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
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2b5f0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6c.png)
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关于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语文的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有哪些,记叙文答题套路是什么?记叙的阅读的重点是理清记叙文挨次和线索,明确记叙的中心。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盼望对您有所关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技巧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谈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大事,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怎么看待。
即:内容+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白)……的故事(事迹、经过、大事、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的……的感情。
二、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进展过程(找各个大事)4、根据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推断技巧:看题目,看谈论抒情句,看多次消失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大事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示例:(1)以详细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大事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最强高考励志书,淘宝搜寻《高考蝶变》购买四、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大事(4)情感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消失的词语、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五、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0add9f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1.png)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引言记叙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文体,也是中学生必须学会的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记叙文,学生可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
本文将介绍记叙文阅读答题的技巧和套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答记叙文阅读题目。
技巧一:理解故事情节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展开。
要理解记叙文,首先需要理解故事情节。
阅读时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注意故事开头,了解故事的背景信息和主要人物的特点。
2.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掌握故事的主要转折点和关键事件。
3.注意故事的结尾,了解故事的结局和反思。
通过理解故事情节,可以更好地把握记叙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技巧二:抓住关键词在解答记叙文阅读题目时,抓住关键词是关键。
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定位答案和理解文章的重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抓住关键词:1.注意文章中出现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它们通常是文章的要点和重点。
2.注意文章中的转折词、因果关系词和递进关系词,它们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3.注意文章中的数字、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
通过抓住关键词,可以更快地找到答案,提高解题效率。
技巧三:分析人物形象记叙文通常涉及到多个人物,理解人物形象对于理解故事情节和解答题目非常重要。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外貌特征:注意人物的外貌描写,如年龄、身高、相貌等。
2.个性特点: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勇敢、聪明、善良等。
3.行为举止: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如语言表达、动作举止等。
4.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如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和交流。
技巧四:合理利用上下文在阅读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生词或难句,这时可以利用上下文来推测词义或理解句子。
具体做法如下:1.上下文提示:注意前后句的连接词和逻辑关系,有时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暗示推测词义。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0bd843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9.png)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记叙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在答题的时候,要运用哪些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技巧【1】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
“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10c9e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76.png)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如下:1.快速通读全文:在短时间内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
注意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而是要把握全文的脉络。
2.仔细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重点和要求,例如要求找出主要人物,关键事件,特定细节等。
3.回归原文:大部分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
在找到答案的关键语句后,要仔细阅读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4.理解文章结构:记叙文的常见结构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理解文章结构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发展。
5.分析人物性格:记叙文中的人物性格往往通过语言、行为、心理描写等方面展现出来。
要注意找出描写人物性格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含义。
6.理解主题思想: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理解主题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要注意找出表达主题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含义。
7.注意细节: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对理解文章起到重要作用。
要注意观察文中的人物、环境、行为等方面的细节描写。
8.合理推断: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要进行合理的推断。
要注意不要做出过于主观的推断,而要根据原文的线索进行合理推断。
9.组织语言:在答题时,要注意组织语言,使其简洁明了、准确无误。
可以采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也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适当的改写。
10.检查答案:在完成答题后,要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和原文的线索。
如果发现有不合适的地方,要及时进行修改。
以上就是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的一些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593bf13b8f67c1cfbd6b871.png)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__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
记叙文阅读关于本文主旨的看法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关于本文主旨的看法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a75757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6.png)
记叙文阅读关于本文主旨的看法答题技巧
1.梳理文章内容。
阅读全文,了解文章讲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个人物的具
体经历、某个事件的具体过程等。
2.提炼中心思想。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通过这些
关键词、句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分析写作意图。
作者在写文章时,都有自己的写作意图,比如表达对某个
人或事的怀念之情、赞扬某个人的品质、批判某种行为等。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4.联系实际。
有时候,文章所描述的事件或人物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联系,
可以通过联系实际来理解文章的主旨。
5.注意文体特征。
记叙文的主旨一般会在文末或文中关键处点明,要注意文
体的特点,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主旨。
6.答题技巧。
在答题时,可以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文章的中心
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分析,最后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时,要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规范性,先列出要点,再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记叙文阅读关于本文主旨的看法答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要从梳理内容、提炼中心思想、分析写作意图、联系实际、注意文体特征等方面入手,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同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和条理性,先列出要点再具体分析。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7159dba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1.png)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在阅读中,记叙文是最容易理解的文本类型之一。
因为它主要描述事实、事件、人物和情景,而且大多数记叙文都遵循一定的叙述结构。
以下是一些阅读记叙文的技巧和套路:1. 确定主题在开始阅读记叙文之前,应该尝试确定文章的主题。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和目的。
可以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和第一段来确定主题。
如果主题不是很明显,可以阅读全文并找出关键词来确定。
2. 注意时间和空间记叙文通常会描述一个事件或一段经历,在时间和空间上会有一定的限制。
在阅读过程中,应该留意文章中提到的日期、时间和地点,并在脑海中画出相关的场景和环境。
3. 理解人物在记叙文中,人物是故事的主要推动力。
因此,应该尝试理解和记住人物的名称、性格特点以及行为举止。
有时候,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物,我们需要阅读文章的背景信息,比如他们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
4. 注意语言表达记叙文通常使用比较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事件和场景。
应该注意作者使用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5. 回顾全文阅读记叙文后,应该回顾全文,尝试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整理成笔记,并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阅读记叙文的一些技巧和套路。
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中,应该注重思考和理解,而非盲目记忆。
记忆只是阅读的一个辅助手段,真正重要的是把文章的内容理解透彻,并加以运用。
除了以上提到的阅读记叙文的技巧和套路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点需要注意。
首先,阅读记叙文时,需要注意文章的情感色彩。
记叙文通常会传达一种情感或情绪,包括快乐、悲伤、紧张、惊悚或幽默等。
读者应该能够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情感,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目的。
其次,阅读记叙文时还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
记叙文通常包括导入段、事件展开、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
导入段通常用来介绍背景信息和人物角色,事件展开部分描述事件发生的情景和过程,高潮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通常描述最令人震惊或最让人感动的场景,结尾部分则用来总结故事或传达作者的思想。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cd4f7264b73f242336c5fbd.png)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词语理解1、从词语的语境义开窍现代文教学和测试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作活的理解分析,抓住了语言跳动的脉搏。
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
所以正确地理解文中的词语的含义,必须充分考虑它所处的语言环境,而且对于某些词,如果不明词义,只要能结合语境,认真推敲,也可以大体揣摩出词语的意义。
2、从代词的上句开窍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
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是找不到答案的,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中找,而且应当由远及近地去找,如果只着眼本句,不对词语所在的语段从整体上把握,就难以弄清它所指代的具体对象了。
二、句子理解1、从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开窍关键语句往往在文章中成语段中起关键作用,要理解它,必须注意它本结构和修饰限制成分,同时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处于什么地位,比如说,如果句子在文章、语段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那么理解它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如果句子在文章、语段中是起小结的作用,那么理解它必须从它的上文去看、去找相关信息,无论总起还是小结,关键要看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区内寻找答案。
2、从相邻句开窍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关于句子的理解,有些设问的句子既不在文、段开头起总起作用,也不在文、段结构部分起小结作用,而是在文章或者语段中间,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句子,总在文章中起着一定作用。
对这种句子的理解,特别注意其所处的语言环境,抓住这个唏子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是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上下句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此外还可以结合中心思想来理解句意,中心思想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与中心思想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还可以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社会背景与作品反映的内容、作者写作的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飞丰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意义的作用;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作为例证出现,证明论点;说明文中的描写,或再现对象特征,或以文艺性笔调起点染作品使之生动的作用。
阅读记叙文应把握的要点
![阅读记叙文应把握的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4524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b.png)
阅读记叙文应把握的要点
1.理解文本类型: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件或故事为主的文学体裁,常见的有小说、故事、传记等。
了解文本类型有助于预期故事内容和情节的发展。
2.注意故事结构:记叙文往往有明确的故事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关注故事结构有助于理解故事的目的、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4.理解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人物是故事的主体,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命运对故事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人物形象的描写,可以推测出他们的内心活动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深入思考主题:记叙文通常涉及一定的主题,如人生哲理、友情、爱情等。
通过反思故事中的主题,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思考和启发。
10.积累阅读经验:阅读记叙文需要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通过多读不同类型的记叙文能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地阅读记叙文,需要理解文本类型、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注意叙述手法和主题、体验情感变化等。
通过积累阅读经验和不断思考,可以更好地把握记叙文,领略其中的美和情感。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b4171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1.png)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一、概括内容要素归纳法(抓住“二主要”:人+事)(2)做了什么事或怎么了(3)补充起因、结果、时间、地点(有必要交待哪个便交待哪个)要求:语言简洁。
可以用反推文章内容的方法检验正确与否。
答案模式:××人+为了××目的(在××情况下)+××时间××地点+做了××事+结果二、明确中心(1)看标题(2)看首尾(3)看议论、抒情句三、记叙的线索(1)时间(2)行踪(3)人物(4)物件(5)事件(6)情感变化(7)见闻和感受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一些词语或一些事物;抒情议论句出现的关键语句。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模式: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四、分析词的含义和作用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五、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一些最突出、最重要的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顺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使行文曲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突出中心;内容集中,对比鲜明;(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待了……,使叙述更加充分,内容更充实;为下文的……做铺垫。
插叙和倒叙的区别:(1)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一些重要情节提到前边来,然后再顺着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是倒叙。
这种写法是先倒叙,后顺叙。
如果全文的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显然它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事,但在全篇中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的这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edddf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6.png)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2)1、线索。
2、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作者感情的触发点。
标题含有人物或者事物,一般是指文章的线索,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具有象征义。
如《藤野先生》《邓稼先》《背影》,既指线索,又饱含感情。
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
标题含有哲理和议论的成分,一般是揭示文章的中心。
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5、概括文章内容。
叙事类的题目,一般是概括文章内容。
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标题中出现矛盾现象,一般是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如《二月三十号》。
标题中出现修辞手法,主要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有时候也是文章的线索。
如《像向日葵一样灿烂》。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3)(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五年级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技巧
![五年级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0bbbc5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b.png)
五年级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技巧记叙文是五年级阅读中常见的文体之一,通过故事情节来传达信息和表达思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题型和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叙文。
1. 根据标题推测文意记叙文的标题通常能够给出一定的线索,可以帮助学生预测故事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在阅读前,建议学生先审题,尝试根据标题推测故事的走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例如,如果标题是《我的暑假生活》,学生可以猜测这篇文章是关于作者暑假里的经历和活动。
这样的推测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更有目的性,更容易理解故事的内容。
2. 分析故事结构记叙文通常由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故事的结构,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 开头:开头部分一般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开头部分了解故事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基本情况。
- 中间:中间部分是故事的发展阶段,通常包含一系列事件和行动。
学生可以关注故事中的和转折点,这些部分往往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环节。
- 结尾:结尾部分一般总结故事,并给出一个结论或教训。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结尾部分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3. 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是记叙文阅读中的一种常见题型。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中的细节,回答与故事相关的具体问题。
例如,学生可能会被问到故事中某个人物的特征、发生了什么事件或者某个场景的描述等。
在回答细节理解题时,学生应该仔细阅读文中相关部分,并从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4. 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是考察学生对整篇记叙文主题和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
学生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主题,并选择最符合故事主旨的选项。
在回答主旨大意题时,学生应该注意整篇故事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色彩,从中推测出作者要传递的信息和意义。
5. 预测故事发展阅读记叙文时,学生可以尝试预测故事的发展,根据前文的线索和提示猜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情节。
这样的预测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前理解故事的走向,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推断能力。
【高分阅读】小升初阅读理解——记叙文阅读篇(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有答案)
![【高分阅读】小升初阅读理解——记叙文阅读篇(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47888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1.png)
【培优阅读】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方法点拨+参考答案 (三)记叙文阅读 一、考点要求: 1.能够通过通读全文,把握文意,体会出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
2.通读文章,准确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
3.在理解、领会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个人心得,拓展延伸,感悟评价。
二、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1.清楚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把握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懂得归纳文章主旨。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5.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学校: 姓名: 班级: --------------------密-----------------------封----------------------线---------------------(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记叙文阅读理解
![记叙文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65e5e9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7.png)
记叙文阅读理解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一种文体,从小说、散文到回忆录、游记,无处不在。
然而,要真正读懂一篇记叙文,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需要我们掌握一些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一、把握故事情节
阅读记叙文,首先需要把握故事情节。
这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发展过程。
只有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二、分析人物形象
故事中的人物是记叙文的灵魂,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
要从人物的言行举止中分析其性格特点、情感变化以及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
三、理解作者情感
作者在写作记叙文时,总是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要学会体会作者的情感。
只有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四、探讨故事主题
每个记叙文都有一个主题,主题是故事的灵魂。
在阅读记叙文时,要学会探讨故事的主题。
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作者情感等多个方面来分析故事的主题。
总之,要读懂一篇记叙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记叙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同时,多读多练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热门6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热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07b6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0.png)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第1篇记叙文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以记叙为主,采取综合表达的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
记叙中的说明。
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下面是记叙文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二、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四、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第2篇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记叙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记叙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3a563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8.png)
记叙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记叙文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常见文体,通常用来叙述、描述和回顾事件。
在阅读记叙文时,有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以下是关于记叙文阅读理解的10条技巧和方法,并提供详细描述。
1. 阅读前的准备:在阅读记叙文之前,先了解一下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信息。
可以研究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文学流派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图和特点。
2. 抓住文章的主题:记叙文通常有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
通过仔细阅读开头和结尾的段落,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找出文章的主题,这将有助于整体理解。
3. 留意时间、地点和人物:记叙文通常会涉及到一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仔细观察和把握这些细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情感变化。
4. 分析故事结构:记叙文通常由引子、承接、高潮和结尾构成。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观察故事的结构,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转折点,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推进。
5. 细致品味语言:记叙文的魅力在于作者的语言运用。
仔细品味作者使用的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注意语言的节奏和抑扬顿挫,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图。
6. 理解人物的动机:记叙文通常有一些主要人物。
深入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原因,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决策、行动和情感状态。
注意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内心独白和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揣摩人物。
7. 注意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者通常通过记叙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分析作者的字里行间和隐含的意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事件、人物和情节的看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立场和理解。
8.注意记叙文的背景和文化因素:记叙文常常会涉及到特定的背景和文化因素,比如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习俗和传统。
了解这些背景和文化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
9. 多角度思考:记叙文往往有多个解读角度,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方式15点
![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方式15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382d4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7.png)
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方式15点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方式15点记叙文是中考阅读理解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题型,考察考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
因此,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技巧和答题方式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就是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方式15点:1. 首先,我们要认真阅读题目和文章,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基本含义。
2.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我们需要逐段分析。
对于每一段,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意义。
3. 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篇章间的关系,例如前后转折等。
4. 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态度和行为,这对于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非常重要。
5. 我们需要注意文本中的时间和地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情节和主题。
6. 了解文章中的语言风格,例如比喻、夸张等。
7. 注意文章中的细节,例如人物的动作、环境的描写等。
8. 关注文本中的对比,如黑白对比、自然与人工对比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9. 我们需要关注文章中的基本动因和结果,并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10. 需要注意词语的多义性,以免误解文章。
11. 需要注意文章中的象征、隐喻和揭示的意义,这对于理解文章的意义非常重要。
12. 在读完全文后,重新思考文章的主旨,以便更好地应对问题。
13. 理解题目中的具体问题,并从文章中找到相关信息进行回答。
14. 需要注意多选题和判断题中的细节,以便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15. 最后,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排版,准确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注重语言表达,以便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方式15点,掌握这些技巧,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理解和应对记叙文阅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1.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2.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3.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方法: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给人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插叙(叙事时,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7.描写的种类及作用?(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环境描写(8)细节描写景物描写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烘托人物心情8.文章内容(中心)?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9.表现手法及作用?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1)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10.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2.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方法同上)1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结尾:照应开头,照应文题;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
14.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15.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6.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一、记叙文阅读玉兰花的记忆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
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
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
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
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
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
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
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
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
”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
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
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
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
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
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
真是情趣无限!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
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
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
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
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
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
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文章第②③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答:2.文章第④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答:3.文章第⑥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4.请结合第⑦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答:5.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概括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太阳和霓虹灯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
②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
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
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
讲述完毕,“大腕”严肃地说:“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
”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
”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
③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
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种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
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
④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
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已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
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
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
⑤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像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
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
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
⑥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像,非常羡慕。
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
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
⑦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
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
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
⑧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
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
⑨紫禁城的傍晚很美。
太阳悬挂在地平线上,光线柔和。
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情愿寻求平等,因为它知道这种姿态更有利于交流。
都市的霓虹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并且极富动感,竭力招揽着人们的目光。
太阳和霓虹灯同时出现,看上去竟不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也许因为它们都发光吧。
(原文有改动)1.本文总体上采用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第⑤段采用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2.本文略写的是____________,详写的是_____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____ 。
3.说说本文第③段描写人物采用了什么笔法,并说说这样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文章采用了对比手法,请选取一个例子,说明怎样进行对比,并简要分析作用。
5.结尾描写了太阳和霓虹灯,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两种事物各暗示了什么样的人。
二、散文阅读感悟人文什么是“人文”?即使读过书的人,想必读过书的人也未必说得清。
据说,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用了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
为了解说“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去郊区。
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
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车窗看他们的车。
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
他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
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