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定义与命题 教案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12.1 定义与
NO.5612.1 定义与命题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及组成.二、教学难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改写成 “如果…那么…” 形式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 对名称或术语的含义 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叫做命题,命题可以分为 、3.说一说下列名词的定义:⑴无理数; ⑵直角三角形;将命题“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 形式为它是 命题(填真或假)【目标展示】1.了解定义的含义.2.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判断命题的真假3.了解命题的结构,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新知研习】问题:阅读新华社酒泉2005年10月11日这篇报导: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2日上午发射,……神舟六号飞船搭乘两名航天员,执行多天飞行任务.按计划,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运行在轨道倾角42.4°、近地点高度为200千米、远地点高度为347千米的椭圆轨道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千米的圆轨道.要读懂这段报导,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 研习一、定义活动一:快速抢答怎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怎样的两条直线平行?怎样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归纳: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进行描述或做出规定,也就是给出他们的定义。
说一说下列名词的定义:(1)直角三角形 (2)二元一次方程研习二、命题的概念议一议:下列句子哪些是判断句?(1)我是淮安人; (2)你吃饭了吗? (3)对顶角相等;(4)内错角相等; (5)延长线段AB ; (6)明天是否下雨;(7)若22b a >,则a>b. (8)若42=a ,求a 的值;想一想:(1)“等角的余角相等”与“等角的余角相等吗?”这两句话一样吗?若不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2)“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与“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什么不同?(3)“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与“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又有什么不同?(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对命题与非命题具体例子的辨析,了解什么是命题,什么不是命题.值得注意的是判断是不是正确,并不是构成判断的必要条件)归纳:一般地,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定义与命题教案
定义与命题教案教案一:定义命题教学目标:1. 了解命题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一些常见的命题;3. 能够进行命题的定义和表达;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命题的概念和特点;2. 常见的命题。
教学难点:1. 命题的定义和表达;2. 命题的真值。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小黑板和彩色粉笔;3. 运动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道著名的谜题,让学生猜测谜底,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能够猜中。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猜谜底有没有一定的规则?我们如何确定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命题的定义:说法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或者问题。
2. 命题的特点:有真值的可判断性,即能够判断其真假。
3. 命题的分类:可以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三、例题讲解(20分钟)1. 实际生活中的命题。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命题,并与学生一起判断其真假。
2. 简单命题的举例和讲解。
以命题“1加1等于2”为例,分析命题真值的确定和真假的判断。
四、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命题进行形式逻辑运算的讨论和分析。
2. 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将自己的结论写在小黑板上,然后学生互相评价讨论结果的正确性。
五、游戏活动(20分钟)1. 进行一个形式逻辑谜题的游戏,教师出示几个陈述句,学生根据这些陈述句判断其中一个是真的,其他的是假的。
2. 学生自行组成小组,进行一场形式逻辑知识竞赛,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回答。
六、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命题的应用范围。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命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准备一份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命题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进行命题的定义和表达,掌握了一些常见的命题。
并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2章 证明 12.1 定义与命题》公开课教案_6
课题12.1 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含义。
2.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3.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4.在交流中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学习重点】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教学难点】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教学过程】点?【设计意图】设计问题一,是让学生回忆这些概念的定义,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中如何给概念下定义.定义的规则:(1)应相称,即定义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外延相等;(2)不应循环;(3)一般不是否定判断;(4)应清楚确切.教学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规则.环节2:问题二:“等角的余角相等.”与“等角的余角相等吗?”这两句话一样吗?如不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与“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什么不同?“四边形不是多边形”与“四边形不一定是多边形”又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设计问题二中引号内的句子,一类是对某一件事情做出判断,另一类是没有对某一件事情做出判断.引导学生通过这两类(命题与非命题)具体例子的辨析,了解什么是命题,什么不是命题.归纳得出: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对命题进行说明:对某一件事情做出判断的句子,有的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有的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比如,“四边形不是多边形”这个句子的判断是错误的,避免学生误认为这样的句子不是命题.教学中结合这个例子,说明凡是做出判断的句子都是命题,不论判断是否正确.请学生列举一些命题,加强对命题概念的理解练习巩固:练习1:下列句子中,________________是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命题.(填序号)⑴内错角相等;⑵平方等于4的数是2;⑶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⑷0是负数;⑸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互补;⑹等角的补角相等;⑺a、b两条直线平行吗?⑻若a2= b2,则a=b.(9)今天的天气真好啊!环节3:问题三: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吗?(1)如果a>0,b<0,那么|a|=|b|.(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3)如果两个角都是同一个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总结归纳:在数学中,命题一般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2章 证明 12.1 定义与命题》公开课教案_2
12.1 定义与命题教学目标1、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含义;2、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3、在交流中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重难点1、重点: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含义;2、难点: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教学过程一、各抒己见,新课引入1、定义:对名称或术语的含义进行描述或做出规定,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
如相反数的定义:符号不同,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并点明课题。
2、说一说下列数学术语的定义(1)平行线:(2)绝对值:(3)方程的解: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已学的数学术语的定义,巩固旧知,并对定义加深印象。
二、探索活动观察一幅卡通对话:小鼹鼠:爸爸,什么是法律?鼹鼠爸爸:法律就是法国的律师。
小鼹鼠:什么是法盲?鼹鼠爸爸:法盲就是法国的盲人。
问:爸爸的解释正确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鼹鼠爸爸的解释作出判断,既是对定义的延伸,又引出命题的概念;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1、命题:对某一件事做出判断的句子。
问题一:“等角的余角相等. ”与“等角的余角相等吗?”这两句话一样吗?那句话做出了判断?问题二:“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与“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两种语句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归纳得出命题的特征。
再根据这些特征进行练习,熟悉的命题的定义与特点。
2、命题的特征:陈述句有判断3、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命题(1)0是偶数()(2)a,b两条直线平行吗?()(3)画两个相等的角()(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四边形不是多边形( ) 设计意图:根据命题的特征对语句进行判断,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从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命题的结构:命题一般可看作由条件(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12.1定义与命题【教案】
12. 1 定义与命题
一、设计思路
说理无疑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获得数学结论的重要途径,演绎推理关注的是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推理与证明的意识,步步有据有理的表达,这都离不开定义、命题,真、假命题等概念清晰的认可,为证明做必要的准备. 通过球赛、天气预报两个情境的展示,体会一些常用术语的描述,让学生感受理解有关名称和术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概念的关注. 回顾学过的多个结论性的句子,其中包括正确的和不正确的,通过讨论、交流、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命题及命题的组成,进而能独立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命题,并能说出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由观察、操作、实验、猜想得到的结论并不是全都正确,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说明了,而要确认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必须要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去说明理由,从而为后续学习“证明”打好基础.
二、目标设计
1.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2.在交流中发展有条理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感受交流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团队协作
:一场中超足球赛正在紧张进行.解说员话
最低温度雷
活动二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与“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部分组成,缺少其中一部分就不能构成命题,可以明确告知学生
不明显的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
步体会命题的真假,尤其是假命题的识别方法.
五、拓展练习
让学生感受错误
建湖县高作中学徐宇蔡晓萍建议:“设计思路“中的语言表达方面还需细细的看一下,使得表达更明确,更清晰。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2章 证明 12.1 定义与命题》公开课教案_0
教学设计---12.1 定义与命题一、内容简析本课时是单独成章的起始课,尽管没有知识的衔接和延续,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了不少的几何知识,对一些名词、术语有过较深刻的认识,这是学生能够很好了解定义的基础,同时,学生对本节课将要采取讨论、交流、举例说明等学习分式,在前面的学习中也有过体验,为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
本课时教材对命题的相关知识是分散安排的,旨在重点让学生对定义、命题等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对命题的构成、命题的形式、命题的真假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不同几何语言的转化能力和举例说明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不必深入探究。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含义;2.了解命题的结构,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能对命题的真假性作出判断.三、教学重难点:1.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2.当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时,能进行几何语言的转化,区分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阅读材料(图片展示)在我们丰富的数学世界里有许多神奇的数,常见的有平方数、立方数等。
你听说过费尔马数、相亲数、圣经数、回文数、正直数、水仙花数吗?我先来介绍一下“水仙花数”吧!各个数位上数字的立方和等于其本身的三位数叫做“水仙花数”.比如153是“水仙花数”,因为13+53+33=153.问题:(1)你们能从113、407、220三个数中找出“水仙花数”吗?你的根据是什么?(2)有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样的数叫“水仙花数”?【设计意图】1.目的:①通过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了解“水仙花数”的含义。
②为让学生了解“定义”这一概念做铺垫。
2.效果:①很快找出了“水仙花数”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③为课题导入作了自然过渡2.引入课题:人们在说话、说理时,常常要使用一些名称或术语。
(二)活动探究活动一:1. 自学引导1:阅读课本第144页,了解定义、命题的意义。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2.1《定义与命题》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2.1《定义与命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2.1《定义与命题》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的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分类及书写格式。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定义与命题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公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数学语言表达方面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定义与命题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书写格式,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数学定义与命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分类及书写格式。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运用定义与命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定义与命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概念:教师讲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分类及书写格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定义与命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定义与命题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定义与命题的教案
定义与命题的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定义和命题的概念。
2. 学会如何正确运用定义和命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定义和命题的概念。
2. 运用定义和命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定义和命题。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黑板。
3. 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定义与命题。
2. 通过举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定义和命题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定义的概念,解释定义的构成要素:被定义概念、种差和属概念。
2. 讲解命题的概念,解释命题的构成要素:题设和结论。
3. 通过PPT课件和黑板,展示各种定义和命题的例子。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定义和命题的练习题目。
2. 引导学生运用定义和命题的方法,解答练习题目。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定义和命题。
2. 引导学生运用定义和命题的方法,分析案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进行点评,给出建议和指导。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定义和命题的应用,如定理、公理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定义和命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案例分析和总结反思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定义和命题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定义与命题的辨别练习(10分钟)教学目标:1. 学会辨别各种定义与命题。
2.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辨别定义与命题的方法。
2. 应用定义与命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练习题。
2. 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1. 让学生分组,每组轮流抽取一张教学卡片,卡片上写着不同的定义与命题。
2. 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辨别出卡片上的定义与命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2章 证明 12.1 定义与命题教案2 (新版)苏科版
课题:12.1 定义与命题教学目标: 1.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含义;2.了解命题的结构,会区分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并能初步对命题的真假性作出判断.重点;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难点:当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时,能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预学指导】初步感知、激发兴趣在我们丰富的数学世界里有许多神奇的数.你听说过费尔马数、相亲数、圣经数、回文数、正直数、水仙花数吗?我先来介绍一下“水仙花数”吧!各个数位上数字的立方和等于其本身的三位数叫做“水仙花数”.比如153是“水仙花数”,因为13+53+33=153.同学们,你们能从113、407、220三个数中找出“水仙花数”吗?(1)提问:你的根据是什么?(2)概括定义的概念:一般地,对某一名称或术语进行描述或作出规定就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二.【新知探究】师生互动、揭示通法问题1. 你能说出下列名称的定义吗?(1)平行线;(2)绝对值;(3)方程的解.问题2. 1.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1)鸟是动物;(2)若a2=4,求a的值;(3)若a2=b2,则a=b;(4)a、b两条直线平行吗?(5)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6)0.33是无理数;(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提问:“鸟是动物.”与“鸟是动物吗?”这两句话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不同?3.总结.(1)命题的概念;(2)命题的特征.提问:观察上题的(1)、(3)、(6)、(7),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概括:在数学中,命题一般可看作由题设(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问题3. 找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对顶角相等;(2)π是无理数.问题4. 1.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又是什么?(1)如果a、b两数的积为0,那么a、b两数都为0;(2)如果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这两个角和为180°;(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5)有公共端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2.追问:以上各个命题作出的判断正确吗?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真命题、假命题的定义.问题5.判断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2)内错角相等;(3)大于90度的角是平角;(4)如果a>b,b>c,那么a>c.问题6.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a、b两条直线平行吗?(3)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4)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5)若a=b,则a2=b2.追问:如果是命题,那么它的条件是什么?结论又是什么?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三.【变式拓展】能力提升、突破难点问题7.在数学运算中,除了加、减、乘、除等运算外,还可以定义新的运算.如定义一种“星”运算,“*”是它的运算符号,其运算法则是:a*b=(a+b)(a-b)于是:5*3=(5+3)(5-3)=16;3*5=(3+5)(3-5)=-16;5*3*3=16*3=247.(1)按以上定义,填空:2*3=_____;2*3*5=_____.(2)请你参照以上方法,也定义一种新运算,并举几个运算的例子.问题8.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若a∥b,b∥c,则a∥c;(2)如果a是有理数,则a2+1>0;(3)若a2>b2,则a>b;(4)若ab=0,则a=0;(5)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这两个角一定相等;(6)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四.【回扣目标】学有所成、悟出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会正确运用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出来告诉大家.。
定义与命题教案
定义与命题教案
学科: 语文
年级: 初中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命题的概念;
2. 能够区分命题和非命题;
3. 能够判断命题的真假。
教学步骤:
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即逻辑思维中的命题概念。
2. 提出命题概念
通过例子向学生解释命题的定义。
命题是陈述句,在具体语境中明确表达了思想的陈述。
它只有两种可能,要么真,要么假。
3. 例题分析
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判断是否为命题。
通过讨论和解释例题的结构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命题的特点。
4. 区分命题和非命题
给出一些陈述句,让学生判断是命题还是非命题。
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命题和非命题的特点,例如非命题可能是疑问句、祈使句等。
5. 判断命题的真假
给出一些命题,要求学生判断其真假。
学生可以通过查看事实、逻辑推理等方式来判断命题的真假。
6. 练习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7. 小结
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命题的定义、区分命题和非命题的特点,以及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
8. 拓展
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例题,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知识。
9. 作业布置
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复习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命题作为逻辑学中的基本概念,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定义、区分命题和非命题以及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例题和实际生活中的语境来讲解,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度。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2章证明12.1定义与命题教案
(1)命题的概念;
(2)命题的特征.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上述表述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某一个事情做出了判断;另一类没有对某一个事情做出了判断.引导学生通过这两类(命题与非命题)具体例子的辨析,了解什么是命题,什么不是命题.
对一件事情做出判断的句子,有的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有的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如:0.33是无理数,这个句子的判断是错误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会误以为这样的句子不是命题,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说明凡是做出判断的句子都是命题,不论判断是否正确.所以命题的特征有三个,即:是句子、有判断、有对错.
师生交流
1.提问:
观察上题的(1)、(3)、(6)、(7),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
2.概括:
在数学中,命题一般可看作由题设(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前面是条件部分,后面是结论部分.
例题:
找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2)还有哪些疑问?
讨论后共同小结.
师生互动,总结学习成果,体验成功.
课堂作业
《伴你学》检测反馈
学生独立完成.
合作探究2
1.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
(1)鸟是动物;
(2)若a2=4,求a的值;
(3)若a2=b2,则a=b;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6)0.33是无理数;
(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提问:
“鸟是动物.”与“动物是鸟吗?”这两句话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不同?
12.1定义与命题
12.1定义与命题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2.1《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2.1《定义与命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2.1》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数学定义与命题,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定义与命题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数学中的概念和命题,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命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定义与命题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定义与命题的关系理解不深,不能正确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学会阅读和理解数学定义与命题,能够运用定义与命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定义与命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学会阅读和理解数学定义与命题。
2.难点:掌握定义与命题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正确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定义与命题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
2.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3.相关的生活实例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定义与命题,让学生对定义与命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呈现定义与命题的概念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定义与命题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定义与命题的知识。
12.1定义与命题-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定义与命题-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定义和命题的基本概念•理解命题的真值和相反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的关系•掌握构造相反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的方法1.2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定义和命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分析命题的真值关系,判断其相反命题、逆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真值关系•能够运用构造相反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2. 教学内容2.1 定义的概念定义是对一种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准确定义,它是人们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的方式得出的一个概念或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描述。
例如,把一个角平分成两个角的直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2.2 命题的概念命题是陈述任何事物或事实的表达式,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
它有唯一的真值:真或假。
例如,数学是一门科学。
2.3 命题的反命题命题的反命题将命题中的主语和谓语都取反。
例如,原命题“数学是一门科学”的反命题为“数学不是一门科学”。
2.4 命题的逆命题命题的逆命题将命题中的主语和谓语都取反,并用“如果……,则……”连接。
例如,原命题“数学是一门科学”的逆命题为“如果不是一门科学,则不是数学”。
2.5 命题的逆否命题命题的逆否命题是将命题的主语和谓语都取反,并将其分别用“不是”和“不则”连接。
例如,原命题“数学是一门科学”的逆否命题为“不是一门科学的话,就不是数学”。
2.6 构造命题的反命题、逆命题和逆否命题时的方法将命题中的主语和谓语分别取反,并根据需要添加连接词。
3. 教学方法3.1 模拟演练法通过实例演示命题的反命题、逆命题和逆否命题的构造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真值的概念和命题的相邻关系。
3.2 讨论法将一些命题的反命题、逆命题和逆否命题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命题之间的真值关系,从而巩固命题知识的掌握。
3.3 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利用课外时间或课堂上收集有关领域的命题,以小组为单位构造命题的反命题、逆命题和逆否命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12.1定义与命题 教案设计
在数学中,命题一般可看作由题设(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前面是条件部分,后面是结论部分.
师生共同小结命题的结构特征.
例题:
找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对顶角相等;
(2)π是无理数
(3)同角的补角相等
(2)概括定义的概念:一般地,对某一名称或术语进行描述或作出规定就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见课件
学生回忆这些概念的定义,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是如何给概念下定义的.
从数学问题中引入定义这个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对一些名称或术语下定义的必要性
合作探究2
1.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
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1)对顶角相等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由于命题“对顶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不明显,学生可能会把这个命题分成“对顶角”和“相等”两部分,认为这个命题的条件是“对顶角”,结论是“相等”,实际教学中,可以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画出这个命题的相关图形,于是就有了与上面不同的表述。比较这两种不同表述,前一种条件和结论都不完整的句子,显然不如后一种表述清楚准确,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再写出条件和结论.
(2)、(3)、(4)条件成立时,结论也成立,它们是真命题,而(1)、(5)条件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都成立,所以(1)、(5)是假命题。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1)条件:a、b两数的积为0;结论:a、b两数都为0。
(2)条件:两个角互为补角;结论:这两个角和为180°。
2021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证明12.1定义与命题教案2新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含义;2.了解命题的结构,会区分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并能初步对命题的真假性作出判断.重点;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难点:当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时,能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预学指导】初步感知、激发兴趣在我们丰富的数学世界里有许多神奇的数.你听说过费尔马数、相亲数、圣经数、回文数、正直数、水仙花数吗?我先来介绍一下“水仙花数”吧!各个数位上数字的立方和等于其本身的三位数叫做“水仙花数”.比如153是“水仙花数”,因为13+53+33=153.同学们,你们能从113、407、220三个数中找出“水仙花数”吗?(1)提问:你的根据是什么?(2)概括定义的概念:一般地,对某一名称或术语进行描述或作出规定就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二.【新知探究】师生互动、揭示通法问题1. 你能说出下列名称的定义吗?(1)平行线;(2)绝对值;(3)方程的解.问题2. 1.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1)鸟是动物;(2)若a2=4,求a的值;(3)若a2=b2,则a=b;(4)a、b两条直线平行吗?(5)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6)0.33是无理数;(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提问:“鸟是动物.”与“鸟是动物吗?”这两句话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不同?3.总结.(1)命题的概念;(2)命题的特征.提问:观察上题的(1)、(3)、(6)、(7),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概括:在数学中,命题一般可看作由题设(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问题3. 找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对顶角相等;(2)π是无理数.问题4. 1.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又是什么?(1)如果a、b两数的积为0,那么a、b两数都为0;(2)如果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这两个角和为180°;(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5)有公共端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2.追问:以上各个命题作出的判断正确吗?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真命题、假命题的定义.问题5.判断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2)内错角相等;(3)大于90度的角是平角;(4)如果a>b,b>c,那么a>c.问题6.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a、b两条直线平行吗?(3)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4)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5)若a=b,则a2=b2.追问:如果是命题,那么它的条件是什么?结论又是什么?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三.【变式拓展】能力提升、突破难点问题7.在数学运算中,除了加、减、乘、除等运算外,还可以定义新的运算.如定义一种“星”运算,“*”是它的运算符号,其运算法则是:a*b=(a+b)(a-b)于是:5*3=(5+3)(5-3)=16;3*5=(3+5)(3-5)=-16;5*3*3=16*3=247.(1)按以上定义,填空:2*3=_____;2*3*5=_____.(2)请你参照以上方法,也定义一种新运算,并举几个运算的例子.问题8.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若a∥b,b∥c,则a∥c;(2)如果a是有理数,则a2+1>0;(3)若a2>b2,则a>b;(4)若ab=0,则a=0;(5)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这两个角一定相等;(6)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四.【回扣目标】学有所成、悟出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会正确运用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出来告诉大家.【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复制或修改编辑,敬请您的关注】。
12.1定义与命题-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课题12.1定义与命题教学目标1.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含义;2.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并能初步对命题的真假性作出判断;3.从数学问题中引入定义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对一些名称或术语下定义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2.教学难点:当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时,能区分命题的条件(题设).教学课堂导入新课引入——阅读材料在我们丰富的数学世界里有许多神奇的数.你听说过费尔马数、相亲数、圣经数、回文数、正直数、水仙花数吗?我先来介绍一下“水仙花数”吧!各个数位上数字的立方和等于其本身的三位数叫做“水仙花数”.比如153是“水仙花数”,因为13+53+33=153.同学们,你们能从113、407、220三个数中找出“水仙花数”吗?提出陌生而有趣的数学术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
预习交流活动1:认识定义的概念1.学生通过计算发现,43+03+73=407,所以指出407是“水仙花数”2.教师提问:你的根据是什么?3.定义的概念:一般地,对某一名称或术语进行描述或作出规定就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注意:定义通常含有“是”“叫”“称为”等判断词,但具备了这通过简单的证明,使学生体会定义在证明中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
过程些词不一定就是定义。
4.找一找:在教材中找出下列定义(1)平行线;(2)绝对值;(3)方程的解.活动2:认识命题1.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1)狗是人类的好朋友。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不一定相等。
(4)若22ba=,则ba=。
(5)若a2=4,求a的值。
(6)取线段AB的中点0 。
(7)过点A画直线AB∥CD。
(8)安全第一!2.提出问题:观察上题中(1)(3)(4)(8),你能否发现它们的共同的特征?3.总结:在数学中,命题一般可看作由题设(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与命题
(现代实验学校——胡永亮)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含义并了解给一些名称下定义的常用方法;(2)让学生了解命题的含义;
(3)让学生掌握命题的结构,能够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让学生了解类比的思维方法;
2、过程性目标:
(1)让学生经历术语定义产生的过程,在通过类比、完成填空的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命题”这个名词的定义产生过程,进一步了解命题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命题的含义,能够区分“命题”与“正确的命题(真命题)”;(2)理解命题的结构,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3)学生活动的组织.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发现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巧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父子对话
子:爸爸,什么是法律?
父:法律就是法国的律师。
子:那什么是法盲呢?
父:法盲就是法国的盲人。
(学生听后,大笑)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呢?
[生]父子俩对概念理解不清.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由于父子俩对法律、法盲的定义不理解,因而
闹出了笑话,所以对某些特殊名称或术语,我们需要给出它们的定义. 这节课我们就要共同来研究:定义与命题
二、幸运抢答
(1)、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什么数学名词。
例如:
它是一种方程;
它是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
它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
(答案:一元一次方程)(2)你能说出下列数学术语的定义吗?
平行线:
两点之间的距离:
[师] 那什么是定义呢?
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师] 你还能说出哪些数学名称或术语的定义呢?
三、学生活动:(小组活动)
如何给术语下定义
学生单独学习一段材料,小组共同作答。
阅读材料:
1.选出下列图形中与众不同的一个。
(A)(B)(C)(D)
选C,原因如下:
共同点:都是三角形。
不同点:C选项没有直角,而其余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由此把A、B、D选项归为一类,叫做“直角三角形”。
定义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
填空作答:
2.选出下列式子中与众不同的一个。
(A)(B)(C)(D)
选,原因如下:
共同点:都是
不同点:
由此把选项归为一类,叫做“”。
定义为:的叫做。
四、辨一辨
比较AB两句话相同吗?
A:等角的余角相等吗?
B: 等角的余角相等
A:过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生] ……
[师] A句没有进行判断,B句做出了判断。
有了定义,就有了判别标准,可以产生很多判断。
思考下面的句子是否做出了判断呢?
抢答: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对事情进行了判断:
(1)如果O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AO=BO。
(2)同位角相等吗?
(3)对顶角相等
(4)三角形是多边形
(5)若a2=4,求a的值
[师] 我们发现(2)(5)没有对事情进行判断,我们把(1)(3)(4)(7)归为一类,叫做命题。
按照刚刚学习的下定义的方法,请给命题下一个定义。
命题: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根据命题的定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命题。
(1)如果ab两数的积为0,那么a、b两数都为0。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3)同旁内角互补吗?
小结:判断是不是命题在于是否作出判断,与正确与否无关。
五、探究命题的结构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问题一:如果需要把这个命题划分为两部分,那么怎么划分?
问题二:划分的两部分各自的作用如何?
问题三:能不能给它们加上一组关联词语?
命题可以看作是有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以“如果”引导的部分是条件(已知事项),以“那么”引导的部分是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例:找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对顶角相等
条件是:
结论是:
改写为:如果……那么……
练一练:
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1)如果ab两数的积为0,那么ab两数都为0
(2)如果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和为180度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5)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师] 上述命题是否成立呢?
像这样,条件成立,结论也成立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条件成立,结论不成立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六、幸运考场
准备八张卡片,分别写好
(1)两直线平行(5)三边相等
(2)两数相等(6)两角相等
(3)对顶角(7)等边三角形
(4)同位角相等(8)两数的平方相等
请用这八张卡片作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组成四个正确的命题。
七、归纳小结:
比较以下几个句子。
(1)x=1是方程;
(2)方程是x=1 ;
(3)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问题一:请找出哪句是在下定义?
问题二:请找出哪些是命题?
问题三:请找出哪些句子的表述是正确的?
问题四:结合今天的课程,谈谈你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P146 第2题
课外作业P146 习题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