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1下)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1.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石头一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这些你们认识吗?(出示石头图片)有的石头很大,有的石头很小,还有的石头漂亮极了!(出示雨花石图片)
2.你用石头玩过游戏吗?都玩过什么游戏?
3.小石头真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石头。(板书课题:石头)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在哪里见到过石头,用石头玩过什么游戏,逐步聚焦到本课的研究话题上。]
二、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1.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的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2.你会观察么?为了更好地观察,今天,我特地请来了一个新朋友:(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分钟)看明白了么?
3.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
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完整版)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大纲
(完整版)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大纲完整版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文档为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了解该科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便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了解一些日常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事物;
- 掌握一些与周边环境和生活有关的科学知识;
- 培养观察、体验和探究的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培养学生的经验和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1. 第一单元:观察现象
- 了解观察的重要性和方法;
- 研究观察天气、季节、植物和动物等现象。
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物体和材料
- 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 探索常见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3. 第三单元:天气和季节
- 研究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 了解天气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 第四单元:动物的特征和生活
- 观察和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性;
- 探索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5. 第五单元:植物的特点和生活
- 观察和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长性;
- 探索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1.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验、观察等;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活动;
3.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4.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 结合学生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进行评价;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玩转小水轮》教案1
玩转小水轮
【教学目标】
1.制作小水轮,让小水轮转起来。
2.了解如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认识水流有力量。
3.了解水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制作小水轮,让小水轮转起来。
【教学难点】
了解如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认识水流有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展示小水轮的图片
师:游乐场中的水轮车转动的秘密是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它。
(二)谈话
研究水轮,我们应该有一个小水轮,我们先来组装一个小水轮。组装前先看看小水轮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一)组装小水轮
1.提供材料:铝片、铁丝、切好的胡萝卜。
2.组装步骤:
(1)准备好材料。
(2)依次在胡萝卜中插入铝片和铁丝。
(3)学生分组组装小水轮,教师巡视指导。
(二)探究小水轮转动的秘密
1.引入:试试各种方法使小水轮转动起来,比如用嘴吹、用手拨。
反馈:这些方法都可以让小水轮转动,但是转动得很慢、不灵活。
引入:同学们能不能想出什么方法,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灵活?
反馈: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
2.设计实验步骤
(2)请同学们想一下,要使小水轮转得快,你还有什么办法?请大家自主探索并做实验验证。
(3)师问:能不能用纸杯代替漏斗做这个实验?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反馈:……
(四)流水的力量应用
1.提问:水塔为什么造的很高?
反馈:水塔必须足够的高,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将水送到楼房的顶层。
2.引入:水轮可以借助水的力量转动,那它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反馈:引水灌溉农田、水力发电。
三、课堂练习
1.小水轮能被水冲转动说明(水流有力量)。
2.水位高,小水轮转动得快;水量大,水的力量就大,小水轮就转得快。(√)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1单元石头与泥士
一、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黏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这是课程标准所指明的,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的主要概念之一。对儿童来说,土壤、岩石概念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单元所设计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中对土壤和岩石的第一次接触,意在从感性、具象的层面为学生创设认识不同颗粒大小的岩石特征的机会,为土壤、土壤圈以及岩石、岩石圈概念的发展打下基础。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和性质;
2.学会探究水的特点和作用;
3.发现水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和感受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正确识别水的存在形态;
2.学生探究水的特点和常见作用;
3.学生认识水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学生深入学习并理解水的特性;
2.学生能够举例子说明水在不同场合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1.教师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各种水的存在形态,例如:冰、
水汽、河流、湖泊等;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这些都是什么?为什么它们不一样?
2. 学习(25分钟)
1.教师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水的化学式及基本组成,帮助学
生理解water的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了解水的特性,例如:透明,和湿度;
3.学生观察水的物理特性及现象,例如:挥发,散布,以及再沸腾和冷
却过程;
4.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水的作用,例如:散热、航行、植物生长等,并与
学生们一起讨论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运用(20分钟)
1.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水的存在,了解并说明水在生活中的常见
应用;
2.学生们利用多媒体和展示板,展示他们发现的水的应用场所;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对当天学习内容做一个小结,并与学生一同回顾水的特
性和常见作用;
2.引导学生扩展学习,找寻学生感兴趣的水相关话题,例如:水污染,
水资源等;
四、课堂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如何,他们理解和识别水的形态、特性和应用是否正确和充分;如何给予有针对性的评分?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教学目标】1. 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2. 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3. 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教学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学生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四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红色水彩笔。【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 谈话: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个看图猜谜的游戏,谜底只有一个字,你们猜是什么了?(出示图片:小河、海洋、雨水、小溪)2. 提问:那你在生活中哪里地方用到过水。3. 小结:水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那你了解水吗?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二、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1. 老师带来了四杯液体(编号1-4),你能找出哪一杯是水吗?为什么了?2. 学生回答。3. 我们先看看,你觉得哪一杯不是水。(4号是白色的,不是水。)1-3号哪一杯是水了?(通过颜色来判断。)老师教你一个办法,把一根筷子放到水
中能看都便是透明的。透明的物体是不是就是没有颜色呢?(出示红色颜料水,用筷子试一试,透明与有颜色是不一样的概念。)除了用眼睛看之外,还有别的方法把不是水的排除掉吗?(学生可以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尝味道。)强调不能随便的闻和尝,还记得一年级学生的科学的尝和闻吗?(通过视频引导学生科学的闻和尝。)4. 分组利用先看、后闻、再尝的方法找出哪一杯是水。5. 分组汇报。(从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描述几种液体,注意追问排除的依据。)6. 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设计意图:选择牛奶、盐水、白醋、水四种液体,利于学生用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的方法,调用多种感官进行排除与辨认。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水的基本特征。]三、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1. 水还有哪些特征了,我们可以把它们倒进瓶子来研究,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的瓶子,谁来说说看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2. 为了让水更漂亮,老师把它染成了红色。如果老师把它倒进五角星的瓶子里,又倒入其它瓶子中,会有什么变化了?先来猜一猜。3. 把水倒进五角星瓶中,现在水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它的形状画出来吗?再倒进三角形瓶子里,现在又是什么形状的,也画在你的记录单上。再倒进其它形状的瓶子,并画出来。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4. 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5. 老师带来一个球,老师把它放到瓶子里,它的形状会改变吗?6. 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并得出结论:水没有固定的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找空气》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找空气》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找空气》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找空气》。
一、教材分析:
《找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节的内容。“空气”对每个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学生们都知道有空气,但却不知道自己的身边到处都存在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本课通过三个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二、教学目标分析: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
(2)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3)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重点:
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三、教学准备:
塑料袋、安全图钉、口哨、水槽
四、教法学法: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新课
1、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师出示一个大的塑料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用眼睛看,用手摸,再猜一猜里面装着什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活动与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第一个活动:组织学生从找空气开始把我们周围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装进袋子里。充分挖掘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测“你知道哪里有空气吗?谁来说一说哪里有空气?你是怎么知道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亲自动手,学生发现无论是在操场上、树林里,还是在教室里、桌肚里,都能把袋子装得鼓鼓的。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将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自觉的探究能力。第二个活动:把袋子里的东西放出来、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感受空气的存在。它包含三个小活动:当学生在袋子上戳一个洞,将洞口对着自己的脸挤压时,可以感觉到有东西拂过面颊;当学生在塑料袋口装一个小哨子,挤压袋子时可以听到有东西吹响口哨;当学生将扎了孔的塑料袋压入水中时,可以看见有气泡冒出。这种能把塑料袋撑得鼓鼓的、能拂过面颊、能吹响口哨、能在水中冒气泡的神秘的东西就是空气。我还试着让学生讨论交流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三个活动:通过憋气活动以及对一组图片的`分析,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手捏紧鼻子,不能偷偷用嘴呼吸,感受空气的重要性。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通用9篇)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通用9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篇1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四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表格整理)
7. 想一想:先用哪一个?后用哪个筛呢?
1. 看一段视频放松下!
为什么游泳时要将头露出水面,大口换气呢?
那同学们能离得开空气吗?
我们一起做一个憋气30秒的游戏,等会儿告诉大家憋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全体起立,伸出右手捏住鼻子,注意要将你的嘴闭紧了,不能偷偷的用嘴呼吸哦!实在难受你就结束憋气坐下来。
你有什么感受?
2.除了游泳和我们日常生活,还有哪些情况下可以让我们知道人是离不开空气的?【视频】
出示图:那小朋友这样做好不好呢?【视频】
3.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空气,又用各种方法感受到了空气,还知道了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接下来的科学课中,我们一起继续研究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空气,好不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为什么有些物品里面有空气,而有些物品里
主备人:授课人:授课时间:第十一周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等方式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2.能够通过语言、动作、声音等方式描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3.分辨出非动物及动物的区别。
4.寻找出校园里的动物。
教学重点:
观察描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
分辨出动物及非动物的不同。
教师准备动物图片、学生模仿动物视频、动物活动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老师这里有4个关于动物的提示,同学们看一看,你能猜出是什么动物
吗?
(4个提示包括:1.文字描述 2.动物的声音 3.学生模仿动物动作的视频
4.动物的外形剪影)(谜底:大象)
猜出答案以后说一说对这种动物你还有哪些其他的了解呢?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并探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2. 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如放大镜、温度计等。
3. 培养观察、思考、提问的科学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科学探究任务。
3. 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自然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
1. 《植物的生长》
2. 《植物的根》
3. 《植物的叶》
4. 《植物的花》
第二单元水的秘密
1. 《水的秘密》
2. 《水的变化》
3. 《水的利用》
第三单元天气与季节
1. 《天气与季节》
2. 《春天》
3. 《夏天》
4. 《秋天》
5. 《冬天》
第四单元动物的世界
1. 《动物的世界》
2. 《昆虫》
3. 《鸟类》
4. 《哺乳动物》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科学
1. 《生活中的科学》
2. 《食品安全》
3. 《环保与节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一年级下册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
难点
1. 对科学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探究。
2. 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科学。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等。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1单元石头与泥士
一、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黏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这是课程标准所指明的,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的主要概念之一。对儿童来说,土壤、岩石概念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单元所设计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中对土壤和岩石的第一次接触,意在从感性、具象的层面为学生创设认识不同颗粒大小的岩石特征的机会,为土壤、土壤圈以及岩石、岩石圈概念的发展打下基础。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里面有空气吗》教案
这里面有空气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
2.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
3.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教学重点】
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相关视频。
2.学生分组材料:
(1)水槽、矿泉水瓶、抹布。
(2)粉笔、石块、海绵、砖块、弹珠、塑料块、红豆、硬币、水罐、放大镜、托盘。【教学过程】
(一)判断开口的空瓶和盖上盖子的空瓶里面是否有空气,引入课题,了解到有些物体的内部空间是有空气的。
1.上一节课我们在哪些地方找到了空气?
原来这么多地方都有空气呀,那这个瓶子里面有空气吗?为什么这么认为?
2.盖上瓶盖,这时候瓶子里面有空气吗?
3.大家各有各的想法,究竟它们里面有没有空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这里
(三)拓展:判断空桶里面是否有空气并思考检测方法。
1.刚刚我们发现不管是在空瓶子里面还是在物体的小孔隙里面竟然都有空气,是不是很神奇呀?老师还想出道难题考一考大家:这个空桶里面有空气吗?
2.怎么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呢?回去好好找一找办法吧!
3.通过学习,我们在校园里、操场上、教室里找到了空气。我们还发现空瓶子里、物体的孔隙里面也有空气,真是太有意思啦!关于空气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下课!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大全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大全目标
本文档旨在提供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的全面指导,以帮
助教师实施科学课程,并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案列表
1. 第一课:观察水的变化
- 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和变化过程。
- 教学内容:水的三种状态、水的变化实验。
-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2. 第二课:观察生活中的磁
- 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磁性物质的特点和运用。
- 教学内容:磁性物质的特点、磁物体的吸引和排斥。
-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3. 第三课:观察小动物
- 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 教学内容:小动物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
-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4. 第四课:观察植物的变化
- 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繁殖方式。
-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5. 第五课:认识空气
- 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 教学内容:空气的存在、空气的压力。
-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6. 第六课: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
- 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和变化
规律。
- 教学内容:晴天、阴天、雨天、风天等天气现象。
-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7. 第七课:认识四季的变化
- 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和特点。
- 教学内容: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气温变化。
-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8. 第八课:认识鸟类
最新整理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最新整理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一、教学目标
- 知道盐加入果汁后果汁的味道会变咸。
- 理解盐会消失。
- 用观察果汁的方式验证盐消失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
-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盐的消失现象。
- 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三、教学准备
- 一些一次性纸杯
- 盐
- 水果汁
- 小勺子
- 实验板书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复果汁的味道和盐的味道。
呈现(10分钟)
2. 展示盐和果汁,并向学生提问:盐和果汁怎样混合会发生什
么变化?
操作(15分钟)
3. 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些纸杯和勺子,并向他们提供一些盐和
果汁。
4. 学生用勺子往果汁里加入适量的盐,然后搅拌。
5. 学生观察果汁的味道是否变咸,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表达(10分钟)
6. 学生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分析为什么盐会消失。
实验探究(15分钟)
7.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盐会消失,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尝试用实验验证。
深化(10分钟)
8. 学生完成实验验证,并记录下实验结果。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总结(5分钟)
9.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盐会消失的现象。学生积极参与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的方式来理解盐消失的原理。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实验,拓展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石头,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石头的特点。
二、讲授:通过课件展示石头的图片,讲解石头的普遍特征。
三、实验:让学生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自己手中的石头。
四、分类活动:让学生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五、视频观看:播放石头的用途视频,让学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六、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石头,讲解石头的普遍特征,让学生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自己手中的石头,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并通过视频观看了石头的用途。整节课活动丰富,学生参与积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实验环节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安全。
小朋友,你们知道吉尼斯纪录吗?它记录了世界上所有第一的事情。让我们来观看一个视频,看看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是如何通过玩石头得到第一次备课的。(播放视频)你发现创造吉尼斯纪录的人是如何玩石头得到第一的吗?(揭示课题:石头)
你们玩过用石头玩的游戏吗?让我们来探索一下石头的世界。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石头,你们在哪里看到过石头呢?比如校园假山、公园里的石头、海边的石头等等。
石头虽然不能说话,但它们有很多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今天,我将教大家如何用气泡图观察一块石头。椭圆形代表石头的形状,比鸡蛋大一点代表它的大小,土黄色代表它的颜色,不太光滑代表表面,黑色斑点代表它的斑纹。如果你还有其他发现,可以写在气泡图里。
现在请选一块石头并观察它。如果你遇到了困难,可以使用材料盒里的信封。信封里面有几张卡片,如“大小卡片”、“形状卡片”、“颜色卡片”和“斑纹卡片”,可以帮助你描述石头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级下册全册教案新课标
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课件、石头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二次备课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预设: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听过吉尼斯纪录吗?吉尼斯大全纪录了这个世界上所有
的有关第一的事情!我们来一段视频,看看这个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是通
过玩什么得到第一的!(观看视频)
看完视频你发现创造吉尼斯纪录的人他怎么玩什么的得到第一?(揭
示课题:石头)
那你用石头都玩过什么游戏?
二、感受石头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周围常常可以看见许多石头,你都在哪里见到过石头?(1.
校园假山:知道这是哪里么?假山也是石头做的;2.公园里面的石头;3.
海边的石头:天涯海角)
三、活动一: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
你们会观察么?今天,我教你们用气泡图来观察一块石头。(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min)看明白了么?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科学(1下)教案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1 •石头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石头的样子。
2.能简单给石头分类。
3.知道石头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重难点:
1、观察石头并分类
2、了解石头有哪些用途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石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我们一起来写一首诗吧!老师先来写两句,大家来续写。(板书
标题:石头)
2、原来老师要写一首关于石头的诗。看看我接下来怎么写。(板书
内容:石头,石头。大石头,小石头)
3、老师是先从石头的大小不同来写的,你还可以怎么写?可以从颜
色、形状来写。(生:黑石头,白石头。圆石头,扁石头……)
4、一起来读一遍我们创作的诗歌吧!
二、学习新课
1、在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石头,同学们用石头玩过什么样
的游戏呢?(生:爬假山、堆石头、打水漂……)
2、老师也玩过石头打水漂。你们知道吗,科学其实很有趣,有的科学家还专门研究了如何打水漂才能打得更好。他们的结论是,要选择扁圆的石头,以20度角将石头打出去。
3、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页,书上的小朋友正在观察石头。上学期我们也
学习了用感官来观察事物,老师想问问,书上的小朋友是从哪五个方面来描述图中石头的样子的?
4、哪些是用眼睛观察到的?(斑纹,形状,大小,颜色)哪些是用皮肤触摸到的?(表面)
5、聪明的同学们想想,还能从什么方面描述石头?(重量)
6同学们也带来了自己的石头,请翻到活动手册第一页。先在中间用铅笔画出你的石头的样子,再从六个方面来描述你的石头。
7、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给东西分类。比如可以把衣服按种类分成上衣、裤子、裙子等,还可以按颜色分成红衣服、黑衣服、白衣服等。现在让我
们也给这些石头来分类。你觉得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生:颜色、大小、形状……)现在以前后桌四人为小组,来给四块石头分类。完成活动手
册第1页。
8、石头除了用来玩,还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先来看看在古代,石头被用来做什么?(石斧、石锤、石刀)
9、石头还有哪些用途?请大家看课本第4页。
10、有些石头比较稀少,而且好看,比如说水晶、各种颜色的宝石,人们会把它们做成漂亮的手链。
11、我们经常在公园见到圆滑石子铺成的小路,这样的路有按摩的作用。因为我们的脚底也有很多穴位。
三、总结
小游戏:开火车,说出给石头分类的方式,看看哪组说的最多
2.玩泥巴
教学目标:
1.能动手将粗泥土筛细。
2.能用筛出的泥土制作物品。
3.初步了解泥塑和陶器的制作。
教学重难点:
1、筛泥土并制作泥塑。
2、了解陶器泥塑的制作。
教学准备:泥土、盛泥器皿、三种筛子、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有趣的歌曲《玩泥巴》。
2、歌曲里的小朋友用泥巴捏出了小狗小猫小鸟小人儿,同学们平时是怎么玩泥巴的呢?
3、玩泥巴也有学问。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科学地玩泥巴。
二、学习新课
1、课本第五页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生:挖泥土)
2、在挖泥土的时候,最好使用铲子,否则容易弄伤手指。还要注意不要伤害到周围的小植物。
3、你觉得该怎样筛泥土?
4、看看课本第六页告诉我们该怎样筛泥土。全班齐读四个步骤。
5、第三个步骤是选择筛子,我们有三种筛子,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该先使用哪种筛子?(先用网眼粗的再用网眼细的)
6每个同学都带来了泥土,现在大家就开始动手吧!比比看谁筛的泥土最
7、科学小课堂:泥塑的制作。泥塑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发源于陕西省凤翔县。
8、书上的小朋友用泥巴做了茶壶、杯子、乌龟。现在你也用自己筛出的泥土和成泥巴,动手制作一个你喜欢的物品吧!提示:加水和泥的时候先少加一点,慢慢加水至泥巴软硬合适。
9、科学小课堂:陶器的制作。陶器是特殊的泥土塑型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三、总结
小练习:翻到活动手册第2页,完成活动记录。
3、沙子与黏土
教学目标:
1.能够比较干沙子和干黏土的不同。
2.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干沙子和干黏土。
3.可以区分用黏土和沙子做出的工艺品。
教学重难点:
1、区分干沙子和干黏土的不同点。
2、描述干沙子与干黏土的特点。
教学准备:干沙子、干黏土、烧杯、带孔漏杯、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沙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猜想同学们肯定喜欢玩沙子。说一
说你在哪里见过沙子?你是怎么玩沙子的?
2、大家都玩过的沙子,你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沙子是岩石风化后变成的碎粒。
二、学习新课
1、除了玩沙子,我们还经常玩泥土。有一种土叫做黏土,你知道
黏土是什么吗?说一说你的理解。
2、请大家翻到课本第8页,读一读制作黏土的步骤。
3、拿出你上节课筛出的泥土,也来自己制作一些黏土吧!
4、将你带来的干沙子和干黏土对比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先看一
看,样子上有什么不一样?再用皮肤按一按,触感有什么不一样?再用手
指捻一捻,摸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5、翻到课本第9页,请一组同学开火车来读一读下面6个词语。这六个词语有的是用来描述干沙子的,有的是用来描述干黏土的,聪明的同学们觉得哪些是用来形容沙子的?哪些是用来形容黏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