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系统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1
内科医疗质量管理与及持续改进方案
内科医疗质量管理与及持续改进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疗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内科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内科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现状、措施和持续改进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内科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内科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内科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内科医疗质量管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满意度,是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内科医疗质量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内科医疗质量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一些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导致医疗质量参差不齐。
2. 医疗质量监管不到位:部分医疗机构对医疗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医疗质量难以得到持续提升。
3. 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内科医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临床经验不足,对医疗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医疗资源配置不均: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部分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药品等资源不足,影响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5. 信息化水平不高:部分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医疗信息统计、分析不及时,难以对医疗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估。
三、内科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为了提高内科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2. 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3. 提升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内科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临床经验,确保医疗质量的提高。
医技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评价标准
、
二医疗安全10
实验室安全管理
制定微生物菌种、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相关人员对制度和预案的知晓率三95%),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专人负责管理,实验室微生物菌种、毒株及化学危险品收集、取用、处理记录完整;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制定应急预案,每年对科室相关人员至少进行一次培训、考核
医务科每月集中检查一次,查化学微生物菌种、毒株使用登记情况;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查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培训及记录
抽查报告单,核对出具报告医师资质、报告时限、审核,检查报告书写是否规范,检查报告质量分析记录
报告单书写不规范扣1分,(排除外在因素)未在报告时限内出具报告扣3分,出具报告医师资质不符合扣2分,报告时限符合率未达标扣0.5分;检验报告合格率达标扣0.5分;无分析扣2分;无持续改进措施扣2分。
10
标本采集
抽查提问
抽查1-2人对相关核心制度的掌握情况,1人不知晓扣3分;回答不完整每一点扣1分。
10
(≡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考核方法
扣分标准
分值
扣分
、
一医疗质量管理60
疑难病例讨论
有疑难病例分析,参加人员覆盖科室人员80%
检查疑难病例讨论本
每月至少1例疑难病例讨论,无讨论记录扣5分,讨论内容无内涵质量扣2分,缺少记录者或主管医师(主持人)签名扣1分,未注明职称扣1分,其他内容缺陷扣1分。
科室每月对随访内容记录,每季度析一次
查随访病例登记本及分析评价记录
无随访记录扣5分,内容不完整扣1分,无随访分析记录扣3分。其他内容缺陷扣1分。
10
业务学习
组织科内业务学习每月至少一次,包括科室技能培训及相关专业知识学习
检查业务学习记录(通知、课件、成绩、照片)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附件一: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1、月门诊人次;2、出院人次;3、平均住院床日;4、药品比例;5、床位使用率;6、处方合格率达95%;7、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8、出入院诊断负符合率90%;9、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10、传染病报告率100%;11、甲级病历90%;1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13、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
附件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1、压疮发生率;2、跌倒发生率;3、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4、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5、24/48小时重返ICU率;6、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7、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8、医院感染重点监测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致感染、气管插管/切开置管操作后肺炎等);9、内镜诊疗质量监测指标(急诊内镜比率);10、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1、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附件三:三级医院评审指标〖三级重点专科〗1.顽固心律失常的诊治(全套临床生理检查);2.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3.心脏监护CCU,RCU(血流动力学监测:动态血压,腔内压测定);4.冠状动脉成形术(气囊扩张)(可选);5.冠状动脉造影术;6.左心导管检查及造影;7.二尖瓣(气囊扩张)(可选);8.核素心肌显像;9.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10.埋藏式永久起搏。
〖三级一般专科〗1.顽固心律失常的诊治(Holter,食管调搏);2.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抢救;3.心肺监护CCU或RCU;4.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可选);5.心脏压级量负荷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试验);附件四: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一、急性心肌梗死(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内科)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内科)1. 前言医疗行业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内科作为医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更需要对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进行规范和记录。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记录内科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表格,以方便内科医生进行记录和分析。
2. 医疗质量管理记录内科医生应每日对入院患者进行评估,记录以下信息:日期患者姓名年龄诊断信息入院病史记录是否完整过敏史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入院医嘱是否完整MM/DD/YYYY 患者1姓名76 诊断1是否是是MM/DD/YYYY 患者2姓名62 诊断2是否是是MM/DD/YYYY 患者3姓名51 诊断3否是是否备注: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深静脉血栓、跌倒、低血糖、低血压、大出血等。
3.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内科医生应每周对患者出院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以下信息:日期出院患者数出院数中合并症发生率出院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否对出院患者进行病历质量评估MM/DD/YYYY 10 30% 恶性肿瘤晚期,围手术期感染是MM/DD/YYYY 15 15% 肺炎,机械性肠梗阻是MM/DD/YYYY 12 20% 肝炎,心脏衰竭否备注:病历质量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病历规范性、诊断准确性、治疗方案合理性等。
4.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根据以上医疗质量管理的记录,内科医生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措施:•完善入院病史记录和过敏史记录,确保入院病历规范性;•提高医生规范开药水平,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确认风险患者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风险率;•完善出院病历质量评估制度,及时发现问题。
5.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内科医生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关注的重要方面,这对于提高医疗水平和保障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操作中,内科医生应遵循标准程序,记录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信息,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心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心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检查标准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全面推行《患者病情评估及告知制度》,由中级以上资质主管医师填写。
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方案需经副高以上人员确定。
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查、治疗计划、手术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须中有记录。
检查标准2: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
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落实、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责任分工。
科主任组织质检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检查标准3: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
各科室在相关制度制订中要明确规定各级医师查房要求,尽量确定各级医师查房时间,由质控、医务部门不定期参加各科室、各级医师查房,并对终末病历及环节病历进行检查、评价。
检查标准4: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济南市中心医院制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由质检及临床药学制定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有整改通知,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
检查标准5: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专业制定本专业的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加强急危重病人抢救理论、技能及操作规程的的培训,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须≥80%。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2.药学部门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合理,管理规范,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
3.建立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
4.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制定、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持续改进。
5.建立临床药师制,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健全临床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制度,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协助做好细菌耐药监测。
提供合理用药咨询服务,积极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
6.加强处方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合理用药。
7.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的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
8.不使用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不使用无批号、过期、变质、失效药品,不生产、销售、使用未经批准的制剂。
9.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
(二)相关评价指标1.处方合格率≥95%。
2.药品帐物相符率100%。
3.处方调配差错率<1/__。
4.取药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5.抗菌药物销售比率占全院药品销售≤25%。
6.药品报损率(按金额计):中成药与西药<0.2%,饮片<0.5%。
7.患者对服务满意度≥90%。
(三)质量考核标准项目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贯彻落实《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5分;无考核印证扣2分;《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2分。
组织与制度独立设置调剂室、药库(含中西药库及特殊药品库)、临1处未独立床药学室、信息资料室。
2分。
建立药学专业人员健康档案且检查项目符合要求。
4、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1内科系统督导检查表
43
*4.8.4.1按医院感染管理执行。查看科室定期分析、评价及整改措施 资料,
4.8.5.2有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与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的制度。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包 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 44 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中性静脉导管相关性血 行性感染率、导尿管相关的泌尿感染率、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 死亡率、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人工气 道脱出例数等。查看落实相关指标的措施及改进记录。
病案管 51 4.23.3.1医院有保护病案及信息安全的相关制度,有应急预案
二三 理与持 续改进
52
4.23.4.2有病历质量控制与评价组织。查看临床科室每月一次对病历 质量的检查、评价及考核情况。查看科室质控医师设置情况。
4.23.5.3有制度和程序保障“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填写、录入正 53 确、可靠。对人员进行培训,熟知“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定义
感染性 九 疾病管
理
45
4.9.2.3查看们、急诊预检分诊制度、首诊负责制及落实情况,查看 传染病患者诊治及疫情报告情况,协助有关部门控制传染病。
46
4.23.1.2制定病案管理、使用等方面制度、规范、流程文件,进行培 训与教育
47
4.23.2.1医师按规定为门诊、急诊、住院患者书写病历。每位医师知 晓有关病历书写的要求。
和履职要求。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80%。符合“危重
程度评分”的重症标准达20%。科室内每月一次有定期质量评价。
重症医
八
学管理 与持续
改进
4.8.3.2有落实实施重症患者分级查房与多科联合查房制度的措施。 患者的诊疗活动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协与负责。有多学 42 科协作支持机制,进行联合查房、病例讨论等形式,提供专科诊疗支 持。有符合转出标准患者及时转到相应科室的相关规定和执行流程, 无推诿现象。查看转入、转出登记。
内科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方法
内科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方法一、前言内科医疗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内科医疗服务的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本文档旨在探讨内科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的方法。
二、内科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始终关注患者需求,尊重患者权益,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2. 全面质量管理:覆盖内科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提升。
3. 预防为主:注重风险防范,提前识别和消除可能导致服务质量问题的因素,防止事故发生。
4.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持续改进内科医疗服务质量。
三、内科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方法1.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内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提升。
2. 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定期开展医疗风险评估,针对潜在风险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
3. 强化医疗技术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
4. 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对内科医疗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简化手续,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5.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医疗设备、药品和耗材的供应,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6.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7. 促进多学科协作:加强内科各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8. 完善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建立医疗质量监测指标,定期对内科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9. 鼓励创新与科研:支持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技术创新和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0. 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内科医疗服务的透明度,方便患者预约、就诊和查询检查结果。
消化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消化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消化内科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医疗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消化内科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本方案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消化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二、目标1. 提高消化内科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差错率,确保患者安全。
2. 建立完善的消化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诊疗行为。
3. 提高医护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4. 持续改进消化内科医疗质量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三、措施1. 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架构(1)成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消化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策略、目标和计划。
(2)设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3)科室内部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职责。
2. 制定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消化内科各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如病历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
(2)制定并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
(3)建立医疗质量安全考核制度,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评估。
3.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培训(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
(2)加强对新入职人员的岗前培训,确保其掌握医疗质量安全相关知识。
(3)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国内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先进经验。
4. 优化诊疗流程(1)梳理消化内科诊疗流程,找出潜在风险点,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
(2)推广多学科团队(MDT)模式,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3)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诊疗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5. 加强医疗设备与药品管理(1)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建立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
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
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背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对于内科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并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制定一项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内科医疗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计划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来实施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1. 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s):制定明确的SOPs,确保医疗行为与标准实践相一致。
SOPs将涵盖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流程。
2. 设立医疗质量委员会:成立医疗质量委员会,由内科医疗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负责监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实施。
委员会将定期审查医疗质量报告和患者反馈,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强化培训与教育:开展持续的培训与教育活动,提高内科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将包括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最新的医疗进展和研究成果。
4. 建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数据监测系统:建立有效的数据监测系统,收集、分析和报告内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指标。
数据监测将帮助我们识别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5. 提高患者参与度: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和质量改进过程。
我们将建立患者反馈机制,定期收集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意见反馈,以便及时改进内科医疗服务。
6. 持续改进和审核:定期评估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效果,并进行持续改进。
我们将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以确保我们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预期效益通过实施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我们预期达到以下效益:1.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通过规范的医疗流程和标准实践,提高内科医疗服务的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2. 减少医疗事故和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强化培训和建立数据监测系统,减少医疗事故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3. 提升医疗专业形象:建立有效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将提升内科医疗机构的医疗专业形象,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内科系统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细则
每迟到10分钟,扣0.1分,未佩戴胸牌一次扣0.1分,最多扣0.5分。
2、制度管理(20分)
科室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落实每月质量自查,对医院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整改。每月有质量和安全问题分析和持续改进措施记录,每年有年度质量与安全分析报告
发现一项扣0.5分。最多扣1分。
新农合患者目录外费用比例≤25%
每高于标准1%,扣0.5分。最多扣1分。
9、合理用药指标(15分)
药占比≤20 %
每高于院定指标1%,扣1分。最多扣5分。
处方合格率≥95%
每低于标准1%,扣0.5分。最多扣1分。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每高于标准1%,扣0.5分。最多扣2分。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表(内科系100分)
考核项目及分值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
得分
扣分理由
1、执业管理(5分)
医师资质(不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不得使用执业地点未变更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发现一例医师不符合资质要求,扣2分。
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岗位的任职资格,不超范围执业
发现超范围执业,扣1.5分。
每高于标准1%,扣0.2分。最多扣1分。
超说明书范围用药
发现一例,扣0.2分。最多扣1分。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0%
每高于标准1%,扣0.2分。最多扣1分。
10、投诉(5分)
投诉被查实,未涉及赔款
每例扣1分。最多扣5分。
11、纠纷(15分)
医疗纠纷发生赔款
赔款额<1万:2分/例;
赔款额1-5万:4分/例;
赔款额5-10万:6分/例;
赔款额10-20万:8分/例;
消化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消化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一、引言消化内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使命。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结合消化内科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二、目标1. 确保患者安全,降低医疗事故和差错发生率。
2. 提高医疗质量,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3. 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4. 提升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
5.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持续改进。
三、具体措施1. 加强组织管理(1)成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评估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2)明确各级人员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 优化服务流程(1)完善预约挂号制度,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2)优化检查、检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医患沟通,确保患者了解病情、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3. 提高医疗质量(1)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2)加强病历质量管理,提高病历书写水平。
(3)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提高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4. 提升医护人员综合素质(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
(2)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3)鼓励科研创新,提升团队整体实力。
5.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1)定期开展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因素。
(2)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加强患者安全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6. 持续改进(1)定期收集患者反馈,了解患者需求,不断优化服务。
(2)开展内部评审,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持续改进提供建议。
四、总结消化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的实施,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组织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持续改进,我们有望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内科)
医疗质量【1】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科室:内一科年度: 2017年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员。
2、本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由科主任负责,质控员负责填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5、日常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医疗质量控制总结,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
7、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组长:陈文添主任成员;陈文威副主任质控员:陈文威副主任(兼)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职责分工:陈文添主任: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负总责,兼病历质控。
陈文威副主任:负责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2017年度科室质量控制计划一、需要改进的内容(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二、改进措施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加强对科室的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监督。
内科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开阳光正医院内科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内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及工作职责 (2)2、内科质控管理小组及工作职责 (3)3、内科医疗安全管理小组及工作职责 (4)4、内科抢救管理小组及工作职责 (5)5、内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及工作职责 (6)6、内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工作职责 (7)7、内科病案质量管理小组及工作职责 (8)8、内科药事管理小组工作制度及职责 (10)9、内科输血管理小组工作制度及职责 (11)10、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有关规定 (13)11、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及管理措施 (17)12、重大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 (21)13、医疗纠纷及投诉接待处理程序及制度 (24)14、医疗技术风险预案 (27)15、POCT血糖仪的质量管理 (29)16、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33)17、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34)18、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36)19、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37)20、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 (38)21、新开展有创操作报批制度 (38)22、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39)23、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40)24、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41)一、首诊负责制度 (41)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42)三、分级护理制度 (43)四、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45)五、会诊制度 (46)六、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48)七、手术分级制度 (48)八、术前讨论制度 (49)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49)十、查对制度 (50)十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52)十二、交接班制度 (61)十三、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62)十四、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64)十五、医患沟通制度 (65)25、关键环节、重点部门、重要岗位管理制度 (66)26、三基三严培训制度 (67)27、岗前培训制度 (67)28、医疗质量检查登记本 (68)内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及工作职责组长:张国顺副组长:尚丽组员: 章知英任忠玲工作职责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组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2、根据本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有关规定,结合本院的医疗工作情况,制定质量考核标准。
内科医疗质量管理与及持续改进方案
内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质量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3.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规范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1.普通门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2.合格病历率≥90%。
3.处方合格率≥95%。
(三)门诊质量考核标准二、核心制度及其他重要制度三、临床合理用药四、医院感染管理五、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医疗质量指标:过程控制指标如下:1.门诊医师(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 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收住院;b. 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内科系统质量考核标准
无防范措施扣1分,不知晓一扣1分,发生1例投诉扣1-2分,例纠纷视情节扣2-3分;发生1例任事故减20分,技术事故减1 5分,责任性大差错减10分,一般差错i5分。(当事者按医疗事故条例处理),(凡被病人或家属投诉至院领!处者,加免当事人当月奖金、科主津贴)。
14、科室管理质量
科室管理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
6、临床用药质量
1)合理使用抗菌素,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内蒙占自治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并在病历中有记录。感染病人药敏试验送检率≥50%,并按结果调药,对严重感染的病人临床药师应参加查房及病历讨论。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由主治医师以上审批、签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需具备典型临床用药指征或有针对致病菌的特殊抗菌药物敏感的药敏报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经感染科专家、临床药师会诊同意;全院疑难病历讨论同意或建议;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督指导小组有关专家会诊同意使用。同时需高级任职医师的科主任签字。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权使用一天。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参照卫生部《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表》,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应参照药敏实验结果应用。除泌尿和消化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通不当、引发纠纷不得分。(当事人按
医院相关规定处罚)。
首诊区生对患者全面负责,严
禁推委,贻误病情。
5
首诊医生执行不到位,视情况扣1-3
分/次。
临床用血审批制度
临床用血必须执行医务处审批。
3
未经审批用血不得分。
抢救的预案、参加人员、工作流程、
抢救记录。
4
危重病人的抢救,必须有上级医师参加,反之每次扣1分:抢救无记录,
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总结分析(内科模板)
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总结分析(内科模板)XXXXXX医院科月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工作总结一、科室各项指标运行情况(根据本科室实际指标进行增减)(一)科室主要业务指标时间门诊人次急诊人次出院人数死亡人次高风险操作人次平均费用住院总收入增减情况(1) 对比图(柱状图、折线图....) (2) 数据分析:(包括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完成情况(根据本科室实际指标进行增减)1.合理用药指标完成情况时间门诊药比(≤%)住院部药比(≤%)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强度(≤IUD)门诊基药比(≤%)住院基药比(≤%)增减情况(1) 对比图(柱状图、折线图....) (2) 数据分析:(包括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2.临床路径管理时间病种例数入径例数入组率完成率变异/变异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临床路径管理占总出院人数比例增减情况(1) 对比图(柱状图、折线图....) (2) 数据分析:(包括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3. 急危重症病人管理及患者安全指标时间急危重症患者例数抢救例次抢救成功率压疮(难免、外带) 不良事件患者投诉增减情况(1) 对比图(柱状图、折线图、饼图...) (2) 数据分析:(包括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4. 平均住院日、住院超30天患者管理时间病床周转率平均住院日住院超30天患者例数非计划再次入院增减情况(3) 对比图(柱状图、折线图....) (4) 数据分析:(包括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5. 医院感染管理时间感染例数多重耐药例数医院感染率手卫生依从性% 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 血培养率% (1) 对比图(柱状图、折线图....) (2) 数据分析:(包括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6. 临床输血管理日期输血人数悬浮红细胞全血冰冻血浆血小板 ..... (3) 对比图(柱状图、折线图、饼图...) (4) 数据分析:(包括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二、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根据本科室当月实际质控进行分析)(一)病案质量管理(二)临床“危急值”管理(三)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感谢您的阅读!。
呼吸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根据病人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初始诊疗效果,确定病人下一步诊疗路径,根据专业特点,尽力达到诊疗流程的标准化。
无诊疗路径的不得分,诊疗次序混乱的不得分。
、执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医疗原则,特别是核心制度必须落实。
)交接班制度:实行晨交班制,每日应有值班医师与当班医师对病区患者进行交接,并有记录。危重病人及当日手术后病人应实行床旁交班。
)转科、转院制度:需转科患者,应有转入转出记录;转入科室应按新入院患者标准进行处置;精神类疾病或特定传染病需转外院治疗患者,需经医务科同意执行。
)临床用血制度: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成分输血达到卫生部要求;输血前患者应签署用血知情同意书,并进行输血前检查;血袋必须及时回收;输血应有记录。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对死亡病例,应进行死亡病例讨论,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主持。
未达要求酌情扣分。
总分:实得分:科室负责人:
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手术患者无腕带识别标示不得分。
、提高用药安全。
、病区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并上报。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未上报不得分。
、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出现药物配伍禁忌造成不良后果不得分。
、建立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必须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科室未建立报告制度不得分。Fra bibliotek、科室对危急值报告应有登记。
无危急值报告登记不得分。
、科室对危急值报告结果不确定时,应立即重复检查。
未对阳性报告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造成不良后果不得分。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6
1.落实“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危重疑难患者进行全科讨论。
2.对科室的危重患者应及时填写“病危、病重通知单”上报医务部
3.落实住院超过30天的患者评价管理制度,及时分析、总结、上报。
4.有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
5.有高风险技术目录及授权许可档案。
2.及时完成会诊记录,会诊记录书写规范。
2
2
6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科室具有危重病人抢救预案,科室医师对抢救预案熟悉。
2.设备药品齐全,处于备用状态。
3.抢救登记本抢救记录书写完善。
2
2
2
总分
100
其他问题:
考核人员签名:
累计
扣分
得分
1
1
1
1
2
6
1.履行各项告知程序,落实诊断、治疗、操作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权益,需患者知情同意的诊断、治疗和操作项目,科室要列出目录。
2.各级医师应熟悉目录内容。
3.患者知情同意项目全面。
4.邀请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5.有出院患者随访记录,及时分析、总结。
2
1
1
1
1
病历质量
4
运行病历书写要求严格按照医院病历书写规范进行书写。
1
1
1
4
1.落实“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
2.落实“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科室建立医师档案。
3.有医疗技术资格授权、考评、复评标准。有科室人员考评记录。
4.无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
1
1
1
1
医
疗
安
全
8
1.医护人员熟悉医院制定的投诉、纠纷、医疗事故相关制度与流程。
3.药物过敏有记录;严格按照规定做皮试。对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评估有处置意见。
4.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按“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填写上报,在病例中有记录。
2
222医疗 Nhomakorabea心制度40
2
随机提问核心制度
2
8
三级查房制度:
1.一般患者入院48h内上级医师查房,危重患者当日查房。
2.有三级医师查房记录,记录内容规范。
4
4
1.落实病情评估制度情况。(入院时评估、出院时评估)
2.为每位患者制动治疗方案,包括检查、治疗、护理计划等措施的结果分析总结,上级医生对治疗方案核准率达100%。
2
2
处方质量
8
1.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处方、医嘱要以本院规范为基础。
2.抗生素应用严格按照适应症,长期用药
者要求有细菌培养与药敏检查结果的支持。
3.上级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及综合分析病人病情及处理意见。
4.上级医师及时审核病历并签名。
2
2
2
2
8
首诊负责制度:
1.转科、转院流程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
2.转科病历中首诊科室医师、转诊科室医师完成相关病历文书内容。
3.转科病历中患者转科交接单无缺陷。
2
3
3
8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在患者死亡1周内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并记录于病历中。
2.制定科室“医疗差错及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建立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务部,并登记、讨论。科室建立医疗技术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
3.熟悉危急值和其他重要检查口头通知制度与程序执行及落实情况。
4.危急值登记本记录全面、准确并及时总结、分析。
2
2
2
2
4
1.了解“异常医疗信息指示报告制度”。
2.对死亡原因分析到位。
4
4
8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1.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主持,按规定时间进行讨论并记录于病历中。
2.讨论记录规范,讨论内容或项目完善。
3.有疑难危重患者多学科综合诊疗的相关制度,并落实。
3
3
2
3
交接班制度:
1.交接班本无漏交或漏接情况。
3
4
会诊制度:
1.急会诊10分钟内到场,常规会诊24小时内完成。
内科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013年2月修订)
科室:考核日期:
项目
分值
基本要求
缺陷内容
扣分标准
得分
质量管理
6
1.科主任了解科室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对质量存在问题的改进有计划性。
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
3.有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
4.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每月自查、评估、分析、整改,有记录、科室反馈。科室质量存在问题持续改进,相同质量问题无重复出现。
5.有科室安全质量指标,每月统计并上报。
6.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的制度,有分析、总结,有对不良事件的惩罚制度。
1
1
1
1
1
1
3
1.制定科室全员培训计划和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业务培训规划。
2.医师每月进行业务学习及科内理论考核1次,一季度操作考核1次。
3.落实“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管理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