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1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答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案中图版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对应学生用书第187页)[识记—基础梳理]1.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是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2)组成⎩⎨⎧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接收机(3)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①技术特点: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 ②主要功能:定位和导航.③应用领域: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及娱乐等.2.遥感技术(RS)(1)概念:“遥远的感知”,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的技术.(2)分类: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3)工作过程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用户应用(4)遥感影像①分辨率数值越小,表示分辨率越高. ②遥感影像有黑白和彩色之分.③判读⎩⎪⎪⎨⎪⎪⎧黑白影像⎩⎨⎧建筑物呈灰白色草地、森林颜色较深彩色影像⎩⎪⎨⎪⎧真彩色:地物颜色能真实反映实际地物颜色特征假彩色⎩⎨⎧草、树、庄稼呈红色水是灰色和蓝色城市是蓝灰色(5)遥感的应用⎩⎪⎨⎪⎧资源普查⎩⎨⎧矿产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等环境和灾害监测⎩⎨⎧水污染监测沙尘暴监测1.汽车导航的工作原理汽车中的GPS 用户设备接收卫星信息,计算出本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至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再根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及时为汽车导航. 2.电磁波的特点与遥感判读不同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是不同的,同一物体在不同状况下,对电磁波的反射或辐射也是不同的.利用电磁波的上述特点可对遥感图像进行判读.[理解—要点突破]1.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两领域,在军用领域主要体现在定位和导航两大方面,而民用领域则应用广泛.具体如下:2.遥感技术(RS)的应用目前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农业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1)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应用方向资源普查矿产资源有许多蕴藏矿产的地方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发现”矿产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资源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环境和灾害监测环境监测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灾害监测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有利于防灾减灾(2)农业方面[运用—考向通关]༃༃༃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导学号:29790147】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D [GPS具有导航、定位功能,而“获取”是RS的主要功能,“解译”“分析”是GIS的主要功能,所以选D.]2.20xx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D [材料中说明了BDS的功能是定位和短文通信,由此可以确定③④的描述是正确的.提供灾区影像的技术是RS,统计灾区经济损失的技术是GIS.]༃༃20xx年6月19日一场罕见雾霾袭击新加坡.读图,完成3~4题. 3.罕见雾霾袭击新加坡,雾霾烟尘来自( )A.苏门答腊岛B.加里曼丹岛C.爪哇岛D.马来半岛4.用于对雾霾的分布范围的监测系统还可用来( )A.出行导航B.规划城市道路交通C.进行矿物地质探测D.建立城市管理数据模型3.A 4.C [第3题,注意图例,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在西南风的影响下苏门答腊岛的烟雾飘到新加坡.第4题,对雾霾的监测应用了遥感技术,该技术还可以用于对矿物的地质探测.]༃༃༃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xx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回答5~6题.图1 图25.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A.山谷B.山脊C.冲积扇D.盆地6.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A.减少了1 800平方米B.增加了1 800平方米C.增加了2 700平方米D.减少了2 700平方米[解图流程]5.A 6.D [第5题,在遥感影像图中,海拔高处多积雪和冰川,反射率高,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颜色较浅,海拔低处较灰暗,甲所在处较灰暗,且比两侧暗,应为低海拔处,该地位于山顶附近,结合灰暗处的延伸形状,可判断甲位于山谷中.第6题,由图2可知,20xx年非冰川方格的数量增加到10个,比1973年多了3个,由于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说明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减少了2 700平方米.]༃༃(20xx·××市高三调研)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三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四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7~8题.7.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A.蓝波段B.绿波段C.红波段D.近红外波段8.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棉花盛蕾期对各波段的反射率均比盛絮期高B.棉花盛絮期对蓝波段、绿波段和红波段的反射率比盛蕾期明显降低C.9月份番茄对绿波段的反射率略低于6月份D.6月份玉米对红波段的反射率略高于对绿波段的反射率7.D 8.B [第7题,由图示的图例来看,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的曲线,棉花的反射率与其他两种农作物都比较接近,无法区分,所以A、B、C都错误,而第四波段为近红外波段,特别是9月份,比较明显地区分开来,正确答案是D.第8题,由图中看到,在3(红波段)棉花盛絮期的反射率比盛蕾期高,故A错误;棉花盛絮期对蓝波段、绿波段和红波段的反射率比盛蕾期明显降低,落差比较大,故B对;9月份番茄对绿波段的反射率略高于6月份,故C错误;6月份玉米对红波段的反射率低于对绿波段的反射率,故D错误.正确答案是B.]考点二|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地球(对应学生用书第189页)[识记—基础梳理]1.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地理信息系统(GIS)①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②特点:能随时制作电子地图,查询详细的属性资料,进行多种空间分析,模拟区域内的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③流程信息输入→→→→可视化表达(地图、三维视图、多媒体等)(2)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①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a.查询“地点”和“状况”.b.查询符合一定条件的地物的分布、位置.②趋势分析③模式问题④模拟问题(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救灾防灾、城市环境管理等.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2.数字地球(1)概念: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构造一个虚拟地球.(2)核心思想⎩⎨⎧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3)所需条件⎩⎨⎧全球网络与分布式存储(基础)虚拟现实技术(最大特征与依据)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重要信息源)(4)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①可帮助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②为国家大型工程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为城市的管理提供依据.③为百姓生活提供方便.数字地球不等同于“3S”技术的结合,而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利用.“3S”技术仅仅是数字地球的部分支撑技术.[理解—要点突破]1.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2.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应用领域 主要功能信息管理与服务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规划和管理主要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程选址等,也可以进行城市管理和辅助决策基础设施管理利用GIS 能够完成工程设计、应急抢修、日常维护等工作,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利用涉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土地权属关系变更等内容.GIS技术可以有效完成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生态环境管理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施的管理等3.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运用—考向通关]༃༃༃༃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RS)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定位系统(GPS)D.北斗导航系统(BDS)1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C.乙>丁>丙>甲D.乙>丙>甲>丁9.B 10.D [第9题,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需要对影像图进行分析,需要模拟堰塞湖决口可能会淹没的范围.遥感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和导航;只有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第10题,图中乙处位于堰塞体滑坡的源头处,其海拔应最高;丙在堰塞体上,海拔高于湖面上的甲,丁在堰塞湖下游河道上,海拔最低.]༃༃༃༃༃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1~12题.【导学号:29790148】1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1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聚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思维流程】地理信息系统―→―→―→提升城市服务的效率和水平11.A 12.D [第11题,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管理;跟踪动态定位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网络信息不属于地理空间信息,其整合、集成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获取实时通讯信息是通讯工具的作用.第12题,从示意图中可看出,智慧城市实际上就是高度信息化的城市管理系统,智慧政务、智慧交通和智慧社区都属于城市管理和服务范畴.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提升服务功能.]地理图表专攻(十四)| “3S”图像的判读(对应学生用书第191页)“3S”图像往往作为考查的载体,主要考查“3S”技术的应用.在遥感图像中,主要是遥感影像图及根据遥感影像绘制的图形;GIS图像主要是根据GIS的图层叠加原理,展示不同的图层;GPS多以材料为背景,图像呈现不多,一般仅通过手持机界面图或工作流程图来考查,但与RS 及GIS的综合应用所得的图像也是较为常见的呈现方式.[识记—常考图示][领悟—判读技巧]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1)分辨率数值越小,表示分辨率越高.(2)在黑白遥感影像中,建筑物呈灰白色,草地、森林颜色较深.(3)在遥感影像中,不同的地物,其形状特征或色调深浅不同,据此可以判断地物类型.(4)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叠加示意图,由不同的专题图层叠加而成,不同图层叠加之后,反映的地理要素特征不同.2.此类图的判读技巧这类图像在判读时,一定要利用题干和图中信息,结合“3S”技术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准确判断出所属的图像类型,再进一步分析其基础应用或原理.(1)遥感影像图的判读(如图1)①遥感影像图中常见地形、地貌的特征:类型特征平原色调均一,其中常有水系形成的花纹,耕地形成的色斑以及不同色调的城镇山地以山脊为界形成阴阳坡,在影像上阳坡为浅色调,阴坡为深色调;山愈高,色调差异愈大沙丘多分布在干旱地区,江河、湖海岸边也有零星分布,在各波段均呈浅色调,在沙漠地区水系稀少,河流只显示出较大的主干河道,而缺少细小的支流黄土在各波段均呈均匀的浅色调,其影像表现为密集型树枝状水系所组成的花纹图案②高考试卷目前仍是黑白印刷,遥感影像图在颜色上的判读不便考查,所以主要是从形状特征上考查,或者借助色调的深浅进行判读.一般地物,如水体、城市、道路、农业用地、林地等的简易判读标志如下表所示:类型形状特征和色调深浅河流常为界线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的带状,上面常有堤坝、桥梁等人工建筑.河水比较混浊或者水较浅,则色调浅;河水清澈或水较深,则色调较深湖泊湖岸呈自然弯曲的闭合曲线,轮廓较为明显.常为均匀的深色调城市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排列较规则整齐;砖木结构的房屋排列不规则;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浅灰;砖木结构的房屋色调多为深灰;城市的夜景在周围深色调的背景下,呈现点状或面状亮区道路一般呈线状延伸,道路间有交叉点.色调从浅灰到深灰.简易公路多为砂石路面,色调较浅,沥青路面呈现深灰色农业用地在形态特征上常常是被道路分隔为一块块长方形林地往往可以观察到高大树木投下的阴影(2)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如图2)首先要明确GIS图层叠加示意图是由哪些专题图层组成的,其次要明确不同的专题图层反映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最后要明确图层叠加之后反映的地理要素特征.叠加图层新生(应用)主体人口密度与交通线路及规划图新建商业中心选址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泥石流易发区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耕地的分类和评价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区域深埋垃圾场选址规划人口密度图、行政区划图、行政区人口基数各行政区人口增长率坡向分布、岩石倾斜滑坡易发区(3)全球定位系统图像及综合图的判读①手持机界面图(如图3):主要是判读界面上的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②综合图(如图4):常见的如某城市中心××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应借助于GPS和GIS制作.[运用—母题迁移]༃༃[母题示例] 下图为某地区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14.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13.A 14.C [第13题,遥感是通过各种遥测仪器对地球表面实施感应遥测和资源管理的监视(如树木、草地、土壤、水、矿物等的资源管理)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只是感知地表事物,因此排除岩层和地下水.第14题,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自然区位因素多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相联系,与居民点和岩层联系不大.][迁移应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下图,回答1~2题.甲我国西北某地遥感影像乙车载导航仪示意图1.利用图甲可以(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2.有关图乙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1.A 2.C [第1题,图甲是遥感影像图.遥感主要是人的视力的延伸,用它可以获得图像,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B选项中的灾情预测分析、C选项中的路线筛选、D选项中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只能由GIS来决定.第2题,车载导航仪借助GPS获取交通信息,实现精确定位,再通过电子地图呈现出来,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电子地图也能显示河流、湖泊等自然要素的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应用于城市规划研究.读图,回答3~4题. 3.该城市中心区位于图示区域的( )A.东北部B.西南部C.西北部D.东南部4.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 )A.甲B.乙C.丙D.丁3.B 4.D [第3题,城市中心区是商业区,据地价图层可知,商业区中心地价高,位于西南部(注意图中指向标).第4题,建物流中心的区位要求是:地价较低,交通便利,综合各种图示,丁地符合条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中国地理(第3课时)教案1
中国地理【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国地形中国气候中国河流了解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理解我国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设计思路】江苏地理考试说明中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实际考查时有很多与之相关的内容涉及,如果能够对中国的地理概况有一个全面了解,会让学生熟悉命题材料区域图的背景,从而增加感性认识。
本节主要是对中国地理的行政区划、中国地形、中国气候、中国河流这些自然环境特征加以归纳总结,再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能力。
中国地理行政区划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湖泊整体特征差异特征气温与温度带降水与干湿区水文特征与分布主要河流第三课时:中国河流与湖泊 【知识构建】【教学目标】1. 我国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2.河流开发与整治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应该是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以及内外河流的比较,我国主要河流的开发与整治。
1、复习重点: 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 2、复习难点:中国主要河流的开发与整治。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地图册,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中国气候考向分析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中国地理”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区域分析以具体区域为材料背景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
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
会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①朗读考试要点;②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1单元第3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含答案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材内案例] 南水北调 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总体特征⎩⎨⎧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土资源不配套(2)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原因 ①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流量稳定。
②调水距离近⎩⎨⎧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靠近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2.南水北调工程方案(1)积极意义①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②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
③对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④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⑤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污水排放多,降低水质。
[教材外案例]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的线路读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一线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宁、陕、晋、豫、皖、苏最后到达上海。
(2)二线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2.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
③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陆上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和陕甘宁。
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的意义考法1通过区域图及相关材料分析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
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
据此回答1~2题。
1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1.B 2.D[第1题,由图可知加利福尼亚州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大致由北向南流)。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1章 第3讲 世界重要国家 Word版含解析
考纲考情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考纲展示]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
[考情分析]多以国际时政热点为背景,以图表形式为载体,考查不同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及区际联系等,侧重考查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示意图或区域要素分布图,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说明区域的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内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比找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地制宜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54页考点一印度、俄罗斯、巴西1.印度(1)地理位置①海陆位置:位于印度洋与喜马拉雅山之间,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②纬度位置:大部分介于北纬10°~30°,跨热带和亚热带。
(2)地形特征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A喜马拉雅山地,中部B恒河平原,南部C德干高原。
地势较平坦,高原面积广大。
(3)气候特点①类型: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②特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每年6月至9月盛行西南季风,风从海上吹来,炎热多雨;10月至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风从大陆吹来,炎热干燥,为旱季。
(4)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种类分布地区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德干高原东北部、恒河中下游、印度半岛沿海地区水稻需要大量的水,上述地区多平原,降水丰富小麦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小麦和棉花的耐旱力较强,因而分布在降水量较少的恒河上游地区和德干高原西北部地区棉花德干高原的西北部黄麻恒河三角洲潮湿的土地和潮湿的气候茶东北部的低山坡多雨及排水系统好的坡地矿产资源:印度煤、铁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加尔各答附近及德干高原。
(6)印度的工业部门钢铁工业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新兴工业分布德干高原东北部西部沿海平原印度东北部印度南部(7)麻纺织工业中心:a加尔各答,棉纺织工业中心:b孟买,电子工业中心:c班加罗尔。
2.俄罗斯(1)地理位置①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东北部隔A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临B波罗的海,西南临C黑海、D里海、北临E北冰洋。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3章+第2讲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和答案
第2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区域分布图、模式图、区域等温线图等为载体,考查洋流的分布、性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2017·全国卷Ⅲ·T8;2014·全国卷Ⅱ·T9。
1.区域认知:准确定位区域的地理位置,熟悉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环境特征,综合分析洋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一| 世界洋流的分布读世界洋流模式分布图,回答问题。
1.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性质)。
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3)洋流形成的因素。
因素影响盛行风主要动力地转偏向力改变运动方向陆地形状2.(1)世界主要的洋流海域主要洋流名称共有洋流太平洋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大西洋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印度洋Q厄加勒斯暖流、R西澳大利亚寒流(2)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海域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a.环流方向: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b.洋流性质:大陆东部暖流,西部寒流;西风漂流在北半球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③北印度洋海域形成典型的季风洋流。
④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大陆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考法1结合模式图,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如图为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大洋环流是()A.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B.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C.南太平洋的大洋环流D.北印度洋夏季的大洋环流2.该大洋环流的驱动力是()A.夏季风和冬季风B.水平补偿流C.东北信风和盛行西风D.地转偏向力1.A 2.C[第1题,图上洋流方向为顺时针,根据其盛行风为东北风(南部)和西南风(北部),综合分析应为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同步教学课件)第1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中图版
(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常见的区域如管理 区域(国家、行政区)、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等)、人 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旱作农业区等)、经济区、贸易区以及 城市功能区(居住区、商业区)等。
(2)区域的划分:根据需要或大或小。大尺度的,如中东地区
等或东部沿海经济带等;中等尺度的,如泛珠三角经济区等; 小尺度的,如上海的浦东开发区等。
(3)区域的特征:①整体性。区域是各地理要素互相作用、互相
影响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要素和 经济地域实体、语言、宗教、民族等人文要素;②差异性。任何
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③开放性。任何一个区域都必须与其
水文 特征 植 被、 土壤
高寒荒漠广布,水分 条件稍好地区有高山 草甸、灌丛和山谷森 林,冻土广
7.南、北方差异的表现是什么? (1)自然条件方面: ①北方地区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平原广阔,森林、 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资源不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②南方地区跨越亚热带及少部分热
他区域发生各种联系。 2.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区域空间结构怎样 划分? (1)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 空间分布形式。 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对外联系等人文因素;
(2)影响区域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区域的划分:总体上,一个区域按照聚落形态可以分为乡村 地域和城镇地域。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 地域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从空间分布形式上 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 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怎样划分? 一个地区的产业,根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划分为 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三大类。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 济增长中起支配作用的产业。它在区域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1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案(含解析)中图版(最新整理)
第11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以区域图、图层叠加等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3S"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近几年在全国卷中无命题出现,但高考题中常借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图像作为命题材料.1.地理实践力:能辨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熟练使用其主要功能,并能指导自己的生产生活。
2。
综合思维: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能综合分析理解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知识点一| 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1.遥感(RS)读遥感的工作过程图,回答问题。
(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工作原理: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各不相同。
(3)主要环节(4)优势: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5)应用应用领域应用方向矿产资源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资源普查生物资源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环境监测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自然灾害防御监测有利于防灾减灾[特别提醒]__遥感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错误!2.全球定位系统(GPS)读全球定位系统组成示意图,归纳总结。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错误!(3)特点: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4)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考法1 依据遥感图片为载体,考查遥感技术的应用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2节+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
第2节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以区域图文材料、示意图为载体,侧重考查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生态作用,破坏后的危害及保护措施。
如2018·全国卷Ⅰ·T37,2018·全国卷Ⅱ·T9~11,2017·全国卷Ⅰ·T8,2016·全国卷Ⅲ·T36,2014·全国卷Ⅰ·T7~9。
1.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价人类的开发、破坏带来的不利影响,掌握合理开发、保护的措施。
2.人地协调观:充分认识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意义,规范人类的开发活动,树立正确生态保护观。
[教材内案例]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湿地概况(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①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②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功能功能美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的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鸟类的乐园”(1)表现(2)原因①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②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
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类因素类型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河流的截流改向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读洞庭湖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1单元第1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以区域图文材料,统计图表等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带来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如2018·全国卷Ⅰ·T 37,2018·全国卷Ⅱ·T 9~11,2016·全国卷Ⅱ·T 37,2016·全国卷Ⅲ·T 36。
1.区域认知:以图文材料呈现区域情景,主要考查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
2.人地协调观:区域生态问题与人类的某些不合理活动有关,通过对生态问题的治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材内案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读黄土高原区域图,回答问题。
(1)黄土高原概况(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3)水土流失的危害①概述: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主要表现a .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b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c .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读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三大措施措施 A 固沟 B 护坡 C 保塬 工程措施 (见效快) 打坝建库 (贮水拦沙) 修筑梯田(拦蓄坡面径流) 平整土地 (修建基本农田) 生物措施 (治根本) 植树种草封坡育林育草营造护田林网技术措施 (是关键)采用喷灌、滴灌技术,选育良种,轮作套种,深耕改土等(2)[教材外案例]1.荒漠化(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a.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植被景观荒漠荒漠草原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 mm以下←200 mm以下←400 mm以下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b②荒漠化的成因a.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3讲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和答案
第3讲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在高考中,常以某区域天气图、等压线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以及天气的变化过程。
如2018·全国卷Ⅱ·T37,2018·全国卷Ⅲ·T37;2017·全国卷Ⅱ·T5;2015·全国卷Ⅱ·T4、5。
1.综合思维:通过对暴雨、台风、寒潮等天气现象的分析,说明不同区域常产生影响的重要天气系统的特点。
2.地理实践力:观察日常生活中天气变化特点,思考天气系统的影响,能合理应对各种天气变化。
1.锋面(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2.锋面活动与天气读冷锋与暖锋天气示意图,完成问题。
(1)冷锋:图中将要经历冷锋过境的是B地。
冷锋形成的原因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2)暖锋:图中将要经历暖锋过境的是D地。
暖锋形成的原因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3)冷锋、暖锋的天气特征比较[知识拓展] 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我国主要的准静止锋如下:静止锋雨天气昆明准静止锋南下冷空气受到云贵高原的阻挡高原东北地区阴雨寒冷,高原西南地区晴朗温暖,多在冬半年出现华南准静止锋冷空气南下后势力减弱和南岭山脉的阻挡一年四季可见,多出现于冬春两季和秋季,冬季降水不强,春夏多暴雨考法1分析大气污染与天气的关系,考查锋面活动特点及其影响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使得水平能见度<10.0 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沙尘天气是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得空气混浊的天气现象的统称。
两种天气都会造成空气混浊,影响空气的能见度。
某月6日内北京地区出现一次霾和沙尘天气交替出现导致的重污染过程,然后北京地区出现大风降雨天气,此次混合污染天气过程结束。
下图为6日内北京天气现象与能见度统计图。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中图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3讲地球与地球仪学案中图版第3讲地球与地球仪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以区域经纬网及热点事件为背景,考查经纬网的空间定位和相关计算,考查频度较高。
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综合题在背景中呈现不直接设问,隐形考查。
难度系数在0.5左右,分值为4~8分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读下图回答:(1)地球赤道半径略大(大、小)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坐地日行八万里”,诗中描述的这种情形,最可能出现在图中A点。
(3)甲、乙两人乘飞行器以同样高度、同样速度从图中A点出发分别沿经线圈、赤道绕行一周,两人是否会相遇于A点?答案不会,经线圈的长度短于赤道的长度,甲先到达A点。
2.地球仪(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而制作成的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
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地轴和两极读地球仪示意图,回答地轴和两极的含义。
①地轴:地球仪上,地球自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图示特点形状半圆圆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深度思考1】地球上的点是不是都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提示不是。
地球上的北极点和南极点都只有一个方向。
在北极点上只有南方;在南极点上只有北方。
(4)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实质某地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角(线面角)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度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线,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①0°经线为东西经分界线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②23.5°纬线是热带、温带界线,66.5°纬线是温带、寒带界线点拨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东西经度相反,经度和是180°。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1单元+第2节+资源开发和区域可持续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如2017·全国卷Ⅱ·T36,2016·全国卷Ⅲ·T37,2015·全国卷Ⅰ·T7~9,2014·全国卷Ⅰ·T37。
1.综合思维:结合工业的区位因素,综合分析能源、矿产开发区位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措施。
2.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当地能源矿产企业的开发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人地协调观:通过对能源、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材内案例]德国鲁尔区能源资源的开发1.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2)水陆交通便利: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矿产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较近。
2.发展概况(1)工业部门(2)工业结构:以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等重化工业为主,结构单一。
(3)工业地位: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4)丰富的水源。
(5)市场广阔:德国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其提供广阔的市场。
3.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2)环境恶化4.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存在问题主要策略具体措施传统产业的衰落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①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②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③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环境恶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①整治河流②控制大气污染③加强环境管理④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教材外案例]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1.能源的分类特点类型可再生能源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可以再生,但开发利用超过其再生能力,会造成资源破坏甚至枯竭水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1)优势条件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可从基础好(资源和开采条件)、拉动强(区位和市场条件)、有保证(交通条件)三大方面(五小方面)分析,具体如下。
新高考地理新学案一轮复习上课 第三部分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精品PPT
部发现的 10 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
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
新高考地理新学案一轮复习上课课件 第三部分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名师提醒] GIS 具有地图所不具备的特点
1.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 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并可建立揭示区域结构特征 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2.功能强大、完备。可以提供查询检索、空间分析、 修改补充、距离测算等多种功能。
新高考地理新学案一轮复习上课课件 第三部分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考点一 “3S”技术的应用范围
(2018·江苏卷)2018 年 4 月 19 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 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 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 10 处古罗马时期遗存, 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 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 读图,完成(1)~(2)题。
新高考地理新学案一轮复习上课课件 第三部分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功能:提供精密的□_8_三__维__坐__标__ (经度、纬度、高
度)、速度和时间。
4.特点: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
_□9__实__时__性_的特点。 5.应用:确定考察点的□_10_地__理__位__置__ (经度和纬度)、
新高考地理新学案一轮复习上课课件 第三部分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高考地理新学案一轮复习上课课件 第三部分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3.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测评估。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9单元+第2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以区域图、图层叠加等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3S”技术的特点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1.区域认知:通过对图文材料的分析与判读,说明某区域的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材料中的信息,综合分析“3S”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3.地理实践力:通过对“3S”技术的实际应用,理解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知识点一| 遥感技术的应用1.原理: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2.工作环节3.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
4.应用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和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方面应用广泛。
(1)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应用领域具体内容作用矿产资源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资源通过解译遥感图像,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部门应用主要原理林业清查森林资源、检测火灾和病虫害着火树木、病害树木与正常树木反射光谱不同农业识别农作物、估算产量、灾情预报植物生长情况不同,其反射波谱特征不同应用领域具体内容作用环境监测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灾害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有利于防灾减灾考法1利用图表资料为载体考查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2015·江苏高考)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3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
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区域图、区域农业发展等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方向、措施。
如2017·全国卷Ⅰ·T36,2017·全国卷Ⅲ·T36;2016·全国卷Ⅱ·T1、2;2015·全国卷Ⅱ·T2、3,2015·全国卷Ⅰ·T36;2014·全国卷Ⅱ·T37。
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熟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布局状况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人地协调观:联系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
[教材内案例]1.东北地区概况(1)图中山脉: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脉;平原:A 三江平原,B 松嫩平原,C 辽河平原。
(2)东北地区地表的显著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自然资源条件⎩⎨⎧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森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2)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机械工业实力雄厚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3.农业布局的变化4.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成因(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①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②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③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轻巧记忆]__图解法记忆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教材外案例]美国的农业生产美国本土农业分布图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①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1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
第1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御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以区域图文材料、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如2017·全国卷Ⅱ·T7,2015·全国卷Ⅱ·T37,2014·全国卷Ⅰ·T36等。
1.区域认知:以区域图和文字资料来呈现问题情境,结合区域发展进行设问,重点考查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2.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促进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材内案例]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认识荒漠化[温馨提示]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人为因素)。
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①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①自然因素⎩⎨⎧ 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土地表层风化强烈,碎屑物质积累植被覆盖率低,大面积地表裸露②人为因素[温馨提示] 世界荒漠带形成的四种原因(1)撒哈拉、澳大利亚和西亚等地区的荒漠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
(2)阿塔卡马荒漠、索马里半岛的荒漠等,其形成与寒流的影响有关。
(3)中亚、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原因是深居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
(4)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荒漠,也是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条件下形成的,但其形成是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受不到西风的影响,因而降水稀少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以区域图、图层叠加等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3S”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近几年在全国卷中无命题出现,但高考题中常借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图像作为命题材料。
1.地理实践力:能辨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熟练使用其主要功能,并能指导自己的生产生活。
2.综合思维: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能综合分析理解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遥感(RS)读遥感的工作过程图,回答问题。
(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工作原理: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各不相同。
(3)主要环节(4)优势: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5)应用应用领域应用方向资源普查矿产资源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资源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环境监测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自然灾害防御监测有利于防灾减灾[特别提醒]__遥感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进行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调查对农作物长势进行监测和估产对病虫害和农业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监测读全球定位系统组成示意图,归纳总结。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3)特点: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4)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考法1依据遥感图片为载体,考查遥感技术的应用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
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2.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A.人类活动较多B.位于沿海地区C.森林覆盖率高D.地处荒漠边缘1.D 2.D[第1题,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获取地表信息,为科学研究提供服务数据的地理信息技术,它能获取较大范围的信息,甚至是全球范围的信息,但对历史上存在过的、地下的信息无法获取,更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对信息的加工分析。
第2题,突尼斯中南部地处撒哈拉沙漠北部边缘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人类难以进行实地的考察,遥感由卫星来获取地表信息,则不受影响。
] 考法2结合统计图表分析,考查遥感技术的原理及应用(2019·武汉调研)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
图中前三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四波段为近红外波段。
读图回答3~4题。
3.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A.蓝波段B.绿波段C.红波段D.近红外波段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棉花盛蕾期对各波段的反射率均比盛絮期高B.棉花盛絮期对蓝波段、绿波段和红波段的反射率比盛蕾期明显降低C.9月份番茄对绿波段的反射率略低于6月份D.6月份玉米对红波段的反射率略高于对绿波段的反射率3.D 4.B[第3题,由图示的图例来看,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的曲线,棉花的反射率与其他两种农作物都比较接近,无法区分,所以A、B、C都错误,而第四波段为近红外波段,特别是9月份,比较明显地区分开来,正确答案是D。
第4题,由图中看到,在3(红波段)棉花盛絮期的反射率比盛蕾期高,故A错误;棉花盛絮期对蓝波段、绿波段和红波段的反射率比盛蕾期明显降低,落差比较大,故B对;9月份番茄对绿波段的反射率略高于6月份,故C错误;6月份玉米对红波段的反射率低于对绿波段的反射率,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B。
]考法3结合地图判读,考查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2019·南昌模拟)下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
据此回答5~7题。
5.导航仪能即时显示汽车位置,主要依靠的技术是()A.遥感B.计算机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6.汽车从当前位置行驶到百货大楼路程约为()A.1 000米B.1 200米C.1 800米D.2 000米7.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A.左上B.右上C.左下D.右下5.C 6.B7.D[第5题,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定位、导航的功能,可以确定汽车的即时位置。
第6题,根据图上比例尺,汽车从当前位置行驶到百货大楼图上距离约2.5厘米,所以路程约1200米。
第7题,汽车在前方左转后,指向标箭头仍指北方,使得图中指向标的箭头顺时针转90°,因而指向标箭头朝向变为右下。
] 考法4结合文字描述,考查遥感及全球定位技术的应用8.(2014·广东高考)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A.公路B.菜园C.鱼塘D.果园A[题干中说明了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与地物表面温度的关系:温度高→亮度大。
因此晴天正午时刻,选项所列温度最高的地物最亮。
公路的热容量最小,升温最快,故选A。
]知识点二| 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1.地理信息系统读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过程图,回答问题。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3)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4)地球信息系统(GIS)的应用①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②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应用主要功能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向城市居民提供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城市规划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显示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城市抗灾减灾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3)“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1.“3S”技术的关系“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
三者的关系用简图表示如下: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
2.实际应用中“3S”技术的选取方法考法1分析叠加图层,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解题流程]1.审设问第1题,“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是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一般分布在地表的地物信息易被获取,如居民点、水系、土壤、地形。
第2题,“农业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评价需借助GIS对图层综合分析,一般主要考虑自然因素,如水系、土壤、地形、地下水。
2.审图表图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居民点、水系、土壤、地形、岩层、地下水等图层信息构成。
[尝试解答] 1.A 2.C考法2结合简单示意图,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3~4题。
3.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4.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聚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3.A 4.D[第3题,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管理;跟踪动态定位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网络信息不属于地理空间信息,其整合、集成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获取实时通讯信息是通讯工具的作用。
第4题,从示意图中可看出,智慧城市实际上就是高度信息化的城市管理系统,智慧政务、智慧交通和智慧社区都属于城市管理和服务范畴。
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提升服务功能。
]考法3判读区域分布图,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016·浙江高考)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五千年(图乙)和距今五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下题。
甲乙丙5.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D[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首先需要通过GPS获取云杉分布区的位置信息,然后建立云杉分布信息的数据库,最后用GIS进行分析处理,并输出数据(云杉主要分布区图),所以其研究过程是②①③,故选项D正确。
] 考法4结合时事热点分析,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019·武汉调研)摩拜单车,一种基于移动APP和智能硬件开发而兴办的无桩借还共享单车出行模式。
使用摩拜单车智能手机软件,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所选单车。
然后通过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即可骑行。
摩拜单车不仅为城市居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了便捷的共享单车服务,更倡导着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
据此完成6~7题。
6.在摩拜单车的约车、找车过程中,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RS GPS B.GPS GISC.RS GIS D.GIS GPRS7.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①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②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③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④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B7.D[第6题,“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所选单车”,必然要对单车进行定位、查询,故需要应用GPS和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