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_4.1_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观点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 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 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 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 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 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 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 要的礼服。图为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几乎包揽了 当时男服的所有款式。
长袍马褂
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国人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 一种中西合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 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 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 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
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 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
60 年 代 的 流 行 绿 军 装 ——
“文革”时期—— 在“红色革命” 主旋律 的影响下,全国着装表 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 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 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改革开放以后
思考:以中国近代以来女性服饰的变化 为例,说 趋势: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向 明中国服饰的发展趋势 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3、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近现代 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西装
1、总趋势(总特点):
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 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
2、近代:
①长袍马褂 ----流行整个近代 (1)男子服饰: ②西装 ---鸦片战争后传入 出现时间? ,民国流行 ③中山装 (基础、时间、设计者) (2)女子服饰----旗袍的变化及流行: 宽松肥大 适体、短袍窄袖(20世纪20年代)
三民 主义
立法、司法、 行政、考试、 监督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义 礼

在国外一些大场合, 我从来都是穿唐装、中山 装,我想告诉所有人,我 很骄傲,我是中国人。可 能因为这点,所以香港大 使、申奥大使都找我来 日本人以前是要 做…… 我很传统,不希望 了我们的命,但韩国 忘记自己的文化。
人却是要我们的魂 。
3、现代(新中国成立后):
①20世纪50、60年代:苏式服装(列宁装、连衣裙) ②20世纪60、70年代:军装、干部服 ③改革开放后:从穿暖到穿好,款式新颖,层出不穷
★现代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 政治性、保守性 开放性
☆原因: ①政治因素; ②经济基础; ③改革开放后的观念变化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原 因: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 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 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 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 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 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1)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来华…… (2)过程:
①鸦片战争后,开始西化(租界) ②20世纪30年代,京津地区富家住宅完全欧化 ③中西合璧建筑的出现 图 ④城市居民出现西式家具陈设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
江南水乡传统民居
完全欧化(花园、别墅)
我们600多个城市已经基本失去了个性, 文脉模糊,记忆依稀,历史遗存支离破碎, 文化符号完全混乱。一方面是拆得很惨; 一方面建得很糟。光怪陆离、平庸粗鄙的 建筑充塞着我们的城市。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鲁菜:脱骨扒鸡
四大菜系
粤菜:东江盐焗鸡
川菜:麻婆豆腐 淮扬菜:清炖狮子头
西餐
必胜客

麦当劳
中方饮食追求美味奉为首要 目的,“以味为核心”; 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讲求营养成分,搭配合宜。
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你所知道的中西餐主要区别是什么?
1、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 (近代)
3、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 顺 治二年规定“剃发”之制:限旬日(十天之内)内一律 遵行,违者杀而无赦。可当时许多汉人“宁愿留发不 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出现因不剃发而出现的 惨剧如“扬州十日,永嘉三屠”。民国政府《剪辫 通令》
服装、饮食、建筑 和风俗礼仪是一种 记忆,也是一种语 言,它们的变化以 剪发、放足、 非文本的方式记录 鞠躬、握手等 着社会政治、经济 及文化的变迁。
现 代 的 结 婚 照
2、丧葬礼俗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 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 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 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 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鲁菜:糖醋黄河鲤鱼、油瀑海螺…… 粤菜:五蛇羹、盐火鸡、烤猪…… 川菜:怪味鸡块、麻婆豆腐…… 淮扬菜:鸭包鱼翅、西瓜鸡、盐水鸭……
2、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
(1)时间、原因: (2)影响:
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1、中国传统住宅: 北方的四合院、陕西窑洞、客家
围屋、云南吊脚楼
2、中国住宅出现西化趋势:
山东曲埠祭孔 ——成龙
改良后 的旗袍
一、近现代服饰的变化
★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 中西并存和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从保守、呆板向适体、方便过渡。 ☆原因: 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 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追求个性解放
一、近现代服饰的变化
大学生和大中学校 的老师,则多是上 身穿长袍、下身穿 西式裤子、脚穿布 鞋。到民国中后期, 这么一种穿着打扮, 俨然已经成了知识 分子的标志性服装。
中山装
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一 种自翻领白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 意义,如依据国之四维(礼、义、廉、 耻)而确定上衣前身设4个口袋,依据 国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五权 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而确定前门襟为5粒钮扣,又依据三民 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确定袖口 还必须有3粒扣子等。
——著名作家冯骥才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原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①古代:父母命之,媒妁之约 2、表现: ②清末民初:反对包办,婚姻自主 (1)婚姻风俗变化: 删繁就简 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2)丧葬礼俗变化: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 ②新中国成立后:土葬 火葬 (2)其它风俗变化: (民国成立后,变化巨大) 剪辫易服、女子放足、反对迷信、公历使用、 点头鞠躬、见面握手、女子步入社会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导语】 1、近现代社会的剧变是促使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变化 的根本原因。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阶段特点: ①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最突出特点; ②20世纪50年代后(新中国成立后),面貌焕然一新, 但受到政治生活的明显影响; ③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变化迅速,科技 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加。
1、婚姻习俗
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
清末传统婚礼
五四前
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 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
蒋经国与蒋方良的结婚照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邓小平与卓琳的结婚照
任弼时与陈琮英结婚照 (1926年3月上海)
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60年代
50年代
70年代
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 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 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 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
图一:时髦的高跟鞋
图二:“三寸金莲”绣花鞋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你看到什么变化? 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五、板书设计
物 质 生 社 活 衣 男女服饰的变化 婚姻风俗 会 与 习 社 俗 会 丧葬礼俗 食 并行于世的中西 的 餐 习 变 俗 革 住 居室建筑的演进 其他…… 的 变 特 征:阶段性、 时代性、 不平衡性 迁 总趋势:由封闭走向开放、与世界接轨 认识 由封建传统天下走向近、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