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1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气压带和风带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必修1
理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1.课前3分钟
核对答案
巡视各小组核对答案情况,督促学生画出有问题的题目
核对答案
小组统一答案,提高课堂效率
B层次(提高)练习册P42例题
2分钟
7.
板
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二、季风
8.
课
后
反 思
本节课继续强化学生气压带和风带图的画法,同时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分析实际问题
2.2气压带和风带
课题
2.2气压带和风带
课时
3
课型
习题
教学
重点
1、气压带风带图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依据:课程标准,高考学考考纲
教学
难点
季风的形成和影响
依据: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牢记气压带风带图及其移动规律
2、牢记季风的成因、风向及影响
能力目标:
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判断季节
3分钟
2.承 接
结 果
1.知识检测
1各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
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3季风的风向、特点
2.答案研讨
针对黑板有问题的题目进行研讨
3、重点题型讲解
教师提问
巡视各小组解决问题的情况,并适当进行点拨
在学生讲解,评价完成后,进行适当总结;
观察班级同学对此类问题的理解情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2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2021年整理)
第二节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编辑整理: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第十节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十一节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十二节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的全部内容。
第十三节第十四节气压带和风带【课标细化】1。
了解三圈环流的影响因素,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与分布.2。
掌握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季节移动规律.3.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4。
掌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5。
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6。
学会分析气候特征、成因及判断气候类型。
【我的预习】1阅读教材33页页,尝试解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大气环流?(2)引起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大气环流的作用是什么?2.阅读教材34页图2.10,熟悉并记住地球表面气压带、风带的名称.3.阅读教材35页最后自然段及图2。
11,尝试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观察教材37页图2.13、图2。
14中亚欧大陆及太平洋所出现的气压中心及位置特点。
5.观察教材39页图2.16,熟悉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
【我的疑惑】【课堂探究】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典型案例1】1。
假设前提1:a地球静止;b地表均匀.请画出地球表面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运动.2。
假设前提2:a 地球只有自转运动; b地表均匀。
请用图示意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注出七压六风的名称,画出风向。
3. 教材P35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思考分析以下问题(1)为什么压带、风带会有季节移动?(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典型案例1】1.2。
江苏省溧阳市高中地理 第二章 球上的大气 2.2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2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一.知识目标1. 理解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2. 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二、课堂学习1.大气环流(1)概念: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原因:。
(3)意义:驱使大气不断地、和。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探究活动1】单圈环流①假设前提:A. ;B. ;C. 。
②影响因素:之间的受热不均;③在右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
【探究活动2】三圈环流①假设前提:A. ;B. ;②影响因素:A. 之间的受热不均;B. 。
③绘制三圈环流图,标出气压带风带名称。
注:性质用热量条件“热、温、冷”和水分条件“干、湿”来描述。
【例题1】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A 带,B 带,C 带,D 带。
(2)在B、D、F代表的风带内画出风向箭头。
(3)低纬环流除高空风外,近地面包括的气压带是和 (填字母),风带是 (填字母)。
在图中标注低纬环流的环流方向。
(4)在A、C、E、G四地,属于上升气流的是,属于下沉气流的是。
【探究活动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夏季偏,冬季偏。
【巩固训练】1.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盛行西风带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2.关于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C.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致雨D.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右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气压带②为()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极低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4.下列判断和推论正确的是()A.风带①的气流性质为寒冷干燥B.气压带②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 C.风带③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D.风带③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从容说课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要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
既注重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最主要的成因,更强调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
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
②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阐述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像北半球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下,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原本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破坏,变成了块状分布,形成了冬夏不同的气压中心,北半球尤为明显。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我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教材以最典型的东亚气候为例说明了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以案例的形式,通过三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三个案例分析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本节难点较多,如:在30°纬度的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等,应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2)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2、水平目标:(1)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和提升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通过立体几何图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
3、德育目标:使学生亲自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2、教学难点: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学案,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二战期间,日本向美国释放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
日本人怎样能够确定炸弹一定能飘到美国?学习了这节课以后,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板书:设置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组织复习:评价学生复习情况。
设问: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局部地区冷热不均。
同学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在世界范围内高低纬度之间是否也存有这种“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讲授新课:假设大气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的地表运动;且地球不运动;且太阳直射在赤道。
地球的大气环流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在P33活动画图。
温故知新。
使学生回忆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和热力环流原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得出结论:单圈环流转承:既然说单圈环流是假设了以上三个条件所形成的,意思就是说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热力环流,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有的。
真正的地球的大气环流的状况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知道,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自转,所以,气流在水平运动的过程中将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升,在南北纬5度左右的范围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2)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
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了解全球水平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2.理解大气环境形成的因素、三圈环流的形成。
(重难点) 3.应用气压带、风带解释有关天气和气候现象。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阅读教材P 33至P 3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形成: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①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②六个风带⎩⎪⎨⎪⎧B 为信风带D 为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正误判断:(1)气压带不是大气环流。
( ) (2)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
( ) (3)赤道低气压带是因动力原因而形成的。
( )【提示】 (1)× 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的具体表现。
(2)× 南北半球的西风带的风向不同,北半球的西风带的盛行风是西南风,南半球的西风带的盛行风是西北风。
(3)× 赤道地区终年接受太阳辐射量多,大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因此赤道低气压带是因热力原因而形成的。
[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合作探讨]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2 气旋、反气旋和天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气旋、反气旋和天气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课标的要求是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中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内容是气旋、反气旋和天气,主要分析了气旋和反气旋这一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和特点,并且结合实例,以台风和寒潮为例,说明了气旋和反气旋所造成的天气,以及其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3、课时安排本节课是一个课时,主要解释了气旋和反气旋以及其作用下形成的天气,并以台风和寒潮为例讲解了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危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低压、高压和气旋、反气旋的概念,指出他们描述天气系统的角度;2、能够在图中找出高压和低压,并能画出高压脊和低压槽;3、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画出示意图,判断出气旋和反气旋;4、明确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和原因;5、描述台风和寒潮对我国天气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能够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并能够运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2、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根据气流的运动状况,分析气旋和反气旋控制条件下的天气状况;3、通过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了解台风和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4、通过表格,对比分析气旋和反气旋之间的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重点1、区分低压高压和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确定其描述天气系统的角度;2、绘制简易的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难点1、理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天气特点的关键是气流的垂直运动与气温的关系;2、探究台风和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六、课后记本节课的设计顺序是先原理后案例,整体教学设计上的缺陷主要在于台风的学习,我开始是想自己讲解的,但是又觉得自己讲了,学生也留不下印象,所以最终决定讲一部分问题由学生自学,一部分问题详细讲,不过,发现效果一般,还需要再行修改。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_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1
第二节气压带微风带 1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微风带散布表示图,从中剖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育和提升学生绘制原理形成表示图的地理技术。
3.学生掌握气压带微风带会随季节的挪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1.经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育学生的空间思想能力。
2.让学生读图思虑气压带、风带的散布规律和原由。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辩证唯心主义看法。
2.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质的能力。
教课要点1.气压带微风带的形成及散布规律。
2.气压带微风带的季节挪动规律。
教课难点三圈环流表示图的绘制与理解。
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 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
教课方法:叙述法、议论法、实验法教课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二、教课过程新课导入:以实验的形式复习上节课讲的内容:什么是热力环流?板画:播放“气球炸弹”的图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利用众多的“气球炸弹”,惹起美公公众惊慌,对战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你知道这些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给美国造成严重损失的吗?教授新课:板书:一、气压带微风带的形成叙述:拥有全世界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往常称为大气环流。
学生活动:学生议论,大气环流拥有什么样的作用?教师指引总结:输送和互换热量复习发问: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学生思虑并作答)教师总结:太阳辐射随纬度的高升而渐渐的减少,因为不一样纬度地域所获得的太阳辐射是不一样的,因此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别,会驱遣大气不断的运动。
学生活动:教材 P33 活动: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仔细阅读活动题中的资料及对图 2.9 “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思虑议论剖析问题:1、在教材第33 页图 2.9 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在学生回答后分别显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高低气压的地点)发问: 2、想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能否可以保持?学生思虑回答:不可以。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热力环流知识,能通过假设根据课件动态演示或板图演示从单圈环流的形成入手步步深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阅读并能说出全球七个气压带及五个风带的名称、分布及移动规律。
3。
利用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能说出影响的结果,并能说出这种结果对季风环流形成的影响.能举例说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4. 能说出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并能解释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这些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
【学习内容】活动一:2010年4月14日冰岛火山开始大规模喷发,火山灰搭着“顺风车”横扫欧洲大陆,导致欧洲航空业大面积瘫痪,影响范围之广出人预料。
火山灰为什么会从冰岛飘往欧洲而不是加拿大或美国呢?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指:2、单圈环流:3、三圈环流(1)假设条件:地表是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之间的和。
90060030000 GFCEDBA①②③900 900(2)分布:① 纬环流(0度到30度之间) ② 纬环流(30度到60度之间) ③ 纬环流(60度到90度之间)4、 地面气压带风带(1)气压带:极地 带:热力型冷高压 副极地 带:动力型冷低压 副热带 带:动力型热高压 赤道 带:热力型热低压 (2)风带:高纬东风带:从 带吹向 带; 北半球 风,南半球 风 中纬西风带:从 带吹向 带; 北半球 风,南半球风 低纬信风带:从 带吹向 带;北半球 风,南半球风(3)移动规律:(对照右图用不同的图例再绘制一遍)移动原因: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冬季活动二:自今年7月以来中国江淮、江南等地持续遭受高温天气炙烤。
浙江中北部、安徽南部、福建中部、江西中部、湖南东部和北部、湖北东南部和重庆西南部等地包括我们高淳遭遇连续多日的40多度的高温天气.火辣的阳光照射大地,个中滋味已经远非一个热字所能形容。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高一地理教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教材分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被破坏呈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部分通过三种气候类型的案例分析,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
同时,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热力作用是本课的一条主线,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都离不开热力作用。
但各气压带中心名称及中、高纬环流的上空大气运动偏向等对学生不作要求,只需了解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分布、移动规律。
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本节时应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
尤其是通过对高压与我国冬、夏天气影响的个案分析;以及对东亚季风的成因、性质等开放型活动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重点: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机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产生的结果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画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引入: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你知道这些氢气弹是怎样漂洋过海的吗?学习了这节课以后,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高考预测以热点地区、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以区域图、经纬网地图为载体,结合气温和降水资料的图形语言,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二、自学自练(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①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②________状态。
(2)成因:③________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④________,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1)三圈环流成因:高低纬度间的⑤________和⑥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组成:a⑦________、b⑧________、c⑨______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A⑩____________、B⑪________________、C⑫________________、D⑬____________。
E⑭带,风向为⑮风。
风带: F⑯带,风向为⑰风。
G⑱带,风向为⑲风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⑳________而南北移动。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例(第一课时)[设计思想]本节的内容设计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开展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具体体现在:第一,运用地图(图表、资料等)的能力,即通过绘图、读图进行分析、说明、归纳的能力;第二,举例分析或结合实例分析的能力;第三,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标准解读和教学内容分析]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要求:学生应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示意图。
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举例的形式分析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
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一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情况下的理想模式,实际上气压带和风带在近地面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并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
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应了解海平面气压和风的实际情况,以使理论联系实际。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模式图展示的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平均状况,以此状况为参照,气压带和风带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北半球)冬季南移。
或者归纳规律为: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复杂多样的气候。
“标准”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而是通过举例的形式,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气候的形成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了解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2)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3)了解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和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原理;(4)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程标准】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热力环流知识,能通过假设根据课件动态演示或板图演示从单圈环流的形成入手步步深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阅读并能说出全球七个气压带及五个风带的名称、分布及移动规律。
3. 利用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能说出影响的结果,并能说出这种结果对季风环流形成的影响。
能举例说明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4. 能说出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并能解释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这些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
【学习内容】
活动一:2010年4月14日冰岛火山开始大规模喷发,火山灰搭着“顺风车”横扫欧洲大陆,导致欧洲航空业大面积瘫痪,影响范围之广出人预料。
火山灰为什么会从冰岛飘往欧洲而不是加拿大或美国呢?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指:
2、单圈环流:
3、三圈环流 (1)假设条件:
地表是 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之间的
和(2)分布:
① 纬环流(0度到300
900
② 纬环流(30度到60度之间) ③ 纬环流(60度到90度之间) 4、 地面气压带风带 (1)气压带:
极地 带:热力型冷高压 副极地 带:动力型冷低压 副热带 带:动力型热高压 赤道 带:热力型热低压 (2)风带:
高纬东风带:从 带吹向 带; 北半球 风,南半球 风 中纬西风带:从 带吹向 带; 北半球 风,南半球 风 低纬信风带:从 带吹向 带;北半球 风,南半球 风 (3)移动规律:(对照右图用不同的图例再绘制一遍)
移动原因:
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冬季
活动二:自今年7月以来中国江淮、江南等地持续遭受高温天气炙烤。
浙江中北部、安徽南部、福建中部、江西中部、湖南东部和北部、湖北东南部和重庆西南部等地包括我们高淳遭遇连续多日的40多度的高温天气。
火辣的阳光照射大地,个中滋味已经远非一个热字所能形容。
那么南方高温的罪魁祸首是谁,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可揪出真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 原因:海陆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是有差异的
陆地:夏季增温 ,空气 ,形成 ; 冬季降温 ,空气 ,形成 ; 海洋:夏季增温 ,形成 ;冬季降温 ,形成 。
B A。
。
。
。
。
气压带
风带
2.具体表现:
(1)一月份:北大西洋压,亚欧大陆压,北太平洋压切断了气压带的连续分布
(2)七月份:北大西洋压,亚欧大陆压,北太平洋压切断了气压带的连续分布
3.对气候的影响——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1)冬季风:风向: 季风;性质: 。
(2)夏季风:风向: 季风;性质: 。
(3)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
(4)举例说明东亚季风对我国的影响:
①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受季风影响降水,形成了森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同纬度的非洲撒哈拉地区由于受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②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向递减,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
③我国是世界水稻的主要产区,水稻性喜暖湿,我国季风气候区夏季的气候特点非常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活动三:宋高承《事物纪原·正朔历数·气候》:“《礼记·月令》注曰:‘昔周公作时训,定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则气候之起,始于太昊,而定于周公也。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
亚洲太平洋
0 7月(原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0 1月(原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大西洋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
2.实例分析:
(1)——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分布;
(2)——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分布;
(3)——地中海气候:特征,分布。
3.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课时评价】
一、选择题
1.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赤道低气压带北邻东南信风
D.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2.地球上的风带、气压带与降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信风一定是干燥的风
B.西风一定是湿润的风
C.副热带高压带地区降水不一定很少
D.西风和信风之间的地区降水一定很多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完成3—4题。
3.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A.甲位于30°N
B.乙位于30°N
C.甲位于90°N
D.无法确定
4.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冷性气流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风带
D.②是西南风
5.如果下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
6.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①气流温暖湿润
7.如果气球在英国伦敦施放,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刚刚施放时其水平运动的方向为
A.向西北方向
B.向东北方向
C.向西南方向
D.向东南方向
8.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都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飘扬
C.向西北飘扬
D.向东北飘扬
9.当亚洲大陆气压为992百帕、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 036百帕时,正确的叙述为()
A.我国东部进入多雨季节
B.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C.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D.长江进入枯水期
10、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二、综合题
11.下图是“沿某经线的低层大气环流形势剖面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图2-2-6
(1)写出图中数字代码所处位置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风带的风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因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能说出锋面的概念、类型、并能根据示意图准确判断锋面的类型。
2.能绘制冷暖锋的剖面示意图和图例并说出两类锋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
3.能运用图表,简要分析说出冷锋、暖锋以及准静止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受和的交替控制(填序号);终年在气压带(填序号)的控制下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气候的特点是。
(5)7月北半球大陆形成的大气活动中心将下列哪个气压带切断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