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激励语:“不管做任何事,都必须有信心,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相信自己:我能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旧知回顾1、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
计算速度的公式是: ,用字母表示公式为 。
2、单位换算:1千米(km )= 米(m);1米(m)= 分米(dm );1分米(dm )= 厘米(cm );1厘米(cm )= 毫米(mm)。
1小时(h )= 分钟(min );1分钟(min )= 秒(s )二、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真空不能传声。
知道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3、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4、了解回声现象,掌握听见回声的条件,了解回声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本P27~P30页,掌握下列概念。
1、课本P27页图2.1-1,2.1-2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用手按住发声的音叉,发声停止,该现象说明 停止,发声也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源可以是 体, 体或 体。
3、声音的传播需要 。
在空气中,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4、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两个人面对面的说话也听不到,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是 ,而 不能传声。
5、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的大小既跟介质的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
6、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声速的单位米/秒用符号表示是 。
7、从P30“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可以得出: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体中传播得最快,在 体中次之,在 体中传播得最慢。
(想一想:为什么要加“一般情况下”这个条件)8、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要记住这个数值,以后用到),声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
四、学测同步(一)回声现象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便听到了回声(如:对着山崖高声喊话,我们会听到回声;在礼堂里说话时会听到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是雷声经过多次反射的回声,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等)2、能够区分出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 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来,才能听到回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2. 掌握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3. 能够诠释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波的传播方式3. 不同媒质中声波的传播特点4. 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者音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 进修a. 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当物体震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跟着震动,形成声波。
声波通过空气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接收。
b. 声波的传播方式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而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速度更快。
c. 不同媒质中声波的传播特点在固体和液体中,声波传播更快更遥,因为这些介质的分子更密集,能够更好地传递震动。
而在空气中,声波传播距离较短,容易被阻挡或衰减。
d. 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声音在平时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电话通讯、音乐演奏、语音识别等。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声音技术。
3.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声音现象,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有哪些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能够诠释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1. 回答以下问题:a.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b. 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c. 举例说明声音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声音现象,分析声音传播的原因。
五、延伸阅读1. 《声音的奥秘》2. 《声音科学》六、导学反馈1. 学生通过作业展示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2. 学生根据延伸阅读内容,拓展对声音科学的知识。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以及声速的大小。
2、能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3、集中注意力,热情参与新学科学习。
【学习重难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学习过程】情境创设引入新课试一试:把手放在自己的声带处,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手的感觉有何不同?想一想:有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潜能开发自主探究活动一:声音的产生做一做,想一想:1.将直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大部分直尺悬空在桌外面,然后上下拨动直尺,观察并回答:(1)听到了什么?(2)此时直尺的状态时怎样的?2.用手张紧皮筋,比较拨动与皮筋静止时,有何区别?学一学,能解决:结合课本第一节中前3幅图及这个探究实验,相互合作,交流讨论:物体发生时的特征是什么?你发现的规律是:想想议议:请你列举:生活中振动发声的例子,并说明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试试,你能行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活动二:声音的传播做一做,想一想::用一张桌子做实验。
一个同学轻敲桌底(使附近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由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我的结论是:。
细阅读,善思考:阅读课本中图1.1—4、图1.1—5和图1.1—6内容后,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解决:教师个性化修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得结论1、在图1.1—4和图1.1—5的实验说明了,此结论的获得采用的方法是。
2、那么声音还可以在其它物质中传播吗?我的猜想是。
3、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传播实例,并说明借助什么来传播的。
(看哪位同学说的多、说的好)结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的,它既可以在中传播,也可以在和中传播,且声以的形式传播,因此把它叫做。
试一试,你能行:1.如图所示,一只小鸟在树上“唱歌”,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生自学学案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生自学学案作者:于海龙课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自学过程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把音叉的振动放大:我们用转换法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间接表现出来。
2.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我们可以通过记录发生体的振动,来记录和保存声音:磁带、激光唱片和存储卡等。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但传声效果最好的是固体;传声效果最差的是气体。
3.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三:声速1.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速度称为声速(1)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声波的传播速度(声速)物质速度(米/秒)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空气340 1.0倍水1500 4.4倍木材(松树)3300 9.7倍铁、玻璃5000 14.7倍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空气的温度低,声速就小。
2.声波的反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
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3.回声声音传出,再传回来在0.1s以上,人耳朵就能区分原声何回声;在0.1s 以内,人耳朵不能区分原声何回声,但回声能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例如在狭小的空间里我们感觉我们自己说话的声音很响亮,但在旷野中,我们又感觉我们说话声很小。
在空气中的回声距离是17米,只有障碍物在17米以外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四: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1.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我们听到自己的声音就是通过骨传导。
课前导学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右边音叉的震动靠什么传给了左边的音叉。
三、声速阅读课本29—30“声速”,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和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一般情况,声音在固、液、气中传播速度由大到小为、、。
2、在注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次声音,为什么?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
只有当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时间以上,人耳才能把它和原声区分开,否则将和原声混在一起,起到的作用。
检查释疑
把恰好浸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下的钟处,共经过2s,社设海水中平均声速为1500m/s,则该处海洋深度为______m。
达标测评
知识梳理。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3.了解回声,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和骨传导的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打交道的声音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的理念。
【使用说明】预习课本第26—31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预习案】(一)声音的产生1.通过观察发声的情景,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不需要介质2、在生活中哪些实例说明了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请各举一例.)(三)声速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否一样2.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多少)3.什么叫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是多少(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2、什么是骨传导\【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点(一)声音的产生>1.进行课本P27“想想做做”的实验,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1)当你发声时,用手触摸颈前喉头部分,有什么感觉(2)当你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嗡嗡作响,同时看到橡皮筋发生什么现象结论:2.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声音。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音叉在振动呢(【针对练习】1.以下实验中不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触摸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发现机身在振动B.拨动吉他的琴弦,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D.把两个圆纸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实现10m内通话探究点(二)声音的传播¥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会_________,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铃声会_______________。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问:纸的振动会影响到周围的空气吗?
问:水滴使水面振动,以水波的形式传播,振动的纸发出声音,在空气中以什么形式传播呢?
我们可不可以用水波类比一下呢?从而引入了声波。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三)声速
学生活动:阅读小资料。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规律。
【作业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完成。
《伴你学》28页:11、12
通过对自然界一些声音的播放,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从而对声音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在黑板上列举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物体的区别。
归纳物理研究中变抽象为具体,变细微为显箸的研究方法
7.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8.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__发生___.
9.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秒以上。
【作业一】要求全体学生完成。
《伴你学》28页:1-10
4.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___________.
5.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_____m.
6.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4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4篇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
(边放录像边说明)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学习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课前预习】 一、声音的产生: 1.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说话时 在振动;敲鼓时 在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出声音。
一切发声体都在 ,振动停止, 停止。
2.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 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 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 保存下来。
二、声音的传播: 3.声的传播需要 ,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
充当介质的可以是 、 或 。
不能传声。
4.声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
5.我们平时听到声音是靠 传播的。
人潜入水中时仍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这说明 也能传声。
人隔着枕头能听到钟表的“滴答”声,这说明 也同样能传声。
6.声传播的快慢用 描述,大小等于声在 内传播的 ,单位为 。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 和介质的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次之,在 中最慢。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
7.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回来形成回声,回声比原声晚 以上才能将它与原声区分开,要把原声和 回声区分开,发出声音的人至少要距障碍物 远。
【教学过程】 1、声音的产生 实验1 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用手拨动: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 ________________ ②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__________ 想想做做:用两只手指轻放在喉部,然后发出声音。
你发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 你知道什么在振动吗?__________ 实验2 用音叉、鼓做实验:①你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像实验1一样明显吗?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怎样使不明显的现象变得明显呢?_____________ *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间接表现出来的方法:___________ 思考、讨论问题: (1)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敲击一下音叉,听到_______,发现音叉________。
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于传播导学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课堂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传速度不同,能记住15摄氏度的空气中的声速;4,能分析一些声现象,了解人耳的结构,能描述鼓膜、听小骨、耳廓的作用。
【自主学习】1.声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举出常见的三个声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音是由于声源的_________而产生的、3.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4.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_______。
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5.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6.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7.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8.听觉系统的主要结构是: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9.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音进入_______,引起________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人们就形成了听觉。
10._____的作用是收集声音;________的作用是传导声音,_______和______的作用是感知声音,______的作用是传导神经冲动,并最终使大脑形成听觉。
【展示提升】1.说话是用手触摸喉咙,说话时嘴的前方放一张纸,注意观察,你能体会到有什么变化?2.敲击铁棍时你能听到几次声音?2.玻璃缸内养有金鱼,若轻轻的敲击鱼缸边缘,则会看到鱼被吓走,此时鱼接收到声音信号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课堂反思】1.我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感受到了什么?3.还存在什么疑惑?【课后作业】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_____ 、_____ 、_____都能发声,______能传播声音,人接收声音的感觉器官是______。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预习内容:(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P27---P31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进行实验探究,思考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同学们听到我的说话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另一同学的扣击桌面的声音,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3.声速用来描述的物理量。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m/s。
三、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请记录下来。
课内探究学案一、预习总结,展示问题:二、合作探究,自主研修:探究1: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组内交流)探究2:学习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实验问题3:观察P15不同介质的声速,你能总结出获得什么信息吗?三、全班交流,精讲拓展交流一:哪些实验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且应用了什么物理方法?交流二: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纯实验的结果吗?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请同学们整理刚才的学习内容,画出本节课的知识树,然后小组内交流。
五、当堂检测1、吹小号时,小号发声主要是()A、小号本身(铜管)振动发声B、小号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C、吹小号的演员本身发出的声音D、舌头振动发出的声音2、下列几种现象中,能证明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现象是()A、用光将鱼吸引到鱼网里B、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走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D、波涛拍击海岸发出轰鸣声3、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听不到回声,其原因是()A、根本不会产生回声B、教室里的个墙壁发射回来的声音互相抵消C、声音被墙壁吸收了,或者从门窗中传走了D、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人耳分辨不出来4、在敲响寺庙的大古钟时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然“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课后练习学案一、填空题1、用力敲几下锣后,停止敲击,锣仍然响一段时间,声音才慢慢消失,这说明停止敲锣后,锣面仍然在,所以仍然有声音;但若在停止敲击后,立即用手用力捂住锣面,发现停止,发声就立即。
人教八上物理学案(附答案)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自主预习探新知】【新知初探】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一切正在______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源:正在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能传播声音的______叫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2.声波:声音向外传播时会使______(如空气)形成波动向远处传播(如图所示),这就是声波。
3.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三、声速1.定义:声音的________,其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________。
2.影响因素(1)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________,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v固体>v液体>v气体。
(2)温度:声速还与__________有关,相同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____,而25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6 m/s。
四、回声1.回声产生的条件:声音的________。
人们把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2.人耳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的声音比原声晚_______以上。
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3.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如图所示,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________,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预习自测】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2.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合作探究破疑难】【要点突破】1.将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唱歌(图甲),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在鼓面上放上一些纸屑,用力敲鼓,会看到纸屑在鼓面上跳动(图乙);音叉被敲击后发出声音,把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图丙)。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过程。
3、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开始振动,产生声波。
这些声波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最终被我们的耳朵捕捉到,形成我们听到的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需要媒介。
常见的媒介有空气、水和其他物质。
当声源振动产生声波时,这些声波在媒介中传播,形成声波场。
声波场中每一个点的振动幅度和相位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而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则较慢。
温度和压力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4、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反射是指声波回到原来的媒介中,而折射是指声波进入另一种媒介后方向发生改变。
这些现象对于理解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特性非常重要。
5、声音的衰减随着距离的增加,声波的振幅会逐渐减小,导致声音逐渐减弱。
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衰减。
衰减的速度取决于媒介的特性和声波的频率。
三、学习活动建议1、观察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的过程,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和影响因素。
3、制作模型:制作简单的模型来模拟声音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4、案例分析:分析日常生活中声音传播的案例,如回音、音乐会上的音效等。
5、制作海报: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以海报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6、制作小视频: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制作成小视频,分享给同学和朋友们。
7、阅读拓展: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
政治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传播学是研究政治传播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政治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政治传播学的产生与现代政治的演进密切相关。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原因和传播介质。
学习难点:理解声波的传播形式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5-38回答下列问题)(一)声音的产生1、用两根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2、拨动伸出桌面少许的直尺让其发声。
观察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发声物体叫什么?(二)声音的传播4、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轻轻刮擦桌面,看能否听到声音,说明什么可以传声?5、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什么可以传声?6、我们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说明什么可以传声?7、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8、航天员在太空中只能通过无线电进行交谈,为什么?(三)声速9、声音传播的快慢用什么来描述?10、声速与什么因素有关?11、15℃时,空气中的声速约是。
12、为什么会产生回声?(四)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13、人们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分别是什么?预习检测1.在听歌唱家韦唯和谭晶演唱时,人们听到的歌声是由于他们声带而产生的。
2.小明在家吹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产生的。
3.15℃时,声速约为。
4.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的骑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B.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C.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D.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5.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大D.以上说法都正确二、小组合作1、百米赛跑时,站在终点的裁判员要看发令枪冒出的白烟计时,不能听到枪声计时,为什么?2、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一位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下敲击声,为什么?如果水管里还有水又能听到几下敲击声?3、小明在大山前呼喊,经过两秒听到回声,求小明与大山之间的距离?三、点拨提升1、研究问题的方法:①转换法:用水花四溅和乒乓球的弹跳来反映音叉的振动②理想实验法(科学推理法):真空铃实验反映真空不能传声③类比法:用水波类比声波2、回声测距要注意×1/2四、当堂检测1.小宇在观看龙舟赛时,他听到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而产生的,并经过_____传入他的耳朵。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2. 掌握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
3. 能够诠释声音传播中的声音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预习问题1.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有何不同?3. 什么是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4. 如何利用声音的特性设计实际应用?三、导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物体震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至人耳,人耳接收到声音信号后产生听觉感知。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在水中为1500m/s,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
2. 声音的传播特点- 声音是横波,能够在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3.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声音在遇到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可能发生折射现象。
- 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4. 声音的应用- 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可以设计声波雷达、超声波医学影像等实际应用。
四、教室练习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若一声波从源头发出后经过1秒钟传播至接收器,求声音传播的距离。
2. 一束声波在水中传播时遇到边界发生反射,入射角为30°,求反射角度。
3. 当声波穿过一个小孔时发生衍射,若波长为0.1m,小孔直径为0.05m,求衍射角度。
4. 如何利用声音的特性设计一个可以检测车辆行驶速度的设备?五、拓展延伸1. 探究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
2. 了解声音传播中的多普勒效应和共振现象。
3. 钻研声音在声学器械中的应用,如扬声器、麦克风等。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了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和特点,理解了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教案 人教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橡皮筋、塑料尺、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有关的声现象。
二、进行新课(一)自学思考同学们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请同学们看课本27页“想想做做”完成学案(一)教师巡回参与各个小组问讯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共识,并及时点拨。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蝈蝈的叫声是蝈蝈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电唱机是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二)实验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它是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江尾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2.1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备课人:吴启环 2013年9月16日【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3.知道声速及应用4.了解回声及回声测距的原理【课中导学】1.精讲点拨一: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用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说话(2)完成“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学生讨论、交流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
归纳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练习: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是()A.敲鼓时发现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B.扬声器发生时也发现小纸屑在喇叭面上跳动C.将发生的音叉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能激起水D.金鱼缸中的金鱼吐出的气泡在上升中变大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是()A.向暖瓶灌水发声 B. 敲钟发声 C.吹箫发声 D. 吹笛子发声精讲点拨二: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 (1) 让学生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请另一位同学敲击桌面的另一端(2) 阅读:教材P15真空罩实验,获取相关信息.(3) 思考: 为什么钓鱼的人不允许周围的人大声说话归纳总结: 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练习: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A. 我们可以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滴答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溪边听到听到“哗哗”的流水声4.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空气 B.水C.酒精D.钢管易错易混知识点:判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1)确定发声体位置;(2)判断发声体如何振动;(3)判断有无传播介质;5.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响,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左边的泡沫小球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右边音叉通过将声波传给了左边音叉.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音叉响,小球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6.阅读教材P15“小资料”获取以下信息:1.将表中的介质分类,发现可分为、、类。
导学案: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难点】声波的概念。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第34页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并完成以下内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能/不能)传声。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3.声速:(1)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可用公式表示为:v=s/t(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排列是:固体、液体、气体(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4.回声:(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是回声。
(2)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听到回声,人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3)回声的应用:若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相差不到0.1 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回声测距:只要测出从发声到回声的时间,就可算出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5.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合作探究】探究一、声音的产生1. 探究声音的产生(1)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进行分析(可选择其中几个)①用手指按住自己咽喉两侧说话,再停止说话,手指的感觉;②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再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其停止振动;③将碎纸片放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播放音乐,使扬声器发声;停止播放音乐;④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是否还能听到声音?⑤吹响笛子,听到悠悠笛声缓慢扬起,放在笛空处的手指,能否感觉到气流的流动?然后停止吹气,能否听到声音?(2)探究分析声带、音叉、纸盆、橡皮筋是固体,固体振动能够发声;空气柱是气体,气体振动也能发声。
2.1声音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声音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流传?导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我能领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我会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样介质的流传速度不同样。
3、我能解析一些常有的声现象。
4、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流传过程的研究。
5、难点:1、设计研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解析、讲解。
二、自主学习:1.所有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
2.声音的流传需要________,声音能够在固体、________和________中流传,但真空________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流传速度简称_________。
不同样介质中的声速________,一般情况下,V固体V V 。
声音在15℃空气中的流传速度是________m/s 。
当温度不同样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液体气体流传速度也发生变化。
不同样频率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流传速度________。
4.回声是声音的________现象,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悦耳朵,就听到了回声。
若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s 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阻挡物到听者的距离最少为________m。
三、合作研究〔一〕声的产生活动1:观察课本P27 三幅图。
思虑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拥有什么共同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活动2: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你是怎样让物体发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
1、记住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重点);
2、弄明白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声波具有能量;
4、学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
学习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一般规律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环节:
1、观察课本p12图1.1--1上的四幅图片,找出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并找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思考后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声音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课本P14图1.1-5,思考并回答问题。
(1)近在咫尺的宇航员为什么必须利用无线电进行交流?
(2)月球上缺少什么?
(3)声音传播要有什么条件吗?
答:
3、阅读课本p15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声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着,这个过程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传播相似。
4、阅读课本p15“声速”中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声传播的快慢用___________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__。
②声速大小跟_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____有关,一般情况下,________中的声速最大。
(选填固体、液体、气体)
③同种介质中,温度升高,声速变________。
(填大、小)
5、声波:自学教材P15“声音是一种波”。
6、回声:产生回声的条件?应用?完成动脑动手学物理:3、4、5。
二、课堂研讨环节:
(一)声音的产生条件:
1、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设计方案: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你能不能设计方案使其他的物品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
各组提出活动方案、讨论。
(1)活动方案:
(2)结论:声音是由__________ 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停止。
例题:小提琴是靠_________的振动发声的,人是靠__________的振动发声的。
这些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结得出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而发出声音。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条件:
1、请同学们做以下实验中的前面两个实验,比谁做得好,
看得认真。
①一同学用左手紧贴桌面一侧,用手捂住右耳,
请另一位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侧,能同到声音
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②将橡皮筋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张紧,靠近耳
朵,用左手拨动皮筋,你能听到什么?你又
2、总结得出结论,以上三种情况说明声音能在_ __、_ ____、
传播的。
3、认真观察,下面实验说明了什么?
(1)演示:P14图1.1-4“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注意听铃声的变化,并完成如下内容的填空。
(2)分析:玻璃罩内放一音乐芯片或者闹铃,瓶口上塞上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此时你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声;用抽气设备抽出瓶中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你发现听到的声音有________的变化。
设想,如果瓶中的空气全部被抽出来,我们____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
(3)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例题: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在真空中声音传播很慢
C、真空不能传声
D、物体在真空中不能产生振动
4、声速:阅读教材P15回答:什么叫声速?记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从声速表中可发现那
些规律?至少写出两条。
巩固练习题:
1.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而产生的。
2.小明将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时,感觉到手有点“麻”,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发声的声带(是/不是)声源.
3.如图1-1所示的“土电话”由两个圆纸盒和一根棉线组成,只要将棉线绷紧,
两人就可以通话了,“土电话”是利用____________ _原理制成的.
4.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5.发声体在振动时,压缩了附近的空气形成相间的波动,并由近及远地向四周传播,这就形成了。
6.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1-2所示,
当把瓶内的空气抽出时,声音会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A.声源发声太强 B.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C.声源离广口瓶太近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
7.给你一支小试管,不增添其他器材,设计两个发声的实验,并简述发声的原因。
〖课后练习〗
1、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
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这句歌词中
的声源分别是、、。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能听到波浪排击礁石的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4、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6、看图说理:
(1)观察图甲得出的结论是:;
(2)观察图乙得出的结论是:。
如果按照上图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想法,甲图中怎么知道鱼是听到拍手的声音把鱼吓跑的,而不是看到拍手的动作被吓跑的;乙图中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
(3);
(4)。
7、某课外探究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结果发现左边完全相
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小球弹起,这是为什么呢?假如在月球上做此实
验,我们能看到这种现象吗?为什么?
8
①从表中分析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②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距我们有多远,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冬天比夏天。
③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的这么远,那么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声速为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