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社会学前教育讲稿

合集下载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两个重要的阶段,它们在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学前教育在这两个社会阶段也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探讨,来分析这两个时期的教育形态及其影响。

中国原始社会是远古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以氏族公社为特点。

在这个时期,人们过着原始的游猎采集生活,学前教育主要依赖于家庭和氏族共同体。

父母或族长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教授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如捕鱼、狩猎、采集等。

孩子通过模仿和参与家庭和氏族的日常活动来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与中国原始社会相比,奴隶社会是社会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劳动成为生产的基础,社会分工和阶级划分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学前教育逐渐进入了社会的关注,开始形成了一定的制度与规范。

贵族子弟和奴隶主家的孩子享有更好的学前教育资源,他们接受私人教师的指导,学习书法、礼仪、音乐等。

而普通人的子女则多依靠自己的家庭教育和农村社区的共同教育来获取学前教育。

这个阶段的学前教育强调实践性和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孩子们会跟随父母一起从事农耕劳动,学习种植、养殖、纺织等各项生产活动,并通过观察、体验和模仿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体来说,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都以实践为基础,强调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和劳动能力。

但是,在社会分工和制度差异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多以家庭和氏族为单位,注重个体技能的培养;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逐渐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阶段,贵族和奴隶主家庭的子女享有更好的学前教育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两个时期的学前教育中,没有像现代社会那样普遍存在的幼儿园或学前班。

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需要一定的时间。

幼儿园等公共教育机构的兴起,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和机会。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案第1课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案第1课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案第1课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教案第1课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引言学前教育是指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有针对性、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外学前教育史中的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二、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1.1 原始社会概述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缺乏稳定的居住地和农耕生产。

1.2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特点在原始社会中,学前教育主要通过家庭和部落的方式进行。

以下是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1.2.1 家庭教育: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通过家庭传承来实现。

父母将生活技能、经验知识以及部落的规则传授给孩子,帮助他们适应部落生活。

1.2.2 劳动教育:由于原始社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会观察、模仿和参与相关的劳动活动,提前掌握生存所需的技能。

1.2.3 口头传统:原始社会中没有文字,学前教育主要依靠口头传统和神话故事。

长辈们通过口头讲述和模仿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经验和知识。

三、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3.1 奴隶社会概述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奴隶制度成为社会制度的主要特征。

3.2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特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与原始社会相比有一定的变化。

以下是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3.2.1 家庭教育:家庭在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中仍然扮演重要角色。

父母通过教育孩子的方式来巩固社会秩序和家庭价值观念。

3.2.2 宗教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信仰在奴隶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

宗教仪式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帮助孩子们了解宗教信仰和伦理价值观。

3.2.3 社会等级教育:奴隶社会存在明显的社会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儿童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结构的人才。

四、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启示中外学前教育史中的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虽然与现代学前教育存在显著差异,但也有一些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学前教育-讲稿

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学前教育-讲稿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同学们大家好,从这节课开始,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对这门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

从这门课程的名称中外学前教育史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门课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也就是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两部分。

按照时间的顺序,我们需要分别讲到中国和外国的古代学前教育史,近代学前教育史和现代学前教育史进行学习。

按照研究对象划分,我们需要学习中外学前教育的制度史和思想史。

也就是需要了解各国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

好,从整体上了解完这门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之后,我们接下来开始进入今天的主题,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

古代,包括三个历史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

所以这一章需要学习这三个时期的学前教育的相关内容。

那么在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学前教育呢?学前教育是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的。

广义上讲,凡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均属于学前教育范畴,它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

那狭义上讲,是指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即在托儿所、幼儿园及其他社会性的幼教机构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又称学前社会教育。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的古代上溯到原始人群出现的远古时期开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漫长的两百多万年的时间。

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又分别具有其各自的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经考古研究表明,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过两大发展阶段。

原始人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

像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猿人等都是出现在原始人群时期,距今200万年-5万年前。

而相对较晚的氏族公社时期,是距今5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

在这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那么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儿童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茹毛饮血兽处群居的时代,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没有家庭,所有成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集体生活。

在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是没有学校存在的,所以也就称不上真正的学前教育。

中国学前史部分讲课PPT

中国学前史部分讲课PPT

3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1朱熹(1130-1200年),南宋徽州婺源人 2教育思想内容: (1)重视蒙养教育 (2)要求慎师择友 (3)强调学‚眼前事‛ (4)提倡正面教育 3教育思想评价: 是朱熹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儿 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观理解
4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1.王守仁(1472-1528年),明代中叶浙江余姚人 2.教育思想内容: (1)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2)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3)因材施教,各成奇才 (4)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3.教育思想评价: 教育主张主要关注儿童的身理、心理 特点,符合儿童教育规律,与近代教育 学说多有一致。特别是‚顺导性情‛的‚自 然教学论‛比卢梭还早200年。
二、蒙养园的设立
星荫幼稚园
创办人:蔡琴孙 首任园长:张雪门 宁波历史上第一所由中国人 自己办的幼稚园。 课程设置:礼仪法、识字、 认数、 唱歌、手技、谈话、游戏、体操等。 宗旨是培植爱国新人,辅助家庭教育。
三、各类幼稚园的建立和发展
(一)公立幼稚园 1、浙江大学教育系培育院 2、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下设的幼稚园 (二)私立幼稚园 1、厦门集美幼稚园 2、北京香山慈幼院 3、南京鼓楼幼稚园(1923)(我国第一个实验幼稚园) 4、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
二、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A.在癸卯学制中,为学前教育专门制定了《奏定蒙养 院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 一个法规。 B.蒙养院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同时规定设蒙养院作为学前 教育的专门机构。 C.《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1)蒙养院对象:3-7岁儿童 (2)蒙养院设置: 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3)保姆的来源与培训:训练乳媪和节妇
2、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1、慈恤孤制度 2、奴隶社会学前教育内容 3、宫廷教育: 保傅制度

原始社会学前教育

原始社会学前教育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学前教育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从广义上说,凡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均属学前教育范畴;从狭义上说,是指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也就是在托儿所、幼儿园及其他社会性的幼教机构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又称学前社会教育。

在原始社会,学校尚未产生,自然也不可能有学前教育,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此时没有对幼年儿童实施教育,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没有家庭,所有的成员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集团中,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进行着集体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因此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这也反映了当时并不注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由此可见,最早的幼儿教育是一种“公育”。

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除了生活和劳动教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通过道德教育,可以使儿童从小学会遵守氏族公社成员间待人处事的规范,养成照顾、赡养老人的观念和敬重服从家族族长的思想;通过宗教教育,则不仅能使新生的一代养成宗教意识和情感,而且还能使儿童在参加的宗教祭祀活动中学到一些生产知识、历史传说、自然常识,如让儿童参加自然崇拜性质的祭日活动,无形中便把太阳与万物生长的关系,以及靠太阳定时间、定方向等知识传授给下一代。

在原始社会后期,确切地说大约在五帝时期(公元前2700年),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阶段,也就是我国历史即将跨进阶级社会时期,这时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据史料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如《三礼义宗》中说:“虞氏之学名庠。

”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庠”还只能算作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中国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3.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
原始社会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以 及在实践活动中结合实际的示范和模仿来进行的。生 产、生活经验的传授,公共生活规范的培养,都是通 过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示范和模仿,在有关 实践活动中传授的。
三、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4.教育活动没有专职教育者和专门场所
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 承担者,体现了“长者为师”。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低下、科学文化知识落后,原始社会的教育还仅仅处 于一种萌芽状态。这一时期的教育没有专门的教师, 没有专门的机构,也没有文字和书本。
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二)社会公育的内容
1.生活和劳动教育
可以袭击野兽的尖锐、锋利的石器。大人还教孩子用 火,给孩子讲解火的用处、取火和保存火种的方法。 现代民族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对我国少数民族鄂温 克族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仍处于父系氏族社会) 和基诺族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尚处于原始社会农 村公社阶段)的调查报告就显示了对儿童的生活教育。
学前教育简史
谢谢观看!
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

(二)社会公育的内
容 1.生活和劳动教育
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 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 关。长辈将简单劳动工具的制造、取火的技术、渔 猎的经验、采集和农作物栽培的经验,以及原始手 工业如捻麻线以制衣和造土、调土以制陶器等技术 传授给后代,使他们从小就爱劳动,会劳动。比如, 北京猿人教孩子制造石器,告诉孩子要选选择坚硬 的石料,敲击刃口、锥尖,使普通的大石块变成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庠这种机构的形成是经过一定过程的。庠 的原义是养羊的地方。《礼记•明堂位》记载: “米廪,有虞氏之庠也。”这里的“庠”由家 畜饲养场所变成了粮食仓库。《说文解字》中 曰:“庠,礼官养老。”《礼记•王制》记载: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这 里的“庠”已经由粮食仓库演变成养育孩子的 场所。

原始时代老师发言稿

原始时代老师发言稿

原始时代老师发言稿尊敬的同事们: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大家积极参与今天这次研讨会。

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是为了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原始时代教育。

我们都知道,原始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阶段之一,大约从距今2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开始,直到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结束。

原始时代的人类生活非常艰苦,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但他们却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艺术。

在这样的环境下,原始时代的教育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原始时代的教育主要是通过亲身经历来实现的。

他们没有书本和教室,更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孩子们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来学习技能和知识的。

例如,孩子们会跟随成年人一起打猎、采摘食物,学习如何找到食物和保护自己。

此外,原始时代的教育非常注重实践和实用。

在那个时代,生存是最重要的任务,因此,人们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生存技能。

孩子们会从小就学习生活技能,如如何搭建简单的遮风避雨的棚屋、如何制作简单的工具等。

他们也会学习观察天象,了解气候的变化,掌握有效的捕猎和种植技巧。

此外,原始时代的教育也注重传统和社会价值观的传承。

原始社会是一个封闭、小型的群体,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都是由传统和社会规范决定的。

孩子们会通过口头文化传承来学习祖先的智慧和经验,了解他们所处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也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适应生活。

原始时代的教育虽然简单,但它与现代教育有许多共同点。

首先,它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和生存压力迫使他们不断地创新和解决问题。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也学会了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其次,原始时代的教育注重终身学习。

由于孩子们在早期就开始参与各种活动,他们的学习过程是持续的,并且伴随他们一生。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知识是通过口头传承和集体经验积累的,孩子们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一个不断的过程。

最后,原始时代的教育也注重个性发展。

说课稿 中国学前教育史

说课稿 中国学前教育史

说课稿中国学前教育史说课稿:中国学前教育史导语: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的起源开始介绍,然后探究不同时期的特点,最后总结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一、学前教育的起源学前教育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和家庭教育。

古代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德行品质,家长从小教育子女懂礼仪、知道谦让等。

这种教育方式无形中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清朝时期的学前教育清朝时期,中国的学前教育主要由私塾和民间教育机构负责。

私塾是教授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的地方,而民间教育机构则提供了更广泛的教育资源,如戏曲教育和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

三、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开始逐渐引入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成立了一些模范幼儿园和儿童保育机构,更注重培养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社交能力。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也加强了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提供了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得到了更大的重视和发展。

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了学前教育的管理体系。

在这个阶段,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也积极投资建设幼儿园。

五、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前教育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前教育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私立幼儿园相继兴起,学前教育经营者开始注重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与此同时,学前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六、学前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学前教育应该加强公共教育的力度,提高幼儿园的普及率和教育质量。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确保教师的专业水平。

结语:中国学前教育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发展,从古代的家庭教育到现代的幼儿园教育,中国的学前教育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

在未来,中国学前教育还需要不断发展创新,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PPT课件

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PPT课件
这一理论,即“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 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母 之饮食起居,尤当缜密。”“子在母腹,母呼 亦呼,母吸亦吸,母饥亦饥,母饱亦饱”。
这种观点认为母亲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情况直 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胎教的关键就是如何 创造良好的母体环境,胎教的成败在于母亲的 行为,符合现代医学遗传学和胎教理论。
1.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明确原 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形式主要是儿童公育,奴隶社会的学 前教育主要是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2.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胎教的国家及我国古代胎 教思想的产生发展历史。 3.掌握我国古代胎教的作用、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一、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一)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社会公育(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2.保傅之教和乳保之教。 3.评析孙思邈的外象内感说。 5.我国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有哪些?
.
第二章 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我国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发 展历史; 2.掌握我国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 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生活劳动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宗教教育); 审美教育;军事教育;
.
二、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一)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
第一种是“成均” ,本义是指平坦、宽阔的场地。 第二种是“庠”,被认为是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对儿童实施公育; 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教育者; 3.教育内容简单; 4.教育方法----观察模仿和口传身授为主;
第一,早期教育所形成的儿童的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易于巩固和长久,其效果可以和生来就有的一样。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之玉版,藏之金柜,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 (贾谊的《新书·胎教》) 个人:是人发展的开端,也是后天教育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PPT课件

羊舍
仓库
养老
NARRATIV
BOARYT
儿童 教育
第一讲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NARRATIV
BOARYT
(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原始社会教育方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
秦汉时 • 《黄帝内经》,“胎病”,中国最早从医学角度探讨胎教问题的论述。

• 孙思邈著《千金方》,提出“外象内感”,孕妇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 唐代以 内胎儿,注重孕妇所处的外界环境。

• 《妇人良方》《格致余论·慈幼论》分别指出孕妇饮食宜忌。
宋元北 齐
• 《逐月养胎法》按月为孕妇制定相应食谱。
时间 来源
内容
•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奴隶社会鼎盛时期)
• 西周王公贵族在家族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
• 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礼仪的训练; • 初步的文化知识启蒙 • 已经能够有意识地顾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并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循
序渐进提高要求 • 已经出现男女之别。
意义
•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目录
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二、奴隶社会的儿童教育 三、封建社会的儿童教育

中国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第一讲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共育的实施
基本形式——社会公育

原始社会学前教育

原始社会学前教育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学前教育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从广义上说,凡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均属学前教育范畴;从狭义上说,是指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也就是在托儿所、幼儿园及其他社会性的幼教机构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又称学前社会教育。

在原始社会,学校尚未产生,自然也不可能有学前教育,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此时没有对幼年儿童实施教育,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没有家庭,所有的成员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集团中,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进行着集体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因此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这也反映了当时并不注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由此可见,最早的幼儿教育是一种“公育”。

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除了生活和劳动教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通过道德教育,可以使儿童从小学会遵守氏族公社成员间待人处事的规范,养成照顾、赡养老人的观念和敬重服从家族族长的思想;通过宗教教育,则不仅能使新生的一代养成宗教意识和情感,而且还能使儿童在参加的宗教祭祀活动中学到一些生产知识、历史传说、自然常识,如让儿童参加自然崇拜性质的祭日活动,无形中便把太阳与万物生长的关系,以及靠太阳定时间、定方向等知识传授给下一代。

在原始社会后期,确切地说大约在五帝时期(公元前2700年),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阶段,也就是我国历史即将跨进阶级社会时期,这时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据史料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如《三礼义宗》中说:“虞氏之学名庠。

”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庠”还只能算作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4、社会关系平等
(三)原始社会的教育形式
“公有”、“公养”“公育”
(四)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
1、生活与劳动教育 2、道德及宗教教育
“庠”原始社会末期的教养场所
(五)原始社会的教育方法
1、游戏与模仿 2、讲授与解说 3、其他教育方法(训斥、体罚等)
“庠”原始社会末期的教养场所
(六)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人类社会---四大文明古国 (二)原始社会的社会特征 (三)原始社会的教育形式 (四)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 (五)原始社会的教育方法 (六)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一)原始社会的人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四大文明古国
(二)原始社会的社会特征
1、生产力低下 2、群居(氏族部落) 3、生产资料公有制
1、公有公养公育 2、教育无阶级 3、无专门机构 4、无专门教师 5、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说课稿 中国学前教育史

说课稿  中国学前教育史

说课稿中国学前教育史【说课稿中国学前教育史】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课题是《中国学前教育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中国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以及现代学前教育的变迁,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认知和兴趣。

下面我将按照教学步骤详细介绍。

一、【导入】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兴趣,我准备了一段轻松有趣的短视频。

该视频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二、【知识讲解】1. 古代中国的学前教育在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扮演着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他们会传授孩子们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比如读书写字、礼仪等。

同时,古代也存在一些著名的私塾,孩子们可以接受更高级的教育。

这些私塾作为学前教育的代表,帮助孩子们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2. 现代中国的学前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迁,现代中国的学前教育逐渐兴起。

在20世纪初,西方的教育理念开始传入中国,爱因斯坦幼儿园等早期学前教育机构兴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层级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学前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蓬勃发展,学前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也进一步规范了学前教育的管理。

三、【教学实践】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我准备了以下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扮演古代中国的孩子和家长,通过角色互动的方式来体验古代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2. 图文展示: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古代和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变迁和现状。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理解。

3. 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学前教育机构,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渠道进行研究,了解该机构的办学理念、教学内容和特色,然后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检查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检查与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看是否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学前教育的变迁。

中外教育史14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中外教育史14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的形式

前氏族社会时期的幼儿教育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幼儿教育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幼儿教育 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幼儿教育

前氏族时期的幼儿教育

老年人对儿童的教育起着特殊的作用
——劳动无男女分工 ——成年人外出打猎 ——老人体弱不能捕猎 ——留下照顾儿童

母系氏族时期的幼儿教育



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特点



对幼儿实行公有公育,教育无阶级性,人 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为社会关系的需要和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培 养儿童,始终保持学用结合; 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一般的社会实践 中附带进行教育; 教育内容具有多方面性。

思考题
有人说:“原始社会的幼 儿教育是理想的幼儿教 育。”对此你是怎么理解 的?

幼儿教育的内容

一.社会常识方面的训练
二.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 三.宗教文化的教育



社会常识方面的训练内容一

认识各种亲属和血缘关系
取得家庭成员资格,并严 格遵守家庭的惯例,接受 家庭的传统


幼儿教育内容之二

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
儿童从幼年起在游戏中模仿成年人 的生产劳动,女孩在家跟母辈学习 家务,男孩由父辈带往劳动现场学 习,成年人在制作器具时,在设陷 阱、捕猎时,在养育动物时,在播 种收割时,儿童观察充当助手。
母系氏族时 磨制石器的 期 出现 父系氏族时 青铜器的出 期 现 军事民主制 铁器的出现 时期

原始社会教育形式与机构表
时期
前氏族时期
教育形式 老人教育儿童 教育机构 “痒”的雏型
母系氏族时期 男女分别教育 男子之家

说课稿 中国学前教育史

说课稿 中国学前教育史

说课稿 中国学前教育史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学前教育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兴趣和参与。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学前教育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
准备与中国学前教育史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了解学前教育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准备与中国学前教育史相关的故事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与中国学前教育史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学前教育的历史背景
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国学前教育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4. 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介绍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历程,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鼓励学生思考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5. 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学前教育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总结他们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和体会。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五、教学延伸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前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前教育的调研和讨论,了解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学前教育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同学们大家好,从这节课开始,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对这门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

从这门课程的名称中外学前教育史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门课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也就是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两部分。

按照时间的顺序,我们需要分别讲到中国和外国的古代学前教育史,近代学前教育史和现代学前教育史进行学习。

按照研究对象划分,我们需要学习中外学前教育的制度史和思想史。

也就是需要了解各国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

好,从整体上了解完这门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之后,我们接下来开始进入今天的主题,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

古代,包括三个历史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

所以这一章需要学习这三个时期的学前教育的相关内容。

那么在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学前教育呢?学前教育是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的。

广义上讲,凡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均属于学前教育范畴,它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

那狭义上讲,是指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即在托儿所、幼儿园及其他社会性的幼教机构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又称学前社会教育。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的古代上溯到原始人群出现的远古时期开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漫长的两百多万年的时间。

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
前教育又分别具有其各自的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经考古研究表明,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过两大发展阶段。

原始人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

像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猿人等都是出现在原始人群时期,距今200万年-5万年前。

而相对较晚的氏族公社时期,是距今5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

在这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那么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儿童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
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茹毛饮血兽处群居的时代,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没有家庭,所有成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集体生活。

在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是没有学校存在的,所以也就称不上真正的学前教育。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此时没有对幼儿实施教育。

在这个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我们可以从《礼记·礼运》篇中,看到描述此时幼儿教育情形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从这一句“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人们不但要赡养自己的老人,而且要赡养族群中的其他老人;不但要养育自己的孩子,还有一起供养其他的孩子。

这样一种社会状况。

原始社会这种集体教养孩子的教育被称为儿童公育,也就是“公养公教”。

那么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儿童公育又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我们知道,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为了解决生存问题,需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所有人都要参加社会生产活动,劳动就成为了原始社会最重要最普遍的活动。

按生产劳动的需要,传授给儿童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等,为
以后集团内共同的生产生活做准备。

比如儿童需要学习石器等工具的制作,取火、用火、保存火种等的技巧,渔猎技术等。

除了生产劳动教育之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简单的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此时人类已经开始形成审美意识,比如在祭祀鬼神祖先的时候,会伴随一些原始的歌舞。

从这个出图的远古陶器上,也可以看出这种原始的舞蹈形式。

当时也出现了简单的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

由于当时氏族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所以对儿童进行体格和军事训练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到原始社会后期,我国进入部落联盟和军事民主制阶段。

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

这个时候产生了教育机构——庠(xiang)。

庠的形成也经历了一定的过程。

我们来看一下古文献中的记载。

庠的原意是养羊的地方。

《孟子》中提到:“庠者,养也。


《礼记·明堂位》中记载“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这里的庠,由养羊的地方变成了粮食仓库。

《三礼义宗》中说:“虞氏之学名庠。


所以庠的演变是由饲养家畜的场所变成粮食仓库,最后变为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无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由于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所以当时的儿童公育是具有社会性但是没有阶级性的。

2.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

它的教育活动最主要的是生产生活经验的教育。

3.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由于没有文字,各种经验的传授,行为规范的培养都需要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4.教育活动没有专职教育者和专门场所。

长者为师,无劳动能力是儿童公育的主要承担着。

教育并没有从生产生活中分化出来,采取随时随地、分散进行的教育形式。

最后我们来复习一下。

第二节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奴隶社会的起止时间。

它是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到前476年结束。

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分别是夏朝,商朝,西周,和春秋。

夏朝是从公元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是奴隶社会的初期,经历了400多年。

这个时候的学校已经出现。

在古籍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记载。

商朝经历了600多年,从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这个时候,文字慢慢发展成熟,为知识的记录和传授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商朝的学校在历史文献中已经有了很多的记载,也有出土的文物可以佐证。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鼎盛时期。

教育制度比夏朝和商朝都成熟了很多,也是奴隶社会学前教育比较成熟的时期。

出现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按照儿童年龄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的学前教育计划。

比如在《礼记·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九年,教之数日。

十年,出就外
傅……。


我们来看一下西周时期的王公贵族都是怎么样对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

幼儿会自己吃饭了,就要教他使用右手。

幼儿会说话了,就要教他们学习答话,男孩用“唯”,女孩用“俞”。

身上带的荷包,男孩的以皮革制成,表示长大将从事勇武之事;女孩的以丝帛制成,表示长大将从事女红之事。

到了六岁,要教他识数和辨认东南西北。

到了七岁,开始教以男女有别,男孩和女孩,坐不同席,吃饭也不同席、到了八岁,出门进门,坐桌吃饭,一定要让长者在前,开始让他们懂得敬让长者的道理。

到了九岁,要教他们知道朔望和会用干支记日。

到了十岁,女孩就要留在家里,而男孩则要离开家跟着外边的老师学习。

可见,这个时候在奴隶主贵族的家族中,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内容,涵盖面比较广。

既有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礼仪的训练,也有简单的文化知识,已经能够有意识地顾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并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逐步提高要求。

而且内容上,也体现出了男女之别。

《礼记·内则》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集中于王公贵族的家族中,也就是宫廷中,所以可以称之为宫廷学前教育。

广义上讲,包括在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在诸侯的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