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_人卫版

(完整版)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_人卫版

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3.制剂: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药剂学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的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以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和使用的依据第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药用溶剂的种类(一)水溶剂是最常用的极性溶剂。

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身体组织在生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水溶液(二)非水溶剂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的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1.醇类如乙醇、2.二氧戊环类 3.醚类甘油。

4.酰胺类二甲基乙酰胺、能与水混合,易溶于乙醇中。

5.酯类油酸乙酯。

6.植物油类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的油相。

7.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溶剂的介电常数表示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的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的内聚能,也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

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和时的浓度,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来表示。

药剂学复习资料

药剂学复习资料

药剂学 一、选择题1.填充剂定义:用于增加片剂的重量或体积、改善药物压缩成型性,提高含量均匀度的辅料。

2.填充剂分类:淀粉、蔗糖、糊精、乳糖、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干黏合剂)、无机盐类、糖醇类(甘露醇)。

3.黏合剂定义: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黏性赋予无黏性或粘性不足的物料以适宜黏性的辅料。

4.黏合剂分类:淀粉浆、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维酮、明胶。

5.崩解剂定义:系指能促进片剂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增加药物溶出的辅料。

6.崩解剂分类: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高效崩解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泡腾崩解剂。

7.崩解时限:在规定条件下,内服片剂在介质中崩解的时间。

8.润滑剂定义:压片时为了能顺利加料和出片,并减少粘冲及颗粒与颗粒间、药片与模孔间的摩擦力而加入的辅料称为润滑剂。

9.润滑剂分类: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

10.硬脂酸镁具有疏水性,用量一般为0.1%~1%,用量过大会使片剂崩解(溶出)迟缓。

11.片剂包衣的目的:①掩盖苦味或不良气味;②防潮、避光,隔离空气以增加药物稳定性;③防止药物配伍变化;④肠溶释放,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破坏,或防止某些药物对胃的刺激性;⑤缓释或控释;⑥改善片剂外观等。

12.片剂: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圆形或异形的片状固体制剂。

13.复方磺胺嘧啶片:主药:磺胺嘧啶、甲氧苄啶。

黏合剂:HPMC (3%)。

填充剂:淀粉。

润滑剂:硬脂酸镁。

14.肠溶性包衣材料: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 )、丙烯酸树脂(Ⅰ、Ⅱ、Ⅲ号)。

15.散剂特点:①制备工艺简单;②服用后可迅速分散,吸收和起效快;③易于分剂量,适用于老人、儿童或有吞咽困难的人群;④分散度大,容易吸湿(缺点);⑤与机体接触面大,容易产生刺激性(缺点)。

16.片剂定义: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圆形或异形的片状固体制剂。

药剂学期末复习重点

药剂学期末复习重点

药剂学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药剂学(pharmaceutic):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

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研究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物(drug):指用于诊断、治疗、预防各种疾病的活性物质,但是不能直接用于患者,必须制备成适宜的剂型之后才能使用。

药品(medicine):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的原料药和制剂产品,有国家标准。

剂型(doageform):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要求将药物制成的不同“形态”,即一类药物制剂的总称。

药物制剂(pharmaceuticalpreparation):指药物的具体品种。

2.药剂学的宗旨: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3.药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多选)①药剂学的基本理论②药物制剂的基本剂型③新技术与新剂型④新辅料—PLA,PLGA⑤中药新剂型⑥生物技术药物制剂⑦新机械和新设备4.药剂学的分支学科1物理药剂学(phyicalpharmaceutic):以物理化学理论为指导,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前工作、处方设计、配伍变化、制剂性质、稳定性、储存等。

2工业药剂学(indutrialpharmceutic):研究药物制成稳定制剂的规律、生产设计、质量管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关系的学科。

4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体内经时过程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

5药用高分子材料学(polymercienceinpharmaceutic):研究没有药理活性、无毒的合成和天然的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制备方法、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一门学科。

5.药物剂型的重要性☆1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相适应2剂型对药效的重要性●改变药物作用性质--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调节药物作用速度--植入剂●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氨茶碱栓剂●靶向作用6.剂型分类(可能不考)1给药途径:口服(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注射(静注、肌注、皮内),呼吸道(喷雾剂、气雾剂),皮肤(软膏、溶液),粘膜(滴眼剂、舌下片),透析用制剂2分散系统:溶液型、胶体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3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4按制法分类:浸出制剂、无菌制剂7.使用辅料的目的1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溶剂、填充剂2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增溶剂、润滑剂3提高药物稳定性-——防腐剂4调节药物作用部位、作用时间或满足生理要求8.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某DDS药物的传递系统:把药物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量、输送到必要的部位,以达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小副作用。

药剂学知识复习总结

药剂学知识复习总结

药剂学知识复习总结药剂学知识总结药剂学知识总结 (1)第1章绪论 (1)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1)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2)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2)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 (2)第2章散剂、胶囊剂、颗粒剂 (2)一、粉碎、筛分与混合* (2)第二节散剂 (3)第三节颗粒剂 (4)第四节胶囊剂 (4)第三章片剂 (4)一、片剂的概念和特点 (4)二、片剂的分类 (5)三、片剂的质量要求* (5)四、片剂的常用辅料【掌】 (5)常用高分子名称与符号对照 (6)4.2滴丸剂 (9)第四章表面活性剂 (9)常用药用辅料名称总结 (10)第五章浸出制剂 (10)第一节概述 (10)第二节浸出操作与设备 (10)第三节常用的制剂 (11)第六章液体药剂 (12)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12)混悬剂 (14)第九章其他制剂 (16)第一节栓剂 (23)第6章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 (16)第8章注射剂与滴眼剂 (17)第1章绪论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一)按给药途径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

(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药剂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剂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

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剂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1.影响因素试验
原料药及制剂处方研究需进行,供试品可用一批未包装样品。

高温试验:
60℃放置10天,于第五、第十天检测
高湿度试验:
25℃分别于相对湿度(75于相)%及(90于相)%放置10天,于第五、第十天检测
强光照射试验:
于照度(4500试验:()lx放置10天,于第五、第十天检测
2.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加速试验:原料药和制剂需进行此项试验。

供试品要求3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按市)℃,相对湿度(75对湿)%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

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末取样一次。

3个月资料可用于新药申报临床试验,6个月资料可用于新药申报生产。

长期试验:为制定药物有效期提供依据,原料药和制剂需进行此项试验。

供试品3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25按市)℃,相对湿度(60对湿度)%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

每3个月取样一次。

6个月数据可用于新药申报临床研究,12个月数据可用于新药申报生产。

3.典型恒温法
理论依据是Arrhenius公式。

有效期t0.9药物降解10%所需的时间。

例题: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有
A.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
B.加速试验、典型恒温
C.长期试验、典型恒温、加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
D.典型恒温、长期试验
E.长期试验、加速恒温正确答案:C。

高一药剂知识点

高一药剂知识点

高一药剂知识点药剂学是指研究药物的性质、制剂和应用的学科。

在高一阶段,学习药剂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高一药剂知识的介绍。

一、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根据其来源、化学性质、用途等方面进行分类。

根据来源不同,药物可以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

天然药物指的是从动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界中提取的药物,如中药材。

人工合成药物则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的药物,如化学药品。

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药物可以分为有机药物和无机药物。

有机药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如大多数中药。

无机药物则主要由无机元素组成,如氯化钠。

根据用途的不同,药物可以分为内用药物和外用药物。

内用药物是指通过口服、注射等内部途径使用的药物,如口服片剂。

外用药物则是指涂抹、喷洒等外部使用的药物,如药膏。

二、药剂制剂的形式药剂制剂是指按照一定比例和要求将药物与辅料混合制成的成品。

常见的药剂制剂形式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注射剂、乳剂等。

片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后制成的固体制剂,常见的有片剂、糖衣片等。

颗粒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后制成的粒状制剂,常见的有颗粒剂、合剂等。

胶囊剂是将药物和辅料填充到胶囊中制成的制剂,常见的有硬胶囊和软胶囊。

注射剂是将药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注射器注入人体的制剂,常见的有溶液剂、悬浮剂等。

乳剂是将药物和辅料以乳状悬浮液的形式制成的制剂,常见的有乳剂、栓剂等。

三、药物的用途药物的用途主要包括治疗疾病、预防疾病、诊断疾病等。

治疗疾病是药物的主要用途之一,药物可以通过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来治疗疾病。

预防疾病是指通过接种疫苗、口服药物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诊断疾病是通过使用特定的药物进行检测,如抗体检测试剂盒用于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

此外,药物还可以用于调节机体功能、改善健康状况等。

四、合理用药原则在使用药物时,需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合理用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合理选择药物,即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适合的药物;合理使用剂量,即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正确的药物剂量;合理选用给药途径,即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方法;合理选择药物制剂,即选用适合病情和患者特点的药剂制剂;合理掌握用药时间,即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间隔使用药物;合理评估疗效,即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和调整。

药剂药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剂药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剂药理知识点归纳总结药剂学是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药物的制备、保存、合理使用和评价,主要涉及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制剂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

而药理学则是一门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与排泄等内容的学科。

两者一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使用药物及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下面我们将对药剂和药理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药剂学知识点:1. 药物的制备药物的制备是药剂学的重要内容,药物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天然提取、生物发酵等方式得到。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掌握不同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晶体形态等,以便选择最合适的制剂方法。

2. 药物的保存药物的保存是保证药物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

药物在保存过程中受到光、热、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分解、氧化、水解等情况,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储存条件和控制保存期限,保证药物的质量。

3. 药物剂型药物剂型是指药物在制剂过程中的物理形态,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等。

根据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途径、速度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剂型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用药体验。

4. 药物质量控制药物质量控制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原辅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的质量控制等。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药理学知识点:1.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靶点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生理效应的过程。

不同的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可以产生不同的药理效应,比如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来发挥抗菌作用。

2. 药物代谢与排泄药物的代谢与排泄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发生的代谢反应和从体内排除的过程。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主要包括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肠道排泄等。

了解药物的代谢与排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合理用药,避免药物积聚或过早排泄导致治疗失败。

3. 药物的毒性药物的毒性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有害效应的能力。

药剂学复习资料

药剂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1.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将药物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2.制剂: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3.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4.非处方药:由专家遴选、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5.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6.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保证药品质量,进行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及监督检验的法定依据。

第2章药用溶液的形成理论1. 药用溶剂的种类水溶剂: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非水溶剂:醇类、醚类、酰胺类、酯类2. 药物的溶解度定义: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的压力)下,在一定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表示方法: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

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来表示。

药典: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的压力)下溶解1g(或1mL)药物所需的最小溶剂体积(单位ml)用1:n来表示。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容方法:1.溶剂与分子结构2.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3.晶型4.粒子大小5.温度6.pH值与同离子效应7.混合溶剂8.添加物(加入助溶剂、加入增溶剂)增溶原因: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潜溶剂改变了原来溶剂的介电常数。

由于潜溶剂处方的安全性,在FDA 批准的注射剂中,有10%应用了潜溶剂。

3. 药物的溶出速度定义:指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溶出速度的影响因素:1、表面积(影响S2、温度(K , Cs)3、溶出介质的体积(C )4、扩散系数(K )5、扩散层的厚度(K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①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钾、钠皂;钙、铝皂;三乙醇胺皂 ②硫酸盐:硫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SDS③磺酸盐: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季铵盐型:洁尔灭、新洁尔灭等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有:①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②卵磷脂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①脂肪酸山梨坦(司盘)②聚山梨酯(吐温)③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买泽)④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⑤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型(普朗尼克)5.临界胶束浓度(CMC ):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药剂师执业知识点

药剂师执业知识点

药剂师执业知识点药剂师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员,他们负责处理和管理药物、提供合理用药建议以及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剂师执业需要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本文将介绍一些药剂师执业所需的重要知识点。

一、药物学知识1. 药物分类:药剂师需要了解各类药物的分类、属性和用途。

例如,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可以将药物分为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等。

2. 药物剂型:不同剂型的药物具有不同的用药途径和特点,药剂师应了解不同药物剂型的制备方法、特点和用途,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3. 药代动力学:药剂师需要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态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二、药事管理1. 药物采购与库存管理:药剂师需要合理采购药物、做好库存管理,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数量,同时降低药物的浪费和过期损失。

2. 药品配制与质量控制:药剂师需要掌握药品配制的方法和技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配制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药物处方审核:药剂师负责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确认处方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1. 个体化用药:药剂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和用药史等因素,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和建议,确保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2. 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药剂师需要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以便提醒患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药物咨询和解答:药剂师需要回答患者对药物的疑问,提供药物相关的咨询和解答,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四、药物监管与合规1. 药品法规和政策:药剂师需要了解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相关规定,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2. 药物安全与质控:药剂师需要关注药物的安全问题,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并积极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理工作。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药剂师,执业的知识点非常广泛。

除了上述内容,药剂师还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业界最新的药物知识和技术,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药剂学整理笔记复习重点

药剂学整理笔记复习重点

药剂学学习方向:剂型分类;质量要求;辅料、基质的分类、特点、性状、要求;制备方法;质量评价主线::概念、特点、材料、制法、质量要求、影响因素重点:①液体药剂、片剂、注射剂;②剂型或制剂的概念或特点③材料(附加剂,辅料,基质)名称:片剂中辅料的名称、缩写词(PVP,PEG,CAP)、性能;用途;1.关于制药机械:机理,适用范围,成品特点是重点,压片机。

2.关于质量标准:成熟剂型质量标准重点;记忆分层次记忆:项目+标准;记忆特殊检查项目。

3.关于计算公式:(两类公式:因素分析型公式,计算型公式,记忆型公式)计算题:HLB值(表面活性剂),冰点降低数据法(输液:渗透压的调节与计算),置换价(栓剂),有效期(药物制剂稳定性:有效期:t0.9=0.1054/k),半衰期(t1/2=0.693/k),表观分布容积(药物动力学),清除率(第十八章药动学)等。

4.关于新剂型与新技术:机理、材料是重点;质量检查了解第一章绪论一、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原料药名+剂型 = 制剂制剂:剂型中的任何一个具体品种。

剂型:药物的临床给药形式,适用于诊断、治疗、预防,与一定的给药途径相适应。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PS即:处方设计要成熟、制备工艺要规范、质量标准要可行且制剂要稳定,以达到确切疗效。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控释)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脂质体对肝脏脾脏的靶向作用)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生物利用度差异)四、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至今10版,2015年版分四部,第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

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

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一、掌握药剂学相关概念;药剂学任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药剂学相关概念:1. 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剂型:把各种药物制成适合于治疗或预防应用、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例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3. 制剂: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简称制剂剂; 例如复方水杨酸片、维生素C注射液、头孢拉定胶囊、醋酸氟轻松软膏4.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配制、购买和使用的药品5. 非处方药:无需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药剂学任务:将药物制备成适宜疾病的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医药品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二、熟悉药物剂型的分类;药物制剂质量标准药物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剂型片剂、胶囊;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呼吸道给药、皮肤给药、粘膜给药、腔道给药2.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3.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4.按制法分类:浸出制剂,无菌制剂药物制剂质量标准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我国药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三、了解药剂学分支学科;药剂学沿革;第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一、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和研究目的;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稳定性的分类1. 化学稳定性:化学反应类型: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等2. 物理稳定性:晶型转变----磺胺类沉淀或结晶蒸发----硝酸甘油吸附----聚氯乙烯制剂变化和老化----浑浊或沉淀崩解时限、主药溶出速3.微生物学稳定性:易受微生物污染的:以水为溶剂的液体制剂;含糖、蛋白质等营养性物质制剂受微生物污染后,常发生如下变化:物理性状变化,如溶液浑浊、变色;产生毒素和热原、致敏物质;化学成分被微生物分解或破坏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1.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稳定化方法pH值的影响;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溶剂的影响;离子强度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a.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胶团,形成一层所谓“屏障”,因而增加药物的稳定性;2.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稳定化方法光线的影响:避光操作、贮藏空气氧的影响:加入抗氧剂金属离子的影响:避免使用金属器具或加入螯合剂温度的影响;湿度和水分的影响;包装材料的影响3.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a.改变剂型或改进生产工艺:制成固体制剂制;成微囊或包合物;直接压片或包衣b.制成难溶性盐或稳定的衍生物二、熟悉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及药物制剂有效期的确定;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药物制剂有效期的确定三、了解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其降解动力学有关理论第三章液体制剂一、掌握液体制剂的概念、特点与分类;表面活性剂分类、性质与应用;常用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与处方分析;混悬剂对药物的要求、物理稳定性、稳定剂及处方分析;乳剂的形成理论、乳化剂及选择、制备方法、处方分析;液体制剂的概念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分散相----固体、液体或气体药物;分散介质----液体水、乙醇、油等液体制剂特点与固体制剂散剂、片剂等相比优点:分散度大,吸收快,迅速;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也可皮肤、粘膜和腔道给药;便于分取剂量,服用方便; 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缺点:①药物分散度大,化学稳定性差;②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③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④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物理稳定性差;液体制剂分类1.按给药途径:内服液体制剂;外用液体制剂2.按分散系统:均相液体制剂单相分散体系: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非均相液体制剂多相分散体系:溶胶剂、乳剂、混悬剂表面活性剂分类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1. 阴离子型: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阴离子;如肥皂类、硫酸化物、磺酸化物2. 阳离子型: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阳离子;主要结构是一个五价的氮原子,也称季铵化物,苯扎氯铵洁尔灭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3.两性离子型: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Ph不同,表现出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表面活性剂性质1.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胶束的结构:球型----棒状胶束----六角束状结构----板状或层状结构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a.对水或油的综合亲合力数值范围:0~40b.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 0~20,即石蜡为0,聚氧乙烯为20;c.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不同d. HLB值的加和性非离子型HLBab = HLBa ╳ Wa + HLBb ╳ WbWa + Wbe. 理论计算法经验公式HLB=∑亲水基团HLB数-∑亲油基团HLB数+7f.克氏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温度关系温度↑溶解度↑克氏点:溶解度↑↑十二烷基硫酸钠 28℃十二烷基磺酸钠70℃g.昙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与温度关系:温度↑溶解度↑昙点:溶解度↓↓如果制剂中含有能起昙的表面活性剂,当温度达昙点后,会析出表面活性剂,其增溶作用及乳化性能均下降,还可能使被增溶物析出,或使乳剂破坏,这类制剂在加热或灭菌时应特别注意;h.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中性无机盐;有机添加剂;水溶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i.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多种原因,多种效果蛋白质的相互作用:pH不同,发生不同的电性结合毒性: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离子型<阳离子型刺激性: 长期应用或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应用1.增溶剂增溶: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增溶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机理:被增溶的药物以不同形式与胶束胶团相结合影响增溶的因素:a增溶剂的性质;b增溶质药物的性质c溶液的性质电解质,pH等;d增溶剂表面活性剂的用量e加入顺序2.起泡剂和消泡剂3.去污剂4.消毒剂或杀菌剂常用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与处方分析1.溶液剂a.制法: 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溶解法制备溶液剂工艺流程图质量要求:含量准确、澄明、稳定、色香味符合规定;2.糖浆剂a.定义: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65%g/m1;单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或糖浆;易被微生物污染,故应添加防腐剂;b.分为三类:单糖浆;矫味糖浆;药用糖浆c.制备方法:溶解法:热溶法、冷溶法混合法制备应注意的问题:药物加入的方法:水溶性药物先使其溶解再与单糖浆混合;溶解度较小药物,先用适宜溶剂溶解,再加入糖浆;药物为含乙醇制剂,与糖浆混合会发生混浊,可加入适量甘油助溶;药物为水性浸出制剂,因含多种杂质,需纯化后再加入;要避免污染、控制温度等;例1:单糖浆simple syrup处方蔗糖850g 蒸馏水加至1000ml例2:磷酸可待因糖浆codeine phosphate syrup处方磷酸可待因5g 蒸馏水15ml 单糖浆加至1000ml3.芳香水剂a.定义:芳香挥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b.浓度较低,可作矫味剂、分散剂c.用水与乙醇的混合液作溶剂可制成挥发油含量较高的溶液,称为浓芳香水剂;芳香性植物药材用蒸馏法制成的含芳香性成分的澄明溶液,在中药中常称为药露或露剂;d.芳香挥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e.挥发油多为有效成分/常规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时间长久容易丢失f.现代新剂型制成滴丸、软胶囊、固体药物粉末化等4.醑剂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凡用于制备芳香水剂的药物一般都可以制成醑剂,供外用或内服;醑剂的浓度比芳香水剂大得多,为5%~20%;醑剂中乙醇的浓度一般为60%~90%; 5. 酊剂概念溶剂—乙醇浓度 10g/100ml; 20g/100ml制法:溶解法或稀释法; 浸渍法; 渗漉法6.甘油剂药物的甘油溶液,外用;甘油具有粘稠性、防腐性和吸湿性,对皮肤粘膜有滋润作用,能使药物滞留于患处而起延长药物局部疗效的作用;常用于耳、鼻、喉科疾患;名称含义溶剂溶液剂化学药物的供内服或外用的均相澄明的液体溶液水不挥糖浆剂含高浓度蔗糖的药物或芳香剂的单相水溶液剂水蔗糖芳香水剂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水适量的醇醑剂挥发性有机药物的乙醇溶液60%~90%乙醇挥甘油剂以其油为分散媒的液体药剂甘油乙醇药酊剂以规定浓度的乙醇溶液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7. 概述: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小分子药物分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溶液剂:系指化学药物非挥发性药物的内服或外用的均相澄明溶液;注意事项:溶解慢的药物,采用粉碎、搅拌、加热等措施;易氧化药物可加抗氧剂;挥发性药物在最后加;溶解度小的药物应先将其溶解,再加其他药物;难溶性药物可加助溶剂等;混悬剂对药物的要求1.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2. 下列情况可考虑制成混悬液:1难溶性药物;2增加药物稳定性;3延长药效;但毒剧药不宜制成混悬液;混悬剂物理稳定性1. 混悬粒子的沉降Stokes 定律: Stokes 公式的物理意义与理论意义用Stokes 公式描述影响沉降的因素,并说明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具有哪些作用2. 增加混悬剂稳定性的主要方法:1减少微粒半径,以减少沉降速度;2增加分散介质粘度,以减少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3.何谓絮凝絮凝剂混悬颗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称之为絮凝,加入的电解质为絮凝剂;主要是具有不同价数的电解质;4.何谓反絮凝反絮凝剂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5.絮凝状态具有以下特点:沉降速度快;有明显的沉降面;沉降体积大;经振摇后能迅速恢复均匀的混悬状态;ηρρ9)(2212g r V -=5.何为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加入其的意义何在混悬剂稳定剂1.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亲水性a.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及山梨醇b.高分子助悬剂: 阿拉伯胶c.硅酸盐类:硅皂土、硅酸镁铝、硅酸铝等d.触变胶触变胶的触变性,即凝胶与溶胶恒温转变的性质,静置时形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时变为溶胶有利于倒出;2.润湿剂系指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润湿的附加剂;a.表面活性剂类b.溶剂类:常用的有乙醇、甘油等能与水混溶的溶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电解质常用的絮凝剂或反絮凝剂有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AlCl3等4.混悬剂的制备a.分散法—乳钵、乳匀机、胶体磨将粗颗粒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制成;b.化学凝聚法--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颗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c.物理凝聚法--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另一种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一般将药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在搅拌下加至另一种不同性质的液体中,使药物快速结晶,再将微粒分散于适宜的介质中制成混悬剂处方分析;P95 P98乳剂的形成理论1. 乳剂: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2.乳剂的种类:普通乳、微乳、纳米乳3.乳浊液的形成a. 界面张力学说b. 乳化膜学说:表面活活性剂定向、整齐地排列在小液滴的周围形成乳化剂膜,称为乳化膜乳化膜作用-维持乳剂稳定性乳化剂及选择、制备方法、处方分析;1.乳化剂的作用:降低表面张力,在分散相液滴周围形成牢固的界面膜2.乳化剂在液滴表面上排列越整齐,乳化膜就越牢固,,所形成的乳剂越稳定3.乳化剂的选择: 根据乳剂类型: O/W,W/O根据给药途径:口服、外用、注射根据乳化剂性能混合乳化剂的选择4.乳剂的制备a.油中乳化剂法--又称干胶法,先将乳化剂胶分散于油相研匀后加水相制备成初乳,然后稀释至全量;在初乳中比例:植物油为 4:2:1,挥发油为2:2:1,液体石蜡为3:2:1;本法适用于阿拉伯胶与西黄蓍胶b.水中乳化剂法--又称湿胶法,先将乳化剂分散于水中研匀,再将油加入,用力搅拌成初乳,加水至全量,混匀即得;比例同上;c.新生皂法--将油水两相混合,两相界面上生成新生皂类产生乳化的方法;植物油中含有硬脂酸、油酸等有机酸,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等,在高温下大于70度生成的新生皂为乳化剂,经搅拌形成乳剂;d.两相交替加入法--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加入水或油,边加边搅拌,即可形成乳剂;天然胶类、固体微粒乳化剂等可用本法制备乳剂;e.复合乳剂制备--1先将水、油、乳化剂制成一级乳;2以一级乳为分散相与含有乳化剂的水或油再乳化成二级乳;如制备O/W/O型复合乳剂,先选择亲水性乳化剂制成O/W型一级乳,再选择亲油性乳化剂分散于油相中,在搅拌下将一级乳加于油相中,充分分散即得O/W/O 型乳剂;二、熟悉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性质和制备方法;混悬剂的质量要求、制备及稳定性评价方法;乳剂不稳定性及质量评价方法;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1. 液体制剂如何选用溶剂①对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②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应;③不影响药效的发挥和含量测定;④毒性小、无刺激性、无不适的臭味;2.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的分类:极性溶剂纯化水、半极性溶剂乙醇、非极性溶剂脂肪油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性质和制备方法1.某些高分子化合物或难溶性固体药物以1~500nm大小的质点分散于适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均相或非均相的液体制剂;2.以多分子聚集体胶体颗粒分散的疏液胶体溶液如溶胶剂是多相不均匀分散体系;3.以单分子分散的亲液胶体溶液如高分子溶液剂是单相均匀分散体系;混悬剂的质量要求、制备及稳定性评价方法1. 混悬剂的质量要求:1沉降速度慢;2沉降物易分散;3微粒大小均匀,在贮存过程中不变化;4化学性质稳定;5有一定粘度;6内服应适口,外用易涂布;2.混悬剂的制备a分散法:将粗颗粒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微粒要求的分散程度、再分散于分散介质制成b物理凝聚法: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分散的药物溶液加入另一种分散介质中凝聚成混悬液的方法c化学凝聚法: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药物生成难溶性的药物颗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乳剂不稳定性及质量评价方法;三、了解流变学基础;液体制剂质量要求及对溶剂的要求;其他液体制剂与液体制剂的包装和贮存;第四章注射剂与滴眼剂一掌握灭菌技术与无菌技术、空气净化技术;注射剂概念、分类、注射剂处方组分及主要附加剂、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等渗调节计算方法;热原的概念、特性及除去热原的方法;输液的分类与质量要求;影响眼用药物吸收的因素;灭菌技术与无菌技术、空气净化技术1.灭菌法物理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滤过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药液消毒法湿热灭菌法应用最广泛、可靠、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经济2.无菌操作法a药品加热灭菌后,发生变质或降低含量者b所用一切用具、材料以及环境,均须应用前述灭菌法灭菌,操作须在无菌操作室或无菌操作柜内进行;c产品一般不再灭菌,直接使用d能耐加热灭菌的药物制剂,可采用避菌操作,最后必须加热灭菌,如多数注射剂3.空气净化技术a过滤机理属于介质过滤,分为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b影响空气过滤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粒径大小、过滤风速、介质纤维直径和密实性、附尘多少等;c空气过滤器板式、袋式和折叠式等注射剂概念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注射剂分类注射剂处方组分及主要附加剂、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1.注射剂的附加剂pH调节剂及缓冲液----维持 pH增溶剂、润湿及或乳化剂肌注:Tween-80;静注:卵磷脂、普朗尼克、聚氧乙烯蓖麻油;助悬剂----混悬型注射液抗氧剂和抗氧增效剂抑菌剂----一般不需,必要时加入等渗调节剂----渗透压止痛剂----苯甲醇、三氯叔丁醇粉针填充剂----冷冻干燥制品蛋白质药物保护剂等渗调节计算方法等渗调节计算方法;氯化钠等渗当量法热原的概念、特性及除去热原的方法;1.热原指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药剂学中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2.热原的特性:a耐热性 180℃3-4小时,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水溶性b不挥发性本身不挥发,但蒸馏时,可随水蒸气雾滴进入蒸馏水中,故蒸馏水器均设有隔沫装置c滤过性直径约1—5nm,一般滤器可通过d吸附性热原可被活性炭吸附,然后可被常规滤器除去e被化学试剂破坏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3.热原除去的方法a.容器上高温法及酸碱法b.水中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蒸馏法及反渗透法c.溶液中吸附法及超滤法输液的分类与质量要求1.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2.种类:电解质输液;营养输液;胶体输液;含药输液3.质量要求量大100ml ;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pH接近血液的pH;等渗或偏高渗;不得加有任何抑菌剂;无毒副反应影响眼用药物吸收的因素;1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人正常泪液容量约7μl,不眨眼,30μ1;一滴滴眼液约50~70μl2药物从外周血管消除:药物在进入眼睑和眼结膜的同时也通过外周血管从眼组织消除;有可能引起全身性副作用;3pH值与pKa值:4刺激性5表面张力6黏度二熟悉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其制备方法;输液的质量检查、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滴眼剂的质量要求;典型注射剂处方、输液处方与制备工艺;眼用液体型制剂的制备;注射用油的要求;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其制备方法;1.注射用水的其制备方法:电渗析法; 反渗透法 ; 离子交换法 ; 蒸馏法滴眼剂的质量要求pH值—渗透压无菌:眼部有无外伤是滴眼剂无菌要求严格程度的界限:有外伤—无菌、不加抑菌剂无外伤--无致病菌、可加抑菌剂稳定性可见异物粘度典型注射剂处方、输液处方与制备工艺;眼用液体型制剂的制备;注射用油的要求;三了解冷冻干燥技术;输液的包装、运输与贮存;注射用无菌粉末;第五章散剂一、掌握 Noyes-Whitney方程及应用;粉体与粉体学概念,粉体性质对固体制剂工艺和质量的影响;散剂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固体分散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包合物的概念与特点;微囊的概念与特点Noyes-Whitney方程及应用1. dC/dt = DS /h C s –CdC/dt为药物的溶出速度,D为溶解药物的扩散系数,S为固体药物的表面积,h为扩散层厚度;C s为药物在液体介质中的溶解度,C为t时间药物在胃肠液或溶出介质中的浓度;固定的溶出条件下,D,h——定值,即:k=D/h溶出速度:dC/dt = k S C s-Cdc/dt = K SCS dc/dt K 、 S、CSS,粉碎;K ,搅拌,介质的粘度;CS,改变晶型、固体分散体;粉体与粉体学概念粉:<100μm,粒:> 100μm粉体性质对固体制剂工艺和质量的影响1.对混合的影响:粉粒的大小、堆密度、形态都直接影响混合的均一性2.对分剂量、充填的影响:堆密度小,流动性3.对可压性的影响4.对片剂崩解的影响:孔隙率及润湿性5.对药物吸收和疗效的影响散剂的概念散剂是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均匀混合或与适量辅料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散剂的特点1、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2、外用散有保护、收敛作用,3、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和老人服用;4、制备工艺简单,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散剂的制备方法;固体分散技术的概念与特点;1.固体分散技术是将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包合物的概念包合物是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而形成的络合物;包合物的特点增加药物溶解度与稳定性,液体药物可粉末化,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味道,调节释药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等;微囊的概念微型胶囊简称微囊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为囊壳,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囊心物包嵌而成的粒径为5~250μm的药库型微小胶囊;微囊的特点①掩盖药物的苦味或异味;②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③防止药物在胃肠道内失活或减少刺激④使液态药物固态化⑤能减少复方制剂中药物的配伍禁忌⑥缓释或控释药物;⑦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⑧可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裹;二熟悉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途径;粉体的性质粒径与粒度分布、比表面积、密度、空隙率、流动性、吸湿性与润湿性;固体分散物的常用载体、制备方法、速效与缓释原理;包合物常用的包合材料与制备方法;常用微囊的囊材与及微囊化方法物理化学法;。

考研药剂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考研药剂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考研药剂学主要知识点总结一、药物的源、性状及活性1.药物的来源药物的来源一般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半合成药物。

天然药物是从天然界中提取而来的,例如中草药;合成药物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备而来的,例如阿司匹林;半合成药物是在天然药物的基础上经过一些化学修饰而得到的药物,例如青霉素。

2.药物的性状药物的性状包括外形、颜色、味道、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这些性状可用于鉴别和鉴定药物。

3.药物的活性药物的活性是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药理效应的能力,这是药物的重要特性之一。

二、药物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1.药物的制剂药物的制剂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

固体制剂包括片剂、胶囊等;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液、注射液等;半固体制剂包括软膏、凝胶等。

2.制备方法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干燥、混合、研磨、浸膏、溶解、过滤、结晶、干燥等一系列工艺。

三、药物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的目的药物的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2.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检查及检验、质量控制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

四、药物的管理1.药物的管理范围药物的管理范围包括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药品配送和供应管理、药品使用管理等。

2.药物的管理要求药品的管理要求包括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严格符合药品管理法规、规范操作、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等。

五、药用辅料1.药用辅料的种类药用辅料包括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分散剂、增稠剂、防腐剂、色素等,这些辅料在药剂制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药用辅料的应用原则药用辅料的应用原则包括符合药品的安全要求、与药物相容性好、生产成本适中等。

六、药理学1.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在体内产生药理效应的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与酶的结合、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等。

2.药物的药效药物的药效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或病理效应,包括主要药效、副作用、致死剂量等。

七、药物代谢与排泄1.药物的代谢药物在生物体内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转化成代谢产物,这一过程称为药物的代谢。

药剂学重要基础知识点

药剂学重要基础知识点

药剂学重要基础知识点药剂学是药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它研究药物的制备、性质、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药剂学的一些重要基础知识点:1.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根据不同的方面进行分类,如来源(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半合成药物)、化学结构(生物碱、脂溶性药物等)以及药理作用(抗生素、镇静剂等)等。

2.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了解药代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合理用药。

3. 药物的给药途径: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给予患者,包括经口给药、注射、外用和吸入等。

不同途径的给药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4. 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相互之间可能产生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以是增强或减弱药物的疗效,也可以是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可以避免不良的药物反应。

5. 药物的贮存和稳定性:药物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是很重要的。

药物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药效下降或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

因此,正确的贮存和使用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6. 质量控制和药物审查:药剂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确保药物的质量。

这包括药物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以及药物审查。

药物审查是指对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以上是药剂学的一些重要基础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药物,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药剂学作为药学领域的核心学科,为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药剂学整理笔记复习重点

药剂学整理笔记复习重点
光学显微镜可以测定0.5~100μm级粒径,一般需测 定200~500个粒子。 ②等价径:即粒子的外接圆的直径。
③体积等价径:即与粒子的体积相同球体的直径,可用库尔特计 数器测得。
本法可以用于测定混悬剂、乳剂、脂质体、粉末 药物等的粒径分布。
④有效径:即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因此 又称Stocks径。
具有两亲基团,亲水、亲油。 二、分类: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 肥皂类:高级脂肪酸的盐,硬酯酸、油酸、月桂酸 一般外 用。
2、 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叶桂醇硫酸钠,SLS), 乳化性强,稳定,软膏剂乳化剂。
3、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广泛应用的洗涤剂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合物 新洁尔灭等,由于其毒性较 大,常用作消毒杀菌剂,在酸、碱性溶液中均稳定。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 制成可溶性盐(如难溶性弱酸或碱制成盐可增加药物溶解
度。)
2、 引入亲水基团
1.烃基:药物分子中引入烃基,可改变溶解度、离解度、分配系数,还可增加位阻,从而增加稳定性。 2.卤素:卤索是很强的吸电子基,可影响分子间的电荷分布和脂溶性及药物作用时间。 3.羟基和巯基:引入羟基可增强与受体的结合力,增加水溶性,改变生物活性。
常用的助溶剂:一类是无机化合物如碘化钾、氯化钠等;一类
是某些有机酸及其钠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
钠等。
4、 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增加难溶性药物
的溶解度
潜溶剂:混合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的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 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第三节 粉体学

《药剂学》复习资料

《药剂学》复习资料

《药剂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MAC、临界相对湿度、靶向制剂、灭菌、比表面积、制剂、洁净级别、增溶、靶向制剂、包合物、平衡水分、缓释制剂、乳析、灭菌制剂、靶向制剂、药材比量法、置换价、崩解剂、无菌操作法、生物利用度、F0值、非牛顿流体选择1.在片剂制备中颗粒向膜孔中填充不均匀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A.裂片B.粘冲C.片重差异过大D.崩解迟缓2.下列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 )A.月桂酸B.卵磷脂C.吐温80D.苯扎氯铵3.最适于作疏水性药物的润湿剂HLB 值是( )A.HLB 值在5~20 之间B.HLB 值在7~9 之间C.HLB 值在8~16 之间D.HLB 值在7~13 之间4.以下不属于固体分散体类型的是( )A.纳米囊B.简单低共熔混合物C.共沉淀物D.固态溶液5.以下制备注射用水的流程哪个最合理?( )A.自来水→滤过→电渗析→蒸馏→离子交换→注射用水B.自来水→滤过→离子交换→电渗析→蒸馏→注射用水C.自来水→滤过→电渗析→离子交换→蒸馏→注射用水D.自来水→离子交换→滤过→电渗析→蒸馏→注射用水6.以下关于输液灭菌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输液从配制到灭菌以不超过12 小时为宜B.输液灭菌时一般应预热20~30 分钟C.输液灭菌时一定要排除空气D.输液灭菌时间应确证达到灭菌温度后计算7.下列有关微孔膜的介绍哪一条是错误的?( )A.孔径小、均匀、截流能力强,不受流体流速、压力的影响B.无菌过滤应采用0.3μm 或0.22μm 的滤膜C.不影响药液的pH 值D.滤膜安放前应在70℃注射用水中浸渍12 小时以上,安放时正面朝向药液入口,以防膜的堵塞8.关于药物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A.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的稳定性受温度影响,与pH 值无关。

B.药物的降解速度与粒子强度无关。

C.半固体制剂的赋型剂不影响药物稳定性。

D.零级反应的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9.以明胶为囊材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加入甲醛是作为( )A.凝聚剂B.固化剂C.稀释剂D.囊材10.下列关于β-CYD 包合物优点的不正确表述是( )A.增大药物溶解度B.提高药物稳定性C.使液体药物粉末化D.使药物具靶向性11.湿法制粒机理不包括( )A.液体的架桥作用B.部分药物溶解和固化C.干粘合剂的结合作用D.药物溶质的析出12.能用于液体药剂防腐剂的是( )A.山梨酸B.甘露醇C.聚乙二醇D.阿拉伯胶13.根据Stokes 定律,混悬微粒沉降速度与下列哪一个因素成正比?( )A.混悬微粒的半径B.混悬微粒的半径平方C.混悬微粒的粉碎度D.混悬微粒的直径14.有关粉碎的不正确表述是( )A.粉碎是将大块物料破碎成较小颗粒或粉末的操作过程B.粉碎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粒径,增加比表面积C.粉碎的意义在于:有利于降低固体药物的密度D.粉碎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固体药物的溶解和吸收15.凡士林基质中加入羊毛脂是为了( )A.增加药物的溶解度B.增加基质的吸水性C.增加药物的稳定性D.防腐与抑菌16.下列有关渗透泵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渗透泵是一种由半透膜性质的包衣和易溶于水的药物为片芯所组成的片剂B.服药后,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溶解药物后由微孔流出而被机体所吸收C.本剂型具有控释性质,释药均匀、缓慢,药物溶液态释放可减轻局部刺激性D.释药速率不受pH 值影响17.有关片剂包衣错误的叙述是( )A.可以控制药物在胃肠道的一定部位释放或缓缓释放B.滚转包衣法适用于包薄膜衣C.包隔离层是为了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障碍,防止水分浸入片芯D.不需包隔离层的片剂不可直接包粉衣层18.下列是膜控型经皮吸收制剂的控释膜的材料的是( )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B.压敏胶C.复合铝箔膜D.塑料薄膜19.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混悬剂的助悬剂作用?( )A.西黄蓍胶B.甲基纤维素C.硬脂酸钠D.海藻酸钠20.造成乳剂分层的原因是( )A.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作用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C.乳化剂类型改变D.ζ电势降低21.注射剂调节等渗应该使用( )A.KClB.HClC.NaClD.CaCl222.浸膏剂是指药材用适宜的方法浸出有效成分,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

药师资格考试全科复习要点

药师资格考试全科复习要点

药师资格考试全科复习要点一、药学基础知识药学基础知识是药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化学:了解常见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掌握药物命名规则和命名法。

2. 药物分析学:熟悉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能够进行常见药物的质量分析和定量分析。

3. 药剂学:了解药物的制剂、贮存和使用原则,掌握常用药物的制剂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

4. 药物代谢与药效学: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作用机制,掌握常见药物的药效学知识。

5. 药物毒理学:了解药物的毒性作用和药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二、药理学药理学是药师资格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的靶点、受体结合和信号转导等。

2. 药效学:了解不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包括药物的药理效应、剂量-效应曲线和药效-时间曲线等。

3. 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熟悉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依赖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4. 药物的药动学:熟悉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了解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三、药物治疗学药物治疗学是药师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常见病的药物治疗:了解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包括感冒、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

2. 临床用药指导:了解不同疾病条件下的用药规范和用药指导,包括用药禁忌和用药注意事项。

3.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治疗问题: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和药物治疗中的常见问题,包括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等。

四、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药师在执业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品管理法规:熟悉药品管理的相关法规和规定,包括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和销售管理等。

2. 药店管理法规:了解药店管理的相关法规和规定,包括药店的注册、经营和质量管理等。

3. 药师职业道德准则:了解药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包括职业操守、保密义务和病人权益等。

药剂学复习大纲

药剂学复习大纲

药剂学复习大纲(掌握和熟悉要求的知识点为复习重点)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第一章绪论掌握: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药典的概念和特点;剂型的重要性和分类。

熟悉:处方的概念和类型。

了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药剂学的任务和发展。

第二章液体制剂掌握:液体制剂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乳剂的概念、特点、稳定性和常用乳化剂;混悬剂的概念、质量要求、稳定性、常用稳定剂及质量评价。

熟悉: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的概念及制备方法;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乳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溶胶剂和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了解:溶胶剂和高分子溶液剂的概念、性质。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掌握:注射剂的概念、分类、特点和质量要求;注射用水的概念;注射剂的附加剂;热原的概念、性质、污染途径及除去方法;渗透压调节剂用量的计算;注射剂的制备过程;灭菌的概念和物理灭菌法;输液的概念和质量要求;眼用制剂的概念和质量要求。

熟悉:D、Z、F、F o值的含义;典型范例的处方分析、制备和注意事项;注射剂的给药途径;滤过器的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滤过的机理、影响因素;眼用制剂的附加剂和制备过程。

了解:注射用无菌粉末,冻干制品的概念;注射剂的非水溶剂;冷冻干燥的基本原理;化学灭菌法和无菌操作法。

第四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散剂、颗粒剂:掌握:散剂、颗粒剂的概念;散剂、颗粒剂的制备工艺过程;Noyes-Whitney方程。

熟悉:散剂、颗粒剂的质量要求;粉碎的意义、方法和常用设备。

了解:粉碎、筛分和混合的概念;筛分和混合的设备。

片剂:掌握:片剂的概念、特点和种类;片剂辅料的分类及常用辅料的缩写、性质、特点和应用;制粒的目的;片剂制备方法的种类;湿法制粒的工艺流程;片剂包衣的目的和种类;薄膜衣材料的种类和品种;片剂包衣方法;片剂的质量检查;典型片剂处方举例。

熟悉:各类湿法制粒技术的特点;干燥的方法;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片剂的崩解机理;包糖衣的工序;片剂压片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执业药师药剂学章节复习重点

执业药师药剂学章节复习重点

执业药师药剂学章节复习重点作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通过国家药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药师资格。

而药剂学是考试的重要科目,因此我们需要对药剂学中的章节进行复习。

本文将根据官方考试大纲,为大家总结执业药师药剂学章节复习的重点。

一、药剂学及制剂学基础药剂学是研究药剂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及其与疾病治疗相关的基础学科。

制剂学是研究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和应用性质等方面的基础学科。

复习这一章节需要掌握各种剂型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二、药理学基础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复习药理学基础时,需要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药动学和药效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药物作用机制方面,需要重点掌握药物的靶点和反应机制。

在药动学方面,需要掌握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

在药效学方面,需要掌握药物的作用强度、持续时间和特异性等方面的知识。

三、药物与临床应用药物与临床应用是研究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的学科。

在复习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治疗作用方面,需要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的知识。

在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方面,需要重点掌握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的种类、机制以及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四、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性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在复习中药学时,需要掌握中药的来源、制法、基本药理作用和用药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在用药原则方面,需要重点掌握中药的药物学原理、适应症、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的知识。

五、临床药学临床药学是研究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临床用药规范、药物信息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学科。

在复习临床药学时,需要掌握药物处方、咨询和配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和药物治疗异常反应的处理方法。

六、药理药物学药理药物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药效学规律的学科。

在复习这一章节时,需要掌握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代谢、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药剂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药剂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药剂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药剂学基础知识1. 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剂型、制备、质量控制、稳定性、适应性等的学科。

它涉及的内容包括药物的剂型、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贮存稳定性等。

2. 药剂学的发展历史药剂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在近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药物制剂工艺的改善,药剂学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3. 药剂组成及其作用药剂的主要组成包括药物、辅料和助剂。

药物是药剂的主要成分,辅料可以增加药剂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助剂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4. 药剂的制备方法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型等。

固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干混法、湿混法、干燥法等,液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解法、搅拌法、混合法等,半固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填充法、液化法等。

5. 药剂质量控制药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药品的质量控制。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检查,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外观检查、质量指标检查等,药品的质量控制包括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

二、药剂剂型1. 固体剂型固体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粉末剂、栓剂、散剂等。

片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压制成片状的剂型,颗粒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颗粒状的剂型,胶囊剂是将药物和辅料装入胶囊中的剂型,颗粒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颗粒状的剂型,口服粉末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粉末状的剂型,栓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栓剂状的剂型,散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散剂状的剂型。

2. 液体剂型液体剂型包括口服液剂、外用液剂、注射剂等。

口服液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溶解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剂型,外用液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溶解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剂型,注射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溶解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剂型,并通过注射器注射到人体内的剂型。

3. 半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包括软膏剂、栓剂、滴剂等。

「药学专业知识药剂学部分复习提纲」

「药学专业知识药剂学部分复习提纲」

「药学专业知识药剂学部分复习提纲」药学专业知识药剂学部分复习提纲如下:
一、药剂学的定义和介绍:
1.药剂学的定义和学科范围
2.药剂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3.药剂学的分类及其研究方法
二、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1.药物剂型的概念和分类
2.药物制剂的概念和分类
3.药物给药途径的概念和分类
4.药物溶解度、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5.药物相容性和稳定性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三、药剂学实验室的常用仪器和设备:
1.滴定仪、电子天平、显微镜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空气净化设备、干燥箱、培养箱等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要点
四、药物剂型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1.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2.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3.半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五、药物给药途径的特点和应用:
1.口服给药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2.注射给药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3.外用给药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4.经皮给药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六、药物稳定性和保存:
1.药物在光线、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和保存要点
2.药物在肠道、胃液、血液等体液中的稳定性分析和保存要点
七、药剂学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1.药剂学的研究与新药开发的关系
2.药剂学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3.药剂学在临床配方和药品选择中的作用
以上是药学专业知识药剂学部分的复习提纲,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和理解,可以对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药物剂型的制备和质量控制、药物给药途径的特点和应用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操作,加深对药剂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选择1脑垂体后叶制剂、眼制剂、混合血清等粗制剂属于第一代生物药物。

2牛胰岛素、尿激酶、人丙种球蛋白等特异性生化成分属于第二代生物药物。

3用PEG修饰的腺苷脱氨酶(PEG—ADA’),抗高血压三肽Captoroil(I~一丙脯酸)与口服脑啡肽等经化学修饰的天然活性物质类似物属于第三代生物药物。

4无论是传统生物药物的生产还是生物技术医药产晶的工业化,生化技术,尤其是分离、提纯手段都是生物药物工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关键。

’5、70年代初,超滤技术已用于酶发酵工业的纯化和浓缩。

6超滤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

它具有无相态变化,可在常(低)温操作等优点,因此在蛋白质与酶的分离与浓缩,多糖类物质的精制中已获得有效应用,并已扩展到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膜反应器及缓释药物剂型的制造中来。

7合理的分离纯化方法是根据目的物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依具体实验条件而定。

8生化物质的分离都是在液相中进行,故分离方法主要根据物质的分配系数,分子量大小,离子电荷性质及数量和外加环境条件的差别等因素为基础。

9发酵液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发酵液的流变特性,以利于同液分离,同时,还需除去某些对后面纯化操作有影响的杂质,使提取能顺利进行。

10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粘胶状物质,这些杂质不仅使发酵液粘度提高,液固分离速度受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后面的提取操作,应通过预处理尽量除去这些杂质。

11发酵液即生物细胞培养液基本上也属于悬浮液,其中大部分是水,其次是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或碎片及少量未用完的培养基,约占培养液体积的20%左右(对微生物发酵而言),除此以外尚有一定量的代谢产物。

12絮凝剂包.括各种天然的聚合物和人:[合成的聚合物。

13天然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包括多糖类物质(如壳聚糖及衍生物)、海藻酸钠、明胶和骨胶等,它们都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而得,无毒,使用安全,适且于食品或医药中。

14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包括聚丙烯酰胺类衍生物、聚苯乙烯类衍生物和聚丙烯酸类等,某些絮凝剂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在食品和医药工业的使用中应考虑最终能否从产品中除去。

15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絮凝剂的分子量和种类,絮凝剂用量,溶液pH,搅拌速度和时间等。

16当发酵液中含有较多不溶性多糖时,粘度增大,液圈分离困难,可用酶将它转化为单糖以提高过滤速度。

17发酵液中各种悬浮粒子的形状和大小是影响液一固分离的主要因素,通常液固分离的难度随颗粒的增大而减小:影响液一固分离的另一重要因素为培养液的黏度。

18萃取可分为双水相萃取、溶剂萃取、起临界萃取等几种萃取方法。

19当萃取剂加入到料液中混合静臵后分成两液相:一相以萃取剂(含溶质)为主,称之为萃取相;另一相以原溶剂为主,称为萃余相。

20萃取操作的基本依据是被分离的溶质在萃取相(轻相)和萃余相(重相)中不同的溶解度。

21双水相萃取法的特点是能够保留产物的活性,整个操作可以连续化,在除去细胞或细胞碎片时,还可以纯化蛋白质2~5倍。

22双水相体系,大致上可分为两类:高聚物/高聚物体系和高聚物/低分子物质体系。

23在高聚物/低分子物质体系中,PEG/盐体系是常见的价廉体系。

在PEG/盐体系中,一般蛋白质主要分配在下相,只有疏水性很强的蛋白质或等电量较低的蛋白质,才可能分配在上相中。

24在高聚物/高聚物体系中,蛋白质在两相中的分配取决于高聚物分子量、浓度、pH值和盐浓度等,细胞的分配也不固定,这种体系可以直接崩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而且可以回收高聚物,成本大大降低。

25影响物质在双水相系统中分配的因素主要有双水相聚合物及成相盐的种类及浓度、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体系的pH值及其他盐的种类及浓度、菌体或细胞的种类、体系温度等。

26双水相系统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下列物理化学参数:密度(p)和两相间的密度差,黏度(曲和两相间的黏度差以及表面张力(o)。

27工业生产中萃取操作一般应包括下面三个过程:①混合——料液和萃取剂密切接触;②分离——萃取相与萃余相分离;③溶媒回收一萃取剂从萃取相(有时也需从萃余相)中除去,并加以回收。

28乳状液可分为‚水包油(O/w)‛和‚油包水(w/O)‚两种类型。

29如果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强度于亲油基团,则易形成O/w型乳状液;反之若亲油基强度大于亲水基因,则易形成w/0型乳浊液。

30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与亲油程度的相对强弱工业上常用HLB数(亲憎平衡值)‘来表示, HLB数愈大,亲水性愈强,形成O/w型乳状液;HLB小,亲油性愈强,形成w/0型乳状液。

31沉淀法不仅适用于抗生素、有机酸等小分物质,在蛋白质、酶、多肽、核酸和其它细胞组分的回收和分离中应用更多32一般认为盐析时2.5%~3%的蛋白质浓度比较适中,如果太稀,消耗大量中性盐,如果太浓,容易引起蛋白共沉淀。

33许多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25℃时溶解度比4℃时溶解度明显减少。

在低离子强度或纯水中,蛋白质溶解度大多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

34一般情况下,蛋白质的盐析可在室温下进行,只有某些对温度比较敏感的酶萼求在低温0-4~C下操作,以避免失活。

35饱和硫酸铵的配制,一般方法是取过量硫酸铵加热溶解,再在0℃或室温放臵,直至固体硫酸铵析出为度。

36有机溶剂对许多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生化物质以及核酸、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都能发生沉淀作用。

有机溶剂的沉淀作用主要是降低水溶液的介电常数。

37带电离子基团之间作用力随着介电常数的减少而增大,离子之间不断接近,两带电基团的距离也随之减少,因此带电溶质便互相吸引凝集。

38对于具有表面水层的生物大分子来说,亲水性有机溶剂本身的水分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使这些分子表面水层厚度压缩,降低亲水性,从而使这些大分子脱水而相互聚集析出。

不同溶质的沉淀要求不同浓度的有机溶剂,是有机溶剂分步沉淀的理论基础。

,39蛋白质一金属复合物的霞要性庳是它们的溶解度对介质的介电常数非常敏感,渊整水溶液的介电常数(如加入有机溶剂),用Z n2+、Ba2+。

等金属离了二可以把许多蛋白质沉淀下来,而所用金属离子浓度约为0.02mol/L左右即可。

40含氮有机酸如苦味酸、苦酮酸、鞣酸等都能与有机分子的碱性功能团J目成复合物沉淀析出。

与蛋白质形成盐复合物沉淀时I,常常发生不可逆的沉淀反应,需采墩较温和的条件,有时还加入一定的稳定剂,以防止蛋白质变性。

,41无机盐沉淀法一般用于小分予如氨基酸的分离制备,大分子蛋白质,酶和核酸则很少使用。

42离一0分离对那些固体颗粒很小或液体黏度很大,过滤速度很慢,甚至难以过滤的悬浮液十分有效,对那些忌用助滤剂或助滤剂使用无效的悬浮液的分离,也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43离心分离不但町用于悬浮液中液体或固体的直接回收,而且闭用于两种互不相溶液体的分离,如液一液萃取,和不同密度刚体或乳浊液的分离。

44蛋白质的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和脯氨酸等氨基酸残基含有碳氢链,苯丙氨酸、酷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含有芳香环,这些氨基酸残基如暴露在结合部位,则与另一分子的疏水基发生疏水性相互作用。

45在制各该类吸附剂时,为增加与载体相连的配基的活动度并减轻载体的立体障碍,需要在载体与配基之间插人一段适当长度的‚手臂‛。

常用的‚手臂‛多为烃链。

46Sephadex凝胶是葡萄糖通过0r1,6结合与交联制备的葡聚糖凝胶,可亲和吸附伴刀豆球蛋白A(一种植物凝集素)。

47Sepharose凝胶中含有半乳糖,在c矛’离子存在下可亲和吸附蛇毒凝集素。

48商品化的亲和吸附介质往往不能满足特殊目标产物的需要,有必要自制产亲和吸附介质。

’49因为生物料液中目标产物浓度很低,而杂质大量存在,吸附过程中即使有少量杂质的非特异性吸附发生也会大大降低纯传效果。

一般来说,杂质的非特异性吸附量与其浓度、性质、载体材料、配基固定化法以及流动相的离子强度、pH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50配基与引示产物在特定物理环境下表现较高的亲和结合作用,不同亲和体系所要求的物理环境不同,但pH多为7~8。

51当配基或目标产物带有电荷,或者用CNBr活化法修饰配基的同时引入带电基团时,在较低离子强度F,亲和吸附介质(包括已被吸附的日标产物)对杂质的静电作用较强,非特异性吸附量较大。

52在离子强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间隔臂上碳氢链的疏水性相互作用较强,也可能使非特异性吸附量增大。

53对于疏水性较高的蛋白质(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加入表面活性剂是提高目标产物纯度和回收率的有效手段。

54带电粒子与离子交换剂间的作用力是静电力。

它们结合是可逆的,即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结合,条件改变后也可释放出来。

55常见的离子交换剂有离子交换有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素、葡聚糖凝胶离子交换荆等。

其中离子交换树脂量最常采用的离子交换剂。

56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含有高分子活性基团而能与溶液中其他物质进行交换或吸着的聚合物。

其高分子活性基团一般是多元酸或多元碱。

57如果活性基释放的是阳电性的活性离子,这种离子交换树脂能和溶液中的其他阳离子发生交换就称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如果释放的活性离子是阴离子,则这种离子交换树脂能交换溶液中的阴离子,就称为阴离子交换树脂。

54常用的疏水性凝胶有聚甲基丙烯酸脂凝胶矛¨聚苯乙烯凝胶。

分离范围为1 6×10。

~4×lO’,混悬丁二二乙苯中供应。

55凝胶层析的样品黏皮一般小于0.01Pa_,这样才不致丁=_对分离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56蛋白质类样r钴在凝胶层析时浓度以不大于4%为宜。

57在凝胶层析过程中最先洗出的分予最大。

58葡聚糖凝胶的商品名为sephadex。

59吸水量小的凝胶溶涨达到饱和的时问短。

60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商品名为生物凝胶P。

61对流速下降的板结凝胶柱,最简单的处理法是反冲。

62交联葡聚糖的基本骨架是葡聚糖,它们由 一1,6糖苷键相联。

63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交联剂是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64琼脂糖凝胶骨架各线性分子问的结合力为氢键。

65已知v e=25,v。

=l0,v i一25则kd为0.6。

66生物凝胶具有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好,有很好的流畅度,可在很宽的pH范围内使用。

67琼脂糖凝胶具有的性质为化学稳定性差,只能在pH4~9使用,分离的分子量范围大。

68多孔玻璃球的特点是强度大、化学稳定性好。

69凝胶层析可应用于浓缩、分子量测定,去热源。

脱盐,分离纯化。

70在凝胶层析柱中,较小的分子比较大的分子停留时间长。

71克服葡聚糖凝胶对阳离子的吸附作用可以增大离子强度。

72第一次使用凝胶柱会吸附少量蛋白质,使用效率下降。

73琼脂糖来源于一种海藻的多糖琼脂。

74聚甲基丙烯酸酯凝胶和聚苯乙烯凝胶都是水性凝胶。

75色谱的峰宽是通过曲线的两个拐点的切线和基线交点之间的距离。

76商品葡聚糖的干胶,若直径为20~80urn则属于细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