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六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加尔文曾被法国天主教会指控为“异端”并被迫流亡国外,其主要原因是()A.学习人文主义思想B.宣传路德的主张C.反对信仰上帝D.主张推翻法国政权解析:选B。
“异端”一般适应于宗教内部斗争或矛头直指宗教的斗争,由此可排除A、D 两项。
C不符合加尔文的思想。
2.(2012·菏泽高二测试)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由于它()A.否定教皇地位B.主张个人宗教信仰自由C.否定封建特权D.宣扬《圣经》精神解析:选B。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观点都是强调了上帝在人的心中,人的精神自主权在于自己,否定了教皇作为上帝代言人的身份和特权。
也就是说,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是从神学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去创造,提倡人自己的精神。
3.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本质上体现了()A.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B.新贵族与旧贵族的矛盾C.王权与教权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天主教会的矛盾解析:选C。
注意从“本质”上分析,此处要紧扣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主观动机进行分析。
4.(2012·福州高二质检)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资产阶级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B.西欧各国的王权普遍得到加强C.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D.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解析:选D。
B项“加强王权”并不是对资本主义发展有利,C项“促进……”必须在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下才能“发展”;A、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最大影响”之意的应是D 项“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加尔文材料2:……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
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加尔文请回答:(1)据材料1回答“一个人发家致富”的原因是什么?加尔文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2)材料2中“某些蠢人”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是怎样评判“财富”的?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从上述材料看,加尔文的主张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答案:(1)上帝的恩赐。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七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俄国农奴制下工业发展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自由劳动力B.缺乏工业投资C.国内市场狭小D.农奴制度阻碍解析:选D。
A、B、C三项都是农奴制影响下的产物,故选D。
2.克里米亚战争的作战双方为()A.俄——英、法、土B.俄、土——英、法C.俄、土、法——英D.俄、英、法——土解析:选A。
为争夺克里米亚半岛,俄国和英、法、土展开了克里米亚战争。
3.1856年,俄国被迫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发生在()A.日俄战争后B.克里米亚战争后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D.英法七年战争后解析:选B。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苛刻的《巴黎和约》。
4.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B.废除农奴制度C.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统治D.满足农奴的要求解析:选C。
本题应用阶级分析法分析。
沙皇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巩固统治。
5.(2012·河南郑州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两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3)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是什么?答案:(1)图一反映了俄国冶铁业的严重落后。
图二反映了俄国交通运输业的落后。
(2)说明俄国的工业生产非常落后。
主要表现为蒸汽动力少,仍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
(3)农奴制的存在制约着俄国的发展。
一、选择题1.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导致国内市场狭小②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③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④暴力斗争不断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C。
题干中的限制词是“阻碍工业发展”,④是政治斗争方面的内容。
2.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展缓慢B.俄国农奴制的落后C.新思潮的冲击D.战争对俄国来说是非正义的答案:B3.(2012·广东顺德期末测试)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第六章第3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第六章第3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 不等式组⎩⎪⎨⎪⎧y ≤x +1y ≥00≤x ≤t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32, 则t 的值为( )A. -3或 3B. -3或1C. 1D. 3解析:选C.不等式组⎩⎪⎨⎪⎧y ≤x +1y ≥00≤x ≤t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由⎩⎪⎨⎪⎧y =x +1x =t解得交点B (t , t +1), 在y =x +1中, 令x =0得y =1, 即直线y =x +1与y 轴的交点为C (0, 1), 由平面区域的面积S =1+t +1×t2=32得t 2+2t -3=0, 解得t =1或t =-3(不合题意, 舍去), 故选C.2. O 为坐标原点, 点M 的坐标为(1,1), 若点N (x , y )的坐标满足⎩⎪⎨⎪⎧x 2+y 2≤42x -y ≥0y ≥0则OM →·ON →的最大值为( ) A. 2 B. 2 2 C. 3D. 2 3解析:选B.如图, 点N 在图中阴影区域内, 当O 、M 、N 共线时, OM →·ON →最大, 此时N (2, 2), OM →·ON →=(1,1)·(2, 2)=22, 故选B.3. (2011·高考陕西卷)如图, 点(x , y )在四边形ABCD 内部和边界上运动, 那么2x -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令b =2x -y , 则y =2x -b , 如图所示, 作斜率为2的平行线y =2x -b ,当经过点A 时,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最大, 为-b , 此时b =2x -y 取得最小值, 为b =2×1-1=1. 答案:14. 设不等式组⎩⎪⎨⎪⎧2x +y -6≤0x +y -3≥0y ≤2表示的平面区域为M , 若函数y =k (x +1)+1的图象经过区域M ,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作出平面区域, 如图所示. 因为函数的图象是过点P (-1, 1), 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 由图知, 当直线l 过点A (1,2)时, k 取最大值12; 当直线l 过点B (3,0)时, k 取最小值-14故k ∈[-14, 12]. 答案:[-14, 12]一、选择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若点(-2, t )在直线x -2y +4=0的上方, 则t 的取值范围是( )A. (-∞, 1)B. (1, +∞)C. (-1, +∞)D. (0,1)解析:选B.将x =-2代入直线x -2y +4=0中, 得y =1.因为点(-2, t )在直线上方, ∴t >1.2. (2012·保定质检)不等式组⎩⎪⎨⎪⎧x -y +5≥0y ≥a0≤x ≤3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三角形,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5 B. a ≥8C. 5≤a <8D. a <5或a ≥8解析:选C.解⎩⎪⎨⎪⎧x -y +5=0x =0得(0,5),解⎩⎪⎨⎪⎧x -y +5=0x =3得(3,8),∴5≤a <8.3. (2011·高考山东卷)设变量x , y 满足约束条件⎩⎪⎨⎪⎧x +2y -5≤0x -y -2≤0x ≥0则目标函数z=2x +3y +1的最大值为( ) A. 11 B. 10 C. 9 D. 8.5解析:选B.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 如图阴影部分所示.又z =2x +3y +1可化为y =-23x +z 3-13, 结合图形可知z =2x +3y +1在点A 处取得最大值.由⎩⎪⎨⎪⎧ x +2y -5=0x -y -2=0得⎩⎪⎨⎪⎧x =3y =1故A (3,1).此时z =2×3+3×1+1=10.4. 某加工厂用某原料由甲车间加工出A 产品, 由乙车间加工出B 产品, 甲车间加工一箱原料需耗费工时10小时, 可加工出7千克A 产品, 每千克A 产品获利40元; 乙车间加工一箱原料需耗费工时6小时, 可加工出4千克B 产品, 每千克B 产品获利50元. 甲、乙两车间每天共能完成至多70箱原料的加工, 每天甲、乙两车间耗费工时总和不得超过480小时, 甲、乙两车间每天总获利最大的生产计划为( ) A. 甲车间加工原料10箱, 乙车间加工原料60箱B. 甲车间加工原料15箱, 乙车间加工原料55箱C. 甲车间加工原料18箱, 乙车间加工原料50箱D. 甲车间加工原料40箱, 乙车间加工原料30箱解析:选B.设甲车间加工原料x 箱, 乙车间加工原料y 箱, 则⎩⎪⎨⎪⎧x +y ≤7010x +6y ≤480x y ∈N,目标函数z =280x +200y , 结合图象可得:当x =15, y =55时, z 最大.5. 已知实数x , y 满足⎩⎪⎨⎪⎧2x -3y +18≥02x +3y ≥0x ≤3, 若z =ax +y 的最大值为3a +8, 最小值为3a -2,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a ≥23B. a ≤-23C. -23≤a ≤23D. a ≥23或a ≤-23解析:选C.作出x , y 满足的可行域, 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则z 在点A 处取得最大值, 在点C 处取得最小值. 又k BC =-23, k AB =23,∴-23≤-a ≤23, 即-23≤a ≤23.二、填空题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不等式组⎩⎪⎨⎪⎧x +y -2≥0x -y +2≥0x ≤2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作出可行域为△ABC (如图), 则S △ABC =4.答案:47. 设实数x , y 满足⎩⎪⎨⎪⎧x -y -2≤0x +2y -4≥02y -3≤0则y x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y x 表示点(x , y )与原点(0,0)连线的斜率, 在点⎝⎛⎭⎫1,32处取到最大值. 答案:328. (2011·高考课标全国卷)若变量x , y 满足约束条件⎩⎪⎨⎪⎧3≤2x +y ≤96≤x -y ≤9则z =x +2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解析:作出不等式表示的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易知直线z =x +2y 过点B 时, z 有最小值.由⎩⎪⎨⎪⎧x -y =9 2x +y =3得⎩⎪⎨⎪⎧x =4 y =-5.所以z min =4+2×()-5=-6.答案:-6 三、解答题9. 若直线x +my +m =0与以P (-1, -1)、Q (2,3)为端点的线段不相交, 求m 的取值范围. 解:直线x +my +m =0将坐标平面划分成两块区域, 线段PQ 与直线x +my +m =0不相交, 则点P 、Q 在同一区域内, 于是, ⎩⎪⎨⎪⎧-1-m +m >02+3m +m >0, 或⎩⎪⎨⎪⎧-1-m +m <02+3m +m <0所以, m 的取值范则点P 、Q 在同一区域内, 于是, ⎩⎪⎨⎪⎧-1-m +m >02+3m +m >0, 或⎩⎪⎨⎪⎧-1-m +m <02+3m +m <0所以, m 的取值范围是m <-12.10. 已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x +2y ≤4x -y ≤1x +2≥0.(1)求函数u =3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求函数z =x +2y +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1)作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x +2y ≤4x -y ≤1x +2≥0表示的平面区域, 如图:由u =3x -y , 得y =3x -u , 得到斜率为3, 在y 轴上的截距为-u , 随u 变化的一组平行线. 由图可知, 当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C 点时, 截距-u 最大, 即u 最小, 解方程组⎩⎪⎨⎪⎧x +2y =4x +2=0, 得C (-2,3),∴u min =3×(-2)-3=-9.当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B 点时, 截距-u 最小, 即u最大, 解方程组⎩⎪⎨⎪⎧x +2y =4x -y =1, 得B (2,1),∴u max =3×2-1=5.∴u =3x -y 的最大值是5, 最小值是-9. (2)作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x +2y ≤4x -y ≤1x +2≥0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由z =x +2y +2, 得y =-12x +12z -1, 得到斜率为-12在y 轴上的截距为12z -1, 随z 变化的一组平行线, 由图可知, 当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A 点时, 截距12-1最小, 即z 最小, 解方程组⎩⎪⎨⎪⎧x -y =1x +2=0, 得A (-2, -3), ∴z min =-2+2×(-3)+2=-6.当直线与直线x +2y =4重合时, 截距12z -1最大, 即z 最大,∴z max =x +2y +2=4+2=6.∴z =x +2y +2的最大值是6, 最小值是-6.11. 某玩具生产公司每天计划生产卫兵、骑兵、伞兵这三种玩具共100个, 生产一个卫兵需5分钟, 生产一个骑兵需7分钟, 生产一个伞兵需4分钟, 已知总生产时间不超过10小时. 若生产一个卫兵可获利润5元, 生产一个骑兵可获利润6元, 生产一个伞兵可获利润3元. (1)试用每天生产的卫兵个数x 与骑兵个数y 表示每天的利润w (元); (2)怎样分配生产任务才能使每天的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1)依题意每天生产的伞兵个数为100-x -y , 所以利润w =5x +6y +3(100-x -y )=2x +3y +300. (2)约束条件为⎩⎪⎪⎨⎪⎪⎧ 5x +7y +4100-x -y ≤600100-x -y ≥0 x ≥0 y ≥0 x y ∈N.整理得⎩⎪⎪⎨⎪⎪⎧x +3y ≤200x +y ≤100x ≥0y ≥0 x y ∈N.目标函数为w =2x +3y +300.作出可行域. 如图所示:初始直线l 0:2x +3y =0, 平移初始直线经过点A 时, w 有最大值.由⎩⎪⎨⎪⎧x +3y =200x +y =100得⎩⎪⎨⎪⎧x =50 y =50.最优解为A (50,50), 所以w max =550元.所以:每天生产卫兵50个, 骑兵50个, 伞兵0个时利润最大为550元.。
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中央政权结构()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解析:选C。
图片为三省六部示意图,秦、汉、唐、明四个朝代中,只有唐朝实行这一制度。
2.在宋代中央政府中,掌握财政权的是()A.左丞相B.右丞相C.三司使D.枢密院解析:选C。
考查基础知识。
宋代为削弱相权实行“二府三司制”,三司使掌财政权。
3.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秀才看榜图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解析:选D。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通过考试形成的一种选官制度,根据关键信息“秀才”、“看榜”可判断正确答案为D项。
4.明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是()①御史大夫②监察御史③六科给事中④按察使司A.①②③B.②③④C.②D.②③解析:选D。
①是秦汉时期的监察官员,④是明代地方监察机构,均不合题意。
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
由此可见,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都是明朝中央负责监察的官员,②③正确。
5.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
”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家贫弱”的后果。
据此回答:(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为什么?(2)请就科举制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搞清两段引言的含义,前者是肯定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后者是抨击其消极作用。
在早期阶段,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解答该题要紧紧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价科举制。
答案:(1)并不矛盾。
这两段话是分别对科举制度前期和后期所起不同作用的评价。
(2)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
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了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客观形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
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六单元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学案
改革的后果【学习目标】1.对穆罕默德·阿里发动的对外战争,只作简单了解即可。
2.在学习时,要重点把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学习重难点】要通过对阿里对外战争和阿里改革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学会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学习过程】一、阿里的对外扩张1.条件:随着改革的推行,①日益增强。
2.概况(1)第一阶段(1811~1831年)A.1811年,东征②,使该地成为埃及的属地。
B.向南发动对③的战争,但未达到预期目的。
C.1824年西讨④,被英国、法国、俄国联合打击,损失惨重。
(2)第二阶段(1831~1841年)A.1831年,入侵⑤,挑起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
B.1833年,⑥同埃及互相承认既得利益。
3.影响(1)埃及获得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以埃及为中心、横跨⑦三洲的“帝国”。
(2)影响了国内改革进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动摇了阿里政权的⑧。
二、阿里改革的失败1.原因(1)内因:对外①,加重对人民的②和③,社会矛盾尖锐。
(2)外因A.④加紧对埃及的干涉。
B.⑤放弃对埃及的支持。
2.表现(1)埃及仍是⑥的一个行省。
(2)欧洲列强势力进入埃及,埃及⑦被冲垮。
三、改革的意义1.局限性(1)农民和工人受到沉重①和掠夺。
(2)残暴统治和连年的②给埃及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意义(1)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③的基础。
(2)建立了④,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历史进程。
(3)摆脱了⑤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4)引进了西方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埃及⑥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厦门高二测试)下图是秦国疆域扩大的形势图,商鞅变法与它的内在联系应是()A.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B.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解析:选B。
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就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2.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B.奴隶主贵族的需要C.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D.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需要解析:选C。
赐爵制是指军功爵制,结合其背景知识可知C项正确。
3.(2012·济宁高二测试)(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人”应代表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解析:选A。
攻击诋毁商鞅及其变法活动是题干中对话的核心立场,备选项中因变法利益受损的主要是旧贵族,故选A。
4.(2012·潍坊高二测试)“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与这一局面的出现有关的事件是()A.管仲改革B.魏文侯变法C.商鞅变法D.王安石变法解析:选C。
“秦王扫六合”主要是指秦始皇统一全国,只有C项与此相关,故C项正确。
5.阅读下列材料:《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秦惠文王车裂商君……请回答: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说商鞅变法成功了,也有人说其失败了,请说一说你的观点。
答案:原因: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反对;秦孝公死后,变法失去了支持。
观点:成功了。
变法成败,主要看目的是否实现。
经过变法,秦国军队战斗力提高,经济得到发展,使秦国成为富强的诸侯。
(如果认为变法失败,可以从变法的一些措施遭到破坏;变法的参与者受到迫害,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等角度分析,可以支持此观点的论据较少,注意分析语言的运用,不宜过于偏激。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一单元 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1
2013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2012·福州高二测试)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体现了梭伦改革的特点是( )A.法律至上B.中庸原则C.维护贵族利益D.维护平民利益解析:选B。
“兼顾贵贱、贫富等不同群体的社会利益与要求”是材料强调的核心观点,这体现的是中庸原则,折中色彩,故选B。
2.梭伦改革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为雅典城邦振兴开辟了道路B.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C.为雅典僭主政治创造了条件D.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的矛盾解析:选C。
僭主政治是指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梭伦认为僭主政治将使人民“沦为卑贱的奴役地位”,不会有好下场。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3.(2012·温州高二检测)恩格斯曾描述到:“在阿提卡的田地上到处都竖立着抵押柱,上面写着这块地已经以多少钱抵押给某某人了……不仅如此,如果出卖土地所得的钱不够还债,或者债务没有抵押保证,那么债务人便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出卖到国外去做奴隶,以偿还债务。
……”这现象的废止得益于( )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雅典民主的确立解析:选A。
废除以土地和人身自由做抵押的债务奴隶制是梭伦改革的内容之一,故选A。
4.(2012·临沂高二测试)结合下列雅典城邦居民结构的数据分析(自由民168000、奴隶200000、外邦人32000),雅典古代民主较现代西方民主相比,其不.同点主要是( )A.只有贵族享有民主B.奴隶不能享有民主C.选举计票手段落后D.少数社会成员享有民主解析:选D。
现代民主的精髓是全民普遍的平等,而题干材料显示雅典自由民仅占少数,故D项正确。
5.(2012·厦门一中高二测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
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那些因为债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越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六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泉州一中月考)1811年3月1日,穆罕默德·阿里以庆祝其子出征为名,邀请某集团的上层人物四百六十多人出席庆祝仪式和宴会,埋伏的武士一举将其歼灭,这一集团是()A.帕夏集团B.宗教长老C.马木鲁克D.包税人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穆罕默德·阿里加强中央集权而打击马木鲁克的重要历史事件,即埃及历史上著名的萨拉丁城堡大屠杀事件。
2.(2012·济宁一中月考)“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
”这反映了阿里改革的哪项措施()A.加强中央集权B.保护民族工业C.发展机器生产D.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解析:选B。
阿里的这一句话体现了他采用行政手段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
3.穆罕默德·阿里创办的工业最为重要的是()A.民用工业B.农副产品加工工业C.军用工业D.棉纺织业解析:选C。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所以军用工业是其最为重要的工业。
4.下列哪项不.属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A.创办埃及第一批近代工厂B.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C.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D.颁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解析:选D。
颁布《司法章程》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属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5.阅读材料:据英国旅行家兰恩记载:“在我第二次(1833~1835年)访问埃及时,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就可以不被征召入伍。
”广大人民不时进行起义,反对阿里政权。
这样,穆罕默德·阿里在19世纪30年代的处境已经不妙:由于缺乏劳动力,埃及四分之一的土地荒芜;工厂不能正常运转,窝工、停工经常发生;军队得不到补充,更不用说扩充了。
为此,穆罕默德·阿里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穆罕默德·阿里实施了什么措施?为什么?(2)上述措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答案:(1)阿里将雇佣兵役制改为征兵制。
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天津青光中学质检)根据有关材料统计: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加一战时,由美国华尔街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上述情况表明()①美国借战争之机同交战双方做生意②美国参战前实行中立政策③美国在参战前就已经倾向于协约国集团④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在此之前可以说美国奉行“中立”政策,通过材料相差较大的数字可以看出美国在同交战双方贸易中已明显倾向协约国。
材料不能说明美国已是世界金融中心,事实上美国在战后才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2.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哪一个国家在一战爆发后的立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观点()A.法国B.奥匈帝国C.德国D.意大利解析:选D。
意大利在一战前加入同盟国集团,但一战爆发后,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协约国一方。
3.(2012·杭州诊断性考试)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旨在()A.打击美国商船B.袭击协约国船只,以改变海上劣势C.对美宣战D.为日德兰海战作准备解析:选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旨在袭击协约国船只,以改变海上劣势。
4.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贡比涅森林签订协定(如下图)。
该协定的签订()A.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B.使苏俄最终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C.消除了德法两国间的民族矛盾D.使全人类从此远离了战争的威胁解析:选A。
《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一、选择题1.1918年9月底10月初,协约国向德国发起全线攻击,这次军事行动的直接后果是() A.促使同盟国集团瓦解B.促使德国皇帝退位C.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带D.突破了德军的“兴登堡防线”解析:选D。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三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日本法西斯专政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共同点是()A.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B.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C.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D.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解析:选D。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A、C两项为日本法西斯的特色,B项为德国法西斯的特色,故都不是共同点,可以排除。
正确答案为D项。
2.观察右图漫画,该漫画()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D.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解析:选B。
本题考查阅读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画面中的人物为希特勒,那只鸡象征着正要遭受法西斯侵略的东欧小国。
从画面及上方的文字可判断出这是在讽刺英法对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了纵容的政策,即绥靖政策。
3.(2010·高考上海单科卷)“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C.《四国条约》的签订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解析:选A。
本题考查绥靖政策。
题干材料体现了二战前英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英法德意签订的《慕尼黑协定》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4.墨索里尼曾经说:“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包括石油在内,我就不得不在一个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
这对我将是个无可估量的灾难”。
这段话意在说明() A.石油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性B.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成功的军事冒险C.意大利侵略得逞是由于英法的纵容D.英法对意大利的侵略实行了经济制裁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历史材料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墨索里尼这段话从侧面说明了国联对意大利的侵略采取了放纵的政策,这才助长了墨索里尼的胆量。
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是导致意大利侵略得逞的一个重要原因,故此C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1.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日本的不同之处在于()A.遭到经济危机的打击B.国内群众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C.法西斯势力得到军队与统治阶级的支持D.利用民族复仇情绪解析:选D。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电子题库 专题五三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Word版含答案
1.(2012·湛江学业水平检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策略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解决国家安全问题D.联合美国对抗苏联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A项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实现,C项本身不存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即不与任何大国结盟,故排除D项。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主要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中国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对别国主权和内政进行干涉。
”这段材料直接反映了()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解析:选B。
“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C、D都是中国的外交政策,其中A是任何时期都不变的根本原则,C、D是具体方针,但与材料不符。
3.正在全力推进现代化的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的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A.亚太经合组织会议B.北美自由贸易区会议C.东南亚国家联盟会议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2011年6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阿斯塔纳出席了某组织峰会并发表讲话:“10年来,各成员国团结一致、密切协作……我们创立了新型国家关系模式,把‘世代友好,永葆和平’的思想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本组织成员国睦邻互信和团结协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该组织应是()解析:选A。
本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
由“10年来”可知该组织成立于或者中国参加于2001年,由此排除B、C;由“新型国家关系模式……睦邻互信和团结协作”可以排除D。
5.阅读下列材料: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二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青岛高二联考)下图所示土地制度曾经在西周时盛行,但在春秋时期逐渐瓦解,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私田的增多C.各国的赋税改革D.新兴地主阶层的壮大解析:选A。
图片所示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井田制,生产力进步是其瓦解的根源,备选项A属于生产力范畴。
2.战国时期,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派别是()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解析:选A。
儒、墨、道、法各家的核心主张分别是仁政礼制、兼爱非攻、无为逍遥、法治集权,故选A。
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A.废除奴隶制度B.发展封建经济C.废除井田制D.取得军事优势解析:选D。
要正确认识各国改革中国君与新兴地主阶级出发点的不同,国君的目的是增强国力,取得争霸中的优势,新兴地主阶级则是要肯定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提高政治地位,故D 项最佳。
4.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解析:选C。
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C。
5.(2012·常州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四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2: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3: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一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国的媒体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如下图)。
这一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①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形势②许多国家要利用该事件大做文章③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④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D。
刺杀斐迪南大公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重大行动,具有一定的正义性,它不可能引起欧洲人民的普遍愤怒,故③不正确。
2.(2012·威海月考)下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英国一贯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政策是()图一图二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解析:选C。
要仔细体味两幅图画。
漫画中旁边站立者代表英国,坐在跷跷板上的两个人分别代表德国和法国,漫画反映出英国力图维持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即英国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
3.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
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解析:选C。
注意题干的要求“根本原因”,A、B、D三项都是直接的、表面上的原因,根本原因应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才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内在动力。
4. “一战”前德国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根本原因是()A.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和民族传统B.德国民众受到了舆论的欺骗C.德国统治者对外扩张的强烈要求D.两大军事集团的敌对和竞争解析:选C。
注意结合德国的具体情况分析问题,根本原因应当从德国统治者的角度去考虑,正是德国统治者对外扩张的强烈要求,才会导致德国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一、选择题1.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914年以前这种“竞争”最激烈的国家是()A.英国和美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德国D.英国和德国解析:选D。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一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河南调研)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解析:选C。
明确题干“公民”包括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即梭伦是被雅典社会各阶层共同推举上台的,因此可判断出A、B、D三项错误。
2.《解负令》的颁布反映了当时雅典的城邦()A.奴隶对人身自由和权利的要求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C.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D.工商业奴隶主对奴隶的需求解析:选C。
结合《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限制土地兼并”这一核心措施及阶级矛盾激化的社会背景可知C项最佳。
3.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治的权利分配原则,主要是指()A.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B.债务奴隶制的废除C.创立四百人会议D.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解析:选A。
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使工商业奴隶主得以参与政权,打破了贵族依靠门第和出身垄断政治权力的局面,故A项正确。
4.(2012·汕头调研)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一阶层获得的权益最多()A.贵族B.平民C.奴隶D.工商业奴隶主解析:选D。
工商业奴隶主因经营工商业而获得丰厚利润,实力大增,故其获得的权益最多。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梭伦在众人的注视和期待下大步登上讲坛,他径直走到一个大木框前,将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务全部废除。
”这就是《解负令》。
材料2: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梭伦请回答:(1)材料1中的“新法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假如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的欠债为奴的平民,你会支持改革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2,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三二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常州高二模块测试)“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A.梭伦改革B.商鞅变法C.李悝变法D.孝文帝改革解析:选D。
“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与“中原文化”指的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应选D项。
2.(2012·苏州高二检测)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最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游牧民族的农业化C.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解析:选D。
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各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增加了交流,减少了隔阂,有利于大一统局面出现,故D项最佳。
3.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B.农业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解析:选B。
题干中的关键限制信息是“经济发展角度”。
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解析:选B。
社会进程主要指社会制度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包含量变和质变两个层次。
两次改革的相同影响较多,但关键是促进政权的封建化。
5.阅读材料:材料1: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
——《齐民要术·耕田第一》材料2:西晋初年与北魏末年户口数比较请回答:(1)从材料1、2中可得出怎样的信息?(2)分析材料3中北魏末年户口数增加的有利因素。
答案:(1)材料1反映出当时人们重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农业生产。
材料2户口数增加表明北魏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游牧民族生活逐步农耕化。
(2)黄河流域的统一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均田制的推行、农民负担的调整;牛耕的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的推广;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北方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出现。
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六单元 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选修3
2013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3电子题库第六单元第3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1.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两个重大课题是( )A.战争与和平B.兴盛与发达C.繁荣与发展D.和平与发展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也就是需要解决的两个重大课题。
2.(2012·马鞍山月考)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局)、伦敦之夏(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占领华尔街”)、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C.乱象丛生,危机重重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解析:选A。
考查对当今世界局势的理解。
关键信息是:“阿拉伯之春”“伦敦之夏”即可知当今的局势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3.(2012·哈师大附中高二测试)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人不能上学。
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
这说明( )①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②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③外债问题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④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选B。
发展问题仅仅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①项表述不完整,所以排除带①的选项。
4.观察下图,抵御和消除图片中现象的根本途径是( )A.走可持续发展道路B.消除贫富差距C.走和平与发展之路D.消灭霸权主义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观察图片、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图片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途径是C。
一、选择题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由于( )①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③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向缓和④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抑制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D。
最新人教版选修1高二历史第六单元第3课改革的后果达标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3课改革的后果1.穆罕默德·阿里连年进行对外战争,这些战争( )①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②逐渐动摇了阿里政权的根基③加速了埃及近代的进程④使埃及成为东方的强国A.①②B.②③.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能力。
阿里所进行的战争,一方面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另一方面,连年的战争影响了国内改革的进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动摇了阿里政权的根基。
其战争不仅没有推动埃及近代的进程,反而阻碍了埃及社会的发展,削弱了埃及的力量。
因此,③④的叙述不正确。
故排除有③④的选项即可。
答案:A2.19世纪上半期,英国竭力阻止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主要是因为( )A.防止埃及走向强大,符合英国利益B.英国作为世界强国一贯主张正义.奥斯曼帝国事实上是英国的殖民地D.奥斯曼帝国与英国有伙伴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生分析、解能力。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答案:A3.19世纪40年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建立起的民族工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的主要原因是( )A.阿里对外进行扩张战争B.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打击.阿里加重对人民的掠夺和剥削D.英国等列强的殖民扩张解析:本题考查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英国等列强对埃及进行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冲击了埃及的民族工。
答案:D4.《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保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这表明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生产关系.欧洲列强千方百计破坏改革D.阿里本人根本不具备改革的素质解析:“传统结构的保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指的是旧有的生产关系未能根本改变,这导致了“国家的现代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也就导致改革最终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对埃及近代化做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A.经济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建立近代工业
B.改革后建立起完备的行政机构
C.改革中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D.改革时不断进行对外扩张
解析:选A。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建立近代工业,推进了埃及近代化的进程。
2.(2012·山东滨洲质检)阿里改革给埃及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却昙花一现。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C.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改革
D.欧洲列强的干涉
解析:选C。
四个选项都是其原因,但主要原因是C。
3.(2012·深圳高二检测)19世纪30年代,阿里通过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而获得的统治权有()
①苏丹②希腊③阿拉伯半岛④叙利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③④
解析:选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丹较早就被迫征服了,希腊是埃及与奥斯曼帝国联合侵略的结果;1833年,奥斯曼帝国战败,被迫与阿里签约,阿里获得了在埃及、阿拉伯半岛、克里特岛和叙利亚的统治权。
4.“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的能在一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上建立起有生命力的国家的一个人。
”对上述材料认识不.准确的是()
A.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没落,分崩离析
B.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的局面
C.阿里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成为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
D.阿里政权统治时间较长
解析:选D。
材料并未体现阿里政权改革的作用,并未反映其统治时间较长。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穆罕默德·阿里“致力于把埃及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
他坚信埃及人民要富强起来,必须在国内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尽可能地减少进口”。
——1837年俄国驻埃及领事杜哈梅尔材料2: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埃及人民中流传的一句话材料3: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奥斯曼土耳其》的人”。
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马克思
材料4:100多年来,国内外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的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有的认为他是“异族统治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实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
——杨灏城《埃及近代史》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动机。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对埃及的影响。
(3)提到穆罕默德·阿里,你首先想到用哪些词语去形容他?
答案:(1)动机:增强国力,对外扩张,建立帝国,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2)影响:积极:改革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几百年来停滞不前的埃及社会历史进程;改革不仅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更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埃及的独立和主权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得以维护;埃及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为埃及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消极:无休止的战争给埃及人民带来了灾难;其改革和扩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
(3)冒险家、暴君、穷兵黩武;民族国家的缔造者、开启埃及近代化的第一人、现代埃及的奠基者、东方拿破仑等。
一、选择题
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把军事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其主要目的在于()
A.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B.镇压马木路克的叛乱
C.平息广大人民的反抗D.防备奥斯曼帝国进攻
解析:选A。
解答本题,要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时面临的形势进行思考。
阿里推行经济改革,是在政权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时马木路克的势力已经被消灭;广大人民从阿里改革中得到了实惠,也非常拥护阿里改革;此时的埃及已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因此,B、C、D三项的叙述都是错误的。
2.穆罕默德·阿里之所以有埃及的“彼得”之称,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在哪些方面都与俄国的彼得一世惊人地相似()
①加强中央集权②大力发展经济③重视发展海军④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⑤对外扩张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D。
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措施几乎和彼得一世改革措施如出一辙,上述五点都是二者的相同点。
3.(2012·日照一中月考)《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这表明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在于()
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生产关系
C.欧洲列强千方百计破坏改革
D.阿里本人根本不具备改革的素质
解析:选B。
“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指的是旧有的生产关系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导致了“国家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也就是改革的最终失败。
4.(2012·威海高二模块测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改革成果却毁于一旦,主要是由于()
A.穷兵黩武、连年战争B.外敌入侵、内部混乱
C.众叛亲离、日益孤立D.经济凋敝、兵源枯竭
解析:选A。
穆罕默德·阿里为了实现建立强大帝国的梦想,穷兵黩武,连年对外扩张,最终使埃及的改革毁于一旦。
5.(2012·湛江一中月考)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方面资金不足,管理不善
B.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C.激化阶级矛盾,人民反抗不断
D.没有能够遏制西方的殖民主义的入侵
解析:选D。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壮大了埃及的军事力量,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并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6.下列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是()
A.推动埃及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B.改革性质为封建改革
C.改革目的是维护统治、抵御外来侵略
D.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
解析:选D。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封建主推行的以富国强兵为根本目的的改革,改革没有改变埃及的社会性质,不属于发展资本主义的类型。
7.(2012·山东临沂高二检测)1811~1833年,穆罕默德·阿里进行一系列扩张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有()
①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②建立了一个以埃及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③影响了国内改革的进程
④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③④
解析:选A。
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四项都符合题意。
8.下列有关阿里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阿里通过改革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
B.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
C.阿里改革使埃及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
D.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选B。
穆罕默德·阿里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改革当然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因此,阿里改革不会解除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
二、非选择题
9.有人说阿里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野蛮征服,是一个暴君。
也有人认为阿里消灭了马木鲁克封建势力,通过改革发展了经济,增强了国力,是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缔造者。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理由如何?
答案:同意阿里是一个暴君。
理由: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农民受到封建主的残酷剥削,农民带有农奴制的烙印,残暴的统治和连年的对外战争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同意阿里是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缔造者。
理由: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改革促进了埃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给埃及带来了一丝近代化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