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和城市化建设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建设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建设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进。
城市化使得大量农村人口迁徙到城市,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化与城市建设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我们居住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聚焦于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建设的变化,并探讨其中的一些关键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城市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显著特征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面积扩大,以适应更多的居民。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城市扩张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这导致了城市景观的改变,从独立的建筑物扩展到高楼大厦和城市综合体。
其次,城市功能的多元化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结果。
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城市建设采取了更多元化的方式,不再仅仅是满足人们居住的基本需求。
现代化的城市要求不仅提供住房,还需要提供教育、医疗、商业、娱乐等多种功能。
因此,城市建设加大了对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第三,城市环境的改善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
城市建设必须借助先进的技术和科学手段来改善环境问题。
例如,建设城市绿地和公园,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改善交通系统以减少汽车污染等。
这些措施不仅使城市更加宜居,也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性。
最后,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在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凸显。
城市建设不再是政府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并进行公开透明的决策过程。
这使得城市建设更加民主和协商,避免了片面性和权力滥用。
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城市化加速了城市建设的变化,使城市规模扩大、功能多元化、环境改善和社会参与成为城市建设的关键特征。
在未来,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在城市建设中我们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以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历程。
1980年代初,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17%,而到2019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60%以上。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
首先,19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导致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此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以及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
接下来的十年里,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期,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不再是农村人口的迁移,而是城市内部的建设和扩张。
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2000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更加快速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同时,政府也开始加大对城市化的支持力度,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住房建设的投资。
总的来说,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但每个阶段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政府也在努力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 1 -。
城市化快速发展与我国的城市建设
市 化快 速发 展 期 的 到 来 , 如何选择一条有中国特 色 的城 市化 道路 , 在制 度设 计 、 政 策设 计 等 方面 深 入 细致 地研 究 , 以引导城市化建设在追求效率的 同 时兼 顾公 平, 是 城市 建设 需要 研究 的重 大课 题。 !( 资源 环境对城 市建设的 硬约束将 越来越 强 。我 国进 入城 市化 快速 发展 期 的重 要 背 景之 一 就是 全球 性 “可 持 续 发 展 ” 观 的 全 面 确 立, 面对这 个大 背 景, 必须改变 传统发展 模式, 走经 济与人 口、 资源 、 环 境协 调发 展的 道 路。 人类 在 经 历了 资 源 浪费 、 环境 破坏 的经 济增 长 过程 以 后, 越 来越 清 醒 地认 识到 自 然 资 源 和 环 境 的 重 要 性, 开始追求 经 济 发展 与 人 口 、 资源、 环境 相 互 协 调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模式, 并在 全球 范围 内达 成 共识 并 落 实到 具 体 的行 动之 中。 生态 环境 的好 坏 已经 成 为 考评 一 个国 家或 地 区 发 展 水 平 和 投 资 环 境 的 重 要 指 标。 作 为发 展中 国家 , 经济 总量 的 提高 固 然 重要 , 生态 环 境的 承载 能力 也同 样重 要。 区 域发 展 不 可能 再
基金项目: 建设部 &""! 年科技计划项目 (建设科技 &""! + $ + ""$) 收稿日期: &"" . + $& + &. 作者简介: 王家庭 ( $’#, + ) , 男, 山东诸城人,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城市发展方针的客观分析
在大、中、小城市之间,并不天然地存在绝对 优劣,因此并不能简单地规定限制谁、鼓励谁。 这是因为:
·从空间角度看,各地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 展状况千差万别,应走不同的城市化道路;
·从时间角度看,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 发展阶段不同,应有不同的城市化战略;
·从城镇体系的结构完整性看,不同规模层级的 城市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不能互相替代;
优位经济效益
是指优越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额外”经济 效益。其表现形式有: o 依托区域交通干线(如铁路、高速公路、江 河水道)或重要交通枢纽(如机场、港口、 火车编组站); o 邻近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般是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o 拥有某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主要是矿藏资源、 旅游资源)。
因此,一个城市经济类型中轻、重工业的不同比例就影响 了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的大小,从而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即:轻工业为主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速度要高于重 工业为主的城市。
(3)科技进步加速城市化进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众多的技术进步因素 中,对于城市化最具实质意义的有三项: o 先进的农业技术使人口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o 便捷的交通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空间和距离概念,使 超大城市和城市群应运而生; o 发达的通讯技术将城市文明以更快、更广的态势向 农村地区传播推广。
3.中国城市化道路分析
(1)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是实现现代化的基 础和前提 (2)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和城 市群)的核心作用,辐射和带动区域的发展 (3)完善中小城市的功能,引导合理增长 (4)积极发展有条件的小城镇,打破传统的 “二元结构”,从城乡统筹发展走向城乡一体化
四、城市现代化
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
第二章 城市和城市化
1.什么是中心地?
中心地是指为居住在它 周围地区的居民提供各种 货物和服务的地方,即货 物销售点或服务点。 2.中心地包括哪些方面? 服务范围 六边形市场区的形成 中心地等级体系的形成
什么是服务范围?
项目 概念 关系
消费者为取得所需货物 服务范围 (或服务)所愿意达到的 最大距离,就是中心地的 服务范围
影响社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
• 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
1.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城市空
间结构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不同规 模城市 服务功 能的差 异
形 成 原 因
中心商务区 工业区 商业区 住宅区 行政中心区 文化区 混合功能区 郊区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行政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由于各种社 会集团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而形成 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如下表: 住宅区分化 社会阶层 类型 特点 区位
高收入阶层 高级住宅区 建筑面积大,设备 齐全,环境优雅 背向 低收入阶层 低级住宅区 破旧拥挤,环境差 发展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 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 同职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工业区、行 政区等。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城建设,行政干预有 可能促成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分化。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项目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音污染 固体废弃物 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难 度,失业人 数增多
危害
城市空气污浊、出现酸雨、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们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体重金属污染产生公害病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学习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交通堵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住宅表现为住房缺少、 质量低劣
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区别
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容易被与城市有关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科研部门所接受,并可较好地体现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
“城镇化”便于与城镇人口增长和城镇体系发展直接相联系,且有助于防止忽视发展小城镇的倾向。
因此我们在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时候,不能把“城市化”片面理解为主要发展现有大中城市,也不能把“城镇化”片面理解为重点发展小城镇,这都是对“城市化”或“城镇化”本意的扭曲。
狭义上来理解,“城镇化”与“城市化”是有区别的。
“城镇化”着重强调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以致城镇人口增加、城镇数量增多、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初级产业相对发达、城镇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城镇景观逐步推进的过程;“城市化”则指与大中城市有关的规划、建设、管理等进一步优化的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往往出现逆城市化。
城市化一般指发展成地级市规模和经济程度城镇化一般指发展成县级市规模和经济程度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没有过去的城镇化,就没有今天的经济成就。
我们比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快,直接原因是我们的城镇化步伐快。
因此,对于有人提出的“能否不去大力推进城镇化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城镇化与城市化概念的区别城市化与城镇化有所区别,分别代表城市化的两个不同阶段:农村城镇化和城镇城市化(城镇自身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以城镇化替代城市化,实际上是把城市化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混为一体。
农村城镇化作为整个城市化过程的重要侧面,是城市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过程,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主要为农村小城镇)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表现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的增强。
从实践角度看,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两者的相同点是指人口从分散到集中,农村人口到城镇人口,农村地域到城镇地域,农业活动到非农业活动,农村价值观念到城镇价值观念,农村生活方式到城镇生活方式的多层面、宽领域、纵深化的综合转换过程。
第二讲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服务的增加,生活消费性服务的增加;
(4)进入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
二产业,工业化作用相对减弱,第三产业作用日益增强。但较落 后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仍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动力。
3、第三产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乡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前者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而后者则是 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前者又可以称之为外延式城市化,后者 又可以称之为内涵式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衡量指标
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目前世界通用的都是单一指标,主要有城
市化水平指标和城市化速度指标。 (一)城市化水平指标
复合指标: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劳动力构成、城
古代城市阶段,奴隶社会,原始社会解体到西罗马帝国灭亡476
年,城市规模小,数量少,行政、军事、手工业和宗教中心;
中世纪城市阶段,封建社会,476—1640年,统治功能强,经济
功能弱;
近代阶段:资本主义社会,1640—1917年,工业革命推动城市迅
速发展,规模,功能均发生显著变化。
现代阶段:1917年— ,居住和经济中心,空间布局发生了变化,
(4)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城市是国家行政管理网络的联结点和中心。政治经济和文
化中心;辐射和带动作用;控制力。
“城市从一开始就是控制的中心,而不是什么贸易或者制
造业的中心。”——Lewis Mumford
(5)社会组织的复杂性
组织的多元:管理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由于专业
分工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组织等。 组织的科层化:复杂化带来了科层化程度高:层级节制、专 业分工、规则严密、非人格化的管理等等。
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区别
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容易被与城市有关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科研部门所接受,并可较好地体现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
“城镇化”便于与城镇人口增长和城镇体系发展直接相联系,且有助于防止忽视发展小城镇的倾向。
因此我们在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时候,不能把“城市化”片面理解为主要发展现有大中城市,也不能把“城镇化”片面理解为重点发展小城镇,这都是对“城市化”或“城镇化”本意的扭曲。
狭义上来理解,“城镇化”与“城市化”是有区别的。
“城镇化”着重强调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以致城镇人口增加、城镇数量增多、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初级产业相对发达、城镇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城镇景观逐步推进的过程;“城市化”则指与大中城市有关的规划、建设、管理等进一步优化的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往往出现逆城市化。
城市化一般指发展成地级市规模和经济程度城镇化一般指发展成县级市规模和经济程度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没有过去的城镇化,就没有今天的经济成就。
我们比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快,直接原因是我们的城镇化步伐快。
因此,对于有人提出的“能否不去大力推进城镇化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城镇化与城市化概念的区别城市化与城镇化有所区别,分别代表城市化的两个不同阶段:农村城镇化和城镇城市化(城镇自身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以城镇化替代城市化,实际上是把城市化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混为一体。
农村城镇化作为整个城市化过程的重要侧面,是城市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过程,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主要为农村小城镇)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表现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的增强。
从实践角度看,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两者的相同点是指人口从分散到集中,农村人口到城镇人口,农村地域到城镇地域,农业活动到非农业活动,农村价值观念到城镇价值观念,农村生活方式到城镇生活方式的多层面、宽领域、纵深化的综合转换过程。
城镇化与城市化概念及其使用的前因后果
城镇化与城市化概念及其使用的前因后果田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城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Urbanization,最早源于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A.Serda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这一概念被用来大致描述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
至20世纪,这一名词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多数学者所接受。
1970年代后期,中国学术界引入Urbanization一词,并广泛流传。
但在国内还有一个词与其对应——城市化。
虽然两个词的英文译法都是urbanization,其含义也本应一致,但在实际应用中城市化与城镇化的涵义逐渐出现了分化,由此形成的混乱,对目前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形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
一、城镇化研究发端及概念分歧目前无法查清楚“城镇化”或“城市化”这两个词在中国何时出现的。
但是,城镇化所涉及内容引起的重视由来已久。
解放前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就指出“农民——这是中国工人的前身, 将来还要有几千万农民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如果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民族工业,建设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 就要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1958年左右,“城市化”一词在公开出版物上多次出现。
但是,当时中国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工业化,即使从1949年到1957年三千多万农民进城,也是因为国家有计划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增加劳动力。
决策层思想上还没有完整的城镇化概念,理论界也还没有提出这个问题。
不过,这不代表城镇化或城市化一词还没有出现,也不能否定有很多人对城镇化这一过程有一定的认识。
这种认识往往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关系发展的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城乡差别以及城乡融合的四阶段理论一脉相承。
马克思指出消灭“城乡差别”的途径是“把农业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步消灭”。
基于这样的经典论述,当时乡村“城镇化”是通过在农村发展工业进行工农结合的方式来推动,通过乡村工业化消灭城乡差别,工业化居于主导地位。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一、城市化城市化,也叫城镇化、都市化。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既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工业化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工业扩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落后也会不利于城市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标准》第208款给城市化下的定义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得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二、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或称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
这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
所谓的郊区指中心城市行政边界以外的邻接地域,主要是城市化地区核心以外的城市边缘。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演变的过程。
郊区化包括三种外迁:一是人口外迁,主要是因城市中心的巨大人口压力,以及这一压力对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而引发的。
二是工业外迁,主要原因在于市中心以外有大面积的价格低廉的土地,以及能更好地与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相互配置。
城市化的合理措施
城市化的合理措施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城市化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涨等。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化进程,需要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措施。
一、加强城市规划管理1. 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2. 加强对城市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监管工作,确保项目符合规划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3. 严格控制土地使用权出让,加强土地利用管理,避免大面积闲置和恶性开发。
二、优化交通网络1. 建设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2. 加强道路建设和维护工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3.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等,并建设相应的步道和自行车道。
三、推进生态建设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2. 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工作,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3. 建设城市绿地和公园,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1. 加强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2.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五、改善民生保障1.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民保障水平。
2. 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 改善住房条件,鼓励多样化住房供应方式,并加强住房管理和租赁市场建设。
综上所述,城市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才能实现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城镇化与城市化关系
城镇化与城市化关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化和城市化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
然而,城镇化和城市化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镇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两者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城镇化的概念与特征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即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城镇化的特征包括人口流动、城市化进程、农业现代化等。
城镇化的推进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城市化的概念与特征城市化是指经济社会发展引起人口对城市聚集,城市的建设扩大以及城市功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城市化的特征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设与管理等。
城市化对于推动现代化进程,提高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镇化与城市化关系的探讨城镇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城镇化是城市化的基础,是城市化的前提和动力。
城市化则是城镇化的结果,是城镇化的集中体现。
城镇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经济方面,城镇化和城市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就业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镇化通过人口流动和聚集,为城市注入了活力,带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化则为城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社会方面,城镇化和城市化在改善生活品质、提升社会服务和完善社会管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城镇化使农民进城工作,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城市化则提供了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在环境方面,城镇化和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挑战。
城镇化过程中的大量土地开发和建设活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城市化过程中的工业化和交通发展也带来了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因此,在推进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同时,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寻求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的统一。
新型城市化与城镇化
新型城市化与城镇化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镇化率逐步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新型城市化和城镇化成为了当前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概念、发展趋势、影响等方面来探究新型城市化和城镇化。
一、概念新型城市化指的是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强调城市空间的人文、艺术和人性化,并注重城市的宜居性、生态性、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城市化的目标是使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文明、和谐、绿色和可持续。
城镇化则指的是人口在转移就业和居住地时从农村向城市和城镇集中的过程。
城镇化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化的基础和源动力。
二、发展趋势一方面,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城市更新和改造。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如城市功能单一、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等。
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和改造成为新型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城市更新旨在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空间的活力,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例如,从钢铁城市到旅游城市的转型、老旧城区的改造都是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
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是城乡一体化,这是加速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通过城乡一体化,可以消除城乡差异,实现城乡资源配置的均衡和优化。
同时,这也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例如,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农村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等都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三、影响新型城市化和城镇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
新型城市化的提出和发展,要求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以人为中心,注重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智能化。
城镇化也要求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面向未来,注重可持续性、可玩性和宜居性。
其次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新型城市化和城镇化都强调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在这个背景下,城市住宅的品质和区位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居住的舒适度、安全性、便利度、绿色度等也有了而更高的要求。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建设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建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成为了发展的热点。
新型城镇化是指将城市化发展引导向城市优化、人口迁移向城市群集聚、城市发展向绿色低碳方向等新的发展阶段。
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本文将从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建设两个方面剖析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型城镇化1.发展现状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可以说进展迅速,各大城市纷纷推行“人才新政”,吸引优秀人才进城,同时,还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助力城市发展。
与此同时,为了遏制城市扩张带来的生态破坏等问题,各地政府采取了很多可持续发展措施,例如发展绿色交通、建设低碳社区等。
2.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新型城镇化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未来城镇化的趋势可能是由一二三线城市向中小城市和乡村扩散。
同时,城市的体育、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也将逐渐兴起。
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政府需要优化城市规划,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激发城乡居民的创新创业热情等。
二、城市建设1.发展现状城市建设是支撑新型城镇化的基础。
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加强城市规划,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精致、更加舒适、更加美丽,优化城市交通、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智慧城市等。
同时,城市绿化,废弃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生态保护等也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2.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城市建设将更加注重人本、绿色和智慧化。
具体而言,城市规划需要致力于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居住质量;城市交通需要更加便捷、安全和环保;废弃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将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新亮点;绿化和生态保护也将逐渐被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智慧化可以作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新方向,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让城市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
结语总之,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们将构成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需要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如何加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规划2篇
如何加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规划2篇文章一:新型城镇化的加强新型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意味着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并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新型城镇化工作势在必行。
为了加强新型城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对农村人口的引导和培育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居民转移进城仍然面临一定困难,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培育。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创造就业机会和提供各项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减轻农村居民进城的负担,同时提高他们的城市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2.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新型城镇化,政府需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包括城市交通、住房、医疗、教育和文化等方面。
同时,要注重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品质和可持续性,确保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规划与建设是城市化的核心和基础,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利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政府需要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确保城市的各项建设按照规划有序进行。
同时,要注重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4. 推进城市管理与服务城市管理与服务作为城市的基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政府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城市环保、城市治安、城市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智慧城市建设,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城市管理和服务中,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5. 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和社会氛围。
同时加强城市公共服务的建设,为市民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保障,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总之,要加强新型城镇化工作,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
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全国的城市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2024年城市化进程迈入新阶段
城市房价高涨, 影响居民生活 和城市发展。
城市交通拥堵 问题日益严重, 影响城市运行
效率。
城市环境污染 问题突出,影 响居民健康和
生活质量。
Part Three
城市人口数量持续 增长,成为全球人 口增长的主要驱动 力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 高,城市人口占比 逐年上升
城市人口增长呈现 多元化趋势,不同 地区和国家的城市 化模式和特点各异
2024年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 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城市群和都市圈成为城市化主体形态 新型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
城市化进程加速, 推动经济增长
城市化促进产业 升级和结构优化
城市化提高居民 生活水平,扩大 内需
城市化对资源环 境的影响
城市人口增长 过快,导致城 市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体系
压力加大。
Part Four
城市化的推进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机遇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将不断完善,为城市居民提 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城市化将促进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和创新能力
城市化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间竞争加剧, 人才、资本等资 源流动更加频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改 善城市环境质量
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满足市民基本需求
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建设,提 高居民生活品质
Part Five
绿色生态:注重城市可持续发 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智慧科技:运用先进技术提升 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城市服务
文化创意:培育城市文化特色,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交通出行:推广电动汽车,建 设充电设施,减少尾气排放
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随着世界进入21世纪,中国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中国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这个篇章中充满着中国特色的创新和发展,也充满着国际合作的机遇和挑战。
一、创新驱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创新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推动了中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跨越。
中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和吸引各类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创新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全面发展。
二、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发展的主题之一。
中国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减排工作。
中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承诺,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城市化建设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城市化建设成为重要的方向之一。
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推动城市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发展,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同时,中国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可持续性,推动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宜居性。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优势。
中国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
同时,中国也鼓励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和推广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和创意产品,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建筑行业的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对建筑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建筑行业的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对建筑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建设规模和速度迅猛增长,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1. 市场扩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建设需求日益增加,市场空间扩大。
建筑行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工程项目,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技术创新:城市化过程中,建筑行业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建设需求,推动了建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例如,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技术应用和市场机会。
3. 产业转型:城市化过程中,建筑行业由传统的简单施工向全产业链拓展,建筑设计、建材生产、施工管理等环节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市场需求。
这将推动建筑行业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二、挑战:1. 竞争加剧: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建筑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竞争对手,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2. 资金压力: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谋求发展。
然而,资金的筹措和利用也成为了建筑行业的重要挑战。
3. 环境压力: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建设,建筑行业面临着土地资源的紧张,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建筑行业需要在发展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以保护环境和提高城市生态质量。
三、应对策略:1. 创新发展:建筑行业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注重绿色、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提高设计和施工效率,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推动建筑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2. 提高管理能力:建筑企业需要加强管理,提高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优化企业运营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 加强合作共享:建筑行业要加强与政府、城市规划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建筑与城市规划的良性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建筑行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建筑行业需要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加强创新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与城市化进程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城市化问题涉及到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包括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社会不平等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措施:
1.可持续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城市规划,包括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绿地和公共空间规划等,以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
2.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方面,以确保城市运行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3.推动绿色出行:鼓励和支持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4.环境保护与治理:采取措施减少工业排放、控制车辆尾气排放、加强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等,保护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5.优化资源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手段,优化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
6.社会公平与包容:重视社会公平,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7.促进经济发展:扶持和引导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8.加强城市治理:建立健全城市治理体系,加强城市规划、环
境保护、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城市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9.社会参与和民主治理: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推动民主决策和社会治理的全面深入发展。
10.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和吸收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共同应对城市化问题和挑战。
这些措施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城市化问题的解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今天给大家说的课题叫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我们只有5个小时的时间,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节奏。
一、城市与城市化聚集形成了两件事:第一,低密度的聚集形成的叫农村;第二,高密度的聚集形成的叫城市。
(一)城市的源起按照美国的规划权威大卫•帕斯力教授定义,城市是人类用最小交通量实现最大交换量的产物。
换言之,城市的规划优势是聚集。
农村和城市都是人类的居住地。
先问大家三个问题,第一,人生活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哪里的平均寿命会长?第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土地资源会越来越稀缺还是越来越富余?第三,欧美现在发展速度最快的是大型城市还是中小型城市?我告诉大家,人生活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哪里的平均寿命会长,是大城市。
世界第一是日本的东京,世界第二是中国的香港。
大家可能说不对,我们的村子里还有好几个百岁老人。
请注意我问的是什么,平均寿命,越老的越离不开城市。
我希望大家清楚,石家庄或者唐山倾其所有也不可能做出一个比北京更好的大型综合医院。
做出一个比北京更好的大型专科医院,大家说有没有可能?有可能。
比如说治肺结核,北京就不如唐山。
为什么?唐山这个地方别的不行,治肺结核确实可以。
为什么?发病率高。
它的支柱产业是水泥、钢铁、陶瓷、和煤矿,这四个都是制造重度空气污染的产业。
按照这个案例,大家会听明白,医学的本质是一门经验科学,医院要好,医生水平要好,必须得去学活。
给了它病例,它未必能学得出来,但是只要没有病例,它就学不出来。
所以中型的城市即使倾其所有也不可能做出一个比大城市更好的大型综合医院来,这就是为什么大城市的平均寿命长。
因为人是一种文明动物,但也是一种脆弱动物,这种脆弱的动物要活得长,依靠的不是山清水秀,而是现代化的医疗。
大城市的医疗肯定比中小城市的要好,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这是因为如果大城市聚集以后,形成一个人口的规模,一旦形成这个人口的规模,如果一种病的发病率是千分之一的话,那么在农村它的可能性是1000个人乘以千分之一,只有一个人;在北京是多少,3000万人乘以千分之一,就有3万人。
这3万人就会找到医生说:“干脆你们也不用干别的事,你们单给我们这些人看病,我们付的医疗费就足以养活你们了。
”这样一来,医生就会产生什么?分工。
就有人专干这一个事,一旦产生分工,医生的水平获得一个提高,一旦提高以后,外地患这种病的人是不是又把病人送到北京来进行治疗。
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北京医生的水平是不是越来越高。
北京只有医生的水平高吗?剩下的教育、医疗、文艺、体育、科学、文化水平是不是都非常高。
最重要的就是因为高度聚集,一旦聚集以后,它的优势就会一步一步地发挥。
给大家说一个例子,问一下在座的北京的这些地方父母官,什么叫“北漂”?不是所有来北京的都叫“漂”,是来混什么的大家知道吗?混文艺。
所以在北京现在有30万是“北漂”。
但是有没有“上漂”,没听说过这个词吧?为什么只有“北漂”,没有“上漂”呢?因为混文艺这碗饭,一定要来上海还是来北京?一定要来北京。
学建筑的可以来上海,但是学美术的在上海实在是吃了大亏。
因为在美术和文化方面,上海就是乡下。
后来我发现这句话没有错,为什么?艺术殿堂在这,文化部在这,北京电影学院在这,中央戏剧学院在这,这些文化机构在北京聚集,跟上海什么样的区别?是质的区别。
相对中小城市,大城市是不是一定更有竞争力?是的。
人类的城市现在是不是越大越好?是的。
以前大家都本能地认为,城市好像不是越大越好。
最早把这件事想明白的是最早人口过7万的大城市,伦敦。
伦敦现在有一个机构,这个机构的核心词是一句话:“已发展不扩大,已扩大不发展。
”因为有段时间伦敦想把自己的城市规模控制住,后来它忽然明白了,如果1400万人口的伦敦控制住了,而1200万人口的巴黎扩大了,有一天巴黎的规模超过了伦敦,大家说会怎么样?那么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的纽约、东京、伦敦,伦敦的位置很有可能被巴黎取代。
大家说是不是?因为它本来就在欧洲的东部,它其实是更有利成为欧洲的首都的。
很多人都认为欧美是发展中小城市的,不对,现在欧美发展速度最快的是大型城市和特大型城市。
给大家说一组数据,伦敦装了1400万人,每4个英国人有一个人生活在伦敦;巴黎装了1200万人,每4到5个法国人有一个人生活在巴黎;每4个奥地利人有一个人生活在维也纳;每4个芬兰人有一个人生活在赫尔辛基;每4个日本人有一个人生活在大东京,大东京装了3350万人;每两个韩国人有一个人生活在首尔,不到5000万的韩国养出来的2800万人在首尔。
也就是说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间内,北京的处境是这样的。
面对2亿多人养出的东京和5000万人养出的首尔,我们13亿人养出来的首都北京是东北亚的第三大城市。
长崎是第三大城市,现在刚刚成为第二大城市。
大家是不是明白了,为什么把北京要建设成为世界城市。
说北京比上海好,这是句废话。
因为本来北京是首都,上海只是直辖市,你比它好是应该的。
换言之,北京的竞争力不是要针对上海去的,北京的竞争力是针对纽约、东京、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这些国际化的大都市去的。
换句话说,北京的第一使命至少要争夺到东北亚第一大城市。
大家说全球外强驻亚太的总部主要在北京还是主要在东京?百分之八九十在东京。
形成的局面现在叫“中国生产,东京结算”。
就是厂房在这,但是财务中心、领导中心都在东京。
我们吃的是骨头,人家吃的是是肉。
这就是我想说的,现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都是大型城市和特大型城市,而且它们都在提出口号,叫“已扩大不发展,已发展不扩大”。
我想问大家第二件事,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如果将来有一半,甚至80%的人都搬进了城市,大家说中国的土地资源是越来越稀缺还是越来越有富余?是富余。
很简单的道理,一座一梯八户24层的楼是不是基本上能把一个村子装进去?在农村,这个村子成大片,在城里面立起来就成了一根线。
而立起来以后,城市发生的最根本变化是什么呢?一旦发生了这个变化,城市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它的市政效率大幅度地提高了。
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词,什么叫市政效率?市政效率可以分成两件事,第一是市政,第二是配套。
先说市政,在城里的一根上水管和下水管,好的两三百米,能为两三百户服务;农村一根上水管跑两三百米,只能为一两户人服务。
如果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同等质量的市政生活,大家说农村不花钱还是城市不花钱?农村要花的钱多得多。
因为城市还是有更集约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跟大家说城市的生活确实更美好,而农村是实现不了的。
中国现在的希望小学是使用的多还是掉包的多?全国掉包了多少希望小学?21万所。
这是一个重大的资源浪费,这件事是根本没有想清楚的一个政策,捐希望小学,捐了以后这个教学质量能好吗?我就是从小学里教出来的,一个老师教五个年级,那个教学质量是一塌糊涂。
但是我们的老师年年立功受奖,就是因为肯留在我们山区教我们,老师的精神很可嘉。
可是精神可嘉的同时,没有人问一问,他教得到底怎么样?我当时高考的时候是我们山东理科第六,我的数学、物理、作文都是满分,但是这个跟我的老师是没关系的,因为什么?只要听我老师的,我就肯定考不上本科。
因为我的中学老师里就没有考上本科的,但是等我到大学去的时候,我们老师就说你一定要有自信心,就算你依然语文学得不好,你也能追上来,因为你的自学能力超强,都是靠自学成才的。
大家要知道这种学校成就的孩子多,但是毁掉的孩子要多得多。
所以只要一个东西不成一个规模,就形不成一个规模聚集效应。
所以现在每个地方都在把学校并起来,但是大家没有想这么一个事,事实上只要一个村镇低于两三万人,它是形不成有效规模聚集的。
换句话说不是三个村子并两个村子就一定是好的,一定要保证它形成一个最低的规模,这才是一个正确的逻辑。
说到这,我想说城市通过聚集是更有优势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城市的聚集带来第二优势,那就是市政的优势。
我想问大家北京的轨道交通需不需要财政补贴?需要。
世界上有没有不需要财政补贴的轨道交通?有。
世界上有三级的轨道交通,第一名是日本的东京,中国的香港,这两个轨道交通光靠卖票就能赚钱。
第二批次是伦敦和纽约,光靠卖票不能赚到钱,只要把轨道交通里的商业和广告算上就能赚钱。
然后还有巴黎,它的轨道交通虽然商业不赚钱,只要把沿途的土地开发算上也能赚钱。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只有大城市的轻轨和轨道交通才是有可能不赔钱的,因为只有聚集起来才有更多的人承担这件事,中小城市是玩不起的。
我再给大家澄清一个事。
现在也有很多人都到国外去,说国外的中小城市也可能发展得很好。
我给大家澄清一个误区,这里有三句话:第一句话,世界上比较大的国家中走中小城市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德国。
德国的国土面积跟广西壮族自治区差不多,人口将近一个亿,但是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五个,就是柏林这些城市。
但是很多人都认为德国规划的很好。
我给大家澄清一个最重要的误区,德国分得很好,但是合不起来。
他们的人跟我们交流,他们说我们非常羡慕你们中国能有一个巨大规模的北京,乃至于全国的分支机构,我们始终就没有一个大的东西。
所以做大柏林一直是他们的梦想,它是聚不起来的,不得不这么做,而不是说一定要这么玩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如果聚不起来,玩小城市,可以玩。
但是世界上玩小城市玩得好的不多,能玩得好的有如下四个国家:德国、荷兰、以色列、瑞士。
这四个国家,我想说中国学不了。
为什么?这四个国家在世界上是富的还是穷的?是一般富的还是超富的?简直是超富的国家。
这种国家的例子你学不了。
比如说德国有一个城市叫门新巴特,这个城市的市区常住人口只有12万。
但是城里有机会,大家说这个机会是赚钱的还是赔钱的?肯定是赔钱的。
政府能年年往里面赔钱,这说明这个政府有钱还是没钱?只有很有钱的政府才能干这个事。
所以我想说人家玩的了,咱们玩不了。
因为咱们面对的不是像德国那么有钱的政府。
即便是如此,世界上各个国家现在呈现的趋势,我问大家,是小城市的人往大城市去?还是大城市的人往小城市去?都是小城市的人往大城市去。
很多人都说大城市不是在搞新城建设吗?请注意恰恰是因为小城市的人都往大城市去了,大城市市中心的人都装不下了,才把他们搬到了大城市边缘的地方去。
所以我跟大家讲北京将来一定会是人越装越多的这么一个城市,这个事毫无疑问。
所以说北京将来会往世界城市发展。
(二)城市的定位定位是一种愿景,就是说它是个目标,就像当年咱们小学的时候都听过一句话叫“实现四化”,而且在墙上刷上各种标语。
大家还记得有过一句话吗?叫“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这件事就是老百姓能看得见的发展愿景。
以往北京的城市定位是这么描述的,四件事:历史文化名城、首都、宜居城市、国际化大都市。
老实说我真的不认为这是个大的定位,首都这个1949年就定了,不用现在定;国际化大都市,全国100多个城市都把自己叫国际化大都市;宜居城市,全国有30多个城市都说自己是宜居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咱们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