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 2

合集下载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图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图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原子能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1科学与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再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部门
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造船业等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对中国
的影响
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

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765—-英国—- 哈格里夫斯—手摇纺纱车(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英国—- 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
1803—-美国–-富尔顿—汽船;1807—“克莱蒙特”号在美国试行(蒸气轮船)1814—-英国—史蒂芬孙—蒸气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条件: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②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
③技术: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④市场:美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⑤环境: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1831—-英国—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1866—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1870—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1876—美国—贝尔—电话机
1882—美国—爱迪生—第一个中心发电厂
1885—德国—卡尔·本茨—最早的汽车(内燃机)
1887—狄赛尔—柴油机
1894—美国—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
1890-1894—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1903—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电力的广泛运用(标志)。

专题复习——两次工业革命

专题复习——两次工业革命

结束语
我们青少年肩负着振 兴中华的使命。我们要努 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 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树立 环保意识,为国家的强盛、 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 自己的贡献!
再见
工业革命
• 1.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 2.开始国家、领域: 英国 、棉纺织业
• 3. 开始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
• 4、主要标志: • 5.完成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专题复习
瓦 特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
火车
史蒂芬孙
轮船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840年前后) 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2、率先开始并完成的国家: 英国。 3、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4、发明成果: ①棉纺织业:哈格里夫斯-珍妮机(英国); ②动力机器:瓦特-改良蒸汽机(英国) ③交通工具:富尔顿-轮船(美国);1807年 史蒂芬孙-火车(英国)1825年
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 6.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主要成果
年代 发明成果 国家 英国 英国 美国 英国 发明者 哈格里夫斯 瓦特 富尔顿 史蒂芬孙
珍妮机
1785 1807 蒸汽机 19世纪70年代 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 美国、德国 “电气时代” 时代: 主要发明: 内燃机、电灯、汽车、飞机 能源: 电力、石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启示:
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 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 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 ①我国应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我们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使科技更 好地为人类服务; 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于 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立 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2、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的障碍
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拥有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拉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发源地
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英)
电力革命——电气时代
重大发明
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
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1、电动机—格拉姆(比利时)1870
2、电话—贝尔(美国)1876
3、电灯—爱迪生(美国)1879“发明大王”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
关于世界整体趋势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工业革命完成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备注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 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4、汽车:本茨(德)1885 戴姆勒(德) 1886 福特(美)20世纪初 “汽车大王”
莱特兄弟(美) 1900~1902
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
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第8课 两次工业革命

第8课 两次工业革命

年份 1870 1880 1890 1900
世界总里程 210000 373000 617000 790000
欧洲 105000 169000 224000 284000
美国 85277 144000 269010 320133
• (2008天津文综21)上表为1870~1900年世界铁路 发展状况(单位:千米) • 表中信息反映的情况不包括 • 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 • 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 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 • 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2)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3)手段: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4)内容:
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 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各种社会形态冲突与选择
(5)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A、世界一体化,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也带 来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极大的促进了世界农业 经济的发展。 B、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C、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扩大,工业文明地 区与非工业文明地区的交流,不仅是物质的流动,更重 要的是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世界一体化客观上是 历史的进步。 A、它扩大了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以及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 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并最终导致亚非拉人民反 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不可避免导致军 备竞赛、军事结盟乃至军事对抗和战争,19世纪日趋复 杂的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在国际政 治领域内的体现。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第一次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才素质 发明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的数量和质量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条件、特点、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条件、特点、影响)
民族主义运动新发展,民族运动和民主运动紧密结合,以中国辛亥革命和印度1905年革命为代表的亚洲的觉醒
世界格局
加快殖民扩张,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东方逐步从属于西方,同时传播先进的技术、生产方式、制度、文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形成欧、美两大工业带;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工业国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亚非拉农业国生产原料;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加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尖锐,引发一战。
电力工业、电器制造业、石油、汽车、化学工业等
经济阶段、思想
自由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思想形成
经济侵略方式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
阶级关系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通过议会经济政治改革,缓和了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民主化进程
引发欧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运动,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
开始城市化进程,出现火车、汽船等新交通工具;报纸等生活媒介;生活节奏加快;风俗习惯改变
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飞机、汽车等新交通工具,电话、电报等新通讯工具;广播电影电视等生活媒介;电灯等照明工具;生活节奏加快;风俗习惯改变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条件、特点、影响)
项目
一工(1760年代-1860年代)
二工(1870年代-二战)
条件
前提
政权保障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19世纪60、70年代资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条件
市场
圈地运动(国内)殖民贸易和掠夺(国外)
改革统一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技术
工场手工业积累

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工业革命后,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 产方式,客观上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在西方列强的侵略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于是萌发 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并开始付诸实践,兴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 进了中国的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向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过渡,加强了对外的侵略扩张更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 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萨拉热窝事件1突袭苏联战争规模扩大2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3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进一步扩大4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5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6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7雅尔塔会议1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2造成了欧洲的衰退和美国日本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形成凡华体系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1、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中国外交失败。
↓引发
五四运动(1919.5.4)
↑促进
2、一战使帝国主义力量衰弱引发俄国十月革命, 成功后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与战争,无暇东顾,使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1914——1918)
4、一战后华盛顿会议中《九国公约》的签订, 是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瓜分的局面。
2、核心参战国:德国
相 3、都给人类早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同 4、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点 5、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
6、都成立了新的国际组织 7、客观上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 性质不同:
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4、汽车:本茨(德)1885戴姆勒(德)1886福特(美)20世纪初“汽车大王”
莱特兄弟(美)1900~1902
影响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发展,人类进入蒸汽 时代。
2、工业化出现,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3、资本主义开始超越东方并逐渐统治世界
4、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的阶级一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5、城市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 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1、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 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
2、 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的飞跃,人类进入电 气时代
3、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 民扩张的步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4、 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 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独立运动
备注
1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
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2、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的障碍
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拥有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拉 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发源地
英国①(原因)棉纺织部门
几乎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瓦特央)
电力革命电气时代
重大发

1、瓦特的新型蒸汽机
2、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1、 电动机一格拉姆(比利时)1870

两次工业革命名词解释

两次工业革命名词解释

两次工业革命名词解释
1.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洲各国以及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发生的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在这场革命中,工厂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以电的发现和大规模应用以及内燃机的发明为标志的一系列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这些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和内燃机时代。

同时,这也促进了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含义: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三、工业革命的进程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2)交通运输的发展:美国人富尔顿——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4、工业革命的拓展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主要发明:领域发明国别发明人新兴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动力革新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交通运输工具汽船美国富尔顿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注意:生产工具的变革是指从手工工具到珍妮机再到蒸2、生产手段、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影响(1)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制度出现,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3)引发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发展。

(4)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①新的阶级关系出现,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完整版)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问题归纳】★1、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2)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8、【两次工业革命启示与思考】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①我国应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我们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立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副本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副本
生产组织方式
摆脱自然条件限制形成工厂制度(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经营管理者。)
开始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
城市化进程
促进了近代城市兴起,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促进了大城市的兴起(城市群)。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人类进入来自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社会阶级
社会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历史复习资料两次工业革命等

历史复习资料两次工业革命等

历史复习资料一、两次工业革命: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原因:①政治前提:英国确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②直接原因:不断扩大。

2、必要条件:①雄厚的;②充足的;③丰富的资源和原料;④生产技术的革新。

3、起止时间:4、开始行业:(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5、变化:生产方式从到。

生产组织形式从到。

6、发明:哈格里夫斯发明、1785年改进(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交通工具:1825年发明(火车)。

7、19世纪30年代,成为主要动力来源,传统的逐渐被所替代,制度最终确立。

19世纪中期,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8、扩展:18世纪后期,法、美、德等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9、工业革命的特点:①国率先开展;②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③首先开始于领域。

10、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生产力: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

②生产关系:出现和两大群体。

③世界格局:工业革命后,最终战胜;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的局面。

④初步形成。

⑤加速了进程。

⑥带来、等消极影响。

11、工业革命的启示:①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我们要坚持“”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创新。

③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

12、工业革命与中国: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了(军事);1840年起中国社会性质改变,开始沦为(政治);中国被卷入了体系,开始解体,产生(经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思想)。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背景:①制度前提: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②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步;③经济条件:欧美主要迅速发展。

二、开始的时间:最显著的成就: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世界进入“”)三、特点:①与紧密结合;②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是和;③在一些后起的国家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④从领域开始。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格)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含义
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这场在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叫做工业革命(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又叫蒸汽革命,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
及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也叫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的障碍
3、英国较早通过海外殖民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
4、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
5、拥有丰富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扩展: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拉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
关于世界整体趋势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2、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或工业革命完成后)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备注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进行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纺织品的生产。
5、城市化开始,出现贫富分化,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1、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英国
2、生产力取得了又一次的飞跃,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率先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4、亚非拉国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开展了自救的改革,和民族独立运动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版) (2)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版) (2)

1.城市化进程 史料
主题二 工业革命的影响
[史料解读] 注意史料信息①工业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英国城乡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提示 变化: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减少,表明农村人口增长缓慢;工业 就业人口比重增加,表明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原因:圈地运动迫使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场做工;工业革命开展, 城市吸引了大量就业人口。 实质问题:工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进程加快。
123456
解析 答案
3.(2018·滨州高一检测)“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
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
己了。”材料现象反映
A.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
√C.铁路是煤的主要运输方式
B.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 D.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
解析 根据“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
年代 比例
1600 8.25
1670 13.5
1700 17.0
1750 21.0
1801 27.5
1851 51.0
123456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 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 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全世界纪录之先……——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 占了先机”的。 答案 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和完善; 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解析 据材料一“在历史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结合17~18世纪英国 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即可回答;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的两次工业革命考点归纳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的两次工业革命考点归纳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的两次工业革命考点归纳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两次工业革命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建议两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在复习的时候,列表比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从高考考查的角度来说,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成果”一般考查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知识清单考点聚焦考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向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过渡的全面社会改造过程。

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巨大变革,又是生产关系的深刻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2.资本条件: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进行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3.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4.技术条件: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

5.市场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扩大。

如图:(二)工业革命的过程注: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发明的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发明过程为:纺织→动力→交通。

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资本主义进入“蒸汽时代”。

(三)工业革命的拓展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长期居于“世界工厂”地位。

不久(19世纪中期),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方面:①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生产力发展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工人受到严格纪律的约束,又受到精密分工的机器的支配,成为机器附属品。

②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革命使国家的经济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开始。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工业革命使各工业国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革命
工人、技工劳动经验总结发明工具
以科技为基础
源于英国,各国多引进英国设备
各国都发明创造,美、德居多
以轻工业为主,棉纺织业等
以重工业为主,电力、交通、通讯等领域
世界格局发生变化: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东方从属于西方
世界格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1、资本主义国家与亚非拉地区差距拉大
2、资本主义国家地量对比发生变化
三、两次工业革命有何区别和联系
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些国家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二、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生产力迅猛发展
生产关系1、资本主义大工厂制代替手工工场
2、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一、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首先开始于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同时在发生在几个国家(美、德),发展迅速
开始于轻工业(棉纺),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紧密结合
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18课 两次工业革命分析

第18课  两次工业革命分析

第18讲两次工业革命明备考方向握主旨精要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本讲主要讲述了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工厂、公司、垄断组织成为最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一方面,向全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把亚非拉国家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考纲要求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政局较稳定雄厚的资本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圈地运动、黑奴贸易充足的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巨大的市场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18世纪中期最大的殖民国家)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英国本土煤铁资源丰富、殖民掠夺2.过程(1)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结果促成了纺纱技术的革新。

(2) 主要发明:①动力领域: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解决了动力问题,使机器普遍应用于生产生活部门。

(工业化)●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能集中在城市中。

(城市化)②交通运输业:富尔顿(美)—汽船(1807)、史蒂芬孙(英)—蒸汽机车(火车)(1814)(3) 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3.影响⑴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⑵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与机器生产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的广 泛应用 内燃机和 新交通工 具的制造
国家
发明家
主要 成就
电车…… 内燃机驱动的
影响
进入“电气时代”
推动交通运输领域革新 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 世界各地政经文 联系进一步加强 军事工业发展; 改变人们的生活
新通讯手 段的发明
化学工业 的建立 传统工业获 得新发展
;
.
炼钢技术、制造业 “钢铁时代”到来 和建筑业等
工业革命
工业 资本
凭 工 业 优 武 力 与 商 基本形成 势输出商 品输出相 品 扩 大 市 结合 场
凭借资本 在经济上 瓜分世界 市场 武 力 与 资 最终形成 本 输 出 相 世界经济一体 结合瓜分 化 世界
第二次 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
垄断 资本
深化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两次科技革命的积极影响
• 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 式。 •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 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 人之间的联系。
两次科技革命的消极影响
• a 、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 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 子弹。 • b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 尾气等。 • c 、社会问题: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交 通拥挤。 • D 、能源问题:煤炭、石油资源的过量 开采。
3、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世界范围内的掠夺,使世界的东方
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第二次,在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东西方差距扩大,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式形成,世界变得密不可分。
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调整,科技竞争在
国际间的竞争地位日益重要,科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 拉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 ①英国工业革命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 第二次 :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方面) 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第三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 ②兴起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 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机遇与挑战并存。 半封建社会。 本主义产生)(经济方面)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思想方面)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 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思想上由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
知识梳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历程
推动因素
新航路开 辟 殖民扩张
时 期
工场手工业 时期(16C18C中)
主要 资本
商业 资本
显著特点
暴力手段 残酷掠夺
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 和掠夺
世界市场进程
雏形阶段
自由资本主 义时期 (18C中-19C 中后)
垄断资本主 义时期 (19C 后期以 来) 20世纪90年 代后
资金

资本主义发展下的资本积累和 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 改革、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 (直接原因) 工业革命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原料产地 城市化及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市场
技术

原料
劳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成就 领域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前提
政权保障 市场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政局稳定 圈地运动(国内) 殖民贸易和掠夺(国外)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技术 劳动力 资金 原料

圈地运动、殖民掠夺
3、工业革命的进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世界市场
蒸汽时代
自由资本主义 初步形成(侵略方式:以商 品输出为主)
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世界格局、经济结构产生的影 响: 1、对生产力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开始行业: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珍妮纺纱机)
1765年珍妮纺纱机
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骡机 水力织布机出现
采煤、冶金业等其他生产领域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蒸汽时代) 工厂制确立 动力革新:
能产生巨大动力,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很快 机器生产出的产品超出了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 在纺织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得到运用和推广 快速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新工业部门:电力工业、电气制造业、石油、汽车工业等
▲二次工业革命比较
比较项 时间国家 显著标志 发明来源 起始行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特点
19世纪中后期、美德等几国同时 18世纪中期、英国 ①范围: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电力的广泛应用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 ②进程:德日俄等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源于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 源于科学研究,科技 ③发明来源: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尚未真正结合 与生产紧密结合 ④起始行业 :从重工业开始 能源等重工业 纺织业等轻工业
• 手工作坊是手工工场。( ) • 新航路开辟时期______新航路开辟对世界 市场形成有直接作用的是_________ •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获得海 上霸权。( )
温故知新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
促进欧洲 经济发展
世界市场的拓展
工场手工业
市场不断扩大
本自 主由 义资 本垄 主断 义资
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面对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保护环境
3)合理利用资源
我国应该怎样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教兴国放在优先发展
的战略位置
2)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3)注意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形成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形成
经济巨大发展 社会 主义 运动 发展
殖民扩张
帝国主义国家 发展不平衡 之间矛盾加剧
世界殖 殖民地 民体系 民族民 最终形 主运动 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⑤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生产规模日益 机器制造业、采煤业、纺织、 电力工业、电气制造业、石油、 新工业部门 扩大,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出现垄断 冶金、铁路 钢铁、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等 垄断(大企业) 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
经济结构 农业国到工业国(轻工业) 重工业发展 电气时代 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 最终形成(侵略方式:资 本输出,瓜分狂潮)
第一次,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第二次,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自由资本 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三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4、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第一次,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
轻工业占主导。 第二次,重工业占主导。 第三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知识经济兴起(信息时代到来)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汽船、火车)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机器制造机器),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840年前后,
工业革命地域范围的扩展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意志 奥地利
俄国 日本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及条件
前提 政权保障 19世纪60、70年代资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