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旅夜抒怀(互联网搜索参赛作品 )
旅夜书怀 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2013.3.16)教学目标:1、规范鉴赏诗歌的答题思路;2、把握鉴赏诗歌的方法:由景体情,知人论世;3、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人漂泊孤苦的感情。
教学重点:规范鉴赏诗歌的答题思路,把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教学时数:1个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合作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漂泊,这首诗就是在江上漂泊时所写。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杜甫的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1、释题“旅夜书怀”:江中旅途抒发自己的感情。
2、“旅夜”“书怀”分别体现在诗歌哪联?首联、颔联和颈联、尾联3、诗意理解:夜色中,微风吹拂江岸的细草,一叶高樯孤舟独行;明星垂挂在辽阔的原野,月色中的大江涌动着;我的名声怎能因为写文章而出名呢,应该做官到老时因为体病身衰而离职。
人生飘飘荡荡好似什么呢?如同苍茫天空中的一只沙鸥。
4、诗歌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苍凉5、朗诵诗歌示范读,齐读,单独读三、重点突破1、由景体情、知人论世诗人在首联中给你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孤独凄清通过意象能不能把握诗人的感情:细草、微风、江岸,高樯、夜色、独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意象连缀起来,这是怎样一副图景?微风轻摇的细弱的江草;茫茫夜色中一叶孤舟首联是通过什么来抒情的?意象,由意象构成一幅江舟夜色独行图,从景中可以体会到情,这种手法叫融情入景。
所以,我们解读诗歌的一种方法是:由景体情。
颔联给你的是一种什么感觉?壮阔那诗人表达的是那种旷达的胸襟吗?否,这需要联系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765年)四月,在成都赖以生存的好友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辞去节度参谋之职,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的沉重,显然,颔联并非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体会此联的感情,还要把握它的意象,写了什么?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去。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
2.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含蓄的情感和寓意。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心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诗文原文。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事迹。
(2)阐述《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互相讨论,解答诗文中的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中的重点字词和语句。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与诗人产生共鸣。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旅夜书怀》。
(2)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读后感。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组织学生探讨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登高》等,比较它们的异同,进一步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
2.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系。
2. 分享感受: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中“旅夜”和“书怀”两个主题的理解,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交织。
八、实践环节:1.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仿写一首以“旅夜”为主题的诗,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公开课教案《旅夜书怀》
公开课教案《旅夜书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的诗句,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与背诵。
2. 分析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与情感的把握。
2. 杜甫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人杜甫的生平介绍、《旅夜书怀》的原文、翻译和赏析。
2. 准备相关的古典诗词鉴赏资料,供学生讨论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对杜甫产生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旅夜书怀》,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翻译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翻译,理解诗文内容。
4. 分析鉴赏: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意境与情感,教师给予指导。
5. 联系背景:介绍杜甫创作《旅夜书怀》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旅夜书怀》,并写一篇简短的鉴赏心得。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杜甫及其他唐代诗人的研究热情。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杜甫的《旅夜书怀》与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如王维的《相思》、李白的《静夜思》等,分析各自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文学鉴赏:邀请专家或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杜甫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诗句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赏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促进课堂互动。
旅夜书怀教案范文
旅夜书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旅夜书怀》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诗的作者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揣摩诗人的心境,提升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
2. 诗中意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2. 诗歌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旅夜书怀》的诗境。
2. 朗读感悟:让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音乐美和韵律美,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意象、情感、手法等方面分析诗的特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分析,重点解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5. 实践演练: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旅夜书怀》。
2. 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鉴赏文章。
3. 推荐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阅读感悟。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诗歌创作和鉴赏文章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旅夜书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对杜甫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杜甫草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杜甫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
2. 开展杜甫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对杜甫诗歌的热爱。
3. 邀请文学家或诗歌研究者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杜甫诗歌及古代诗歌艺术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杜甫诗集:《旅夜书怀》等杜甫诗歌的原文及注释。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旅夜书怀》教学设计4篇《旅夜书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最新10篇)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旅夜书怀》,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体会杜甫晚年漂泊无依的孤寂心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诗人虽处逆境仍不失豁达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难点:深入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特别是其晚年漂泊的经历,引出《旅夜书怀》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情感投入。
学生尝试背诵,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3. 精读分析: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如细草、微风、危樯、独舟等),分析这些意象如何构成了一幅孤寂的旅夜图景。
情感探究:结合诗歌内容,探讨杜甫在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渺小,到“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自我比喻,体会诗人的无奈与豁达。
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借景抒情、对比等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比较杜甫其他描写漂泊生活的诗作,如《登高》,探讨其异同点。
讨论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他作为“诗圣”的地位。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诗歌中意象、情感与修辞手法的结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6.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旅夜书怀》。
写一篇短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句诗的理解与感悟。
高二选修《旅夜书怀》教案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这首诗,掌握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旅夜书怀教案
【学习目标】1、解读杜甫《旅夜抒怀》的景与情。
2、体会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学习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背诵这首诗【学习过程】一.情境引读: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
再加上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
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杜甫诗歌的“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注意表现为语言和韵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形成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而同时这种情感又受到理性的节制。
他的思虑常常很复杂,心情常常很矛盾,所以他需要找到恰当和适度的表达方法。
这样,使得诗中的情感之流成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动。
二。
初读感知:1、看诗题,提供了什么信息?诗人是在旅途中,在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2、“名岂文章著”,作者认为名声应因何而著?“官应老病休”作者的官为何而休?“我的名声难道是凭借文章而著名吗?”作者认为应靠为官的利国利民的政绩来赢得名声。
“做官倒是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而实际情况是自己却是因为受排挤而去职。
三.品读鉴赏:齐声朗读这首诗,思考:1、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找出其中的意象?共有两组: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
3、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意境)?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阅读诗歌《旅夜书怀》。
2.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诗歌的声韵、意象等方面进行鉴赏。
2.理解诗人表达的主题和意图。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阅读诗歌理解作者的艺术创思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课文《旅夜书怀》。
2.相关解析资料和课外延伸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诗歌《旅夜书怀》的课文,让学生观察诗歌的标题和作者,引导他们猜测诗歌的主题。
2.请学生朗读诗歌标题和作者,并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
二、阅读理解(10分钟)1.学生阅读诗歌《旅夜书怀》。
2.学生回答问题: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是怎样的?三、诗歌鉴赏(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声韵进行感受和鉴赏,如押韵、节奏等。
2.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以及诗人用词的巧妙之处。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解和展示。
四、文学扩展(15分钟)1.教师让学生了解诗歌《旅夜书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分析和解读,如对比诗歌和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等。
3.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给予肯定和评价。
2.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感受和体会。
3.教师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和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诗歌《旅夜书怀》的主题和情感,还培养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享,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扩展了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意象和情感的分析。
3.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内容、诗人背景、相关图片等。
2. 准备诗歌的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旅夜书怀》,提问:“旅夜”和“书怀”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学生尝试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师解析诗中的深层含义,阐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分析其意象和情感,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教师提供其他杜甫的诗作,如《月夜忆舍弟》、《春望》等,让学生对比《旅夜书怀》的风格和主题。
旅夜书怀 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教案标题:旅夜书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感表达和心情体验。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感表达和心情体验。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诗人在旅途中的情感表达和心情体验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感表达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旅夜书怀》及相关教学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生课堂笔记、诗歌鉴赏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营造夜晚和旅行的氛围,引出诗歌主题。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夜晚旅行时的感受和心情。
二、学习诗歌1. 朗读《旅夜书怀》,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 解读诗歌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三、诗歌鉴赏1. 教授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分析《旅夜书怀》的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诗歌鉴赏。
四、情感表达和写作1. 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夜晚和旅行的写作素材,引导他们进行情感表达和写作。
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表达自己对夜晚旅行的感受和心情。
五、总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诗歌鉴赏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安排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感受夜晚旅行的情感和情境。
2.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旅夜书怀(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以及诗人的创作背景与心情。
2. 理解并背诵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3. 掌握“典故”、“象征”、“描写”等诗歌技法。
4. 能够运用诗歌技法,自行创作一首描述旅途中所见所感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2. 难点:掌握诗歌技法并能够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安排第一课时:诗歌背景介绍1. 分析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夜泊牛渚怀古》的背景及作者李白的生平经历。
3. 介绍诗歌中涉及的典故和象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4. 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诗歌分析与诗歌技法讲解1. 分析《夜泊牛渚怀古》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 讲解诗歌中涉及的比喻、拟人、借景、写景、写情、象征等技法。
3. 让学生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技法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4.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第三课时:诗歌背诵与赏析1. 让学生熟读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2.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文学意义、思想意义。
3. 进行诗歌赏析,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4.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发挥。
第四课时:创作诗歌并展示1. 引导学生根据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进行诗歌创作,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诗歌技法。
2. 搜集鲜活的素材,使作品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
3. 学生进行相互转述、点评和改进,提高学生诗歌创作能力。
4. 进行诗歌展示,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诗歌背景介绍、诗歌分析与诗歌技法讲解。
2. 朗诵法:让学生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灵敏感官。
3. 讨论法:分析、探究、解读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篇1【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诗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结合高考考纲,熟悉意境题、炼字题的答题步骤;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诗歌语言,诵读诗歌,走进诗歌意境,聆听诗人心声,感悟诗人情怀;学生展示预习问题,老师点评、补充;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在检测训练中再次体会杜甫诗歌的沉郁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当时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感情,体味杜甫寄托于诗中的感慨身世家国之情与伟大抱负,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联系高考有关考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诗中反衬、反语和比喻辞格表现出来的沉郁风格。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一、导入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
二、请同学们谈谈鉴赏诗歌的方法。
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即)--知人知世据意推志(展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抓住)--意象意境思想情感三、走进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题目与诗句怎样对应?2、通过“旅”字看背景:“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3、通过“夜”字察实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吟诵---意象---想象和联想----意境-----明情。
(1)诵读(2)预习成果展示A、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旅夜书怀》教案2
《旅夜书怀》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旅夜书怀》,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诗歌的体裁、结构、韵律等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理解、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旅夜书怀》,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忧愁,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2.2 诗歌解析通过对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韵律等方面的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2.3 难点解析针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旅夜书怀》的文学价值。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理解诗句的意思。
3.3 课堂讲解针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韵律、意象等方面,分享彼此的见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
5.2 参考资料:关于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资料,古代文学常识。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白板、黑板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杜甫的画像和他的生平简介,引出《旅夜书怀》这首诗。
6.2 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6.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意象背后的意义,分析诗歌的情感变化。
6.4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孤独和忧愁。
6.5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将诗歌内容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描述,增进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3)分析杜甫律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旅夜书怀》。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杜甫律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旅夜书怀》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杜甫律诗的鉴赏方法。
2. 理解《旅夜书怀》中的意象和寓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杜甫诗歌,巩固知识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旅夜书怀》,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解读诗人的情感。
(2)分析杜甫律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2)分享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旅夜书怀》。
2. 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读后感。
3. 选取一首杜甫的律诗,进行鉴赏分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歌实例,掌握杜甫律诗的特点。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旅夜书怀》的文本材料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教案标题:《旅夜书怀》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理解《旅夜书怀》这首古文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3.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赏析,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到感受和情感表达;4.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课文《旅夜书怀》的课件或复印件;2.古代文人书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诗人辛弃疾的生平资料;4.相关诗歌欣赏活动的素材。
教学过程:引入:1.利用一首激发学生思考的诗歌,如《静夜思》,以及一些美丽的自然景物图片,引发学生对诗词和自然的情感和思考;2.复习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例如韵律、词语意境等。
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旅夜书怀》这首古文诗的基本背景和作者背景。
简要介绍辛弃疾作为南宋四大爱国诗人之一的重要地位和其作品的代表性。
核心教学活动:1.学生分组朗读《旅夜书怀》,注重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语调。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解读诗意。
2.学生集体审读诗歌,辅以课件或板书的形式,讲解重要词汇和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诗歌。
3.通过分析诗歌的描写手法和意象,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展示古代文人书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书法、山水画等艺术形式与诗歌的共通之处,加深对古代文人的理解。
5.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旅夜书怀》中的意境、感受等主题展开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情感,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2.分享其他相关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欣赏其他诗人对自然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3.给有创作欲望的学生提供写古诗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旅夜书怀》这首古文诗,并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评价: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参与度,给予适当的针对性评价,鼓励学生保持对古文的兴趣并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欣赏。
《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旅夜书怀》全文。
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的基本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旅夜书怀》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意境的把握。
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对诗歌中较为复杂的比喻和意象的理解。
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掌握。
诗歌情感的深入解读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准备《旅夜书怀》的文本材料。
准备杜甫的生平介绍资料。
准备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资料。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和《旅夜书怀》的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5.2 朗读与背诵带领学生朗读《旅夜书怀》,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3 文本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每一句的意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意象,解释其深层含义。
5.4 情感解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
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如何通过语言和意象表达出来。
5.5 文化背景讲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的旅店文化和书信文化。
六、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情感,进行分享和讨论。
6.2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表达的方式,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七、作业与评估7.1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旅夜书怀》的读后感。
作业应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出对诗歌的思考和体会。
7.2 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讨论和表现,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word完整版)《旅夜书怀》教案
《旅夜书怀》教学目标:1、解读杜甫“旅夜抒怀”的景与情。
2、体会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一、导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广袤的天地间飞翔着。
飞过了千山万水,只为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心中的梦。
可是我们在飞翔的路途中,总会遇到狂风遇到暴雨,前方一片迷茫,我们不知该飞向何方。
唐朝的那个夜晚,杜甫守着他那叶破旧的小船也找不到前方的路,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旅夜书怀》,去聆听那夜传来的生命物语。
板书旅夜书怀杜甫我们都知道一直穷困潦倒的杜甫,好不容易在成都有了一处安身立命之地,好友严武病死,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再次开始颠沛流离的漂泊之旅,而这一次的漂泊其实是一条不归路。
《旅夜书怀》就作于离开成都的途中。
那这个“旅"就不同于我们所说的旅游,而充满着人在羁旅的辛酸。
二、解读诗歌(一)解读一二两联的景。
1、初读诗歌,首联和颔联中有哪些意象?细草微风岸危樯孤舟星平野月大江2、放飞你想象的翅膀,请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图画.提问学生,教师总结并投影描述的语言。
潮湿的岸边没有来路也没有去路,只有瘦弱的草孤零零地在无边的风中摇摆不定,水边的草注定纤细单薄。
那只破旧的小船还有那根高傲的桅杆静寂地躺在月色中,守候着漫漫长夜。
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在天与地相接的地方,几颗星辰垂挂着,皎洁的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一江的波光粼粼铺向远方,江天一色.3、其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历来被称世人称道。
在赏析重点诗句时,我们除了指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还要抓住诗句中用得好的字(这些用得好的字往往是动词或形容词),这句话所描绘的画面我们刚刚说过了,那大家找找这句诗文中用得好的字是“垂"“涌",好在哪里呢?这个“垂”字让人觉得星辰好像垂挂在天地相接的地方,眼前的平野辽阔无边,这个“涌”字可见月光投影在大江中,江水在流动,月光也在流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直伸向远方,江天一色,天地相接,这样的画面呈现雄浑开阔的意境。
《旅夜书怀》教案2
《旅夜书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
(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旅夜书怀》。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孤独和忧愁,理解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
(2)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包括诗句的理解和记忆。
2.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
3. 诗文情感的把握,理解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解释和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3. 诗文主题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采用情感共鸣法,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旅夜书怀》,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4.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共鸣:让学生谈谈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经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3. 能力测试:通过相关的练习题,测试学生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旅夜抒怀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2。
4.学生课前准备:见本教案“五、教学过程”中的“预习要求”。
5.教学环境:适合分组教学的多媒体教室。
二、教学课题
《旅夜抒怀》是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的课文。
人教社、语文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粤教社等高中语文教材,也选编了本诗。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诵读体悟等方法品味古诗。
2.学会借助于网上资源理解诗的内容、情感,体味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体会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于网上资源理解诗的内容、情感与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
1.任务引导。
印发《自学指导书》,指导学生上网搜索和筛选学习资源,初步感知本诗。
2.分组学习。
组织学生分组(5人一组)分类搜索相关资源。
各组在上课前将符合条件的资源文件发至教师邮箱,师生一起确定用于课堂展示的资源。
3.组织展示。
教师按学习古诗的一般规律,组织各组学生依次展示自学成果。
4.点拨、启发。
教师针对各组所展示的项目,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有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适时点拨和启发。
5.以评促学。
印发《组内学习评价表》《各组学习评价表》,既评价学习态度,也评价学习成效;既评价个人表现,也评价小组学习情况。
(二)学法
1.自主预习。
按《自学指导书》要求,在搜索和整理相关资源的基础上自学本诗。
2.合作学习。
各组通过课前交流,提出课堂展示的方案;课内通过讨论,探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3.集中学习。
各组展示的过程就是集中学习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1.各组必做的预习作业
(1)参考注释和网上有关资源,理解每一句诗的大意,把本诗译成白话文。
(2)各组上网搜索作者简介(项目1)和写作背景(项目2),查看人物图片(项目3),整理“作者简介”(300字左右)和“写作背景”(200字左右)。
课前交给教师,教师选择最好的作品用于课上交流。
(3)朗读本诗,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查找方法:(1)“图片、音频、视频”的查找:在“百度”中输入关键词“旅夜书怀”,分别点“图片”“MP3”“视频”查找。
(2)“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赏析文章、评论”的查找:输入关键词“旅夜书怀”,点“网页”,从海量文章中精选。
学习程序:(1)各组自选学习任务,难度系数与学习成绩挂钩;(2)组内同学先分头查找,然后集中推荐展示作品;(3)各组提前两天将推荐作品(按优先顺序)发至教师邮箱:hyh911036@;(4)教师与组长从推荐作品中选出用于展示的作品;(5)每组同学都要熟悉展示作品,能够回答教师的相关提问。
(二)课堂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由上一节课《将进酒》导入到本课。
背景音乐由我校教师根据《旅夜抒怀》简谱(项目4)用钢琴演奏录制而成。
(三)学习准备
1.重温作者
(1)由“作者简介”写得较好的一组派代表介绍。
(2)教师介绍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
2.了解写作背景
(1)由“写作背景”写得较好的一组派代表介绍。
(2)教师提示两点:一是严武病逝,诗人失去依靠,离开成都,漂泊湖湘一带;二是诗人明白其仕宦生涯已因老病而结束,政治理想的破灭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四)分组展示与交流
1.初解诗意
由第三组代表上台播放解读本诗的视频(项目5)。
各组通过视频集体学习,理解诗意。
思考、讨论后回答:①哪几句写景?用几个词语形容诗人所写景物的特点。
②哪几句写情?用几个词语说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走入诗境
(1)赏析
由第五组代表上台朗读赏析文章【要求根据网上的赏析文章等(项目6)整
理而成】。
思考、讨论后回答:①首联和颈联的写景有哪些不同?②举例说明本诗如何借景抒情的?
(2)鉴赏
第四组代表上台播放鉴赏本诗的视频(项目7)。
思考、讨论后回答:①杜甫为什么认为“一个人的名声显著不应仅仅因为文章写得好”呢?②解说人说本诗“在沉郁中见磅礴大气”,何以见得?
(3)评论
第七组代表上台播放呈现古人评论的PPT(项目8)。
思考、讨论后回答:①明代郭濬《增定评注唐诗正声》:“‘星垂’二语壮远,意实凄冷。
”你是如何理解的?②明代谢榛《四溟诗话》:“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你认为“涌”字好在哪儿?
3.品鉴与表现
(1)朗诵
第一组代表上台播放朗诵音频(项目9)。
该组集体或派代表配乐朗诵。
教师指导朗读并示范:一要把握基调;二要做到平声长仄声短;三要掌握好节奏、重音、停连。
(2)吟诵、演唱
第二组代表上台播放吟诵音频(项目10)和演唱音频(项目11)。
思考、讨论后回答:你认为这两段作品,哪一段更能体现本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为什么?
(3)创造性写作
第六组代表上台朗读本组作品。
提示学生课后阅读网上资源《旅夜书怀》素描(项目12)。
(五)总结和评价
1.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①知人论世,缘波讨源。
②逐句理解,把握诗意。
③披文入情,体悟诗境。
④诵读品味,升华情感。
2.总结自学古诗的途径:①阅读赏析或评论文章。
②借助于丰富的网络资源自习。
3.学习评价:①组内评价;②各组互评;③教师总结和评价(课后上交评价表)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第3、4题。
2.朗诵本诗。
六、教学反思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本课就是“授人以渔”的案例,表现如下:一是引导学生在读懂本诗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搜索、筛选和整理相关学习资源,掌握通过互联网学习语文的技巧;二是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知人论世、诵读体悟等方法品味和鉴赏古诗。
本课在教学模式上亦有创新。
任务引导、先学后教、小组合作、集中展示、评价引领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教学设计还有需要改进地方。
本课采用课前上网自习、课上集中展示的方式教学,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不扎实地方,因此,应在课堂展示结束后通过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做好反馈调节。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