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一中学等校2018届高三会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春一中培元中学季延中学石光中学 2018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语文科)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徒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继月氏、匈奴之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等以加强治理。
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
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也输入西方。
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
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大蒜、菠菜等,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
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城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
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玛瑙、琥珀、琉
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元朝时,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多元统一体,在其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
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摘编自杜建录《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鲜卑、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有的曾一度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当时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 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与汉族一起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C. 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和洛阳在唐朝时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当时的朝野上下无不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
D.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及东西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上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海上道四条,汉族及北方、西北的游牧民族都是其重要的开拓者。
B. “青海道”“青唐道”和草原丝路之所以又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和“回纥道”,是因为它们曾分别被吐谷浑、吐蕃和回纥控制过。
C.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不能否定我国古代北方和两北游牧民族所做出的贡献,更不能忽视中原王朝的长期经营和有效治理。
D. 丝绸之路联结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内地汉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这个多元统一体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丝绸之路在汉、北魏、唐、宋、元等朝代比较繁荣,但因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它在历史上也有过衰落的时候。
B. 在西夏和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这说明当时西夏人已有饮茶的习惯,可
见物产上的互通有无也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 从生活中常见的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胡萝卜等农产品的名称可以看出,它们很可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
D.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通东西方的重要商贸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B理解有误。
“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的是“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不包括“汉族”。
2. 试题分析:B理解有误。
草原丝路又称“回纥道”并非因其被回纥控制而得名,而是因为“‘安史之乱’后”,……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而得名。
3. 试题分析:D无中生有。
“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错误,从原文中看不出有这样的不同和变化。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D无中生有。
“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错误,从原文中看不出有这样的不同和变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丽乡村
芦芙荭
那天早上,他刚进办公室,电视台的总导演就找到他。
说,电视台准备拍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
地点选在你老家的那个村子,你得给我们帮帮忙。
他的老家距县城有七十多里,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小山村。
村子里的房子、门楼、院墙以及鸡舍、猪圈、牛栏清一色都是用青石板砌成。
虽然没有街道,但户连户、舍连舍勾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
他虽然离开村子多年,每年总会回去转上几次。
这些年,他在城里盖起了一栋栋大楼,心里却总是割舍不了那些石板房。
那里每个角落都有他美好的记忆。
一听说在他老家拍电视片,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总导演说,是这样的,我们已到你老家那个村子踩过几次景了,一切都满意,唯一缺的
就是人了。
缺人?他有些不明白。
是的。
你的老家你知道。
这几年村子里的人外出的外出,搬走的搬走。
那天我们去村子里踩景时才发现,偌大的一个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而且都是老人。
问题是,我们拍纪录片,不能拍个空村子吧,那么好的景致,没有人,拍出来又有什么意思呢?
他明白了总导演的意思,可这比出钱的难度还大。
别给我说难。
我知道你的能耐,凭你在村里的威信,这事对你来说就不算个事。
送走总导演,他就开始给村子里在外的人打电话。
一开始,大家听说要在老家的村子里拍电视,都兴奋得不得了。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还都装着那个村子。
可一说到具体的事情上,问题就来了,有的说生意忙走不开,有的说小孩要上学得照看,推三挡四找各种理由。
尽管难度大,最终他还是做通了全村人的工作。
事情总算定了下来。
竟然还有一个意外之喜。
村子里一户准备给孩子结婚的人家,也被他说动,决定将婚礼搬回村子里办。
在摄制组开拍的前两天,他和村里的人相约着,拖家带口地回到了村子里。
那时孩子们刚好放寒假。
为了还原生活,他还特意买来了红辣椒、玉米棒子,将它们穿起来,挂在各家各户的山墙上。
石板墙红辣椒,一下子将所有人的记忆拉回到过去的岁月。
生活其实是不用导演的。
大人们平时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聚在一起,火塘里生起火,围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
小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像自由的小鸟一样,在村子里追来跑去。
偶尔响起一声两声狗叫,村子就一下子活起来了。
电视开拍的第二天,那户给孩子结婚的人家,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场院里摆起了酒席,全村的人都来喝喜酒。
主家还请来响器班子,吹吹打打地热闹了起来。
大家几乎都忘了拍电视的事。
电视片拍得是异常顺利。
杀青那天,总导演握着他的手说,多么好的乡村生活呀。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下雪,要是下一场雪,孩子们再在村子里打雪仗,堆上雪人就更有意思了。
送走摄制组的那天晚上,他让老婆将炕烧热,美美地睡了一觉,这些年他在外打拼还真的没有好好睡过一次安稳觉。
“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真是好呀。
早上起床,他一打开门,外面竟然下起了雪。
转过墙角,他却发现,村子里好多人正将他们带回来的行李往公路上搬。
那里停着他们开回来的车。
有些手脚麻利的,已经将车发动了起来。
怎么就不能在村子里过一个年呢?他回过头往村子看去,此时,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
了下来。
雪越下越大,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要将整个村子掩埋掉。
(选自2016年第23期《小小说选刊》)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二自然段文字属于倒叙,既交代“他”老家的地理位置和村子的概貌,又呼应标题与开头,自然引出下文的故事。
B. “他”和村民听说电视台要到自己家乡拍摄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都很兴奋,相约着拖家带口地回到村子。
C. “他”家乡村民的艺术素质都较高,不要导演的任何指导就使得电视片拍得异常顺利,赢得总导演的啧啧称赞。
D. 作品有意模糊美丽乡村的具体特点,淡化讲故事的技巧,模糊人物身份、肖像和姓名,旨在突出故事的典型性。
5. 小说三处写到“雪”(见文中画线句),各自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6. “美丽乡村”的村民为何“不能在村里过一个年”?这一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D 5. ①第一处,雪景以及雪中孩子嬉闹的场景,更能表现出乡村生活的美好。
②第二处,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惊喜和遗憾,推动故事发展,突出人们离乡的迫切心情。
③第三处,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失落与迷茫的心情,暗示作品主题。
6. ①第一处,雪景以及雪中孩子嬉闹的场景,更能表现出乡村生活的美好。
②第二处,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惊喜和遗憾,推动故事发展,突出人们离乡的迫切心情。
③第三处,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失落与迷茫的心情,暗示作品主题。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情节内容,概括作品人物形象和主题的能力。
A项“倒叙”理解有误。
文章第二自然段文字属于倒叙,既交代“他”老家的地理位置和村子的概貌,又呼应标题与开头,自然引出下文的故事。
B项错在“都很兴奋的是村民”。
“他”和村民听说电视台要到自己家乡拍摄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都很兴奋,相约着拖家带口地回到村子。
D“家乡村民的艺术素质都较高”理解有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
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
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三处写到‘雪’,各自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
“雪”在小说中出现了三次,位置不同,其作用自然也不同。
第一处“要是下一场雪,孩子们再在村子里打雪仗,堆上雪人就更有意思了”,这是想象的雪景以及想象孩子们在雪中欢快,嬉闹的场景,表现出乡村生活的美好。
第二处是这样描写的“早上起床,他一打开门,外面竟然下起了雪。
”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惊喜。
但是接下来作者写人们在大雪纷飞时“村子里好多人正将他们带回来的行李往公路上搬。
那里停着他们开回来的车。
有些手脚麻利的,已经将车发动了起来”,他们“不能在村子里过一个年”。
这些情节突出人们离乡的迫切心情,表现了人物内心的遗憾,同时在情节的发展上起到推动作用。
第三处是“雪越下越大,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要将整个村子掩埋掉。
”这句出现在小说的最后一节,结合着之前的句子“他回过头往村子看去,此时,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
此处雪景的描写起到了渲染沉重而悲凉的气氛,烘托人物失落与迷茫的心情,也暗示作品主题。
6. 试题分析:题干是“‘美丽乡村’的村民为何‘不能在村子里过一个年’?这一现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本题考查文本主题的个性化理解。
谈谈自己的看法也要结合自身进行探究。
首先要从理解文本的内容入手,然后结合内容的理解阐释的是观点和态度。
小说的主题是说村民们虽然眷恋着美丽乡村,乡村给他们美好记忆和不舍,但终究抵不住城市生活的诱惑。
可以考虑的这样一个问题:现代社会中如何消除城乡差别、建设美丽乡村,如何实现“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缕缕乡愁”,值得考生关注。
另外,乡民不远在乡村过年,这种现象透露了年俗文化的传承成了一个令国人尴尬而心痛的话题。
如何重拾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已经迫在眉睫,值得大家深思。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授权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
前5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借势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
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
这份声明痛揭收视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
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
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节选自2016年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材料二:
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现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
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
烈。
(节选自2016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三:
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
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
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
与会的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凭质量说话!”
(节选自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材料四:
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情况。
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
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
其实,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
收视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度。
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
与其饮鸩止渴,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光明日报》)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揭示收视率造假这种“黑产业链”给黑势力带来的丰厚利润等。
B. 材料二揭示了有些电视台的广告部为了争夺广告资源而进行收视率造假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并表明了中制协将对收视率造假行为实施打击的态度。
C. 材料三介绍了中制协倡导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的部分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
D. 材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希望业界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重性。
B. 材料一使用了“黑手”“黑产业链”“黑势力”等词语,“黑”字明确指出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
C. 材料一、二介绍了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播出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以及中制协营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的决心。
D. 材料三用“打铁先要自身硬”的俗语说明中制协要求协会会员签订“承诺书”做法的重
要性,也侧面反映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蔓延之势。
E. 材料四是时评类文章,分析了涉及收视率的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第二段就从行业的角度分析片面追求收视率给电视产业带来的伤害。
9. 为什么收视率调查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5分)
【答案】7. A 8. CD
9. ①收视率调查不是电视剧节目的评价标准。
收视率调查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
②目前的收视率调查不是最有效的。
国家没有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没有统一、合理、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
③收视率不能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剧收视情况。
收视率的高低除了电视节目本身的因素外,还有很多外在的因素,比如时段、编排以及观众观看电视剧的心态等。
【解析】
7. 试题分析:“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错误,原文是“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
数据……’”。
8. 试题分析:D项,“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播出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错误,材料一中有“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这说明购买虚假收视率应该是制作方的事情,播出方不购买收视率。
E项崔永元曾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而材料四则进一步客观、理性地指出,要促使电视节目制作质量的提高,必须建立专业、全面、公正的收视率评价体系。
点睛: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是要找出文章中相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的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和或然、未然和已然、全然和特然。
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9.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说说看法,主要是从材料中二中“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