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对典型例句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运用方法。

3.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判断句: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2. 被动句:以“为……所”结构和“见”“于”为标志的被动句。

3. 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主谓倒装。

4. 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

5. 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和疑问语气词。

三、教学重点1. 判断句的识别和运用。

2. 被动句的识别和运用。

3. 倒装句的识别和运用。

4. 省略句的识别和运用。

5. 疑问句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难点1. 倒装句的分类和判断。

2. 省略句的判断和补充。

3. 疑问句的识别和理解。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典型例句来理解文言特殊句式。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文言特殊句式。

教案内容请参考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相关章节。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学的文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文言特殊句式的学习。

2. 讲解判断句:解释“……也”为标志的判断句,举例说明判断句的构成和用法。

3. 讲解被动句:解释“为……所”结构和“见”“于”为标志的被动句,举例说明被动句的构成和用法。

4. 讲解倒装句:介绍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倒装句式,举例说明倒装句的构成和用法。

5. 讲解省略句:介绍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等省略句式,举例说明省略句的构成和用法。

七、课堂练习1. 判断句练习: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并解释其意思。

2. 被动句练习: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以“为……所”结构和“见”“于”为标志的被动句,并解释其意思。

3. 倒装句练习: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倒装句,并解释其意思。

特殊句式教案

特殊句式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第一课时高三语文组田广教学目的: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

教学时数:共计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判断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了解判断句的特点。

3、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实施过程:一、文言句式的概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用“者……也”表判断。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2、用“......,......也”表示判断。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3、用“......者,......”表示判断。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用“为”表判断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不能说是设法生财)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用“......者也。

文言特殊句式教案

文言特殊句式教案

文言特殊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运用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和练习,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用法。

二、教学内容1. 判断句2. 被动句3. 倒装句4. 省略句5. 疑问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的识别和运用。

2. 难点:倒装句的分类和疑问句的构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举例、分析、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特殊句式,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1. 判断句:以“……也”为标志,表示判断或肯定。

举例:《岳阳楼记》中的“此则岳阳楼也”。

2. 被动句:用“被”、“受”、“遭”、“见”、“给”等词表示被动。

举例:《史记》中的“项伯见杀”。

3. 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举例:宾语前置如《诗经》中的“谁谓草木不如人”。

4. 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

举例:省略主语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 疑问句:用疑问词或语气词表示疑问。

举例:《论语》中的“吾谁欺,欺天乎”。

3. 练习:设计相应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句子类型,巩固所学内容。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阅读文言文,识别和分析其中的特殊句式,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古代汉语中的其他特殊句式,如固定结构、对仗句等。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文言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和应用。

七、教学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文言特殊句式。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讨论如何准确识别和翻译这些特殊句式。

八、案例分析1. 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文言特殊句式。

2. 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特殊句式的含义和作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设计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设计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特点,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培养翻译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传统文化,培养团队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判断句、被动句的特点并翻译。

2、难点:掌握宾语前置句的三种类型,提升翻译能力。

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学完了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文言文,初步掌握了一些文言知识,但没有掌握其中特殊句式的规律,缺少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梳理探究一个问题,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一至五模块的文言文,找出典型例句,分析比较,从而探究出规律,合作完成文言句式专题的学习任务。

2、每组选一名同学展示预习成果,同时实物投影预习学案。

3、老师适时补充知识点,课堂精炼试题。

4、高考题演练,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文言文是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难点,要理解一篇文言文,就必须掌握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请大家回顾我们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特殊文言句式有哪些?(2)老师介绍《考试大纲》要求:(幻灯展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层级B)考查内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考试题型:翻译题(3)回顾教材,学生分组归纳、整理文言特殊句式的一般特点、规律,完成预习学案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前展示预习成果,实物投影预习学案老师适时评价,其他组同学质疑。

(4)板书总结规律判断句:者……也者者也也为乃即则皆非是无标志被动句:于、见、见……于、受……于、为、为……所为所、被、无标志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之”“是”为标志(5)课堂精炼1、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一、判断句式——以“……也”结尾【教学目标】1. 理解判断句式的概念。

2. 学会使用“……也”结尾的判断句式。

3. 能够正确翻译和运用判断句式。

【教学重点】1. 判断句式的概念。

2. “……也”结尾的判断句式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判断句式的翻译和运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判断句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判断句式的定义和特点,重点讲解“……也”结尾的判断句式。

3. 练习: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判断句式,并改正错误。

4.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使用“……也”结尾的判断句式。

【课后作业】1. 复习判断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练习使用“……也”结尾的判断句式。

二、被动句式——以“被”字开头【教学目标】1. 理解被动句式的概念。

2. 学会使用“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

3. 能够正确翻译和运用被动句式。

【教学重点】1. 被动句式的概念。

2. “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的使用。

【教学难点】1. 被动句式的翻译和运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被动句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被动句式的定义和特点,重点讲解“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

3. 练习: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被动句式,并改正错误。

4.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

【课后作业】1. 复习被动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练习使用“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

三、省略句式——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教学目标】1. 理解省略句式的概念。

2. 学会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句式。

3. 能够正确翻译和运用省略句式。

【教学重点】1. 省略句式的概念。

2. 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句式的使用。

【教学难点】1. 省略句式的翻译和运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省略句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省略句式的定义和特点,重点讲解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句式。

3. 练习: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省略句式,并改正错误。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分类。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定义。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分类: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

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现代文特殊句式,如疑问句、否定句等,为学习文言文特殊句式做铺垫。

1.3.2 讲解: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定义和分类。

1.3.3 举例:给出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各个特殊句式的特点。

1.3.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区分和运用各个特殊句式。

第二章:倒装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倒装句的定义和分类。

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倒装句。

2.2 教学内容倒装句的定义。

倒装句的分类: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2.3 教学步骤2.3.1 导入:回顾上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章的学习。

2.3.2 讲解:讲解倒装句的定义和分类。

2.3.3 举例:给出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各个倒装句的特点。

2.3.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区分和运用各个倒装句。

第三章:被动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被动句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被动句。

3.2 教学内容被动句的定义。

被动句的特点。

3.3 教学步骤3.3.1 导入:回顾前两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章的学习。

3.3.2 讲解:讲解被动句的定义和特点。

3.3.3 举例:给出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被动句的特点。

3.3.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区分和运用被动句。

第四章:省略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省略句的定义和分类。

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省略句。

4.2 教学内容省略句的定义。

省略句的分类: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兼语省略。

4.3 教学步骤4.3.1 导入:回顾前三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章的学习。

4.3.2 讲解:讲解省略句的定义和分类。

4.3.3 举例:给出具体例句,让学生理解各个省略句的特点。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和运用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倒装句2. 被动句3. 省略句4. 判断句5. 疑问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疑问句的识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倒装句的种类和被动句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特点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深入理解特殊句式。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疑问句的特点和用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深入理解特殊句式。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的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估其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析和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 长期效果: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表现,观察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长期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2. 投影仪:用于展示例句和讲解,增强视觉效果。

3.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判断题、填空题、改写句子等,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课后自学。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特殊句式,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特殊句式,教师版

必修1——必修5 文言特殊句式教师版一、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如果没有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无处藏身,是因为心浮躁。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不再挺直,是煣的工艺使它这样的4、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养生送死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始。

5、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我凭借卑微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的。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如今别人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还辞别什么呢!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译:这时用大忠丞的身份巡抚苏州的人是魏忠贤的党羽毛一鹭。

8、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译:它衰败零落,是因为秋气的余威。

9、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云,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译:说的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云,就是现在并排躺在墓里的五个人。

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1、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二、被动句1、不能容于.远近。

译:不能被远近的人接纳。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我实在怕被您欺负而辜负了赵王,所以派人带着璧,抄小路回到赵国。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我将长久地被内行人(品德高尚,明白道理)耻笑。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 不这样的话,你们都将被俘虏。

5、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译:被巡船盘查,几乎葬身鱼腹而死。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7、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译: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丙寅三月十五。

8、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译: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邯郸成为一个郡。

9、戍卒叫,函谷举.。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用法和翻译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判断句:以“……也”结尾的句子表示判断。

2. 被动句:用“被”、“受”、“遭”、“由”等表示被动。

3. 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介词等。

4. 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5. 疑问句:用“何”、“胡”、“安”、“焉”等表示疑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的识别和翻译。

2. 难点:倒装句的种类和用法,疑问句的用法和翻译。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特点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掌握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特殊句式的用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的特点和用法。

3. 分析: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掌握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4. 练习:让学生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特殊句式的用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翻译练习:布置课后翻译练习,评估学生对特殊句式的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2. 文献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3. 文化讲解: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背后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教材,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一、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特殊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判断句2. 被动句3. 倒装句4. 省略句5. 疑问句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的识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倒装句和省略句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对特殊句式的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的定义和例句。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特殊句式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拓展:讲解特殊句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案示例:一、判断句1. 定义:判断句是用来判断事物性质、状态或关系的句子。

2. 结构:主语+ 判断词+ 宾语3. 例句: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二、被动句1. 定义:被动句是表示主语被动接受动作的句子。

2. 结构:主语+ 被动词+ 宾语3. 例句:“夫子哂之。

”三、倒装句1. 定义:倒装句是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部分颠倒位置的句子。

2. 结构:谓语+ 主语3. 例句:“夫子居于卫,颜回问曰:‘卫君待子而君之,子欲以君往乎?’”四、省略句1. 定义:省略句是省略掉句子中某些成分的句子。

2. 结构:省略成分+ 剩余部分3. 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五、疑问句1. 定义:疑问句是用来提问的句子。

2. 结构:疑问词+ 谓语+ 宾语3. 例句:“子路问:‘君子成人之美,而成己之恶乎?’”六、祈使句1. 定义:祈使句是表达命令、请求、劝告、禁止等语气的句子。

2. 结构:祈使词+ 宾语(有时省略)3. 例句:“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七、并列句2. 结构:句子1 + 连词+ 句子23.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八、转折句1. 定义:转折句是表达两个意思相反或相对立情况的句子。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常见类型,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2)学会通过关键词、语法结构等方法判断特殊句式。

2、难点(1)准确理解倒装句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的语法规则和翻译方法。

(2)能够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灵活运用特殊句式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疑难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尝试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引出特殊句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判断句(1)常见的判断句标志词,如“者……也”“乃”“为”“则”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2)无标志词的判断句,根据语意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2、被动句(1)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如“于”“为……所”“见……于”“被”等。

例如:“受制于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忠而被谤。

”(2)无标志词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

例如:“戍卒叫,函谷举。

”3、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例如:“(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2)谓语的省略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宾语的省略例如:“投(之)以骨。

”(4)介词的省略例如:“林尽(于)水源。

”4、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如:“大王来何操?”(“何操”即“操何”)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即“不欺余”)③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一、背景介绍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句式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掌握这些句式对于学习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二、特殊句式1. 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频率较高,常用于强调句子中的某一部分,或者是为了避免重复使用某些词语。

例如:•以德服人,不以暴制人。

(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2.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组成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常用于表达并列的意思,或者是为了强调句子中的某一部分。

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两个并列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两个并列的句子)3. 省略句省略句是指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的句式。

在文言文中,省略句的使用频率较高,常用于简化句子结构,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省略了“不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省略了“以德”)4. 独立主格结构独立主格结构是指在句子中使用名词或动词的-ing形式作为独立主格,表示一个与主句有关的补充说明。

在文言文中,独立主格结构的使用频率较高,常用于表达原因、结果、条件等。

例如:•吾闻其语而喜。

(独立主格结构为“其语”)•吾见其人而怒。

(独立主格结构为“其人”)三、练习题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倒装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以德服人,不以暴制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并列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3.下列句子中,哪些是省略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分析典型例句,使学生掌握判断和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方法。

3.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分类。

2. 判断和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方法。

3. 典型例句分析。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分类和特点。

2. 判断和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和翻译。

2. 典型例句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掌握判断和翻译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特殊句式。

2. 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二、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10分钟)1. 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分类。

2. 讲解判断和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方法。

三、典型例句分析(15分钟)1. 展示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判断特殊句式。

2. 讲解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试卷,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后续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判断和翻译判断句。

2. 判断和翻译被动句。

3. 判断和翻译倒装句。

七、教学重点1. 判断和翻译判断句。

2. 判断和翻译被动句。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定义和分类。

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判断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判断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判断句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判断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判断句的特点和用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判断句。

第三章:被动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被动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被动句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被动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被动句的特点和用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被动句。

第四章:倒装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倒装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倒装句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倒装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倒装句的特点和用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倒装句。

第五章:省略句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省略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省略句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省略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省略句的特点和用法。

5.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省略句。

第六章:疑问句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疑问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疑问句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疑问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疑问句的特点和用法。

6.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疑问句。

第七章:否定句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否定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否定句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介绍否定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否定句的特点和用法。

7.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否定句。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初中文言特殊句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对典型例句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特殊句式。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的句子。

2. 被动句:用“为”、“受”、“见”、“于”等表示被动的句子。

3. 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4. 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等。

5. 疑问句:用“何”、“胡”、“安”、“焉”等表示疑问的句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种特殊句式的特点和识别。

2. 难点:特殊句式在实际文言文中的应用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种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特殊句式。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共同探讨特殊句式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特殊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分别讲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的特点和识别方法。

3. 分析: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特殊句式。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反馈: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8. 复习:在后续课程中,适时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基础。

9. 拓展: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10. 评价: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验评价:定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阅读理解评价:布置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评估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特殊句式的准确性。

5.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

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识别和运用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特殊句式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判断句2. 被动句3. 倒装句4. 省略句5. 疑问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的识别和运用。

2. 难点:倒装句的种类和疑问句的构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举例、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

3.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言特殊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的定义和特点。

3. 举例:举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句式的用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拓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言文,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案示例:一、判断句1. 概念:判断句是用来判断事物性质、状态或关系的句子。

2. 特点:一般由“者”、“也”等助词构成。

3. 举例: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二、被动句1. 概念: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2. 特点:一般由“被”、“受”、“遭”、“蒙”等词语引导。

3. 举例:夫子哂之。

三、倒装句1. 概念:倒装句是将句子成分的位置颠倒过来的句子。

2. 种类: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3. 举例:宾语前置:夫子食于乎?四、省略句1. 概念:省略句是省略了句子中某些成分的句子。

2. 特点:省略的成分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断。

3. 举例:吾欲之西方。

五、疑问句1. 概念:疑问句是用来提问的句子。

2. 构造:一般由疑问词和语气词构成。

3. 举例:子贡问曰:“有诸侯者,行不由中道,可以谓之仁人乎?”注意事项:2. 针对不同类型的句子,可以设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52级3级部语文组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宾语提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例:沛公安在?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例: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1、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11年天津)2、(08广东)时有与(周)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周)访,(周)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3、(13年江苏)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4、(10年天津卷)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答案提示1、都急切追求名声,而惟恐人们不知道我。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2、皇帝没有怪罪他。

3、注意关键点“谘”的解释和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谁可补者”(中书令可补者谁?)的翻译即可。

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中书令)合适补任的人为谁?4、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二、省略句1、省略兼语。

“使、命、令”这类使令性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面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之为兼语。

文言文中的兼语常常被省略,所省略的多是代词“之”。

2.省介词宾语及动词宾语。

文言文中介词“于”、“以”、“与”等。

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介词后的宾语常常被省。

如: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3、省略介词(“于”“以”)如: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

4、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一定补出主语。

以免造成误解。

【重要特征】(1)文言文中宾语省略,多在介词之后。

(2)省略的宾语多为代词“之”。

(13年全国卷)1、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稳固和提高。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结实地掌握。

教学时数:共计8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容:判断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了解判断句的特点。

3、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稳固。

教学实施过程:一、文言句式的概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一样,由于语言的开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胜者,阳城人也。

〞〔胜是阳城人〕"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

〞〔方柯是语文小栈的站长〕"廉颇者,之良将也。

〞〔廉颇是国的良将〕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

〞〔方柯是天才〕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不能说是设法生财〕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

〞〔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

〞〔电脑是高科技用具〕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根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展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讲解。

如:"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盱眙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教学目的:(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判断句被动句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了解判断句的特点。

3、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实施过程:一、文言句式的概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1、“……者……也”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这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也”式。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者,……”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也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4、“……,……”式。

“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为……”式。

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 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赤壁之战》)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二、被动句1、“谓语+于……”式。

用介词“于”引进行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见+谓语”式。

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如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则使用“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受+谓语”式“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没有引出。

如需引出主动者,就构成“受+谓语+于”的形式。

如: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4、“为+动词”式。

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它可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为……所……”式。

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

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

如: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被+动词”式。

这种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句式不出现表示被动的词,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如: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三、实战演练指出下列判断句的形式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梁将即楚将项燕。

7、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1、刘备,天下枭雄。

指出下列判断句的形式(1)而君幸于赵王(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8)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9)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0)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3)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盱眙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第二教时教学目标: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教学内容:一、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分以下几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公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②问女何所思?(《木兰辞》)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③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④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⑤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②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④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十介十动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②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③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⑤成语有:夜以继日(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①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②唯弈秋之为听(《弈秋》)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④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⑤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⑥唯马首是瞻(《冯婉贞》)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⑦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译:“只图有利的”)唯贤是用(译:“只任用有才的人”)【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译文: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

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①亚父南向坐(《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二、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分以下几种情况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1)格式:动十以十宾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②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装着”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④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⑤覆之以掌(《促织》)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②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④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译文:⑤赵尝五战于秦(《六国论》)译文: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了五次(3)格式:形十于十宾①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③其势弱于秦(《六国论》)译文: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译文:⑤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译文:老师不一定要比弟子贤能三、实战演练1.与“不殴杀何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C)A.吾属今为之虏矣!B.求人可使报秦者C.沛公安在D.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C)A、忌不自信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3、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C)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