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教材分析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分析的理解

如皋中学张松红

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教材进行分析,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标的达成。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不同作品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同一首乐曲,不同生活际遇、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他们的审美感受就大不相同。如贝多芬的《欢乐颂》,有人感觉庄严肃穆,有人却产生悲壮的心境,有人听了甚至有压抑和恐慌感。同一首乐曲激发了不同欣赏主体的生活感受和生活经验,显现出不同的审美效果。

课程教材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既可以利用它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可以凭借它进行历史或常识的教育。音乐课本中的民族音乐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一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出具有特定内容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时时刻刻都在鼓舞着人民积极的去生活、去斗争。《义勇军进行曲》发出的号角唤起全中国多少人民的觉醒!《祝酒歌》又燃起了多少人民建设四化的巨大热情!时代需要这样的歌声,需要这样的精神。在新世纪的今天,青年一代仍需要树立起这样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努力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开拓者。

2.音乐作品能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当欣赏主体接受一部音乐作品时,往往将音乐形象当作现实中的形象去看待,在情感上参与其中,或悲或喜,或爱或憎。音乐的调性、旋律、节奏等塑造的音乐形象能将我们带进一个特定的时代、国度、制度下形成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以及曲作者的精神境界,按艺术的参照系去思想、评判、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人世间的善与恶,进而在潜移默化中造就了欣赏主体自身的人格形象,通过音乐艺术净化人生,提高精神境界。

3.音乐课程教材分析是对一种语言艺术的欣赏和再创作的过程,分析者不仅要投入饱满的情感,而且要随着分析的深入,不断唤起感情的共鸣,引起相关的情感体验因此中学音乐课程教材分析也可以说成是情感运动的过程,分析者应借助情感的力量,先打动自己,再借以打动学生的心。

音乐欣赏还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由于音乐中的节奏、旋律本身不能代表任何具体事物,必须通过欣赏主体的想象才能体现其艺术价值,所以,音乐的审美过程,就是欣赏主体的想象过程,通过想象品出音乐美的味道,进入音乐美的境界。

只有以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为依据,参考必要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教材分析的目的,教学中做到紧扣教材又不照本宣科,才能有的放矢,取得预计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