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春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6.2.2 经过的时间(一)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认识时间|西师大版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探索并发现1时=60分,通过1分1分或5分5分地数判断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这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教学的。
考虑到秒是很小的时间单位,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很少需要精确到秒,因此这部分内容只安排时、分的认识和学习看钟面上的时刻。
本单元主要知识点:1. 知道1时=60分。
2. 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知识。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已有知识的认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中只是让学生知道并记住“12:00就是指12时”,而对于为什么是这样,学生并不理解。
等学生学习了这个单元的知识,了解了时与分的关系后,对这些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
1. 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
2. 知道1时=60分,能1分1分或5分5分地数出钟面上的时刻。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1.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
例如,学生上学时先看一看钟面上的时刻、老师的作息时间、自己的作息时间等。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
例如,钟面上有几大格、每大格有几小格、一共有几小格这几个问题,1时=60分的关系的发现等。
3. 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掌握看钟面上时刻的方法。
教材把认识几时几分单列一课时,并充分利用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的经验。
先呈现表示整时和半时的钟面,引导学生先判断大约是几时,再过渡到判断具体是几时几分。
此外,教材还注意用色块清楚地标明分针从12起已走的部分,以方便学生观察和思考等。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时分秒——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时分秒——解决问题|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时分秒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取和转换时间,并能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增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管理时间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读取和表达时间,并能进行简单的时程计算。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1.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特别是分钟与秒之间的60进位关系。
2. 学生在理解时间概念时可能存在的抽象思维困难。
3. 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具体问题时可能遇到的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1. 课堂教学使用的时钟模型。
2. 有关时分秒的教学挂图或PPT。
3. 实际问题情景图卡或教具。
4. 练习题及答案反馈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时间概念,如“同学们每天上学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出时分秒的学习内容。
2. 基本概念讲解:详细介绍时分秒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时钟模型演示加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3. 互动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时间读取和转换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即时反馈答案的正确性。
4. 实际问题解决:提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做某件事情需要的时间,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针对一些复杂的时间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时分秒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包括时分秒的定义、换算关系、时间读取方法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步骤。
通过图表和流程图的形式,使复杂问题直观化、简单化。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认识时间|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认识时间|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题为“认识时间”。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从钟面上读取时间,理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并能正确地表达时间。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数字和指针。
2. 培养学生正确读取和表达时间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概念,并能够将时间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1. 对小时和分钟的理解。
2. 正确读取钟面上的时间。
3. 时间表达中的语言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闹钟或时钟模型。
2. 时间的图片或卡片。
3. 时间的练习题和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时间的简短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钟面的构成,让学生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数字和指针。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一个闹钟或时钟模型,进行时间的读取和表达练习。
4. 小组讨论:每组讨论如何正确读取和表达时间,并分享给全班。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小时和分钟的概念,以及正确读取和表达时间的方法。
板书设计1. 钟面的构成:数字、指针。
2. 时间的读取:先读小时,再读分钟。
3. 时间的表达:使用“点”和“分”。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在家中观察时钟,每天记录几个时间点,并尝试读取和表达。
2. 设计一些时间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读取和表达时间的能力。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是否理解清楚。
2.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读取和表达时间。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上是对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认识时间的教学内容的详细描述,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教学难点需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障碍,它们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包括对小时和分钟的理解、正确读取钟面上的时间以及时间表达中的语言准确性。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6.2.2 经过的时间(一)》教案
6.2.2 经过的时间(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2、例3,第85-87页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六第6题,求经过时间(经过时间是整时或不超过1时)的计算。
教学提示:教学时,重点应放在组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合作交流上,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
同时,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重视学生合情的推理。
对于学生求经过的时间可以不要求写出具体的算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基本方法,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计算经过了几时或几分的时间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培养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经过时间的计算。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演算纸。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有些什么?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学生:有碰碰车、摩天轮、过山车。
我最喜欢玩过山车!教师:有这么多好玩的项目啊!那如果去游乐园玩的话,一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吧!你们会计算玩了多长时间吗?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教师重视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数学问题,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影响,让学生产生认识经过时间的需要,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求经过时间(整时)(1)出示情境图。
教师:上周末,二年级(1)班的小红和她的伙伴们在下午2:00--4:00(板书:2:00--4:00)在游乐园玩,她在游乐园里面玩了多长时间呢?(2)从2:00--4:00,你会算经过时间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反馈交流。
预设1:我是想钟面,从2:00到4:00时针从2走到4,正好走了两个大格,所以玩了2时。
预设2:我1时1时地数,从2时到3时经过了1时,从3时到4时又经过了1时,一共玩了2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2.2 经过的时间(一)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6.2.2 经过的时间(一)一、学习目标•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习如何表示时间;•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学会将时间转化成分数;•知道分针、时针的概念及作用。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时间的表示方式;•时间转化成分数。
难点•掌握分针、时针的概念及作用。
三、学习内容1. 时间的表示方式时间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的一种量度标准,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小时、分钟、秒等。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时钟、日历等工具来表示时间。
小时是时间的主要单位,表示时间的长短。
有1小时、2小时、3小时等,通常用“h”表示。
分钟是时间单位中的较小单位,表示一小时中的60分之一,通常用“min”表示。
例如:•8点到9点之间,表示为1小时,用“1h”表示;•上午10点20分,表示为10点加上20分钟,用“10:20”表示;•下午4点50分,表示为4点加上50分钟,用“16:50”表示。
2. 时间转化成分数小时可以转化成分数,例如1个小时等于60分钟,可以表示为1h = 60min。
因此,如果我们要将30分钟表示成小时,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即30分钟等于60的一半,表示为1/2。
更复杂的转换如下:•1h 30min 可以转化为1.5小时,表示为1 1/2 或3/2;•2h 45min 可以转化为2.75小时,表示为2 3/4 或11/4。
3. 分针、时针的概念及作用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由指针和表盘两部分组成。
表盘上有12个小时刻度,每个小时被分成了60份,每一份代表1分钟。
时钟的指针分为时针和分针两种,分别用于表示小时和分钟。
时针一般较短,表示小时,每小时转一圈。
分针较长,表示分钟,每分钟转一圈。
指针在表盘上经过的刻度表示了所经过的时间。
四、练习1. 读时针和分针时钟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时针指向哪一个小时?2.分针指向哪一分钟?3.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4.从上午11点到下午2点,经过了多少小时?2. 时间转换1.1h 20min 等于几个小时?2.3h 45min 等于几个小时几分?3.8点20分,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时间是几又1/3小时?五、小结•时间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的一种量度标准;•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小时、分钟、秒等;•小时可以转化成分数;•时钟由时针和分针两种指针组成,分别表示小时和分钟。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问题解决经过的时间第2课时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问题解决经过的时间第2课时西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第6单元“问题解决——经过的时间”,具体涉及的是第2课时。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学会通过钟面和计时工具计算经过的时间,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学会通过钟面和计时工具计算经过的时间,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经过时间的概念,学会通过钟面和计时工具计算经过的时间。
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经过的时间、推算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钟、计时器、挂图、卡片等。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早上8点出门,走了30分钟后到达学校,请问小明到学校的时间是几点?”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关注。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电子钟,了解钟面的结构和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
4.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妈妈做饭用了30分钟,请问妈妈从开始做饭到吃完饭一共用了多少时间?”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经过的时间开始时间 + 经过时间 = 结束时间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67页的题目。
2. 家长协助孩子记录一天中某个活动的时间,孩子计算该活动经过的时间,并和家长交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时间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时间观念的培养。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春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6.1.2 秒的认识
6.1.2 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7--78页例4及第78--79页相关的课堂活动,认识秒。
教学提示:“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拨钟等活动,继续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1时、1秒的活动,使学生体会1时、1秒的长短,初步建构起1时、1秒的时间观念。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探索1分等于60秒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继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
难点: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跟着数:10、9、8、7、6、5、……(新年的钟声敲响)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
那么,谁能说说, 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板书:秒【设计意图: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2 经过的时间(一)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2 经过的时间(一)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章第2节第2部分“经过的时间(一)”,主要围绕时间单位“时”和“分”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计算时间差,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时间单位“时”和“分”,学会计算时间差,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理解。
2. 学生对时间差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电子钟、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自备钟表模型、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教具展示时间单位“时”和“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经过的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时间差。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操作能力。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间单位“时”和“分”的重要性,以及计算时间差的方法。
板书设计1. 板书经过的时间(一)2. 板书内容:时间单位“时”和“分”的概念、计算时间差的方法、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的时间差。
2. 提高题:根据生活实例,计算时间差,并解释计算过程。
3. 拓展题:探讨时间单位“秒”的概念及其与“时”和“分”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因为它们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可能遇到障碍的地方,也是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和策略来帮助学生克服的地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3经过的时间(二)(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3 经过的时间(二)(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2.3 经过的时间(二)(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章节为6.2.3,主题是“经过的时间(二)”。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计算经过的时间,并能正确书写时间。
2. 通过对实际情景的观察和操作,理解“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的概念。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看电影、做作业等活动中经过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能够正确书写时间。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个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并能正确书写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钟表模型、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计算经过时间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的概念,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钟表模型的操作,练习计算经过的时间,并正确书写时间。
4.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看电影、做作业等活动中经过的时间。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开始时刻 + 经过时间 = 结束时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经过的时间,并正确书写时间。
例1:小明下午2点开始做作业,经过1小时30分钟,他完成了作业。
请问小明完成作业的时刻是几点?答案:小明完成作业的时刻是下午3点30分。
例2:小红下午3点去看电影,电影持续了1小时20分钟,请问小红看完电影的时刻是几点?答案:小红看完电影的时刻是下午4点20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3 经过的时间(二)(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3 经过的时间(二)(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6章第2节第3课时,教学内容为经过的时间的计算。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钟的读法,学习了时、分、秒的概念,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给定时间范围内经过的时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时间计算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时钟读法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时、分、秒换算的理解。
3. 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时钟模型、时间计算示例。
2. 学具:时钟模型、时间计算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时钟读法,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读出课件上显示的时间。
2. 提问:我们知道,时钟可以告诉我们当前的时间,那么如何计算从现在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后的时间呢?二、探究新知1. 出示课件,展示一个时钟模型,标出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时间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2. 引导学生发现,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通过减法来实现,即终止时间减去起始时间。
3. 示例讲解: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强调时、分、秒的换算。
4. 学生尝试计算课件上的时间计算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强调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经过的时间(二)起始时间:______ 终止时间:______经过时间 = 终止时间 - 起始时间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时.分的认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时.分的认识|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时.分的认识|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认识小时和分钟,了解它们的关系。
2. 学会读写小时和分钟。
3. 学会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将分钟转换为小时。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60。
2.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小时和分钟。
3. 学生能够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将分钟转换为小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小时和分钟之间的进率是60,能够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将分钟转换为小时。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小时和分钟,知道小时和分钟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计时器。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表,了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时和分钟之间的进率是60。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读写小时和分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读写小时和分钟,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拓展:讲解如何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将分钟转换为小时。
6.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转换练习,巩固小时和分钟之间的转换。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时分1小时 = 60分钟1分钟 = 1/60小时七、作业设计a. 3小时20分钟b. 1小时50分钟c. 2小时30分钟2. 答案:a. 3小时20分钟b. 1小时50分钟c. 2小时30分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掌握了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小时和分钟,了解小时和分钟之间的进率是60。
在转换练习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将分钟转换为小时。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小时和分钟之间的关系上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时间,可以布置一些关于时间的拓展作业,如调查家庭成员一天的时间安排,或者观察一段时间内自然界的事物变化等。
2020春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6.2.1 时、分、秒的换算
6.2.1 时、分、秒的换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例1及课堂活动,时、分、秒的换算。
教学提示: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作好两个铺垫。
一是让学生理解行相同的距离,所用时间少的,行得快;二是让学生理解,单位相同的可以直接进行比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时间单位的换算过程,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
(2)能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能运用单位换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对学生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
难点:能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演算纸、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关于时、分、秒的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说,针对性地板书1时=60分,1分=60秒)对于时、分、秒,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一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换算单位学习的基础,对三者之间关系的复习巩固,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1、《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这不小狗也加入了它们的比赛。
展示乌龟、兔子、小狗赛跑的情境图:(1)了解跑得快慢与时间长短的关系教师:瞧,比赛开始了。
课件出示:第一次比赛情景,并出示比赛成绩表。
运动员乌龟小兔小狗成绩2400秒80秒85秒名次教师:谁得了第一?为什么?(2)小结:谁用的时间就少,谁跑得就快,谁就是第一。
当时间的单位统一时,我们很容易看出谁用的时间少,谁跑得快。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了有趣的动物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将比赛结果统一成秒这个时间单位,让学生复习在路程相同时,时间用得越少,跑得就越快,反之则越慢,为时间单位换算奠定了认知基础。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时.分的认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时.分的认识|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题为“时.分的认识”。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时间单位“时”和“分”的概念,掌握时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和“分”的概念,掌握时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教学难点1. 时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生对时间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时钟模型或实物。
3. 练习题和活动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时间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时间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时”和“分”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时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活动设计:通过游戏、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时钟,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4. 实践应用: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板书设计1. 时.分的认识2. 主体内容:时、分的概念、时与分的换算关系、时间观念的培养等。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题,巩固对时、分的认识。
2. 拓展练习: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3.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结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生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需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学习钟面的认识,了解钟面上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大格又分成了5小格。
2. 学习时、分、秒的认识,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3. 学习如何读写时间,例如:3时15分可以读作三点十五分,写作3:15。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结构和数字的分布。
2. 理解时、分、秒的关系,能够进行时间的换算。
3. 能够正确读写时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的关系,能够正确读写时间。
难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如:推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结束的时间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面模型、计时器、幻灯片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点了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钟面吧!”2. 新课讲解:a. 讲解钟面的认识,指出钟面上的数字和格子。
b. 讲解时、分、秒的关系,通过例题演示如何换算时间。
c. 讲解如何读写时间,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读写不同时间。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计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和计算。
4.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老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钟面的认识钟面上有12个数字,分成了12大格,每大格又分成了5小格。
2. 时、分、秒的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 如何读写时间3时15分读作:三点十五分,写作:3:15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钟面,标出数字和格子。
2. 请写出一个时间,可以是现在的时间,也可以是你规定的任意时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钟面的认识,时、分、秒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读写时间。
在实践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时间的测量和计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认识时间|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认识时间|西师大版教案:认识时间一、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分、秒。
2. 时间的认识: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3. 时间的计算:时与分、分与秒之间的换算。
4. 时间的应用: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认识钟面,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时间的基本概念,钟面的认识,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面模型、计时器、卡片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如:小明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吃早餐需要20分钟,然后去上学,上学时间是8点30分,让学生初步接触时间,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认识时间(10分钟)利用钟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构成,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引导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
3. 时间单位换算(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让学生了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4. 实践应用(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计算某件事情需要的时间,规划一天的时间安排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时间的基本概念、钟面的认识、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钟面,标出时针、分针、秒针。
2. 请计算:小明从家里到学校需要20分钟,他从家里出发的时间是8点30分,他什么时候能到达学校?答案:1. 略2. 小明从家里出发的时间是8点30分,需要20分钟到学校,所以他到达学校的时间是8点5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时间规律,如: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月亮的圆缺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钟表(一)
认识钟表(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例2和第108页相关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秒针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在感受用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3在观察、认识钟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养成遵守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1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的多媒体课件(画面中设计有8时8分的钟面)或图片。
2实物钟面教具1个,每个学生1个实物时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多媒体演示: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仪式场景。
(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钟面)教师: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些什么?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老师简要介绍:这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开幕仪式的场面,在2007年8月8日晚8时8分,北京举办了盛大的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祝大会,这是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日子,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
教师:刚才我们从哪里知道开幕仪式是在8时8分进行的呢?(画面的钟面上)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面。
板书:认识钟表。
二、依托学生经验,感知钟面1提问关于钟面,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2观察钟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1)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秒针,(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板书:秒针)引导学生看一看自己的钟面,指一指秒针是哪根。
(3)教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数字和格子)(4)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及其关系。
3分别说一说分针走1小格和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各是多少?4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当时针走1大格时分针正好走了多少?(1圈)是多少小格?(60小格)就是多少分?(60分)思考讨论:1时等于多少分?板书:1时=60分。
老师介绍:如何用字母表示时、分?(时可用字母h表示,分用min表示)并引导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些字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时、分、秒的换算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时、分、秒的换算西师大版教案:时、分、秒的换算一、教学内容1. 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学会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分钟转换为秒,秒转换为分钟的方法。
3. 学会将小时转换为秒,分钟转换为秒,秒转换为小时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换算方法,将小时、分钟、秒进行相互转换。
3.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时、分、秒的换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方法,并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计时器2. 学具:练习本、笔、计时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表,引导学生发现时、分、秒的相互关系。
2. 知识讲解:通过钟表模型和计时器,向学生讲解时、分、秒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 例题讲解:举例子,讲解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换算方法,将给定的时间进行换算。
5. 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时、分、秒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 小时、分钟、秒的换算方法七、作业设计a. 12:30b. 3600秒c. 45分钟a. 妈妈从下午2点开始做饭,用了1小时30分钟,请问妈妈什么时候做完饭?b. 一部电影的长度是90分钟,请问这部电影有多少秒?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换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换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换算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日、月、年的换算,以及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时间计算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并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6.2.2 经过的时间(一)》教学反思
2020年春季西师大版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6.2.2 经过的时间(一)
教学反思:
经过时间的计算,大部分的学生往往存在着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在实际的计算中总是有点糊里糊涂的。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本节课计算经过时间主要是指以下两种情况:1小时以内的经过时间,从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
教学时,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来进行教学。
教学计算经过时间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游乐场游玩的情景提出问题,开展学习活动。
对于教学难点处理,一方面教师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计算出经过的时间;另一方面教师对计算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思考,以便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学生初步掌握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的基础上,教师用解决一些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学以致用,计算经过时间倡导算法多样化,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创新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认识时间 解决问题|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2.学习和掌握读、写小时和半小时的时间;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涉及时间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时间,了解时间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2.学习和掌握读、写小时和半小时的时间。
难点1.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2.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涉及时间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以及相关图片等教学工具;2.学生需要提前准备课本、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钟表等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工具,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
2. 引入新概念(10分钟)通过课本6.2的学习,讲解秒、分和时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
3. 学习和练习(30分钟)1.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小时和半小时的读写方法。
并提供一些例子进行练习。
2.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自己家里的各种时间,比如看电视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等。
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进行时间练习。
4. 实际应用(10分钟)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以下问题:1.A 同学看电视的时间是从下午 6 点钟到晚上 7 点钟,中间看了 2 个小时。
你知道他看电视的时间是多长吗?2.B 同学下午在图书馆看了两个小时的书,是从下午 3 点钟看到下午几点钟呢?5. 作业布置(5分钟)作为课程的延伸,布置学生完成教材后的习题。
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生的效果评估:1.课程中的小测验;2.课后布置的作业;3.课堂练习和交流答案。
六、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时间的概念及其应用。
同时,其中的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不过,在上课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我们还需要加强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消化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2 经过的时间(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2、例3,第85-87页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六第6题,求经过时间(经过时间是整时或不超过1时)的计算。
教学提示:教学时,重点应放在组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合作交流上,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
同时,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重视学生合情的推理。
对于学生求经过的时间可以不要求写出具体的算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基本方法,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计算经过了几时或几分的时间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培养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经过时间的计算。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演算纸。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有些什么?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学生:有碰碰车、摩天轮、过山车。
我最喜欢玩过山车!教师:有这么多好玩的项目啊!那如果去游乐园玩的话,一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吧!你们会计算玩了多长时间吗?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教师重视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数学问题,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影响,让学生产生认识经过时间的需要,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求经过时间(整时)(1)出示情境图。
教师:上周末,二年级(1)班的小红和她的伙伴们在下午2:00--4:00(板书:2:00--4:00)在游乐园玩,她在游乐园里面玩了多长时间呢?(2)从2:00--4:00,你会算经过时间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反馈交流。
预设1:我是想钟面,从2:00到4:00时针从2走到4,正好走了两个大格,所以玩了2时。
预设2:我1时1时地数,从2时到3时经过了1时,从3时到4时又经过了1时,一共玩了2时。
预设3:我用减法做,4-2=2时,小红在游乐园里面玩了2时。
(4)小结:怎样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的经过时间?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经过的时间,可以1时1时地数,也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还可以想一想钟面上时针走了几个大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对时间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直接作用于学习,不仅缩短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教学例3,求经过时间(不超过1时)(1)出示例3图。
教师:愉快的周末结束了,小红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小红是什么时刻离开家的?什么时刻到达学校的?学生:8时5分离开家,8时25分到达学校。
教师:那小红从家到学校花了多长时间呢?(2)4人小组用钟面拨经过时间,观察讨论。
(3)汇报、交流。
教师:时针有变化吗?学生:第1个钟面和第2个钟面的时针都是8时多,说明经过时间不超过1时。
教师:谁来说一说小红在上学路上经过了多长时间?预设1:小红出发时,分针指向1,到校时分针指到5,从1到5是4个大格,是20分。
预设2:小红出发时是8时5分,到校时间是8时25分,用25-5=20,所以是20分。
(4)小结:怎样计算经过了几分的经过时间?计算不超过1时的经过时间,我们可以用数大格或小格的方法,还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的方法。
(5)观察比较。
教师:例2和例3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不同点是例2是求经过几时,例3是求经过几分。
相同点是两者都可用数和减的方法来求经过时间。
3、尝试练习“填一填”(1)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预设1:从3:00到4:00,时针走了1大格,所以是1时。
预设2:4-3=1时。
预设3:时针都在5和6的中间,都表示5时多,分针从7走到11,共走了4个大格,所以是20分。
预设4:开始时刻是5:35,结束时刻是5:55,55-35=20分。
(2)思考: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算经过了几时,一个是算经过了几分。
)【设计意图: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学习并总结新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新知:1、课堂活动第1题(1)师生互动。
教师根据书上的问题,让学生一一作答,并说明理由。
6时开始跑步,7时结束,一共锻炼了多少时间?下午第1节课2时10分上课,2时50分下课,一共经历了多少时间?下午4时50分离校,经过10分到家,到家的时间是多少?预设1:从6时到7时,经过了1时。
预设2:从2时10分到2时50分,50-10=40分,经过了40分。
预设3:4时50分放学,经过10分到家,50分+10分=60分=1时,4+1=5时,所以到家时间是5时。
教师:小明走了15分,2:20到学校,他从家出发的时刻是多少?学生:20分-15分=5分,所以出发的时刻是2:05。
教师:怎样求起止时刻?学生:用结束时刻减经过时间,就是开始时刻;用开始时刻加经过时间就是结束时刻。
(2)生生互动。
同桌两个学生互相提问(不超过1时的)。
分两类,一类是知道起止时刻求经过时间,一类是知道起止时刻中的一个与经过时间,求另一个。
2、课堂活动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说说你对同学的答案有什么建议。
教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一鼓作气,把一件事情干完了,再做另外的事情,这样就能节约出许多时间,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学习更多的知识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一起来齐唱《时间像小马车》这首歌,老师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能珍惜时间。
3.练习十六第6题(1)全班读题。
(2)集体分析。
教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我们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停车时间和每时的停车费。
每时停车费题目已经告诉我们了,所以先求停车时间。
(3)独立完成。
(4)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数学课堂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跃才能完成任务。
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果单纯地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他们会觉得枯燥乏味,用唱歌的方式不仅可引起学生的注意,还可进行情感教育。
】四、达标反馈:1、填一填。
(1)红红折一只纸鹤,秒针从1走到了9,她折这一只纸鹤所用的时间是()秒。
(2)实验小学上午8:00上课,中午11:00放学,上午在校时间是()时。
(3)第一节课从8:00开始到8:40结束,一共用了()分。
2、小兰去上学,7:35从家出发,7:50到校。
她从家到学校要走多长时间?3、一场大雨从9:20开始下,到10:55雨停止、共下了几小时几分?答案:1、(1)40 (2) 3(3)402、25分3、 35分五、总结反思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是怎样求经过时间的?布置作业:1、填一填。
(1)一场电影从下午3:00开始,到下午5:00结束,一共演了()时。
(2)分针从2走到5一共用了()分。
(3)每天中午1:05---1:50是小明的午睡时间,他每天睡()分。
2、问题解决:(1)李静每分钟写3个大字,从7时20分到7时35分,他可写多少个大字?(2)这个商店一天的营业时间一共多少时?(3)谁先回家?早回家多长时间?3、课后问题小强每天8:15到校,16:25放学回家,他每天在校时间多长?想知道答案吗?你可以试着下课后算一算,下节课老师再告诉你答案。
【设计意图:留一个问题悬念给学生,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为下节课的学习作铺垫,一举两得。
】答案:1、(1)3(2)15(3)452、(1)35-20=15(分) 15×3=45(个)(2)12-8=4(时) 5-2=3(时) 4+3=7(时)(3)弟弟早,38-5=33(分)板书设计:问题解决---求经过的时间(一)【设计意图: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用大括号的形式加以列举和展示,直观形象。
】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1、计算经过时间。
经过时间怎样算?分成几段不难算。
时间若短数一数,两下相减计算完。
2、用画图法解决时间问题。
例题:工艺品厂的李师傅1时可以在8个花瓶上各画一只猫。
李师傅从8时30分工作到11时30分,可以画多少只猫?分析:根据题意,应先求出李师傅一天一共工作了多长时间?从8时30分到11时30分,经过了3时,1时可以画8只猫,3时可以画8×3=24(只)猫。
可以画图如下:解答:11:30-8:30=3(时)8×3=24(只)答:可以画24只猫。
总结: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准确计算从8时30分到11时30分所经过的时间。
资料链接:1、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是多少?北京天安门广场国旗的升旗时间一共是2分7秒,每天的具体升降时间,是根据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确定的,具体时间是由北京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林亨专门计算的。
早晨,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天安门广场所见地平线相平时。
为升旗时间。
日期不同,国旗的升降时间也有所差异。
每年1月11日到6月6日,升旗由早晨7时36分逐渐提前到凌晨4时36分,平均每天依次提前约1分钟;6月22日至12月30日,升旗时间由4时46分逐渐推迟到7时36分,平均每天推迟52秒钟。
12月31日到1月10日与6月7日到6月21日,每天的升旗时间分别为恒定的7时36分与4时46分。
国旗的降旗时间同样分为逐渐推迟和逐渐提前的两个时段。
遇到阴天、雨天和雪天,升旗和降旗的时间与前一天相同。
2、时差。
时差简单的说,两个地区地方时之间的差别称作为时差。
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 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相邻 15 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经度每隔 15 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 度差 4 分钟。
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 (+) 或减去 (-) 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
许多国家还采用夏令时(DST),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
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2小时。
3、旋转的小彩旗。
2014年马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家还有印象吗?如果要问2014年春晚上最长的节目是什么?那理所当然就应该是在舞台一侧搭起的副舞台上表演的转圈了。
杨丽萍小侄女小彩旗身穿一身白色长裙,在舞台上不停旋转着,寓意时间的流逝,而且一转就是整整四个小时,连续不断地旋转了8000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