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2016年重庆市部分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2016年重庆市部分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试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
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
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百强校】2015-2016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5-2016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8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
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
B .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通过,表明我国执法规范化的整体布局已经明晰,同时也是对各地先前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升华和认可。
C .我们必须承认,从晚清到民国,很多人是抱着“教育救国”从事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
对他们来说,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更是理想。
D .成年以后的我们,远离游戏,以为那是幼稚可笑的玩闹;其实好的游戏,具有开启人的智慧、通达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感悟、反省人的觉察力的力量。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国古代的文人,一方面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想要匡扶社稷,建功立业;一方面又受道家出世思想的影响追求隐居山林,求田问舍。
试卷第2页,共11页②这种四平八稳、安于现状的表现,这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思维模式和陈规陋习,说到底还是“怕”字当头,怕担风险,怕犯错误,怕困难,怕艰苦。
③刚面世的《全宋诗》在“凡例”的第一条中即说明其宗旨在于“汇集有宋一代诗歌,长篇短制,细大不捐,断章残句,在所必录”。
④有人说,重庆火锅和成都火锅一个热闹、耿直,充满“豪气”,一个包容、细腻,有“婉约”之美,两者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⑤曹禺大学毕业后,在光怪陆离的大上海,目睹种种丑恶的现实,急需“宣泄一腔的愤懑”,热切渴望光明美好的明天,于是写出了剧本《日出》。
2016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秘密★启用前重庆一中高2016级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卷2015.11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生态文明视角发现乡村的价值看待乡村,人们习惯用工业文明的视角,也就是以工业化、城市化标准衡量乡村,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规模效益。
在这样的视角下,乡村的生产和消费似乎都变得不‚经济‛,也无法成为人们获取经济利益的场域。
因此,在一些人看来,乡村只能依附于城市。
然而,当我们换个评价体系,以生态文明视角看待乡村时,就会发现它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
事实上,乡村文明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为基础,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信仰与习俗,都维系着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
由此就能发现,乡村完全可以发展可循环利用的智慧农业,而不是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伤害环境或‚有水快流‛的掠夺性农业。
乡村生活,也可以相对超脱‚时间就是金钱‛的经济属性,寻求与大自然更合拍的生活节奏,缔造有利于生态、生活和生命健康的生活状态。
更重要的是,乡村具有传统文化的保存功能,可以成为刻板都市生活的精神后花园。
如果说,工业文明理念让人们更注重生产结果,更追求财富,生态文明理念则给予生产和生活过程同等重视,因而更能发掘生命的意义,洞察生活的幸福。
现在乡村建设的问题,不少是因为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文明机械地移植到乡村,诸如‚用城市建设的思路改造乡村‛‚就地城市化‛等想法,其实是把城市问题复制到了乡村,甚至用一个存在问题的模式替代了乡村最美好的东西。
比如,把城市的垃圾处臵方式移植到乡村后,乡村生产与生活之间的有机循环被消灭了。
在乡村,农民生产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的粪便,更可以变成有机肥回到农田。
可惜,这一有机循环文化在错误的理念支配下被消灭了,于是出现了秸秆焚烧、动物粪便污染以及垃圾收集、运输、填埋等问题。
乡村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去理解,乡村像是一座尘封的宝库,又像是一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
【精品】【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昆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它的原名叫“昆山腔”,简称“昆腔”。
元末明初,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江苏昆山一带产生。
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元末明初。
当时,江苏的昆山(辖今昆山、太仓两处)地区经济繁荣,贸易兴盛,黎民富庶,城乡各个阶层群众对文化娱乐有所追求,当时流行一种以地方音乐为基础的南曲,叫昆山腔。
昆山腔的出现也和当时的顾阿瑛等一批文人、士大夫嗜词尚曲有很大关系。
而对昆山腔的诞生有直接影响的人物是顾阿瑛的座上客顾坚,他将昆山人唱的南曲与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歌唱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了一种受当地人欢迎的曲调,到明初正式被称为“昆山腔”。
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
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
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这种“小集南唱”、“清柔婉折”的昆山腔,在明中后期的嘉靖初年被变革发展,形成了昆曲曲唱体系。
经过改造后的昆山腔流利清远,柔媚细腻,被称为“水磨腔”,就是说音调极其细腻柔婉。
重庆市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诊模拟试题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6级高三(下)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名字不仅是单纯的指称符号,它还具有丰富的意蕴。
正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一个时代的姓名也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从而形成姓名的鲜明时代特色。
周代之前的姓名资料主要来自甲骨文,但甲骨文中有些被学者认为是人名的文字,也可以解释为族名、姓氏、职官名甚至神名,一时难作定论,因此对周之前的取名风尚暂且悬而不论,让我们从周代谈起。
周代人的姓名,也正如周代文学如《诗经》一样,洋溢着一派质朴、随意、清新、犷野之风,与后世相比,周代姓名并不咬文嚼字,刻意雕饰,但却自有一种纯真天然之美。
周人常常根据人的身体特征来进行命名。
春秋时期的晋成公,堂堂一国之君,名字叫黑臀,这肯定是由于晋成公出生时臀部的青色胎记特别明显的缘故。
以胎记命名的名字,在春秋时还有黑背、黑肩、黑肱等,可见春秋时的人们取名并不避粗鄙。
因身体特征而取名当然不仅限于胎记,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叫李耳,字聃,据后人考证可能就是因为老子的耳朵没有耳轮而得名。
郑国有叫游眅的,“眅”的意思是眼睛的眼白较大。
眼白太大在今天人看来也许是个缺陷,但周代人却可能以此为美。
不仅新生儿的身体特征可被用作进行命名的依据,孩子出生时发生的一些令人注意的事件也具有标志的意义,因而也可据以取名。
春秋时郑庄公名字叫寤生,意思是倒着出生的。
不是像通常那样头先出来,而是先出脚,生孩子脚先出来可能导致难产,为了纪念其诞生的艰难。
庄公的父母就给他取名为寤生。
春秋时人们认为名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有必要过于讲完。
像牛、马、羊、彘等畜牲之名,春秋时人都取以为名,孔子有个学生就叫司马牛。
蝎子乃毒物,令人闻之色变,但春秋时却有不少人的名字取自蜗,齐有公孙虿,郑亦有公孙虿。
虿即蝎。
《左传·桓公六年》载鲁桓公夫人生了太子,即后来的庄公,请教申取名之法。
申道:“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 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在全世界上映后迅速成为一部“现象级”电影,引发了人们探讨科幻电影乃至理论物理学的热潮。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在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对话中说,《星际穿越》上映后,就连在扑克牌桌旁边玩牌的陌生人都会过去找他询问有关虫洞和相对论的问题。
观众对于其中涉及的有关物理学的疑问显然远远超过了对电影自身剧情的关注,这并不奇怪,因为这可能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部基本忠实地展现宇宙中各种奇妙的天体现象的电影,想要理解这部电影需要大量的物理学知识。
与好莱坞经常塑造出各种各样的超级英雄不同,在《星际穿越》中,最后是几位理论物理学家拯救了全人类。
其实,电影中运用的主要的情节与场景,例如地球上发生了无法挽救的灾难而使人类必须移民外星,驾驶飞船穿越虫洞、进入黑洞、探索地外行星,以及在极端情况下人性的改变……这些桥段在之前的很多科幻电影中早都被运用过多次,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使得《星际穿越》成为一部几乎让所有人都开始讨论理论物理的电影呢?这就必须提到为这部电影设置物理学背景、使电影中几乎所有场景都有物理学的支持、使情节合乎科学原理的人——加州理工学院的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
科幻作品中常有“软科幻”和“硬科幻”之分,“软科幻”通常涉及的科学理论比较少,只是需要设置一个幻想的场景即可,抽取出科学理论后故事仍然可以成立;而“硬科幻”则更需要有实在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并且让科学理论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重庆一中高2016级下语文半期试题
秘密★启用前2015年重庆一中高2016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卷2015.5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臵。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留侯论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2016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月印万川‛到‚水月镜花‛朱熹是‚月印万川‛诠释模式的开创者和执行者。
他认为,‚五经‛‚四书‛等经典无别,若能参得透,都是‚一理‛。
‚一理‛是万物与所有伦理纲常关系的根本依据,但又是具体的,以特殊的样式展现于不同事物之中。
解读圣人典籍,就是要弄清‚一理‛如何落实到个别事物之上,凝聚成个别的、具体的、所以然之理的。
解经虽应立足文本,不能空发议论,但在弄懂文字内含具体之理后,还要由‚下学‛而上达‚一理‛。
朱熹强调‚情‛与‚理‛、‚事‛与‚理‛的区分,挖掘儒家文本的道德追求与工夫进路的‚分理‛客观性,以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而为‚一理‛的普遍性存在找到现实依据。
朱熹主张诠释经典时要‚格物致知‛。
经由探究而掌握‚物自身‛,进而帮助主体意念‚纯化‛,达到‚一理‛的认知境界,同时将本心所具之理推广至事物上而体会事物之理的状态。
此方法的实质是将‚下学上达‛的为学顺序,变为‚理一分殊‛的逻辑推演。
朱熹认为,经典之内既有‚文理‛又有‚义理‛。
文理是文脉、内容与意义,而义理除了意义之外,更指道德性、价值性的真理。
文本的基本内容与中心思想需要掌握,意义与真理更需要理解与领悟,其关键在于格物。
‚一理‛的发现,在于日常‚格物‛的积累之中。
陆九渊则提出‚发明本心‛的命题,认为解经首要的要求是学者先学会体证自己的本心。
圣人与普通人心理‚同构‛,古之‚一理‛与今之‚一理‛相同,故经典是‚此心此理‛的具体化。
解经是一个‚求心‛的过程,由于‚心同、理同‛,所以不同经典间只有文字的差异,而无义理之不同。
故文字训诂仅是经典诠释的初级阶段,解释者以心灵体察的方法领悟经典创作者的意图,把握‚此心此理‛的要义才是最终的目的。
重庆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重庆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黄宗羲所理想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
黄宗羲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
其间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
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
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己守残”。
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
…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黄宗羲反对“以水济水”,正是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已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
”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造就一般的人才,或者是科场得意,进而能博取功名利禄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
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的太学生那样,“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重庆一中初2016级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一中初2016级15—16学年度下期第二次定时作业语文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禀.(bĭn)告掺.(cān)兑捶.(chuÍ)胸顿足B.粗糙.(cāo)磨蹭.(cèng)怒不可遏.(è)C.氛.(fèn)围芥.(jì)菜诲.(huĭ)人不倦D. 阻挠.(ráo)害臊.(sào)搔.(sāo)首弄姿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A.狼呗煽动暄宾夺主B.诽谤逃蹿一瀑十寒C.亥时酌情有的放矢D.曙光一刹那展转反侧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那摇曳的叶子便是深秋未及带走的彩蝶,正酝酿..最后一次飞舞吧?B.她回眸时那颦蹙..的笑容,让她背后的明媚阳光都黯然失色。
C.九月的北中国,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D.她捡起了在阳光的照射下奄奄一息....的海星,并把它放进了海里。
4.下列括号里的内容对前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背影》这篇文章,作者朱自清选择父亲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抒写了父亲四次背影,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父子亲情。
(对文常及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完全正确)B.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还看到了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本句无语病)C.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这是不足取的。
(本句标点使用完全正确)D.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运用比喻,把矮松顶着雪的情景比作日本看护妇,贴切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矮松清新可爱的形态。
)5.下列选项中与例句的语意表达不一致...的一句是(3分)()例句: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原卷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所谓六艺乃春秋时固有之学问,先孔子而存在,孔子实未制作之。
但孔子虽未曾制作六艺,而却曾以六艺教弟子。
故后人以六艺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关系。
亦非毫无根据,以六艺教人,并不必与始于孔子,据《国语》,士鉴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已有“诗”、“礼”、“乐”、“春秋”、“故态”等。
但此等教育,并一般人所能接受,仅当时之平民未必有机会接受此等完全教育,即当时之贵族亦未必尽人皆有受此等完全教育之机会。
吴王寿梦第四子季礼到鲁方能见各国之诗与乐,可见“乐”、“诗”各书,在当时乃是极名贵的典籍学问。
孔子则抱定“有教无类”之宗旨,“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寒,凡缴学费即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
故以六艺教人,或不始于孔子,但以六艺教一般人,使六艺民众化,实始于孔子。
以后各家蜂起,竟聚生徒,然此风气实孔子开之。
孔子之讲学,又与其后别家不同,别家皆注重自家之一家言,如《庄子。
天下篇》所说,墨家弟子诵《墨经》。
但孔子则是教育家,他讲学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
所以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所以颜渊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庄子.天下篇》评及儒家,即说:“诗”以道态、“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此六者正是儒家教人之六种功课。
惟其如此,所以孔子弟于子之成就,亦不一律,《论语》谓:“德行,颜渊,闵子岑,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李路,文学:子游,子夏。
”可见孔子教徒弟,完全欲使之成“人”,不是教他做一家的学者。
孔子又继续不断游说于君,带领学生,周游别国,此等举动,前亦未闻,而以后则成为风气;此风气亦孔子开之。
再说孔子以前,未闻有不农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讲学为职业因以某生活之人,古时除贵族世代以做官为生者外,吾人以尝闻有起于微贱之人物。
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16年重庆一中高2018级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2016.7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昆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它的原名叫“昆山腔”,简称“昆腔”。
元末明初,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江苏昆山一带产生。
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元末明初。
当时,江苏的昆山(辖今昆山、太仓两处)地区经济繁荣,贸易兴盛,黎民富庶,城乡各个阶层群众对文化娱乐有所追求,当时流行一种以地方音乐为基础的南曲,叫昆山腔。
昆山腔的出现也和当时的顾阿瑛等一批文人、士大夫嗜词尚曲有很大关系。
而对昆山腔的诞生有直接影响的人物是顾阿瑛的座上客顾坚,他将昆山人唱的南曲与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歌唱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了一种受当地人欢迎的曲调,到明初正式被称为“昆山腔”。
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重庆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卷2016.5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月印万川”到“水月镜花”朱熹是“月印万川”诠释模式的开创者和执行者。
他认为,“五经”“四书”等经典无别,若能参得透,都是“一理”。
“一理”是万物与所有伦理纲常关系的根本依据,但又是具体的,以特殊的样式展现于不同事物之中。
解读圣人典籍,就是要弄清“一理”如何落实到个别事物之上,凝聚成个别的、具体的、所以然之理的。
解经虽应立足文本,不能空发议论,但在弄懂文字内含具体之理后,还要由“下学”而上达“一理”。
朱熹强调“情”与“理”、“事”与“理”的区分,挖掘儒家文本的道德追求与工夫进路的“分理”客观性,以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而为“一理”的普遍性存在找到现实依据。
朱熹主张诠释经典时要“格物致知”。
经由探究而掌握“物自身”,进而帮助主体意念“纯化”,达到“一理”的认知境界,同时将本心所具之理推广至事物上而体会事物之理的状态。
此方法的实质是将“下学上达”的为学顺序,变为“理一分殊”的逻辑推演。
朱熹认为,经典之内既有“文理”又有“义理”。
文理是文脉、内容与意义,而义理除了意义之外,更指道德性、价值性的真理。
文本的基本内容与中心思想需要掌握,意义与真理更需要理解与领悟,其关键在于格物。
“一理”的发现,在于日常“格物”的积累之中。
陆九渊则提出“发明本心”的命题,认为解经首要的要求是学者先学会体证自己的本心。
圣人与普通人心理“同构”,古之“一理”与今之“一理”相同,故经典是“此心此理”的具体化。
解经是一个“求心”的过程,由于“心同、理同”,所以不同经典间只有文字的差异,而无义理之不同。
故文字训诂仅是经典诠释的初级阶段,解释者以心灵体察的方法领悟经典创作者的意图,把握“此心此理”的要义才是最终的目的。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月模拟考试试题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
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
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疑问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
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
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疑问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
提出的疑问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
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
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
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
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和宋代的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
一般说来,在阅读这类经典性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高中语文]重庆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I)卷
重庆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6高三上·东营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_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
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
刹那间,我感动不已。
我在(琢磨/捉摸)中再次抬起头,仰望古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遨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
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结的根蔓提供了(必要/必须)的养分,使宛若蛇虬的根茎不断(延伸/延续)。
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
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
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_这是缘分?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模拜了。
(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刹(shà)那间厮守B . 秾(nóng)丽顶礼模拜C . 蛇虬(qiú)遨翔D . 按捺(nài)盘根错结(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琢磨必须延续B . 琢磨必要延伸C . 捉摸必要延续D . 捉摸必须延伸(3)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 . 、?B . ,?C . 、,D .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7·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问题意识,才有文脉传承胡泉纯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历史的逻辑,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要面对的问题是不同的,公共艺术创作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有所回应,也就是说,有问题才有艺术。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6年重庆一中高2018级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昆剧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它的原名叫“昆山腔”,简称“昆腔”。
元末明初,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江苏昆山一带产生。
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元末明初。
当时,江苏的昆山(辖今昆山、太仓两处)地区经济繁荣,贸易兴盛,黎民富庶,城乡各个阶层群众对文化娱乐有所追求,当时流行一种以地方音乐为基础的南曲,叫昆山腔。
昆山腔的出现也和当时的顾阿瑛等一批文人、士大夫嗜词尚曲有很大关系。
而对昆山腔的诞生有直接影响的人物是顾阿瑛的座上客顾坚,他将昆山人唱的南曲与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歌唱方法,进行改进,形成了一种受当地人欢迎的曲调,到明初正式被称为“昆山腔”。
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月印万川”到“水月镜花”朱熹是“月印万川”诠释模式的开创者和执行者。
他认为,“五经”“四书”等经典无别,若能参得透,都是“一理”。
“一理”是万物与所有伦理纲常关系的根本依据,但又是具体的,以特殊的样式展现于不同事物之中。
解读圣人典籍,就是要弄清“一理”如何落实到个别事物之上,凝聚成个别的、具体的、所以然之理的。
解经虽应立足文本,不能空发议论,但在弄懂文字内含具体之理后,还要由“下学”而上达“一理”。
朱熹强调“情”与“理”、“事”与“理”的区分,挖掘儒家文本的道德追求与工夫进路的“分理”客观性,以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而为“一理”的普遍性存在找到现实依据。
朱熹主张诠释经典时要“格物致知”。
经由探究而掌握“物自身”,进而帮助主体意念“纯化”,达到“一理”的认知境界,同时将本心所具之理推广至事物上而体会事物之理的状态。
此方法的实质是将“下学上达”的为学顺序,变为“理一分殊”的逻辑推演。
朱熹认为,经典之内既有“文理”又有“义理”。
文理是文脉、内容与意义,而义理除了意义之外,更指道德性、价值性的真理。
文本的基本内容与中心思想需要掌握,意义与真理更需要理解与领悟,其关键在于格物。
“一理”的发现,在于日常“格物”的积累之中。
陆九渊则提出“发明本心”的命题,认为解经首要的要求是学者先学会体证自己的本心。
圣人与普通人心理“同构”,古之“一理”与今之“一理”相同,故经典是“此心此理”的具体化。
解经是一个“求心”的过程,由于“心同、理同”,所以不同经典间只有文字的差异,而无义理之不同。
故文字训诂仅是经典诠释的初级阶段,解释者以心灵体察的方法领悟经典创作者的意图,把握“此心此理”的要义才是最终的目的。
表面上看,陆九渊似乎将“理本论”转变为“心本论”的解释形上学,实则不然。
“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公理”,是宇宙运行规则,亦是人类活动的最高法则,而“心”则是对根源性“理”的体认。
“心”的道德感知来源于自身固有的“理”,它只是“理”的先在规定和表现。
与“理”相比,“心”的地位仍处于第二位。
即陆氏虽将“格物”之法转为“格心”之样式,但其实质仍在践行着“理一分殊”“月印万川”的诠释路线。
明代,儒家学风发生转变,“月印万川”式的解经悄然被“水月镜花”模式替代。
“水月镜花”的特点是“贵意象”,坚持“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经典中的语言既真实又虚幻,诠释的关键在于,明确主观心志会超越客观文字。
它将解经视为一种纯粹的向内实践,剖析文本获悉的伦理目标、修养原则均成为心志运作的边界或框架,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修炼主体心志本身,所谓“经学即心学”。
学者在诠释经典时往往以体悟内心“良知”为终极价值,经典随之成为从属性的“影本”。
因为形上本体“心”古今如一,而经典所依附的语言由于创作者自身的“历史性”与“不完美性”,总会存在某些不完整之处,故“六经”也可视为一种“糟粕”,需要后来的诠释者不断加以修正、发挥。
在此思想的指引下,解经的“随意性”增强,经文成为虚无化的东西,诠释只要能立足于本源性的“良知”之上,便就不用在意“所说的”距离“本文”多远。
诠释经典的根本在于体证一种作为本体的宇宙心,此心是道德与存在的双重依据,是一切德目之所出。
“水月镜花”式解经提升了诠释者的主体性,它强调经典诠释是体验之学,应以主体人格为中心而不是以文字解读为中心的活动。
知识上的领略,只是内化经验,重要的是将领悟与心志相结合付诸实践。
虽然它容易带来主体“成见”影响诠释效果的“理解之弊”,但它却将深受“存天理、灭人欲”观念压制的“人性”解放出来,主体的价值意义得到彰显。
它既是一种学术方法的变换,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熹认为,“五经”“四书”所讲的具体之理虽然不同,但同属“一理”,并认为解经时应由“下学”而上达“一理”。
B.朱熹看到了儒家文本中的道德追求与工夫进路的客观性,因而通过强调“情”“事”“理”的区分来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
C.陆九渊认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故经典只是“此心此理”的具体化,解经就是一个“求心”的过程。
D.“水月镜花”式的解经模式往往以体悟内心“良知”为终极价值,经典于是变成了从属性的“影本”,成了修炼主体心志的契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朱熹主张的“格物致知”,实质是将“下学上达”的为学顺序,变为“理一分殊”的逻辑推演。
B.在陆九渊看来,“心”的道德感知来源于自身固有的“理”,只是“理”的先在规定和表现,与“理”相比,“心”的地位仍处于第二位。
C.朱熹认为解经应立足文本,陆九渊认为文字训诂仅是经典诠释的初级阶段,二人的看法虽然有别,但在尊重经典的客观性这一点上还是有一致之处的。
D.“水月镜花”式解经认为经典所依附的语言由于创作者自身的局限总会存在某些不完整之处,故需要后来的诠释者不断加以修正、发挥才能还原经典的“真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陆二人的阐释模式都强调了“理”的先在性、根本性,强调了解经时对“理”的体认,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阐释者的主体性。
B.“水月镜花”式解经容易带来主体“成见”影响诠释效果的问题,但其对主体性的提升,实质上有思想启蒙的效果。
C.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本质上还是一种解经的学术思路,但他在此基础上推出“存天理、灭人欲”无疑就是思想僵化的表现。
D.朱熹主张由探究而掌握“物自身”进而帮助主体意念的“纯化”,而“镜花水月”式的解经则强调主体人格的中心地位,在主体的地位上,二者差别巨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阳人也。
父韶,彭城太守。
雄初仕郡为主簿,事太守王经。
及经之死也,雄哭之尽哀,市人咸为之悲。
后太守刘毅尝以非罪笞雄,及吴奋代毅为太守,又以少言遣系雄于狱。
司隶钟会于狱中辟雄为都官从事..,会死无人殡殓,雄迎丧而葬之。
文帝召雄而责之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王经于东.市.,我不问也。
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何必使雄违生背死以立于时!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于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帝甚悦,与谈宴而遣之。
累迁黄门侍郎。
时吴奋、刘毅俱为侍中,同在门下,雄初不交言。
武帝闻之,敕雄令复君臣之好。
雄不得已,乃诣毅,再拜..曰:“向被诏命,君臣义绝,如何?”于是即去。
帝闻而大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故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进人若加诸膝,退人若坠诸川。
刘河内于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帝从之。
泰始中,累迁秦州刺史,假赤幢、曲盖、鼓吹,赐钱二十万。
咸宁初,入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又出为征虏将军。
太康初,为河南尹,赐爵关内侯。
齐王攸将归藩,雄谏曰:“陛下子弟虽多,然有名望者少。
齐王卧在京邑,所益实深,不可不思。
”帝不纳。
雄固谏忤旨,起而径出,遂以愤卒。
(《晋书•卷二十八》)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B.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C.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D.雄曰/昔者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当时/岂先卜其功/罪而后葬之哉/今王诛/既加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缺/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事有刺史属吏之称,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后从事改为参军。
B.汉代在长安东市处决判死刑的犯人,后来“东市”就指刑场。
C.殿下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尊称。
D.再拜即拜两次,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一般只有向很尊贵的人才施再拜礼。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经死后向雄痛哭于东市,钟会死后向雄又收殓安葬,文帝司马昭因此而责备向雄。
B.武帝曾下令让向雄与刘毅恢复“君臣之好”。
向雄迫不得已,便到刘毅家里拜访他,但并未真心实意和刘毅交好。
C.向雄敢于直言进谏,引用先王做法来为自己辩解,得到文帝的认可,免去了刑律之祸。
D.对于向雄的进谏,天子并没有采纳。
向雄极力进谏,违背了圣旨,向雄径自出宫,后因愤懑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今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其如王法何?(2)殿下仇枯骨而捐之于中野,为将来仁贤之资,不亦惜乎!(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尽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偓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但后遭排挤,被贬淮州,后因避难投靠节度使王审知。
当时朱全忠弑帝,建立梁期,王审知接受梁的封号,韩偓离开王审知定居于闽南泉州。
诗作于此时。
②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原指祈祷死者复生的一种宗教仪式,这里只是一般地用作招致魂魄。
8.有人评价本诗颔联所用意象“兴寄深微”,请谈谈你的理解。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思念家乡,以酒遣怀,然外患未平不得归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宫室依地而建、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一阵风①冯骥才三岔河口那边那块地,各种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