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气氛与学生心理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气氛与学生心理初探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确切把握学生心理,合理调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现就语文课堂气氛与学生心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初步探讨:
首 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营造重在参与的氛围。多年来,单调、乏味已成了语文课的特色,曾引发了一系列大讨论,受到了许多有 识之士的批评。归结原因,关键点之一就是语文课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首 都师大 教授毛志成认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语文课, 语文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什么?千条万条,第一条必须是唤起、激发学生学语文课的兴趣。这是大学问、大本事。一个语文教师什么本事都有,就是没有本事使学生 对语文产生兴趣,乃至使学生对语文课一天比一天头痛,如服苦役,这位教师的各种“成功”都要大打折扣,有时要折合为零!”读 罢此言,我感到豁然开朗, 毛 教授言简意赅,直击要害,指出了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兴趣。语文兴趣不等于其它娱乐兴趣,主要是指对语言和文字 的兴趣。当然,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凭说相声、搞表演来取悦学生,要靠对语文的真正学识。有了真正的学识加上对学生心理的深入把握,完全可以激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新奇的提问,巧妙的暗示来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参与过程中展示学生自身的才华,彰显学生自己的个性。当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亮点,就会继续创造奇迹。见证奇迹,那就是一名语文教师迫切实现的愿望!
其 次,利用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营造语言美的氛围。一个语文教师在语音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使用普通话,吐字清晰、音量适当,如果使教学语言抑扬顿挫,能营造出 美的氛围,那将是锦上添花。具体到一堂课中,教学语言必须满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和师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形成自然鲜 明的语言,该重时重,该轻时轻,兴奋时兴奋,高兴时高兴,悲伤时悲伤。这样,往往能够在学生心里留下印迹,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共鸣。然后把感情 渗透到教学语言中去,如描述情景时要生动,议论时要有力,抒情时要真切,过渡要简洁,总结要清楚。比如《安塞腰鼓》一课,教师要领着学生用高亢的语言大声 朗读出来,在读中体会它那恢宏的气势、铿锵的节奏、激荡的心灵;在读中去感受那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无尽的畅想。学生如果被教师语言所带领,所陶醉, 他们会兴致勃勃、全神贯注的进入忘我境界,这样的语文课怎能让人忘记!
最 后,创设能引发学生共鸣的氛围。如果学生的感情能和文章中作者寄寓的感情产生交流和共鸣,就可以使学生在心中产生美好的情怀,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 平,培养了学生的高尚道德。如初中语文中的文章:有在百草园的欢乐,有月下行船的急切,有春的赞美,有冬的留恋,有爱莲的不妖,有陋室的苔痕,有三峡的壮 美,更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学习这些文章,需要师生反复吟咏、品味那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引发学生对这些画面的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气 氛有了,学习的热情自然高涨。这时,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在共鸣的基础上升华,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进而把握一些本质的东西。如: 鲁迅 先生写百草 园的欢乐是对三味书屋的反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周敦颐对莲的独爱,实际上是对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真正君子的赞美······可以说语文教材中大多 数
文章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尽可能创设能引发学生共鸣的氛围,以便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催化作用。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能适时营造适合学生心理的气氛,那么语文教学将会出现喜人的变化,进而改变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以往形象,形成空前的学习语文的热情,进而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