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基础知识(经营企业)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医疗器械是指通过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对人体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护理或补充、替代人体某一功能的医疗用具。
在临床实践中,医疗器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的基础知识,包括分类、安全性评估、注册与审批等内容。
一、医疗器械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的功能和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诊断类医疗器械:用于确定疾病的存在、性质、病程和疗效等信息。
2. 治疗类医疗器械:用于治疗疾病或改善病患健康状况。
3. 手术类医疗器械:用于外科手术、各种内窥镜检查和介入治疗等。
4. 护理类医疗器械:用于护理和治疗病人,如输液器、导尿管等。
5. 康复和辅助类医疗器械:用于康复治疗和辅助功能,如义肢、轮椅等。
二、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估是指对其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进行评估。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相容性评价:评估医疗器械与人体组织接触时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或毒性反应。
2. 包装与标签评估:评估医疗器械的包装和标签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3. 电磁兼容性评价:评估医疗器械在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不影响周围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实验室测试:根据医疗器械不同的功能和特性,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测试,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三、医疗器械的注册与审批在我国,医疗器械的注册与审批是确保其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申请: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文件和试验数据等。
2. 审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医疗器械的技术文件和试验数据进行审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试验与检验:在获得审核通过后,医疗器械需要经过实验室测试和质量检验,以验证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4. 发证与备案:医疗器械注册申请通过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发放注册证书,并进行备案记录。
5. 监管与监督:医疗器械注册后,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接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和监督。
医疗器械的管理及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的管理及基础知识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病理学检查、妊娠监测以及手术等医疗活动中使用的工具、仪器、设备等。
医疗器械的管理是指对医疗器械的采购、入库、使用、维护和报废等过程的管理。
正确的医疗器械管理是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医疗器械管理的基础知识。
1.医疗器械的分类:医疗器械根据其功能特点、使用范围和危险性等因素,可分为三类:一类医疗器械,二类医疗器械和三类医疗器械。
一类医疗器械是指对人体有直接作用,用于治疗、诊断、监测等目的的器械;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人体有间接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诊断、监测等目的的器械;三类医疗器械是指用于体外诊断、治疗或者监测等目的的器械。
2.医疗器械的采购:医疗器械采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所需医疗器械的种类和规格;其次,要通过正规渠道选购具有合法注册证书的产品;再次,要进行价格比较和性能比较,综合考虑选购合适的产品;最后,选择供应商时要查看其信誉和售后服务情况。
3.医疗器械的入库管理:医疗器械入库前要验收,检查其外观、质量和数量是否与订货单一致,并进行记录。
入库管理要做好相应的登记和分类,确保存放在合适的地方,设置合适的存储条件,并配备相应的保管人员。
4.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维护:医疗器械使用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其适应范围、用法用量等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器械的正确使用和功能发挥。
使用后要进行清洁和消毒等工作,并进行维护,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器械的功能完好。
5.医疗器械的报废处理:医疗器械在到期、无法修复或者过时等情况下需要进行报废处理。
报废处理要做好记录,并将器械进行合理的分类、包装和封存。
对于有毒有害的医疗器械,要进行特殊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总结:医疗器械的管理是医疗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合理的医疗器械管理能够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效率。
医疗器械管理需要了解医疗器械的分类、采购、入库、使用与维护以及报废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实际操作。
医疗器械专业知识
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引言:医疗器械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种类繁多,涉及到医学、工程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医疗器械专业知识包括了医学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它不仅与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息息相关,还与医药生物科技企业以及医疗器械行业的专业人士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医疗器械专业知识的基础概念、分类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医疗器械基础概念1. 医疗器械的定义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监测或缓解疾病的设备、仪器、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附属品、配件及相关技术。
2. 医疗器械的分类按照功能和用途可将医疗器械分为:医疗诊断设备、医疗治疗设备、医疗监护设备、医学检验设备、医学实验设备等。
按照规模和应用领域可将医疗器械分为:大型医疗设备、中小型医疗设备、植入式医疗器械等。
按照安全级别可将医疗器械分为:一类医疗器械、二类医疗器械和三类医疗器械。
3. 医疗器械的注册与管理医疗器械必须进行注册和管理,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要求,医疗器械注册的流程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医疗器械注册需要提供详细的技术文件和临床试验数据,并经过相关机构的审核和批准方可上市销售和使用。
二、医疗器械的应用领域1. 医疗器械在诊断中的应用医疗器械在临床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检测和测量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例如,血液分析仪、心电图机、超声影像设备等,都是常见的诊断设备。
2. 医疗器械在治疗中的应用医疗器械在疾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手术器械、医用激光设备、理疗仪器、人工心脏等,都是用于治疗疾病或进行手术的设备。
3. 医疗器械在康复中的应用医疗器械在康复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例如,假肢、轮椅、呼吸机等,都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的恢复。
4. 医疗器械在疾病监护中的应用医疗器械在疾病监护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心电监护设备、血压监测仪、血糖仪等,都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
引言概述:医疗器械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疗机构提供了诊断、治疗和监测各类疾病的工具。
对于普通人来说,医疗器械的基础知识并不常见。
本文旨在介绍医疗器械的基础知识,包括医疗器械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正文:一、医疗器械的定义1.1定义:医疗器械是指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用于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物品、器具、设备和系统等。
1.2分类:医疗器械根据其使用目的和特点可以分为诊断、治疗、监测和康复器械等几个常见类型。
二、医疗器械的分类2.1诊断器械:诊断器械用于对疾病进行诊断,例如血糖仪、血压计和X射线机等。
2.2治疗器械:治疗器械用于进行疾病的治疗,例如手术刀、注射器、血液透析机等。
2.3监测器械:监测器械用于监测病情或治疗效果的变化,例如心电图仪、血氧测量仪和体温计等。
2.4康复器械:康复器械用于帮助患者康复和恢复功能,例如假肢、轮椅和呼吸机等。
三、医疗器械的功能3.1诊断功能:医疗器械能够通过测量和分析人体指标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发展和类型。
3.2治疗功能:医疗器械通过特定的物理或化学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对患者进行治疗,促进病情好转。
3.3监测功能:医疗器械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或治疗效果,提供必要的数据供医生参考。
3.4康复功能:康复器械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恢复和提高其功能和自理能力。
四、医疗器械在临床上的应用4.1诊断应用:医疗器械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例如病理检测仪器、超声仪器和核磁共振仪等。
4.2治疗应用:医疗器械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准确操作,例如体外循环机、呼吸机和药物输液泵等。
4.3监测应用:医疗器械能够监测和记录患者的生理参数,并及时报警,例如心电监护仪、血糖仪和呼吸机等。
4.4康复应用:医疗器械能够提供适当的辅助和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例如假肢、轮椅和康复器材等。
五、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5.1高新技术:医疗器械领域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提升了设备的性能和精确度。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培训考核试题姓名:岗位:成绩: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8题)1、()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自查制度,每年3月31日前向所在地市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上一年度的自查报告。
A.第一类B.第二类C.第三类D.第二类、三类2、进货检查记录和销售记录应当保存至医疗器械有效期后()年,无有效期的,不得少于5年。
A.1年B.2年C.3年D.5年3、通过检查的经营企业,其《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有效期()。
A.5年B.3年C.2年D.1年4、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经营无合格证明文件、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或者使用未依法注册的医疗器械的()。
A. 责令改正B.没收违法经营的医疗器械C.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D.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相关证照5、库内应实行色标管理,各区色标一般如下:()。
A、合格区和发货区为绿色、不合格区为红色、待验区和退货区为黄色B、合格区和发货区为绿色、不合格区和退货区为红色、待验区为黄色C、合格区为绿色、不合格区和退货区为红色、待验区和发货区为黄色D、合格区、不合格区、待验区、退货区均为黄色6、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检验学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检验师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A、质管B、验收C、养护D、售后服务7、《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9号)规定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为()。
A、10年B、4年C、3年D、5年8、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是()。
A、第一类B、第二类C、第四类D、第三类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4题)1、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
A、仪器B、设备C、器具D、材料E、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2、从事第二、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的企业建立的销售记录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B、注册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C、数量D、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许可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3、企业应当配备与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相适应的和,也可以约定由生产企业或者第三方提供售后服务支()。
医疗器械管理及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管理及基础知识医疗器械是医疗行业中关键的设备之一,其管理和基础知识对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医疗器械管理和基础知识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医疗器械管理1.医疗器械分类根据其功能和使用范围,医疗器械可以分为:诊断技术类、治疗技术类、监测技术类、手术技术类、康复技术类等。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有其特定的管理要求。
2.医疗器械注册和备案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医疗器械必须进行注册或备案后才能上市销售。
注册和备案是对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
3.医疗器械采购及验收医疗机构在采购医疗器械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和财务状况选择合适的器械,同时合理制定采购计划,严格遵守采购程序和流程,并对采购的器械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4.医疗器械储存和保养医疗器械在未使用时应储存于干燥、通风、阴凉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受潮。
对于易燃、易爆物品的器械需特别注意。
同时,定期对器械进行保养,保持其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5.医疗器械维修与报废当医疗器械发生故障时,应及时维修,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维修过的器械需要重新验收,确保其正常功能。
对于超过使用寿命的器械或无法修复的器械,应按规定进行报废处理,避免使用出现问题。
6.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与质量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对于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和不良事件,应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保证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二、医疗器械基础知识1.医疗器械的组成和原理医疗器械通常由机械结构、电子元器件和传感器等组成。
其原理是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对人体生理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实现诊断、治疗、监测等功能。
2.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各类医疗器械在使用时都有其特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熟悉器械的使用方法,并注意安全和卫生要求。
对于一些易感染的器械,需注意消毒和隔离措施。
3.医疗器械的质量评价和标准医疗器械的质量评价通常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指标测试、安全性评价等。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市场概览
医疗器械市场是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行业,涵盖了诊断、治疗、监测等各 个领域。全球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医疗器械注册和监管
1 注册要求
医疗器械需要经过严格的注册程序,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 监管机构
医疗器械的注册和监管由国家卫生部门和相关机构负责。
3 合规要求
医疗器械的未来发展趋势
医疗器械领域正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将出现更智能、便携和个性化的医疗器械,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估和验证是确保其安全可靠的重要步骤。这包括临床试验、性能评估和临床应用监测等。
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维护
正确使用
正确使用医疗器械是确保治疗效果 的关键,需要遵循使用说明和操作 规程。
定期维护
卫生清洁
医疗器械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保持医疗器械的卫生清洁是预防感
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
染和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
本节介绍医疗器械的基础知识,包括分类、市场概览、注册和监管、质量控 制、安全性评估和验证、使用和维护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医疗器械分类
诊断和监测器械
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的设备, 如血压计、血糖仪和体温计。
手术器械
用于手术和外科操作的器械, 如手术刀、缝合针和止血夹。
治疗器械
用于治疗疾病的设备,如呼吸 机、心脏起搏器和透析机。
医量控制
1
原材料检测
对医疗器械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2
生产过程控制
对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确保产品质量。
3
出厂质量检测
对医疗器械进行出厂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医疗器械经营基础知识培训学习笔记分享
未来医疗器械行业将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精准化、微创 化等方向发展,同时医疗器械的监管也将更加严格,对医 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Part
02
医疗器械经营法规与政策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01
明确了医疗器械的分类、注册、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监督管
理等方面的规定。
Part
04
医疗器械销售与市场推广策略
目标客户定位及需求分析
目标客户定位
确定医疗器械的主要使用群体,如医 院、诊所、科研机构等,并针对不同 客户群体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
市场调研
定期开展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动态和 竞争对手情况,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和 产品研发方向。
需求分析
深入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包括产品 功能、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 ,以便为客户提供更符合需求的产品 和服务。
品牌建设及宣传推广方案
品牌建设
树立医疗器械品牌形象,包括品 牌名称、标志、宣传语等,提升
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宣传推广方案
制定全面的宣传推广计划,包括 广告投放、公关活动、社交媒体 营销等,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
占有率。
营销活动策划
针对目标客户群体策划各类营销 活动,如产品推介会、学术会议 赞助等,加强与客户的互动和交
优化售后服务流程,简化客户报 修、维修、退换货等操作流程, 提高服务效率。
定期对售后服务人员进行技能培 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建立与完善
设立客户投诉渠道,如电
1
话、邮箱、在线客服等,
确保客户能够便捷地进行
投诉。
定期对客户投诉进行汇总
4
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制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医疗器械是指通过医疗技术应用于人体,用于预防、诊断、治疗或缓解疾病的器具、设备、器械、药品及其他类似或相关物品的总称。
在医疗行业中,医疗器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医生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技术支持,也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保障。
1. 医疗器械的分类医疗器械按照其使用目的和功能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常见的包括:诊断类器械、治疗类器械、手术类器械、康复类器械等。
其中,诊断类器械主要用于疾病的检测和诊断,如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等;治疗类器械主要用于对疾病的治疗和缓解,如各类电疗仪器、呼吸机等;手术类器械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和辅助,如手术刀、钳子、电刀等;康复类器械主要用于康复过程中的辅助和支持,如矫形器、假肢等。
2. 医疗器械的监管和注册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监管机构和法规。
医疗器械的生产和销售必须符合特定的标准和规定,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和处罚。
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是负责医疗器械监管的主要机构,它负责制定和发布医疗器械的注册标准和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的注册需要提供相关产品的技术资料、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文件等,并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审核程序。
只有经过注册并获得批准的医疗器械才能在市场上合法销售和使用。
3. 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因此质量控制是医疗器械行业中的重要环节。
医疗器械企业需要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质量标准、规范生产流程、进行产品检测等。
此外,对于一些高风险的医疗器械,还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和评价。
只有在质量控制合格的前提下,医疗器械才能进入市场并得到广泛应用。
4. 医疗器械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不断推动着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例如,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穿戴式医疗器械成为可能,如智能手环、智能血糖仪等;3D打印技术的应用使得个性化医疗器械成为现实,如定制化的义肢和植入物。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是指由物理及化学、生物技术等多学科协同发展而成的技术产品,用于临床诊断、治疗、防治疾病、母婴保健等方面,以改善人类健康水平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其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可信赖性等特点,是医疗护理的基本保证。
医疗器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
一、诊断设备:用于确定疾病原因,诊断疾病的设备。
主要有X光机、B 超机等。
二、治疗设备:用于治疗疾病的设备,如体外除颤仪、呼吸机等。
三、防治疾病设备:用于预防或控制疾病患者健康状况的设备,如血液净化设备和抗生素设备等。
四、母婴保健设备:用于母婴健康管理及护理的设备,如新生儿称重仪、多功能按摩仪等。
五、耗材和辅助设备:用于接触诊疗病患者的耗材、及保障诊疗安全和舒适性的辅助设备,如手术腰带、口罩和床转乘椅等。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护人员用医疗器械的频率的增加,医疗器械行业也在迅速发展,各种高精尖技术和先进科技应用到医疗器械中,极大地改善了医护人员的诊疗效果,使得病患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随着医疗器械制造业不断发展,技术不断创新。
医疗器械经营基础知识考题
微生物基础知识考题日期:部门:姓名:得分:1、首营品种必要时须审核该产品的技术要求、出厂检验报告书、包装、说明书、样品以及价格批文等。
2、验收首营品种,应有首批到货产品同批号的产品检验报告书。
验收员应在请验验收单上详实记录。
验收记录应记载到货日期、供货单位、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注册号、生产批号(出厂编号或生产日期)、生产厂商、有效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
3、验收记录和销售记录应保存至超过医疗器械有效期2年,但不得少于5年。
销售票据和记录应按规定保存。
4、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将医疗器械销售给具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具合法资格的单位。
5、销售应开具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建立销售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
销售记录应记载医疗器械的品名、规格(型号)生产批号(出厂编号或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企业(生产企业许可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注册号、购货单位及联系人联系电话、销售数量、单价、金额、销售日期、运货单位及联系人联系电话等项内容。
¥6、对已售出的医疗器械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向浦东新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并及时追回医疗器械,并做好记录。
发现不良事件或疑似不良事件情况,应按规定上报有关部门,需要召回的应按规定及时召回。
7、质管部负责首营品种及其首营企业的资质审查;监督医疗器械经营产品销售管理保证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后勤部协助质管部进行首营品种及其首营企业的资质审查;副总经理负责首营品种及其首营企业的批准。
营销部助理负责发货的复核及记录工作。
8、库内产品摆放应有明显区域标志、检验状态标识和货位卡。
检验状态标识实行色标管理;合格产品放在绿色标志的合格品区,不合格产品放在红色标志的不合格品区,待验品放在黄色标志的待验品区。
退货品放在白色标志的退货品区。
9、医疗器械出库时,应按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出库。
仓管员按经营产品订单正确理货,每件货物应在箱内用公司信封装上发货单据(装箱单、发货单、发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类:如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脑 电图机、手术显微镜、(中医用)针灸针、 助听器、皮肤缝合钉、避孕套、避孕帽、 无菌医用手套、睡眠监护系统软件、超声 三维系统软件、脉象仪软件等等
三类:如心脏起搏器、体外反搏装置、血 管内窥镜、超声肿瘤聚焦刀、高频电刀、 微波手术刀、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Co60 治疗机、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 (PECT)、植入器材、植入式人工器官、 血管支架、血管内导管、一次性使用输液 器、输血器
三、医疗器械定义和分类
(一)医疗器械产品的几个特点
1.医疗器械大都是高科技密集型产品,其所涉及的 学科范围极其广泛:机械、材料、化工、生物、 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工程、医 学、药学……等等。 2.研制、生产、销售、使用专业性强,难度大。 3.学习培训难;销售人员专业知识要求高;监管难。 4. 产品的高附加值。
准\进\许\试 1\2\3 (Ⅰ、Ⅱ、Ⅲ)
Ⅲ,54 Ⅱ,64
医疗器械应当有说明书、标签。说明书、标签的内容应当与 经注册或者备案的相关内容一致。 医疗器械的说明书、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通用名称、型号、规格; (二)生产企业的名称和住所、生产地址及联系方式; (三)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号; (四)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 (五)产品性能、主要结构、适用范围; (六)禁忌症、注意事项以及其他需要警示或者提示的 内容; (七)安装和使用说明或者图示; (八)维护和保养方法,特殊储存条件、方法; (九)产品技术要求规定应当标明的其他内容。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还应当标明医疗器械注册证编 号和医疗器械注册人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 由消费者个人自行使用的医疗器械还应当具有安全使用 的特别说明。
( 6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局 令22号)
( 7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
行)》(局令24号)
( 8 )《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
(局令10号) (9)《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局令31号)
(10)《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局令5号) ( 11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试行)》(卫生 部令第82号) ( 12 )《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发布标准》国家工商行
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由备案人向所
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 交备案资料。其中,产品检验报告可以是备案人 的自检报告;临床评价资料不包括临床试验报告, 可以是通过文献、同类产品临床使用获得的数据 证明该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资料。 进口产品向国家总局备案。
申请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注册申请人应 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料。申请第三类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注册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料。第二类 、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请资料中的产品检 验报告应当是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临床评价资料应当包括临床试验报告。申请第 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应当进行临床 试验;按规定可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产品除外。 进口产品向国家总局申请注册。
注册证号编排方式:
X1食药监械(X2)字第XXXX3第X4XX5XXXX6号
X1—注册受理机构简称(境内三类、境外以及港
、澳、台的产品为“国” ;境内二类为审批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境内一类为审批部 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设区市的简称) X2—注册形式(准、进、许、试)
“准”字适用于境内研制的医疗器械; “进”字适用于境外进口医疗器械; “许”字适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医疗器 械; “试”字适用于临床试验阶段,还不能上市销售。
2010年
2012年
2015年
(二)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1.总体呈增长趋势,年增长率约20%,与同期药品市场增长率相当; 2.医疗器械在医药行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欧美发达国家约占 42%,我国目前约10%,发展前景看好。 3.医疗器械行业人才紧缺,尤其是复合型人才。 4.医疗器械监管逐步规范、严格。 5.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大型医疗设备产值占比高达60~80%。 6.全球10大医疗器械公司:迈瑞(中国)、GE(美国)、 西门子(德国)、Philips(荷兰)、东软(中国)、 新华(中国)、微创(中国)、Medtronic(美国)、 Johnson、洁瑞(中国)等占据约80%的市场份额。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经营企业)
内容提要
一、国内医药市场概况
二、医疗器械的监管机构和法规
三、医疗器械定义和分类
四、医疗器械注册管理
五、医疗器械生产管理
六、医疗器械经营管理
一、国内医药市场概况
(一)国内医药市场产值增长趋势图
药品 医疗器械
100000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五、医疗器械生产管理
从事医疗器械生产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场地 、环境条件、生产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对生产的医疗器械进行质量检验的机 构或者专职检验人员以及检验设备; (三)有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管理制度; (四)有与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售后服务 能力; (五)产品研制、生产工艺文件规定的要求。
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由经营企业向所在地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并提交相关证明资料。
• 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经营企业应当向所 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申请经营许可并提交其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资质、 经营场所及储存条件、管理制度等证明资料。 •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30个工作日批复。 •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 要延续的,依照有关行政许可的法律规定办理延 续手续。
从事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的,由生产企业向所在地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并提交规定的证明资料。 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的,生产企业应 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生产许可并提交其符合本条 例第二十条规定条件的证明资料以及所生产医疗 器械的注册证。 食药监部门30个工作日批复。
(二)医疗器械定义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 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 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 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 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 的是: (一)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 (二)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 (三)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 者支持; (四)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 (五)妊娠控制; (六)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 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政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 40 号
(13)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国食 药监械[2007]229号) (14)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验收标 准(食药监„2013‟18号)
3.规范性文件(举例) (1)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2)境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审查实施规定; (3)角膜塑形镜经营验配监督管理规定; (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注、输器具)生产 实施细则; (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资格认可实 施细则(暂行); (6)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督调度管理规定(试 行); (7)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资格认可办法(试行)……
•
(四)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共同制定了一个 医疗器械的分类目录(依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结合医疗器械使用形式-有源或无源,预期目 的,风险,使用期限、使用部位等)。 • 68开头,分类编号。68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 医疗器械的分类编号。 • 医疗器械实行标准管理:国家标准(GB、 GB/T)、行业标准(YY、YY/T)。Fra bibliotek三)医疗器械分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按风险程度分 :
一类: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
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二类: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
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三类: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
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一类:如外科用手术器械(刀、剪、钳、 镊夹、针、钩)、听诊器(无电能)、反 光镜、反光灯、医用放大镜、(中医用) 刮痧板、橡皮膏、透气胶带、手术衣、手 术帽、检查手套、集液袋、医用床上用品 等等
• XXXX3—注册年份
• X4—注册产品类别
• XX5— 产品品种编码号 • XXXX6---注册流水号。 • 例:皖食药监械(准)字2004第2260009号。 • 国食药监械(进)字2004第2460112号
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识别
分类原则
1、注册证的编号 X1食药监械 (X2)字 XXXX3 第X4 XX5 XXXX6号 ↙ ↙ ↙ ↓ ↘ ↘ 审批部门 注册形式 批准年份 管理类别 产品品种编码 流水号 (注明:注册证与医疗器械产品质制造认可表的一致性)
(三)医疗器械监管法规
1.条例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650号 (2014.3.7颁布,2014.6.1实施)
2.部门规章
(1)《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局令15号) (2)《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16号) (3)《医疗器械新产品审批规定(试行)》 (局令17号) (4)《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局令12号) (5)《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 (局令15号)
按使用动力分:有源、无源 按用途分:医用、家用、体外诊断试剂 医用又可分为:治疗用、手术用、辅 助诊断用… 家用可分为:保健用、康复用、生活 用… 按学科分:机械类、电器类、电子仪器类、 生物工程类、信息工程类、化学类、高 分子材料类… 按使用分: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