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语文考点汇总及题型分析
2014年高考全国卷1新课标1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
(新课标卷Ⅰ)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及假、善及恶、新及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及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及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及毁灭,而且表现抗争及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及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及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及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及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2014年 全国统一高考语文 试卷及解析(大纲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大纲版)一、(1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龃龉(yǔ)系鞋带(xi)舐犊情深(shi)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纤维素(xiān)羽扇纶巾(guān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揭疮疤(chuāng)按捺不住(nài)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涮羊肉(shuàn)以儆效尤(jǐng)纵横捭阖(bì)2.(3分)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2014年高考大纲全国卷语文真题(带解析)
2014年高考大纲全国卷语文真题(带解析)题目: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选项:A.龃龉(yǔ)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纤维素(xiān)羽扇纶巾(guān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纵横捭阖必(bì)答案:B解析过程:A应为系鞋带(ji) C应为按捺不住(nà) D应为纵横捭阖(băi)——————————题目: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选项: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答案:A解析过程:A项,“盖棺论定”的意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
一般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此句中是对“历史人物”作出评价,正确。
B项,“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句中是保管别人的“吉他”,用错对象。
C项,“风声鹤唳”是指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怀疑是追兵来了。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此句中误将“风声鹤唳”当做一种风景理解,错误。
D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对票价说“叹为观止”,显然不当,应用“望而却步”。
——————————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选项: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2014-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语文考点汇总及题型分析
9分。
2019
全国卷I
《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②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 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客观题,
9分。
全国卷II
《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前 启后之成就》
①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归纳内容要点,分 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客观题,
9分。
全国卷III
《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
承》
①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归纳内容要点,分 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客观题,
9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卷
体裁
标题
岀处
考点
题型及分值
2014
全国卷I
人物传记
《科学巨人玻尔》
《玻尔传》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归纳内容要点;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④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
――读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润先生史传文学随
想》
①分析概括文章内容;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③分析文本的文 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考查探究能力。
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全国卷II
人物传记
《将军赋米薇》
《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
1客观(4选1)3分;
1客观(5选2)5分;
1主观4分。
全国卷II
新闻
无题目(两则材料)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选题内容广泛,题目形式多样,考察内容包括诗词鉴赏、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
一、选择题分析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阅读理解两部分。
1. 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主要考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包括对词语的理解、用法、诗词鉴赏、段落中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考查。
该部分内容主要侧重于对语言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主要考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部分内容包括对不同体裁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对文中观点和细节的把握能力、对作者意图和态度的理解能力等。
阅读理解题的难度逐渐递增,根据题目要求,考生需要筛选信息、归纳总结、分析推理等。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古文阅读和写作三个部分。
1.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该部分内容主要侧重于对词语的辨析和选用、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和分析等。
填空题的难度递增,要求考生对词语和句子的语义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有较好的把握能力。
古文阅读题主要考察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该部分内容包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对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分析等。
古文阅读题的难度较大,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和阅读技巧。
3. 写作写作题主要考查对写作能力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该部分内容包括对命题材料的分析和思考、提出问题和观点、组织篇章结构等。
写作题的要求多样化,既有记叙文叙事能力的考查,也有议论文观点表达的考查,甚至还有对诗词鉴赏和作文写作技巧的考查。
三、总体分析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丰富多样,题型形式灵活多样,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
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于考生来说,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到全面、准确、深入的分析和回答。
平时要注重多读、多练,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对历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积累,增加对不同体裁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014年高考大纲全国卷语文真题(带解析)
2014年高考大纲全国卷语文真题(带解析)D答案:D解析过程:A项,“多次”放到“发生”前;“发生”与“案情”不搭配。
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每当火车鸣着汽笛”。
C项,缺少谓语动词,应该在“从过去”前面添加“经历”以和后文的“阵痛”搭配。
——————————题目: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选项:A.③②⑤④①⑥B.③⑥⑤①②④C.⑤①④③⑥②D.⑤④③②①⑥答案:C解析过程:答案中提示③或⑤开头,③与文中已给的句子在“与传统阅读”相比的内容上重复,所以③做开头不合适,所以去掉答案A和B;从⑤①和⑤④的密切程度上比较,显然,①是对⑤的解说,所以⑤后紧跟的是①,就此答案就出来了。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
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
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
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
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
近四年(2014——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分析
近四年<2014-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考点题型分析##市第五中学校语文组韩巧一、近四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4到2017四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2014到2016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与题量上看,均没有多大变化,2017年较之前3年的试卷在结构安排、题型以与阅读量上都有很大变化.20##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2017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这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6分,较2014至2016年选考时的25分多了1分,所以2017年的试卷中默写的分值由6分降为5分.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与默写的分值较之前3年有所变化,其他版块的分值不变.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客观题〔5选〕和1道6分主观题.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20##到2017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二〕古代诗文阅读1共10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与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7年沿用2015年、2016年的考查形式.2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分析诗歌的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是高频考点.2014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的客观题〔5选〕和1道6分的主观题. 32篇〔4分〕,初中考察1篇〔2分〕,共6分.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默写分值降为5分,高中考察1篇〔3分〕,初中考察1篇〔2分〕.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文学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20##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小说.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为小说,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散文.2014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实用类文本阅读总分为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20##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人物传记.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的文本均为新闻.〔五〕语言文字运用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的分值为20分,共5道题.3道客观题,每题3分,共9分;2道主观题〔5+6分〕,共11分.1用的正误,成语的考查数量增加了,但难度上并没有增加.22014到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病句题,在命题形式上都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且题型稳定,都是从所给的四个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所考病句类型不会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种类型,同一类型的语病一般不会出现在同一考题中.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为常考病句类型.3.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三道客观选择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从给出的4个句子中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4、主观题第一道主观题:2014到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四道题考查的都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题型稳定,都是在一段文字中给出的3处横线处补写出语句,分值均为5分.第二道主观题:20##高考语文全国卷I和全国卷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流程图,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图文转换的能力.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和全国卷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徽标,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得体、鲜明、生动和图文转换的能力.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流程图,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图文转换的能力.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语言文字运用版块中的第五道题考的是"推断问题〞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式和逻辑推断的能力.〔六〕写作2014到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中的作文均为新材料作文.2015年全国卷I出现了任务指令型作文,且明确要求写一封信.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立德树人;思想上,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2015年全国卷II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20##"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2016年全国卷I把文字材料改为漫画材料.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2016年全国卷II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2017年全国卷I中的作文要求考生从给出的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材料中的"中国关键词〞直观而生动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选材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2017年全国卷II中的作文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要求学生"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串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内涵丰富.2017年全国卷III中的作文是一道材料型半命题式的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材料"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及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学科网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2014年高考语文考点及分值分析
《镜湖女》陆游 8分
14.识记作品的文学文化常识 1分
15.内容理解 3分
16. 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 4分
文言文(传记)
《刘晏》17分
17.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4分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理解常见的
20.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分
试题模块
内容、题目和分值
题型及分值
总分
说明文
《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18分
1.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2分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
3.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3分
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分
5.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3分
6.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5分
150分
散文
《宁静》19分
7.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3分
8.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4分
9.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分
10. 词句段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2分
11. 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分
12.概括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作者情感和写作意图。5分
诗文默写
八选六6分
13.记识名句每题1分6分
21.概括文章内容3分
文言散文
《治学》12分
2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1分
23.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3分
24.分析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2分
25.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3分
26.分析文章段落的思路3分
作文
自由70分
2014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语文高频考点测试题答案与解析
页眉内容2014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语文高频考点测试题答案与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答案:B解析:【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查能力】分析综合C【思路方法】B项理解错误,“中国画的渊源与背景是……晋、唐以来的雕塑”说反了,原文中说“晋、唐以来的塑像反受画境的影响”。
【易错点】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时容易似是而非。
【采分点】答对得3分,答错不得分。
2、答案:A解析:【知识点】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考查能力】分析综合C【思路方法】A项无中生有,原文中没有“中国的建筑艺术”“不及希腊发达”这一信息。
做题时要防范“八大陷阱”:①以偏概全;②无中生有;③张冠李戴(偷换概念);④因果混乱;⑤混淆时间;⑥答非所问;⑦是非颠倒;⑧说法绝对。
【易错点】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时容易似是而非。
【采分点】答对得3分,答错不得分。
3、答案:B解析:【知识点】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考查能力】分析综合C【思路方法】B项因果失当,“建筑的抽象结构……情调与律动”不是“中国画具有……美”的原因。
做题时要防范“八大陷阱”:①以偏概全;②无中生有;③张冠李戴(偷换概念);④因果混乱;⑤混淆时间;⑥答非所问;⑦是非颠倒;⑧说法绝对。
【易错点】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时容易似是而非。
【采分点】答对得3分,答错不得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答案:C解析:【知识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考查能力】理解B【思路方法】C项中的相,表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他”。
在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易错点】脱离语境,凭感觉选择。
【得分点】答对得3分,答错不得分。
5、答案:C解析:【知识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考查能力】分析综合C【思路方法】④是说江革为官廉洁,⑤是说江革为官干练,应排除掉。
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域,结合排除法,做正确的判断。
【易错点】脱离语境,凭感觉选择。
2014年语文高考试卷详解
2014年语文高考试卷详解2014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以其独特的内容和考查方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2014年语文高考试卷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试卷内容和解题技巧。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部分是语文高考试卷的重要考点,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2014年的阅读理解部分内容涉及到文学、科普等多个领域,题目形式多样,从材料中寻找信息、理解作者观点、鉴赏文章风格等等。
(篇一)本文以一篇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章为例,选自《中国日报》,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通过分析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在解答这道题目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把握作者的态度。
文中提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提示了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其次,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和信息,能够从中提取出问题所需要的答案。
比如在这道题目中,考生需要从文章中找到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对策。
最后,要运用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将问题与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和推理,得出正确答案。
在这道题目中,考生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出哪项陈述是正确的。
通过对这道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理解不仅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因此,考生在备考期间,需要多进行文章阅读和理解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短文改错短文改错是语文高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考察学生对语法和词语用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014年的短文改错题目形式和以往相似,要求考生对给定句子进行逐句错误判断和改正。
(篇二)本文以一篇关于生态保护的短文为例,选自《新闻晨报》,试题要求考生在给定的短文中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从这道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解答短文改错题目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仔细阅读短文,理解其中的内容和主旨。
通过阅读,考生能够发现短文中的错误并判断其是否需要改正。
其次,要对句子结构、语法和词语用法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大纲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大纲版)一、(12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龃龉(yǔ)系鞋带(xi)舐犊情深(shi)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纤维素(xiān)羽扇纶巾(guān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揭疮疤(chuāng)按捺不住(nài)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涮羊肉(shuàn)以儆效尤(jǐng)纵横捭阖(bì)2.(3分)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占了大部分。
以下是对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
选择题分析:
选择题主要涉及诗歌阅读、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修辞方法、修辞用法、
写作技巧、阅读理解等方面。
1. 诗歌阅读题:选取宋代陆游的《秋夕》一诗,通过理解诗意、韵律和意象等方面来分析文学特点和主题,考察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古代文学题:选择了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一诗,考察考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 现代文学题:选取了茅盾的小说《子夜》中的一段话,考察考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修辞手法题:选取了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考察考生对修辞手法的分辨和理解能力。
5. 修辞方法题:选取了当代作家韩寒的一段文字,通过理解和把握韩寒的修辞方法
来解读文章的意思。
6. 修辞用法题:选取了明代戚继光的《关山月》一词,考察考生对修辞用法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7. 写作技巧题:选取了现代作家钱钟书的一段文字,通过理解钱钟书的写作技巧来
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
8. 阅读理解题:选取了古代文学《木兰辞》一篇,通过理解文本中的意思、寓意和情感来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主题。
通过对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该试题内容涵盖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性、写作技巧、鉴赏能力等多个方面,考察了考生的文学欣赏和理解能力,对考生综
合能力的要求较高。
试题设计也较为贴近生活,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4年高考语文大纲卷试卷考点分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广西卷)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版】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龃龉.(yǔ) 系.鞋带(xì) 舐.犊情深(shì) 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ìng)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bì)【答案】B。
【解析】A.系jì;C.捺nà;D. 捭bǎi【考查知识点】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近几年这道题的命题形式和考查内容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命题目的主要是考虑到“读音读半边”和一字多音已成为造成汉字字音误读的主要原因,设计的三处错误就考查了这两个方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答案】A。
【解析】A. 盖棺定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
人死后对其一生是非功过作出评价。
B. 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只能用来说自己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全国卷I
《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②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
《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前启后之成就》
①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
《塞壬的歌声》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I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
3客观题,9分。
2017
全国卷I
《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客观(4选1)3分;
1客观(5选2)5分;
1主观4分。
全国卷II
新闻
无题目(两则材料)
《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客观(4选1)3分;
1客观(5选2)5分;
1主观4分。
全国卷III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吴文俊传》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④考查探究能力。
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全国卷III
人物传记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评传》
①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②对文章重点内容进行概括;③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评价;④考查探究能力。
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2017
全国卷I
新闻
无题目(四则材料)
《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全国卷II
人物传记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①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③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④考查探究能力。
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2015全国卷I人传记《朱东润自传》2客观(4选1)6分;
1主观6分。
全国卷II
新闻
无题目(三则材料)
《中国知识产权报》
①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客观(4选1)6分;
1主观6分。
全国卷III
新闻
无题目(三则材料)
《图书出版业品牌报告》《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试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
2015
全国卷I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③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
《艺术是什么》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
3客观题,9分。
2016
全国卷I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
3客观题,9分。
《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①分析概括文章内容;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考查探究能力。
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全国卷II
人物传记
《将军赋采薇》
《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③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人物形象;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
《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①筛选并融合文中信息;②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I
《留住乡愁》
①筛选并融合文中信息;②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18
全国卷I
《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第1题侧重于对主要概念的理解,第2题考查对文段整体论证的把握,这点在备考上尤其需要注意,第3题侧重于对文中观点的正确理解。
新闻
无题目(两则材料)
《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客观(4选1)3分;
1客观(5选2)5分;
1主观4分。
2018
全国卷I
新闻
无题目(三则材料)
《自然》、《人民日报》、《参考消息》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014-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题型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年份
试卷
选文
考查点
题型分值
2014
全国卷I
《美的奥秘》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章重要内容;③理解文章重要内容。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
《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②理解文章内容;③理解文章内容。
3客观题,9分。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I
《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①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客观题,9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卷
体裁
标题
出处
考点
题型及分值
2014
全国卷I
人物传记
《科学巨人玻尔》
《玻尔传》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归纳内容要点;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
《“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分析原文论证和文章思路;③综合理解文章内容。
3客观题,9分。
全国卷III
《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①筛选文中重要信息;②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③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2016
全国卷I
人物传记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理解文章内容;③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客观(5选2)5分;
3主观6分+6分+8分。
全国卷II
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