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填空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名师课件 北师大版
请点击选项,可知是否选择正确
小测试
2.右图等级反映的是: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 C.雅典民主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题析:有条件地分封土地,很 明显是西欧地区封建等级制度。 题析
请点击选项,可知是否选择正确
小测试
3.关于右图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西欧中世纪后期教育
• 中世纪大学:在学者自由研究和讲学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 西欧中世纪第一所大学——意大利 萨莱诺大学是一所专门从事医学教育和研 究的大学。同期还有法国巴黎大学,英国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 城市学校:为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 总称。 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 的基础知识与商业、手工业劳动有关的各 种知识的学习。
材料8:百姓接触到的只是天主教会的神 学说教,对于异教徒或者对天主教表示怀 疑的“异端分子”,天主教廷会将其烧死。
材料9:教会开列禁书目录,禁止人们 阅读希腊罗马作家的作品。僧侣将羊 皮纸手稿上的古典作品原文刮掉,用 来抄写圣经故事。教会还下令焚毁藏 书丰富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摧毁 古代雕塑、建筑和文物。
等
给予土地和保护
级
小封建主
示 意 服劳役和耕种
提供农耕土地
图 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
封主就将一 把泥土和一根树 枝授予封臣,象 征授予封土和封 土上的森林。
“臣服礼” 的仪式中,封臣 宣誓臣下愿竭忠 尽智,不顾生死 以侍奉我主。”
土地 封土制
封君封臣制 封建制度
(等级制度)
公爵 侯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
2024年北师大版初二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2024年北师大版初二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一、第四单元:早期的社会生活1.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主要依赖于采集、狩猎和捕鱼,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居住在山洞或帐篷中。
2. 农业的出现与发展:农业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进行农耕生产,居住在固定的村落中,使用陶器等较为复杂的工具。
3. 早期的聚落与文化发展:早期的聚落形成了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人们开始形成家族、部落等群体,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
4. 早期的聚落与商业贸易:人们开始通过商业贸易活动进行资源交流与交换,这对文化的传播与融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 早期的国家形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聚落逐渐形成了早期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明确的制度与组织。
二、第五单元:古代帝国的兴衰1. 古代文明的特点:古代文明的特点是它们的发展速度快、范围广,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2.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流域的农业为基础,拥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和完善的宗教体系。
3. 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其特点是发展了城市建设、农业生产和法律制度。
4.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以恒河流域的农业为基础,形成了种姓制度和印度教等独特的社会与文化制度。
5. 古中国文明:古中国文明以黄河流域的农业为基础,形成了封建制度、文字和宇宙观等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制度。
三、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的主要国家1. 西周时期:西周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是分封制度的建立、甲骨文的使用和社会制度的稳定。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各国势力互相制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
3.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它的成立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终结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4.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繁荣。
5.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三国之间互相争霸,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 一、最早的文字 • 1、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年前苏美尔人创 ,是最早的文字。 • 2、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创,有固定的发 音。
公元前4000年代末,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 字。由于这种文字是用一段段芦杆印在泥板 上而制成,笔画像楔子,故名楔形文字。楔 形文字既有语义符号,又有语音符号,属于 最早的文字。稍晚一点的埃及人发明的象形 文字,使用一定物体的形象符号来表示一定 意义的文字。象形文字有一定的读音,属于 真正的文字。象形文字后来又演进为表意文 字,定形的符号已取代了形象,并有了固定 的发音。
如何评价暴力冲撞?
• 消极: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 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 • 积极: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 扩展文明的作用。
和平交流
1、古代文明之间和平交流的典型事例有?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马可· 波罗来华
2、你知道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吗? 3、你能说说马可· 波罗的故事吗?
讨论:通过学习,你认为暴力冲 撞与和平往来,哪种方式对文明的 发展更有利?为什么?
• 二、文学的基石 • 1、史诗:对祖先英雄业绩的歌颂(含神话传说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 • 2、悲剧: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代表。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 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 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 3、阿拉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
395年——1453年 共存在了1058年
千年帝国
帝国的灭亡
• 灭亡的标志: 1453年 君士坦丁堡陷落
拜占廷帝国兴衰的原因
兴 盛:地理位置优越;
商业贸易发达; 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
衰 落:查士丁尼西征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填空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填空题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1、筹建大会:1949年9月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隆重举行。
2、大会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为国家主席。
新中国的名称为;确定为国旗;确定《》为代国歌;北平改名为作为新中国首都;采用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
二、开国大典1、1949年10月1日下午两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为施政方针,任命为总理兼外交部长;为解放军总司令。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年月日;标志是的举行。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标志着;中国人民;中国历史。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和平解放,标志着获得基本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稳定物价之战二、土地改革运动1、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到年底,。
2、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制度,消灭了阶级;农民成为的主人,解放了农村,促进了农村。
三、抗美援朝1、年美国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至我国边境,同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入侵海峡;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2、应朝鲜的请求,中国政府作出的战略决策。
年10月,中国人民在总司令员率领下,跨过江,开赴朝鲜战场。
3、“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视纪律重与生命,体现了高度的精神和精神。
4结果: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抗美援朝胜利。
5、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维护了,提高了,为新中国赢得了。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
宪法内容:坚持;坚持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和,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大会选举为主席,决定为总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谈判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
北师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黑种人
黄种人
白种人
亚
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
奴 隶 社 会
非
辉煌灿烂的 亚非文化
古代印度
古代罗马
欧 洲
古代希腊
西方古 典文化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文明发源 于尼罗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奴隶制国家。文明代表是金字塔, 为埃及法老的陵墓。是人们高超的 建筑艺术和独特审美情趣的体现。
公元前1894年统 一两河流域的是古巴 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 比。为了维护奴隶主 的利益,他制定了一 部法典,就是《汉谟 拉比法典》,维护不 平等的等级制度, “以眼还眼,以牙还 牙”就出自此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 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 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 法典。
比较
比较东西放文明的差异及原因
东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1.古代东方文明(如四大文明)的产生多与大河有关 从 事采集与农耕 由于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 形成了保家卫国 的思想 2.西方文明(如古希腊)环海 岛屿棋布 主要从事海外 贸易 在航海和掠夺战争中 培养了赋予冒险的精神 东西方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 1.古代东方各国经济上以农业型经济为主 政治上是奴隶 主专制制度 2.西方经济上是商业型经济 政治上建立的是奴隶主民主 政治 这比奴隶主专制统治要进步 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也有促进作用
八年级下世界历史复习
第四单元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1、史前时期的人类。 2、亚非州的大河文明。 3、欧洲的地中海文明。 4、中古亚欧文明。 5、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6 、世界三大宗教。
7、古代科技和文化。
你知道哪些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东方: 女娲造人
西方: 上帝造人
许பைடு நூலகம்人类学家认为:
人类起源 于哺乳动 物中的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过故人庄》同步练习(I)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过故人庄》同步练习(I)卷一、基础题 (共23题;共98分)1. (1分)找出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个,并改正:叩(kòu)开存储(chǔ)转(zhuǎn)椅________2. (7分)根据所学的古诗文填空。
①________?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②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③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________ 。
”(《论语》)④绿树村边合,________ 。
(孟浩然《过故人庄》)⑤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⑥《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的诗句是________ 。
⑦《论语》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 。
3. (2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__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_的作品,完成于1933年。
4. (3分)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________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________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________5. (2分)你知道“狼来了”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些有趣的故事吗?它们都出自《________ 》。
这本书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你还能说出一个此书中的故事吗?________6. (3分)相传蜀汉大将关羽写过《诫子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请写在横线上。
①“读书好”的意思是:________②“好读书”的意思是:________③“读好书”的意思是:________7. (3分)读下面这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将爱带进居所,你将拥有一个①________的家;把正义引入城镇,你将驻留在一方②________的社区;将敬畏带入谦卑的广厦,你将拥有③________的圣殿。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世界古代史》导学提纲
第四单元世界古代史《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1、人类的始祖是约500万——1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
距今年前的,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2、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人种。
种族的形成主要是人类生活在不同的中形成的。
3、是人类早期出现的社会组织。
主要原因是人类生活在时代,妇女的更稳定。
传说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情况。
4、随着的发展,氏族社会开始向氏族社会过渡。
传说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情况。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1、世界最早的奴隶制文明产生在发达的流域,我们称之为文明。
3、最大的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是《》;、、、构成了古代印度的制度。
其中的、是奴隶主阶级,是平民,是奴隶。
佛教产生于(时间),地点:,创始人:,又称,主张,时传入中国。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1、希腊的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希腊最著名的城邦是,经过改革,在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他认为“是全希腊的学校”。
2、年,罗门共和国建立。
罗马与商业强国爆发了战争。
年,建立了罗马帝国。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1、“日出之国”指的是,“新月之乡”指的是信仰教的地区。
2、善于模仿的民族指的是,年,模仿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著名的,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开始向社会过渡,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主要内容:意义:3、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基础是、和。
年,穆罕默德在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这一年成为伊斯兰教历纪元的开始。
八世纪,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现代西亚国家国旗上有月牙标志的是信仰的国家。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1、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王国的宫相进行了改革,分封土地给贵族,从而产生了西欧的。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各等级分别是、、、、和。
2、基督教产生于世纪的地区,创始人,经典《》,其教义的核心是。
3、欧洲的精神领袖指的是基督教部教会——。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第十九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的开始 D.明治维新答案:B知识点: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日本基础知识的了解。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故本题选B.点评:考察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了解。
2、公元7世纪时,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A。
中国隋唐制度 B。
中国明清制度 C.希腊共和国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答案:A知识点: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
日本与中国的渊源比较深,大化改新时日本统治者任用了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改革,据此先排除C、D两项.分析A、B两项,大化改新的时间是646年,据此推断应是中国的隋唐时期。
点评: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3、下列各项与日本大化改新有关的是()①大和统一日本本土②实行“班田收授法”③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④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
①是日本大化改新之前发生的事情,与大化改新无关,据此就可排除A、C、D三项。
点评:考察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理解。
4、伊斯兰教最早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建立在()A.麦加 B.麦地那 C.巴格达 D.耶路撒冷答案:B知识点: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故本题选B。
点评:考察学生对伊斯兰教的理解。
5、大化改新发生在()A。
公元前646年 B.622年 C。
公元前622年 D.646年答案:D知识点: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公元646年元旦,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八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填空(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填空(人教版)本文档旨在为八年级学生提供历史下册的必背知识点,填空形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研究和巩固所学知识。
以下是相关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纲要- 我国简史:中华文化的起源,夏、商、西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的统一与分裂,唐宋辽金元等时期,明清两代,近代史。
- 郡县制:中国古代政府行政区划制度的一种形式。
-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帝王,统一文字,尺度和货币。
- 元朝:蒙古人建立的中国朝代。
2. 人与自然环境- 长城:中国古代的防御工程,修筑于北方平原和山区。
- 運河交通:运河系统,方便水路交通,发展农业和商业。
- 法码权威:官员、士大夫、商人等社会地位的象征。
- 土地制度:秦朝开始施行的封建制度,改变了奴隶制度。
3. 祖国的统一与繁荣- 统一战争:一系列争夺中原的战争,如秦朝统一战争、南北朝统一战争等。
- 大运河:贯穿中国北方的主要水道,连接南北经济。
- 五胡十六国时期: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地区被五胡族群分裂的历史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更迭时期。
4. 社会变革与家庭变迁- 文化变迁: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和发展,如唐朝的繁荣和宋朝的科技进步。
- 家族制度:中国古代社会家庭组织形式的一种制度。
- 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以考试选拔人才。
- 士人与世族:中国古代社会地位较高的士人阶层。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为了巩固知识,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的填空题,并在完成后进行自测复习。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复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一、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把加减化为乘的形式)
2、方法
(1)提公因式法:把每一项的公因式提出来然后剩下的用括号括起来(当遇到第一项为负数的特殊情况,要先提负号)
(2)平方差公式法:满足平方差公式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
(3)完全平方公式法:满足完全平方公式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
二、分式
(1)分式:分母含有未知数的分数叫分式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值不变。
(3)分式的化解:分别对分子和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然后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化为最简分式。
(4)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乘除法和分数的乘除法一样,能够进行因式分解的先进行因式分解然后再乘除,相乘时分子乘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分母作为分母,相除时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不管是相乘还是相除最后都要化为最简分式。
(5)分式的加减法:同分母分式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特别注意当分式的分母只相差一个负号时提出负号变成同分母然后相加。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能因式分解的先进行因式分解然后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相加减。
三、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分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分式方程
(2)方式方程的解法:(1)方程两边同时乘公分母得(也就是去分母)(2)解这个方程得(也就是系数化为1)(3)检验(将结果带入原方程,原方程分母不为零则为方程的解,如果分母为零则为增根即原方程无解)特别注意:不管是单独的解分式方程还是做分式方程的应用题都要进行检验!。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学习北师大版的八年级下学期的历史知识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小编整理了关于北师大版的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1-2单元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第二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二、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求同存异”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一五计划:(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改动的内容改造的途径结果及历史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八大(1956年9月)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二、重大失误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失误的表现(1)大跃进: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第7课““””十年内乱(1966—1976年)一、发动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二、经过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评价1、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1964年10月:原子弹 1966年:导弹 1967年:氢弹 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49年:海军和空军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第9课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一、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二、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上海《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3-4单元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1、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2、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包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发展.三、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广东、福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海南省(1985年);2、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连(云港)天(津);江(湛江)海(北海、上海)通(南通)南北;宁波三州(广州、温州、福州).3、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
八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北师大版)
第⼀课《中华⼈民共和国的成⽴》⼀.第2页课中题:国旗的寓意有哪些?你能讲讲吗?答:国旗由红⾊旗⾯和五颗黄⾊五⾓星组成,⼀星较⼤,四星较⼩,环拱于⼤星之右,并各有⼀个⾓尖正对⼤星的中⼼点。
红⾊象征着⾰命,⼤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星代表全国⼈民,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团结。
⽽星的颜⾊⽤黄⾊则象征着在红⾊⼟地上显⽰出的光明。
⼆. 第3页课中题:看了开国⼤典的⼏幅插图,联想到⽑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你有哪些感想?答: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开国⼤典标志着中国百年来任⼈宰割的屈辱历史的结束,中国⼈民此次站起来了;新⽣的中华⼈民共和国将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巨⼤⼒量;我们青少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活,要努⼒提⾼⾃⾝素质,为繁荣富强的祖国做出⾃⼰的贡献。
★三. 第5页知识巩固题:谈谈中华⼈民共和国成⽴的意义。
答:国内意义:是中国现代的伟⼤事件。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民当家做了主⼈;中国从此进⼊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课本第4页第三段);国际意义:也是20世纪世界的伟⼤事件之⼀。
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壮⼤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量,⿎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争取解放的⽃争。
(课本第4页第四段)四. 第6页问题讨论题:西藏为什么能和平解放?答:①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民族政策;②⼈民解放军的军事配合;③⼗四世达赖主动接受中央⼈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号召;④阿沛阿旺晋美为⾸的西藏代表和李维汉为⾸席的中央代表的共同努⼒。
第⼆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8页课中题:中国如果不派遣志愿军⼈朝作战,将会产⽣什么严重后果?答:1.对中国来说,唇亡齿寒,侵略者的战⽕蔓延到中国⼤地上,新⽣的⼈民政权将受到严重威胁,中国⼈民有可能重新回到屈辱和痛苦的昨天。
2.对国际社会主义⼒量来说,朝鲜如果被*,社会主义⼒量将受到严重损伤。
⼆.第10页课中题:彭德怀说:“西⽅侵略者⼏百年来只要在东⽅⼀个海岸上架起⼏尊⼤炮就可霸占⼀个国家的时代是⼀去不复返了。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147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月考试卷14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我国大型水电站大都分布在()A. 高原上B. 平原上C. 第三级阶梯上D. 阶梯与阶梯的交界处2、如图为我国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28-30题##不属于工业基地④的优势是()A. 交通便利B. 毗邻港澳C. 煤、铁等资源丰富D. 工业基础雄厚3、【题文】我国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主要原因是()A. 山区面积广大B. 平原面积辽阔C. 季风气候显著D. 气候复杂多样4、(2016•张家界)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其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钓鱼岛是南海中的岛屿B. 钓鱼岛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C. 距离钓鱼岛最近的省区是浙江省D. 日本一直想侵占我国的钓鱼岛5、“计划生育实行好多年了,但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较大,这是为什么呢?”,其最合理的解释是()A. 人口死亡率明显降低了B. 人口基数庞大C. 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D. 人口的出生率太高6、以下现象与佛教有关的是()A. 玛丽上个星期随妈妈去教堂做了一次礼拜B. 走到半山亭,只见大雄宝殿前人山人海,香烟缭绕C. 学校附近有家回民面馆,专卖牛肉面D. 清真寺门口聚集了很多戴着白帽子的人7、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 城镇人口增长迅速B.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 人口分布不均D. 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协调8、小明一家去外地旅游。
参加泼水节。
小明一家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A. 广西B. 云南C. 新疆D. 西藏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9、下列穿越黄土高原的铁路干线有:()A. 陇海线B. 京包――包兰线C. 京九线D. 京沪线10、下列各组地形名称中,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A.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B. 黄土高原、山东丘陵C. 云贵高原、东南丘陵D. 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11、该图表示资源的类型及在我国分布地区() ##A. 生物资源B. 森林资源C. 东北地区D. 西南地区12、造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气温B. 降水C. 人为因素D. 地形13、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位置的影响B. 地形的影响C. 冬季风的影响D. 洋流的影响14、下列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经济格局和辐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本地带的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B. 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C. 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天津、广州、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横贯东西的商贸纽带D. 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的能源资源向中西部输送的通道15、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位置的影响B. 地形的影响C. 冬季风的影响D. 洋流的影响16、读图,关于甲地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相对于乙的高度是110米B. 甲相对于乙的高度是40米C. 甲的海拔高度是40米D. 甲的海拔高度是150米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7、西双版纳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地方.18、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②.(2)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③平原,④平原.(3)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是: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全河含沙量的90%来自于河段的地区.(5)治理黄河的综合措施有:一方面另一方面.19、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书本笔记手写
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书本笔记手写第一节:中世纪的中华世界一、中世纪的时间和特点1.中世纪的时间: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2.中世纪的特点:a.封建主义社会的兴起和发展: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农奴制的形成b.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行商和手工业工人的集聚,城市自治政权的兴起c.城市和农村的联系:城乡经济的互动,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交流d.宗教与文化:基督宗教的传播和影响,修道院学校的兴起和发展二、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特点1.基督宗教的起源:公元1世纪,耶稣基督的传教2.教宗和皇帝的权力之争:教宗和皇帝在政治上的权力斗争3.十字军东征:基督教徒对伊斯兰教领土的远征4.教皇的豪华生活和外交权力的扩大5.国教和信仰之外的异端:通过宗教法庭迫害异端6.教廷与国王的关系:教宗与国王在政治上的关联三、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和农村1.城市的兴起和特点:a.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定居人口的增加b.职业分工的深化和商会的产生c.城市自治政权的建立和发展2.农村的特点:a.农奴制的形成和封建主义的确立b.农业生产和领主经济的发展c.农民的困苦生活和起义运动的爆发四、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1.城市和农村经济的互动关系:a.农业产品的供给和城市市场的需求b.城市手工业产品的供给和农村市场的需求2.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交流:a.商人和手工业工人的流动性b.修道院学校和大学的教育影响c.文学、艺术和建筑的传播五、修道院学校和大学的兴起和发展1.修道院学校的特点:a.修道院学校的建立和发展b.修道士教育和拉丁文化的传播2.大学的兴起和发展a.大学的起源和组织形式b.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育特点c.理论学科与实践学科的发展六、思想方法的变化和影响1.寒冷的战争和流行性疾病的影响:a.十字军东征和黑死病的传播b.人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2.基督宗教的传播和改革:a.基督宗教通过修道院学校和大学的传播b.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3.科学观念的转变和近代科学的崛起:a.对宇宙和人类存在的认识的变化b.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的贡献七、中世纪的传统与现代的联系1.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农奴制度的影响:a.封建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成员b.农奴制度的剥削和农民起义2.城市自治政权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a.行商和手工业工人的集中b.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崛起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中世纪文化的遗产:a.文艺复兴运动对中世纪文化的批评b.中世纪文化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以上是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的书本笔记。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巩固辅导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
界巩固辅导
➢第1题【单选题】
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主要分为三大人种。
形成人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B、不同的饮食习惯
C、不同的心理素质
D、不同的劳动方式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你最同意下列哪一种看法
A、是否会使用天然工具
B、是否会制造工具
C、是否具有语言表达能力
D、是否能直立行走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人的进化经历中下列进化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①早期猿人②晚期猿人③早期智人④晚期智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3年9月,云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云南昭通水塘坝发现600万年前古猿头骨化石,昭通发现的古猿比云南其他地点的古猿更接近人类起源时间。
而当今的主流观点认为,人类进化的第一阶段是南方古猿,这一古猿种群首先发现于下列哪个地区( )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欧洲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人类进入原始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
下列现象出现在母系氏族的有( )
①男子支配社会②“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③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④“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 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 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 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 的民族耻辱, 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 的转折点。 振兴的转折点。
侯德榜 科学家_______发明的制碱工艺被化工界命 侯氏制碱法 名为“_ ________”。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1936 年12月12日,张学良 、 杨虎城 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 ” 扣押蒋介石,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 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 中国共产党 和各 “西安事变 ”。后经过 和平解决 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关键 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 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 变)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侵略军在北 平西南的卢沟桥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 抗日战争 从 此爆发。这就是“ 卢沟桥事变 ”,又称 “ 七七事变 ”。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1937 年 12 月,日军攻 陷 南京 ,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 30多 武器的中国士兵达 30多 万人以上。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1931 年 9 月 18 日,驻扎 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 炸毁沈阳北郊附近 柳条湖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攻占沈阳 九一八事变 ”。 蒋介石 采 城。这就是“ 取不抵抗 方针,命令 张学良 把部队撤到山 海关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沦陷。 众志成城:九一八事变后,人民音乐 众志成城 家 聂耳 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成为不朽 的民族战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创作了音 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对中华民族抗日斗 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画家 徐悲鸿 创作 了《 愚公移山 》《 奔马图 》资助抗战。
中共七大: 中共七大 1945 年4月,中国共产党 第 七 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陕西延安 举 行, 毛泽东 在大会上作了《 论联合政府 》 的政治报告,这次大会以“ ”, 胜利的大会 “ 团结的大会”载入史册。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 、 投下 广岛 长崎 两枚原子弹, 月 日,日本宣 布 。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 8 15 无条件投降 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
血战台儿庄: 1938 年春,日军进攻战略要 血战台儿庄: 地 徐州 ,中国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组 织 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 队取得的重大胜利,鼓舞了士气。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1940 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 领导下,先后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向日 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史称 百团大战 。是抗 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 次 最大规模 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