲的演奏要求极高,需要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技巧和表现力。

德彪西对于音乐的要求非常苛刻,他希望演奏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诠释他的音乐意图,将每一处细节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梦幻曲成为了钢琴演奏家们展示自己技巧和艺术修养的重要作品之一。

梦幻曲的音乐语言独特,充满了神秘和诗意,让人联想起一幅幅美丽而富有想象力的画面。

德彪西通过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创作天赋,为后世的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德彪西梦幻曲是一组充满想象力和神秘感的音乐作品,展现了作曲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创作才华。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成为了后人研究和演奏的重要作品之一,对音乐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示例: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著名作曲家,被誉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和声语言和创新的作曲技巧,开创了20世纪音乐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之一就是《梦幻曲》(Préludes),这是一部包含24首短小的钢琴曲集,被视为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被划分为两册,每册包含12首曲子,总共涵盖了德彪西音乐创作的各个方面,展现了他多样化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外国音乐家---德彪西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法语: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法国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

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

其音乐对自他以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德彪西被总括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甚至设法远离这一称谓。

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 Gray)亦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

《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

成就德彪西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德彪西德彪西同意并设法远离这一称谓。

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Gray)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

《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

不管怎样,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

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

其音乐对其他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生德彪西一家原是农民世家,在约1800年他们由勃艮第迁至巴黎。

其祖父是贩酒商,后则成为一名木匠。

探析德彪西钢琴作品中东方元素的渗透

探析德彪西钢琴作品中东方元素的渗透

探析德彪西钢琴作品中东方元素的渗透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法国作曲家之一,被广泛认为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他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和声和色彩而闻名,其中许多作品中都渗透了东方元素。

本文将探析德彪西钢琴作品中东方元素的渗透。

德彪西第一次接触东方音乐是通过印度音乐家哈桑·拉乍特(Hazrat Inayat Khan)的演出。

他受到了拉乍特传统音乐的启发,并开始将东方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这些元素可以在他的钢琴作品《印度之夜》中找到。

该作品由两部分组成:《夜莺歌》和《曼陀罗舞曲》。

这两个乐章都运用了印度音乐的音阶和旋律,通过使用琶音和颤音技巧,试图模仿印度传统乐器如坎巴赫(sitar)和塔布拉(tabla)的音色。

除了印度音乐,在德彪西的作品中还可以找到中国音乐元素的影响。

在他的钢琴作品《亚洲的花园》中,德彪西试图再现中国传统音乐的氛围。

这首作品通常被认为是对中国园林和传统音乐的一种表达。

通过使用十足的和声创造了独特的华丽音色。

这些和声营造了一种东方化和神秘化的氛围。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献给莫里斯·拉夫尔的纪念曲》也运用了东方音乐元素。

这首曲子的音乐风格非常接近东方音乐,通过使用东方音阶和旋律,再现了东方文化的空灵和神秘。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还运用了一种叫做“平音”的技巧,这种技巧模仿了传统日本音乐中的竹笛音色。

这种技巧通过使用特殊的音符技法和特殊的指法,创造出一种模拟竹笛的音色和效果。

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东方元素的渗透可以从音阶和旋律、和声和色彩等方面体现出来。

他对印度和中国音乐的研究以及对传统日本音乐的模仿使他的作品与欧洲传统音乐风格迥然不同。

通过这种东方元素的渗透,德彪西创作了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为后来的音乐家们打开了一扇探索东方音乐世界的大门。

Dubussy德彪西

Dubussy德彪西

• 《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 (1915年) • 《小提琴奏鸣曲》(1916年1917年)
•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歌 剧,1902年)
• 《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神 剧,1911年)
• 钢琴曲
• • 《两首阿拉贝斯克(另译:华 • 丽曲)》(1888年~1891年) • • 《梦》(1890年) • • 《贝加马斯克组曲》(1890年 • ) • 《版画》(1903年) • 《快乐岛》(1904年) • 《映像 第1集》(1905年) • 《映像 第2集》(1907年) • 《儿童天地》(1906年~1908 年)
• 纵然音乐并不以描述实物为任,但是一些音乐作品却的确是 应情应景而写的。这些音乐被称为标题音乐。而印象主义音 乐作品几乎都是标题音乐。这意味着这些作品会以风景,诗 歌或者是图像为题,例如德布西的《大海》,《春天》。一 如印象主义绘画,倾向于描绘物体的光和色,而非其清晰的 轮廓,这样的作品给人以梦幻,印象或是暗示的感觉。为了 达到这样的效果,最重要的手法之一就是全音阶的使用,这 在德布西的作品《帆船》得到很好的体现。另外,印象派作 曲家很少写有长旋律,偏爱短小精致的乐句,以营造气氛。 还有德布西会使用到例如具希腊和亚洲特色的音阶,如古代 中国的五声调式的使用。即使是和其他作曲家一样使用同样 的调式,德布西也能创作出新颖的和弦
合唱 《浪子》(1884年) 《中选的小姐》(1888年) 歌曲 总计五十余首
•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主要在法国流行的一种 音乐样式,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 绘画”的影响。这些音乐并不描述现实的事件, 而是建立在色彩,运动和暗示(Suggestion) 之上,这其实是印象主义艺术的共征。而印象 主义者多为法国人。他们认为,纯粹的艺术想 象力比描写真实事件具有更深刻的作用。印象 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为德布西和拉威尔。印象 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 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探析德彪西的东方元素

探析德彪西的东方元素

探析德彪西的东方元素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也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无拘无束的创作风格而闻名,其中融入了许多东方元素。

在德彪西的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东方文化的深深的敬仰和影响。

德彪西对东方音乐的研究和借鉴在他的音乐创作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他深入研究了中国和日本传统音乐,尤其是雅乐和民谣,吸收其中的韵律和旋律,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他的钢琴作品《云中箫韶》(La Plus que Lente)就直接受到了中国古曲的影响,通过运用一些特殊的音色和节奏,将东方的柔美和雅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德彪西对东方的视觉艺术也借鉴了不少。

在巴黎举行的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德彪西参观了日本展览,这次经历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欣赏日本木刻版画,受到了它们简洁、抽象的特点的启示,在他的音乐中体现了这种形式美的风格。

《牧神午后的景象》(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这首曲子的结构、和声和节奏都非常自由,充满了柔和的色彩和视觉质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东方艺术的氛围。

德彪西对东方文学和诗歌也有很高的赞誉和借鉴。

他十分喜爱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作品,这些诗歌往往充满了东方的韵味和哲思。

德彪西对象征主义诗歌的热爱使他在音乐中加入了很多东方的意象和主题。

《牧神午后的景象》中的诗歌《牧神》(Le faune)就是取自于象征主义诗人斯蒂芬·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的作品。

通过将诗歌叙述和音乐结合,德彪西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东方化的音乐语言。

德彪西通过对东方音乐、视觉艺术和文学的研究和借鉴,将东方元素融入了他的音乐创作中。

无论是在音乐结构、旋律还是节奏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东方元素的独特魅力和影响。

德彪西通过他独特的音乐语言,将东方文化的柔美和深邃展现了出来,给人一种神秘而奇妙的感觉。

印象·德彪西ppt课件

印象·德彪西ppt课件
7
印象主义
音 乐
印象派音乐:
像印象派绘画一样,印象派音乐 的主角是音响和音色。为了让色 彩效果得以在音乐作品中突出起 作用,印象派作曲家大胆地对十 九世纪后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风 格和形式提出挑战。 印象派音乐喜欢反映微妙和难于 捉摸的东西;模糊的轮廓,朦胧 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 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但 是印象派画家不关心作品的思想 性,用织体、色彩和响度以取代 发展,他们还认为音乐只能暗示 或者提供一种意象或心境,不必 要去转述一则故事或者字面的含 义。
2
二.音乐特色 时代背景 德彪西性格与音乐 独特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比
3
时代背景与音乐风格
唯美主义思潮 追求音乐在表达上所具有的“非明确性”和暗示性等象 征性意味的表现。
印象派绘画的兴起 强调的不再是通过题材来表达内心情感,而更多的是通 过一种感官上的色彩变化,“色彩和光线的感官、物体 的和实际的刺激成了主要的题材。”们都是人类某一时期中意识形态的 表现,是文化思潮中闪现出的艺术瑰宝。音乐的灵动也许就 在于——不仅仅是音乐,更是跳动的音符下的人性之美,是 人们心中的声音
9
与印象派拉威尔的比较
·相同点: 德彪西与拉威尔都是法国近代音乐的革新家,印象派代表作曲家,在打破正 统的和声桎梏和应用希腊古调式与五声音阶有其共同之处。
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
印象派画家所要捕捉的是光影感 觉,而德彪西就像这些画家一样, 他尝试以音乐捕捉事物的印象或 情绪,而且要用最经济的方式把 某个念头的本质凝塑下来。 德彪西相信:音乐因其本性使然, 绝不可能被局限于传统与固定形 式窠臼中,音乐是颜色与韵律的 组合,他拥有得天独厚灵敏双耳, 能创造出正确的音乐色彩,这种 能力是天生的,无法用后天的训 练培养。 这便是他印象主义音乐区别于以 往浪漫主义音乐的最大特点。也 是这位艺术家的伟大之处,他尊 重生命,尊重万物。超越唯物与 虚幻,到达一个崭新的高度。

高中音乐德彪西

高中音乐德彪西
印象派音乐在音乐史上有着极为 重要的地位。它在音乐创作上开辟了 一条新的道路,使音乐以一种全新的 面貌奉献给世人,并对近代的音乐创 作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以至其后有 许多音乐家都有印象主义的音乐作品, 如意大利的雷斯庇基,法国的杜卡, 拉威尔,西班牙的法雅,英国的戴留 斯,德国的雷格,俄国的斯克里亚宾 等。
印象主义,是当时一个画派 的名称。在一批青年画家1874年 举行的一次画展中,有一幅题为 《日出印象》的作品,这个流派 因以得名。印象主义者的画强调 物体在一瞬间给人的视觉印象以 及在这一瞬间物体周围的色彩光 线变化。他们在作品中,用多变 的线条和模糊的色调取代了传统 绘画中所要求的清晰的轮廓和明 确的色彩关系。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惟有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
• •
阿国美希籍景尔:法·,国克对劳德将·信德彪将西疑的世界的想象。
• 出生地:法国圣日耳曼昂莱
• 出生日期:1862年8月22日
• 逝世日期:1918年3月25日
• 职业: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 主要成就:近代“印象主义” 音乐的鼻祖
• 代表作品:钢琴曲《前奏 曲》、《练习曲》,歌剧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 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 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 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 想。
音乐并不以描述实物为主,但是一些音乐作品却的确是应情应景 而写的。这些音乐被称为标题音乐。而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几乎都 是标题音乐。这意味着这些作品会以风景,诗歌或者是图像为题, 例如德彪西的《大海》。 一如印象主义绘画,倾向于描绘物体的光和色,而非其清晰的轮 廓,这样的作品给人以梦幻,印象或是暗示的感觉。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 这首乐曲带有些神秘和虚幻的气氛,内容是:
• 烈日当空,半神半兽的牧神躺在树荫下休息。他似睡 非睡,胡思乱想,感到自己模模糊糊地进入了埃特纳 山仙境。在那里,他见到仙女在舞蹈,并且和爱神维 纳斯度过了魂消魄散的时刻。正当他因为亵渎神明要 受到惩罚的时候,他又昏昏沉沉睡着了。
• 德彪西解释这个作品时说:“我不是用音乐来作为马 拉美这首诗的姊妹篇,它可能只是这首诗的背景,为 了把人们带到和诗相似的意境之中”。马拉美听到德 彪西的这首音乐之后说:“德彪西的音乐,大大地丰 富了和超过了我的诗意”。
尤其值得提到的是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德 彪西从少年时代起就非常喜爱大海,中年时,他每 年夏天必赴海滨避暑。大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也为他带来了丰富的灵感。交响素描《大海》由三 个乐章组成:《海上的黎明到中午》、《波涛的嬉 戏》和《风雨海的对话》。1905年首演时,反应 平平。1908年由德彪西亲自指挥再度上演时,却 赢得了高度的赞扬。
• 德彪西一生创作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他的作品每首都有其 突出的特色。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 典范,其中著名的有: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管 弦乐曲《牧神午后》、《夜曲》,三首交响素描《大海》, 钢琴曲《版画集》等,此外还有一些声器乐和室内乐作品。
• 德彪西的音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 是他那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对二 十世纪现代音乐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 因此德彪西又往往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 代音乐的开创人物。
• 牧神午后前奏曲为管弦乐曲,克劳德·德彪西作曲。 作于1892-1894年,取材于马拉美的同名诗作 《牧神午后》。 该曲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经典作品。
这首梦幻一般的交响诗《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德彪西的第一部具有代表 性的印象主义作品,可以认为,德彪西通过这一音诗而开创了一个新的 时代,因而此曲被后人誉为"德彪西的第一颗管弦乐定时炸弹"。 从这个标题可以知道,他的音乐是受他的朋友斯蒂芬·马拉美的著名诗 篇启发而写的《牧神午后》。虽然这首短小的音诗以其异国情调的旋律 和难以捉摸的和声使许多听众困惑不解,但是,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它 获得了普遍的赞赏,始终是作者最脍炙人口的管弦乐杰作之一。

德彪西为何被人称作“风流鬼”?

德彪西为何被人称作“风流鬼”?

德彪西为何被⼈称作“风流⿁”?德彪西:被称为“风流⿁”的⼤师在⾳乐史上,有两⾸著名的《⽉光曲》。

贝多芬的《⽉光奏鸣曲》是写给他的恋⼈朱利耶塔的,它近似于⼀⾸拟⼈化的恋曲。

在静听《⽉光奏鸣曲》的时候,我们感受更多的是贝多芬对于这个⼥学⽣的款款深情。

但另⼀⾸《⽉光曲》却纯粹地描写了美丽的⽉光对⼈⼼灵的触动。

这⾸在⾳乐欣赏者⼼⽬中更纯粹的《⽉光曲》的作者,就是德彪西。

听德彪西的⾳乐,《⽉光曲》可以作为代表。

因为在他的⾳乐当中,我们仿佛看到⼀幅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这种具备质感的⾳乐的风格和19世纪的印象派画风⼗分接近,所以后⼈也把德彪西称为印象⾳乐派的创始⼈。

⽽正是这位印象派⾳乐⼤师,却在⽣前被很多⼈称为“风流⿁”。

这是为什么呢?德彪西出⽣在⼀个⽔⼿的家庭。

他不像肖邦那样早慧,也不像施特劳斯那样出⽣于⾳乐世家。

他的家庭跟⾳乐毫⽆关系,家境也不显赫。

正因为如此,希望⼉⼦长⼤以后可以有点出息的⽗亲就在他四岁的时候把他送给了德彪西的姑姑代为教育。

从这以后,德彪西开始在⼀个⼥⼈主导的环境下成长。

在他以后的⼈⽣中,他的命运就和很多⼥⼈紧密地联系在了⼀起。

德彪西的姑姑不是⼀个普通的居家⼥⼈,她在艺术界认识很多⼈,她经常带着⼩⼩的德彪西周旋在这些⼈中间。

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和浸染,德彪西对⾼雅艺术的领悟⼒有了很⼤的提⾼。

顺便的,风⽉场对他的性格的形成也有很多影响。

15岁的时候,已经跟着姑姑的朋友,⼀位意⼤利钢琴家阿洛萨学习了⼀段时间钢琴。

这时候,德彪西遇到了另⼀位⼥⼈,莫蒂夫⼈。

⽽这个⼥⼈对德彪西的影响贯穿了整整⼀⽣。

莫蒂夫⼈是肖邦的徒弟,也是⼀位极具才华的⼥⼈。

她在⼀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了德彪西的演奏,她敏锐的鉴赏⼒告诉⾃⼰这将是⼀个天才,所以她决定培养这个⾳乐奇才。

她不但亲⾃教德彪西弹琴,还全额资助德彪西进⼊巴黎⾳乐学院跟着钢琴家马蒙泰学习钢琴。

虽然在巴黎⾳乐学院德彪西的反叛性格给他惹了不少⿇烦,但他也在这⾥掌握了很多扎实的基础技能。

德彪西钢琴作品《月光》演奏分析

德彪西钢琴作品《月光》演奏分析

一、创作背景及作品概述(一)德彪西生平及其贡献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 ),186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西部圣日耳曼昂莱,1918年因病逝世。

他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是十九世纪末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作曲家之一,推动了二十世纪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

他的父母在小城经营一家瓷器店,祖父是一名木匠,德彪西虽然没有出生在音乐世家,但他从小就展露出异于常人的音乐才能。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德彪西全家迁至姑姐克莱门汀家,克莱门汀发现幼小的德彪西对音乐有十足的兴趣与超乎同龄孩童的才能。

十一岁的德彪西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在音乐学院他先后学习了作曲、钢琴、和声、声乐等专业课程。

这期间德彪西非常认真努力,每一门课程都得到老师的认可,特别是他的钢琴演奏可以达到专业演奏级别,在校期间演奏了许多著名曲目。

除了演奏专业著名曲目之外,他还时常自己创作,弹奏一些不符合传统的和弦,构造许多旁人听起来新奇的音响组合。

十八岁时,德彪西的音乐学习成果得到认可,担任了俄国富孀梅克夫人的家庭钢琴师,梅克夫人带德彪西去了许多地方,这期间德彪西结交了许多俄国作曲家,并深受他们的影响。

1884年德彪西凭借自己创作的大合唱曲目《浪荡儿》获得罗马大奖。

二十五岁时,德彪西参加了以马拉美为首的艺术沙龙活动,结交了很多像马拉美一样的印象派诗人和画家。

1889年,二十七岁的德彪西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无意中听到了东方风格的乐曲,那些乐曲在他脑海里久久不能离去,从这个时候他开始慢慢摆脱浪漫主义音乐创作风格,逐渐融入他独有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特点,最后形成完整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二)印象主义及其风格特征德彪西是十九世纪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钢琴作品《月光》是德彪西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属于《贝加莫组曲》的第三首。

《月光》中蕴藏着德彪西独特的音乐色彩,展现出其“音画合一”的音乐特性。

乐曲通过婉转的旋律、巧妙变化的伴奏织体等,描绘了一幅幽静美妙的月下夜景图画,在缓缓流淌的旋律中,人们仿佛看见如水般的月光倾泻在静谧广德彪西钢琴作品《月光》演奏分析□ 汝慧玉摘 要: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他的钢琴作品具有特别的演奏效果,丰富的音乐由他奇特的想象力所创造,灵动多样的演奏技巧刻画出人们的真实内心感受,并描绘出如诗画一般的梦幻景色。

德彪西博士钢琴曲简介

德彪西博士钢琴曲简介

德彪西博士钢琴曲简介
德彪西博士(Claude Debussy)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法国作曲家和
钢琴家,被誉为现代音乐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风格独特,富
有诗意,融汇了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风格特点,创造出了令人耳目
一新的音乐世界。

德彪西博士的钢琴作品成为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
早期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月光》,
这首曲子以其清新、舒缓的旋律和复杂的和声结构深受广大音乐爱好
者的喜爱。

另外,《运动》和《阿拉伯人之舞》等曲子也备受推崇,
它们表现出了德彪西博士与众不同的音乐风格。

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德彪西博士展现了对自然和情感的高度敏感,他尝试着将自然的美、喜怒哀乐和情感状态融入到音乐之中。

此外,
他的音乐作品也受到了文学、艺术和哲学的影响,使用了类似于象征
主义的主题和手法,从而创造出了非凡的音乐效果。

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份子,在演奏德彪西博士的钢琴作品时,需要
注意德彪西博士独特的和声和节奏。

他的音乐的节奏和音乐符号与其
他作曲家不同,掌握这些细节是演奏他的音乐作品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德彪西博士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作曲家,他的钢琴
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复杂的和声和节奏著称。

演奏他的钢琴作
品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表
演技巧和音乐造诣。

德彪西

德彪西
印象派绘画: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 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 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 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 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 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 术成就。
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 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 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 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 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 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 绘,已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 “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 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
印象乐派的特点:
印象乐派是浪漫主义进一步的发 展,体现了对外部世界丰富多彩 的模仿和描绘。
印象主义音乐流派——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 国作曲家,被誉为“印象主义 音乐之父”他打破陈规、拓展 眼界,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 开创了新的音乐流派——印象 主义音乐
德彪西的创作领域
德彪西是法国最富于创造 性的作 曲家之一,主要创作领域是对自然 景物画面的描绘,引起人们遐想的 声音,对早已消逝的梦境的回忆以 及某些生活场景的再现等,但在这 一范畴中达到了那一时代的最高成 就。
夜幕退去
大海从黑暗中苏醒
朝霞映射在水平面上 汪洋的大海美丽动人充满生机
她斑斓的色和浩大的声响 令人难以忘怀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德彪西钢琴小品集《前奏曲》 这是《前奏曲》第一集的第八 曲
两首《月光》有什么不同? 带给你什么感受? 你更加喜欢哪一首作品?
印象派乐曲的音乐特点
和声富有色彩效果 和声比旋律重要

克劳德·德彪西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关于他的评价是怎样的

克劳德·德彪西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关于他的评价是怎样的

克劳德·德彪西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关于他的评价是怎样的本文导读:德彪西这位现代音乐的创始者,开发了任何音乐家都没有发现过的、奇怪的音的世界。

他生于1862年。

他的前辈中并没有音乐家,他的父亲是一个店主,穷得不能给他的儿子任何种类的教育,因此他计划使他的孩子成为一个水手。

但是一位曾经做过肖邦学生的好心肠的夫人,对这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很感兴趣,于是免费给他上课。

德彪西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他努力学习,十一岁的时候,德彪西就考上了巴黎音乐学院。

德彪西在音乐学院期间,成为某位有钱的俄国贵夫人梅克夫人家里钢琴教师,并且有机会到欧洲各地旅行——佛罗伦萨、维也纳、威尼斯,而且最后在梅克夫人的俄罗斯庄园里住了一段时间。

在那里,德彪西遇到一些正在努力从民间音乐中为他们的祖国创造一种民族音乐的俄国作曲家(以穆索尔斯基为代表,被称为俄罗斯民族乐派)。

德彪西对这些俄国音乐家所使用的,与别国作曲家们所用的大调、小调音阶大相径庭的奇怪音阶非常感兴趣,这些音阶是建立在狂热的东方民族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的。

全音音阶一年以后,德彪西回到巴黎音乐学院,并像许多别的法国音乐家们一样,赢得了罗马奖而完成了他的音乐学院课程。

但是他写的音乐与别的音乐家完全不同,他不常使用那些传统古典音乐中所用的大调和小调音阶。

有时,他会回到早期教堂音乐的那些有点古怪的古老调式上去,他还经常使用一种全音音阶。

我们的大调和小调音阶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五个全音和两个半音,而大调与小调音阶之间的区别在于那些半音放在哪里。

在大调音阶里,半音总是处于第三音和第四音,和第七音和第八音(3-4;7-1) 之间。

在小调音阶里,其中的一个半音总是在第二音和第三音之间,但是也有几种不同的小调间音阶,在那里,第二个半音处在不同的地方。

德彪西最喜欢的音阶有六个全音而完全没有半音(如C、D、E、升F、升G、升A),所以他的旋律听起来同任何过去的音乐都不一样,而他的和弦就更加奇怪。

德彪西正是运用了他所偏爱的全音音阶,构筑起他与众不同的“梦幻世界”。

德彪西《为钢琴而作》之《萨拉班德舞曲》创作技法探究

德彪西《为钢琴而作》之《萨拉班德舞曲》创作技法探究

德彪西《为钢琴而作》之《萨拉班德舞曲》创作技法探究德彪西(Claude Debussy)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他被誉为20世纪音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为钢琴而作》(Pour le Piano)包含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钢琴曲目,其中最著名的之一就是《萨拉班德舞曲》(Sarabande)。

这部作品展现了德彪西独特的创作技法和风格,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首音乐作品,我们需要对其创作技法进行探究。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萨拉班德舞曲》这个音乐类型的来源和特点。

萨拉班德舞曲起源于西班牙,后来传入法国,并被改编成一种庄重慢板的舞曲。

在德彪西的《萨拉班德舞曲》中,他巧妙地运用了这种舞曲的传统形式,同时又添加了许多自己独特的音乐元素,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德彪西在《萨拉班德舞曲》中所运用的创作技法。

德彪西在这首曲子中采用了大量的和声丰富的和弦变化,这是他作品中常见的特点。

在舒缓的旋律之中,弦乐变化多端,十分优美,完美地配合了萨拉班德舞曲的舞蹈性特点。

德彪西在曲子中运用了一些非传统的音乐形式,比如模糊的旋律线条、不规则的节奏结构等,这些都给曲子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气息。

德彪西还使用了许多特殊的演奏技法,比如指示要求使用琴间按音,这些都使得这首曲子在演奏中更具挑战性,也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德彪西在《萨拉班德舞曲》中还大量运用了对位法和交替运用不同音乐主题的技法。

这使得整个曲子在结构上更加丰富多样,音乐性更加浓厚。

而他也善于利用简单的音乐动机,通过不断的变化和转化,使得整首曲子充满了律动感和动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萨拉班德舞曲》中,德彪西还充分利用了琴键的特殊效果,比如使用琴键上的琴齿演绎太鼓伴奏,这种特殊的音乐效果既增添了曲子的神秘感,又打破了传统的演奏方式,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新鲜感和创新性。

德彪西《萨拉班德舞曲》是一首扣人心弦、独具魅力的音乐作品,它展现了德彪西在创作上的独特技法和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彪西德彪西(全名: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不过他本人特别讨厌别人把他的作品归入印象派)1873年入巴黎音乐院,在十余年的学习中一直是才华出众的学生,并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奖。

后与以马拉美为首的诗人与画家的小团体很接近,以他们的诗歌为歌词写作了不少声乐曲,并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还根据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他摆脱瓦格纳歌剧的影响,创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手法。

钢琴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画》、《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则是印象主义的精品。

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中都有不少生动的篇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

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1862年,德彪西生于巴黎近郊,7岁开始学钢琴,11岁就被巴黎音乐学院录取成为正式学生.在音乐学院,他用心修炼作曲课程,却是学校中出名的叛徒.他从来不信服古典派一些不合理的作曲规则,总喜欢追求新的和声法与奇特的旋律,以至学院派的老师们常常对他的标新立异深表不满而加以斥责.1881年,曾被聘为柴可夫斯基的赞助人----梅可夫人的家庭教师,也随同她至意大利,德国等地旅游.几次的旅行对德彪西而言,真是增广见闻.他听到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旋律,吉普塞人粗犷的舞曲节奏,以及当时正兴起的俄国五人团,奇特而新颖的音乐,这一切对于他以后的作区风格有深厚的启发.1884年,以清唱剧<荡子>获得"罗马大奖".年纪轻轻就获得此殊荣,其才华可想而知.在庆祝巴黎艾菲尔铁塔落成的音乐会中,来自东方国家,如中国等国的打击节奏,全音音节的旋律印象极为深刻,进而影响德彪西后来的创作.他成功地运用全音音阶作曲技巧,成为属于个人的特殊风格.除了作曲,教学外,德彪西也从事音乐评论的工作,由于他的评论立场中肯,言辞锋利,相当受人尊敬,曾出版乐评集.由于此时巴黎美术界的发展正值颠峰状态,雷诺瓦,莫奈,塞尚等画家十分活跃,当时莫奈完成一幅名为<日出·印象>的画而名噪一时,这便是印象主义.印象派等艺术形式用语产生的开端.再加上文学作品都以标榜"印象主义"为题材,这些文学家与艺术家互相往来,对于音乐家有很大影响.德彪西遂将其理论应用到作品中,发展成为印象印象,成为印象注意的创始人与完成者生前的最后十年,是德彪西艺术颠峰的时期,许多伟大结束的代表作皆陆续完成,自成一派而文明世界,也经常在欧洲各国演奏与指挥自己的作品.至50岁起,被癌症所困,身体日渐衰弱.当第一次大战爆发时,德彪西于1918年被炮弹炸死,享年56岁.1881年首次访问俄罗斯。

他对新的和声学和印象派音乐结构的发展作出贡献。

音乐信仰方面开始支持华格纳(Wagner),后来转向反对韦格纳的音乐。

他的歌剧巴利斯(Pelleas)和马利山特(Melisande)风格与他的所有前辈不同,而与目梭斯基(Mussorgsky)的自然风格相似。

1894年,牧神午后带给他音乐方面首次成功,之后还创作了很多著名作品,例如《儿童世界》、交响诗《大海》以及《李耳王》等。

世人总是称德彪西为印象派作曲家,但是他本人对此说法却非常愤怒,事实上象征派的诗人(像是马拉美、魏伦、梅特林克等)对德彪西的意义远比印象派的绘画要来得大。

印象派画家所要捕捉的是光影感觉,而德彪斯就像这些画家一样,他尝试以音乐捕捉事物的印象或情绪,而且要用最经济的方式把某个念头的正确本质凝塑下来。

德彪西可说是一位革命性的音乐家,他创新和声与旋律,在他的音乐中,色彩、音色与节奏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和声与旋律。

虽然他的作品还存在著调性,但是几乎已经濒临溃散的地步。

经过德彪西创新之后,音乐创作就不再被既定规则所限制,改革风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德彪西的乐曲几乎都有标题,但并不表示他有意创作标题音乐,他从不说故事的,宁可给听众一个印象,他的音乐只是暗示人们某种意象,而不明白的指出。

德彪西曾说:“我最鄙夷那些唯唯诺诺企图制造意义的音乐”。

德彪西早年相当崇拜华格纳,但在萨替的影响下这股狂热很快就消逝,他自称为“法兰西作曲家”,意义在表达反华格纳立场,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更进一步表明反德意志。

他将法国固有的清新可爱、高贵典雅与德意志的冗长繁琐、厚重笨拙相比较,他认为:法国子民将精致与色彩视为掌上明珠,所以法国音乐家若以堆砌响度为能事就不是法兰西风格了。

德彪西从小就具有高尚品位,当同伴对那些便宜的糖果垂涎欲滴时候,他却宁可选择一小块精致蛋糕;当然长大后就成为品位超卓人士,买的书籍、印刷品无不美轮美奂,饮食方面非常讲究,他是偏好鱼子酱美食家;穿著更是尽善尽美、精心搭配,时尚所流行的衣饰都曾出现在他身上,总之德彪西重质不重量。

德彪西是天生叛逆者,从小就有满脑子疑惑,往往对长辈提出一些令人尴尬问题,而自己却不以为意。

在音乐院学习时也对老师提出诸多挑战,令法朗克、纪罗等音乐家七窍生烟,火冒三丈。

德彪西是个很难相处的人,朋友极少,说得上来的只有萨替与皮耶勒威。

他对私生活极端保密,男女关系错综复杂、风波不断;他1887年从罗马返乡后就与盖布瑞尔.杜邦同居十年之久,后来却另娶罗莎莉.泰克希尔为妻,盖布瑞尔为此举枪自尽,所幸并未身亡;和罗莎莉结婚没多久又另寻新欢,勾搭上有夫之妇艾玛.巴铎克。

艾玛的前夫是银行家,已育有数名成年子女,在与前夫正式离婚前就为德彪西生下一个女孩(小名秋秋),所以当艾玛与德彪西在1905年结婚时,大多数巴黎知识份子都站在罗莎莉这一边。

德彪西最感兴趣的音乐是穆索斯基与爪哇的甘美朗音乐(他发觉甘美朗音乐也运用对位法);对过去的音乐家一个也看不上眼,而且还批评的很难听;德彪西相信:音乐因其本性使然,绝不可能被局限于传统与固定形式窠臼中,音乐是颜色与韵律的组合,他拥有得天独厚灵敏双耳,能创造出正确的音乐色彩,这种能力是天生的,无法用后天的训练培养。

德彪西创作了不少钢琴曲,但他却没有专业的钢琴技巧,他犀利的触感足以弥补一切缺憾。

德彪西穷其毕生精力要将钢琴从电光石火声音中释放出来,弹琴时就像直接在琴弦上挑抹,未曾经过琴键与琴槌干预,大量运用踏板创造出前所未有效果,从他指尖流泻出来的音韵简直就是一首首清澄优美的诗歌。

德彪西的音乐创意一、德彪西的“梦幻世界” 德彪西这位现代音乐的创始者,开发了任何音乐家都没有发现过的、奇怪的音的世界。

他生于1862年。

他的前辈中并没有音乐家,他的父亲是一个店主,穷得不能给他的儿子任何种类的教育,因此他计划使他的孩子成为一个水手。

但是一位曾经做过肖邦学生的好心肠的夫人,对这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很感兴趣,于是免费给他上课。

德彪西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他努力学习,十一岁的时候,德彪西就考上了巴黎音乐学院。

德彪西在音乐学院期间,成为某位有钱的俄国贵夫人的一个三重奏中的钢琴家,并且有机会到欧洲各地旅行——佛罗伦萨、维也纳、威尼斯,而且最后在那个贵夫人的俄罗斯庄园里住了一段时间。

在那里,德彪西遇到一些正在努力从民间音乐中为他们的祖国创造一种民族音乐的俄国作曲家。

德彪西对这些俄国音乐家所使用的,与别国作曲家们所用的大调、小调音阶大相径庭的奇怪音阶非常感兴趣,这些音阶是建立在狂热的东方民族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的。

一年以后,德彪西回到巴黎音乐学院,并像许多别的法国音乐家们一样,赢得了罗马奖而完成了他的音乐学院课程。

但是他写的音乐与别的音乐家完全不同,他不常使用那些传统古典音乐中所用的大调和小调音阶。

有时,他会回到早期教堂音乐的那些有点古怪的古老调式上去,他还经常使用一种全音音阶。

我们的大调和小调音阶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五个全音和两个半音,而大调与小调音阶之间的区别在于那些半音放在哪里。

在大调音阶里,半音总是处于第三音和第四音,和第七音和第八音(3-4;7-1)之间。

在小调音阶里,其中的一个半音总是在第二音和第三音之间,但是也有几种不同的小调间音阶,在那里,第二个半音处在不同的地方。

德彪西最喜欢的音阶有六个全音而完全没有半音(如C、D、E、升F、升G、升A),所以他的旋律听起来同任何过去的音乐都不一样,而他的和弦就更加奇怪。

德彪西正是运用了他所偏爱的全音音阶,构筑起他与众不同的“梦幻世界”。

二、泛音德彪西对传统音乐作了许多大胆革新。

之所以只有他敢这样做,也许是因为任何一个音乐家都不曾有过他这样的一双敏锐的耳朵:德彪西实际上比一般人听得见更多的泛音。

正像一种颜色往往是由一些别的颜色组成的那样(紫=蓝+红,橙=红+黄,等等),一个音往往也是由许多音组合而成的。

各种音是由空气中的各种振动引起的,而正如我们从希腊的单弦琴上看到的那样,一个音是高还是低,要看振动有多快。

但是,一个音除了第一个或主要的振动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的、共鸣式的振动,正象一块扔到水里的石头引起的不是一个波,而是一圈圈不断扩展开的波纹。

泛音中的第一个和最强的是基音上面的第五个音,这是德彪西不用助听器也能听得见的音。

假如我们有一架调音调得很准的钢琴,不出声地按下一个琴键,然后很响地敲击它上面或下面的第五个音,我们就往往能听见它作为另一个音的泛音,发出德彪西曾经用耳朵听得见的效果。

第二个泛音是原来的音(基音)上面的第十个音,第三个泛音还要高,但已十分微弱。

下面的泛音依此类推。

造成不同乐器音色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泛音的不同。

一把像小提琴那样的乐器,其中的较低的泛音较强,就有一种平滑而圆润的音质;而一把象小号那样的乐器,其中较高的泛音较强,就有一种较为洪亮的音质。

德彪西建造他那古怪的、非尘世的音乐,用的就是这些在空气中听不见其振动的音。

他为了让所有的人们都听见,大胆地敲响了那些人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听见了的声音。

由于德彪西敏感的耳朵,他还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闪烁着的音响效果。

起初人们还被他的音乐所困惑,并且不知道怎样理解它,但是一旦听惯了,就会非常喜欢它。

德彪西所创立的这种音乐,就是被后人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

德彪西的主要作品:(1) 管弦乐曲: 《春》(1886); 《牧神午后前奏曲》(1894); 《夜曲》(1899); 《大海》(1905); 《意象》(1912).(2) 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1893); 《大提琴奏鸣曲》(1915); 《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1915); 《小提琴奏曲》(1916-1917).(3) 钢琴曲: 《贝加莫组曲》(1905); 《钢琴曲》(1901); 《版画》(1903); 《意象》(1905和1907); 《儿童园地》(1908); 《前奏曲》(卷I:1910,卷ii:1913); 《练习曲——献给肖邦》(1915); 《白与黑》,供两架钢琴演奏(1915).(4) 合唱作品: 《浪子》(1884); 《中选的小姐》(1888); 《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1911).(5) 歌剧: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902).(6) 歌曲:五十余首专辑曲目:Disc: 11. Préludes Book I: I. Danseuses de Delphes (Lent et grave)2. Préludes Book I: II. Voiles (Modéré)3. Préludes Book I: III. Le vent dans Ia plaine (Animé)4. Préludes Book I: IV. Les sons et les parfums tournent dans l'air du soir (Modéré)5. Préludes Book I: V. Les collines d'Anacapri (Trés modéré)6. Préludes Book I: VI. Des pas sur la neige (Triste et lent)7. Préludes Book I: VII. Ce qu'a vu le vent d'Ouest (Animé et tumultueux)8. Préludes Book I: VIII.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Trés calme et douceme nt expressif)9. Préludes Book I: IX. La sérénade interrompue (Modérément animé)10. Préludes Book I: X. La cathédrale engloutie (Profondément calme)11. Préludes Book I: Xl. La danse de Puck (Capricieux et léger)12. Préludes Book I: XII. Minstrels (Modéré)13. Préludes Book II: I. Brouillards (Modéré)14. Préludes Book II: II. Feuilles mortes (Lent et mélancolique)15. Préludes Book II: III. La Puerta del Vino (Mouvement de Habanera)16. Préludes Book II: IV. Les fées sont d'exquises danseuses (Rapide et léger)17. Préludes Book II: V. Bruyéres (Calme)18. Préludes Book II: VI. General Lavine - eccentric (Dans le style et le mou vement d'un Cakewalk)19. Préludes Book II: VII. Le terrasse des audiences du clair de lune (Lent)20. Préludes Book II: VIII. Ondine (Scherzando)21. Préludes Book II: IX. Hommage à S. Pickwick, Esq., P.P.M.P.C. (Grave)22. Préludes Book II: X. Canope (Trés calme et doucement triste)23. Préludes Book II: XI. Les tierces alternées (Modérément animé)24. Préludes Book II: XlI. Feux d'artifice (Modérément animé)Disc: 21. Pour le piano: I. Prélude (Assez anime et tres rythme)2. Pour le piano: II. Sarabande (Aved une elegance grave et lente)3. Pour le piano: III. Toccata (Vif)4. Estampes: I. Pagodes (Moderement anime)5. Estampes: II. La soirée dans Grenade (Mouvement de Habanera)6. Estampes: III. Jardins sous la pluie (Net et vif)7. Images, Set I: I. Reflets dans l'eau (Andantino molto)8. Images, Set I: II. Hommage à Rameau (Lent et grave)9. Images, Set I: III. Mouvement (Anime)10. Images, Set II: I. Cloches à travers les feuilles (Lent)11. Images, Set II: II. Et la lune descend sur le temple qui fut (Lent)12. Images, Set II: III. Poissons d'or (Anime)13. Children's Corner: I. Doctor Gradus ad Parnassum (Moderement anime)14. Children's Corner: II. Jimbo's Lullaby (Assez modere)15. Children's Corner: III. Serenade for the Doll (Allegretto ma non troppo)16. Children's Corner: IV. The Snow is Dancing (Moderement anime)17. Children's Corner: X. The Little Shepherd (Tres modere)18. Children's Corner: VI. Golliwogg's Cakewalk (Allegro giusto)Disc: 31. 12 Etudes: I. Pour les cinq doigts (d'apres Monsieur Czerny) (Sagement)2. 12 Etudes: II. Pour les tierces (Moderato, ma non troppo)3. 12 Etudes: III. Pour les quartes (Andantino com moto)4. 12 Etudes: IV. Pour les sixtes (Lento)5. 12 Etudes: V. Pour les octaves (Joyeaux et emporte, librement rythme)6. 12 Etudes: VI. Pour les huit doigts (Vivamente, molto leggiero e legato)7. 12 Etudes: VII. Pour les degrés chromatiques (Scherzando, animato assai)8. 12 Etudes: VIII. Pour les agréments (Lento, rubato e leggiero)9. 12 Etudes: IX. Pour les notes répétées (Scherzando)10. 12 Etudes: X. Pour les sonorités opposées (Modere, sans lenteur)11. 12 Etudes: XI. Pour les arpèges composés (Dolce e lusingando)12. 12 Etudes: XI. Pour les accords (Dedide, rythme, sans lourdeur)13. Masques (Tres vif et fantasque)14. D'un cahier d'esquisses (Tres lent-sans rigueur)15. L'Isle joyeuse (Quasi una cadenza - Tempo : Modere et tres souple)16. La plus que lente (Lent - Molto rubato con morbidezza)17. Le petit negre (Cakewalk. Allegro giusto)18. Berceuse heroique (Modere - sans lenteur)19. Hommage à Haydn (Mouvement de Valse lente)Disc: 41. Suite Bergamasque: I. Prélude (Moderato - tempo rubato)2. Suite Bergamasque: II. Meneut (Andantino)3. Suite Bergamasque: III. Clair de lune (Andante tres expressif)4. Suite Bergamasque: IV. Passepied (Allegretto ma non troppo)5. Danse bohémienne (Allegro)6. Rêverie (Andantino sans lenteur)7. Mazurka (Scherzando - assez anime)8. Valse romantique (Tempo di valse - Allegro moderato)9. Deux Arabesques: I. Andantino con moto10. Deux Arabesques: II. Allegretto scherzando11. Nocturne en re bemol majeur - in D flat - Des-dur12. Danse (Tarentelle styrienne) (Allegretto)13. Ballade (Andantino con moto)14. Fantaisie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 Andante - Allegro15. Fantaisie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I. Lento e molto espressivo-16. Fantaisie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II. Allegro molt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