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典型艺术魅力的表现与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文学典型
一、典型的涵义 "典型"(Tupos )这个名词在希腊文里原义是铸造用的模子,用同一个模子托出来的东西就是一模一样。这个名词在希腊文中与idea为同义词。idea本来也是模子或原型,有"形式"和"种类"的涵义,引申为"印象"或"理想"。由这个词派生出来的ldeal 就是"理想"。所以从字源上看,"典型"与"理想"是密切相关的。在西方文艺理论著作里,"典型"这个词在近代也常被互换使用,例如在别林斯基的著作里。所以过去许多关于艺术理想的言论实际上也就是关于典型的。 典型的涵义 形象与典型的区别和联系: 1、文学形象包括文学典型,文学形象的特点文学典型都具备,但文学典型比文学形象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艺术感染力。2、文学形象包括:人物、景物、环境、意境等,而文学典型一般专指典型人物。3、典型与非典型----以鲁迅小说为例。意境与非意境:柳宗元《江雪》;张打油《咏雪》
二、典型的历史 1、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上是类型说,代表人物有亚里斯多德、贺拉斯、布瓦洛,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 第二阶段:18世纪以后的个性典型说:莱辛、歌德、黑格尔、别林斯基。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典型观成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每个人都是典型,而又有明确的个性,正如黑格尔老人所说的'这一个'"(恩格斯:《致敏·考茨基》)2、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阶级典型"说(苏联) "典型即本质"说(张光年) "代表说"(典型就是代表人物)(巴人) "典型即个性"说(王愚) "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说(蔡仪) 共名"说(何其芳) "必然与偶然联系"说(李泽厚) "个性出典型"说(姚雪垠) "中介--特殊说" "典型即美"(曾繁仁) "人物性格二重组合"(即性格两极的排列组合,是性格的多重组合。)(刘再复)
三、典型的特征 1、鲜明的个性特征 "特征"可以是一个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种人物关系等。"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特征"是生活的一个凝聚点,现象和本质在这里相连,个别与一般这里重合,形与神在这里统一,意与象在这里聚首,情与理在这里交融。 所谓个性,是指某一具体的典型人物不同于其他人物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包括外貌、禀赋、气质、教养、兴趣、思维方法等等因素。具体地说,包括独特的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特征、言语行动、思考
方式,再加上外貌、体态,风度。整体个性:黑格尔认为(p82)第一,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第二,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也就是要调动言语的特征性,细节的特征性,场景的特征性,事件的特征性等等,为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服务。文学典型还必须具有在总特征制约下的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如果一个物只有总特征,而没有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那么这个人物即使写得好,也不过是一个单色人物,又称为"扁平人物"。 自19世纪以来,叙事文学的人物描写毕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人物性格由单一到复杂,人物性格从心灵到行动都得到了多层次、多侧面的展现。叙事文学的艺术至境追求已经发展到要塑造性格复杂丰富的"圆形人物"的阶段。典型人物的性格不仅要鲜活,而且一定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和多重组合。通过局部特征性,塑造一种十分立体的、呼之欲出"圆形人物"。 黑格尔以"定型的整体"阐述了单一与杂多之间的辩证关系:(p83) 2、丰厚的历史蕴涵 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除了独特的个性特征外,还应该充分体现典型本身的一定范围的共性,亦即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概括性,能揭示出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为读者感悟人生的普遍意义提供某种启迪。 现实主义的典型体现了人生或人性的普遍性,是人的社会性,是社会关系、社会环境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刻影响。哈姆莱特 --人文主义 葛朗台--守财奴阿Q--病态社会 祥林嫂--劳动妇女 3、典型的审美价值 典型人物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文学史上被人们称为典型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吸引力和感染读者的巨大力量,他们以自身的存在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显示了一种永久的、能够激发智慧和丰富感受的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是一个模糊性概念。它是文学产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审美效应,或者说是文学产品总体审美效果。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可以从魅力的表现和魅力的实质两个方面来考察。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的原因:1、符合历史主义尺度的真实性,历来是作家塑造典型的最高追求,也是典型的艺术魅力第一位元素。2、新颖性就是典型塑造的独特性。典型对独创性的要求,已经达到了绝对的程度。在文学典型的画廊中,绝不允许重复。3、典型作为一种富有魅力的活的生命体,一般是从两个方面体现着最
诚挚的感情。4、总是一种蕴藉含蓄、挖掘不尽的艺术诱惑力,让你反复玩味、百读不厌。
四、典型化的原则与方法 1、什么是典型化?所谓典型化,概括地说,就是艺术家把现实生活中本来不典型或不够典型的素材,经过选择、提炼、概括、集中、虚构加工为具有高度概括性,典型性的文学形象,从而真实地反映出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和规律。简单地说,把不典型的素材变为典型化的过程和方法,即典型化。所以典型化的过程,就是典型形象的创造过程;典型化的基本规律,也就是创造艺术典型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如何理解典型化涵义?A、典型化,指的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概括,它应是艺术概括方法的总称。文学作品都离不开艺术概括,所以,文学创作都应运用典型化的方法。以塑造典型为中心的叙事诗、小说、戏剧文学、电影文学固然如此,一些抒情诗和抒情散文也不例外。不过总的来说,文学还是人学,典型性格的刻画,永远是艺术创造的中心,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创造伟大的典型,所以通常人们习惯把典型当作塑造典型的方法。B、典型化,从艺术概括的总的方法上来说,它是一种方法;从创作过程的整个过程来说,它又是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平常既说典型化方法,也说典型化过程,有时还联在一起,称为典型化的过程和方法。不管提法如何,典型化内容还是一样的──指的都是艺术概括,只不过讲角度不同而已。C、典型化和理想化不是并列或对立的艺术概括方法。理想化只是典型化的一个内容。那种认为现实主义只用典型化,浪漫主义只用理想化而不用典型化的说法,都是对典型化涵义的误解。 2、典型化的原则 典型必须依据两项基本原则:个性化和概括化。 个性化是典型化的基础和核心。所谓个性化,就是使形象具有鲜明突出的个别性、具体性、生动性的特点,把人物独特的个性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所谓概括化,作家通过对生活中大量偶然现象的以舍,把生活中本来是分散的、零碎的、偶然的东西,根据创作意图和对生活本质的理解集中起来,汇拢起来概括到个别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具体人物身上,使之更典型、更突出、更带普遍性,从而揭示出生活内在的必然规律。 A、艺术上的概括化和科学上的抽象化区别:艺术上的概括化始终不脱离具体的感性形象,科学的抽象化最终离开了具体事物。B、艺术的概括化是指作者把生活中本来是分散的、零碎的、偶然的东西,根据创作意图和对于生活本质的理解,把它们集中起来,汇拢起来,重新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整体。这种集中
概括,决不是随意的大杂烩式的杂凑一锅,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广泛的生活素材或原型进行个性化,本质化的选择、集中和概括。 典型化的基本规律:①典型化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从活生生的人物个性出发;②典型化必须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个别反映一般,通过现象揭示本质,通过偶然显示必然,通过个性化达到概括化;③在典型化的过程中,作家还要表现出他的审美评价以及对生活的独特发现。 3、典型化的方法A、合成法 即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方法,即从许多人物身上,精心选择,撷取某些性格特点,经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创造文学典型。 B、原型法 即鲁迅所说的"专用一个"的方法,以一个生活原型为基础,但又不受这个生活原型的限制,而是适当地吸收其他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一个比原型更丰富、动人也更具概括性的文学典型。 两种方法,常常交互为用,彼此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