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十二五”,现代农业啥目标
社区工作者:2014年社区工作者申论之十二五规划解读2
党中央制定十二五规划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同时,十二五规划也是选调生申论常考的内容之一。
下面,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教育专家就为考生们解读一下十二五规划。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
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
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
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
2、提高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农村公共服务。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3、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
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
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更多社区工作者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北京人事考试网
【考生互动平台】
2014年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辅导课程
欢迎加入社区工作者考试交流群:182443984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人事考试网/。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2011年8月日在县政府全体扩大会上县农业局局长李干南各位领导、同志们:这次县政府全体扩大会的召开,正值我县农业生产在经历了旱涝急转的恶劣气候,全县干群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抗灾自救,取得阶段性成果之时,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动员和号召全县广大农业干部群众,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克服恶劣的气候影响,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关于上半年工作今年以来,我县气候十分异常,6月份以前,我县降雨量比往年减少6成,出现严重干旱。
而整个6月份,我县降雨量急剧增加,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这旱涝急转的气候,使我县农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给农业平稳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但是,全县广大农业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协力,迎难而上,全力投入到抗灾自救当中,把旱涝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
——早稻增产,全年粮食生产有望丰收。
全年粮食作物预计面积39万亩,总产16万吨以上。
其中:中稻15.31万亩,二晚8.8万亩,旱粮5.05万亩。
全县早稻播种面积8.08万亩,同比增加5.2%;早稻播面平均单产387公斤;总产3.1万吨,同比增加5070.7吨。
今年早稻增产的佳绩确实得来不易,今年入春以来,由于我县久晴无雨、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大多数水库几近干涸,截止5月3日全县有1.4万亩早稻田因缺水,栽插困难。
通过我局调集大量农机集中抗旱,再加上5月中旬的几天降雨,终于将原本难以栽插1.4万亩早稻栽插下去了,这不但完成了省厅下达我县的“单改双”任务,同时也为早稻丰收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全面推广“早稻防旱衰”等一系列给力措施的前提下,今年早稻才能最终取得总产、单产“双增”的佳绩。
——高效经济作物稳步发展,增收增效形势喜人。
一是食用菌生产持续稳步发展,价格喜人。
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发展食用菌2200万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0万袋。
十二五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如下: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经济结构。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
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重点的思考
“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重点的思考“十一五”时期,党中央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坚持不懈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十二五”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将进入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完成整体转型的关键阶段,应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突出农民增收核心目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的“三农”工作应当着力抓好三大方面的重点: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举措,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是继30多年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破除农村发展体制性障碍、实现“三化同步”、破解“三农”难题的治本之策。
“十二五”期间应着力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要求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在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中落实好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应当明确提出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力争把它缩小到3∶1以内。
并且,应在统筹城乡的发展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重点工作方面研究和落实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
同时,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和服务体制,建立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机制。
切实抓好县域经济发展这个重要平台县域经济是辐射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县城是城镇化进程中吸纳农民的主要载体。
就目前看,发展县域经济应首先在两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权强县试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二是培育县域特色经济。
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重点,大力扶持、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十二五时期农村和农业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十二五时期农村和农业面临的挑战和选择宋洪远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又提出一些基本要求,这两个要求实际上已经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农村农业发展的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一是现代农业建设是基本方向;二是新农村建设是战略任务;三是城乡一体化是根本要求。
下面,围绕这三句话的要求来谈一谈农村和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我们的选择。
关于现代农业建设“十二五”时期,农业发展的背景,一个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中国社科院工业所绿皮书谈到,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也要推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另一个背景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农业的小部门化,也就是农业GDP、农业就业和农产品出口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都在下降,呈现出一种小部门化的现象。
在小部门化的同时,农业也出现了工农多样化,过去是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现在有生态保护。
在小部门化和多功能化的背景下,怎样保证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供给,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出路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和过去我们所提的转变增长方式不同,实际上是两个方式要转变,一个是增长方式,一个是经营方式。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今后五年要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去促进转变:一是要以保护耕地特别是提高耕地质量和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为重点,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以研发特别是重视推广新技术和农业装备新水平,增强科技的支撑能力。
三是以推进农业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关键是要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四是以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转变经营方式,一是要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
我们要研究一个新问题,就是适合农业增长方式转变、适合农业发展新阶段要求,农业经营方式怎么创新的问题。
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怎样有序进行。
通过建立市场这样一个机制来促进,要发展农业的规模经营,而不是房地产的规模经营。
“十二五”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预期目标
“十二五”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预期目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规划的新的政策蓝图,“十二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和任务: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我国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目标是保障全体人民从“吃饱”到实现“吃好”。
根据测算,2006~2008年我国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为394公斤(包括国内产量和净进口)。
按照目前我国每年人口净增量,2015年全国人口将达到13.77亿人,人均粮食需求按400公斤计算,全国粮食总需求量为5.508亿吨,以粮食自给率95%计算,需要国内生产5.2326亿吨。
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约14.3亿,人均粮食消费量按照420公斤计算,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6.006亿吨,以粮食自给率95%计算,需要国内生产5.7057亿吨。
我国在1996年公布的粮食白皮书和2009年公布的《国家粮食安全需求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中,都明确提出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
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把大豆统计为油料,我国粮食统计口径,除谷物外,还包括了豆类薯类。
我国提出的95%的粮食自给率,是把豆类包括在内的。
2008年我国净进口粮食(包括大豆)3752万吨,按照粮食供给量计算,我国粮食自给率为大约93%。
虽然低于95%,但是进口的主要是大豆而不是谷物,主要谷物品种稻谷、小麦、玉米的自给率达到甚至超过100%。
我国2008年大豆进口数量3700多万吨,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7.2%,大豆进口主要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后对植物油的需求,大豆加工副产品豆粕可以作为饲料,满足部分肉类生产的需要,这些都不完全是原来意义上的粮食需求,而是体现了更广泛的食物总需求。
如果不包括大豆,我国“十二五”期间设立95%的粮食自给率是完全有把握的。
我国粮食增产潜力可观,通过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技术进步,从总量上看,能够基本满足2020年的国内粮食需求。
“发展现代农业”的申论范文: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发展现代农业”的申论范文: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只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缩小工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才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去年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同志期望江苏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对如何走好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并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力争到2015年苏南等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不失时机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直接关系人民温饱和务农劳动力增收,直接关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直接关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江苏省是工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第四位,农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三位。
目前江苏省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期,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不到7%,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仅不会改变,而且会更加突出。
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才能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当前江苏农业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城乡居民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安全性和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耕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约束日趋明显,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
满足这些需要,应对这些挑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今后一个时期,总的发展思路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任务,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着力提升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五化”水平,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保护体系“五个体系”,努力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我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目标与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目标与重点(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前提,以国内外市场发展为导向,以具有亚热带特色的精致农业作为主攻方向,有效带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节水农业、品牌农业等各种现代农业发展;以改善农民就业状况为中心,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以农村社区化建设为载体,实现城乡公共产品的均等供给,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富裕和“两型”农村建设目标。
(二)发展目标综合上面的比较分析,“十一五”期间我省农业现代化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十二五”可力争进入基本实现阶段,即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达到75—80分。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四大类分类指标中,必须着力提高和改善的是农业投入水平、农业经济结构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总体来看,“结构”二字是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农业投入水平来看,首先,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必需有合格素质的劳动力去实现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在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通过改造传统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发展产业化农业企业,就地培训并转移具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劳动力,同时,还可吸引非农部门的较高素质劳动力转入,力争“十二五”期间,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比重达到75%以上。
其次,需结合我省农业生产的现实情况,增加现代化生产手段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如按照年均5%的总量增长速度预测,到2015年,我省农业机械总动力可达到1565.36万千瓦。
从农业经济结构来看,农业现代化是伴随着我省工业化的进程同步实现的一个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结果。
研究表明,工业化往往是产业结构变动最为迅速的时期。
即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并超过第一产业。
比照表8数据,当前,我省的产业结构比重基本处于工业化的成熟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10.7%、50%和39.3%。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文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全文(仔细看,寻找突破点)2011-09-01农业部发布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农业部1日新闻稿,当日,农业部全文发布《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规划分为6章。
"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粮食等主要农產品综合生產能力稳步提高,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农业部“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
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第一章把握形势,顺应发展新要求一、发展成就与经验“十一五”以来,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在各级各部门和亿万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粮食连年增产,总产连续4年保持在5亿吨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迈上了万亿斤新台阶。
“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先后跨越4千元、5千元大关,年均实际增长8.9%,增速超过“七五”以来各个时期。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52%,分别增长4个和16个百分点,标志着科技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农业生产方式正由千百年来人力畜力为主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
农业农村改革开放取得新成就,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继续保持稳定,土地流转平稳有序,家庭农(牧)场、种粮大户不断涌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7万多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5万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逐步发展壮大;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行业周评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 2011年01月31日 第05期“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摘要)2010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情况1.粮食总产量连续七年增产,但夏粮、早稻有所减产。
2010年粮食总产量54641万吨,较上年增产1559万吨,同比增长2.9%,2.农产品价格全面大幅上涨。
2010年12月,全国粮食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5.5%,为近5年来最高增速。
3.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优势农产品出口量价齐升。
2010年1~11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进出口总额1064.72亿元,同比增长31.61%。
4.农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全社会对农业的投入仍然不足。
2010年1~11月,我国农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436.01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4.9个百分点影响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1.国内外农产品供需总体偏紧,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将成为首要任务。
2010年全球粮食产量有所下降,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中国粮食供需总体平衡有余,但部分农产品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
2.受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资源约束及自然灾害影响,农产品增产难度较大;受人口增长、消费升级、生物燃料发展等影响,农产品消费将大幅增长。
3.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复杂性增强,粮价调控难度加大。
除市场供求格局外,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还受流通体系、金融资本、国际市场等因素影响。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重点及趋势分析1.现代农业将成为发展重点。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在1万亿斤水平上稳步提升。
2.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将大幅增加。
2011年“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建设,明确提出“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并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3.生物育种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农业机械化水平将明显提高。
附:《“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编者按: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推进现代农业、确保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列为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和教育的发展方向
思政四班谢晨霞222010*********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在这一重要时期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机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变农业大国为农业强国。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因此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面阐述和部署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十大任务,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工作重点。
《建议》包括以下12个部分: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局面。
2、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6、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7、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8、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9、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0、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实施互利共赢的开发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2、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十二五”时期(2011—2015),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
进乡镇机构改革 。 四是推进村 民自治制度
化 、 范 化 、 序 化 , 善 农 村 社 会 自 治 规 程 完
“ 二 五 ”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 加 快 十 和 要
( ) 面 繁 荣 农 村 经 济 一 全
转变农 业增 长方 式 、创新 农业 经 营方 式,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
的工作重点是 :
一
促 进 农 村 经 济社 会 全 面发 展 ,
公共品管护机 制。
深 入 推 进 新 农 村 建 设
推进 县乡财政和行政体制改革 。一
是调 整财 政 收入 分配 格局 , 强县 域 经济 增 发展 实力 。 是稳 步 推进 扩权 强县 改 革试 二 点 , 县域 经济 发 展活 力 。三是 继 续推 增强
—
—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 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 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初步形成 。
加 快 农 村 区 域 发 展 。对 粮 食 主 产
—
—
分农户退 出承包 地 , 加人均土地 占有 增
规模 从 而 扩 大 农 业 经工 程实 施力
的总体思路是 : 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 发展 观,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作为 战略任 基本方 向 , 把加快形成 城乡经济 社会发
展 一 体 化 新 格 局 作 为 根 本 要 求 ,坚 持
实针对农 民专业 合作社 的财政 、 收和 税
持和 自身努 力 , 着力 加 强交 通 、 讯 、 通
金融支持政策 , 提高农 民专业合作 社 的 信息 等基础 设施 建设 ,增强 自我 发展 开拓能力 , 充分发挥其 为农服务 的基础 促进 牧 区生 态 环 境 修复 并 不 断改 善 ;
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目标
十二五和十三五发展目标十二五是从2024年到2024年的五年规划期间。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平衡。
在经济增长方面,十二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翻一番。
2.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重。
3.稳定物价水平,保持通货膨胀率在3%左右。
4.推动创新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
在社会发展方面,十二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扩大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
2.提高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健康保障。
3.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民生福祉水平。
4.加强农村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5.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
在工业和环保方面,十二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加强工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升级和创新能力提高。
2.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3.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在十二五计划期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经济增长率保持稳定,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
同时,就业和教育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十三五是从2024年到2024年的五年规划期间。
其主要目标是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增长方面,十三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5%左右,实现经济总量进一步增长。
2.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3.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4.深化开放,推动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发展方面,十三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进一步扩大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2.提高教育和科技创新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
3.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
4.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解决民生问题。
5.加强农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在工业和环保方面,十三五计划设定了以下目标:1.加快工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十二五对农业方面的政策
中国农业部9月1日发布了《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总体目标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研究员认为,认为此次十二五规划的颁布将使农林牧渔板块整体受益,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加快畜牧业和禽畜养殖企业产业化进程:规划中明确提出2015年奶牛、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将提升至38%和50%(2010年为28%和35%),预计已经启动规模化养殖的企业司将获得进一步财政支持,主要包括:正邦科技、雏鹰农牧、新希望、唐人神、大康牧业、西部牧业、圣农发展、华英农业、益生股份、民和股份等。
2、扶持渔业与水产品养殖企业:规划中提出将提升渔业产值比重,继续推进出口水产品三个优势区(黄渤海、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建设,积极发展大宗淡水鱼类和名优水产品种养殖以及增强远洋渔业国际竞争力。
预计水产品养殖企业(好当家、獐子岛、壹桥苗业、东方海洋及大湖股份)和远洋捕捞企业(中水渔业、开创国际)将获得更多产业扶持及财政优惠政策。
3、培养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规划中提出将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重、发展一批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以及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该政策将直接利好各类农产品深加工领域中的龙头企业,包括油脂加工企业(东凌粮油、西王食品、中粮等)、玉米深加工企业(中粮生化、大成生化、大成糖业、西王糖业)、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双汇发展、高金食品、顺鑫农业、得利斯、河南众品、大众食品、雨润食品等)、糖加工企业(南宁糖业)、浓缩苹果汁加工企业(国投中鲁)以及番茄酱生产企业(中粮屯河、新中基)。
4、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规划中提出将支持农民与合作社购置大型复式和高性能农机具、并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机行业整体需求将继续高速增长,并推动行业盈利水平上升,受益上市公司包括吉峰农机(农机连锁企业)、新研股份(收获机生产企业)以及悦达投资(拖拉机生产企业)。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之十二五纲要(二)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之十二五纲要(二)二、强衣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衣村建设(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四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人;二是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三是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
(三)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提高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四是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四)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一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三是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三、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改造提升制造业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一是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二是优化产业布局;三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四是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五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一是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二是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三)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一是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二是优化能源开发布局;三是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十二五规划有关农业部分
十二五规划有关农业部分十二五规划有关农业部分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
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
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加强粮食物流、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第二节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它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
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
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
促进水产健康养殖,发展远洋捕捞。
积极发展林业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第三节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
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
加强高效栽培、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实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理念和长效机制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理念和长效机制摘要: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进行推动,农村内生资源和内生性力量的培育相对滞后;二是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新农村建设面临生产要素流失、农民权利保护缺位的挑战,新农村建设依附于城市化战略。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和壮大农村的内生性力量,确立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协调共进的关系,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就业提供长效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自强机制和反哺机制,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整体进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政策机制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的发展战略及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从“以农支工”转向“以工支农”,从“城乡二元化”转向“城乡一体化”,从“城乡分离”逐步走向“城乡融合”。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资源配置和流向偏重于城市、农村内生资源和内生性力量培育薄弱的现象对新农村建设一直产生极大的困扰。
在新时期,如何面对当前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浪潮的冲击,如何摆脱生产要素流失、农民权利保护缺位等因素导致的发展困局,是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笔者将在回顾和简要分析“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态势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思考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走向,着力探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发展理念和长效机制。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态势与挑战目前,中国新农村建设受迅速城市化、工业化浪潮的影响,在特有的中央—地方关系格局下,面临着很多现实的挑战。
1.农地征用和生产要素流失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量农地被征用并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清水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在新阶段下,为应对新机遇、新挑战,明确“十二·五”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方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省、市政府和省、市业务部门关于编制“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依据《清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国家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全面贯彻省市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以“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发展、强基增后劲”为重点,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扩大以蔬菜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建设规模,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和谐稳定。
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编制《清水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一、“十一·五”农业发展成就(一)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我县农业工作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坚持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以加快农业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大力推广农实用技术,认真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不断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特色种植业迅猛发展,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全县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快速迈进。
1、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取得新突破。
通过多方引进,建立了长期固定的省级玉米杂交品种区域点3个,参试品种多达23个;市级冬小麦区域点1个,品种12个;县级冬小麦区域点3个,参试品种21个。
通过引进试验示范以及大力推广适应性强、丰产性高、抗病性优的品种,全县粮食作物良种率由96.2%提高到98%以上,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
在经济作物新品种推广方面,年推广以天油系列“双低”油菜为主的油料种植5.0万亩以上,年引进美国酸渍黄瓜、克星早熟洋芋、航椒系列辣椒、铁杆大梧桐大葱、长城架豆王、甜玉米、芦笋等为主的蔬菜新品种种植6万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热点:“十二五”,现代农业啥目标
h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日前公布,这是国务院发布的第一部指导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规划》,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明显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科技贡献率还相差约20个百分点,农业生产人畜力比重仍接近50%,农业发展依赖水土资源消耗、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必须尽快补齐,以实现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平稳协调发展。
“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更加充盈、丰富、安全
陈萌山表示,《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明确从定性定量两方面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5年取得明显进展、1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阶段目标,并将有关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细化量化为农产品供给、农业结构、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科技等7个方面27个发展指标。
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5年达到5.4亿吨,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300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310元等。
“到时候,我们国家的现代农业建设将得到全面推进,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将更加充盈、丰富、安全,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变,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广泛普及,新型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越来越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陈萌山说。
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今后几年我国将保证农业投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支持保护、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强化农业法制保障、加强组织领导。
《规划》进一步明确国家农业投入总量要持续增加、比例要稳步提高,县级以上财政每年对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
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
今后继续实施农业“四补贴”政策,增加补贴规模、扩大补贴品种、完善补贴办法、增强补贴时效。
加大动物强制免疫补贴力度,逐步完善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应用与服务支持政策。
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全面实施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农业农村改革将继续深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制定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的鼓励政策。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等。
着力解决明天“谁来种田”、“谁来养猪”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陈萌山表示,解决“谁来种田”、“谁来养猪”的问题,需要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等方面下功夫。
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规划》将“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从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两方面进行了部署,致力于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生产经营服务。
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面,《规划》在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
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现代化农业必须要有现代化的农民,《规划》在重点任务中就“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进行了部署,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鼓励和支持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的现代化经营。
在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方面,《规划》在保障措施部分就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补贴力度、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做了明确部署,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不搞一刀切,加强示范区建设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程度、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农业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
基于这种情况,《规划》没有要求各地现代农业建设齐步走、一刀切,而是创造性地把全国现代农业建设划分为重点推进、率先实现和稳步发展三类不同区域。
重点推进区域包括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优势区,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的供给保障功能;率先实现区域包括东部沿海先导农业区、大城市郊区多功能农业区和农垦规模化农业区,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引领功能;稳步发展区域主要指草原生态经济区,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态保障功能。
陈萌山表示,这些区域划分充分考虑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性特点,既突出了主产区地位,与国家主题功能区“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和《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58个农产品优势区一脉相承,又进一步充分考虑了包括自然条件在内的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其他各种因素,更加便于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统筹推进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针对各地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不明、急需示范引领等问题,《规划》把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提出,从“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和“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两方面进行了部署,目的就是要在点上寻求突破、进而示范带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全国已认定了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二五”期间总体上要“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创建300个左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