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文言文)

合集下载

小学文言文详解007伯牙鼓琴(伯牙绝弦)

小学文言文详解007伯牙鼓琴(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伯牙绝弦先秦:佚名原文:译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注释:鼓:弹奏。

峨峨:高。

听:倾听。

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绝:断绝。

若:像……一样。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少选:一会儿,不久。

太山:泛指大山。

高尚。

一说指东岳泰山。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曰:说。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

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

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复习

《月光曲》
《月光曲》又叫《月光奏鸣曲》 或《月光》 贝多芬,德国伟大音乐家,尊称 为“乐圣”,作品:《英雄》 《命运》《田园》《合唱》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 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 海面上“洒遍银光”。 音乐舒缓柔和。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 “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音乐悠扬明快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 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伯牙绝弦 月光曲 蒙娜丽莎之约 我的舞台
《伯牙绝弦》 文体:文言文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 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 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 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对照注释,了解诗句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弹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 句意: 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 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俞伯牙琴艺高超,钟子期很会欣赏,他们 体会: 两人相互理解、欣赏是知音。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准确地 句意: 道出他的心意。
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 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 弹一曲。
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感动了 贝多芬,走进屋弹奏一曲;失明 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 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 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 曲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 句意: 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 碎,终身不再弹琴。 体会: 伯牙为失去知音而悲痛欲绝, 弃绝专长爱好,表示悼念。表 现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 “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 难觅或乐曲高妙。

2023年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整理

2023年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整理

2023年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整理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珍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1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雄伟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美道:“太好了!就像雄伟的泰山矗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美道:“好啊,犹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淌!”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晰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解释1、善:擅长,擅长。

2、鼓:弹奏。

3、听:倾听。

4、绝:断绝。

5、志在高山:心中想到高山。

6、曰:说。

7、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8、峨峨:高9、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10、若:像……一样。

11、洋洋:广阔。

12、念:心里所想的。

13、必:肯定,必定。

14、之:他。

15、谓:认为,以为。

16、知音:理解自己心愿,有共同语言的人。

17、乃:就。

18、复:再,又。

19、弦:在这里读作xián的音。

20、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21、阴:山北或水南为阴。

反之,山南水北为阳。

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2伯牙绝弦朝代:未知:佚名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关于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

关于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

关于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人教版七年级上半学期语文书版本: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绝弦的课文原文

伯牙绝弦的课文原文

伯牙绝弦的课文原文伯牙绝弦的课文原文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伯牙绝弦的课文原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伯牙绝弦的课文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的课文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绝弦的课文简说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伯牙绝弦文言文的译文

伯牙绝弦文言文的译文

伯牙绝弦文言文的译文导读: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伯牙绝弦文言文的译文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山高峻的样子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伯牙绝弦原文的意思解释翻译是什么

伯牙绝弦原文的意思解释翻译是什么

伯牙绝弦原文的意思解释翻译是什么伯牙绝弦原文的意思解释翻译是什么伯牙绝弦[拼音]:bóyájuéxián[释义]:牙:伯牙。

钟子期死后,伯牙从此不弹琴。

比喻知音的难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注释绝:断绝鼓:弹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曰:说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洋洋:广大谓:认为之:他必:知道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善:擅长念:所思的,所想的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伯牙介绍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最擅长弹琴。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hù)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

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伯牙学琴的故事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

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

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

伯牙绝弦原文赏析及教案

伯牙绝弦原文赏析及教案

伯牙绝弦原文赏析及教案伯牙绝弦原文赏析及教案《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千古绝唱。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伯牙绝弦原文赏析及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伯牙绝弦原文赏析及教案【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俞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在欣赏。

(俞伯牙)正在用琴声描述泰山,钟子期说:“好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巍峨的泰山。

”过了一会儿,(俞伯牙)又用琴声描述流水,钟子期又说:“妙啊,你弹得琴声,让我看到了浩荡的江河。

”(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了,俞伯牙摔碎了古琴,扯断了琴弦,一辈子再没有弹琴,(他)认为再没有值得为他而弹琴的人了。

【课文】伯牙善鼓[2]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钟子期曰:“善哉(zāi)[4],峨峨[5]兮(xī)[6]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7]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5]峨峨:高。

[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7]洋洋:广大。

【译文】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刚刚弹琴,琴义在于赞美泰山,子期说:琴弹得好似巍峨的泰山;琴义在叙说流水,子期说:洋洋(水很大)的琴声好似流水,伯牙所要表达的内容,子期必定会知道。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再鼓琴。

【说明】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

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伯牙绝弦原文的意思解释翻译是什么

伯牙绝弦原文的意思解释翻译是什么

伯牙绝弦原文的意思解释翻译是什么伯牙绝弦原文的意思解释翻译是什么伯牙绝弦[拼音]:bóyájuéxián[释义]:牙:伯牙。

钟子期死后,伯牙从此不弹琴。

比喻知音的难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注释绝:断绝鼓:弹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曰:说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洋洋:广大谓:认为之:他必:知道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善:擅长念:所思的,所想的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道:“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伯牙介绍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最擅长弹琴。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hù)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

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伯牙学琴的故事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

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

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

关于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整理

关于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整理

关于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整理关于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伯牙绝弦,是叙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擅长演奏,钟子期擅长观赏。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1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雄伟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美道:“好啊!就像雄伟的泰山矗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美道:“好啊,犹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淌!”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晰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2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先秦·佚名《伯牙鼓琴/伯牙绝弦》译文及解释译文或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或牙在弹琴那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雄伟的太山。

”不一会儿,或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或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解释鼓:弹奏。

听:倾听。

绝:断绝。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太山:泛指大山。

高尚。

国学启蒙教材第6册 23 文言文选 伯牙绝弦

国学启蒙教材第6册  23 文言文选 伯牙绝弦

文言文选23伯牙绝弦伯bó牙yá善shàn鼓gǔ琴qín,钟zhōng子zǐ期qī善shàn听tīng。

伯bó牙yá鼓gǔ琴qín,志zhì在zài 高gāo山shān,钟zhōng子zǐ期qī曰yuē:“善shàn哉zāi,峨é峨é兮xī若ruò泰tài山shān!”志zhì在zài流liú水shuǐ,钟zhōng子zǐ期qī曰yuē:“善shàn哉zāi,洋yáng洋yáng兮xī若ruò江jiāng 河hé!”伯bó牙yá所suǒ念niàn,钟zhōng子zǐ期qī必bì得dé之zhī。

子zǐ期qī死sǐ,伯bó牙yá谓wèi世shì再zài无wú知zhī音yīn,乃nǎi破pò琴qín绝jué弦xián,终zhōng身shēn不bù复fù鼓gǔ。

注释本文出自《吕氏春秋.本味篇》,作者吕不韦。

绝:断绝。

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认认写写伯bó鼓ɡǔ泰tài谓wèi绝jué弦xián读读背背朗读并背诵课文。

想想说说知音,后来表示知己,用来称对自己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人。

朋友好找,知音难觅。

你说是吗?。

[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伯牙绝弦初一课文翻译

[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伯牙绝弦初一课文翻译

[伯牙绝弦文言文翻译]伯牙绝弦初一课文翻译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伯牙绝弦初一课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伯牙绝弦作者:吕不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绝:断绝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高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朗读停顿注:“/”为停顿处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文言文伯牙绝弦的翻译

文言文伯牙绝弦的翻译

伯牙闻言,心生感激,遂与隐士结为金兰之交。

此后,伯牙琴艺更加精进,然心中却始终不忘隐士之教诲。

一日,伯牙与隐士共赏明月,隐士忽然指着天空,对伯牙说:“此月也,与吾之琴音何异?”伯牙凝视良久,答曰:“此月乃天地之精华,吾之琴音,虽能感动人心,却不及天地之广阔。

”隐士闻言,微笑不语。

自此,伯牙更加努力地钻研琴艺,以期达到天地之境界。

然而,世间事总难如人意,伯牙虽弹琴无数,却始终未能达到心中的理想。

一日,伯牙抚琴,琴声哀怨,如泣如诉。

隐士闻声,匆匆赶来,见伯牙如此,心中甚是担忧。

隐士问伯牙:“吾友,何故琴音如此哀怨?”伯牙叹曰:“吾弹琴多年,虽有所成,然始终未能达到心中之理想。

今日抚琴,不禁感慨万千,故而琴音哀怨。

”隐士听后,沉思片刻,对伯牙说:“吾友,此乃吾之过错。

吾曾言愿以终身所学,尽传于君,然至今未曾传授。

今日,吾当尽吾所学,以助吾友达到理想。

”伯牙闻言,激动不已,遂与隐士同研琴艺。

然不久,隐士因病去世,伯牙悲痛欲绝。

隐士临终前,对伯牙说:“吾友,吾虽已逝,然吾之精神长存。

吾愿吾友以吾之精神,继续钻研琴艺,达到天地之境界。

”伯牙含泪答应,遂将隐士之遗物——一把琴,挂于床头,每日抚琴,以期达到隐士所言之境界。

岁月如梭,伯牙弹琴无数,然心中始终不忘隐士之教诲。

终于,一日伯牙抚琴,琴声悠扬,如泣如诉,如怨如慕。

此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

伯牙抚琴,琴声愈发激昂,如龙吟虎啸。

忽然,狂风暴雨中,一条白龙腾空而出,盘旋于空中,随后化作一股清泉,滋润大地。

伯牙琴音戛然而止,长叹一声:“吾已达到天地之境界,此生无憾矣。

”伯牙绝弦之后,世人皆称其琴艺达到了巅峰,乃千古绝唱。

然伯牙却深知,此乃隐士之精神所赐,故而将琴绝之,以示对隐士的感激之情。

从此,伯牙琴音虽绝,然其精神长存,永留天地之间。

伯牙绝弦翻译

伯牙绝弦翻译

伯牙绝弦翻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及注释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注释善:擅长,善于。

鼓:弹奏。

听:倾听。

绝:断绝。

志在高山 :心中想到高山。

曰:说。

善哉 :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 :高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

一样。

洋洋:广大。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谓:认为,以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某ián的音。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阴:山北或水南为阴。

反之,山南水北为阳。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1、揭题导入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2、整体读文(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随机点评,必要时教师范读或带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初解绝弦(1).理解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说,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文言文)
附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
出示:炊烟袅袅
清风徐徐春雨潇潇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霞光灼灼
一、导入初读
1、直接导入,简介:这是文言文,又称古文,相对而言,现在的文章叫做白话文。

2、自由读课文
3、反馈:你感觉古文读起来怎么样?(生:难懂、拗口、深奥)
师:读古文也要讲究节奏(出示节奏划分线)
师范读、生再读、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感悟
1、师: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板书:俞伯牙钟子期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理解?
(2)再读,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用波浪线划出来。

2、交流,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指名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指名读“峨峨若泰山”。

钟子期的眼前会出现怎么样的高山呢?
指名读,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高山,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赞叹伯牙的词:善哉
(比较:“善鼓琴”与“善哉”中“善”字语义的不同)
还可以怎么说呢?(妙啊!棒啊!好啊!)
齐读这一句
(4)学习“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学法同第一句:你怎么体会?朗读,体会出琴声。

3、练习
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接: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_!”(此处结合课始的练习,学习致用,非常巧妙。


4、学习:“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如何理解?(只要伯牙想的,钟子期一定会知道。


齐读。

5、资料补充:
(大意):伯牙是宫廷乐师,听到无意义的赞美,偶遇钟子期听懂了他的琴声,此时,伯牙……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6、配乐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