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创新型管理人才的人才理念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大学生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勇于探索的高素质人才,各大高校纷纷探索创新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
本文将探讨这一模式的设计理念、培养路径和实践效果,希望能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阶梯式培养模式设计理念阶梯式培养模式是指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特性,分阶段、分层次培养学生创新人才。
这种模式的设计理念是将培养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分别提供不同的培养内容和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个阶段逐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阶梯式培养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理念:1. 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设立不同的培养路径和培养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 专业化培养: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专业化的创新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在专业领域内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实践。
3. 实践化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 国际化视野:引入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和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培养学生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和国际化的视野。
二、阶梯式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根据上述设计理念,阶梯式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基础阶段:在学生入学初期,通过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2. 拓展阶段: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通过开设专业拓展课程和科技创新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实践阶段:在学生完成了一定的科研项目和创新项目之后,通过实习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到企业和科研机构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5. 毕业阶段:在学生即将毕业时,通过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环节,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整合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创新型企业人才管理的思路与策略
创新型企业人才管理的思路与策略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人才更是公司发展的生命线。
如何吸引、培养、留住优秀的人才已成为创新型企业人才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创新型企业人才管理的思路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创新型企业人才管理的思路1. 创新型企业需要创新的人才管理思路在创新型企业中,人才管理不应被视为单纯的人事管理,而应为公司的战略性管理。
创新型企业人才管理的思路应紧跟企业的商业模式、发展战略和组织文化,并不断更新,保持创新。
2. 倾听、发现、吸引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企业应倾听市场和行业的需求,发现符合公司需要的人才并及时进行招募。
通过灵活的招聘方式,例如外部人才推荐、猎头招聘等,为公司引进更具竞争力和适应力的人才。
并且,创新型企业应该着重培养其内部的潜力人才,对于潜在的人才需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培养。
3. 激励人才和完善绩效管理创新型企业应该为人才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酬福利,这不仅能够激发人才的士气,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同时,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并通过科学、公正、透明的评估,激励人才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三、创新型企业人才管理的策略1. 创新性考核制度在创新型企业中,人才管理的考核制度应该具有创新性,采取不同于传统企业的考核办法,如可行性研究、方案会审、用户反馈等方式,让员工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解决业务问题。
2. 建立卓尔不凡的团队文化团队效能是创新型企业管理的核心。
创新型企业应该建立开放、平等、自由、创造性的团队运营模式。
倡导内部创新、知识共享,鼓励团队成员表现自身创造价值,推进团队协作,形成卓尔不凡的企业文化氛围。
3. 激发人才内在价值最优秀的人才往往是具有内在动力的人,创新型企业应该将潜在动力挖掘出来,通过内部讲座、主题日等形式,鼓励自发创作、独立思考,形成不断发扬内在价值和创新精神。
四、优异性建议1. 科技支持:建立人才管理系统,加强数据化管理,降低人力资源开支,提高工作效率。
完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完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关键要素与实施路径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在国家竞争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培养这类人才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进行阐述,聚焦于关键词、目标设定、培养路径、评价标准以及总结与建议等要点。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涉及多个关键词,包括培养、创新、高层次和机制。
这些关键词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培养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挖掘个体的潜力,提高其知识、技能和素质;创新是指培养人才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高层次是指培养的人才具备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知识,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机制则是指培养过程中所需的体制、制度和技术手段等。
目标设定:具备创新精神、高层次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要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鼓励其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断探索未知领域;要优化人才的知识结构,使其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够适应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应多元化,注重产学研结合和国际化。
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教育体系,包括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和创新环境。
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为人才提供国际化的视野和经验。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评价标准应注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的考量。
具体来说,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人格素质等方面,评价人才是否具备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潜质。
创新能力:主要评价人才是否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产生有价值的创新成果。
实践成果:评价人才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企业或社会带来实际效益。
企业研究院人才培养机制和实践建议
企业研究院人才培养机制和实践建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
而企业研究院正是承担着这样的重要任务。
对于企业研究院来说,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完备、高效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呢?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一、企业研究院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框架企业研究院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框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研究院应该明确自己要培养的人才类型,包括技术骨干、高层管理人员、专业领域专家等。
同时要明确培养目标的时间周期和职业发展方向。
2.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
企业研究院应该建立评估机制,从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技能水平提升、工作成果等多方面来评估人才培养效果。
同时,应该为员工提供上升通道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3.定期举办培训和交流活动。
企业研究院应该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知识分享活动,增强员工技能和知识储备。
同时,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学术大咖参与,为员工提供外部资源和创新思路,促进员工与外界的交流合作。
4.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
企业研究院应该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例如:提供良好的工作设备和空间、开展文娱活动、组织员工旅游等,为员工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
二、企业研究院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建议1.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企业研究院应该根据员工职业规划和能力水平,为每个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这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员工能力评估来实现。
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培养效果。
2.注重员工的实践能力培养。
员工的实践能力对于企业研究院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企业研究院应该注重员工的实践能力培养。
例如,可以采用“1+N”模式,即员工轮岗到不同的研发项目中去,增强员工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
3.建立mentor制度。
企业研究院应该建立mentor制度,即为新员工配备经验丰富、资深的mentor。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工科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国家顶尖的工科院校,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工科教育模式。
本文旨在阐述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的内涵、目标、实施路径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以期为国内外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对新工科教育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详细解析了哈工大新工科型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接着,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展示了哈工大在新工科教育中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文章对新工科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新工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工科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新工科模式是一种适应新时代工程教育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跨学科融合和产教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新工科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跨学科融合:新工科模式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传统工科专业的界限,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过设立跨学科的创新实验班,让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教融合:新工科模式注重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将工程教育的实践环节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资源。
创新能力培养:新工科模式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创新课程、开展创新实验、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聚焦人才培养质量主旋律——滨江学院高技能、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独立学院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迅速增长以及高等教育产生结构性矛盾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是普通高校利用本校教育资源并吸收社会资金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自1998年国家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我国独立学院大致经历了萌芽初创(1999年-2002年)、规模扩张(2003年-2007年)和内涵提升(2008年-)三个阶段,分别以教育部在浙江省批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5所独立设置的二级学院试点校、教育部印发《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明确独立学院“七个独立”及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颁布为标志。
其中,《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从规模扩张进入到稳定规模、规范管理和提高质量的内涵提升阶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自2002年建院以来,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应用型、创业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十年办学,发展迅速,专业数由建院初的5个专业到现在的37个专业及方向;毕业生人数由203名增长到2012年的4068名(含花旗868名),为社会累计培养11000余名本科毕业生;在校生人数发展到现在的15544人(含花旗3934人),在校生规模居省内独立学院第一位。
2012年,学院专业数、毕业生人数及在校生人数分别是建院初期的7倍、20倍及76倍。
滨江学院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聚焦人才培养质量主旋律,实施分层次教学,以“技能、考研、出国”为导向,遵循“科学管理、特色办学、内涵建设”的思路,逐步确立了具有滨江特色的“高技能、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间,开展了“一封家书”等在全省乃至于全国富有影响的系列学生品牌活动,发表了系列学术论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学科竞赛成绩优异,毕业生考研率、就业率稳步攀升,初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广为社会认可,学院声誉鹊起,走上了一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追求办学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几点思考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内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决定了人才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质量的工商管理型人才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
面对现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企业对于工商管理类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迫在眉睫,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科学的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方面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所需要的的条件以及具体做法等。
关键字: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一、企业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不仅面临着国内市场的竞争,并且面临国外市场竞争的压力,这种竞争表面上看是企业实力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更是人才方面的竞争,哪个企业拥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哪个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应当把培养人才的重点从旧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
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状态,企业在对工商管理人才上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对人才数量上的需求,近些年来,根据调查和统计资料显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实际招聘中的各类专业的比例都较高,招聘的企业数量以及招聘职位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根据分析这种需求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间之内,意愿都将会比较强烈。
其次是对人才范围上的需求特色化。
目前各个行业企业对于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都比较强烈,比如服务行业,需要大量的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中层管理人员来进行客户管理以及服务于团队的文化建设等等;受到市场环境影响比较敏感的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需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在应急处理方面做得比较及时、到位的高级工商管理人员,这些人需要对市场的变动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及时提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做到在受到不良的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使企业的损失达到最小化,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使得企业的收益达到最大化。
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的经验及启示
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的经验及启示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引进过程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及有效启示的提取对于提高引进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的经验及启示:一、制定明确政策措施:在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时,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这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科技创新基金,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薪酬待遇,降低创新人才的税收负担。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并建立人才评价制度,为人才提供晋升通道。
二、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往往对科研环境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加大投入,提供先进的研究设备和实验平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学术风气建设。
同时,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国际一流科学家来华工作,激发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合作潜力。
三、加强顶尖创新人才选拔:在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时,应加强对人才的选拔,注重选拔条件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可以通过搭建创新人才引进平台,组织科学评审专家评选,严格把关引进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确保引进顶尖的创新人才。
同时,还应将选拔工作与科研项目扶持相结合,为优秀的创新人才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四、加强对人才的关怀和激励:为了留住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对人才的关怀和激励。
可以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给予更多的职称晋升机会,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给予优秀科技人才较灵活的工作制度和长期稳定的项目支持,为他们的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五、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需要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重要的保障。
此外,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提供更多的资源投入和管理服务。
浅谈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浅 谈创 新 型 管 理 人 才 的培 养
杨 德 新
( 洛阳师范学院 , 河南 洛阳 4 7 1 0 2 2 )
摘 要: 高校及企事业 单位 中管理人 才普遍存 在创新 能力 不 足 和创 新 能 力缺 失 的 问 题 。 本 文 分 析 了创 新 能 力缺 失 的 原 因, 并从 高校教 育培养 、 社会 培养、 创新 管理方 面提 出培养创 新
的特征在于创新精神 、 创新意识 和创 新能力。从泰罗 的科学管 理理论到当前管理理论 的发展 , 目前 的教学方法除 了课 堂讲授
外, 有案例分析 , 情景模拟 , 团队协作 , 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方 法 。这 些 丰 富 多彩 的教 学 方 法 , 从 某 种 程 度 上调 动 了学 生 学 习 的积极性 , 培养了学生 的创新性思维和 自主思考 的能力 。2 ) 管 理类 实 践 教 学模 式 的建 立 。 国外 很 多学 校 建 立 了独 立 的实 践 教 学 模 式 。例 如 : 美 国 的合 作 教 育 计 划 , 英 国的三明治课程 , 德国 的双 元 制 教 育计 划 , 1 3 本 的 产 学合 作 等 , 给 高 校 培养 创 新 型 管 理 人 才 提 供 了借 鉴 。管 理类 实 习实训 基地 的建设 提 高 了学 生 自主 创 新 能 力 。校 内 实训 基 地 的建 设 主 要 包 括 会 计 专 业 的 E R P沙 盘模 拟 、 会 计 模 拟 实验 室 , 旅 游 专业 的酒 店 实 习 基 地 、 模拟餐厅 、 模拟客房 、 外 贸 模 拟洽 谈 会 议 室 、 模 拟证 券 交 易 所 等 。实 习实 训 基地 的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结合专业特点 , 对培养符合 当地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的应 用型、 实用型创新型管理 人才有着重 要 的意 义 。3 ) 管 理类 师 资 队 伍 的建 设 。 师资 队伍 的 建设 是 培 养 创新型管理人才 的核心和前提 。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需要教师 队伍 的创新性 , 要求管理类 教师既要精通管理理论 又要有实践 经验 。加 强 教 师 队伍 的 建 设 可 以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展 开 : 一 是 鼓 励专职教师读博 、 出国培训 、 进修 , 不断提高 自身专业理论水平 , 完善专业理论体 系。二 是鼓励专 职老 教师做好母 鸡带小 鸡 的 “ 传、 帮、 带” 的工作 , 指导青年教师申请项 目, 撰写论文 、 教材等 。 三是鼓励专职青年教师带领学 生到企事业单位去实 习实 训 , 理 论联 系实践 , 使教学相 长。报告 , 和学 生互动 , 丰富了学生 的课 堂 生 活 , 激 发 了学 生 学 习 的 积极 性 。 ( 2 ) 社 会 培养 。1 ) 管 理 人 才 的 引 进 。 管理 人 才 的 引 进 要 公 开招聘 , 严格考核 、 合理 竞争 , 择 优 录用 , 促 进人力 资源 正常流 动 。杜绝专业不对 口的情况发生。招聘采取笔试 同面试相结合 的模式 , 既要考核应聘者的专业素养 , 又要考核应聘者 的领导能 力、 组织能力 、 协 调 能力 、 创新 能力 、 团队 协作 等 综 合 素质 。这 样 的选拔方式有利 于优秀的管理人才脱颖 而出。2 ) 管理人才 的培 养 。要培养 管理人才首先要 留住人才 , 既要 制度 留人 , 也要感情 留人 。要 通 过激 励 机 制 , 提高待 遇 , 培 训 培 养 等 方 式 留住 人 才 。 如摩托罗拉公司的管理者制定 了一个 留人的制度 , 如果 公司 的 员工 离 开公 司 9 0天 内重 返公 司 , 其 工 龄 可 以在 离 开 前 的基 础 上 延 续 计 算 。 同时 要 感 情 留人 , 给 刚 毕业 参 加 工 作 的 员 工 提 供 住 宿条件 , 鼓励他们继续进修 , 学习培训 。 ( 3 ) 创新管理 。1 ) 机制创新。管理人 才如何管理既是一 门 科学 , 也是- -t ' q 艺术 。要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 , 那么首先要观念 让他们独立做事 情。对 于高管来说 , 员工 出差在 哪里他不知道 , 他完全相信员工做应该做的事情 , 对于下属人员 的调 整 也 不 干预 。员 工没 有 固定 的工 作 时 问 , 工作区域开放 , 穿 着 没 有 职业 装 要 求 。这种 氛 围能 够 激发 大 家 的 创造 性 。但 是 有 点 非 常严 格 , 那 就 是 要 呈 现工 作 结 果 企业文化创新 。营 造 一 个 良好 的企 业 文 化 , 创造一 个相互学 习, 相互交流 , 共 同 分 享成
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以培养高素质的大学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经济建设需要,在理论研究、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转变教学工作管理理念,确立教学工作基本原则,设计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践可行性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思路。
关键词: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层次化特点,就业竞争成为大学生必须直面的挑战性问题。
要使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双向选择”就业形势下,从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获得良好的就业职位,就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全方位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这就要求现代大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更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一、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改革密切相关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重点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靠教师,但教师并不是决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唯一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靠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共同承担,尤其是教学部门任务重大。
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教学改革的同步进行。
教学改革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目前,大学的教学思想、制度和方法基本上是沿袭原有的传统运行机制,虽然这几年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探索,但仍然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
相当多的教学工作还是围绕着服务与知识传授这一传统的教育模式运行。
总体上,教学过程采取的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及其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对自身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才能激励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如何有效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中国,随着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应用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快速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科技发展趋势。
研究和实践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评价改进,为培养具有应用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有益的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撑。
1.2 研究意义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符合时代需求: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对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通过研究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提升教育质量: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研究如何有效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可以为高校提供改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路和方法。
3. 推动学科发展: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可以有效推动学科领域的发展。
通过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4. 增强国际竞争力: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和学者来华学习和研究。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人才理念
一个理念、二个导向、三个优先、四个突破
确保三个优先: 确保三个优先: 一是确保人才结构优先调整。通过优先调整人力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层 一是确保人才结构优先调整
级结构、城乡结构、效益结构的有效调整,推动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 二是确保人才投资优先保证。加大人才投资力度,提升队伍竞争力。要树立 “抓队伍就是抓发展”的思想观念,努力克服“重业务、轻队伍”的倾向, 不断强化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理念。要制定鼓励员工自我学习的政 策,激励员工为提高自身素质愿意投入、舍得投入。 三是确保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要坚持从改革制度入手,抓住制约人才队伍建 三是确保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设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人才的培养开发制度、评价发现制度、 选拨任用制度、流动配置制度、激励引导制度的改革,大胆创新人才的使用 政策、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构建一个完整、成熟、统一、规范的集团化人 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开放、灵活、高效的人才发展体制机 制• 树立一个理念:树立人才强司的理念。人才兴则事业兴, 树立一个理念: 人才强则公司强; • 把握二个导向: 把握二个导向: • 一是要把握市场化导向。市场化的核心是遵循和运用市场 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逐步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真正实现干部 “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 • 二是要把握国际化导向。一方面要做好培养与引进国际化 二是要把握国际化导向 人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逐步使我们的人才工作机制与国 际接轨,扩大在人才问题上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培养、吸 引和用好国际化人才。
一个理念、二个导向、三个优先、四个突破
• 实现四个突破: 实现四个突破: • 一是在选才上实现突破。建立健全统一的招聘平台,严把人才入口关, 一是在选才上实现突破 加强对本单位系统人才引进、招聘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引进人才的质 理。 • 二是在用才上实现突破。要人才素质能力与岗位需求结合起来;要及 时发现、大胆启用各类优秀人才;要建立建全公司领导干部任期制、 辞职制、竞聘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健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体系,建立 专业技术人才晋升通道。 • 三是在育才上实现突破。要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手段,将传统培训方工 三是在育才上实现突破。 与现代培训方式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实践锻炼的力度,逐步完善轮岗 机制,通过多种岗位的磨练,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要人才培养上 “三句话”:一是要有眼光;二是要有魄力;三是要有胸怀。总之, 在青年人才问题上,我们马虎不得、耽误不得、失误不得。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才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更是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人才。
因此,探索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核心要素,介绍相关的实践案例,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价与展望,旨在为未来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探索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核心要素,介绍实践案例,评价并展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前景。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为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2.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阐释其与传统模式的区别和优势,探讨其应对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
3. 揭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分析其构建和实施的关键因素,为搭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4. 介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案例,探讨该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效果,为实际操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以上是本文关于研究目的的内容。
1.3 研究意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供理论指导。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
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是千年老店还是初出茅庐的创业公司,都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企业需要正确认识和重视,深入分析各种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提高人才培养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正确理解人才培养和管理的重要性人才培养和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它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人才培养和管理能够为企业培养出具有内在动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充分激发其创新潜能,促进企业的竞争力提升。
此外,人才培养和管理还可以为企业填补各级用人空缺,形成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寻求发展的机遇提供有力保障。
二、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模式选择为了达到优异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效果,企业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关注、借鉴国内外各种先进经验,运用切实可行的培养和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培养和管理水平。
1、职业规划式人才培养该模式是在对员工的生涯规划与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员工进行培养,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让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养方案中来,并且企业和员工双赢。
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建立成熟的员工规划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新人导师式人才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新人与资深员工的互动,让新人尽快适应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获得更多实战经验和技巧,帮助新人快速成长。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新人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同时也能促进老员工的自我提升。
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资深员工配合,不然可能导致培养效果不佳。
3、企业内部轮岗式人才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不断地轮换岗位,让员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企业,获取不同的经验和技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竞争力。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加深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和感情,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和技能传承,但是由于轮岗频繁,可能会导致员工在某个岗位上不能深入发掘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如何实现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有效管理1、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和规范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和规范,并且不断优化其管理模式,加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_方法及路径_一_涂铭旌
第31卷第4期Vol.31,No.4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12年7月Jul.2012文章编号:1673-159X (2012)04-0001-04收稿日期:2012-05-17作者简介:涂铭旌(1928-),男,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教授,重庆文理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合金及功能复合材料。
E -mail :tmjtang@163.com.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方法及路径(一)涂铭旌1,2,3,唐英1,2,张进1,2,孟江平1,2(1.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研究中心,重庆402160;2.重庆市高校微纳米材料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402160;3.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本文阐明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方法及路径。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思路;方法;路径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Thoughts ,Methods ,and Pathways on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一)TU Ming -jing 1,2,3,TANG Ying 1,2,ZHANG Jin 1,2,MENG Jiang -ping 1,2(1.Research Center for Materials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 402160China ;2.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Micro /Nano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2160China ;3.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610064China )Abstract :To construct an innovative country ,the key i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thoughts ,methods ,and pathway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Key words :innovative talent ;thought ;method ;pathway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与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了精辟论述,他强调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
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此,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育人模式,积极探索和实践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育人理念和方法。
本文首先将对“三全育人”理念进行概述,包括其提出的背景、核心内涵以及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后,文章将详细分析“三全育人”理念的具体实践,包括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文章将总结“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成效,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解析“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全新育人模式。
这一理念强调,高校的育人工作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事情,而是全校所有成员的共同责任;不仅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事情,而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连续过程;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事情,而是涉及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
全员育人意味着高校的每一个成员,包括教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都应当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专业素养教育等,形成全员参与、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全程育人强调育人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高校应当从新生入学开始,一直到学生毕业,甚至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都应当对学生进行持续不断的育人工作。
这包括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确保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都能接受到全面、系统的教育。
全方位育人则是指高校应当从多个维度和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
高校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国际化培养等方面,探讨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一、教育理念首先,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和国际化需求。
二、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
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基础学科和跨学科课程的融合,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其次,要增加实践课程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升级,关注科技前沿和社会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开放、包容、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要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和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力。
五、国际化培养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化培养已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学校要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企业人才管理培训感想
首先,企业人才管理培训让我对人才管理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们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讲解了人才管理的各个方面,使我明白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个优秀的企业,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人才队伍。
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企业人才管理不仅仅是招聘和培训,更包括了人才的选拔、培养、激励、留用等环节。
其次,培训使我学会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人才管理的方法。
专家们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在人才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这使我明白了,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发人才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再次,培训让我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凝聚员工力量的重要因素。
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们强调了企业文化建设在人才管理中的作用,使我意识到,要打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必须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只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培训还让我认识到企业人才管理的创新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人才管理策略。
此次培训中,专家们介绍了许多创新的人才管理方法,如跨界融合、互联网+等,使我受益匪浅。
最后,培训让我对企业人才管理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人才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人才结构不合理等。
通过此次培训,我认识到,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管理能力。
为此,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管理策略,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此次企业人才管理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提高企业人才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总结,为我国企业人才管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方法
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方法人才是任何组织和企业发展的基石,为了构建高素质、高效能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逐渐成为组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本文将从实践与方法的角度探讨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问题。
一、实践1、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息息相关,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自主性,从而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忠诚度。
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价值观、目标导向、扁平化管理和家庭文化等方面,对于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创造积极向上、正直诚信、自律勤奋、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增强员工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而使企业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展现出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优化招聘人才方式在进行人才招聘过程中,除了考虑到每位求职者的个人职业素质以外,还应注重对求职者的人品诚信、责任感、意愿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对求职人进行考察,如面试、笔试、人格测试、职业素质测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以获取全方面的信息,能够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
3、注重员工培训和储备对于有潜力和发展潜能的员工,应该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通过学习和实践各种实业技能培训、行业规范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标准化能力,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应该开展内部人才储备计划,对于公司重点岗位,应该建立人才库,对人才进行储备和培养,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二、方法1、创新激励机制企业应该结合员工工作业绩和奖惩制度,创新激励机制,有效识别和奖励优秀员工,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奖励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薪酬激励、荣誉奖励、晋升奖励等,以及可以增加彩票、福利、生活费等多种组合方式。
培育一个用人尽其才,用人有方的优秀人才队伍2、打造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企业应该在员工培训和发展上下苦功夫,通过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职业发展道路,让员工感受到他们在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并且能够在公司内外寻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方向和出路。
推广‘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执行方案
推广‘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执行方案引言为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战略,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全育人”。
本方案旨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一、目标与原则1.1 目标- 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质量育人的目标。
- 培养具有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1.2 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将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 坚持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 坚持协同育人,加强校内外资源整合与共享。
二、主要任务2.1 全过程育人- 完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结合。
-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全方位育人- 构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 全面质量育人-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加强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 优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三、实施路径3.1 加强顶层设计- 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三全育人”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 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校内外资源。
3.2 深化课程改革- 推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与创新。
3.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
- 引进行业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3.4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 推动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实践渠道。
3.5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人类跨入21世纪——知识、智慧、智力世纪的时候,在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趋势的时候,管理人才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转变传统的重物轻人观念,确立新的识才和选才的标准。
现在,世界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管理人才的当务之急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制定符合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战略。
1 创新型管理人才的识才和选才1.1管理者在实践中考察人才选用人才的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并可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善于“投石入池,动中识人”,发掘人才的潜能,这是创新型管理人才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精妙之所在。
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原为博士生导师,是领导在一次与上海教育界人士座谈会上发现的人才,于是被推荐提拔为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兼高教局局长,以考察其从政能力。
1990年,徐匡迪担任市计委主任后政绩卓著,1995年他当选为上海市市长,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唯一的院士市长。
领导考察徐匡迪时采取的方法有:(1)直接谈话,了解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智能状况;(2)委托办事,考察其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3)置于艰险特异环境之中,最能识别人才之真伪、个人的品格和领导才能。
1.2管理者独俱慧眼识别人才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推荐法是广泛发掘人才的好形式。
在现代化建设中,需要一大批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才。
管理人才要不失时机地了解人才,发现人才,要排除“论资排辈”的障碍,要排除“文凭划线”的阻碍,要注重实绩,以实践效果为依据识别人才。
我国古代就有“爱才如命,求贤若渴”之说,管理人才要唯才是举,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现人才,到省内外、境内外去吸纳人才。
选人不限资历、职务,只要有真才实学,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都应量才授任,广开才路,甘为人梯,做新时代的伯乐。
1.3管理者善于毛遂自荐中国古代就有毛遂自荐的故事。
自荐者较之他荐者更为难能可贵,他们的自信心强,有干一番事业的内在动力。
但今天还未形成自荐的良好风气,因而常常在自荐者的周围听到“官迷”、“狂妄”等可恶之语。
管理人才善于破除世俗偏见,为自荐者提供良好条件,保护他们的热情,鼓励他们勇于自荐。
1.4管理者用招聘的方法选拔人才管理人才为了广招人才,他们经常张榜招贤、择优选聘。
招聘有利于人才竞争,促进人才交流,有利于改变分配中某些专业不对口、学用脱节的不合理情况。
招聘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与考试、考核紧密结合,认真进行鉴定。
如“联想”集团选拔人才时首先要有严格的面试,并从国外引进一套针对个人的心理测评工具,对人的十几个倾向做出判断。
根据业务部门的性质,从岗位特点出发对员工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由招聘主管和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共同来把握面试关。
还要经过试用期的种种考验,才能最终确定。
1.5管理者在竞争中选拔人才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管理者在识才、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加以借鉴。
采取“赛场比马”的方法,它不只是各种临时组织的对抗性场面,整个社会就是一个“赛场”,其日常运作就是一种比赛。
在日常工作中,有一高素质创新型管理人才的人才理念与实践胡 侠(中国医科大学人事处 辽宁沈阳 110001)摘 要: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产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的趋势,管理人才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
转变传统的重物轻人观念,确立新的识才和选才的标准,制定符合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战略。
主题词:高素质 创新 管理人才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套科学的业绩考核方法,有一套完整的竞争原则和程序,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业绩,来决定究竟谁可以升迁。
1.6管理者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管理者用同一类问题测试不同应试者,从中比较出优劣高低。
通过考试发现和选拔一批人才,有利于激励人才竞争,营造出钻研业务、奋发向上的社会风气。
这种方法的不足是考试内容与实际能力难以完全一致,虽然能测出一个人知识的多少,但难测出这些知识究竟有多少可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难把握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
1.7管理者用选举的方法选拔人才这是一种反映群众意愿、体现群众当家作主的选拔人才的方法,选拔上来的人有群众基础,一般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和支持。
定期选举不仅有助于消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密切联系群众,还有助于激发被选举人的积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管理者也不断创造出一些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如助理制、梯队制、任期制、挂职锻炼制已普遍实行。
他们严格按照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的方法选拔人才,一定会打破现实存在的、人才选拔上的种种禁忌,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更良好的社会条件。
2 创新型管理人才善于吸引和聚集人才“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党和国家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
要加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
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不是人才资源大国,人才是奇缺的、稀有的,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严重奇缺。
如何应对人才流失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实践中,管理者吸引和聚集人才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1事业留人创新型管理人才重视吸引人才,利用直观的物质利益来吸引人才是必要的,但却远远不够。
造成人才外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寻求留住人才的思路和途径也应当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通过发展事业、优化环境、改革制度、提高待遇、增进情感来吸纳和稳定人才,应当成为留住人才的基本途径。
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激励和留住知识型人才呢?知识管理专家坦姆仆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后认为,激励知识型人才的前4个因素依次为: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和金钱财富。
而且与成长、自主和成就相比,金钱的实际价值已经退居相对次要的地位。
因此,管理者十分关注人才多层次的需要,注重提高人才的生活质量,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一个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让人才有一种为社会做贡献的成就感和崇高感。
2.2制度留人有些创新型管理人才对“跳槽”离去的员工往往带有一定的成见,或冷眼相待,或敬而远之。
摩托罗拉公司的管理者却独树一帜,他们制定了一个“留人”的制度——如果公司员工离开公司后90天内重回公司,其工龄可在离开前的基础上延续计算。
摩托罗拉的管理者理解许多人都有出去看一看、闯一闯的想法,这样往往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教训。
这些人才如能再回来,反而会更踏实地工作。
于是摩托罗拉公司的人才“跳槽”离去后,公司人力资源部仍会与“跳槽者”保持联系,并向他们表示,公司欢迎他们回来。
正是有了一系列齐全、完善的制度以及对制度的认真执行,公司的效率、效益大为提高,从而牢牢支撑起这个庞大的跨国公司,使其业务蒸蒸日上。
毫无疑问,仅制度建设这一方面,就值得人才留恋而不遗余力。
2.3感情留人新昌制药厂的人才战略是其企业的制胜之本,其中“工厂出钱鼓励科技人员逃走”之法最令人叫绝!自1992年开始实施“来去自由”的人才战略后,除提供工资浮动、分配住房、发放生活安置费等优惠条件外,特别强调大中专学生和科技人员来去自由,同时鼓励考研攻博,读书期间还给予500元--1500元不等的生活费;若出国留学,费用照样由厂里负担。
其中1999年就有5人出国留学,该厂为其每人每年支付25万元费用。
他们坚信,受过厂里培养出去的科技人员对企业有一种感情情结,这种感情情结会使他们留下终生不褪的心灵烙印,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报效厂里。
对企业而言,员工也是企业要面临的一个市场,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过程中得到了员工的智力、忠诚和协作精神,而员工希望获得培训教育机会、薪金、晋升、各种福利、人际关系网络等等。
企业管理者只要怀着真诚的感情对待人才,这就使无论是在岗的或者离去的人才由于感谢企业管理者的培养,无论他们在哪里工作,他们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回报企业管理者的深情厚谊。
新经济时代留人必先留心,留心必先知心。
2.4待遇留人面对日显白热化的人才争夺战,创新型管理人才积极务实地推出了一系列重金揽才的新举措。
如2000年年初,上海市教委、市人事局组织50人联合在北京公开招聘,并开出了特聘教授每年10万元以上津贴、配备助手,提供住房和生活、工作、科研条件;教授年薪6万~10万元;中青年教师年薪3万~6万元的招聘条件,一时间引来众多人才的关注。
为了把技术入股引入规范化的法制轨道,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有关政策,对股份奖励标准等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
一些省市也出台了推行科技人员持股计划,由政府公开“重奖”科技人员到以法律的形式使科技人员凭技术成果在企业中占有一定的股份,这都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3 创新型管理人才的爱才和用才管理人才事业成败的得失关键在于用人。
“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要识人用人,就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在坚持这个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用人原则。
3.1任人唯贤贤,就是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任人唯贤,也是我国传统的用人标准。
历史事实证明,人才兴邦。
启用比自己高明的人,在我国早有先例,如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成功者善于用强过自己的人。
当今,我们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为此,更需要一大批管理人才胸怀宽阔,敢于和善于驾驭烈马,使一大批贤能者有机会施展抱负,奉献雄才。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的能力是,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为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英雄惜英雄”。
最优秀的人才总是希望能够和最优秀的人才一起工作,而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3.2用人所长,容人所短古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用人所长就是着眼于人的长处和优点,以开拓创业论英雄。
所有的人才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的,每个人只能在某些方面或某一领域表现出超群的才能,不可能成为“通才”或“全才”。
因此,用人之道的精要在于知人善任、用人所长、避人所短、量才使用。
要做到用人所长,还要克服嫉贤妒能的心理。
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自古有之。
管理人才要有博大的胸怀,襟怀坦荡的度量。
3.3使用最佳人才组合李嘉诚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深谙用人之道,使用最佳人才组合。
他在用人上有三个特点:第一,重视引进新人,使新思想、新观念冲击旧有的管理模式,保证企业长新,不断发展。
第二,大胆起用年轻人才。
年轻人精力充沛,不墨守成规,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第三,合理使用洋人,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企业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最佳人才组合应按结构优化的要求进行配置,使各个偏才组成为班子的全才,以形成1+1>2的新的更大功能。
为此,管理人才在选配班子时,要考虑其成员能否达到心理相容。
比较理想的人才组合,除了不同气质、性格的合理搭配,还要注意人才年龄、特长等方面的互补,以发挥人才组合的最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